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世界的想像與寫真 | 誠品線上

戲曲世界的想像與寫真

作者 劉慧芬
出版社 國家出版社
商品描述 戲曲世界的想像與寫真:湯湯江海可淘盡歷史英雄,卻洗不盡千古人情。一臺戲一場人一段情,總是唱不絕的新聲。《戲曲世界的想像與寫真》針對戲曲劇場美學及戲文歷史,與讀者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湯湯江海可淘盡歷史英雄,卻洗不盡千古人情。一臺戲一場人一段情,總是唱不絕的新聲。《戲曲世界的想像與寫真》針對戲曲劇場美學及戲文歷史,與讀者進行「說戲」式的戲理分析與戲劇人物之歷史神遊。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戲曲美學篇〉以十七個主題論述「戲理與劇場」;下篇〈戲文賞析篇〉則是舉二十七篇戲文,分析「戲劇人物與歷史」。揮筆談戲,借題傳情。作者以另類「說戲」之筆法,生動地敘述戲曲表演的奇幻之美與五蘊人情。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劉慧芬〔現職〕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戲劇學系教授、系主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傳音系、劇場藝術研究所兼任教授。〔專書〕《古今戲臺藝術與戲曲表演美學》《京劇劇本編撰理論與實務》《戲曲劇本編撰三部曲──原創、改編、修編》《原創與實驗:戲曲劇本創作新實驗》《本土與詮釋──臺灣豫劇三部曲》《臺灣京崑劇場述評──劇目傳承、解構與歷史紀述》〔主編〕《蕙風蘭生──高蕙蘭紀念特輯》《露華凝香──徐露京劇藝術生命紀實》一、二版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戲說人間好情節(侯淑娟)推薦序:穿梭通透於戲曲與歷史之間(程玉鳳)自序:另類「說戲」一、 戲曲美學編:戲理與劇場從《烏龍院》的宋江與張文遠看戲曲角色的塑造原則從《穆桂英掛帥》看「捧印」、「形神合一」的演技境界從《呂布試馬》看戲曲表演的虛擬手法從《搜孤救孤》看傳統戲曲的情節設計特色從《香囊記》、《新對花槍》探勘「老戲」的藝術生命從《曹操與楊修》、《李世民與魏徵》看戲曲的當代特色乾旦與坤生:顛覆性別的腳色扮演唯美與象徵:戲曲人物化妝術裝飾與舞蹈:戲曲服裝多功能寫實與寫意:戲曲舞臺文化裂隙戲曲祖師:梨園戲神探蹤辨源「玩笑戲」妙語解頤 笑看人生「折子戲」花團錦簇 摘演精華「武打戲」百戲技藝 淵遠流長「節令戲」清宮元日 吉劇祥瑞「封箱戲」與「開臺戲」傳統劇團 送舊迎新「目連戲」中元節令 避邪驅災二、 戲文賞析篇:人物與歷史《竇娥冤》千古奇冤 六月飛雪天《西廂記》天下奪魁 妙寫愛情傳奇《牡丹亭還魂記》有心情 那夢兒還去不遠《琵琶記》千年不滅琵琶曲 百代猶傳孝順歌《長生殿》感金石 回天地 一曲霓裳唱興亡《桃花扇》桃花扇底興亡夢 煙雨南朝換幾家《南宮長萬》「人設崩塌」的歷史觀照《西施》秀色掩古今 家國一時傾《洛神》人神道殊恨綿長 洛川托心寄君王《老爺戲》關羽人性與神性的辯證《爛柯山》覆水難收舊緣盡 一場痴夢勘人情《班昭》東漢奇女史的性別與生命之矛盾《蔡文姬》喜得生還兮逢聖君 嗟別稚子兮會無因《霸王別姬》執手相看淚眼 無語凝噎《花木蘭》彎弓征戰作男兒 迷離撲朔雌木蘭《汾河灣》年少夫妻老來伴 吵吵鬧鬧伴一生《樊梨花》移山倒海 鬥法逼婚《霍小玉》女蘿無托 青樓薄命羞紅顏《李娃傳》豔妙青樓瑰奇女 風雪長安繡襦情《聶隱娘/紅線》曉角吟風 一葉墜露《楊門女將》百歲令婆長征萬里 紅粉戎行壯志凌雲《包公戲》公義理想的化身《龍袍》寓言的繹與演《孟麗君》如此一真賢宰相 竟非男子是紅妝《柳如是》偽名儒 不如真名妓《秋瑾》秋風秋雨愁煞人 古軒亭口的俠女英姿《胡雪巖》小說與戲劇創作觀之異同

