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雪映初心: 杜俊元與楊美瑳 | 誠品線上

霜雪映初心: 杜俊元與楊美瑳

作者 何貞青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霜雪映初心: 杜俊元與楊美瑳:短介身為科技業先進的杜俊元與妻子楊美瑳,同是護持慈濟世界的重要助力。書中詳述杜俊元從毫無背景的糧商之家,憑一己之力由鄉野躍出,一步步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短介 身為科技業先進的杜俊元與妻子楊美瑳,同是護持慈濟世界的重要助力。 書中詳述杜俊元從毫無背景的糧商之家,憑一己之力由鄉野躍出,一步步走向世界科技的前端,而歷經事業的波瀾動盪,仍不改對慈善事業的全力付出。 長介 「做人一定要立大志,做大事。」老師講的內容,杜俊元已記不清了,唯獨這句話,像一顆閃耀的種子,在童稚的心中扎根、發芽,驅使著他不斷在學業上精進,期望透過求學求知的過程,去尋找自己的志向,見識更廣闊的未來。 然而一個沒有背景的鄉下孩子,要想出人頭地,唯一的途徑就是透過讀書升學來改變命運。 「念什麼書?愈念頭腦只會愈硬!你乖乖回來給我當碾米廠的老闆就好!」母親並不希望他繼續升學,一心想念書的杜俊元不肯放棄,甚至絕食不吃飯。父親雖然開明,讓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卻也不是非常看重他學業上的成就,反正家?有現成的米舖生意,做老闆念什麼都一樣,學歷不過是可有可無的錦上添花。 杜俊元心中卻不是這麼想,隨著書念得愈來愈多,眼界也愈來愈開闊,他很清楚如果日後要做一番事業,必須一步步努力扎根。他的個性踏實,從不相信不勞而獲,而透過努力所得到的知識與專業,將會是他日後重要的資源。 ☆ ☆ ☆ 那時,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還是一片空白,他屬於第一批留美歸國的專業人才。在半導體領域求才若渴的情況下,杜俊元很快受邀擔任臺大電機系的客座副教授,後來交通大學也邀請他擔任電子工程學系客座教授。初執教鞭的杜俊元,很快風靡了學術圈,這位從世界頂尖的史丹佛大學歸國、又年輕又有才學的博士,讓許多學子景仰不已。 兩、三年之後,杜俊元又開始思索創業的可能。妻子楊美瑳對杜俊元計畫創業的想法,不解又憂心:「創業會有風險,可能賺錢也可能賠錢,你好好當個教授不行嗎?」但杜俊元想做一番事業的心念很堅定,「人生重大的事情沒有幾件,我不想錯過機會。」 那時,臺灣半導體產業才剛剛起步,整個半導體產業鏈的前端,包括上游的IC(Integrated Circuit的簡稱,中文稱為積體電路)設計、中游的晶圓製造,臺灣都還沒有能力開始,唯一可行的只有最末端的封裝加工,所以他決定從半導體封裝測試做起。一九七一年六月,杜俊元創立的華泰電子,是臺灣第一家自資半導體公司,廠區設在高雄楠梓加工區,他出任首任總經理,成為臺灣半導體產業的開路先鋒。 ☆ ☆ ☆ 一九九八年年初,杜俊元購地捐贈慈濟的消息,被媒體披露。那時二兒子杜紹民還在美國上班,消息傳到美國的第二天,他一進辦公室,許多同事攤開報紙,問他:「你有沒有覺得你今天失去了什麼?」他回應道:「我父親這樣做一點都不奇怪,他把錢當作一個橋梁與工具,去做更多很好的事。」 事實上,早在一九八九年,杜俊元就曾召開過一次家庭會議。那時,微軟的創辦人比爾‧蓋茲剛宣布,未來只留給每個子女一千萬美元,其餘將捐給慈善機構。杜俊元與楊美瑳獲悉後,深感認同。