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油學: 基礎與應用 植物、成分與功效
作者 | 王美玲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精油學: 基礎與應用 植物、成分與功效:精油學是「芳香化合物」的科學,包括天然和人工合成的芳香化合物。在撫觸按摩與芳香療育過程中,嗅覺訊息不經視丘直接傳到杏仁核與 |
作者 | 王美玲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精油學: 基礎與應用 植物、成分與功效:精油學是「芳香化合物」的科學,包括天然和人工合成的芳香化合物。在撫觸按摩與芳香療育過程中,嗅覺訊息不經視丘直接傳到杏仁核與 |
內容簡介 精油學是「芳香化合物」的科學,包括天然和人工合成的芳香化合物。在撫觸按摩與芳香療育過程中,嗅覺訊息不經視丘直接傳到杏仁核與海馬迴,先對人產生作用,然後才進入意識,透過制約影響情緒。本書著重精油的植物-成分-功效之間的關聯性,在目前科技知識的範圍內,有系統探討芳香化合物的性質與功能。 過去30年,全世界的精油大師及社群累積了大量的實證經驗。這些經驗有些已經證實有效,有許多還有待科學證據的支持。21世紀科學的蓬勃發展,容許我們開始用研究結果驗證芳療經驗,讓精油學落實在實驗證據的基礎上。當前精油學發展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清楚區分經過科學驗證的芳療經驗和未經科學驗證的經驗,讓我們能夠有效評估現有知識的可靠度。 本書列舉約四百種精油化合物,以及一百多種精油植物。每個化合物都能透過科學資料平台取得訊息並相互檢驗。書中介紹的方法、知識與文獻資源,除應用在精油、芳療、園藝治療等與芳香植物直接相關的領域之外,還可以用於咖啡、茶飲、調酒等酒精與非酒精飲料。此外,香水、化妝品,食品加工、調味料、沐浴用品、清潔劑等,都會用到本書的知識,讀者可以根據書中的資訊,DIY精製芳香又有助於健康的產品,增進生活品質。
作者介紹 王美玲學歷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博士班進修中臺中教育大學幼教系早期療育研究所畢業經歷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專任講師(專案教師)中臺科技大學兒童教育暨事業經營系兼任講師英國BBC花園寶寶早教中心總部(上海)教務長專業證照國際嬰兒按摩協會(美國IIIM及MISA)國際嬰兒按摩講師證照美國IIIM早產兒按摩講師證照國際蒙特梭利中心(義大利AMI)國際蒙特梭利3-6教師證照、管理者證照、6-12助理教師證照英國生之光(Birthlight)國際嬰幼兒瑜珈合格講師證照美國Pikler協會(Pikler-USA Loczy)初階嬰兒照護人員證照丙級保母人員技術士證照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精油康復理療師初階證照
產品目錄 目錄第一部 精油成分第一章 精油來源與精油科技 第一節 精油的來源與歷史概述一、何謂精油二、精油的使用法三、精油的傳說與歷史第二節 精油化學與生產技術一、精油化學與化合物二、精油的生產技術第二章 萜烯類與醇類精油 第一節 萜烯類精油一、單萜烯30二、倍半萜烯;二萜烯/三萜烯三、二萜烯/三萜烯第二節 醇類精油一、單萜醇二、倍半萜醇三、二萜醇/三萜醇第三章 醛類與酮類精油 第一節 醛類精油一、脂肪醛二、單萜醛(含芳醛)三、倍半萜醛第二節 酮類精油一、單萜酮二、倍半萜酮/二萜酮/三萜酮第四章 酯類精油 第一節 萜醇酯與苯基酯精油一、萜醇酯二、苯基酯第二節 內酯與香豆素精油一、內酯二、香豆素(Coumarins)第五章 酚類、醚類、氧化物精油與其他化合物 第一節 酚類和醚類一、酚類二、醚類/酚醚類(Ethers Phenol ethers)第二節 氧化物和其他常見化合物一、氧化物二、酸類與其他化合物三、其他化合物第二部 精油植物與西方科與屬的正確性第六章 精油植物(A~F) 第七章 精油植物(G~O) 第八章 精油植物(P~Z) 第九章 精油與對症芳療 第一節 精油的混合活性第二節 化合物與對症芳療第三節 對症芳療的資料庫建置參考文獻
