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妙之門: 天人合一理念下的中醫與養生文化
作者 | 胡奇楠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眾妙之門: 天人合一理念下的中醫與養生文化:此書內容是作者從自身就醫的親身實驗入手,深度學習和思考中醫文化的智慧結晶。書中闡述了天人合一理念在中醫理論上的應用,從 |
作者 | 胡奇楠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眾妙之門: 天人合一理念下的中醫與養生文化:此書內容是作者從自身就醫的親身實驗入手,深度學習和思考中醫文化的智慧結晶。書中闡述了天人合一理念在中醫理論上的應用,從 |
內容簡介 此書內容是作者從自身就醫的親身實驗入手,深度學習和思考中醫文化的智慧結晶。書中闡述了天人合一理念在中醫理論上的應用,從哲學角度解讀了陰陽五行的理論依據,絕妙的用錢和物的比喻,直白讓讀者理解抽象的陰陽概念。從人生成長的規律,解讀了祖先命名經絡的原則,徹底解開了《黃帝內經》中的三陰三陽和《傷寒論》中三陰三陽的謎團,用抵抗理論破解了《傷寒論》的密碼,厘清了一些理論誤區。用天人合一理念描述了古人對中藥藥性的定義依據。用排異理論解開了針灸之所以有效的千古之謎,指出了銀針治未病的道理所在。對幾個常見病用中醫思維模式進行瞭解讀,尤其是分析了急性白血病和濫用抗生素的可疑關係,以及過敏性紫癜和川崎病與工業污染的關聯,最有價值。在養生篇章講解了全新的養生補益理念。最後用中醫的思維方式引發人類的未來思考,許多觀點發前人所未有。本書雖不是中醫專業書籍,不定位於備治療指導作用,只是中醫文化的思考,但在哲學框架下結合歷代大醫的智慧做出的種種全新視點思考,對中醫專業人士也有參考價值,對普通百姓更是一個可以執簡馭繁、瞭解中醫和養生的科普書籍。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胡廣杰,字奇男,又字奇楠。1967年11月出生,1989年畢業于北京化工大學工學學士,管理學碩士。傳統楊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傳承人。曾任北京市朝陽區第十三屆政協委員。因病明醫,妙悟傷寒,對中醫中藥的理論有著精微和獨到的理解。
產品目錄 博客思出版社出版──《眾妙之門—天人合一理念下的中醫與養生文化》 目錄 序言:該死的病毒 01 第一章 陰陽概論 07 一、黃帝內經的陰陽論 09 二、名家論陰陽 10 三、陰陽互為根 15 四、陰虛與陽虛的判斷 21 五、氣血即陰陽 23 六、古今陰陽辯 27 第二章 五行與中醫33 一、源於自然的五行理論 36 二、五行的相生與相克 41 三、五行學說的負面影響 53 第三章 傷寒密碼 56 一、黃帝內經中的三陰與三陽 60 二、傷寒論中的三陰與三陽 68 三、抵抗理論 73 四、傷寒欲解時 82 五、非良相之才不能為良醫 87 第四章 有諸內必形諸外 92 一、望聞問切 93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97 第五章 藥性論 100 一、五行與藥性 103 二、天人合一的感悟 106 三、偶然所得 111 四、藥食同源 113 五、用藥糟粕 116 第六章 針灸原理 122 一、到底有多少個穴位 125 二、故弄玄虛 126 三、排異理論 128 四、銀針治未病 130 五、閒話艾灸 132 第七章 幾種常見病的中醫思維解讀 136 一、感冒 137 二、糖尿病 143 三、白血病 149 四、過敏性紫癜 159 第八章 杏林釋誤 167 一、滋陰之誤 168 二、溫熱論 171 三、十八反和十九畏 175 四、此毒非彼毒 178 五、藥量之惑 180 第九章 養生主 183 一、脾胃論 185 二、論補 188 三、適齡婚育 198 四、節欲養生 206 五、節食與養生 210 六、黃帝內經的養生哲學 216 第十章 反者道之動 220 一、中醫的未來 222 二、人類的未來 226 後記 231 #台灣博客思出版社。