他告訴孩子們,同樣會給他們一筆錢,「但以後我跟你們媽媽名下的資產,將會全部拿去做公益。」孩子們都尊重他的決定,讓他備感欣慰。 「我真正的用意是,財產這個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孩子們要自立自強,有能力自己去打拚,自己創造財富成為企業家,而不要光想著靠祖產。」幸而孩子都能體會他的苦心。杜紹民表示:「我很認同爸爸的價值觀,身為子女,本來就應該去創造自己的未來。」 【推薦文】 杜俊元師兄話語不多,一旦開口,字字珠璣又鏗鏘有力,邏輯性強又坦率扼要。他對慈濟志業未來的發展、人才培養和傳承有深厚的期許,這本心路歷程紀實,很值得各界人士一讀。──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 顏博文 只因證嚴上人曾輕輕地對他說:「事業要做,志業也要做。」杜俊元師兄就將師父的這句叮囑,重重地聽了進去並身體力行,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更明言人生最後的大捨,讓我非常佩服。──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林俊龍 從後山小孩到考上第一學府臺灣大學,再到美國頂大史丹福大學深造;從學霸、科學家到開創實業家以至大愛慈善家……這是杜俊元師兄發奮圖強、勵志開道的故事,更是發心如初、守志奉道的典範。──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 王本榮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主要人物介紹 杜俊元 臺灣大學電機系學士,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博士,創立華泰電子公司與矽統科技公司,曾任職於IBM公司華生半導體研究中心,擔任過臺灣大學電機系客座副教授、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兼任教授、聯華電子公司首任總經理。 曾任慈濟大學慈誠懿德會志工、慈濟醫療基金會董事、慈濟南區榮董聯誼會召集人、大愛電視臺董事長、志玄文教基金會董事、印證教育基金會董事。 楊美瑳 中興大學會計系畢業,曾任華泰電子董事長、國際崇她社高雄育萱社創社社長、慈濟大學慈誠懿德會志工。目前為靜思茶道教師、高雄基督教女青年會董事。 中興大學會計系畢業,曾任華泰電子董事長、國際崇她社高雄育萱社創社社長、慈濟大學慈誠懿德會志工。目前為靜思茶道教師、高雄基督教女青年會董事。 作者 何貞青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畢業,曾任《慈濟月刊》採訪記者,後回故鄉埔里從事社區重建、社區營造工作。歷任《新故鄉雜誌》採訪記者、《魅力新故鄉》主編、《蝴蝶風社區報》主編。近年投入推動生態城鎮、環境教育等社造工程,同時持續在報導文學的領域耕耘。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 推薦序 慧業永存 德業不朽 釋證嚴 令人景仰的前輩 顏博文 謙和道侶慈濟行 林俊龍 似清泉 似明月 王本榮 法親。長官。杜師兄 姚仁祿 鄉下孩子 心懷大志 來自公務員家庭的另一半 臺灣半導體產業先鋒 後山生活 感念親恩 老天爺多給的每一天 重要時刻 貢獻力量 以誠信化解事業危機 承擔與傳承 細品人生這杯茶 不改初心