書名 / | 精油學: 基礎與應用 植物、成分與功效 |
---|---|
作者 / | 王美玲 |
簡介 / | 精油學: 基礎與應用 植物、成分與功效:精油學是「芳香化合物」的科學,包括天然和人工合成的芳香化合物。在撫觸按摩與芳香療育過程中,嗅覺訊息不經視丘直接傳到杏仁核與 |
出版社 /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3660441 |
ISBN10 / | |
EAN / | 9786263660441 |
誠品26碼 / | 2682390024002 |
頁數 / | 472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6*19*2.4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約960g |
提供維修 / | 無 |
自序 : 作者序
精油學是「芳香化合物」的科學,包括天然和人工合成的芳香化合物。在撫觸按摩與芳香療育過程中,嗅覺訊息不經視丘直接傳到杏仁核與海馬迴,先對人產生作用,然後才進入意識,透過制約影響情緒。本書著重精油的植物—成分—功效之間的關聯性,在目前科技知識的範圍內,有系統探討芳香化合物的性質與功能。
書中介紹的知識與文獻資源除了應用在精油、芳療、園藝治療等與芳香植物直接相關的領域之外,還可以用於咖啡、茶飲、調酒等酒精/非酒精飲料。此外,香水、化妝品、食品加工、調味料、沐浴用品、清潔劑等,都會用到本書的知識,讀者可以根據書中的資訊,精製芳香又有助於健康的產品,增進生活品質。
精油學構成一個龐大的資訊系統,複方精油如同圍棋般複雜難解,實證研究難以窺其全貌。而目前芳香化合物的科學資訊迅速普及,正是單方精油資料建立的時機,相信未來精油科學在研究方法上能夠迅速發展,將知識從點連成線、擴展成面,揭開複方精油科學的奧祕。然而在此之前,化合物和精油植物的名稱問題需要先解決。
植物有拉丁文的學名,化合物有許多英文名稱,以及繁體和簡體的中文翻譯名稱。有的是學術機構訂定的名稱;有的是各地民間習用的稱呼或古代典籍的名稱。同一個英文名稱可能翻譯成幾種不同的中文,甚至兩個不同的化合物或植物也可能有同樣的中文名稱。植物名稱必須以學名為基準,化合物名稱也要參照IUPAC名稱與CAS編號。有些植物的科,被併入其他科,成為一個屬,或某個植物的屬現在獨立成科,這些資料都必須更新,以免名稱越來越多、知識越來越模糊。本書儘量參照國內精油名家所使用的中文名稱,以簡約為原則,希望朝中文名稱統一的方向努力。
21世紀科學的蓬勃發展,容許我們開始用研究結果驗證芳療經驗,讓精油學落實在實驗證據的基礎上。對精油學發展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清楚區分經過科學驗證的芳療經驗和未經科學驗證的經驗,讓我們能夠有效評估現有知識的可靠度。本書列舉約四百種精油化合物,以及一百多種精油植物,書中提供的資訊都有標註文獻出處,來自科學研究與根據芳療經驗的療效都分別註明,然而讀者在執行任何牽涉醫療行為的程序之前,還是必須先諮詢醫師,在醫學專業指導下實施。
本書的完成,感謝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的專業介入,感謝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同仁的鼓勵,感謝王美玲學苑團隊的科學指導與專業協助,也感謝家人滿滿的愛與支持,希望本書為芳香療育與生活美學提供養分,希望團隊的努力對社會做出實質的貢獻。
內文 : 第一章 精油來源與精油科技
第一節 精油的來源與歷史概述
一、何謂精油
精油是從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樹皮、樹脂等部位,利用蒸餾或冷壓法等萃取方法,取得其中的揮發性芳香化合物而得。當我們嗅吸香氣時,嗅覺接受器接觸這些芳香化合物,神經元將訊號傳送到大腦的邊緣系統,形成記憶與情緒儲存起來,這些情緒記憶與嗅覺訊號連結起來,產生提振、活絡、舒緩、安定等感受[1-4]。
