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平要義: 中國農業政治
作者 | 程兆熊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中國太平要義: 中國農業政治:本書是從農業上談政治,而其根源,則是在從性情上談農業,因此拙著《中國農業與農民之文化的省察》一書,以及其他有關農業與庭園花木之作,原 |
作者 | 程兆熊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中國太平要義: 中國農業政治:本書是從農業上談政治,而其根源,則是在從性情上談農業,因此拙著《中國農業與農民之文化的省察》一書,以及其他有關農業與庭園花木之作,原 |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從農業上談政治,而其根源,則是在從性情上談農業,因此拙著《中國農業與農民之文化的省察》一書,以及其他有關農業與庭園花木之作,原思總名為「中國農書」者,也是很可以合起來一看的。從性情上談農業,已有不少人士認為不是當今之所宜。而從農業上談政治,更有許多人們譏之為實乃目前之迂語。其實性情之際,自古難言,何況今日?農業之道,不談則已,談則必迂。只不過難言,終不可不言,迂道更大有異於苟道。以言政治,尤須知其難言,而絕不可安於苟道。本此立論,縱使舉世非之,亦不暇顧。然人若果能平心以觀,靜氣以求,究亦不難見出此心此理,實乃古今聖哲之所同然,本書又何敢逞其私見呢?
作者介紹 程兆熊(1907—2001年)江西貴溪縣人,出生於理學世家的三板橋,當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更是當代思想實踐家、臺灣有機農業及生命科學園藝先驅,被譽為「臺灣蘋果之父」。幼啟蒙於邵子固先生,從父親習算術,入中山大學物理系轉園藝系,獲法國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及凡爾賽園藝學院工程師。曾棄筆從戎參加抗日戰爭,先任青年學生幹部訓練團主任教官,繼任軍委會軍訓部專員視察東南西南八省,期間發表﹤儒家思想與國際社會﹥一文,後以川滇特別黨部書記長身份負責滇越鐵路接管事宜。曾創辦《國際譯報》、《理想與文化》刊物及自強日報,曾行文陳誠副總統建議設立中國哲學研究所以樹立社會文化重心。抗戰後歸鄉於鵝湖書院.創辦私立信江農業專科學校(後改農學院)任校長。繼於香港與錢穆及唐君毅等人共同創辦新亞書院,臺灣任教八年後,借調香港中文大學任新亞書院訓導長、中文系主任。在臺灣歷任臺中農學院(中興大學)教務主任並創辦園藝系,為中興大學第一任園藝系主任並促成園藝館之建設,兼任東海大學中文系《論語》教授,臺灣大學農學院客座教授,並協助促成台大山地農場春陽場地之取得。由香港復回臺後任文化大學園藝系主任、農學院首任院長,並主持實業計畫研究所碩博士班,晚年教授哲學、儒道與禪學,畢生以復興鵝湖書院為職志。受當年農復會支持,帶領師生連續五年做臺灣山地園藝資源調查、建霧社山地實驗果園,帶領中興大學、臺灣大學、文化大學園藝系,做中橫、北橫、南橫沿線落葉果樹生育情形調查,且參與耕者有其田的臺灣平地鄉村督導。臺灣山地落葉果樹種植之創舉、清境武陵福壽山農場、石門水庫原風景設計、溪頭遊樂區大學池等皆出自其手,曾獲中華農學會頒贈「功在園藝」。著有《禪宗智慧與風姿》、《憶鵝湖》、《完人的生活與風姿》、《世運之轉—美國與臺灣兩岸》、《世運之來—中國文化及歷史大勢》、《中國文話文論與詩學》、《寒山子與寒山詩》、《論中國庭園花木》、《中國農業論衡—新農業哲學》、《中華園藝史》、《四書大義》、《五經大義》、《儒家教化與國際社會》、《儒家思想—性情之教》、《道家思想—老莊大義》、《臺灣山地紀行》、《高山族中》、《山地書》等近百種農禪文哲儒道相關著作。