商品規格

書名 / 霜雪映初心: 杜俊元與楊美瑳
作者 / 何貞青
簡介 / 霜雪映初心: 杜俊元與楊美瑳:短介身為科技業先進的杜俊元與妻子楊美瑳,同是護持慈濟世界的重要助力。書中詳述杜俊元從毫無背景的糧商之家,憑一己之力由鄉野躍出,一步步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205457
ISBN10 /
EAN / 9786267205457
誠品26碼 / 2682491998004
頁數 / 304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5x21x2.1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慧業永存 德業不朽
撰文/釋證嚴(佛教慈濟基金會創辦人)

杜俊元榮董是一位品德高尚、氣度恢弘的人格者,同修楊美瑳更是一位智慧婦,賢伉儷牽手天涯,同行菩薩道,在慈濟世界譜出一段佳話。
杜榮董出身於盛產優質稻米的臺東池上鄉,家裏開設碾米廠,父母親原本指望他承襲家業;不過,他是天生的讀書種子,從小就有卓犖不群的抱負,渴望打開眼界走向全世界。
臺大電機系畢業後,遠渡重洋進入史丹佛大學電機研究所。赴美深造前,由雙方父母作主與還在中興大學就讀的楊美瑳締婚,一沈默內歛,一活潑大方,性情互補,真是一對璧人。
他是第一批留美歸國的半導體專業人才,先後為臺大電機系和交大電子工程系所延攬擔任客座教授,風靡學術圈,為許多年輕學子所景仰追隨;教書的同時,又在IBM臺灣分公司擔任系統工程師。胸懷大志的他,不甘於雌伏只為他人作嫁的角色,一心期盼將自己戮力所學的成果留在臺灣,決定自行創業。
一九七一年,具足精準眼光和氣魄的他,於高雄楠梓加工區成立專作封裝的「華泰電子」,成為臺灣半導體產業的開路先鋒。復受政府徵召於新竹科學園區協助創辦「聯電」。一九八七年,繼之於新竹科學園區創立「矽統科技」,主要業務升級到前端的IC設計,事業版圖更上層樓。
「但開風氣不為師」,杜榮董每一段創業的經歷,都標誌著臺灣在半導體產業的重要里程碑。他的學識、他的企業已作到顯親揚名,成了池上鄉親的驕傲。
在事業版圖及生活重心移到南部後,為了緬懷父母教養的恩澤,同時回饋故里,賢伉儷決定將占地兩千多坪的池上祖厝,改建為開放式的中式庭園景觀──杜園,供四方遊客徘徊覽賞。
看似一切順利進行著,詎料無常奄忽而至,書中寫道:「一九八七年,杜榮董前往夏威夷參加臺大電機系的校友會時,因左胸絞痛送醫,才發現是冠狀動脈阻塞。幸運的是,靠著側枝血管維持心臟所需的營養與氧氣,他得以支撐回臺才進行心導管手術。」
大病之後,杜榮董思索著,事業風光又如何?「一旦無常萬事休」。不若「留得青山在」,奉獻社會不拘一途啊!隔年,同修楊美瑳加入慈濟,也讓他從拚事業,轉換跑道跨入永恆的志業。
借重杜榮董開展事業的經歷和格局,邀請他擔任兩屆醫療基金會的董事;雖非專業,但他著重在醫護人員的待遇、身心健康等層面;這些照顧若能得到滿足,就能盡心力照顧病患。
賢伉儷也時常回來花蓮慈濟醫院和大林慈濟醫院做志工,即便是來住院或者做健檢,只要身體狀況還可以,就換掉病人服,披上醫療志工背心,不論慰問病患或者送病歷,甚至看守大廳,無不歡喜配合,認真執行。身段之柔軟,醫護同仁和志工菩薩都讚譽有加。
一九九八年,慈濟成立大愛電視臺,杜榮董受師父請託,擔任大愛電視臺董事長迄今。借重他的學識和經營事業的經驗,可以給各部門主管一些指導和建議。
尤其高雄靜思堂土地的取得,更要感恩杜榮董的大布施、大成就。原先,每次南下高雄,證嚴只能輪流到委員家,再邀請會員前來見面交流。隨著慈濟會務的蓬勃發展,參加者眾,先由杜榮董等人出資購置九如二路大樓的兩個樓層,作為高雄分會的道場。但是隨著志業的快速推展,很快地又不敷使用了。
杜榮董看在眼裏,覺得必得另覓一塊更開濶的土地,重新規畫建設,作為高雄分會永遠的會所。不知他探勘過幾個地點,有一天,他開車載師父看了幾塊土地,最後踏上一條小路,來到愛河畔一處廢棄的合板木工廠。當時愛河汙染很嚴重,師父卻一看就很喜歡。他不免納悶,看過幾處開濶的土地,為何獨鍾這片飄著穢氣的地方呢?
心下就覺得與這片土地很有緣。他二話不說,獨資捐獻十五億鉅款買下整片土地。待下次行腳到高雄,於黃昏時分走入這處仍是廢棄木材廠的預定地,只覺眼睛為之一亮,好美好漂亮的環境。
如今,寬濶又莊嚴典雅的高雄靜思堂已經矗立於整治過的愛河畔,花木扶疏,景致優美,徜徉其間,不時與天光雲影共徘徊。而高雄慈濟人也終於有一座開濶莊嚴的道場可以集會,向內凝聚共識,向外努力菩薩招生,希望將大高雄建設成菩薩城。而這一切的殊勝因緣,都歸功於杜榮董伉儷發大心所成就的。
很感恩杜榮董伉儷矢志護持師父、護持慈濟,師徒的緣不只今生此世,還有未來際的生生世世;因為我們心中都有共同的使命,就是淨化人間,祥和社會。今值記錄賢伉儷一生奉獻臺灣這片土地的專書出版,樂為之序。

