生死隨業: 惟明法師開示語錄 1
作者 | 惟明法師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生死隨業: 惟明法師開示語錄 1:本書係由作者的閱經札記、學佛心得等彙編而成,內容散漫無章,屬隨筆性質,然其重點則在闡發佛法要義。本分上中下三編。上編「閱經錄片」, |
作者 | 惟明法師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生死隨業: 惟明法師開示語錄 1:本書係由作者的閱經札記、學佛心得等彙編而成,內容散漫無章,屬隨筆性質,然其重點則在闡發佛法要義。本分上中下三編。上編「閱經錄片」, |
內容簡介 本書係由作者的閱經札記、學佛心得等彙編而成,內容散漫無章,屬隨筆性質,然其重點則在闡發佛法要義。本書分上中下三編。上編「閱經錄片」,內容以阿含經為主,在每擷一段經文後,附有筆者的一些心得感想。中編「珠璣集」,係將佛經祖語精簡部分,加以分門別類;屬於閱經札記。下編「禪悅錄」,為筆者較早時期的學禪心得,內容多引證祖師語錄。
產品目錄 明暘法師題字真華法師序自序一自序二上篇 閱經錄片一、梵天與上帝二、如來在世間應行五事三、擔的譬喻四、四果喻四種沙門五、利養壞人善法六、色味、色大患、色出要七、生死長遠、實可厭患八、今得值佛、云何空過九、愛國與拔親十、佛躬看護病比丘一一、六年寒徹骨,心苦有誰知一二、波斯匿王對佛陀的讚歎一三、過去讓他過去一四、不認六塵緣影為心一五、根、塵、識虛妄不實一六、云何名世間一七、看破、放下、自在一八、五陰(蘊)略釋一九、湼槃境界的譬喻二○、有三因緣,識來受胎二一、尊者朱利槃特的故事二二、舍利弗辯謗二三、佛呵斥污道沙門二四、僧尼堪受人天供養二五、僧寶不可輕二六、殺生「拜拜」,佛不稱歎二七、從闇入明與從明入闇二八、布施得法,獲大果報二九、生死隨業三○、如何做一個標準的居士三一、隨生子、勝生子、下生子三二、佛教的時空觀三三、種族平等的先驅者三四、民主、平等和不講權威三五、真人法和耆年法三六、一切苦生、皆由貪愛三七、大師唯說調伏欲貪三八、身苦患心不苦患三九、燒燃法與不燒燃法四○、如何為困篤病人說法四一、善說法要,不為名利四二、色身無常,湼槃可欣四三、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四、守護根門,繫心正念四五、訶欲三部曲四六、九惱法和九無惱法四七、福慧雙修四料簡四八、七種斷煩惱法四九、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五一、障人說法,得不善報五二、神通未足為常法五三、不輕慢未悟善知識五四、聲聞慈和菩薩慈五五、沙門不宜聚集財寶五六、消除隔閡,教團為重五七、恆遊行與恆一處止五八、道場、知識揀擇四料簡五九、四衰出家、非法門幸六○、何等長老,為人愛敬尊重附錄一、佛法的真善美二、獅頭山的弘法標語三、「名山警言」讀後感四、如何制止報紙謗佛誣僧五、我們要做護法的金剛六、讀「破廟裡的女人」有感七、作如是因得如是果八、批評文章的商榷九、讀「繫於一念」有感十、評正周堃君的反佛論調和對禪的誤解「法海點滴」書後附語
書名 / | 生死隨業: 惟明法師開示語錄 1 |
---|---|
作者 / | 惟明法師 |
簡介 / | 生死隨業: 惟明法師開示語錄 1:本書係由作者的閱經札記、學佛心得等彙編而成,內容散漫無章,屬隨筆性質,然其重點則在闡發佛法要義。本分上中下三編。上編「閱經錄片」, |
出版社 /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296677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296677 |
誠品26碼 / | 2682451387008 |
頁數 / | 332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1.8CM,開數: 25開 |
級別 / | N:無 |
適用年齡 / | 佛教徒 一般社會大眾 |
最佳賣點 : 本分上中下三編。上編「閱經錄片」,內容以阿含經為主、中編「珠璣集」係佛經祖語精簡部分的閱經札記、下編「禪悅錄」為學佛心得,然其重點則在闡發佛法要義。
自序 : 自序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為人生最迫切需解決的問題!試一閉目,前際茫茫,後際墨墨,何處是吾人安身立命之處?生死大事為根本,飲食男女乃至利名家國為枝末;根本問題不獲解決,則一切枝末落空!
然,為何有此生死輪迴現象?現前迷惘的身心世界由何而起?曰:由眾生迷失真心,隨逐妄想而起!譬猶清淨的水(即真心),為灰土等雜質(指煩惱亡想)所污染(真妄和合),遂現此混濁狀貌(各各有情的根身),和不可樂現象(濁水苦澀猶老、病、死等八苦)。
由以一譬喻,我們可以明白,眾生由於背覺合塵,故有此生死流轉,今欲返本還源,也唯有自背塵合覺下功夫!亦即:混濁的水(六道眾生),須經沈澱、過濾等過程(修戒定慧三無漏學),俟水質純清淨白(朗然大覺,常、樂、我、淨)即大功告成(成佛)。
同時,佛法如大海,愈入愈深,進一步我們可以觀察到:真如不變隨緣,隨眾生煩惱的厚薄,而有右述的昇沈互見(猶水隨污染程度顯現不同形狀顏色);復由真如隨緣不變,佛與眾生雖迷悟之有殊,而現前一念覿體無二(水雖混濁,然此水性究與灰土等雜質性離;亦猶虛空雖為雲霧所翳,然此虛空終不更動絲毫;鏡花,水月,均可為喻),苟起真正觀照,一念即至佛地(昔本無迷,今亦無悟;體自如如)!世尊菩提樹下睹星悟道,首先明見斯理(在此之前,六年苦修,雖行的是背塵合覺功夫,仍屬漸修),以後禪宗燈燈相傳,皆奠基於此!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不外以此頓漸二種法門,使眾生翻迷啟悟,脫出苦海。
《法海點滴》係由筆者的閱經札記、學佛心得等彙編而成,內容散漫無章,屬隨筆性質,然其重點則在闡發右列要義。
本書分上中下三編。上編「閱經錄片」,內容以阿含經為主,在每擷一段經文後,附有筆者的一些心得感想。中編「珠璣集」,係將佛經祖語精簡部分,加以分門別類;屬於閱經札記。下編「禪悅錄」,為筆者較早時期的學禪心得,內容多引證祖師語錄。筆者一向疏於文墨,且所閱讀過的經典也極為有限,但以佛恩難報、信施難消,且經律中有「剝皮為紙,析骨為筆,書寫經典」的訓喻,古德有「半偈亡軀,一句投火」的求法精神,是以不得不勉,遂斷斷續續集成這一冊子,自覺深度、廣度均不夠,然意在接引初機,使對正法生起欣求之心;尚望博達之士,賜予教正。
書成,蒙真華老法師於百忙中撰序,悟明老法師題字,法振法師設計封面,增光篇幅,併致謝意。
民國六十八年九月五日 釋惟明於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