產品目錄 前言第一章 治道 一、真的氣象和真的政治 1. 生命的安頓 2. 歸於性情 二、農業政治,天道,聖道與地道 1. 農業政治是什麼? 2. 道家的省察——政治的無為 3. 儒家的貢獻——教化的有為 三、政治的有為與無為的究竟 1. 中國政治發展史的特點 2. 政治的有為與教化的有為 3. 政治的有為與經濟的有為 4. 政治的有為與一切建設的有為 5. 政治無為的真義 6. 政治有為的結果與特徵 7. 中國農業政治之治道的無為 四、對中國農業政治發展史的認識 1. 道家的認識及其禍害 2. 儒家的認識是澈上澈下的 3. 無為,柔道及道的本身 五、真民主,新科學和超現代第二章 治體 一、聖與王,事與理 二、真常與制度 三、治體的建立 1. 傳賢與傳子之窮 2. 以往的限制 3. 今日的途徑 四、政治的領導 1. 道理與品德 2. 道理的領導 3. 品德的領導 五、統治與權力 1. 權力的來源 2. 品位與名器 3. 向裡做工夫 4. 自我限制 5. 一大體系中的一個缺陷第三章 治學 一、中國農業政治學的性質 二、目標何在 1. 三大目標 2. 全體性的學問 三、義理即經濟 1. 經濟在治學上的本義 2. 利,生產與勞動 3. 用,是什麼? 4. 富是甚麼? 5. 現代經濟學與社會主義 6. 正德,利用,厚生 四、心性即政治 1. 政與學 2. 政治的性質 3. 一張一弛 4. 大當與大順 5. 更張 6. 使民稱便 7. 忘其為政治 五、性情之教 1. 減法與保守 2. 保守的真義 3. 學大治小 4. 學重治輕 5. 學先治後 6. 學內治外第四章 治術 一、簡單化的含義 二、道的發展與術的發展 1. 慈儉簡和以往的政治 2. 以簡開國和簡的純度 三、寬大 1. 平情之善術 2. 力行與宣揚 3. 量與簡單化 4. 力行與簡單化 5. 兩個層次 四、實在 1. 實在的含義 2. 政治上的節約 3. 政治上的速率 五、一致 1. 一致的三義 2. 一貫 3. 經久 4. 不求劃一 5. 純亦不已 6. 出以單純 7. 應以原則 8. 富於彈性 9. 慈儉簡與簡單化第五章 治才 一、性情中的人物與簡單化的人物 二、中庸之德與拘抗之才 三、政治上的領袖人物 1. 開國之君與簡單化 2. 亡國之人與自任 四、政治上的宰輔人物 1. 開國元勳的能與賢 2. 悄然自處與抑奔競 3. 對第一流人才的處置 五、治才的識拔 1. 才難之故與人才自用 2. 治才的類別與人才之用第六章 治風 一、兩種風氣:道德的與藝術的 二、禮俗的傳統 三、禮與樂 1. 禮與道德的風氣 2. 樂與藝術的風氣 四、五至與三無 五、民主風氣與民主制度
書名 / | 中國太平要義: 中國農業政治 |
---|---|
作者 / | 程兆熊 |
簡介 / | 中國太平要義: 中國農業政治:本書是從農業上談政治,而其根源,則是在從性情上談農業,因此拙著《中國農業與農民之文化的省察》一書,以及其他有關農業與庭園花木之作,原 |
出版社 /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296332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296332 |
誠品26碼 / | 2682396745000 |
頁數 / | 256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1.4CM,開數: 25開 |
級別 / | N:無 |
適用年齡 / | 一般社會大眾 |
最佳賣點 : 本書是從農業上談政治,而其根源,則是在從性情上談農業,以及其他有關農業與庭園花木之作,原思總名為「中國農書」者,也是很可以合起來一看的。
自序 : 前言
本書和前此出版的《中國治平要略》,即《中國歷代農政之實施》,是姊妹篇。一個是本諸原則說,一個是就「見諸行事」上以立言,原合稱為《中國農政》,所以很可以合起來看。
本書是從農業上談政治,而其根源,則是在從性情上談農業,因此拙著《中國農業與農民之文化的省察》一書,以及其他有關農業與庭園花木之作,原思總名為「中國農書」者,也是很可以合起來一看的。
從性情上談農業,已有不少人士認為不是當今之所宜。而從農業上談政治,更有許多人們譏之為實乃目前之迂語。其實性情之際,自古難言,何況今日?農業之道,不談則已,談則必迂。只不過難言,終不可不言,迂道更大有異於苟道。以言政治,尤須知其難言,而絕不可安於苟道。本此立論,縱使舉世非之,亦不暇顧。然人若果能平心以觀,靜氣以求,究亦不難見出此心此理,實乃古今聖哲之所同然,本書又何敢逞其私見呢?
