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的故事
作者 | Hendrik Willem Van Loon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地理的故事:地理環境的形成不僅構成了各種風景地貌,也影響各個國家與民族之間生成不同的人文特色。作者房龍不只是將一長串統計資料列出來,更從「人」的眼光去觀看,探討 |
作者 | Hendrik Willem Van Loon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地理的故事:地理環境的形成不僅構成了各種風景地貌,也影響各個國家與民族之間生成不同的人文特色。作者房龍不只是將一長串統計資料列出來,更從「人」的眼光去觀看,探討 |
內容簡介 地理環境的形成不僅構成了各種風景地貌,也影響各個國家與民族之間生成不同的人文特色。作者房龍不只是將一長串統計資料列出來,更從「人」的眼光去觀看,探討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是如何發展成現今的樣貌。 作者以生動詼諧的字句,像是在敘述一段又一段的故事般,將世界各地的自然與人文風情逐一呈現。配上一張張相關的手繪插圖,讓你閱讀這本地理書時,如同在翻閱一部遊記,亦像是在觀賞一部紀錄片。 這本同時包含歷史、文化等內容的地理書,帶領我們以多元的視角,去理解各地人類長久以來與自然環境共生共存的發展過程,並且透過生動有趣的描述,將豐富的知識納入腦海之中。
作者介紹 作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龍 Hendrik Willem Van Loon (1882-1944)一八八二年生於鹿特丹一個富裕的家庭,幼年生活過得精彩而順利,自小即嗜讀繪畫、音樂、歷史及地理等書籍。一九○二年赴美留學,一九○五年畢業於康乃爾大學,後又轉赴德國深造,而後獲慕尼黑大學歷史博士。於俄國革命及一次大戰時擔任駐地記者,從二○年代起,陸續發表《古人類》、《聖經的故事》、《人類的故事》與《寬容》等書,在美國取得極大的成功。
產品目錄 序第1章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第2章 地理學的定義第3章 我們的地球第4章 地圖第5章 一年四季及其形成第6章 地球上的陸地第7章 歐洲的發現第8章 希臘第9章 義大利第10章 西班牙第11章 法國第12章 比利時第13章 盧森堡第14章 瑞士第15章 德國第16章 奧地利第17章 丹麥第18章 冰島第19章 斯堪的那維亞半島第20章 荷蘭第21章 英國第22章 俄羅斯第23章 波蘭第24章 捷克斯洛伐克第25章 南斯拉夫第26章 保加利亞第27章 羅馬尼亞第28章 匈牙利第29章 芬蘭第30章 亞洲的發現第31章 亞洲對世界意味著什麼第32章 中亞高地第33章 亞洲西部大高原第34章 阿拉伯第35章 印度第36章 緬甸、暹羅、安南、麻六甲第37章 中國第38章 朝鮮、蒙古和中國東北第39章 日本第40章 菲律賓第41章 荷屬東印度群島第42章 澳大利亞第43章 紐西蘭第44章 太平洋群島第45章 非洲第46章 美洲第47章 新世界後記
書名 / | 地理的故事 |
---|---|
作者 / | Hendrik Willem Van Loon |
簡介 / | 地理的故事:地理環境的形成不僅構成了各種風景地貌,也影響各個國家與民族之間生成不同的人文特色。作者房龍不只是將一長串統計資料列出來,更從「人」的眼光去觀看,探討 |
出版社 /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3432239 |