商品規格

書名 / 戲曲世界的想像與寫真
作者 / 劉慧芬
簡介 / 戲曲世界的想像與寫真:湯湯江海可淘盡歷史英雄,卻洗不盡千古人情。一臺戲一場人一段情,總是唱不絕的新聲。《戲曲世界的想像與寫真》針對戲曲劇場美學及戲文歷史,與讀者
出版社 / 國家出版社
ISBN13 / 9789573616122
ISBN10 /
EAN / 9789573616122
誠品26碼 / 2682445513000
頁數 / 36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2.3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560g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一:戲說人間好情節

今年夏天正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的實景映現,在這樣的盛暑裏,令人焦慮的少子化問題比去年更嚴酷地衝擊著臺灣的高等教育。慧芬教授長年擔任文化大學國劇系系主任,肩挑主導國劇在大學教育中傳承與發展的重責大任,在酷暑繁瑣的行政忙碌裏,猶能著述不輟,甫於2022年6月出版《臺灣京崑劇場述評──劇目傳承、解構與歷史紀述》,時隔一年,又有新書《戲曲世界的想像與寫真》將出版,令人驚歎、佩服。

《戲曲世界的想像與寫真》共收四十四篇文章,分為「戲曲美學篇:戲理與劇場」、「戲文賞析篇:人物與歷史」兩部分,以戲曲作品、戲劇人物為核心, 由古而今,老戲、新戲共鎔,將戲曲理論、劇場的傳統與創新美學貫穿其中,細膩分析戲曲腳色的塑造原則,演員在特殊劇目中的演技境界,戲曲表演的虛擬手法,情節設計特色,化妝、服裝、戲神……等重要戲曲觀念與鑑賞知識。

慧芬教授既是戲曲表演的藝術行家,也是優秀的編劇、學者,她在分析劇作時眼光獨到,對傳承戲曲傳統與教育有極強烈的使命感,特別選擇與一般學術研究論著不太一樣的方式,幫助各種層次的讀者。此書有學術專業研究的基底,但在表現形式上卻選擇更趨於輕鬆的,平易近人的,猶如「說書」的分享。其寫作策略深有以學術服務社會、大眾的戲曲「輕學術」意味。在淺顯易懂的文字中傳述戲曲專業理論,發揮學術性知識影響力,拉近戲曲與初學者,甚至不懂戲的人的距離,希望讓更多想開拓文化視野的群眾進入戲曲天地悠遊徜徉、沉潛浸潤。

讀慧芬教授的《戲曲世界的想像與寫真》,心中浮現南宋慧開禪師(1183~1260)的一首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春天裏的繁花盛開,秋夜的明月高照,盛夏暑氣蒸騰裏的涼風習習,隆冬的白雪紛飛,是自然之常景,也是美景,能在「常」中領略「美」,要有通透的心靈,看穿人生的智慧。戲如人生,人生亦如戲,既說其幻與變,也在說其複雜,難以掌握。曲學的學術世界廣博無涯,感謝慧芬教授以表演、學術、編劇三者融貫的精到智慧之眼,選戲、說戲,帶領我們遊歷戲曲世界裏的想像與寫真。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侯淑娟謹序


推薦序二:穿梭通透於戲曲與歷史之間

在今日臺灣的戲曲界,能唱、能演、能編、能寫、能講、並從事學術研究, 兼具演員、編劇、研究、教學、行政的專業學者,慧芬教授可謂全臺唯獨一人, 甚至大陸對岸,幾乎無人可出其右,堪稱少見的「戲曲全才」。所出版的專書六大冊,劇本創作廿五本,相關學術論文文章五十餘篇,研究成果非常豐碩可觀, 今又將出版《戲曲世界的想像與寫真》一書,請我為之作序,基於長久以來對戲曲的愛好,彼此經常互相評人論戲,自然無從固辭,故樂於應命。

