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百年誕辰三部曲之3: 金庸武學 博雅的武學地圖 | 誠品線上

金庸百年誕辰三部曲之3: 金庸武學 博雅的武學地圖

作者 覃賢茂
出版社 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金庸百年誕辰三部曲之3: 金庸武學 博雅的武學地圖:※金庸百年 論評收官之作!金論三書 盡呈金庸精華!本書附作者印簽版簽名※本書考驗你是不是個超級金庸迷?內文設計了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金庸百年 論評收官之作!金論三書 盡呈金庸精華!本書附作者印簽版簽名※本書考驗你是不是個超級金庸迷?內文設計了金庸迷自測試卷,看看你對金庸武俠小說有多了解!※金庸的博雅武學地圖,有些推陳,有些出新,有些精深,有些巧妙,有些超凡,有些脫俗……如果說俠是武俠小說的血脈,那麼,武就是武俠小說的骨肉。金庸武學超越舊派武俠的招法套路,更深涵了中國傳統國學的密碼基因。金庸武學是對武俠精神的洞察覺悟,更是對宇宙間普世價值的推衍和仿效。※金庸武俠給他帶來了驚豔羨絕的巨大聲譽,憑他那十五部氣象萬千的武俠小說,他無可爭議地成為武俠小說的一代宗師,並把武俠小說發展到一個前所未有幾乎不能超越的絕頂奇峰,製造了漢語文化中又一個不可戰勝的神話。※文史名家覃賢茂將金庸小說中的劍法、刀法、拳法、掌法、指法、擒拿、內功、秘笈、陣法、毒藥、神丹妙藥、美食、美酒……等等,進行評述和講解。這部《金庸武學》,是鑒賞和資料並重的工具性書籍,著眼點在於長效性的收藏價值。它也是作者讀書的筆記和備忘,是讀金庸小說的輔助工具,武功鑒賞、琴棋書畫、奇物奇技,這些文字是一個超級金庸迷所不能不讀,不能不備忘的。※名家推薦:中華武俠文學學會創會會長 龔鵬程/師大國文系教授 林保淳/著名文化評論家 陳曉林 /著名武俠文學研究者 師大中文系教授 林保淳作推薦序左手畫方,右手畫圓的「雙手互搏術」;內含纏綿相思的「玉女素心劍」;引世人之內力而為我有的「北冥神功」;紀念價值大於實用值的「沖靈劍法」;桃花島家傳絕技的「玉漏催銀箭」;恩愛夫婦所創的「夫妻刀法」;與佛法有關的高明內功「金剛禪獅子吼」;大理國天龍寺鎮寺之寶的「六脈神劍」;顛倒陰陽的「乾坤大挪移」……金庸武學,底氣相通,一脈相承,在那種浩然博大的壯麗世界中逞奇逞幻,爭光奪彩,如深淵中的狂濤巨浪,帶給讀者以震憾的衝擊。《金庸武學》對金庸小說每本書中主要武學進行評述和講解,是鑒賞和資料並重的工具性書籍。為作者多年來閱讀金庸小說的讀書筆記和備忘,其中包括武功備忘、琴棋書畫、美食美酒、奇物奇技等諸多典故出處的勾陳析介,實是金庸迷們可以一讀,並值得收藏的工具書!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覃賢茂,作家,詩人,學者,曾用筆名:閑夢、閑夢樓主、秦文。1964年出生於成都市近郊小鎮。2009年起現任教於四川大學錦江學院文學傳媒學院至今。1986年以南京「東方人詩派」參加「現代主義詩歌流派大展」。詩作及詩評散見於《星星詩刊》、《詩歌月刊》、《詩選刊》等報刊雜誌。有詩作收錄於《江蘇百年新詩選》。已發表著作有:武俠小說研究專著《評傳古龍》、《武學古龍》、《經典古龍》、《金庸傳奇》、《金庸人物》、《金庸武學》、《算出你的好運道:六十甲子運氣推算詳解》、《明明白白學易經:周易解謎》(以上為風雲時代出版)。人物傳記《古龍傳》、《金庸智慧》、《李敖傳奇》、《金聖歎評傳》、《柏楊傳奇》、《瓊瑤傳奇》…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金庸武學:博雅的武學地圖》推薦序 傳奇的人寫傳奇人物──金庸百年 欣見傳奇三書 林保淳金庸三書總序:劍飛白雪,笑書丹青,韶光入蘆花序:金庸武學的迷宮花園引言一:什麼是武俠?什麼是武學?引言二:百年一金庸,金庸說不完《金庸武學》愛好者自測試卷◎第一篇:劍法1、華山派劍法2、武當劍法3、古墓派劍法4、泰山劍法5、俠客行劍法6、沖靈劍法7、躺屍劍法和唐詩劍法8、越女劍法9、全真派劍法10、雪山劍法11、無量劍12、柔雲劍術13、三分劍術14、崑崙派劍法15、峨嵋派劍法16、桃花島劍法17、恒山派劍法18、八仙劍19、追魂奪命劍20、達摩劍法21、玉女金針十三劍22、上清快劍23、回風劍24、段家劍25、衡山派劍法26、狂風快劍27、一字電劍28、苗家劍法29、七弦無形劍30、雷震劍法31、迅雷劍32、天龍劍法33、青城派劍法34、嵩山派劍法◎第二篇:刀法1、烏金刀法2、南山刀法3、八卦刀4、四門刀法5、胡家刀法6、小青左手刀7、血刀刀法8、夫妻刀法9、劈卦刀10、五虎斷門刀11、奇刀三才刀12、美人三招13、羽衣刀14、山西郝家刀法15、六合刀16、飛沙走石十三式刀法17、風掃敗葉18、五虎刀19、玄玄刀法20、鐵門閂刀法21、地堂刀法22、少林刀法◎第三篇:拳法1、少林絕技之拳法2、武當派拳法3、七傷拳4、長拳十段綿5、丁不四拳法6、美女拳法7、空明拳8、靈蛇拳9、太祖長拳10、野狐拳法11、八極拳12、查拳13、赤尻拳14、百花錯拳15、西嶽華拳16、燕青拳17、魯智深醉打山門拳18、五行拳19、醉拳20、仙霞門外家拳法23、逍遙拳24、海市蜃樓25、沾衣十八跌26、二郎拳27、無極玄功拳28、孟家神拳29、無極門拳法30、鴨形拳31、鶴形拳32、滄洲大洪拳33、大力金剛杵34、劈石破玉拳法35、五行六合拳36、弓箭沖拳37、通臂拳38、迴風拂柳拳39、橫掃千軍,直摧萬馬◎第四篇:掌法1、少林絕技之掌法2、降龍十八掌3、武當派掌法4、混元掌5、峨嵋派掌法6、黯然銷魂掌7、