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文化孩子: 一份需要關顧的禮物 | 誠品線上

Third Culture Kids: A Gift to Care For

作者 Ulrika Ernvik
出版社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第三文化孩子: 一份需要關顧的禮物:第三文化孩子是全球遊牧民族,在不同文化之間多次遷移,因此,他們身上帶著眾多不同的文化。作者把她個人成長及服事第三文化孩子的經驗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第三文化孩子是全球遊牧民族,在不同文化之間多次遷移,因此,他們身上帶著眾多不同的文化。作者把她個人成長及服事第三文化孩子的經驗寫成文字,並將紮實的研究、靈性體驗以及她豐富的輔導經驗融匯設計而成各種活動:書中的活動具體、明確、有趣。對於家長、關顧提供者、差派機構和第三文化孩子來說,這都是一本寶貴的資源手冊!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鄔麗卡.恩維克(Ulrika Ernvik) 是專注於家庭的社會工作者和擁有執照的心理治療師。她自己就是第三文化孩子:持有瑞典護照,在剛果長大,在泰國撫養她的五個孩子成長。她曾經在亞洲與歐洲透過治療、工作坊、營會、會議、團聚等場合,與成千上百的第三文化孩子以及他們的家庭相遇。多年來,她根據腦神經科學以及依附理論,對於第三文化孩子的經驗如何影響孩子的成長,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她也運用互動的活動幫助家庭和群體去整理、處理第三文化孩子的經驗,並開辦了Familjegladje (Family Joy) www.familjegladje.se 提供服務。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一/ 11推薦序二/ 13推薦序三/ 15推薦序四/ 17序/ 21前言/ 23致謝/ 27如何使用這本書/ 31I. 一份需要關顧的禮物 / 371. 第三文化孩子―全球遊牧民族/ 39 活動―我是誰∕加入我的族群/ 462. 美好的體驗/ 49活動―我的百寶盒/ 533. 影響/ 55活動―我的環遊世界之旅/ 584. 問題/ 61活動―三個問題/ 64II. 轉變與情緒 / 675. 搬遷/ 69活動―走過過渡之橋/ 776. 準備/ 81活動―準備/ 837. 連結/ 85活動―連接雕塑/ 868. 需求/ 89活動―我的需求/100目錄 79. 感覺/103活動―我的情緒/10610. 歸屬/109活動―我的世界/11211. 相屬―我的故事/115活動―我的歸屬故事/118III. 身份和信念 / 12112. 與眾不同/123活動―我和其他人/12513. 我身上有許多不同文化的影子/127活動―我和我的文化∕融合我的文化/13114. 成為機構體制的一部分/135活動―我和我的機構體制/13815. 對自己的信念/141活動―從謊言到真相/143IV. 關係和全球化 / 14516. 關係/147活動―心連心手鍊/15317. 依附/155活動―我的避風港/15818. 全球化/161活動―魔術飛毯/163V. 壓力和結構 / 16519. 愛的瓶子和壓力瓶子/167活動―我的愛和我的壓力/17120. 不可能的生活/173活動―我的時間線/17521. 調整壓力/179活動―四種情緒/1828 第三文化孩子 . 一份需要關顧的禮物22. 跡象和原因/185活動―紅蘿蔔/18723. 高度敏感/189活動―我的身體感受/19024. 代價/193活動―三把椅子/19425. 休息機制/197活動―設定休息機制/199VI. 悲傷和快樂 / 20126. 悲傷/203活動―魔術卡車/20727. 隱藏的失落/211活動―我隱藏的失落/21428. 寶物/217活動―我的百寶盒/21929. 