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rd Culture Kids: A Gift to Care For
作者 | Ulrika Ernvik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第三文化孩子: 一份需要關顧的禮物:第三文化孩子是全球遊牧民族,在不同文化之間多次遷移,因此,他們身上帶著眾多不同的文化。作者把她個人成長及服事第三文化孩子的經驗 |
作者 | Ulrika Ernvik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第三文化孩子: 一份需要關顧的禮物:第三文化孩子是全球遊牧民族,在不同文化之間多次遷移,因此,他們身上帶著眾多不同的文化。作者把她個人成長及服事第三文化孩子的經驗 |
內容簡介 第三文化孩子是全球遊牧民族,在不同文化之間多次遷移,因此,他們身上帶著眾多不同的文化。作者把她個人成長及服事第三文化孩子的經驗寫成文字,並將紮實的研究、靈性體驗以及她豐富的輔導經驗融匯設計而成各種活動:書中的活動具體、明確、有趣。對於家長、關顧提供者、差派機構和第三文化孩子來說,這都是一本寶貴的資源手冊!
作者介紹 鄔麗卡.恩維克(Ulrika Ernvik) 是專注於家庭的社會工作者和擁有執照的心理治療師。她自己就是第三文化孩子:持有瑞典護照,在剛果長大,在泰國撫養她的五個孩子成長。她曾經在亞洲與歐洲透過治療、工作坊、營會、會議、團聚等場合,與成千上百的第三文化孩子以及他們的家庭相遇。多年來,她根據腦神經科學以及依附理論,對於第三文化孩子的經驗如何影響孩子的成長,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她也運用互動的活動幫助家庭和群體去整理、處理第三文化孩子的經驗,並開辦了Familjegladje (Family Joy) www.familjegladje.se 提供服務。
產品目錄 推薦序一/ 11推薦序二/ 13推薦序三/ 15推薦序四/ 17序/ 21前言/ 23致謝/ 27如何使用這本書/ 31I. 一份需要關顧的禮物 / 371. 第三文化孩子―全球遊牧民族/ 39 活動―我是誰∕加入我的族群/ 462. 美好的體驗/ 49活動―我的百寶盒/ 533. 影響/ 55活動―我的環遊世界之旅/ 584. 問題/ 61活動―三個問題/ 64II. 轉變與情緒 / 675. 搬遷/ 69活動―走過過渡之橋/ 776. 準備/ 81活動―準備/ 837. 連結/ 85活動―連接雕塑/ 868. 需求/ 89活動―我的需求/100目錄 79. 感覺/103活動―我的情緒/10610. 歸屬/109活動―我的世界/11211. 相屬―我的故事/115活動―我的歸屬故事/118III. 身份和信念 / 12112. 與眾不同/123活動―我和其他人/12513. 我身上有許多不同文化的影子/127活動―我和我的文化∕融合我的文化/13114. 成為機構體制的一部分/135活動―我和我的機構體制/13815. 對自己的信念/141活動―從謊言到真相/143IV. 關係和全球化 / 14516. 關係/147活動―心連心手鍊/15317. 依附/155活動―我的避風港/15818. 全球化/161活動―魔術飛毯/163V. 壓力和結構 / 16519. 愛的瓶子和壓力瓶子/167活動―我的愛和我的壓力/17120. 不可能的生活/173活動―我的時間線/17521. 調整壓力/179活動―四種情緒/1828 第三文化孩子 . 一份需要關顧的禮物22. 跡象和原因/185活動―紅蘿蔔/18723. 高度敏感/189活動―我的身體感受/19024. 代價/193活動―三把椅子/19425. 休息機制/197活動―設定休息機制/199VI. 悲傷和快樂 / 20126. 悲傷/203活動―魔術卡車/20727. 隱藏的失落/211活動―我隱藏的失落/21428. 