碧針清掌8、快刀斬亂麻9、桃花島掌法10、八卦掌11、春蠶掌法12、何鐵手毒掌13、玄冰冥掌14、閉目換掌15、鐵沙掌16、通臂六合掌17、天羅地網勢18、毒沙掌19、化骨錦掌20、開山掌法21、殭屍掌22、霹靂掌23、截心掌24、先天掌25、天長掌法26、五羅輕煙掌27、天山六陽掌28、抽髓掌29、排雲雙掌30、沐家掌31、三花聚頂掌法32、五行六合掌33、震天十三掌34、快活三十掌35、神駝雪山掌36、江河日下37、紅砂掌38、印掌39、黑沙掌40、五毒神掌41、寒冰綿掌42、摧心掌43、指東打西44、陰山掌45、翻天掌46、天山雪飄47、大風雲飛掌48、朱砂掌◎第五篇:指法1、一陽指2、拈花指3、多羅葉指4、無相劫指5、一指禪6、摩訶指7、天竺佛指8、參合指9、笑指天南10、彈指神通11、幻陰指12、金剛指13、其他◎第六篇:擒拿與手法1、少林絕技之擒拿2、三無三不手3、丁家十八路擒拿手4、蘭花指穴手5、天山折梅手6、分筋錯骨手7、九陰白骨爪8、鐵琵琶手9、凝血神抓10、三十六路大擒拿手法11、龍爪擒拿手12、大擒拿手13、千姝萬毒手14、英雄三招15、雙手互搏術16、鷹蛇生死搏17、龍爪功18、小十八拿19、藍砂手20、雞爪功21、大力魔爪手22、大力鷹爪功23、三陰蜈蚣爪24、岳家散手25、五雲手26、虎爪功27、攔雲手28、搏獅手29、搏兔手30、纏絲擒拿手31、奔雷手32、大摔碑手33、雲中現爪34、遼東神龍島擒拿功夫35、虎爪擒拿手36、小擒拿手37、虎爪絕戶手◎第七篇:腿上功夫1、林絕技之腿法2、掃葉腿3、四象步4、譚腿5、鐵板橋6、豹尾腳7、回鳳步8、掃堂腿9、虎縱步10、連環迷蹤腿11、無影幻腿◎第八篇:內功49、少林絕技50、逆練心經51、楊過嘯聲52、全真內功53、六脈神劍54、北冥神功55、以彼之道,還施彼身56、乾坤大挪移57、凌波微步58、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59、化功大法60、火焰刀61、小無相功62、吸星大法63、神照功64、龍象般若功65、蛤蟆功66、上天梯67、生死符68、鶴嘴勁點龍躍竅69、純陽無極功70、混元功71、峨嵋九陽功72、寒冰真氣◎第九篇:秘笈與武功1、《九陰真經》2、《九陽真經》3、《武穆遺書》4、《金蛇秘笈》5、《葵花寶典》與辟邪劍譜6、玉女功養生修練7、全真派入門歌訣8、亂環訣和陰陽訣9、聖火令10、玉女心經11、《紫霞秘笈》與紫霞功◎第十篇:棒、棍、杖法1、打狗棒法2、五郎棍法3、三節棍4、伏魔杖5、狼牙棒6、魯智深瘋魔杖7、齊眉棍法◎第十一篇:槍法與鞭法1、雙槍槍法2、岳家神槍3、楊家槍法4、軟鞭5、呼延十八鞭6、金龍鞭7、銀色軟鞭8、七節鋼鞭9、九節鞭10、大別山回打軟鞭十三式11、百勝軟鞭◎第十二篇:陣法1、天罡北斗陣2、大北斗陣法3、二十八宿大陣4、亂石陣5、五行八卦陣6、真武七截陣7、寒梅劍陣◎第十三篇:琴1、乾隆與「來鳳」2、金笛3、《笑傲江湖曲》4、胡琴5、洞簫6、何足道7、《清心普善咒》8、音樂與武俠9、聲音與武功10、黃鐘公◎第十四篇:棋1、瓏珍2、圍棋與暗器3、圍棋與悟性4、圍棋與凶吉5、棋癡何足道6、黃眉僧和「惡盈滿貫」7、黑白子與棋譜◎第十五篇:書1、武林至尊,寶刀屠龍2、書癡禿筆翁3、瘦金體4、陳家洛書法5、喪亂帖6、一陽書指7、乾隆御筆8、程靈素書法9、趙敏書法◎第十六篇:畫1、黃蓉評畫2、歐陽鋒繪畫3、丹青生4、黃藥師評畫5、范寬真跡6、曲三收藏7、韋小寶作畫8、康熙作畫9、無崖子10、其他◎第十七篇:毒藥一、毒1、腐骨穿心膏2、七蟲七花膏3、醉仙靈芙4、五毒教下毒的三十六大法5、貝桑丸6、青陀羅花之毒7、三屍腦神丹8、金波旬花9、金蠶蠱毒10、桃花瘴11斷腸散12、陰陽和合散13、悲酥清風14、十香迷魂散15、三笑逍遙散16、九轉熊蛇丸、斷筋腐骨丸17、聖水18、升天丸19、百花腹蛇膏20、豹胎易筋丸21、化屍粉22、無名藍花23、血矮栗24、醍醐香25、鬼蝙蝠26、七心海棠27、赤蠍粉28、斷腸草29、鶴頂紅、番木鼈30、三蜈五蟆煙31、碧蠶毒蠱32、鶴頂紅和孔雀膽33、碧蠶毒蠱、鶴頂紅、孔雀膽34、十香軟筋散◎第十八篇:神丹妙藥1、茯苓首烏丸2、九花玉露丸3、桃花島無常丹4、通犀地龍丸5、雪參丸6、朱睛冰蟾7、續命八丹8、黑玉斷續膏9、寒玉冰蟾膏10、蛋藥11、斷腸草12、天王保命丹13、雪參玉蟾丸14、生生造化丸15、止血生肌丸16、絕情丹17、牛黃犀牛散18、天香續斷膠19、玉洞黑玉丹20、玉靈散21、三黃寶臘丸22、回陽五龍膏23、玉真散◎第十九篇:動物與毒1、五色彩蠍2、醉人蜂3、玉蜂4、彩雪蛛5、九尾靈狐6、藥蛇7、金蛇8、金銀血蛇9、冰蠶10、閃電貂、莽牯朱蛤11、花斑毒蠍12、金娃娃◎第二十篇:美食一、射鵰食譜1、二十四橋明月夜2、玉笛誰家聽落梅、好逑湯3、口蘑煨雞、冬菇燉雞4、叫花雞、濕泥裹牛肉、濕泥裹生魚5、麵食米飯、歲寒三友6、熏田雞腿、八寶肥鴨、銀絲卷、炒白菜、蒸豆腐、燉雞蛋、白切肉7、烤野兔8、鴛鴦五珍膾9、荷花瓣兒蒸雞、鮮菱荷10、蚌肉為食11、四乾果、四鮮果12、雞和著白菜、豆腐、粉絲13、早點14、御廚15、尿浸熟羊二、其他1、粽子2、廣州奇珍食譜3、華山蜈蚣4、海寧小吃5、乾隆御菜6、黃河鯉魚羹7、抓飯、烤肉8、哈密瓜9、天龍食譜10、獐肉羹、烤野豬11、臘八粥12、天下味道最不好的東西◎第二十一篇:美酒1、猴兒酒2、極品貢酒三鍋良汾紹興狀元紅3、酒器4、只喝酒不吃飯5、長安醇酒6、吐魯番四蒸四釀葡萄酒7、病中想喝酒8、姑娘好酒9、內功逼酒10、有酒便好11、五寶花蜜酒12、黃馬飲酒13、藥酒14、紹興女兒紅15、玄冰碧火酒16、蕭峰與酒17、琥珀蜜梨酒附錄一:武俠小說的詩學附錄二:覃賢茂作品目錄

