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西亞: 迦太基與世界遺產紀行 | 誠品線上

突尼西亞: 迦太基與世界遺產紀行

作者 林婉美/ 陳冠州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突尼西亞: 迦太基與世界遺產紀行:  非洲北海岸的西部地區稱為馬格里布(Maghreb),包括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三國。在近代化的過程中,突尼西亞可說是付出代價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非洲北海岸的西部地區稱為馬格里布(Maghreb),包括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三國。在近代化的過程中,突尼西亞可說是付出代價最少,取得成果最大的佼佼者。1956年春突尼西亞建國,擺脫法國殖民統治,隨即在8月份制訂《個人地位法典》,大幅提高女性的法律地位,禁止一夫多妻、丈夫片面休妻,確立母親的監護權、女性的繼承權等,立即使突尼西亞成為最注重兩性平等的阿拉伯國家,也成為衡量其他類似國家法律與社會狀況的指標。突尼西亞,作為一個地中海沿岸國家、阿拉伯世界的成員、伊斯蘭世界的一分子,在這些不同領域的芸芸眾國間,都有她特殊而顯著的地位。這個國家的歷史、地理充滿讓人好奇的風情,在地中海的藍與撒哈拉沙漠的黃之間,構成一條明亮的風景線。 這裡是兩千多年來的戰場,也曾是毀滅之地,流血無數。西元前149至146年間第三次布匿戰爭在此爆發,羅馬軍團經過三年的圍城攻擊,終於攻陷迦太基城,大火焚燒17天,城市全毀,迦太基國滅亡,迦太基人幾乎滅族,還留下羅馬人用鐵犁翻遍迦太基城的土地,再撒上鹽的說法。此後汪達爾人、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十字軍、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法國遠征軍等都曾征戰於此。20世紀1942-43年間,隆美爾指揮下的納粹德國非洲兵團以突尼西亞為基地,與英美聯軍在北非展開大戰,是二次大戰最激烈的戰場之一。在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前期的全球殖民主義浪潮中,突尼西亞也未能倖免,淪為法國的保護國70餘年,和許多不幸的同伴一樣,受過一切殖民地的創傷。 突尼西亞是腓尼基人建立的迦太基共和國所在地,迦太基是經常被忽略的古代地中海霸主,和亞歷山大大帝齊名的迦太基軍事奇才漢尼拔,差一點就滅了羅馬共和國。這段精彩的歷史是本書特別凸出的重點之一。 一般人只知道著名的羅馬圓形競技場,但很少人意識到突尼西亞也有一座維持良好、排名世界第三的羅馬競技場。事實上,突尼西亞是非洲羅馬遺跡最豐富、密度也最高的國家,本書即深入介紹了十多處重要的羅馬古蹟。有趣的是,19世紀來到突尼西亞的西方人尚未形成標準的考古專業,因此發生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事件。 突尼西亞在七世紀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開羅安成為非洲最重要的伊斯蘭信仰中心,在那個連清真寺是否該建宣禮塔都沒有共識的初期階段,許多伊斯蘭建築的規制就在這裡形成。其後私掠海盜隨著鄂圖曼帝國的勢力進入,突尼西亞發展出貝伊(Bey)主政、以海盜為國防的獨特自治政權,最後終於成為法國的殖民地。 