道別和慶祝/221活動―道別儀式 /224VII. 發展和長期目標 / 22730. 愉悅的眼神/229活動―我的愛和我的快樂/23031. 獨立/233活動―我的自由/23532. 溝通/239活動―我的力量/24233. 學習/245活動―我的技能/24934. 學校教育/251活動―學校時間線/25735. 長期目標/261活動―我的盼望/263VIII. 保護和界限 / 26736. 保護的需要/269活動―制定保護計劃/27237. 界限/275活動―設定界限計劃/27738. 安全∕放心的人/279活動―西城故事/28139. 創傷/285活動―練習創傷處理/29340. 安全策略/297活動―練習生存策略/29841. 安全撤離/301活動―制定撤離計劃 /30542. 關注孩子/307活動―關注孩子/314IX. 回述晤談和講故事 / 31743. 什麼是回述晤談?/319活動―我的生命故事書 /33244. 融合和接納 /335活動―我的融合角落/33845. 講故事/341活動―講故事/34446. 回述晤談 處理手冊/347活動―使用回述晤談手冊/35547. 安全的故事/357活動―講述安全的故事/36810 第三文化孩子 . 一份需要關顧的禮物48. 寬恕/371活動―永遠不會寄出的信/374X. 聚在一起的力量 / 37749. 家庭過渡同樂日與為十二年級學生面臨轉變做準備/379活動―安排家庭過渡同樂日!/38450. 回述晤談週/385活動―安排回述晤談週/38851. 營會和團聚/391活動―安排團聚/39452. 培訓父母/397活動―安排父母培訓/39853. 宣教士子女就是一個族群/401活動―製作拼貼圖/407XI. 我們可以做什麼? / 41154. 父母可以做什麼/413活動―我需要做什麼改變 ? /41455. 差派機構可以做什麼/41756. 學校可以做什麼/41957. 第三文化孩子可以做什麼/421活動―選擇一張圖片/423活動概述/425繼續的旅程/440附錄 不同文化的情緒處理/442資源 /446關於作者/448

商品規格

書名 / 第三文化孩子: 一份需要關顧的禮物
作者 / Ulrika Ernvik
簡介 / 第三文化孩子: 一份需要關顧的禮物:第三文化孩子是全球遊牧民族,在不同文化之間多次遷移,因此,他們身上帶著眾多不同的文化。作者把她個人成長及服事第三文化孩子的經驗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357036
ISBN10 /
EAN / 9789869357036
誠品26碼 / 2682392194000
頁數 / 448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2.4CM,開數: 25開
級別 / N:無
重量(g) / 425
適用年齡 / 基督徒 一般社會大眾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一】

鄔麗卡.恩維克所寫的這本《第三文化孩子:一份需要關顧 的禮物》,是一本開創性的著作。的確,曾經有人撰文寫過童年 時期在全球各地搬遷對兒童所產生的影響。鄔麗卡也描述了這一 點,並補充了她作為成年第三文化孩子和治療師的新觀點 — 她 曾接觸過無數當今的第三文化孩子並與他們合作。她更超越理 論,提供一些將理論轉化為實際方法的練習,幫助第三文化孩子 (Third Culture Kids, TCKs)和成年的第三文化孩子(Adult Third Culture Kids, ATCKs)善加處理和使用他們的生命故事。 本書的每一個部分不僅告訴讀者該做什麼,還清楚地描述 不同的人與第三文化孩子們配搭時(或本身是第三文化孩子), 該如何使用這些練習。無論你是父母,正在尋找積極的策略來幫 助你的孩子融合跨文化生活所帶來的各個層面;還是差派機構, 想要更加支持你們工作人員的家庭;或是成年的第三文化孩子, 想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故事;亦或其他任何關心第三文化孩子的人 士,這書裡都有東西可以幫助你。 