商品規格

書名 / 金庸百年誕辰三部曲之3: 金庸武學 博雅的武學地圖
作者 / 覃賢茂
簡介 / 金庸百年誕辰三部曲之3: 金庸武學 博雅的武學地圖:※金庸百年 論評收官之作!金論三書 盡呈金庸精華!本書附作者印簽版簽名※本書考驗你是不是個超級金庸迷?內文設計了
出版社 / 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464052
ISBN10 /
EAN / 9786267464052
誠品26碼 / 2682573266007
頁數 / 608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3.2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950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傳奇的人寫傳奇人物──金庸百年 欣見傳奇三書 著名武俠文學研究者 師大中文系教授 林保淳

繼《古龍三書》之後,平生致力於武俠文學、文化研究的覃賢茂,又即將出版他耗費十數年精力撰寫的《金庸三書》,這不但對金庸的研究有其意義,就是對武俠學術研究圈而言,無疑也是一件大事。
古龍、金庸是中國武俠小說創作的高峰,不但可以睥睨其他舊派、新派的武俠創作,就是放諸於中國文學的層面,也是絕對足以佔一席重要地位的。放眼目前華人地區的武俠研究,以金庸為論題的,無疑是車載斗量,而古龍次之,其他作家則明顯瞠乎其後,這現象充分證明了古龍與金庸小說超越時代的卓越成就。
然而,如果不懷成見的平心以論,投入到金庸、古龍小說研究的學者、專家雖多,相關論著也已到了可以說是汗牛充棟的地步,但是,率心任意、枝枝節節,以抒發其個人主觀的閱讀心得,或者是致敬於金庸、古龍兩大家,以表示其由衷肯定、仰慕之意者為多。前者雖是意到筆隨,偶有新見,有如春花初放,蓓蕾新綻,足以驚人耳目,卻嫌其枝葉紛雜,未能綜窺其繁花怒放、觸目成春的全景,更遑論枝連脈結、從根本至於末梢的條暢,失之於散漫;而後者則心存定見,化敬崇之意為琳瑯之文字,引據理論、附會穿鑿,雖侃侃而論、鑿鑿而言,終不免陷於「歌德」之窠臼。真正能鉤稽爬梳,以這兩位大家的不同時期文本詳批細閱為經,而以其生平經歷、發表言論及當時社會情狀為緯,汲深鉤沉、條徹理貫,彰顯出其作品的言內、言外之意,並就此展現個人精闢見解的論著,嚴格說來,畢竟還是有限的。
覃賢茂前此的《古龍三書》,以深厚的國學根柢、詳盡的考索、縝密的閱讀、精沉的思路,發而為論,既強調其無可替代的經典性,又追溯其武學的承繼與創發性,更縱觀其生平,為其作了精采的評傳,平正公允、見解精到,雖未必能說是出類拔萃、矯矯獨勝之作,但其成就之斐然,卻是有目共睹的。
時隔七年,覃賢茂再接再厲,「七年來復」,再度以金庸為主題,出版其長達百萬言的巨著──《金庸三書》:《金庸傳奇》、《金庸人物》、《金庸武學》,雖云三書,卻是渾然為一書,個別來看,都自有其精妙動人、微言而中的精湛解讀,而窺其全體,則是從文本內容、時代走向、平生經歷,到金庸的人格與風格,皆宛然全都呈現於讀者眼前,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足以稱得上是武俠史上的一個傳奇。
金庸是個傳奇人物,金庸的小說是武俠史上的傳奇,傳奇的人物、傳奇的創作,如果配合著傳奇的人來寫來論,則更是一個傳奇。
大家都知道,金庸左手寫小說,右手寫社論,旁及劇本寫作、影評、翻譯,創作是其當行本色,而以武俠知名於世。我想,百年以後,恐怕他有關新聞媒體上的成就會讓人遺忘掉,但他的小說創作,無疑將會是歷久彌新,在中國文學史上耀眼長存的。但金庸對他所最出色當行的武俠小說,卻是未必如一般讀者所想像般的如此重視,他甚少對其他作家有中肯的評論,也對武俠小說的未來發展未置一辭。他是武俠小說的創作者,但也是武俠小說的旁觀者,武俠小說成就了金庸,而金庸卻吝於成就武俠小說的前景,這是不免仍讓人若有憾焉的。
覃賢茂當然也可說是傳奇的人。他是在八○年代趕上武俠小說班車的,雖說讀的是物理系,卻有點不務正業,反而對中國的傳統國學甚感興趣,在廣泛的閱讀下,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尤其是對《易經》情有獨鍾,在內地尚對古代經典隔膜的時節即出版了《周易解謎》一書,令易學專家刮目相看,還施絳帳、課生徒,巍然易學名家。在受到金庸的《射雕英雄傳》啟蒙下,先是以「閑夢樓主」的筆名,撰寫武俠小說,更進一步對古龍、金庸等名家的作品,以及武俠小說史撰寫了評論。他的所長,也在創作,但卻集中於武俠的相關評論。傳奇通常是流傳於民間的,在墨守成規的學院派裡,通常是不會有傳奇的,反正循規蹈矩,弄個不至於違反學術常規的論著出來,儘管極可能只看幾本書、幾篇論文,就能援據理論,說得天亂墜,玩個票、過個場,就算盡了研究的能事。說實話,有關武俠小說的研究,反而是民間的愛好者,成就大於學院派的學者,尤其是散佈於民間龐大的相關資料,是學院派的學者既無時間、精力,也缺乏經費去蒐集的。此所以我向來認為武俠小說既是通俗文學的一類,而真正能將傳奇人物定位成傳奇的,也正在於民間。以武俠小說的歷史建構來說,最先為武俠史定出標竿的葉洪生,也就是非學院派的。覃賢茂的論著,也走向了我所認定的傳奇路徑上,來自民間、出於民間,也必將流傳於民間。
中國的歷史,向來有正史、野史的區別,在許多人的觀念中,正史較為可信,而野史卻多屬於街談巷議、道聽途說之流所造,荒誕悠謬,難以置信者為多。但是,正史所受到的政治立場、道德觀念的拘束甚多,晚近以來的史學觀點,早已將其揭露無遺,反而未必可信者居多。民間流傳的光怪陸離的說法,雖一眼即可窺知其虛構的,所在多有,但「雖小道,亦必有可觀者焉」,個中亦有不少是真實而可參照,足以破正史之妄的。覃賢茂的武俠評論,在諸多非學院派的評論群中,倒是頗不會涉入不經,反而能舉證歷歷,據之成理、言之有物,既有民間天馬行空、自由無羈絆的發揮,又儼然不失學院派規行矩步的繩墨,可謂是兼兩者之美,相信也必然會是武俠小說評論史上的傳奇。
在《金庸三書》中,有關金庸武學、金庸人物的評論,可能較為讀者所熟悉,畢竟坊間已出版過為數不少的相關評論,覃賢茂當然也別闢蹊徑,有與眾不同的新解,然而我認為真正能展現出其根深柢厚功力的,還是《金庸傳奇》。《金庸傳奇》書分十章,從金庸的天賦與性情開始抒論,援據其生平大要,點點滴滴,將金庸一生的經歷,羅縷而述而論,有其悲、有其喜、有其平順、有其挫折,更有其榮耀、有其理想、有其寂寞,是及至目前我看過的資料最齊整、申論最公允,也最詳盡的評傳之書。光看本書的小標題,就足以令人心悅神馳,而瀏覽之餘,其能使人悠然神往,與金庸同行、同其悲喜,自是也不在話下了。
傳奇之人,寫傳奇人物,相信這就是一個傳奇。


