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田野 | 誠品線上

極目田野

作者 丘延亮
出版社 正港資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極目田野:  台灣最早的社會文化人類學田野寫作,本書為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丘延亮副研究員於1978年出版的著作。  收錄篇章包括「現階段民歌工作的總報告」,田野筆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台灣最早的社會文化人類學田野寫作,本書為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丘延亮副研究員於1978年出版的著作。 收錄篇章包括「現階段民歌工作的總報告」,田野筆記「圓環二十三小時」、「一根根或深或淺的樁子」、小說創作「電魚」、詩歌「致高一峯筆下的馬」,田野筆記「樸素的敬禮、樸素的人、分享的壽龜、分享的神」與「匿名的夥伴──牛墟筆記」,回應三毛的「二毛到三毛 從『咱家』到『咱們』!?」與當時的文化論述「『現代』符咒硬憋下的台灣樂壇」、「異樣豐盛的饗宴」及「走出森嚴殿堂,幕天席地的高歌吧!」數篇文字。 其中民歌採集工作報告包括了當年挖掘恆春歌手陳達的第一手紀錄、「牛墟筆記」揭露了牛肉灌水的現象,多年後仍受到傳播媒體引用,對於建成圓環的文字記錄,更是珍貴的歷史資料。全書亦是台灣少見的社會與文化田野寫作。 本書原由牧童出版社出版,本版次包含原版收錄的三毛〈當三毛還是二毛的時候〉一文。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一九六二年即在屏東縣瑪家鄉山區探訪,後轉讀人類學。就讀台大人類學期間因與陳映真等組「讀書會」試圖突破白色知識宰制,於一九六八年六月六日被捕,因「叛亂罪」入獄。(該案已於二〇〇四年十二月十日經總統府人權委員會列為「台灣戒嚴時期十大代表性政治冤案」並獲平反。) 出獄後,於一九七九年以中學肄業的學歷流亡美國獲政治庇護,被芝加哥大學人類學系接受為博士生,後取得博士學位。雖於一九八三、八八年兩度申請中研院民族所研究職位皆通過學術審查,但因「其他」因素未接獲聘書;遲至二〇〇五年才經中研院「處理丘延亮案特別委員會」通過聘任為「副」研究員。 秉持學術良知,丘延亮中英著作豐富,專書部分從早年《極目田野》、《運動作為社會自我教習》、《實質民主:人民性的覺知與踐行之對話》、《後現代政治》、《Colours of Money, Shades of Pride: Historicities and Moral Politics in Industrial Conflicts in Hong Kong》、《The Moral Politics of Industrial Conflict 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Located in Hong Kong 跨國企業中工業抗爭的道德政治學 一個在香港的工業人類學個案研究》等,合著《防天災 禦人禍:原住民抗爭與台灣出路》,譯著《貧窮文化:墨西哥五個家庭一日生活的實錄》、《貼身的損友》等等,多與「知識人權」有關。本書同時亦是作者對年少經驗的反思、咀嚼與沉澱。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李亦園先生序許常惠先生序. 第Ⅰ單元 我們的大地■現階段民歌工作的總報告 八點聲明1.民歌採集工作的組成2.採集經過3.工作的方法4.我們工作的另一側面5.我們收穫的初步整理■圓環二十三小時■一根根或深或淺的樁子 第Ⅱ單元 我們的父兄■電魚■致高一峯筆下的馬 附錄:無盡的追求■樸素的敬禮、樸素的人、分享的壽龜、分享的神■匿名的伙伴——牛墟筆記 第Ⅲ單元 我們的文化場■二毛到三毛 從「咱家」到「咱們」!? 附錄:當三毛還是在二毛的時候■「現代」符咒硬憋下的台灣樂壇■異樣豐盛的饗宴·■走出森嚴廳堂,幕天席地的高歌吧! 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極目田野
作者 / 丘延亮
簡介 / 極目田野:  台灣最早的社會文化人類學田野寫作,本書為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丘延亮副研究員於1978年出版的著作。  收錄篇章包括「現階段民歌工作的總報告」,田野筆
出版社 / 正港資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072447
ISBN10 /
EAN / 9789863072447
誠品26碼 / 2682418981003
頁數 / 272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15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節錄自〈序一〉/李亦園
 
  丘延亮君在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就讀時就以好學勤作爲老師們所鐘愛,後來因故而輟學,師長們都爲他感到惋惜。但是,延亮對人類學的喜愛似是極爲深厚,所以他在輟學之後,並沒有因之而停止研習,反而是更加用心於人類學的探研。最近幾年來,他完成了二本人類學的名著的翻譯,一本是劉易士(Oscar Lewis)的「貧窮文化」(Five Families:Mexican case studies in the culture of poverty,亦由牧童出版社出版),另一本是福斯特(George Foster)的「傳統文化與技術變遷」(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尚未出版)。除去這二册基礎性的翻譯之外,我覺得最值得一提的是延亮頗能活用人類學的觀念,而將之融混在他對文化及事物的描寫刻劃上,這些一方面文字清新可讀性極高,另一方面又具有深遠啟蒙觀念的文章,便是本書所由集成的長短不同的十一篇論作。
  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延亮在本書各篇文章中都對鄉土文化有刻意的描述,但是用人類學的術語來說,他是在對「小傳統的文化」作通俗的民族誌記述。例如在「民歌總報告」、「『現代』符咒硬憋下的台灣樂壇」以及「走出森嚴殿堂,幕天席地的高歌吧!」等篇中,他表達了他對民族音樂的濃烈感情與期望。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台灣最早的社會文化人類學田野寫作。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