慧芬教授的專業論戲書寫,包括劇本、論文、劇評,這些文章不易與讀者互動,希望以另類的「說戲」方式,可以一書在手,輕鬆閱讀,臥遊神遊於舞臺劇場之間,故將對戲曲的品察與看戲的心得,以清新簡潔流暢的文筆呈現,期能獲得讀者的共鳴與心靈互通。全書分成〈戲曲美學篇〉與〈戲文賞析篇〉,前者主講十七個主題,如行當腳色的塑造、形神合一的表演藝術、虛擬美學、當代戲曲美學,是從演出戲目分析;服裝化妝、寫意寫實、乾旦坤生、祖師爺探源,則是談戲曲表演特色;玩笑戲、節令戲、封箱戲、開臺戲、折子戲等是談戲曲的趣味性,相當於戲曲的小百科,其中最有深度的是驅邪除煞的目連戲,考證其來源, 如何與中元節結合,可讀性很高。以她對中西戲劇發展史的素養,頗能貫穿其中, 言之有物,有助於深入了解京劇藝術的特色。

〈戲文賞析篇〉是對廿七齣戲的人物剖析評賞。由於人是歷史的主體,戲劇又多從歷史取材,不論是出自虛構或史實,仍是以人物為主。人有七情六欲,事有悲歡離合,必須搬演能感動人心的故事,才能吸引觀眾進劇場。戲目可分成愛情、親情、忠義、女性節烈、公理正義、人性善惡各類。西廂記、琵琶記、牡丹亭、孟麗君、李娃傳、桃花扇、洛神、霍小玉皆是愛情戲;宣揚傑出女性的有西施、班昭、蔡文姬、花木蘭、樊梨花、楊門女將、秋瑾;公理正義的竇娥冤、包公、龍袍;談人性的有南宮長萬、爛柯山、胡雪巖。這些戲中,愛情戲大多是虛構杜撰,但卻動人心弦。史有其人的西施、洛神、長生殿、文姬歸漢、桃花扇皆是經過添加改編,卻更有可看性。由於史學方法的訓練,我對於歷史劇主張忠於史實,減少杜撰。然而本書作者能看透戲劇本質與歷史之間的密碼,尤能梳理各劇的歷史背景,細膩分人物心理,傳達其歷史意義,此為最令人讚賞之處!以其聰慧的資質,靈敏的悟性,豐富的人生閱歷,寫來深入淺出,篇篇珠璣,使讀者在心領神會之餘而更有所得,此即「看戲修心」的真意。

緣以現實的人生總有太多的遺憾與不足,史書的記載又失之太簡,使後人無法通透其中,故無論想像或寫真,戲文總能映現劇作家別具貼近人心的思維,與時代的意義,由此提出達到圓融人生的期盼,可藉戲圓夢,或彌補心中遺憾。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點出人生的夢幻, 歷史劇的真真假假也可如是觀。讀完〈戲文賞析篇〉進而獲得此深意與感悟,故為序。

前世新大學通識中心教授程玉鳳

試閱文字

自序 : 另類「說戲」

我不喜歡說自己此生只有「戲曲」相伴。但事實是,我從事戲曲行業,從幼年直至退休前夕,已將近六十個寒暑春秋。儘管這期間,我多次轉換過工作的性質,先後擔任過京劇演員、戲曲編劇、劇團公務員、大學學系的系主任與大學教授等不同的職務,卻始終都在戲曲領域中打轉,戲曲與我,真可謂前世今生之「夙緣」,不離不棄的「相伴」了大半生的歲月。

演戲、寫戲、教戲既是我過去到現在的正職工作,看戲、賞戲、說戲也自然成為我的工作副業。而劇本、論文或者劇評,更是我對戲曲的品察與分析的心得呈現。只不過,劇本需要劇場與演員的搬演,得有固定的合作團隊;論文需要大量的文獻論證與學術撰寫的嚴謹形式,耗時費力,不得輕率成文;劇評更需要勇氣與良心,直面演出單位的優缺點,不偏不倚的指出劇場人的成就與缺憾,分寸拿捏不易,困擾紛呈。以上三類的論戲書寫,過程嚴肅,閱讀硬度高標,與一般愛戲讀者的互動頗有距離。因此,這本書的出版,便是我試圖尋找另類的「說戲」方式,期盼讀者一書在手,得以輕鬆的在書齋「桌遊戲情」,於床榻「臥遊劇場」, 於旅途「神遊舞臺」,於歷史情節「暢議古今」。如果說,人生就是一臺戲,戲臺上的人物與情節,當然也是人生的真實鏡面,投射人情的喜怒哀樂,反映人性的善惡真偽。然而,芸芸眾生,茫茫人海,古往今來,何其廣袤!本書自然無法呈現完整的描述,只能透過個人的篩選,談我喜好與重視的話題,以此「不全之全」的書寫策略,祈能獲得讀者的接納與共賞。