※ 【總序】
金庸三書總序 劍飛白雪,笑書丹青,韶光入蘆花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在四川大學物理系念書時,迷戀上了武俠小說。記得大概是大三,在路邊的租書攤,偶然發現一本雜誌(應該是《武林》雜誌)上面,選載了金庸的《射鵰英雄傳》中幾千字的一個章節,內容是郭靖初逢梅超風的九陰白骨爪那一小段,驚為天書!自是不忍釋卷。此後數日,縈繫於心,遍尋大學旁邊的租書店,終於找到香港版的金庸武俠小說。租書店的老闆還是偷偷摸摸拿出來的,再三叮囑我不要聲張。
難忘在大學宿舍最初讀到金庸武俠小說的情景。那時租一冊金庸的武俠小說,租金是三角錢,是我們學校食堂中午供應一份回鍋肉的價格。《射鵰英雄傳》四冊,就是一元二角錢。不管那時作為窮學生的囊中羞澀,這租書的錢,花得一點不心痛。當然還要必須保證一天看完一冊,否則租金還是吃不消的。
此後數年的時間,陸陸續續,基本上把港台主要的武俠小說名家的作品都看了。把劍細品,當然還是唯獨傾心於金庸和古龍兩位大俠。
一九八五年大學畢業,我離開了故鄉四川新都新繁鎮,遠赴千里之外的江南南京工作。自小就有著文學夢的我,九十年代初,終於不覺技癢,也嘗試開始寫作武俠小說。後來因緣際會,得到當時花山文藝出版社編輯張志春先生的賞識,一九九四年我以閑夢樓主的筆名,在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了約六十萬字的長篇武俠小說《海棠夫人》(上、中、下三冊),聊以慰藉我年輕時候的武俠情結。取名閑夢樓主,一是因為在大學寫詩時用的筆名是閑夢(我的名字覃賢茂,四川話讀音就是閑夢),二是致敬於天才武俠小說作家還珠樓主。大學時我熱愛詩歌,有〈回答〉一詩收入《中國當代校園詩人詩選》。
九十年代開始,大陸市場上武俠小說的出版情況急劇衰退,我的武俠小說寫作生涯也難以為繼。手上還有一部約六十萬字的武俠小說《粉豹桃花》書稿,幾經波折,終於還是沒有能夠面世。考慮到當時出版市場的需要,於是我轉而進行武俠小說研究的寫作。一九九五年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古龍傳》,這應該是華人世界第一本全面研究古龍的傳記書籍。一九九六年繼續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金庸智慧》。二○○一年又在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了約一百萬字的《金庸武俠小說鑒賞寶典》一部厚書。