書名 / | 眾妙之門: 天人合一理念下的中醫與養生文化 |
---|---|
作者 / | 胡奇楠 |
簡介 / | 眾妙之門: 天人合一理念下的中醫與養生文化:此書內容是作者從自身就醫的親身實驗入手,深度學習和思考中醫文化的智慧結晶。書中闡述了天人合一理念在中醫理論上的應用,從 |
出版社 /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0762532 |
ISBN10 / | |
EAN / | 9789860762532 |
誠品26碼 / | 2682426439008 |
頁數 / | 243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x1.5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序言:該死的病毒
佛家有言:人生無常,無常即苦。什麼是無常?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不測就是無常。我永遠也忘不了2000 年10 月的第一天,我的左眼忽然出現紅腫、視力模糊,到醫院檢查後,醫生告訴我是病毒性角膜炎。那時候,我並沒有意識到我將進入什麼樣兒的苦難時光,我以為所有的炎症只是吃點藥就可以迅速消炎後萬事大吉。在不斷的往眼睛裡滴眼藥水甚至往眼球上打針後,除了紅腫確實消失了,視力卻更差了。經過兩年多的反覆發作和無數次的治療,在我的左眼視力從最開始發病前的1.2 終於變成0.1 的時候,醫生無奈的告訴我治療效果也就這樣了。什麼?我當時懷疑我的耳朵是不是聽錯了,難道北京最好的眼科醫院的專家就是這麼治病的?我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我純淨、清亮、靈動的眼睛變得混濁、茫然和呆滯,要知道我從小到大不知道近視的滋味,到30 歲的時候雙眼視力仍然都是保持在1.5 的啊!後來醫生告訴我,病毒性角膜炎是高致盲性眼病,至今原理不明。醫學界只是懷疑是皰疹病毒作怪,治療辦法不多,基本也只有在急性發作期控制炎症。但是控制炎症要用激素眼藥水,時間長了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更加損傷愈後視力,而且在每一次感冒以後視力會再下一個臺階。這就意味著我的左眼視力沒有最差,只有更差,畢竟一個人哪能保證自己永遠不感冒呢!我的生活從此進入了暗夜。
2003 年以後,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我開始嘗試去看中醫,遍訪京城膽敢號稱擅長治眼病的多位名醫和非名醫。除了吃了不下幾百付感覺沒啥用的中藥以外,就是知道了一句醫學經驗,有個醫生跟我說:「眼病難治啊,在中醫界有句話叫『眼百貼』,意思就是吃一百副藥都未必能看到效果」。我絕望了,每天都在煩躁不安中度過,難纏的眼病如附骨之疽,揮之不去。隨時隨地閉上右眼測一下左眼的視力有沒有更差成了我的生活習慣。
醫生治不好我決心自己來,還好我還有能看書的右眼。我買來各種醫書,從《黃帝內經》開始學起,研讀《傷寒論》、《難經》、《類經》、《溫熱論》、《溫病條辨》、《丹溪心法》、《脾胃論》、《醫理真傳》、《傷寒質難》等等;也對自醫聖張仲景以下李東垣、張景岳、朱丹溪、葉天士、吳鞠通、鄭欽安、祝味菊、傅青主等等這些在中醫歷史上留下鼎鼎大名的人有了基本的瞭解。我參閱古今名家的各種醫案,根據囫圇吞棗的理解,自己開方吃藥,懵懵懂懂的拿我的腸胃當中藥效果的實驗基地。每天走在路上大腦不斷的反覆思索《黃帝內經》的文字含義,冥思苦想《傷寒論》到底在說什麼,逐條地分析著《傷寒論》的每一個解釋,揣摩著仲景立方的
含義。雖常有心得,卻不能融會貫通,我就像一個在黑暗中摸索迷宮出口的夜行人,總覺得似乎前邊的光亮就是盡頭,可是近在咫尺卻只能折返。幾年斷斷續續的自我治療,沒啥起色也就罷了,整個人的身體狀況反倒越來越差,我放棄了。
