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擬真教學之應用與實務 | 誠品線上

進階擬真教學之應用與實務

作者 李玉霞/ 李俊偉/ 林慶忠/ 高宗瑋/ 陳席軒/ 陳昭賢/ 張雅惠/ 程素玲/ 黃敦頌/ 劉家源/ 簡世杰/ 羅惠群; 劉建良 總校閱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進階擬真教學之應用與實務 :隨著時間的演進,擬真教學除了已經逐步發展到不同層級的醫師(如專科或次專科)的運用,也被各醫事職系同仁用來強化教育訓練及提升醫療品質。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隨著時間的演進,擬真教學除了已經逐步發展到不同層級的醫師(如專科或次專科)的運用,也被各醫事職系同仁用來強化教育訓練及提升醫療品質。此外,近年來醫學教育不只注重學員的學習成長,也關心師資的訓練及培育的重要性,期待有效提升老師的臨床教學技巧。 本書是本院擬真教學系列叢書的第三部分,除了承繼第二本書以本院內科部在資深住院醫師,以進階擬真教學方式,執行訓練的內容及成果與讀者分享以外,再深入專科及次專科領域,以胃腸肝膽內科的內視鏡模擬訓練及一般外科腹腔鏡訓練,分享本院在擬真教學的經驗及相關論文發展。 醫事職系的擬真教學,也是本院除了嘗試深化以外,擴大擬真教學應用及對師資培訓經驗的分享,期待能對此領域有興趣的同好可以在看過此系列叢書的說明後,結合軟硬體師資及教案發展,發展出符合各院校的擬真教學課程與訓練。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李玉霞 督導馬偕紀念醫院護理部督導馬偕醫護管理學校兼任講師李俊偉 醫師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馬偕紀念醫院前18病房主任林慶忠 醫師馬偕紀念醫院胃腸肝膽內科資深主治醫師馬偕紀念醫院臨床技能中心主任馬偕紀念醫院醫學教育部副主任馬偕醫學院專任副教授高宗瑋 標準化病人馬偕紀念醫院標準化病人訓練師馬偕紀念醫院標準化病人安寧腫瘤學會標準化病人心理腫瘤協會標準化病人預立醫療標準化病人陳席軒 醫師馬偕紀念醫院胃腸肝膽內科資深主治醫師陳昭賢 醫師馬偕紀念醫院胸腔內科資深主治醫師馬偕紀念醫院亞急性呼吸照護中心病房主任馬偕醫學院兼任臨床講師張雅惠 藥師馬偕紀念醫院藥劑部臨床藥學科主任馬偕醫學院兼任助理教授程素玲 呼吸治療師馬偕紀念醫院 呼吸治療前技術主任馬偕紀念醫院 呼吸治療資深呼吸治療師長庚大學、臺北醫學大學、輔仁大學 呼吸治療學系臨床實習指導教師黃敦頌 醫師馬偕紀念醫院一般外科資深主治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淡水外科加護病房主任劉家源 醫師馬偕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資深主治醫師馬偕紀念醫院內科部主任馬偕醫學院醫學系內科學科主任簡世杰 醫師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前馬偕紀念醫院重症醫學科心血管加護病房專責主治醫師羅惠群 諮商心理師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講師馬偕醫學院全人教育中心兼任講師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全聯會理事主編簡介葉宏一醫師馬偕紀念醫院副院長吳懿哲醫師馬偕紀念醫院醫學教育部主任劉家源醫師馬偕紀念醫院內科部主任 總校閱簡介劉建良醫師馬偕紀念醫院院長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出版序/劉建良院長推薦序/葉宏一副院長PART 1 ➠ 內視鏡模擬及微創訓練 前 言 模擬訓練在本院消化系次專科醫師學習與研究之示例 Chapter 1 模擬醫學在消化道內視鏡術訓練之應用 Chapter 2 微創模擬訓練PART 2 ➠ 重症醫學擬真教案撰寫及執行概況與成效 引 言 內科部進階重症醫學模擬訓練課程之緣起 Chapter 3 心跳停止之低溫療法Chapter 4 主動脈氣球幫浦以及暫時性心律調節器基本概念及判讀 Chapter 5 外科急會診事件與CPR 後沒ICU 病床之緊急處置 Chapter 6 腹水放液穿刺 Chapter 7 CU 腦死病患之器官勸募Chapter 8 重症醫學模擬訓練工作坊執行概況與成效分析 PART 3 ➠ 醫事職類模擬訓練 Chapter 9 護病溝通困境指導 Chapter 10 病人訴怨處理與溝通 Chapter 11 高擬真OSCE 於呼吸治療評量與教學的應用