人文歷史之外,突尼西亞獨特的大自然景觀更是魅力無限,這一點早在1970年代就被《星際大戰》電影系列的導演喬治盧卡斯看中,使得這些看似不屬於地球的景觀陸續登上多部星戰電影,並吸引許多名片前來取景。目標從柏柏人的地下穴居、蜂巢式糧倉,到大鹽湖、峽谷、高山綠洲、撒哈拉大沙漠,都吸引了世人無比的興趣。 ◎作者以世界遺產為綱目,同時不錯過任何具有重要價值或趣味的地點 ◎從歷史、文化與古文明的角度切入 ◎全書使用插圖相片逾1200張,幫助讀者逐步貼近這個陌生的國度 不論是旅遊前做功課、僅僅紙上臥遊,或純粹為了好奇與求知,本書都不容錯過。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林婉美(老夫子姊姊)有較多旅行機會之後,發覺越多旅行,越靠近自己,心靈隨著腳步,越走越裡面。生命就似一場不回頭的旅程,旅程,是修行、是朝聖、是學習,也是休閒。在許許多多感悟與學習的旅程中,筆記記錄著我生命中的轉變、思維、喜怒哀樂與悲歡離合。旅行不應該只是走出去,也不只是找到路回來,其中有許多價值存在。對我來說,可以在過程醞釀出更多熱情去期待未來,期待更美好人生更重要。我鼓勵朋友們多多旅行,無論是在家附近、國內國外、短程或長程,去旅行吧,在旅行中開展心靈。曾任天下雜誌、遠見雜誌、商業周刊經理,中國時報副總經理,以及中國時報旅行社總經理,現任星球國際旅行社總監、上海東立國際旅行社顧問。長期經營老夫子旅遊部落格(www.travelers.tw blog 3)著作:《走入大絲路北非段:亞美尼亞、喬治亞、亞塞拜然世界遺產紀行》(2018.08.29天下雜誌)《走入大絲路北非段:摩洛哥世界遺產紀行》(2015.06.30 天下雜誌)《走入大絲路波斯段:伊朗世界遺產紀行》(2014.03.05 天下雜誌)《走入大絲路中東段: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黎巴嫩、敘利亞五國19個世界遺產紀行》(2012.08.16 貓頭鷹)《自由的幽魂-高加索迷蹤》專輯(2010.07.15世界遺產雜誌)《安納托利亞東部邊城土耳其》專輯(2010.04.15世界遺產雜誌)《發現那麼美的台灣:娜娜在角落遇到愛》與部落客共筆創作319鄉旅遊日記(2008.10天下雜誌)《一萬年‧在路上:大絲路西亞段中東五國、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敘利亞、約旦16個世界遺產紀行》(2008.08 時報數位)(臉書:www.fb.com maylin.travelers)陳冠州輔仁大學企業管理系畢業,曾任職於中國時報文化事業集團,現任星球國際旅行社旅遊產品開發,台北市大安社區大學以及行天宮社區大學《世界遺產系列》課程講師,曾進出突尼西亞數十次,並參與旅遊節目主持人廖科溢團隊的突尼西亞拍攝。(部落格:www.travelers.tw blog 5)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作者序 歡迎來到突尼西亞/黃建忠 推薦序 明亮的風景線/葉言都 作者序 三拍突尼西亞/王慶中 作者序 突尼西亞是什麼?