令人景仰的前輩
撰文/顏博文(本文作者為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

我是加入慈濟之後,才認識杜俊元師兄和楊美瑳師姊,每每聽到當年取得高雄靜思堂這塊精華市區土地的因緣,總不由得對兩位資深慈濟志工致上無限的敬佩和感恩。
二○一六年,我受邀參加慈濟人文志業的永續發展委員會,開始和杜師兄有所接觸。二○一七年接任慈善志業執行長,隨師因緣行腳到高雄,就有更多向杜師兄請益互動的機會。在我認識的許多慈濟人品典範裏,他們兩位是我心目中典範中的典範。
杜師兄和美瑳師姊話語不多,但是杜師兄一旦開口,字字珠璣又鏗鏘有力,既理性又兼具感性,邏輯性強又坦率扼要,是我學習的標竿對象。
近幾年,因為杜師兄需要靜養,幾次有機會探望,我們有更多面對面談話的時間。我深刻感受到他對慈濟志業未來的發展、人才培養和傳承有深厚的感情和期許,宛如兄長般,也給我個人一些寶貴的指教和肯定,我由衷地欣然信受,心中真是無限感恩和珍惜這分因緣。
我和杜師兄還有另一項特殊的因緣,我們都是科技人,都是從事半導體事業。我在聯華電子服務了三十二年,二○一二至二○一七年間擔任聯電執行長,之後即從聯電轉到慈濟慈善志業;而杜師兄是聯電第一任(一九八○至一九八二)總經理,時隔三十年我才接了杜師兄的位子,可見杜師兄在臺灣最關鍵的科技產業的先驅位階。
由於是同行又曾是同公司,工程學歷、科技背景和產業競爭環境所磨練出來的思維邏輯,大致上是很類似,所以我很能體會杜師兄當年創業面臨的各種挑戰(註:半導體產業一般被稱為爆肝的產業,投資大、風險高、國家策略級的競爭),更敬佩杜師兄除了捐地、捐股票,同時又能投入慈濟,對社區慈善和人文志業做出莫大的貢獻。
長年專注科技產業的我,卻在很晚的時間才轉入截然不同的慈善志業,又承擔重責大任的執行長一職,其實對慈濟和對我而言都有很大的風險。
接任之初,對慈濟五十年來的人、事、物、制等並不是很熟悉,證嚴上人、精舍師父、職志同仁、資深志工都是我的老師;而同樣是科技背景的杜師兄,更是我景仰學習的對象,尤其是如何能聽得懂無量慈悲的宗教實踐家上人的話,在法脈和宗門間發揮粽串精神的有效溝通,在我的觀察,杜師兄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非常高興這本書的出版,也很榮幸為這本書寫序,透過這本書對杜師兄和美瑳師姊「家業、事業、志業」的心路歷程紀實,很值得慈濟人、企業家、科技人等社會各界人士一讀,我相信本書可以帶給讀者本身莫大的啟發和砥礪。期待本書可為當今社會面臨意識衝突升高、貧富差距及數位落差加大等種種問題注入一股清流,產生激勵人心向善、促進社會祥和的正向影響力。