寶物/217活動―我的百寶盒/21929. 道別和慶祝/221活動―道別儀式 /224VII. 發展和長期目標 / 22730. 愉悅的眼神/229活動―我的愛和我的快樂/23031. 獨立/233活動―我的自由/23532. 溝通/239活動―我的力量/24233. 學習/245活動―我的技能/24934. 學校教育/251活動―學校時間線/25735. 長期目標/261活動―我的盼望/263VIII. 保護和界限 / 26736. 保護的需要/269活動―制定保護計劃/27237. 界限/275活動―設定界限計劃/27738. 安全∕放心的人/279活動―西城故事/28139. 創傷/285活動―練習創傷處理/29340. 安全策略/297活動―練習生存策略/29841. 安全撤離/301活動―制定撤離計劃 /30542. 關注孩子/307活動―關注孩子/314IX. 回述晤談和講故事 / 31743. 什麼是回述晤談?/319活動―我的生命故事書 /33244. 融合和接納 /335活動―我的融合角落/33845. 講故事/341活動―講故事/34446. 回述晤談 處理手冊/347活動―使用回述晤談手冊/35547. 安全的故事/357活動―講述安全的故事/36810 第三文化孩子 . 一份需要關顧的禮物48. 寬恕/371活動―永遠不會寄出的信/374X. 聚在一起的力量 / 37749. 家庭過渡同樂日與為十二年級學生面臨轉變做準備/379活動―安排家庭過渡同樂日!/38450. 回述晤談週/385活動―安排回述晤談週/38851. 營會和團聚/391活動―安排團聚/39452. 培訓父母/397活動―安排父母培訓/39853. 宣教士子女就是一個族群/401活動―製作拼貼圖/407XI. 我們可以做什麼? / 41154. 父母可以做什麼/413活動―我需要做什麼改變 ? /41455. 差派機構可以做什麼/41756. 學校可以做什麼/41957. 第三文化孩子可以做什麼/421活動―選擇一張圖片/423活動概述/425繼續的旅程/440附錄 不同文化的情緒處理/442資源 /446關於作者/448
書名 / | 第三文化孩子: 一份需要關顧的禮物 |
---|---|
作者 / | Ulrika Ernvik |
簡介 / | 第三文化孩子: 一份需要關顧的禮物:第三文化孩子是全球遊牧民族,在不同文化之間多次遷移,因此,他們身上帶著眾多不同的文化。作者把她個人成長及服事第三文化孩子的經驗 |
出版社 /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9357036 |
ISBN10 / | |
EAN / | 9789869357036 |
誠品26碼 / | 2682392194000 |
頁數 / | 448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2.4CM,開數: 25開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425 |
適用年齡 / | 基督徒 一般社會大眾 |
推薦序 : 【推薦序一】
鄔麗卡.恩維克所寫的這本《第三文化孩子:一份需要關顧 的禮物》,是一本開創性的著作。的確,曾經有人撰文寫過童年 時期在全球各地搬遷對兒童所產生的影響。鄔麗卡也描述了這一 點,並補充了她作為成年第三文化孩子和治療師的新觀點 — 她 曾接觸過無數當今的第三文化孩子並與他們合作。她更超越理 論,提供一些將理論轉化為實際方法的練習,幫助第三文化孩子 (Third Culture Kids, TCKs)和成年的第三文化孩子(Adult Third Culture Kids, ATCKs)善加處理和使用他們的生命故事。 本書的每一個部分不僅告訴讀者該做什麼,還清楚地描述 不同的人與第三文化孩子們配搭時(或本身是第三文化孩子), 該如何使用這些練習。