商品規格

書名 / 進階擬真教學之應用與實務
作者 / 李玉霞 李俊偉 林慶忠 高宗瑋 陳席軒 陳昭賢 張雅惠 程素玲 黃敦頌 劉家源 簡世杰 羅惠群; 劉建良 總校閱
簡介 / 進階擬真教學之應用與實務 :隨著時間的演進,擬真教學除了已經逐步發展到不同層級的醫師(如專科或次專科)的運用,也被各醫事職系同仁用來強化教育訓練及提升醫療品質。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661073
ISBN10 /
EAN / 9786263661073
誠品26碼 / 2682405493007
頁數 / 296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6*19*1.5
級別 / N:無
重量(g) / 約630g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自序 : 出版序
隨著病人安全成為臨床醫療工作的重點目標,如何才能夠培養出具備完整,且具有正確執行臨床醫療工作能力的醫學教育,將面對更困難的挑戰。傳統醫學教育採行師徒制的“See One, Do One, Teach One”模式,對於只有觀察過(See One),但是還沒有執行經驗(Do One)的學員,如何才能夠學習到安全度過這個關卡(具有成功執行經驗)是一個亟需克服的障礙。這個關卡無論是訓練在學校期間的UGY,或是應用在訓練已經畢業且取得證照之後的PGY,甚至是已經取得專科醫師證照的資深醫師,或是其他醫事職系同仁,都是現代醫學教育需要面對及處理的重要挑戰。參考國內外的醫學教育文獻,採取模擬方式的擬真訓練,是克服這個關卡的一種有效方式。此外,早期的訓練課程較偏重對學員的訓練、學習及成長之評估;而目前建立訓練計畫時也需同時考慮,師資培育對訓練計畫的重要性。規劃良好的師資訓練,是任何課程都不能忽視的要點。
本書是本院擬真訓練系列叢書的第三本,在這本書中想要與讀者們分享的內容,除了受訓學員的年資提升外(受訓學員的資歷,由第一本書的PGY,第二本書的剛開始接受內科重症訓練的資淺住院醫師/急診與麻醉住院醫師,提升到即將取得或已經取得,專科或次專科證照的資深住院醫師,甚至到達主治醫師),本書也將應用擬真訓練的職系廣度,擴大到非醫師的其他醫事職系。
然而因為受到篇幅的限制,所以在本書的第三部分中,將先以本院最早將擬真訓練運用之成果,在學術會議或是專業期刊,進行海報或論文發表的三個醫事職系(護理部、藥劑部及呼吸治療)與讀者分享,不同醫事職系將擬真訓練應用在教育訓練、評量及師資訓練的經驗。
過去國內的模擬醫學教育書籍,多數是與醫學生準備之醫師國考OSCE相關,較少是專科或是次專科的模擬醫學書籍。本書的第一個章節中,胃腸肝膽內科團隊,除了分享如何運用模擬醫學學習及引進新技術外,也將這些擬真訓練相關成果發表在國外期刊。並基於前述醫學論文發表的成果,稍後在台灣消化系內鏡醫學會的支持下,發展成為例行性的內視鏡基礎模擬訓練課程。這個章節想要演示的是,如何可以發展與建立有實證基礎的模擬訓練課程。而在本書第一部分的二個章節中,一般外科的黃敦頌醫師,則是運用不同模擬器,執行本院外科部的微創訓練,做了詳細的說明及分享。
在本書的第二部分,延續在第二本書中的內科部重症模擬醫學訓練課程,針對第二年結束將要晉升到第三年的資深內科住院醫師,在訓練過程中可能會遇到較困難、複雜或危險的治療及場景,規劃設計了五個題目。此訓練課程的發展,依然如同第二本書的初階重症模擬醫學訓練課程,參照約翰.霍普金斯大學Patricia A.Thomas等人出版的醫學課程開發的六步法進行規劃,並將執行概況及成效分析列在第八章,期待讀者能在感受我們的團隊,是如何基於初階課程的設計及執行,進而發展本書中的進階課程,最終能夠以安全的擬真訓練,加速資深內科住院醫師的成長。
在第三部分中,護理、藥劑及呼吸治療三個職系,代表本院的其他醫事職系,分享他們運用擬真教育方式的得獎教案。相信醫事職系的讀者在看過這三個章節後,應該很容易被說服,擬真教學是可以運用在不同醫事職系,達到訓練及評量的目標。此外,第九章的教案,是運用OSTE(Objective Structured Teaching Examination:客觀結構式教學測驗)對教師進行評量。本系列叢書主要是以受訓學員為訓練目標,但成功的訓練不可或缺的另一個重要角色是教師,所以在這個章節,我們分享護理部得獎的教案,希望能夠讓讀者了解,擬真訓練的目標對象,並不只限於學員。
期待隨著本系列叢書的出版,本院的各職系、各臨床科部,逐步分享他們在醫學教育部及臨床技能中心等院方教學單位的協助下,所設計及發展的各層級及各類型擬真訓練課程,能夠讓讀者籍由這個系列叢書,了解本院多年來在模擬醫學訓練領域的規劃及成果,也期待這些分享能夠得到從事醫學教育工作的同好們的認可,並肩攜手開展新世代的擬真醫學教育。