1. 從花朵萃取的精油包括:德國洋甘菊、薰衣草、玫瑰、茉莉、百里香、橙花、依蘭依蘭、永久花、丁香等。
2. 從果皮萃取的精油包括:檸檬、萊姆、苦橙、佛手柑、葡萄柚等。
3. 從葉子萃取的精油包括:茶樹、香蜂草、尤加利、白千層、天竺葵、月桂、薄荷、廣霍香、絲柏、牛膝草、冷杉、苦橙葉等。
4. 從根部萃取的精油包括:薑、岩蘭草、穗甘松、歐白芷根、纈草根等。
5. 從樹皮萃取的精油包括:雪松、黃樺、肉桂等。
6. 從樹脂收集的精油包括:乳香、沒藥、古巴香脂、安息香、白松香等精油。
這些芳香化合物包括:萜烯類、醇類、醛類、酮類、酚類、醚類、酯類、氧化合物等,其功能包括[2-3]:
1. 萜烯類(Terpenes):抗發炎、止癢、抗感染、安撫肌膚;對心理的作用包括:激勵、增進活力、減少焦慮。
2. 醇類(Alcohols):制菌、抗感染,止痛、抗痙攣、血管收縮;對心理的作用包括:溫暖、紓緩壓力、情緒平和。
3. 醛類(Aldehydes):抗菌、抗發炎、降血壓;對心理的作用包括:鎮靜、溫暖、抗焦慮。
4. 酮類(Ketones):抗充血、助黏液流動、復原瘀傷、皮膚再生、預防疤痕、改善痔瘡、祛痰、分解脂肪;對心理的作用包括:精神清明。
5. 酯類(Esters):鎮靜、制菌、抗痙攣、抗炎止痛、平衡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促進新陳代謝;對心理的作用包括:心情放鬆,精神清明。
6. 酚類(Phenols):殺菌、抗感染、抗病毒,殺黴菌、抗寄生蟲;對心理的作用包括:精神清明、情感溫暖。
7. 醚類/酚醚類(Ethers /Phenol ethers):抗痙攣、止痛、抗發炎、抗微生物、制菌;對心理的作用包括:鎮定、抗沮喪。
8. 氧化物(Oxides):抗發炎、抗菌、祛痰止咳;對心理的作用包括:激勵、促進思考。
整體而言,精油的成分約有九成是萜類芳香化合物[3]。萜類芳香化合物廣泛存在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等部位,如薄荷、檸檬等精油中都含有萜類化合物。除了植物以外,動物和真菌中也含萜類化合物。萜類多數是易揮發的油狀芳香化合物,通常不溶於水。這些芳香化合物對生命體的活動有著相當重要的調節功能,其中的成分可以合成藥物以治療疾病,對動植物生命與健康有密切的關聯[4]。萜類化合物有:
1. 單萜烯的精油包括:檸檬、葡萄柚、萊姆、甜橙、乳香等。
2. 倍半萜烯的精油包括:沒藥、薑、依蘭依蘭、德國洋甘菊、穗甘松等。
3. 單萜醇的精油包括:澳洲茶樹、綠薄荷、橙花、玫瑰草等。
4. 倍半萜醇的精油包括:岩蘭草、澳洲檀香、東印度檀木等。
5. 單萜醛的精油包括:香蜂草、檸檬草、山雞椒、檸檬尤加利等。
6. 酮類的精油包括:迷迭香、鼠尾草、永久花、牛膝草等。
7. 酯類的精油包括:薰衣草、羅馬洋甘菊、快樂鼠尾草、佛手柑等。
8. 酚類的精油包括:野馬鬱蘭、肉桂皮、丁香花。
9. 醚類的精油包括:肉豆蔻、茴香、羅勒。
二、精油的使用法
1. 嗅吸香氣(Aromatic)
在我們嗅吸香氣時,這些芳香化合物刺激嗅覺神經,連結邊緣系統,在腦部儲存與香氣相關的情感經驗等記憶。因此特定香氣連結個人的經驗與記憶,形成「制約」(Conditioning)反應,由刺激引起情緒的改變。經過學習之後,在我們嗅吸特定精油的芳香化合物刺激時,就會誘發這些記憶與情緒,因此每個人對於特定芳香化合物的刺激,感受會略有不同,但是通常都能達到調節情緒、改善心情的效果。就像音樂藉由聽覺連結邊緣系統,在腦部儲存情感經驗與記憶,每個人對於特定樂曲的聲波,感受會略有不同,但是多數人對於舒緩與提振的音樂,還是有相似的體驗。例如巴哈大提琴無伴奏曲和蕭邦夜曲,空氣振波引發的情緒反應雖然是一種主觀經驗,但是對多數人而言,彼此之間的感受還是相當接近。同樣地,對於提振與舒緩的精油香氣,多數人的感受也是相當接近,透過經驗與學習,引發相似的情緒反應,對同樣的精油產生類似的感受。
2. 擴香(Diffusion)
