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家寫給父母的教養說明書: 青少年使用說明書+兒子使用說明書 | 誠品線上

思春期のトリセツ 息子のトリセツ

作者 黑川伊保子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腦科學家寫給父母的教養說明書: 青少年使用說明書+兒子使用說明書:《使用說明書》系列暢銷百萬本作家最新力作!【腦科學家寫給父母的教養說明書】套書共二冊,含:  《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使用說明書》系列暢銷百萬本作家最新力作! 【腦科學家寫給父母的教養說明書】套書共二冊,含: 《青少年使用說明書:當孩子「轉大人」,父母如何讀懂他們的內心話?》 《兒子使用說明書:在你放棄和兒子溝通之前,請先看腦科學專家怎麼說》************************************************《青少年使用說明書》 青春期的親子關係,會影響孩子一輩子!女兒大了,嫌惡父親其實是「健康」的表現!父母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才不會被嫌棄為說教?青春期的大腦處於難以駕馭的失控期,家有青少年的父母需要這本「使用說明書」,陪伴你走過親子關係中最難熬的那些年。 「如果我兒子的性格可以像指定牛排要煎到幾分熟(想像力與整理能力各五分,保持平衡狀態),我也想這麼做,但他與生俱來的大腦,有『能做到的事情』,也會有『辦不到的事』。換個角度看,這也是每個孩子的有趣跟特別之處。」 ——黑川伊保子 小時候乖巧聽話的小孩,到了青春期居然會罵媽媽「死老太婆」?! 為何少女跟爸爸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呼吸著同樣空氣,都會覺得有無法忍受的厭惡? 大腦會隨著孩子的成長及性別,有不同的變化與發展。身為腦科學家,著有暢銷書《兒子使用說明書》等著作的黑川伊保子,用輕鬆幽默、淺顯易懂的文字,讓父母明白青春期大腦的運作狀況,進而反推現在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本書是寫給擔心孩子不穩定的心理狀態會持續到成年、親子關係破裂、彼此缺乏互動而漸行漸遠等諸多問題的父母。讓爸媽跟青春期孩子好好溝通,不再是不可能的任務。—— 家有青少年的父母,請遵循以下的「使用說明」——別讓「否定式」的教養,成為孩子人生中第一塊絆腳石。因為自身缺點而不停被指責的孩子,在父母的強勢調教下,或許可以長成「完美的大人」,但他的小缺點無法成為個人魅力,反而會埋下自卑的種子。青春期的大腦,是用「升級版的硬體」跑舊版軟體,容易發生「系統失誤」。青少年的大腦介於「兒童腦」與「成人腦」的轉型期,處在檔案與硬體不相容的狀態,甚至比新生兒的大腦更不穩定,因此出現性情古怪、容易失控等狀況在所難免。吃飽睡好,是決定青少年身高與學習力的關鍵 記憶力的強化與骨骼發育,都會在睡眠中進行,半夜滑手機會讓今天該長的身高全歸零。肉類與雞蛋則是在青春期超推的營養來源。少男少女對自我的想法大不同。青春期的男性腦不服輸,且有莫名的自信;女性腦則自我肯定感薄弱,渴望獲得他人的認同。但不論是少男或少女,都要避免讓他們養成「聚光燈要打在自己身上」的習慣。《兒子使用說明書》你是否覺得兒子像一堵牆壁一樣難以理解?怎麼跟他講,總是講不聽?但是,你以為他心不在焉,他卻會記得你今天笑了幾次……洞悉「男性腦」的腦科學專家教你有技巧地與兒子相處的方法,只看這一本就能秒懂男孩心事!#男孩子喜歡車子是為了促進小腦的發育?!#男孩子「發呆、磨蹭」是理科能力的證據?!#一直催小孩回家卻都叫不動,該怎麼辦?#兒子總是長不高,成績也跟不上,有什麼妙招呢? 身為女性的母親,要理解身為男性的兒子,真是相當困難啊,因為男性的大腦與女性的大腦,生來就擁有不同的特質,需要不同的栽培方式。 因此這本從腦科學的角度出發的《兒子使用說明書》,對媽媽來說真是太棒了。作者以專家的理性和母親的溫暖,為我們解答關於教養男孩的種種疑問,從認識男性腦開始,到如何培養「生存能力」、培養「愛」……等方法,書中都列舉說明。看完這本書,你腦中多年來的疑問立馬可以一一得到答案,現在,就請立即詳閱說明書吧!▌秒懂男孩心事男孩子一旦鎖定「狩獵目標」,就看不見眼前的人事物。因此,首先,容許兒子一輩子都會「心不在焉」和「視而不見」。男孩的大腦經常需要「中場休息」來整理內外兩種刺激,而產生旁人看來的「發呆」行為。