無論你是父母,正在尋找積極的策略來幫 助你的孩子融合跨文化生活所帶來的各個層面;還是差派機構, 想要更加支持你們工作人員的家庭;或是成年的第三文化孩子, 想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故事;亦或其他任何關心第三文化孩子的人 士,這書裡都有東西可以幫助你。 我有幸觀察鄔麗卡帶領成年的第三文化孩子小組,進行了 許多這樣的練習。當參與者意識到如何解讀他們的故事,或者終 於從他們正在做的活動中找到意義時,就會腦海中靈光一現,恍 然大悟,真是叫人驚嘆的體驗。有時他們會掉眼淚,有時會大 笑。當這些成年的第三文化孩子陸續發現他們的感受或經歷並不 孤單時,滔滔不絕的討論就會隨之而來。作為一名訓練有素的治 療師,鄔麗卡有許多恩賜,其中之一就是帶領人們從理論走向實 際經驗的應用。我很高興她現在與我們分享她在理論和實踐上所 取得的進展。
露絲.范蕾珂(Ruth E. Van Reken)
Third Culture Kids Growing Up Among Worlds, 3rd ed. 合著者 在全球遷移的家庭(Families in Global Transition)共同創始人
內文 : 第1章
第三文化孩子-全球遊牧民族
第三文化孩子身上帶著多種文化,他們在不同的文化間穿梭了好多次,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離開安全保障,到世界其他地方開始新的生活。這影響了他們的發展,他們的人際關係,他們的身份認同,以及他們對世界和對自己的信念。鄔麗卡.恩維克 「第三文化孩子」這個詞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由露絲.希 爾.烏西姆(Ruth Hill Useem)首次使用。她解釋,第三文化孩子是「跟隨父母生活在另一種文化中的孩子」;第三種文化是孩子與來自父母的文化和社群,以及東道國的文化和社群之間的 互動。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大衛 · 柏洛克(David C. Pollock)和露絲 · 范蕾珂(Ruth E. Van Reken)繼續探索和定義第三文化孩子們的生活。他們的書 Third Culture Kids-Growing Up Among Worlds(1999年初版,2017年第三版)在全世界廣為人知。他 們對「第三文化孩子」最初的定義是:第三文化孩子,是指他 / 她們大多數的成長歲月,是在父母的文化之外度過的。第三文化孩子經常要和所有的文化建立關係,然而又不屬於其中任何一種文化 雖然每種文化的元素都可以融入到 第三文化孩子的生活經歷中,但他們的歸屬感是在與其有相似背景之人的關係中。(Pollock & Van Reken,1999)在第三版中,我們找到了更新的定義:傳統的第三文化孩子是,因為父母的工作、出國深造或培訓,以致在他 / 她人生的前十八年裡,多數的時日是花在伴隨父母來到一個 至少與父母一方的護照國不同的國家。(Pollock & Van Reken,2017)第三文化孩子形成了另一種生活和文化,其中融合了他們 所經歷過的不同文化片段。在這過程中,他們發展並分享了一種 文化—「族群」的體驗—這使他們對彼此有歸屬感,即使他們在世界上完全不同的地方長大。第一文化是指父母的家庭或護照國文化,第二文化是指東道國的文化,他們的家庭已經搬到那裡,或是他們曾經住在那裡。第三文化指的是一種生活方式,這既不像那些生活在本國文化之人的生活,也不像那些生活在當地社群之人的生活,卻是另一種生活方式,與其他也以類似的方式生活的人,有許多共享的經歷。(Pollock & Van Reken,2017)歸屬感既不存在於護照國的文化中,也不存在於東道國文 化中,而是存在於那些「與他共享在其護照國文化之外的生活 經歷」的人身上。成為第三文化的孩子並非百分之百屬於任何 一種文化,但卻同時成為多種文化的一部分。他們創造自己的文 化,也與其他各文化的人分享。第三文化的孩子們在某種程度上 「 夾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世界之間 」,在這裡他們不完全屬於任何一種文化。