/林婉美 突尼西亞簡介 突尼西亞地圖‧簡介‧簡史 突尼斯 從迦太基到阿拉伯|新城‧VilleNouvelle|掌印者的故事|老城‧Medina|西圖那清真寺|Souk|伊斯蘭學校 城堡 Kasbah|鄂圖曼時期|Dar|陵墓|海盜與奴隸制度的終結|巴杜‧Le Bardo‧從腓尼基到迦太基的傳奇 ‧漢尼拔 & 第二次布匿戰爭 •迦太基的滅亡 迦太基 Tophet 德菲祭壇|布匿舊港|畢爾莎山丘|主要羅馬遺跡|基督教遺址|安東尼浴場|西迪布薩伊 克觀&邦角半島 哈馬麥特|Dar Sebastian|拿布勒|克觀布匿遺址|哈瓦利亞羅馬城鎮─烏提納•圖巴布馬古斯•尤提卡北部─比塞大•伊其果國家公園西北地方─塔巴卡•布拉雷吉亞•塔巴卡島的故事 1542-1742 杜加 努米底亞塔墓|卡比托利安建築群|劇場與神廟|三葉草之家&浴場 開羅安 老城|西迪阿比Zaouia|三門清真寺|西迪阿巴達Zaouia|西迪薩赫巴Zaouia|開羅安大清真寺斯貝特拉─蘇非圖拉 蘇斯 里巴特•Ribat|大清真寺斯法克斯&馬赫迪耶伊捷姆競技場 傑爾巴島沙漠柏柏聚落─馬特馬他•Ksar•雪尼尼鹽湖•綠洲•撒哈拉 土澤|山地綠洲|杜茲&撒哈拉

商品規格

書名 / 突尼西亞: 迦太基與世界遺產紀行
作者 / 林婉美 陳冠州
簡介 / 突尼西亞: 迦太基與世界遺產紀行:  非洲北海岸的西部地區稱為馬格里布(Maghreb),包括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三國。在近代化的過程中,突尼西亞可說是付出代價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965584
ISBN10 /
EAN / 9786263965584
誠品26碼 / 2682612932009
頁數 / 336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17*1.9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突尼斯Tunis
突尼斯的前身是西元前九世紀腓尼基人所建的迦太基城,
七世紀末阿拉伯帝國入侵,摧毀迦太基而以突尼斯取而代之;
十三世紀哈夫斯王朝在此定都,此後歷經鄂圖曼與法國的統治,直至突尼西亞共和國獨立。
突尼斯始終穩坐首都大位,突尼斯三千年的城市文明,
不僅代表突尼西亞,也是整個地中海歷史的縮影。

  突尼斯是馬格里布最古老的穆斯林城市之一,2011 年元月,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再度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關注,不久前年輕小販波瓦吉吉以自焚抗議官員的欺侮,終於引爆民眾對政治腐敗、經濟凋敝的長期不滿,首都街頭大規模示威抗議不斷,很快就迫使統治長達 23 年的強人總統班阿里倉皇流亡海外。後來這場革命以突尼西亞的國花命名為茉莉花革命,這是首度在阿拉伯國家獲致成功的公民革命,反抗浪潮立刻從馬格里布延燒到整個阿拉伯世界,掀起波瀾壯闊的阿拉伯之春。
  不出兩年,利比亞、埃及與葉門的獨裁統治者也被推翻,多國政府被迫進行大幅改革,敘利亞、伊拉克、葉門先後陷入戰火,餘波至今未息。
  當年被示威民眾擠爆的突尼斯中央大道—布爾吉巴大道,以領導突尼西亞獨立的首任總統哈比卜布爾吉巴(Habib Bourguiba)命名,大道東段的大圓環現已改名為 2011 年 1 月 14 日廣場,標記著這裡就是茉莉花革命的發生地,亦即阿拉伯之春的原爆點;噴水池邊聳立著一座方尖碑型的鐘塔,這座於2001年大道全面整修後啟用的摩登鏤空鐵殼高塔,是突尼斯最著名的地標之一。
  布爾吉巴大道也連接了突尼斯城市文明的不同歷史階段,大道向西直通八世紀起建的阿拉伯老城,南北兩側則是 19 世紀法國人擴建的現代化歐式新城;突尼西亞獨立後,突尼斯的老城、新城以及周邊大大小小的貧民區三大部分各自發展,結合成一個龐雜的大突尼斯都會區,總人口在世紀之交突破200 萬,目前已逾 270 萬人,亦即每四個突尼西亞人就有一人住在突尼斯。