謙和道侶慈濟行
撰文/林俊龍(本文作者為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對杜俊元師兄的印象,要回溯到一九九五年,我剛從美國回到臺灣,擔任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之後。
從新聞報導上,得知慈濟榮董也是大企業的董事長杜俊元師兄,捐了很大一片地給慈濟,就在高雄愛河旁,作為慈濟高雄分會使用。一九九九年,杜師兄與子女取得共識,遺產不留給下一代,並表明往生後要成為慈濟大學醫學院的大體老師。
而這一切的起點,只因為證嚴上人曾輕輕地對他說過:「事業要做,志業也要做。」杜師兄就將師父的這句叮囑,重重地聽了進去並身體力行,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人生最後更將大體貢獻給醫學,讓我非常佩服。
一九九八年,大愛電視臺開播,杜師兄擔任董事長,我們常會見到面的地點是花蓮靜思精舍,總是在董事會及志策會碰到。
還記得我們曾經一起參加過慈濟在菲律賓的發放與義診。我家師姊慈聯曾說,她看到美瑳師姊默默地在義診等待區空地上清掃,一點董娘架子都沒有。一如證嚴上人讚歎杜師兄每天早起在自家附近掃街的謙遜一般,夫妻兩人雖都是大企業家的身分,卻如此低調而客氣,一點也不張揚,非常難得。
爾後,杜師兄因為心臟問題在臺北榮總手術之後,成為我的病人。二○○○年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啟業,我擔任院長,在我的心臟內科門診診間,定期可以見到杜俊元師兄及楊美瑳師姊的身影,直到近幾年他們回到北部固定就診後才暫歇。
杜俊元師兄的個性非常仔細,夫妻二人在生活、飲食、行動各方面都會遵從醫囑去做,對醫師來說,他們是最受歡迎的標準「模範病人」。
還記得在二○一○年三月關山慈濟醫院十周年時,我曾帶領醫療志業各院院長室主管們一起到關山同賀,也順道舉辦兩天一夜的慈濟醫療志業主管合心共識營,感謝杜師兄慨然出借在臺東池上的老家「杜園」,讓各院區院長室主管齊聚一堂,集思廣益,擬定造福社會、永續發展的方向及策略作法。
我們也藉著那次機會,戴上安全帽,踏著自行車,感受稻香飄揚與大坡池復育後的自然樣貌。
欣聞人文志業中心為杜師兄夫妻出版專書《霜雪映初心》,文中提及美瑳師姊說:「做慈濟要捐時間、捐體力,在付出之中增長自己的慧命。」這對菩薩道侶投注心力做慈濟,從付出無所求當中獲得的人生智慧,亦應用在面對事業風暴來襲時,他們堅毅不撓,以誠信與智慧領導,帶領公司勇敢挺過風風雨雨,再順利交棒,保全了企業,也保全了全體員工們的生計。
杜師兄夫妻以在家弟子之身護持慈濟,以出家弟子之心推動志業,數十年始終如一,令人讚歎,衷心推薦這本好書,樂為之序,感恩。
(本文作者為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似清泉 似明月
撰文/王本榮(本文作者為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

看完《霜雪映初心:杜俊元與楊美瑳》的文稿,不由得由衷佩服,肅然起敬。從後山小孩到考上第一學府臺灣大學,再到美國頂大史丹福大學深造;從學霸、科學家到開創實業家以至大愛慈善家;不但是一個發奮圖強、勵志開道的故事,更是一個發心如初、守志奉道的典範。
證嚴上人期勉弟子「做(Do)就對了(Just do it)」,杜(Do)榮董伉儷更是「做對的事(Do the right thing)」,而且把「事情做對(Do the thing right)」,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與智慧的六度(杜)波羅蜜,廣結善緣,利濟眾生。
微軟(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是舉世聞名的創業資本家,也是大愛慈善家。他曾說:「錢是最沒有個性的東西,到了誰的手中就會變成誰。」也就是到了善人的手中就會廣行慈善,到了惡人的手中就會造業作惡。
當杜榮董伉儷把高雄愛河邊一萬兩千多坪,市價超過十五億的土地慨捐給慈濟,成為濟世救人的道場,就如同給孤獨長者(Sudatta Anathapindika)將舍衛國的祗園精舍捐予佛陀。
其後二十五年,祗園不但是最早僧團戒律頒布之所,佛陀在此講授《金剛經》等三藏十二部經。同樣的,高雄靜思堂不但是上人弘法施教的道塲,也是慈濟社會教育的重鎮,這座莊嚴宏偉的道場,成就無數利益人間的善行。
《無量義經集選》〈說法品〉歌詞中的「甚深無上大乘義,真大慈悲信不虛,以是因緣成菩提,安樂人文多利益」,是慈濟人文志業的行經寫照。
一九九八年成立的慈濟大愛電視臺,是臺灣第一個由民間非營利事業組織所成立的電視臺。長久以來,人們透過媒體,所看到的多是社會的黑暗面,證嚴上人認為「臺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期許慈濟人文志業要「報真導正」、「報真導善」。
杜榮董受上人請託,承擔大愛電視臺董事長,帶領大愛臺成為人間清流、社會暖流。杜榮董的大承擔如同事業成功的維摩詰,以在家居士的身分,宣揚大乘佛法的真理。
杜榮董伉儷由人間愛侶到神雕俠侶以至菩薩道侶,攜手並肩,比翼齊飛,以 「憶念勝」、「梵行勝」、「勤勇勝」,三事勝諸天大無畏的精神、大承擔的勇氣,為時代作見證,為慈濟寫歷史,為人間立典範。
無論在愛河邊廣行菩薩道的高雄靜思堂,讓世界亮起來人間清流、法音宣流的大愛電視臺,這對大愛無求、謙卑自牧的慈濟道侶,就如同自號摩詰的唐代「詩佛」王維詩作「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明月清泉一般,在在闡明大愛不屬於理性,也不屬於感性,而是超越理性與感性的菩薩道。