ISBN10 / | |
EAN / | 9786263432239 |
誠品26碼 / | 2682401683006 |
頁數 / | 542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14.8*2.4 |
級別 / | N:無 |
提供維修 / | 無 |
自序 : 十年前,你給我寫了一封信;今天,你得到了你想要的答案。在信中,你如是寫道(這裡,我將引用信的原文):
……是的,但什麼是地理?不,我不是想要一門全新的地理課。我需要的是屬於自己的地理書,它囊括了我想知道的一切,而擯棄了我不想知道的東西。我期待著你能寫出這樣的地理書。我所上的學校看待地理非常嚴肅。我所學的地理知識只是不同國家的概要,包括它們的疆界劃定、城市概況、人口結構;我還學到所有山脈的名字,它們有多高,那裡每年煤炭的開採量有多少。然而我學得快,忘得也快。因為這些資訊之間缺乏聯繫,它們把自己分解成亂糟糟的、不易被消化吸收的知識碎片,就像一座塞滿圖片的博物館或一場煩冗拖沓的音樂會。這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實際價值,因為每當我需要一些精確的資料時,我不得不翻閱地圖、地圖冊、百科全書或藍皮書。我想,
其他人或許也遇到過這樣的情形。為了所有可憐的受害者,你願意為我們寫一本對我們有所幫助的新地理書嗎?將所有的山脈、城市、海洋統統呈現在你的地圖上,然後只告訴我們在當地生活的居民的情況,他們為什麼會在那裡,他們從哪裡來,他們在做什麼—總之是把人們認為有趣的、與地理有關的故事都寫進去。並且,請重點描述那些真正有趣的國家,不要過多關注那些只不過徒有其名的國家,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把它們全都記住,否則……。像往常一樣,當我接到你的請求時,我總是急切地去完成它。現在,我可以轉身對你說:「親愛的,這就是你想要的!」
亨德里克‧威廉‧房龍
內文 : 1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
有些事聽起來不可思議,但確實千真萬確。假如我們地球上的每個人都高6英呎 、寬1.5英呎、厚1英呎(這比真實的人要高大一些),那麼,地球上所有人(最新統計資料表明,最初的智人和他的妻子的後代現在大概有20億人)都可以裝進一個長、寬、高各為半英哩 的大箱子。就像我剛才說的那樣,這聽起來不可思議。如果你不相信我,可以自己計算,那時你就會發現它是正確的。
假如我們把這個大箱子運到美國亞利桑那州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平穩地放置在矮矮的石崖上,以防人們在面對永恆的證人默默打造出來的令人驚歎的美景時,因目瞪口呆而扭斷了脖子。然後,我們再喚來那條名為「小笨蛋」的達克斯獵狗(這個小傢伙既聰明又聽話),命令它用那褐色的柔軟的小鼻子輕輕拱一下那個龐然大物。然後,這個大木箱掉下來,不斷地撞擊石頭、灌木、樹木,發出劈裡啪啦的隆隆聲和撕裂聲,緊接著便是一陣低沉、柔和的劈啪聲,最後猛地砸進科羅拉多河的河岸上,激起水花一片。
萬籟俱寂,一切被湮沒。
死亡箱中的人類沙丁魚罐頭很快就被世界忘卻。
科羅拉多大峽谷一如既往,繼續經受亙古不變的風吹霜凍、日晒雨淋。
地球繼續在神祕的宇宙循著既定的軌道運行。
不論在遙遠星球,還是在近地星球的天文學家,都沒有察覺到任何異常現象。
100年後,一個被厚厚的植被覆蓋的小山丘或許可以表明,曾經的人類就埋葬在這裡。
這就是人類故事的全部。
我完全想像得到,一些讀者肯定不會喜歡這個故事。看到引以為豪的人類淪落到這麼低賤可鄙的境地,他們會覺得相當難受。