和古龍、金庸的因緣

二○一八年因為古龍生前好友、當代知名作家、資深媒體主筆陳曉林先生的厚愛,在風雲時代出版公司出版古龍三書:《評傳古龍:這麼精彩的一個人》、《武學古龍:古龍武學與武藝地圖》、《經典古龍:古龍十大經典排行點評》。這一套書也是約一百萬字。
隨便說一句,金庸年輕時曾想著手翻譯湯恩比的巨著《歷史研究》,後來因為見到了陳曉林先生的中譯本,盛讚其譯筆流暢,有了一種「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喟嘆,所以金庸從此放棄了當初想要翻譯此書的念想,並在後來和日本文豪池田大作的對話錄中述及他對陳氏譯筆的推許。
陳曉林先生是古龍生前的好友,他也是金庸先生的朋友。在一次有陳曉林、古龍、陳怡真、羅龍治等文化人參加的與金庸的對話採訪中,陳曉林先生做了一段對金庸的武俠小說精闢深刻的論述: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固然描寫了人的貪婪,人的進取,人在衝突之下的爭鬥,但我更發覺到在這之中不經意地流露出我們中國農業社會中普遍地存在著的寬容的德性,這也是我十分激賞的一點。在現實生活上的許多方面,它都給我帶來了極大的啟示。我個人認為,這些年來在成功的作品之所以能吸引大家注意,大多是因為它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功。之所以成功,必然是具有永恆不變的因素,也具有環境上的因素,尤其是前者。永恆的價值是不可磨滅的,金庸先生對真理的追尋,對正義的堅持,是讓人深為敬佩的。這也就是金庸之所以為金庸之處。」
著名學者龔鵬程先生在為我的「古龍三書」寫的序中說:「我由北投回到淡水時,道逢陳曉林兄。這麼些年,他是最懷念古龍,也最能不負故友,為之檢點身後遺事的人。他示我甫出版之程維鈞《本色古龍》,並說將再出版覃賢茂《評傳古龍──這麼精采的一個人》、《武學古龍──古龍武學與武藝地圖》、《經典古龍──古龍十大經典名著點評》,把稿子交我攜回北京細看。我對諸君能花那麼大的氣力來評述古龍,曉林又能如此仗義地出版,實是不勝欽仰,故歸來都詳細拜讀了。」
著名武俠小說研究專家,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林保淳先生也為我寫序說:「《古龍評傳》是覃賢茂一九九五年《古龍傳》的擴增修訂版,非文史出身,而熱衷於國學,鍾情於古龍的覃兄,勤力搜剔,在古龍仙逝十年後出版,據我所知是引起廣泛矚目與讚賞的第一本古龍傳記。」
林保淳先生說我「非文史出身,而熱衷於國學」,誠哉斯言!我在四川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就職於南京一家電子工廠,任技術品質科長。因未曾放棄文學夢,一直努力,業餘時間寫了數十部書。二○○九年,因緣聚會,特聘於四川大學錦江學院文學傳媒學院。
因為非科班文史出身,尷尬的是,我的職稱一直停留在「講師」。二○一一年七月湖南衛視《零點鋒雲》節目邀請我作為學者嘉賓,講評當時檔期大片電影《武俠》,就鬧了笑話。節目播出,片頭介紹我是「教授」,我趕緊給製片人打電話去糾正。製片人驚嘆,你寫了那麼多書,還是「講師」?那時接連三期的《零點鋒雲》都有我的節目,第二期我講評瓊瑤《新還珠格格》,片頭介紹我,才改過來是「國學講師」。
當大學老師,教學相長,能夠全力投入文史的研究和寫作,所以這數十年,我也還算是著述頗多。

金庸三書的宿願

二○一八年金庸先生過世,我心有戚戚。當天就寫了一首詩作為紀念,引錄於下:

《送金庸》
甚矣!誰為此長有飛雪般的戚戚?連天杳杳
白鹿走向西風縹緲之何處?潛龍已經長潛
沉睡,永遠都不止只是千年!而祝願
不過如陰陽轉移的疾射:離別如此,放棄亦如此

在那些笑傲的神俠和無可不可的書寫中
我看到,分別心,即是生者的驕傲之心
相看白刃,三尺之下,那是逝者劍鋒上閃耀的黃昏
渴望永恆,得到的難道只會是虛妄的無明?

只有不可以講述的愛情的癡和痛,才是真正的痛
所有的警惕和懷疑,都是生命被抑止的眼淚
所有的生命都是被講述的故事,如依依在水的碧鴛
紙花一樣開放,悄無聲息,呈現卑微的美
(注:詩中嵌入「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十四部小說名集聯)

二○二四年,正是金庸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再承陳曉林先生盛情,將在風雲時代出版公司推出我多年來研究金庸完成的《金庸傳奇》、《金庸人物》、《金庸武學》三本專著。
《金庸傳奇》,是一部傳神寫照視角獨到的金庸人生的評述傳記。作者研究金庸已有三十多年的時間,正所謂觀千劍而識器,作者對金庸的認知和理解,自是不敢妄自菲薄。《金庸傳奇》是一本最新的金庸先生的評述傳記,完整呈現金庸先生的俠路人生,梳理素材,披沙瀝金,勾勒描畫,寫照傳神,雖然不敢說是完滿或權威,但作者竭盡誠意,用力甚勤,其中獨見的評述,也能成一家之言,其特別的用心,盼讀者不要錯過。
《金庸人物》,作者通過對金庸小說中所有人物的詳細分析,將金庸的十五部武俠小說中近三百個人物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由標準的程度高低進行排行,並對每一個上榜人物進行評價和分析,指出各人物上榜原因、排名前後的依據。全書能令讀者更好、更多地瞭解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人物。作者曾深入地研究過評點《水滸傳》的大文學家金聖嘆,在一九九八年出版過《金聖嘆評傳》一書,學習金聖嘆的評點手法,對金庸先生十五部小說的人物的進行全面詳細分析和評價,增刪數載,可謂是得失自知。
《金庸武學》,是對金庸小說每本書中主要武學進行評述和講解,是作者多年來閱讀金庸小說的讀書筆記和備忘,是閱讀金庸小說的輔助工具。其中包括對金庸小說的武功備忘、琴棋書畫、美食美酒、奇物奇技等諸多典故出處的勾陳析介,實是金庸迷們可以一讀,可以收藏的。
需要說明一下的是,《金庸傳奇》、《金庸人物》、《金庸武學》這三本專著,評述金庸的武俠小說,依據的都是金庸小說的三聯版本。行筆至此,回想當初在大學讀到金庸先生小說的情景,不禁感慨良多。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東流人不知。
韶光流逝,白駒過隙,如飛入蘆花中的白雪,了無痕跡,化成雪泥鴻影的追憶。惟有現在已經結集完成的金庸三書的書稿,是我對金庸先生的致敬和紀念,是我的青春無悔。
是為序。