試閱文字

內文 : 模擬訓練在本院消化系次專科醫師學習與研究之示例
隨著醫療的快速發展,醫師臨床服務分科已超越過去的專科醫學領域(例如內科、外科等),進入到不同次專科(胃腸肝膽內科、一般外科等)的特殊醫學領域。因著執行各次專科醫療所需的特殊專業能力不同,醫學教育也需要因應發展出,符合各次專科臨床服務需求的不同訓練目標。
在以下兩個章節,我們將分享本院胃腸肝膽內科與一般外科,運用模擬醫學訓練,來協助次專科醫師學習訓練,與相關研究發表的經驗。在進入以下章節前,有幾點想先向讀者們說明。其一,並非只有胃腸肝膽內科,與一般外科這兩個次專科,運用模擬訓練來幫助學習。本院還有許多其他次專科,也已將模擬醫學訓練加入訓練計畫中。礙於篇幅所限,本書只以這兩個次專科的部分模擬訓練作為示
例。其次,目前國內外的許多專科或次專科醫學會,除了以模擬醫學課程,作為該學會的訓練或考照資格認定之必要項目之外,也逐漸開始在執照考試或認證課程中,加入模擬器或模擬醫學方式進行評核。最後一點是,模擬醫學訓練的發展與建立,可能會需要不同於一般臨床工作所需使用的環境與設備。本院在建立次專科模擬醫學訓練的過程中,醫學教育部(臨床技能中心)與醫學研究部(動物實驗室),提供了適合的空間、模擬訓練必須使用之設備、支援學習人員等協助。更重要的是,這些跨部門同仁提供了,影響模擬醫學訓練可行性與成敗之關鍵技術與申請法規之協助。作為示例的兩個次專科之模擬醫學訓練,就是在這許多幕後無名英雄的協助下,才能順利執行相關訓練與研究,在此特別表示感謝。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隨著時間的演進,擬真教學除了已經逐步發展到不同層級的醫師(如專科或次專科)的運用,也被各醫事職系同仁用來強化教育訓練及提升醫療品質。此外,近年來醫學教育不只注重學員的學習成長,也關心師資的訓練及培育的重要性,期待有效提升老師的臨床教學技巧。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