擴香是享受精油香氣最常用的方法,精油中的芳香化合物蒸發在空氣中,藉由擴散與空氣對流,讓空間充滿香氣。愛好芳香體驗的人,可以使用「芳香噴霧器」來擴香。芳香噴霧器透過微小振動加壓,將含有精油的水轉換成水霧氣或微細水滴,透過空氣對流讓香氣充滿整個空間。由於許多精油對溫度相當敏感,過高的溫度可能會破壞精油中芳香化合物的化學結構,因此儘量採用沒有加熱器的水噴霧或空氣噴霧裝置。如果沒有芳香噴霧器,可以將精油滴在手掌,雙手摩擦產生香氣,揮揮手讓香氣擴散到空氣中,或直接嗅吸香氣;也可以將精油滴在手巾或衣物上、沐浴的水中或沖澡附近地板上、滴在棉花球上置於冷氣出風口,或在居家清潔劑噴霧瓶中加入精油,也可以在烘衣紙滴上精油與衣物一起烘乾。冠狀病毒期間可以在酒精噴霧器中加入適當的精油配方,噴在手上、噴灑桌椅、地毯及家用品等進行消毒。
3. 外用塗抹
外用塗抹是最直接有效的精油使用方式。塗抹精油需要稀釋,以便增加皮膚與芳香化合物接觸面積,促進精油的吸收、延長芳香化合物散發的時間,並減少可能的不適感。在實施嬰幼兒按摩時如果使用精油,務必要做過敏測試並依正確比例稀釋精油。對於沒有過敏疑慮、經常使用精油的成人,可以選擇不經稀釋直接塗抹,但要注意不宜超過安全總劑量,塗抹時應避開眼、耳、鼻等敏感部位。牛至、檸檬草、肉桂、天竺葵等刺激性的精油必須經過稀釋才能塗抹使用。塗抹用的精油可以製作成香膏、乳霜、膠、泥岩等形式[3],香膏包括護唇膏、磨砂膏、刮痧膏、口紅膏等;乳霜有基底霜和極致基礎乳霜;膠包括植物膠、礦物膠;泥岩則有泡澡泥岩、泥岩茶、泥岩體香粉、泥岩髮膏、泥岩藥草敷膏等。
精油稀釋的方法是用分餾椰子油等基底油,以1倍精油對20倍基底油的比例為原則,或以精油瓶的1滴精油對5毫升基底油的比例配製。嬰幼兒按摩的過敏測試,可以用稀釋過的精油,單點塗抹在腳底中心,經過5-10分鐘,觀察是否有不適或敏感症狀,若無過敏反應,在15分鐘之後再測試一次。至於精油的安全總劑量,依個人的年齡、體重、體質而有不同。每次按摩時精油劑量的上限,以標準精油瓶計,兒童約1-2滴、成人為3-6滴;一日精油使用的總劑量,兒童為3-12滴、成人為12-36滴[6]。另外,精油必須存放在兒童無法拿到的地方,才能保障不超過安全劑量或其他方式的誤用。
三、精油的傳說與歷史
人類使用芳香植物的傳說遠溯數萬年前,據說在六萬年前,尼安德塔人已經使用藥草植物,這些藥草如今伊拉克人還在使用[3]。科學家對石器時代人居所的花粉分析,也顯示人類使用芳香植物的時間可追溯到12,000年前。
在西元前1550年古埃及的埃伯斯(Ebers)《莎草卷》,是紀載埃及草藥知識的莎草紙,這110頁的書卷是古埃及最古老也最重要的醫學文獻,其中記載約700種藥材和配方,包括乳香、沒藥、百里香、茴香、芫荽等芳香植物[5]。埃伯斯紙草卷中描述了加熱草藥醫學療法,讓病患吸入草藥的煙霧治療氣喘。
華人使用香草藥的歷史介於史實與傳說之間,神農嚐百草的時間可能比古埃及更早,雖然只是傳說,但幾千年前先人將植物作為健康醫療用途的可能性相當高,從神農嚐百草發展到中醫草藥,編輯成《本草綱目》,進入歷史,流傳至今。
古希臘的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of Kos, 460-370 BC),在著作中也提到約200種藥用植物,並描述芳香植物的療效。古羅馬時期希臘的佩達努思(Pedanius Dioscorides, 40-90 AD),為醫生與藥理學家。他曾被羅馬帝國君主尼祿聘為軍醫,隨他四處征戰,因此得以在各地研究植物與藥理。在他的著作《藥材志》(De Materia Medica)中提及500多種藥用植物,其中也記載鴉片可以作為麻醉藥[1,5]。另外西方的著名草藥家有波斯人伊本西那(Ibn Sina,或譯阿維森納Avicenna, 980-1037 AD)、羅馬人蓋倫(Galen)、德意志瑞士人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和英國人庫爾佩珀(Nicholas Culpeper)等,都有使用植物藥草的紀錄。
澳洲茶樹的傳說有四萬年之久,其實,澳洲茶樹是互葉白千層,被稱為茶樹是因為歐洲人在殖民澳洲的初期,看見原住民用這種狹長的葉子泡茶來喝,就把這種千層樹稱為澳洲茶樹。澳洲人也用尤加利樹葉驅除蚊蟲。這些植物被澳洲原住民用來當作蚊蟲叮咬及燒燙碰撞傷的醫藥,同時也作為平常的飲料。早期台灣華人也會喝苦茶和青草茶,其實青草茶有點像澳洲茶的作用,是清新退火的健康飲料,功能類似保健飲品[8]。