試閱文字

內文 : 一、華山劍法
◎ 獨孤九劍
獨孤九劍是華山派劍法。
獨孤九劍,有進無退,招招都是進攻,攻敵之不得不守,自己當然不用守了。創制這套劍法的獨孤求敗前輩,名字叫做「求敗」,他畢生想求一敗而不可得,這劍法施展出來,天下無敵。
獨孤九劍的九式劍法是:「總訣式」、「破劍式」、「破刀式」、「破槍式」、「破鞭式」、「破索式」、「破掌式」、「破箭式」、「破氣式」。
獨孤九劍的第一招「總訣式」,足足有三千餘字,而且內容不相連貫;總訣是獨孤九劍的根本關鍵,須得朝夕念誦,方可爛熟於胸後融會貫通。
第二招是「破劍式」,用以破解普天下各門各派的劍法。
第三招「破刀式」,用以破解單刀、雙刀、柳葉刀、鬼頭刀、大砍刀、斬馬刀等種種刀法。「破刀式」講究以輕禦重,以快制慢,「料敵機先」這四個字,正是這劍法的精要所在。
「破槍式」,包括破解長槍、大戟、蛇矛、齊眉棍、狼牙棒、白蠟杆、禪杖、方便鏟種種長兵刃之法。
「破鞭式」,破的是鋼鞭、鐵鐧、點穴橛、拐子,蛾眉刺、匕首、板斧、鐵牌、八角槌、鐵椎等等短兵刃,
「破索式」,破的是長索、軟鞭、三節棍、鏈子槍、鐵鍊、漁網、飛錘流星等等軟兵刃。
「破掌式」,破的是拳腳指掌上的功夫。對方既敢以空手來鬥自己利劍,武功上自有極高造詣,手中有無兵器,相差已是極微。天下的拳法、腿法、指法、掌法繁複無比,這一劍「破掌式」,將長拳短打、擒拿點穴、魔爪虎爪、鐵沙神掌,諸般拳腳功夫盡數包括內在。
「破箭式」這個「箭」字,則總羅諸般暗器,練這一劍時,須得先學聽風辨器之術,不但要能以一柄長劍擊開敵人發射來的種種暗器,還須借力反打,以敵人射來的暗器反射傷敵。
第九招「破氣式」,只是傳以口訣和修習之法,此式是為對付身具上乘內功的敵人而用,神而明之,存乎一心。
獨孤前輩當年挾此獨孤九劍橫行天下,欲求一敗而不可得,那是他已將這套劍法使得出神入化之故。同是一門華山劍法,同是一招,使出來時威力強弱大不相同,這獨孤九劍自也一樣。縱然學得了劍法,倘若使出時劍法不純,畢竟還是敵不了當世高手。
獨孤九劍雖只一劍一式,卻是變化無窮,學到後來,前後式融會貫通,更是威力大增。最後這三招更是難學。
令狐沖跟風清揚學劍,除了學得古今獨步的「獨孤九劍」之外,更領悟到了「以無招勝有招」這劍學中的精義。這要旨和「獨孤九劍」相輔相成,「獨孤九劍」精微奧妙,達於極點,但畢竟一招一式,尚有跡可尋,待得再將「以無招勝有招」的劍理加入運用,那就更加的空靈飄忽,令人無從捉摸。

◎ 正反兩儀刀劍之術
華山、崑崙兩派的正反兩儀刀劍之術,是從中國固有的河圖洛書,以及伏羲文王的八卦方位中推演而得,其奧妙精微之處,若能深研到極致,比之西域的乾坤大挪移實有過之而無不及,更是易理深邃。
兩儀化四象,四象化八卦,正變八八六十四招,正奇相合,六十四再以六十四倍之,共有四千零九十六種變化。天下武功變化之繁,可說無出其右了。
正反兩儀,招數雖多,終究不脫於太極化為陰陽兩儀的道理。陽分太陽、少陰,陰分少陽、太陰,是為四象。太陽為乾兌,少陰為離震,少陽為巽坎,太陰為艮坤。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兌東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為順,自巽至坤為逆。
崑崙派正兩儀劍法,是自震位至乾位的順;華山派的反兩儀刀法,則是自巽位至坤位的逆。
崑崙兩儀劍法有「金針渡劫」、「峭壁斷雲」和「無聲無色」等招數。
「無聲無色」是崑崙派劍學中的絕招,必須兩人同使,兩人功力相若,內勁相同,當劍招之出,勁力恰恰相反,於是兩柄長劍上所生的蕩激之力,一齊相互抵消。這路劍招本是用於夜戰,黑暗中令對方難以聽聲辨器,事先絕無半分徵兆白刃已然加身,但若白日用之背後偷襲,也令人無法防備。
華山派反兩儀劍法招數有「混沌一破」、「順水推舟」等。

◎ 華山劍法
華山派認為劍為百兵之祖,最是難學。華山派劍法更是博大精深,加之自歷代祖師以降,每一代都有增益。別派武功,師父常常留一手看家本領,以致一代不如一代,越傳到後來精妙之著越少。華山派卻非如此,選弟子之時極為嚴格,選中之後,卻是傾囊相授。單以劍法而論,每一代便都能青出於藍。劍乃利器,以之行善,其善無窮,以之行惡,其惡亦無窮。
華山劍輕靈機巧,恰如春日雙燕飛舞柳間,高低左右,回轉如意;凝重處如山巍峙,輕靈處若清風無跡,變幻莫測,迅捷無倫。
華山劍法「孔雀開屏」,取義於孔雀開屏,顧尾自憐。這招劍柄在外,劍尖向己,專在緊急關頭擋格敵人兵器。
「彗星飛墮」劍勢勁急,是華山劍術的險著之一,乃神劍仙猿穆人清獨創的絕招。
「石破天驚」左掌虛撫,右拳嗖的一聲,從掌風中猛穿出來,是華山派的絕招之一。
破玉拳的「起手式」身子微微一弓,右拳左掌,合著一揖,身子隨著這一揖之勢,向前疾探,連拳連掌。
「附骨之蛆」劍始終點在敵人後心,如影隨形,任他閃避騰挪,劍尖總不離開。
華山劍法的「詩劍會友」,橫劍當胸,左手捏了個劍訣,似是執筆寫字一般,是華山派與同道友好過招時所使的起手式,意思說,文人交友,聯句和詩,武人交友則是切磋武藝。使這一招,是表明和對手絕無怨仇敵意,比劍只決勝敗,不可性命相搏。尤其「蕭史乘龍」這一式,長劍矯夭飛舞,直如神龍破空一般,卻又瀟灑蘊藉,頗有仙氣。
華山劍法書中出現的招數還有:「天外飛龍」、「力劈三關」、「拋磚引玉」、「金剛掣尾」、「蒼鷹搏兔」、「有鳳來儀」、「蒼松迎客」、「野馬奔馳」、「白雲出岫」、「白虹貫日」、「天紳倒懸」、「無邊落木」、「金雁橫空」、「鐘鼓齊鳴」、「金玉滿堂」、「截劍式」、「清風送爽」、「浪子回頭」、「弄玉吹簫」、「乘龍快婿」、「青山隱隱」、「古柏森森」、「華嶽三神峰」等。