請媽媽務必給予需要的空間與時間,避免過度催促。與其對玩得正開心的兒子說:「要回家了,趕快下來」。不如以拜託的方式說:「現在再不回家的話,媽媽就沒有時間煮咖哩了,怎麼辦?」▌教養男孩的祕密 兒子討人喜歡的模樣之所以會令人疼入心,是因為男孩子的自我身分認同的發展,遠比女孩子起步得晚。「早睡男孩」與「熬夜男孩」的身高相差大約七公分。 培養肉食男子;甜的早餐剝奪人生。 要培養男孩的發想能力需要有一間「不需要收拾的房間」。 如果家裡不只有一個兒子,可以為每個孩子都賦予一個神聖的任務,並且,一旦決定之後,就要有決心不讓其他孩子隨便做不屬於自己的任務。 只要作為母親的這個原點不動搖,男性腦就會強韌有力,整個人安心地迎向外面的世界。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黑川伊保子 腦科學.人工智慧(AI)研究者。 一九五九年生於日本長野縣。奈良女子大學物理系畢業後,任職於富士通「社會科學實驗室」,從事人工智能(AI)研究。二〇〇三年成立「感性研究公司」,並擔任董事,開發出集腦功能理論與AI於大成的語感分析法,針對大塚製藥「SoyJoy」等眾多商品名稱進行感性分析,被譽為首位讓市場行銷領域邁向全新境界的感性分析者。 此外,因發現男女的大腦對於「即時反應的方式」大不相同,該研究成果轉而變成寫作題材,陸續發表暢銷書《兒子使用說明書》、《老婆使用說明書》、《老公使用說明書》等,該系列總銷量突破100萬冊。譯者簡介胡慧文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之後赴日本進行民間文化交流一年。 曾任日商公司口譯秘書、電視台日劇翻譯、雜誌社駐日本專欄特稿撰寫、出版社主編與企劃編輯。 目前為自由文字工作者。蘇楓雅 Evelyn Su 墨爾本大學文學學士,曾工作旅居日本三年,曾任天下文化編輯、大小創意智識編輯、泰奧揚森策展企劃、群傳媒電子書商品部資深經理。 譯有《死人的生活》、《半農半X的生活》、《環繞世界的小鴨艦隊》、《Frank Gehry 談藝術設計X建築人生》、《宇宙迷宮》、《暴徒廚房》、《我是建築師,那又如何?》、《三十六萬遍感恩的奇蹟》、《旅行麵包店》等書。 熱愛文字與旅行,崇尚天然生活。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及兒童靜心教師。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青少年使用說明書》目錄前言 青春期的親子關係,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第一章 當你習慣跟孩子說「不」,孩子只學會被拒絕「不行!」、「不可能!」的否定式教養你常用「NO」抹煞對方的創意嗎?美劇中同理孩子的溝通心法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塊絆腳石嗎?為何戒不掉對孩子的禁令?「我瞭解你的感受」,從同理開始與孩子連結數理和創造能力V.S.整理能力「邋遢數理男」與「整潔乖乖兒」,你要選擇哪一種?教養,可以不按照世俗標準真正愛你的人,會想要你成為「你自己」愛一個人,是從注意到他的「不完美」開始包容孩子,也是對自己寬容AI世代的教養升級版讓孩子明白:即使被否定,表達感受也是有價值的第二章 青春期的腦內風暴特定氣味會將記憶帶回童年你的孩子是過「五感」生活,還是「無感」生活?感性記憶有利創意,但不適合即刻做出決定成人腦依賴「當機立斷」的直覺成人腦習慣驟下定論為什麼大人總愛倚老賣老?孩子最不缺的就是「說教」為何大人不懂孩子的世界?青春期的大腦是用「升級版的硬體」跑舊版軟體父母要有被青少年討厭的勇氣女兒大了,嫌惡父親是「健康」的表現父親與青春期女兒要保持剛剛好的距離愛唱反調的刺蝟少年讓壞心情變好的魔法產後的妻子為何總是對先生不耐煩?情緒爆發有時是必要的大腦運作方式都有其道理用「欣賞」的角度,看待青春期的大腦第三章 睡飽、吃好,是決定身高與學習的關鍵力睡著後,大腦都在幹嘛?創意是「睡」出來的家有青少年之父母必看的韓劇——《梨泰院Class》隨性、睡懶覺,這些都是大腦的熱身操少年愛睏的煩惱沒睡好,頭腦不會好長高睡眠法「買手機給兒子後,他就沒再長高了……」半夜滑手機,今天該長的身高會全歸零所謂的「半夜」是指幾點?