關於精油的由來,文藝復興時代出生於瑞士的馮—霍恩海姆(Theophrastus von Hohenheim),筆名是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 1493-1541 AD),被稱為「毒物學之父」。他從植物中提取精華作為治療用途,認為蒸餾法可釋放出植物的「精華」(Quinta essentia),並加以分離保留。目前使用的術語「精油」仍然是指帕拉塞爾蘇斯的《精華理論》[1,5]。
學者在1975年於印度河流域發現了一個陶器,年代大約在西元前3000年,形狀像一個簡易的蒸餾器,據推測是用來製備芳香水的器具。相關研究也顯示,當時的土耳其、波斯和印度也有蒸餾術。幾個世紀以來,阿拉伯煉金術士持續使用蒸餾的方法。中世紀波斯穆斯林醫生、哲學家伊本西那描述了蒸汽蒸餾的過程,後世學者普遍認為伊本西那發明了盤繞的冷卻管來製備精油和香水。1025年伊本西那出版了一套五冊的《醫典》,概述了當時伊斯蘭世界的醫學知識,這些知識廣泛受到希臘羅馬(尤其是蓋倫)、波斯、中國和印度等地醫學的影響。《醫典》確立了中世紀歐洲和伊斯蘭世界的醫學標準,在18世紀之前一直是歐洲的標準醫學教科書。目前文獻顯示最早描述蒸餾精油的人是西班牙醫生德—維拉—諾瓦(Arnaldus de Villa Nova, 1235-1311 AD)。
十六世紀初,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的醫生布倫斯維克(Hieronymus Brunschwig,1450-1512 AD)在《蒸餾術》(Liber de arte distillandi de compositis)一書中描述了各種類型的蒸餾器和蒸餾的製程,書中提到了迷迭香、薰衣草、杜松和松節油四種精油。在中世紀以前,蒸餾技術主要用於製備香水,蒸餾液表面的精油在當時被視為不佳的副產物。在1546年科爾杜斯(Valerius Cordus)於紐倫堡出版的《藥典》(Dispensatorium Pharmacopolarum)中列出三種精油,但在1592年的第二版中則列了61種蒸餾油,顯示精油的快速發展和廣泛被大眾接受。當時的蒸餾器「佛羅倫斯問號」(Florentine ask)已經被用來分離精油。
古埃及貴族以香草植物作為沐浴、薰香、護膚、香料,以及喪禮和宗教儀式等用途。歷史上最著名的埃及豔后克麗歐佩脫拉在尼羅河上以芳香撲鼻、裝飾華麗的彩船,歡迎安東尼的到來。古希臘時期的學者根據埃及人的發現,研究精油的芳香特性與療效,古羅馬人沐浴或按摩時加入芳香植物的萃取物。
聖經故事〈馬太福音〉也記載,在希律王的時候,耶穌誕生在伯利恆。東方博士來到耶路撒冷,拿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他,乳香、沒藥這些芳香植物成為東西方貿易的重要商品。伊朗區域中古時期的商人買賣這些香料與樹脂,用於芳香療育。
印度人與華人的按摩與芳香植物應用,傳說有五千年之久,有歷史可考的紀錄也有一千五百年以上。印度按摩從阿育吠陀(Ayurvedic)時期即為印度傳統醫術的療法,芳香植物用在按摩、瑜珈冥想一直是印度的傳統,直到19世紀傳入歐洲,輾轉傳到美國,成為當今主要歐美按摩組織的淵源。
十九世紀法國化學家蓋特佛塞(Rene-Maurice Gattefosse)首創「芳香療法」(Aromatherapy)一詞,讓芳香植物與輔助醫療結下不解之綠。在日據時期,台灣的香茅油、薄荷油及樟腦油都是重要的外銷產品,樟腦產量曾是世界第一[3]。
最佳賣點 : 本書列舉約四百種精油化合物,以及一百多種精油植物。每個化合物都能透過科學資料平台取得訊息並相互檢驗。書中介紹的方法、知識與文獻資源,除應用在精油、芳療、園藝治療等與芳香植物直接相關的領域之外,還可以用於咖啡、茶飲、調酒等酒精與非酒精飲料。此外,香水、化妝品,食品加工、調味料、沐浴用品、清潔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