◎ 無雙無對,寧氏一劍
《笑傲江湖》中寧中則所創。
寧中則創這一劍乃是臨時觸機而創出,其中包含了華山派的內功和劍法上的絕詣,又加上她自己的巧心慧思,確實是非常的厲害。

◎ 玉女劍十九式
玉女劍十九式是華山派女弟子的功夫。風清揚曾以掌作劍,演試過這十九式。

◎ 其他
華山派劍法中還有養吾劍、希夷劍、淑女劍,松風劍,中平劍,奪命連環三仙劍等。

二、武當劍法
◎ 兩儀劍法
武當派兩位前輩在「兩儀劍法」這路劍法上花了數十年心血,劍法中有陰有陽,亦剛亦柔。
武當派兩位道人,劍分陰陽,未能混而為一,讓令狐沖輕鬆取勝。

◎ 太極劍法
《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學習太極劍法的過程最具特色。
其時,張三丰為演示太極劍法。
只見張三丰站起身來,左手持劍,右手捏個劍訣,雙手成環,緩緩抬起,這起手式一展,跟著三環套月、大魁星、燕子抄水、左攔掃、右攔掃……一招招的演將下來,使到五十三式「指南針」,雙手同時畫圓,復成第五十四式「持劍歸原」。
張無忌不記招式,只是細看劍招中「神在劍先、綿綿不絕」之意。然後張三丰問張無忌看清楚了沒有,張無忌說看清楚了;張三丰問都記得了沒有,張無忌答已忘記了一小半。張三丰說好,讓張無忌自己再去想想。張無忌果然極有悟性,低頭默想起來。過了一會,張無忌已忘記了一大半。張三丰又提劍出招,繼續演將起來。張三丰第二次所使,和第一次使的竟然沒一招相同。張三丰畫劍成圈,再問張無忌這次怎麼樣,張無忌答還有三招沒忘記。最後,張無忌在殿上緩緩踱了一個圈子,沉思半晌,又緩緩踱了半個圈子,抬起頭來,滿臉喜色,竟然叫道:「這我可全忘了,忘得乾乾淨淨的了。」
張無忌於此終於學習到太極劍法的精髓和真諦。
此後,張無忌和敵人動手,只一招就可以致敵。張無忌這一招並非普通和平凡的一招,這一招乃是以己之鈍,擋敵之無鋒,實已得了太極劍法的精奧。要知張三丰傳給他的乃是「劍意」,而非「劍招」,要他將所見到的劍招忘得半點不剩,才能得其神髓,臨敵時以意馭劍,千變萬化,無窮無盡。倘若尚有一兩招忘得不乾淨,心有拘囿,劍法便不能純。
張無忌施展太極劍法對敵之時,只見他一柄木劍在寒光中畫著一個個圓圈,每一招均是以弧形刺出,以弧形收回,他心中無半點渣滓,以意運劍,木劍每發一招,便似放出一條細絲,要去纏在寶劍之中,這些細絲越積越多,似是積成了一團團絲綿,將對手的劍裹了起來,便如撒出了一張大網,逐步向中央收緊。張無忌卻始終持劍畫圓,旁人除了張三丰外,沒一個瞧得出他每一招到底是攻是守。這路太極劍法只是大大小小、正反斜直各種各樣的圓圈,要說招數,可說只有一招,然而這一招卻永是應付不窮。
以不變應萬變,太極劍法暗含極深刻哲理和寓意。