法親。長官。杜師兄
撰文/姚仁祿(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合心精進長)

二〇〇五年之後,每個星期總有一天,固定時間,家住高雄的杜俊元師兄,大愛電視臺的董事長,會走進關渡慈濟人文志業中心的五樓辦公室。
「搭計程車來的。」偶爾我問的時候,他會這麼回答。
那幾年,疎瘦的身影,輕實的步伐,肩頭、眉頭似有重擔,嚴肅與和藹並存的面容,在褐色玻璃圓桌坐下,聽我敘述過去一週,大愛電視臺經營的種種優缺重點。
杜師兄多數時間點頭,偶爾提問、回答或建議,總是邏輯清晰,語調堅定,絕不含糊,又能輕聲地論述。
會後,等車來接,簡短聊天時,無論公事、私事、天下事,杜師兄的語調,總是平順,似乎再麻煩的事,他都相信,解決只是時間問題。
我辭去大愛電視臺及其他職務的時候,到杜師兄高雄家,與他辦理移交,他不疾不徐依然,緩緩與我辦理文件的簽署。
我猜想,過去十來年,站在法親的立場,同是上人的弟子,杜師兄對我在那一年,雖辭去職務,並非離慈濟而去的心境,是理解的。
前幾年,我再度回到慈濟擔任志工,或在視訊會議,或在醫院見到杜師兄。
杜師兄身型依然疎瘦,肩頭、眉頭依然似有重擔,嚴肅的面容依然和藹,只是朝夕、寒暑堆疊的歲月,加上病痛的考驗,讓他的步履不再輕實。
我聽見的,依然是清晰的邏輯,依然是堅定又輕聲的語調,無奈的,幾乎句句,杜師兄都需要勉力地克制著自己的喘息,我看了心疼。
杜師兄與美瑳師姊夫婦,一生奮力認真投入「家業」、「學業」、「實業」與「志業」的動人故事,書中記載詳實,讀者展讀,必有深深體會。
我在本文所寫的文字,雖然不成文章,卻是我從內心深處,希望表達對杜師兄無比敬佩的心境。
人間,不能沒有像杜師兄一樣的人,可惜,人間卻少有像杜師兄一樣的人,慈悲與智慧兼具,堅毅與圓融並存,真是世間少有。
元代趙孟頫〈修竹賦〉中所寫「虛其心,實其節,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則吾以是觀君子之德」,僅以此句,獻給杜師兄的超常風骨。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身為科技業先進的杜俊元與妻子楊美瑳,同是護持慈濟世界的重要助力。
書中詳述杜俊元從毫無背景的糧商之家,憑一己之力由鄉野躍出,一步步走向世界科技的前端,而歷經事業的波瀾動盪,仍不改對慈善事業的全力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