先哲張橫渠有「為天地立心」之言。及今思之,那只是求心靈的醒覺,而思從混沌中,把至大的心靈透出來。他又有「為生民立命」之語,及今思之,那只是求生命的安頓,而思從生物界,把至高的生命透出來。他接著又說道「為往聖繼絕學」,及今思之,那也只是求性情的安排,而思從軀殼裡把至真的性情透出來。最後他更說道「為萬世開太平」,及今思之,那更只是求人文的化成,而思從物化的趨勢下,把至為實在的歷史文化永續下去。
太平之道,是人文化成之道,而人文化成之道,亦復是至為簡易之道。時至今日,那只要於昏昏沉沉裡見出心靈,就得了。那只要於蹦蹦跳跳裡見出生命,就得了。那只要於花花綠綠裡見出性情,就得了。但當人們一思及昏昏沉沉裡,究毀滅了多少心靈時,當人們一思及蹦蹦跳跳裡,究損壞了多少生命時,當人們一思及花花綠綠裡,究埋沒了多少性情時,則時至今日,也就大可令人不寒而慄了。
雖然如此,那仍須得求救於一至大的心靈,至高的生命,至真的性情與夫至為實在的歷史文化。若不唯此是務,那就無怪乎今日世界會一下子出現著各種形式的殖民主義。在魔宮劍影下,在絕對鬥爭中,會有人道之窮,會有性情之災,會有一大心靈的窒息,會有一代接著一代的生命的玩弄,則更成了人類歷史上亙古未有的奇禍。
《史記•太史公自序》稱:「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差之毫釐,失以千里。故曰:臣弒君,子弒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漸久矣。」
由春秋到戰國,更大有類於當今之世。六國亡了,秦亦隨即崩潰。在那裡,荀卿特稱「秦無儒」,整個心靈透不出。在那裡,法家之治是「以吏為師」,整個生命透不出。在那裡,商鞅等,《史記》都稱其為「天性刻薄人」,整個性情透不出。於是歷史文化在那裡經了一大曲折,而當整個心靈,生命與性情不能久窮久塞而思變思通時,則心靈一現,生命一顯,性情一露,秦之一代,便告終結。今千載之下,我們從張良的博浪椎擊處,還儘可看到當時的心靈。我們從項羽的破釜沉舟處,還儘可看到當時的生命。我們從劉邦到做了皇帝而猶喜冠其微時的「劉氏冠」處,還儘可看到當時的性情。要知性情、生命與心靈之不可磨減,就儘足證明著秦之一代必歸於亡,而代之以興者,也必然會是大漢。
王莽之後,是光武中興,我們從劉秀的「自兄演之死,獨居,輒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處」,也儘可看到當時的心靈、生命與性情之「否而復泰,塞而復通」。
由魏晉南北朝至隋末,能表現其一個偉大的生命的,是李世民。由殘唐五代至宋初,能顯露其一個深厚的性情的,是趙匡胤。由此,便來了一個生命的詩的時代,又來了一個性情的哲學的王朝。
朱元璋驅逐了元人而王天下,當其致函於其故人田興時,他寫道;「朱元璋自朱元璋,皇帝自皇帝,朱元璋不過偶然做了皇帝……」這知道自己只不過是偶然做了皇帝,這便儘會為那心靈、生命與性情,通透著一個大消息,讓大明的天下,放出歷史文化的異彩,而絕不偶然。
像以上這樣概括地把心靈、生命與性情,解釋著無數王朝的更替,自亦不難用來解釋著當今世局的推移。在人類的歷史中,心靈是本。在人類的世界中,生命是本。在人類的文化中,性情是本。而與此深相聯結,為時已數千年的便是農業,故農業是本業。據此本業以論政治,則從行所無事的無為中,見治道;從真常裡見治體;並以「心性即政治,義理即經濟」為治學;更從而求治術於「簡單化」之中,求治才於天性之中,以形成一種治風於新禮樂之中。這對當前的世局,總不致會是一種無本之談。
人必須是一種歷史文化的動物,那是由於人必須安頓於一種歷史文化之中,而與一大心靈,一大生命,一大性情,相呼吸,相聯結,並「相忘於江湖」。否則,便是天地喪心,生民喪命,往聖喪學,萬世喪亂。在喪亂中,人窮則呼天,呼父母,這是常情,也正是本性。心靈從天那裡來,天是一個不可知的宇宙實體。生命從父母那裡來,父母更絕對是父母。而性情之際,則正是天人之際。這一呼天,呼父母,便顯露了人的情性。人是性情中人,事是性情中事,因之,人間終於會是性情中的人間,世界也終於會是性情中的世界,而歷史文化之大用,農業政治之大用,便是促進這人間和這世界的早早到臨。
本書分治道、治體、治學、治術、治才、治風六章,因所採取之體裁關係,可議之處,如理論之明確性不足,如構造之組織性不嚴,皆誠如不少友好之所評,使一己不能不加以虛心的接受。只是文字之體裁,終亦有關於人之性情,如讀者對本書所提出之許多觀點,亦多少感覺其生動,則此一體裁之在今日,未可全廢,亦正如不少友好之所論,而使一己似無捨此就彼之必要。如何之處,只有竭誠求正於高明。又本書印行不易,承詠滄昌祜及人生社諸友直接間接之協助;附此誌謝。又本書治道、治才、治風、治術等章,曾先後分別發表於《新亞校刊》,《農聲》,《建設雜誌》及《中國內政月刊》等,併此聲明。
民國四十四年五月二十八日 程兆熊自記於臺中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