◎ 武當劍法
《笑傲江湖》中令狐沖與沖虛道長比劍,沖虛道長的武當劍法顯然還是太極的風格。不過這一場比試,卻見出了武當劍法的弱點所在。
比劍時,沖虛道長身子緩緩右轉,左手持劍向上提起,劍身橫於胸前,左右雙掌掌心相對,如抱圓球。令狐沖見他長劍未出,已蓄勢無窮,當下凝神注視。沖虛道長左手劍緩緩向前劃出,成一弧形。令狐沖只覺一股森森寒氣,直逼過來,若不還招,已勢所不能,看不出他劍法中破綻所在,只得虛點一劍。
突然之間,沖虛道長劍交右手,寒光一閃,向令狐沖頸中劃出。這一下快速無倫,旁觀群豪都情不自禁的叫出聲來。但他如此奮起一擊,令狐沖已看到他脅下是個破綻,長劍刺出,徑指他脅下「淵液穴」。
沖虛道長長劍豎立,噹的一聲響,雙劍相交,兩人都退開了一步。令狐沖但覺對方劍上有股綿勁,震得自己右臂隱隱發麻。沖虛道長,臉上微現驚異之色。沖虛道長劍交左手,在身前劃了兩個圓圈。令狐沖見他劍勁連綿,護住全身,竟無半分空隙,心中也是暗暗驚異。沖虛道長右手捏著劍訣,左手劍不住抖動,突然平刺,劍尖急顫,看不出攻向何處。
他這一招中籠罩了令狐沖上盤七大要穴,但就因這一搶攻,令狐沖已瞧出了他身上三處破綻,這些破綻不用盡攻,只攻一處已足制死命,當下長劍平平淡淡的指向對方左眉。沖虛道長倘若繼續挺劍前刺,左額必先中劍,待他劍尖再刺中令狐沖時,已然遲了一步。
沖虛道長劍招未曾使老,已然圈轉。突然之間,令狐沖眼前出現了幾個白色光圈,大圈小圈,正圈斜圈,閃爍不已。他眼睛一花,當即回劍向對方劍圈斜攻。噹的一響,雙劍再交,令狐沖只感手臂一陣痠麻。
沖虛道長者劍上所幻的光圈越來越多,過不多時,他全身已隱在無數光圈之中,光圈一個未消,另一個再生,長劍雖使得極快,卻聽不到絲毫金刃劈風之聲,足見劍勁之柔韌已達於化境。這時令狐沖已瞧不出他劍法中的空隙,只覺似有千百柄長劍護住了他全身。沖虛道長純採守勢,是絕無破綻。可是這座劍鋒所組成的堡壘卻能移動,千百個光圈猶如浪潮一般,緩緩湧來。沖虛道長並非一招一招的相攻,而是以數十招劍法混成的守勢,同時化為攻勢。
令狐沖無法抵禦,只得退步相避。他退一步,光圈便逼進一步,頃刻之間,令狐沖已連退了七八步。令狐沖再退一步,波的一聲,左足踏入了一個小水坑,心念一動:「風太師叔當日諄諄教導,說道天下武術千變萬化,神而明之,存乎一心,不論對方的招式如何精妙,只要是有招,便有破綻。獨孤大俠傳下來的這路劍法,所以能打遍天下無敵手,便在能從敵招之中瞧出破綻。眼前這位前輩的劍法圓轉如意,竟無半分破綻,可是我瞧不出破綻,未必便真無破綻,只是我瞧不出而已。」
令狐沖又退幾步,凝視對方劍光所幻的無數圓圈,驀地心想:「說不定這圓圈的中心,便是破綻。但若不是破綻,我一劍刺入,給他長劍這麼一絞,手臂便登時斷了。」當下手臂一伸,長劍便從沖虛道長的劍光圈中刺了進去。
沖虛道長退開兩步,收劍而立,臉上神色古怪,既有驚詫之意,亦有慚愧之色,更帶著幾分惋惜之情,對令狐沖大加佩服。
令狐沖此時方知,適才如此冒險一擊,果然是找到了對方劍法的弱點所在,只是沖虛道長劍法實在太高,光圈中心本是最凶險之處,他居然練得將破綻藏於其中,天下成千成萬劍客之中,只怕難得有一個膽敢以身犯險。
有弱點的武當劍法,雖是神乎其技地將破綻巧妙掩飾和隱藏,畢竟不是一流境界。

◎ 天地同壽
《倚天屠龍記》中有招數「天地同壽」,雖屬武當派劍招,卻不是張三丰所創,乃是殷梨亭苦心孤詣的想了出來,本意是要和楊逍同歸於盡之用。他自紀曉芙死後,心中除了殺楊逍報仇之外,更無別念,但自知武功非楊逍之敵,師父雖是天下第一高手,自己限於資質悟性,無法學到師父的三四成功夫,反正只求殺得楊逍,自己也不想活了,是以在武當山上想了幾招拚命的打法出來。
殷梨亭暗中練劍之時,被師父見到,張三丰喟然歎息,心知此事難以勸喻,便將這招劍法取了個「天地同壽」的名稱,意思說人死之後,精神不朽,當可萬古長春,實是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悲壯劍招。
這招專為刺殺緊貼在自己身後的敵人之用,利劍穿過自己小腹,再刺入敵人小腹。

◎ 神門十三劍
神門十三劍是武當劍法,共有十三記招數,每記招式各不相同,但所刺之處,全是敵人手腕的「神門穴」。
張三丰所創,見於《倚天屠龍記》。

◎ 繞指柔劍
繞指柔劍共七十二招,張三丰所創。
使用時以渾厚內力逼彎劍刃,長劍竟似變成了一條軟帶,輕柔曲折,飄忽不定,劍招閃爍無常,敵人難以招架。
《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弟子莫聲谷使用。

◎ 其他
《倚天屠龍記》中的招數「手揮五弦」、「萬岳朝宗」,也是武當派劍法功夫。

三、古墓派劍法
◎ 玉女素心劍
《神鵰俠侶》中講述,玉女心經是由當年古墓派祖師林朝英,獨居古墓時而創下。
林朝英撰述玉女心經,雖是要克制全真派武功,但因其對王重陽始終情意不減,所以撰述到最後一章玉女素心劍之時,林朝英幻想終有一日能與意中人並肩擊敵,因之玉女心經最後這一章的武術特別有轉喻之意。
玉女心經最後這一章玉女素心劍的武功是雙人劍法,一個使玉女心經,一個使全真功夫,相互應援,分進合擊。
林朝英當日柔腸百轉,深情無限,纏綿相思,盡數寄託於這章武經之中。雙劍縱橫是賓,攜手克敵才是主旨所在,然而在所遺石刻之中卻不便註明這番心事。
小龍女與楊過初練玉女素心劍時相互情愫未生,無法體會祖師婆婆的深意,修習之際兩人均使本門心法,自是領會不到其中妙詣。
二人想不到林朝英當年創制這套劍法,心中想像與王重陽並肩禦敵,一招一式盡是楊過和小龍女相互配合照顧,而楊龍兩人對拆,卻是將對方當成了敵人,互刺互擊,相殺相斫,自是大為鑿枘。其實林朝英與王重陽都是當時天下一等一的高手,單只一人已無旁人能與之對敵,這套聯手抗敵的功夫實在並無用處,只是林朝英自肆想像,以托芳心而已。她創此劍法時武功已達巔峰,招式勁急,綿密無間,不能有毫髮之差,楊過與小龍女不明其中含意,自難得心應手,仍覺難以融會和領悟。
後來楊過和小龍女共同對敵,二人同使玉女劍法,難以抵擋金輪法王。但楊過無意中使全真劍法,小龍女使玉女劍法,卻均化險為夷。直到此時楊過和小龍女才終於想通了玉女心經最後一章玉女素心劍的精義所在。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已經退出人間江湖的金庸,此刻正在另一個世界笑傲天下!值此金庸百歲冥誕之際,本社為了紀念金庸並對金庸先生致敬,特別出版此【金庸百年‧精萃三書】套書,以懷念這位不論在武俠創作及個人經歷都創下許多驚人話題與紀錄的一代宗師!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