但是,我們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體形弱小、數量稀少的劣勢完全可以轉化成具有深遠意義和實至名歸的自豪。
在這裡,我們不過是一些既柔弱又沒有自我保護能力的哺乳動物。從人類誕生的第一個黎明開始,我們就被成群結隊的動物包圍著,而這些動物為自己的生存競爭做了更多的準備:有的身體長達100英呎,重如一個小型火車頭;有的牙齒像圓鋸一樣鋒利;還有許多身披中世紀騎士盔甲似的外殼四處走動,尋歡覓食;還有一些人類肉眼無法看見但繁殖速度驚人的物種,如果它們的天敵沒有以同樣驚人的速度把它們消滅的話,也許用不了一年,它們就會霸占整個地球。與此同時,人類只能在最適宜的環境中生存,只能尋覓位於高山和深海間的幾塊小小的、乾燥的陸地居住。而我們的競爭者野心勃勃,既不畏山高,也不懼海深。很顯然,構成它們身體的物質,能讓它們在任何自然環境中生存下去。
從一些經典著作中,我們知道,有一類昆蟲可以在石油(無法想像我們能把它作為日常飲食的主要成分)裡盡情地玩耍;還有一些昆蟲可以在溫差很大的環境下生存,而我們在這種懸殊的溫差環境下,幾分鐘內就會斃命;還有那些可怕的棕色小蟲子,它們好像十分愛好文學,不知疲倦地在我們的書櫥裡爬來爬去,即便失去兩條腿、三條腿,甚至四條腿,它們仍然能持續地爬個不停,而我們的腳趾被針刺一下,也會極不舒服。了解到這一切後,我們就會意識到,從我們出現在這個不斷運轉的多岩石星球上的那一刻起,直到消失在殘酷無情的宇宙中某個最黑暗的角落,我們必須面對各種各樣的競爭者。
我們的競爭者——那些披著厚皮的動物,站在我們一旁,看著我們這些自然界粉紅色的原始人第一次用後腿直立行走,不攀援樹枝,不手扶拐杖,那蠢笨的樣子肯定逗得它們哈哈大笑。
那些曾經依靠暴力和狡詐,目空一切地對兩億平方英哩的大陸和海洋(不包括遼闊的大氣層)施以至高無上統治的王者如今又在哪裡?
大部分王者從我們的眼中消失了,但在自然歷史博物館內,我們給它們貼上「展品A」或者「展品B」的標籤,讓它們有了一席之地。還有其他生物,為了生存下來,不得不成了人類的家畜,為人類提供皮毛、蛋、奶、肉,或者搬運我們搬不動的重物。我們把更多的生物趕到荒郊野嶺,吃草、繁衍後代,因為到目前為止,我們認為它們不值得消滅,把它們的領地占為己有也沒有什麼價值。
簡而言之,在幾十萬年的時間內(對於永恆的時間長河來說,這只不過是短暫的一瞬間),人類就成了這個星球上每一片土地無可爭議的統治者,如今,更是將大氣層和海洋納入自己的疆域。對於這一切,你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幾億人共同實現了這一宏偉的目標,原因是人類具有凌駕於其他所有物種的優勢——神聖的理智。
說到這裡,我有些言過其實了。因為只有一小部分人能掌握這種天賦的理智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他們成了人民群眾的領袖。而其他人,不管他們對這樣的現實有多麼憤憤不平,也只能默默忍受。這樣的結果既荒誕又阻礙了進步,但是不管人們如何努力奮鬥,真正的先驅只有萬分之一。
不知道這條路會把我們引向何方,但是從過去4000年所取得的成果來看,我們未來取得的成就將是不可估量的——除非我們被與生俱來的野性所束縛,偏離了正常的發展道路。我們這種野蠻的本性會讓我們殘酷地對待自己的同類,卻不敢用相同的方式對待一頭牛、一條狗,甚至是一棵樹。
因此,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一切事物都處於人類的掌控之中。對於那些還沒有被掌控的東西,他們就會憑藉聰明的頭腦、卓越的遠見和手中的短槍去征服它們、占有它們。