我有幸觀察鄔麗卡帶領成年的第三文化孩子小組,進行了 許多這樣的練習。當參與者意識到如何解讀他們的故事,或者終 於從他們正在做的活動中找到意義時,就會腦海中靈光一現,恍 然大悟,真是叫人驚嘆的體驗。有時他們會掉眼淚,有時會大 笑。當這些成年的第三文化孩子陸續發現他們的感受或經歷並不 孤單時,滔滔不絕的討論就會隨之而來。作為一名訓練有素的治 療師,鄔麗卡有許多恩賜,其中之一就是帶領人們從理論走向實 際經驗的應用。我很高興她現在與我們分享她在理論和實踐上所 取得的進展。


露絲.范蕾珂(Ruth E. Van Reken)
Third Culture Kids Growing Up Among Worlds, 3rd ed. 合著者 在全球遷移的家庭(Families in Global Transition)共同創始人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1章
第三文化孩子-全球遊牧民族

第三文化孩子身上帶著多種文化,他們在不同的文化間穿梭了好多次,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離開安全保障,到世界其他地方開始新的生活。這影響了他們的發展,他們的人際關係,他們的身份認同,以及他們對世界和對自己的信念。鄔麗卡.恩維克 「第三文化孩子」這個詞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由露絲.希 爾.烏西姆(Ruth Hill Useem)首次使用。她解釋,第三文化孩子是「跟隨父母生活在另一種文化中的孩子」;第三種文化是孩子與來自父母的文化和社群,以及東道國的文化和社群之間的 互動。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大衛 · 柏洛克(David C. Pollock)和露絲 · 范蕾珂(Ruth E. Van Reken)繼續探索和定義第三文化孩子們的生活。他們的書 Third Culture Kids-Growing Up Among Worlds(1999年初版,2017年第三版)在全世界廣為人知。他 們對「第三文化孩子」最初的定義是:第三文化孩子,是指他 / 她們大多數的成長歲月,是在父母的文化之外度過的。第三文化孩子經常要和所有的文化建立關係,然而又不屬於其中任何一種文化 雖然每種文化的元素都可以融入到 第三文化孩子的生活經歷中,但他們的歸屬感是在與其有相似背景之人的關係中。(Pollock & Van Reken,1999)在第三版中,我們找到了更新的定義:傳統的第三文化孩子是,因為父母的工作、出國深造或培訓,以致在他 / 她人生的前十八年裡,多數的時日是花在伴隨父母來到一個 至少與父母一方的護照國不同的國家。(Pollock & Van Reken,2017)第三文化孩子形成了另一種生活和文化,其中融合了他們 所經歷過的不同文化片段。在這過程中,他們發展並分享了一種 文化—「族群」的體驗—這使他們對彼此有歸屬感,即使他們在世界上完全不同的地方長大。第一文化是指父母的家庭或護照國文化,第二文化是指東道國的文化,他們的家庭已經搬到那裡,或是他們曾經住在那裡。第三文化指的是一種生活方式,這既不像那些生活在本國文化之人的生活,也不像那些生活在當地社群之人的生活,卻是另一種生活方式,與其他也以類似的方式生活的人,有許多共享的經歷。(Pollock & Van Reken,2017)歸屬感既不存在於護照國的文化中,也不存在於東道國文 化中,而是存在於那些「與他共享在其護照國文化之外的生活 經歷」的人身上。成為第三文化的孩子並非百分之百屬於任何 一種文化,但卻同時成為多種文化的一部分。他們創造自己的文 化,也與其他各文化的人分享。第三文化的孩子們在某種程度上 「 夾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世界之間 」,在這裡他們不完全屬於任何一種文化。