生活還要繼續,終不成得個病就去死,藥不吃了,我嘗試用針灸治療。在中醫診所挨扎了幾個月後也沒見啥效果,我一怒之下再次決定自己來。我買來針灸圖書,買了各種型號的針灸針,自己胡亂扎針,也鼓勵老婆在我身上嘗試。一段時間下來,除了知道了大量的穴位的名稱和位置以外,收效甚微,只帶來了一項副產品,那就是鍛煉了夫人的膽量。內子從開始時的滿手是汗,肌肉緊張,在我不斷的鼓勵和抱怨的交互折磨中練就了渾身的膽氣。半年過後,針刺時變得泰然自若,談笑間玉手紛飛已是入肉三分。「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疾病苦我身心,我卻不想擔當什麼大任。我只想健康的活著,視力恢復不了總要活到好點,苦難既然躲不了只能面對,增益我之所能也未可知。2008 年以後我開始研究健身養生,開始學習《老子》、《莊子》,學習太極拳。幾年下來,除了時斷時續的活動了筋骨,身體雖未見明顯的強健,老莊的清靜無為的理念卻讓我對中醫中的很多描述有了新的認識。在我重新理解了古代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的理念之後,一些似懂非懂的條文含義逐漸明晰了起來,我忽然內心升騰起了渴望,似乎看到了徹底走出迷宮的路徑。我開始重新再去研讀《黃帝內經》和《傷寒論》,當我頓悟了傷寒欲解時的含義時,內心之喜悅難以
言表。在天人合一的理念指引下,借助祝味菊《傷寒質難》的幫助,透過那重重迷霧,我終於徹底明白了《黃帝內經》的五行理論和十二經脈與《傷寒論》的關係,明白了《傷寒論》在說什麼,仿佛穿越時空去偷聽了醫聖的喃喃自語。
2014 年,我有幸跟隨知名傳統內功太極拳大家陳耀庭先生學習楊氏汪脈太極拳,陳老師早年隨楊氏太極名家牛春明和吳氏太極名家劉晚蒼學拳,後又得楊氏汪脈名師朱懷元、高占魁的真傳,兼具吳楊兩家之長,著有《功夫上手》一書,手上功夫已臻化境。陳老師依王宗岳《太極拳論》,以用意不用力和捨己從人為原則,從虛實分明和鬆隨入手,講解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太極八法,對我傾囊相授,領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運動思維世界。
俗話說:「師找徒三年,徒找師三年」。2017 年底,我正式拜陳耀庭先生為師,成為入室弟子,除繼續不斷領悟太極拳的真諦外,同時學習瀕臨失傳的太極棍法,從此更加練功不輟,身體在每日的陰陽往復中也慢慢強健了起來。內功太極拳的陰陽變化與中醫理念如出一轍,每日一動一靜之間的變化更加深了我對中醫陰陽的領悟,而當我把針灸原理解鎖之後,我知道,我完成了寶藏圖的最後一塊拼圖。
自然界有一種奇異的物質叫沉香,它是白木香在受到自然界的傷害後,比如蟲蛀、風折或者雷劈等,傷口在自我修復過程中分泌出油脂,然後又受到真菌的感染,所結成的傷疤。日積月累以後,就形成了跟樹瘤差不多的一塊東西,多年堆積之後就會形成香脂,變成一種寶貴的藥材,帶有香氣,這就是沉香,沉香再生突變之極品名曰奇楠。而我百般無奈,千般苦痛,二十幾年的失與得一如白木香被蟲咬,被風折後的變化,除了自我修復別無他途,為紀念這一生命歷程,遂字奇楠。
生活吻我以痛,我欲報之以歌。幸賴祖師爺保佑,讓我在一個個迷途中也發現了一個個藏寶洞,獲得了珍寶,而我把視若珍寶的心得用文字寫出來留給這個世界,立諸文字,傳之後人,就是我致敬中醫歷代先賢的最好方式。
疾病之於人類,如影隨形。醫者仁心固然是必須,智慧更是必不可少,中華古老智慧原本可以造福更多的人,但是因為文明的多次斷代造成的種種誤讀,時至今日遠未達到它應有的高度。謹以此書獻給每一個致力於弘揚中醫中藥事業的前行者共勉,也獻給每一個在疾病折磨中苦苦尋找康復辦法的生命旅人。
華夏上古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是真正的生命大道,它就像一盞明燈,一直在照亮著人類前行的路,那是智慧之光。如日月之光華,旦而復旦,萬古常明。
內文 : 第一章 陰陽概論