我們的家園是美好的家園。它賜予每個人豐富的食物,使人們免受饑餓之苦。它給予人類大量的岩石、泥土和森林,讓每個人都可以用這些東西建造遮風避雨的住所。牧場上溫順的羊群、波瀾起伏的開滿藍色花朵的亞麻地,還有中國桑樹上勤勞的蠶寶寶——它們為我們提供了蔽體的原材料,讓我們的身體免受嚴寒與酷暑的煎熬。我們的家園是美好的家園。它賜予我們每個人如此多的恩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無一落下,即使未來出現不可預知的意外,只要稍作調配,這些恩澤也能庇護人類,讓我們安然度過困難時期。
但是,大自然有大自然的法則。這些法則既是公平公正的,又是嚴酷無情的,而且這裡沒有可上訴的法院。
大自然慷慨地給予我們無窮的恩澤,毫不吝嗇,作為回報,它也要求我們學習並遵守它的法則。
在一片只能放養50頭牛的草地上放養100頭牛,就會引發災難——這是每個牧民都懂得的常識。100萬人居住在原本只能容納10萬人的地方,勢必會造成擁擠、貧窮和不必要的痛苦,然而,這一事實顯然被那些主宰我們命運的先驅忽略了。
人類犯了不計其數的錯誤,然而,這還不是其中最嚴重的。人類還以其他方式傷害著慷慨無私地養育我們的大自然母親。在現存的物種中,只有人類才會敵視同類。狗不吃狗,虎也不吃虎——對,甚至最討人厭的鬣狗也能與同類友好相處,但人類互相仇視、彼此廝殺。當今世界,每個國家的頭等大事就是做好準備,以防慘遭鄰國的殺戮。
《創世記》第一章就指出,同類之間要友好相處,善待他人,這種公然違背信條的行為,將會導致人類面臨滅絕的境地。因為我們的敵人時時刻刻準備著乘虛而入。如果智人(這個稱謂太富於諂媚的味道了,是那些憤世嫉俗的科學家命名的,以突出人類的智力水準高於其他物種)不能或者不願成為這個世界的主宰者,那麼成千上萬的候選人就會爭奪這個職位。一個由貓、狗、大象或者一些組織嚴密程度更高的昆蟲(它們是多麼注重自己的機遇啊!)主宰的世界,好像確實比一個布滿軍艦和大炮的星球好得多。
那麼,答案是什麼?擺脫這種可怕、可恥事態的出路又在哪裡?
由於祖先的愚昧無知,我們走進了這個滿是悲慘和災難的死胡同。希望借本書的綿薄之力,能夠尋找到一條出路,一條唯一的出路。
前路漫漫,還需要經歷幾百年緩慢而痛苦的教化過程,我們才能找到一條真正的自我拯救之路。在這條路上,我們會認識到:人類同在一個星球上,都是同行的夥伴。一旦我們掌握了這個千錘百煉的真理,一旦我們認識、領會了這個事實:不管是好是壞,地球都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不知道是否還有其他可以居住的地方——我們永遠不會離開我們偶然降生在宇宙的這個地方。因此,我們理所當然要謹言慎行,就像乘坐在駛向未知之地的火車或者輪船上的旅客一樣。這樣,我們就邁出了解決這個可怕問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為這是所有問題的根源。
所有人都是同一星球上的旅伴,禍福與共,生死相依!
說我是夢想家也好,罵我是傻瓜也罷,抑或是異想天開的空想家也無所謂。把員警或救護車招來,將我送到一個我再也不能散布這種不受歡迎的「異端邪說」的地方吧!但是請記住我的話,並在生死存亡的那一天——人類被迫收拾好自己的小玩具,把幸福的鑰匙交給更有資格的新繼承人——想起我曾經說過的那些話吧!
人類生存下來的唯一希望就在下面的這句話中:
我們只擁有一個地球,所有人都是這一星球的旅伴,都對這個世界的幸福和美滿負有責任。
最佳賣點 : 地理環境的形成不僅構成了各種風景地貌,也影響各個國家與民族之間生成不同的人文特色。作者房龍不只是將一長串統計資料列出來,更從「人」的眼光去觀看,探討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是如何發展成現今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