全書內容,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戲曲美學篇〉論「戲理與劇場」,下篇〈戲文賞析篇〉談「人物與歷史」。前者擬定十七個主題,包括:行當與腳色、形神合一藝術境界、表演虛擬美學、傳統與當代戲曲劇場美學之比較、顛覆性別的腳色扮演、服裝與化妝、戲曲祖師爺溯源辨蹤,以及玩笑戲、折子戲、武打戲、節令戲、封箱戲、開臺戲、驅邪除煞的目連戲等不同劇類之特性等,藉著「戲說故事」的筆法,帶領讀者們了解戲曲藝術原理,增強鑑賞表演的趣味。後者挑選了二十七個文本與人物,梳理該劇的歷史背景、人物心理、選列該劇重要唱段,以及我個人對於此劇的綜合評賞。二十七篇的戲文中,前六篇選擇古典戲曲名著, 包括:元雜劇《竇娥冤》、《西廂記》,明傳奇《牡丹亭》,明南戲《琵琶記》,清傳奇《長生殿》、《桃花扇》等經典鉅作,從劇作者的創作觀點切入,探索該劇之深邃寓意、文學意境、歷史影響與劇場成就。緊隨其後的二十一篇,自春秋時期起至清末年止,包含春秋時代的南宮長萬、西施,漢魏時期的洛神、關羽、朱買臣、班昭、蔡文姬、項羽虞姬,南北朝的花木蘭,唐代薛仁貴、樊梨花、霍小玉、李娃、紅線、聶隱娘,宋代佘太君、包公,元代孟麗君,明清時期的柳如是、秋瑾、胡雪巖等著名人物,出現在戲曲舞臺上的歷史追溯或其個人的傳奇事蹟,或編劇、演員的二度創造。

傳統戲曲的情節,與歷朝各代的人物事件關係緊密,不論其來源是正史、野史、社會異聞、志怪小說、經典名著,讀來都屬古人古事,與當代之人情與社會,有著明顯的時代差距。年輕人若不讀歷史,不懂古劇內容者自然比比皆是。看來,戲曲情節似乎顯得過時與內容蒼白,無法與當代人產生共情與共鳴的心弦震動?實則,歷史發生的事件雖屬過往陳跡,但歷史人物之情感思想卻是永恆不變的,且屬重複演奏之生命旋律。所謂「人心不古」,其來有自。試看,洛神、虞姬、霍小玉等癡情怨女,對應於當今世間男女,何嘗清斷彼此的愛慾恨離?朱買臣、薛仁貴與妻子之間的家庭互動,何嘗與現代夫妻相處模式乖隔遙遠?胡雪巖創造的「紅頂商人」,豈非當代政商關係的經營模式?蘇東坡說「四大從來都徧滿」 (〈臨江仙〉),佛法常論:人間貪慾何時永盡?人情愛戀瞋恚何時永盡?人性愚痴煩惱何時永盡?古劇古人,示現人生之紅塵虛實,顛倒夢想於紅氍毹上,豈需古今之別?湯湯江海可淘盡歷史英雄,卻洗不盡千古人情之貪瞋痴慢疑。一臺戲一場人一段情,總是唱不絕的新聲。這本書中出現的人物,在如此的人情觀照下,當可再度走入現代人的生活場域中,與我輩同悲同喜,心心相映了。

帶著這樣的感悟,以筆談戲;帶著這樣的體會,以筆寫情。我的另類「說戲」,希望您「聽」了,會喜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作者以另類「說戲」的方式,將其對戲曲的品察與看戲的心得,以清新簡潔流暢的文筆呈現,讓讀者可以一書在手,輕鬆閱讀,臥遊神遊於舞臺劇場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