陰陽的概念最早是什麼人提出的已不可考,陰陽學是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的重要思想之一。老子在《道德經》的四十二章這樣表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界定了萬物分為陰陽的哲學理念。陰陽的最初涵義是很樸素的,向著太陽的一面就是陽,背向太陽的一面就是陰,後來引申到了各種對立的事物上,如:上下、左右、內外;醫學範疇的表與裡、寒與熱、躁與靜等等。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 」將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著陰和陽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而對立的雙方又是相互統一的,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發生、發展、
變化及消亡的抽象總結。
有意思的是在自然科學中也可以找到陰陽的解釋,曾有人論證有關二進位發源於《易經》的文章,說是整個西方在探討二進位的發明者的時候,發現了萊布尼茨述及二進位與中國八卦圖之間的關係,言道八卦中的陰爻和陽爻的排列組
合就是後來二進位的啟蒙,萊布尼茨不過將陰陽爻換成了阿拉伯數字的1 和0 而已云云。儘管《易經》是我國古代了不起的哲學成就,但想來說明推動現代電腦發展的二進位是我們祖先的發明恐怕不能讓人信服。不過這提示了我們不僅可以用陰陽這一質樸的哲學表達描述抽象世界,也可以描述自然科學世界。如果我們來利用二進位對陰陽概念進行置換,用「陰」來表示「0」,用「陽」來表示「1」,數的二進位就等同於自然界的「陰」和「陽」,二進位的「0」和「1」通過電腦創造出一個虛擬的世界,自然界中的陰陽理念就可以轉化成現實世界的萬事萬物,這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儘管陰陽在中國古代哲學家看來包羅萬象,萬物寓於其中,但真正應用的領域主要還在於中醫。中醫的理論根基就是陰陽,清末醫家鄭欽安在他的《醫理真傳》序裡曾說;「醫學一途,不難於用藥,而難於識症,亦不難於識症,而難於識陰陽。」作為中醫最先應該明白的就是何為陰,何為陽,偏偏陰陽二字最難明白。因為過於抽象,至簡則至難,毫不誇張的說,很多中醫甚至是所謂的名醫一生也沒有搞懂陰陽。可是不管如何難以理解,陰陽是中醫邁不過去的坎兒。歷代醫家對陰陽的理解經常是混亂和自相矛盾的,這就形成了奇怪的形象,中醫用陰陽的概念治病2000 多年了,到底何為陰,何為陽卻少有人說得清。
我們看看黃帝內經和歷代醫家是怎麼描述陰陽的:
一、《黃帝內經》的陰陽論
在《陰陽應象大論》中這樣描述:「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
歸六腑。」
在《金匱真言論》中又這樣界定:
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言人身之臟腑中陰陽,則臟者為陰,腑者為陽,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為陰,膽、
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所以欲知陰中之陰、陽中之陽者何也?為冬病在陰,夏病在陽,春病在陰,秋病在陽,皆視其所在,為施針石也。故
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此皆陰陽表裡內外雌雄
相輸應也,故以應天之陰陽也。以上的論述可以說是中醫有關陰陽的總論,核心的思想就是自然界萬物分陰陽,而人身與自然是完全對應的,五臟……
……
……
#台灣博客思出版社。
最佳賣點 : 此書內容是作者從自身就醫的親身實驗入手,深度學習和思考中醫文化的智慧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