  從迦太基到阿拉伯突尼斯之名可能來自柏柏語,意思是「停留休息的地方」,顯示最初起源於柏柏原住民聚落。突尼斯最早的歷史記載見諸西元前四世紀,是一個迦太基共和國首都迦太基城視線可及的衛星城市。西元前九世紀腓尼基人所建的迦太基城可視為突尼斯之始,歷經羅馬、汪達爾與拜占庭帝國先後入主,七世紀起阿拉伯帝國席捲馬格里布,毀迦太基城而以突尼斯取而代之。
  為了防範拜占庭的反攻,阿拉伯人選中位於港灣與潟湖之間有高地屏障的突尼斯作為新的根據地,還開鑿了一條運河通向港口,突尼斯就此從一個不起眼的農業小鎮逐漸蛻變為一座阿拉伯城市。阿拉伯歷史學家推定突尼斯城建於 699 年,建城者是歐馬雅大將軍哈山伊本努曼(Hassan ibn Nu'man),馬格里布第二古老的大清真寺—西圖那(Zituna)清真寺也破土興建。突尼斯最初以軍事與海港為主要功能,大批軍隊往來促進了城市的繁榮,柏柏人與阿拉伯人也在伊斯蘭信仰之下逐漸融合。當時伊夫里基亞的首府是南方 150 公里外的開羅安,突尼斯仍是一個不甚重要的農商小鎮。
  9 世紀阿格拉比王朝開始構築城牆,突尼斯的重要性與日俱增;11 世紀開羅安被阿拉伯遊牧部族攻陷,地位從此一蹶不振,後來穆哈德王朝(1121–1269)建突尼斯城堡,取代開羅安成為非洲首府。哈夫斯王朝(1229–1574)正式將突尼斯定為國都,市區範圍在13至14 世紀成長到近100 公頃,老城牆重建後總長逾 4 公里,人口突破 10 萬,登上伊斯蘭世界最富麗城市之列。
  突尼西亞最偉大的學者伊本赫爾敦也生在哈夫斯時期,如今他的紀念銅像就豎立在布爾吉巴大道西端盡頭的獨立廣場。
  從廣場再向西走過短短的法蘭西大道,抵達勝利廣場上的海門(Bab Bhar),這座城門是突尼斯原始的五門之一,建於 13 世紀晚期。布爾吉巴大道的另一頭向東通往突尼斯湖碼頭,距離海門只有 1.7 公里,當年來自海上的商人登岸後都從這裡進城,海門即因此而得名。
  15 世紀末,伊比利半島延續近 8 個世紀的穆斯林政權寫下句點,高達 30 萬的摩爾及尤太難民跨海逃到馬格里布安身,也為突尼斯注入大量的新移民。16 世紀鄂圖曼入主巴巴里海岸,帝國當局授權當地人對歐洲基督教國家的商船進行私掠,於是突尼斯與阿爾及爾、的黎波里均成為惡名昭彰的海盜城邦,劫掠以及扣留人質勒贖、販運歐洲人奴隸帶來可觀的財富,盛況一直持續到 19 世紀初。這些城邦名義上都是鄂圖曼的屬國,帕夏(pasha)、帶兵的戴伊(dey)以及主政的貝伊(bey)等頭銜均受封於伊斯坦堡的蘇丹,但除了上繳稅金歲貢之外,各邦實際上大致都能維持獨立自治。
  突尼斯在近 3 個世紀的海盜生涯時期建設突飛猛進,周圍築起堅固的城牆,大眾清真寺陸續落成,再以清真寺為中心形成一個個生活機能完整的區廓,各自擁有市場、烘培坊、澡堂與供水設施等等。富商、官員大興豪宅與宮殿,城裡也出現了第一所醫院。1858 年突尼斯建立現代化的市政府,而歐洲列強的勢力凌駕於貝伊之上,形同多國殖民割據。法、英、義等國陸續在突尼斯投資水電瓦斯、通訊、大眾運輸等都市基礎建設,城牆也逐步拆除以因應市區的不斷擴充。1862 年法國領事館在今獨立廣場的南側落成,1881 年突尼西亞胡塞因王朝(Husainid Dynasty)正式成為法國的保護國,領事館升格為總督府,突尼斯進入歷史新頁。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突尼西亞,
作為一個地中海沿岸國家、阿拉伯世界的成員、伊斯蘭世界的一分子,
在這些不同領域的芸芸眾國間,都有她特殊而顯著的地位。
這個國家的歷史、地理充滿讓人好奇的風情,
在地中海的藍與撒哈拉沙漠的黃之間,構成一條明亮的風景線。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