或者你也可以說,他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屬於不 同的文化!孩子們成為第三文化孩子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共同點是,他們的父母帶他們環遊世界,在不只一種文化中成長。成年的第三文化孩子 是指身為第三文化孩子的成年人。另一個用語「跨文化的孩子」(Cross Culture Kids,CCK)— 包括那些經歷過在幾個文化中生活的孩子,但他們可能只住在一 個地方。比如在跨文化婚姻中長大的孩子,或是在德國的印度家 庭中長大的孩子,他一直住在德國且持有德國護照。還有那些在 國際學校就讀的本國兒童,也算是跨文化的孩子。因為他們每天 早上去學校,晚上回家,穿梭在不同的文化間,這對他們來說很 有壓力。這本書主要關注第三文化孩子 ─ 兒童、青少年、以及現在已經成年的人。他們從小就生活在不同的文化中,也一直在不同的文化中搬遷。還有一個相當常用的詞語 —「 全球遊牧民族 」(Global Nomads)—是由娜瑪.麥凱歌(Norma McCaig)於一九八四年開始用的。麥凱歌是一個第三文化孩子和全球遊牧民族,她 創立了全球遊牧民族國際組織(Global Nomads International),她也是使用「 文化變色龍 」(cultural chameleon)和「 隱藏的移民 」(hidden immigrant)這兩個詞的人。她對「 全球遊牧民 族」的定義是:無論什麼年齡或國籍的人,由於父母的職業,使其成長的年日,在護照國以外的一個或多個國家中,生活了相當長的時間。(Pollock & Van Reken,2017)全球遊牧民族是我們這些第三文化孩子所屬的族群,因為 我們在全球各地不斷搬遷。我個人喜歡「全球遊牧民族」這個 詞,因為我不喜歡縮寫。儘管我們童年時期可能只作了幾年遊牧 民族,就不再過遊牧的生活,但那些歲月卻已經對我們產生了深 刻的影響,給了我們一顆「遊牧的心」。如今很多人用「全球遊 牧民族」來形容正在或曾經環遊世界的人。但這個詞,其實是 被用來定義那些童年時期過著遊牧生活的人,應該繼續用於這個 特定的群體。一個人在成年以後過遊牧的生活方式,不會像在成 長時期對一個孩子那樣深刻的影響他 / 她的身份認同。另外,我們還要記住:這些用詞不能界定我們!! 它們只是稍微幫助我們了解:我們是誰! 大衛 · 柏洛克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工作,他周遊世界,讓那些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長大的人有了自己的身份認同,了解他們的經歷是如何影響他們。從那時起,露絲 · 范蕾珂和其他許多人,繼 續支持第三文化孩子重新審視、融合、整理他們的生命故事。全 球遊牧民族是一個不斷壯大的族群,因此,幫助他們界定「我 是誰」的工作,極其重要。正如你將看到的,在這本書中,我使用「族群」這個詞來 解釋,為什麼往往第三文化孩子和全球遊牧民族,能對彼此產生 群體認同感。一個族群的成員有一些共同的東西,幫助他們彼此 認同、理解、並感到可以連結,無論他們最終是在世界上的哪個 地方。與其他族群一樣,第三文化孩子經常發現自己是少數民 族,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常常感到自己是局外人。但隨著越來越多 的人在不同的國家和文化之間搬遷,這種情況正在改變。這種現 象可能會改變第三文化孩子對自己的看法和定義。第三文化孩子,永遠不是一個人的唯一身份,也不是一個 把人困住的身份。在第三文化的族群中找到歸屬感,讓他們可以 打開一扇門,與有類似經歷的人建立聯繫,也可以找到對自己更 深的理解和愛。我能夠發現我是誰,我所經歷的可以與他人分享 和被人看重。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時,我就能更自由地探索自己的 其他部分,以及探索如何在其他社群和族群中找到歸屬感。我們再來看看柏洛克和范蕾珂的定義,想想成年人可以支援第三文化孩子的方式:
‧ 幫助第三文化孩子對他的生活盡可能擁有更多 自主權 (ownership),這樣能夠幫助第三文化孩子了解他是誰。
‧ 幫助第三文化孩子將他不同的文化或生活,融入他的生命故事,這表示要有意識地涵括他的得與失。
‧ 幫助第三文化孩子有歸屬感—對他自己、對他的家庭、 對他生活過的所有文化,包括他的護照國。這意味著他要 刻意地建立和保持關係,以及設定長期目標。
我相信這三個概念—自主權,融入感,歸屬感—在支 持第三文化的孩子能夠「 擁有良好的體驗 」、「 重整、處理並融 合他的生活」、「找到身為第三文化孩子的美好」、「面對未來繼 續往前進」,是至關重要的。家長、老師、差派機構、大家庭和 許多其他人士—除了第三文化孩子本人之外—都有很多機會 在這些孩子的生命中,幫助他們建立自主權、融入感和歸屬感。要成為第三文化孩子的支持,最重要的方式是支持他們的 父母,這樣父母就可以成為第三文化孩子們所需要的支援。父 母需要知道和留意,他們的決定和生活方式如何影響孩子;他 們需要時間和情感空間來陪伴孩子,以便幫助孩子處理生活中 所經歷的事情;他們也需要資金和騰出時間帶子女重返曾生活 過的地方。總 結 第三文化孩子們經歷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成長和搬 遷,也在擁有相同經歷的人群中找到歸屬感。他們需 要周圍的成年人幫助他們,盡可能地對自己所處的生 活與文化擁有自主權,將自己的經歷融入生命故事 中,並找到歸屬感。活動—我是誰 儘管整本書都是在討論探索和處理第三文化孩子的身份認 同,但最重要且不可忘記的是:第三文化孩子的身份並不是這個 人唯一的身份,他還有許多不同的身分。為了提醒這一點,我們 將從探索「我是誰?」開始。
‧ 拿一張紙,畫一張象徵你的簡單輪廓圖。可以是一隻蝴 蝶、一個足球、一隻貓,或任何你自己和其他人想到你 時,可能想到的東西。
‧ 在圖上加上可以代表你的符號 / 圖案 / 單詞 / 顏色,來表達 一些關於你的經歷、來歷、背景、興趣、愛好、技能和恩賜。
‧ 與他人分享你的圖畫。
‧ 如果你願意,可以拍下來放在手機裡,作為「你是誰」的 提醒。活動—加入我的族群
‧ 給自己畫張圖或照個相。
‧ 把它放在一大張紙的中間。
‧ 然後仔細想:「我還知道誰是第三文化孩子?」
‧ 寫下這些人的名字(也可以畫出來或用他們的照片),並把他們分組(例如,來自不同學校的朋友、護照國的朋友、親 戚、老師、我認識的其他成年人)。
‧ 你也可以添加知名人士。事實上,有相當多的音樂家、政 治家、作家……等,是第三文化孩子。
‧ 你想和這些人聯繫嗎?你想和你在世界各地遇到的第三文化孩子們重新建立聯繫嗎?
‧ 你想在你住的地方找到其他第三文化孩子嗎?
‧ 通過社交媒體或聯繫你父母現在 / 之前的差派機構,問問 在你附近是否還有其他第三文化孩子。你也可以在網上加 入這些群體。身為父母,我能做些什麼?
‧ 讓你的孩子知道,他是第三文化孩子,並有很多孩子有相 同的經歷和身份。
‧ 幫助他與其他第三文化孩子們聯繫。作為差派機構,我能做些什麼?
‧ 確定你們所差派的家庭中的孩子知道他們是第三文化孩子,而有很多孩子有相同的經歷和身份。
‧ 幫助他們與其他第三文化孩子聯繫。身為第三文化孩子,我自己能做些什麼?
‧ 聽聽其他第三文化孩子們的故事,盡可能多了解第三文化孩子的各種樣貌。
‧ 想想你是第三文化孩子的這個事實,並思考這對你有什麼 影響以及你是誰—你的選擇、你的職業、你選擇的朋友。同時也要考慮你的性格特質,是如何影響你的成長經歷。
‧ 與其他第三文化孩子聯繫。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第三文化孩子是全球遊牧民族,在不同文化之間多次遷移,書中的活動具體、明確、有趣。對於家長、關顧提供者、差派機構和第三文化孩子來說,這都是一本寶貴的資源手冊!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