或者你也可以說,他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屬於不 同的文化!孩子們成為第三文化孩子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共同點是,他們的父母帶他們環遊世界,在不只一種文化中成長。成年的第三文化孩子 是指身為第三文化孩子的成年人。另一個用語「跨文化的孩子」(Cross Culture Kids,CCK)— 包括那些經歷過在幾個文化中生活的孩子,但他們可能只住在一 個地方。比如在跨文化婚姻中長大的孩子,或是在德國的印度家 庭中長大的孩子,他一直住在德國且持有德國護照。還有那些在 國際學校就讀的本國兒童,也算是跨文化的孩子。因為他們每天 早上去學校,晚上回家,穿梭在不同的文化間,這對他們來說很 有壓力。這本書主要關注第三文化孩子 ─ 兒童、青少年、以及現在已經成年的人。他們從小就生活在不同的文化中,也一直在不同的文化中搬遷。還有一個相當常用的詞語 —「 全球遊牧民族 」(Global Nomads)—是由娜瑪.麥凱歌(Norma McCaig)於一九八四年開始用的。麥凱歌是一個第三文化孩子和全球遊牧民族,她 創立了全球遊牧民族國際組織(Global Nomads International),她也是使用「 文化變色龍 」(cultural chameleon)和「 隱藏的移民 」(hidden immigrant)這兩個詞的人。她對「 全球遊牧民 族」的定義是:無論什麼年齡或國籍的人,由於父母的職業,使其成長的年日,在護照國以外的一個或多個國家中,生活了相當長的時間。(Pollock & Van Reken,2017)全球遊牧民族是我們這些第三文化孩子所屬的族群,因為 我們在全球各地不斷搬遷。我個人喜歡「全球遊牧民族」這個 詞,因為我不喜歡縮寫。儘管我們童年時期可能只作了幾年遊牧 民族,就不再過遊牧的生活,但那些歲月卻已經對我們產生了深 刻的影響,給了我們一顆「遊牧的心」。如今很多人用「全球遊 牧民族」來形容正在或曾經環遊世界的人。但這個詞,其實是 被用來定義那些童年時期過著遊牧生活的人,應該繼續用於這個 特定的群體。一個人在成年以後過遊牧的生活方式,不會像在成 長時期對一個孩子那樣深刻的影響他 / 她的身份認同。另外,我們還要記住:這些用詞不能界定我們!! 它們只是稍微幫助我們了解:我們是誰! 大衛 · 柏洛克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工作,他周遊世界,讓那些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長大的人有了自己的身份認同,了解他們的經歷是如何影響他們。從那時起,露絲 · 范蕾珂和其他許多人,繼 續支持第三文化孩子重新審視、融合、整理他們的生命故事。全 球遊牧民族是一個不斷壯大的族群,因此,幫助他們界定「我 是誰」的工作,極其重要。正如你將看到的,在這本書中,我使用「族群」這個詞來 解釋,為什麼往往第三文化孩子和全球遊牧民族,能對彼此產生 群體認同感。一個族群的成員有一些共同的東西,幫助他們彼此 認同、理解、並感到可以連結,無論他們最終是在世界上的哪個 地方。與其他族群一樣,第三文化孩子經常發現自己是少數民 族,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常常感到自己是局外人。但隨著越來越多 的人在不同的國家和文化之間搬遷,這種情況正在改變。這種現 象可能會改變第三文化孩子對自己的看法和定義。第三文化孩子,永遠不是一個人的唯一身份,也不是一個 把人困住的身份。在第三文化的族群中找到歸屬感,讓他們可以 打開一扇門,與有類似經歷的人建立聯繫,也可以找到對自己更 深的理解和愛。我能夠發現我是誰,我所經歷的可以與他人分享 和被人看重。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時,我就能更自由地探索自己的 其他部分,以及探索如何在其他社群和族群中找到歸屬感。我們再來看看柏洛克和范蕾珂的定義,想想成年人可以支援第三文化孩子的方式:
‧ 幫助第三文化孩子對他的生活盡可能擁有更多 自主權 (ownership),這樣能夠幫助第三文化孩子了解他是誰。
‧ 幫助第三文化孩子將他不同的文化或生活,融入他的生命故事,這表示要有意識地涵括他的得與失。
‧ 幫助第三文化孩子有歸屬感—對他自己、對他的家庭、 對他生活過的所有文化,包括他的護照國。這意味著他要 刻意地建立和保持關係,以及設定長期目標。
我相信這三個概念—自主權,融入感,歸屬感—在支 持第三文化的孩子能夠「 擁有良好的體驗 」、「 重整、處理並融 合他的生活」、「找到身為第三文化孩子的美好」、「面對未來繼 續往前進」,是至關重要的。家長、老師、差派機構、大家庭和 許多其他人士—除了第三文化孩子本人之外—都有很多機會 在這些孩子的生命中,幫助他們建立自主權、融入感和歸屬感。要成為第三文化孩子的支持,最重要的方式是支持他們的 父母,這樣父母就可以成為第三文化孩子們所需要的支援。父 母需要知道和留意,他們的決定和生活方式如何影響孩子;他 們需要時間和情感空間來陪伴孩子,以便幫助孩子處理生活中 所經歷的事情;他們也需要資金和騰出時間帶子女重返曾生活 過的地方。總 結 第三文化孩子們經歷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成長和搬 遷,也在擁有相同經歷的人群中找到歸屬感。他們需 要周圍的成年人幫助他們,盡可能地對自己所處的生 活與文化擁有自主權,將自己的經歷融入生命故事 中,並找到歸屬感。活動—我是誰 儘管整本書都是在討論探索和處理第三文化孩子的身份認 同,但最重要且不可忘記的是:第三文化孩子的身份並不是這個 人唯一的身份,他還有許多不同的身分。為了提醒這一點,我們 將從探索「我是誰?」開始。
‧ 拿一張紙,畫一張象徵你的簡單輪廓圖。可以是一隻蝴 蝶、一個足球、一隻貓,或任何你自己和其他人想到你 時,可能想到的東西。
‧ 在圖上加上可以代表你的符號 / 圖案 / 單詞 / 顏色,來表達 一些關於你的經歷、來歷、背景、興趣、愛好、技能和恩賜。
‧ 與他人分享你的圖畫。
‧ 如果你願意,可以拍下來放在手機裡,作為「你是誰」的 提醒。活動—加入我的族群
‧ 給自己畫張圖或照個相。
‧ 把它放在一大張紙的中間。
‧ 然後仔細想:「我還知道誰是第三文化孩子?」
‧ 寫下這些人的名字(也可以畫出來或用他們的照片),並把他們分組(例如,來自不同學校的朋友、護照國的朋友、親 戚、老師、我認識的其他成年人)。
‧ 你也可以添加知名人士。事實上,有相當多的音樂家、政 治家、作家……等,是第三文化孩子。
‧ 你想和這些人聯繫嗎?你想和你在世界各地遇到的第三文化孩子們重新建立聯繫嗎?
‧ 你想在你住的地方找到其他第三文化孩子嗎?
‧ 通過社交媒體或聯繫你父母現在 / 之前的差派機構,問問 在你附近是否還有其他第三文化孩子。你也可以在網上加 入這些群體。身為父母,我能做些什麼?
‧ 讓你的孩子知道,他是第三文化孩子,並有很多孩子有相 同的經歷和身份。
‧ 幫助他與其他第三文化孩子們聯繫。作為差派機構,我能做些什麼?
‧ 確定你們所差派的家庭中的孩子知道他們是第三文化孩子,而有很多孩子有相同的經歷和身份。
‧ 幫助他們與其他第三文化孩子聯繫。身為第三文化孩子,我自己能做些什麼?
‧ 聽聽其他第三文化孩子們的故事,盡可能多了解第三文化孩子的各種樣貌。
‧ 想想你是第三文化孩子的這個事實,並思考這對你有什麼 影響以及你是誰—你的選擇、你的職業、你選擇的朋友。同時也要考慮你的性格特質,是如何影響你的成長經歷。
‧ 與其他第三文化孩子聯繫。
最佳賣點 : 第三文化孩子是全球遊牧民族,在不同文化之間多次遷移,書中的活動具體、明確、有趣。對於家長、關顧提供者、差派機構和第三文化孩子來說,這都是一本寶貴的資源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