中學男孩是「肉食動物」吃雞蛋能活化大腦「一天只能吃一顆蛋」是錯誤的迷思零廚藝的健腦蛋花湯阿嬤煮的蛋花湯,是台灣名模變美的秘方「早起」能提升睡眠品質與其熬夜,不如早起泡澡能讓大腦放鬆,一夜好眠如何讓白天的心動體驗重現於夢境「早睡・早起・吃早餐」,任何時候開始都不嫌晚第四章 如何向青少年傳達你的愛?愛要說出口 「被愛」與「不被愛」的記憶只有一線之隔喚醒「被愛記憶」的觸發點媽媽對女兒的愛是內建模式——愛的傳達之母女篇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家有青少女,爸爸要成為媽媽的堅實後盾學習韓劇中的正向鼓勵法——愛的傳達之母子篇男性具有「被拒絕基因」的暗黑真相只有兒子不會觸發女性腦的「異性警戒設定」母親是唯一不會對兒子變心的女性「謝謝你成為我的寶貝」「你做得很好!」——愛的傳達之父子篇別讓女兒誤會父親重男輕女——愛的傳達之父女篇女兒的「幸福保險」,要由父親負責承保男人很難把愛說出口隨着年歲增長,淚點會變低男人說話習慣「找碴」「潑冷水」是愛的表現與家人對話,從產生情感共鳴開始拒絕孩子的技巧視狀況表達「憤怒」或「不捨」的情緒面對抱怨,一概先以「你還好嗎?」的安慰方式回應情侶是中日韓哪國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韓國的「kenchana」文化值得學習先問「你還好嗎?」,然後同理對方的感受青少女就愛小題大作當孩子批評他人時,父母不要隨之起舞愛抱怨的男人可能缺乏男性荷爾蒙何謂「男人中的男人」?當孩子是性別的少數族群人生,就是到地球旅遊百年的旅程關於孩子的性教育,父母該如何開口?只和想拚命保護對方的人孕育下一代比親吻和擁抱更親密的方法第五章 解密半熟大腦,親子溝通不當機別讓青春期孩子活在自己的聚光燈下「對社會有貢獻」,比「成為理想的自己」更重要年輕人要培養勇於作夢的能力找到令自己「愛到無法自拔」的事物,是拓展人生的關鍵十四歲展開的心靈之旅女性的自我肯定感較低是天性使然慎防「乖女孩症候群」青春期的男性腦有莫名的自信父親容易犯下的錯誤結語 你的孩子,是玫瑰園裡獨一無二的玫瑰《兒子使用說明書》目錄前言 第一章 認識男性腦迷上玩具車的男生和迷上「自己」的女生男女的頭腦沒有差異? 頭腦的工作是「選擇」 「遠」或「近」的二選一 男性「視而不見」的習慣 消除缺點,優點跟著變弱 「教養女兒」和「教養兒子」的方向不一樣 並非全部的男人都擁有男性腦 極具美感的天才 同性戀是頭腦的「正確行為」 如果兒子是「女性腦」 教養兒子是一場耀眼的娛樂 男孩子為什麼喜歡車子爺爺這個要角 基地.工房.聖地 把生活交給母親 母親是「原點」 撒嬌有什麼不好? 哺餵母乳到孩子不需要為止 兒子離家自立那天 第二章 培養「生存能力」的方法媽媽自己決定要不要做就好 教養孩子不需要後悔 八歲為止所獲得的能力 使用智慧型手機餵奶很可惜 除非要成為頂尖運動選手,才有年齡限制 理科能力也是小腦的守備範圍 職業婦女的痛 八歲前有多少時間「發呆」是決勝負的關鍵 母親的憧憬會造就兒子成為英雄 這樣做,不必辛苦就能培養毅力 睡覺比讀書更重要 讓兒子愛上書的好辦法 享受閱讀的原點 孩子八歲前,請為他朗讀 讓兒子愛上書的好辦法--錯過時機篇 教養孩子的畢業日 第三章 培養「愛」的方法我喜歡你.我愛你 愛的儲蓄 一開始就決定好教養方針 媽媽也會欣賞的好男人 即使這樣,健康活著就很好 難以理解為何要養出菁英 理想的母親 身為男人,這麼做不酷 稱讚兒子「很帥」,這招很好用 利用「拜託」培養孩子的體貼 有手足時的處理方法丈夫頂天立地,兒子的成績就會進步 不完美的母親比較好 心的家長 「反轉拜託」的必殺技 從結論講起,不講「順便一提」的話 像地球那麼大的愛 青春期是愛的休息時間 宇宙第一的愛 第四章 培養「行動力」的方法不是性格問題,是營養問題 培養肉食男子 甜的早餐剝奪人生 利用青春期安穩的睡眠來打造「身高」和「男人味」 誰都會經歷叛逆期 歡迎來到地球 腦的壯大實驗喜歡問問題 你怎麼想呢? 等待與孩子心靈相通 為了不在小學教室裡覺得無聊 數字的調性 發現浮力為什麼要上學? 男性腦一旦立定志向,生活就會輕鬆 為什麼要設定遠程目標? 並非缺乏動力,而是目標設得太近 母親的憧憬是動力的來源 什麼樣的孩子會成為一流人才呢? 不必害怕失敗 男孩的媽媽都具備勇氣 拆除恐懼限幅器的那天 自己的「確信」比他人的「稱讚」更令人開心 但是,不能「不在乎」失敗 孩子失敗時,該如何處理? 家長若害怕失敗,孩子的動力就會減弱 第五章 培養「體貼能力」的方法說話的體貼 同理共鳴能力的養成有其適齡期 意外的,媽媽也是屬於目標導向、解決問題型的思維 與兒子的對話總是單向道? 不能依賴5W1H的威嚇效果 把「為什麼?」改成「怎麼了?」 充滿「目標」的家庭十三歲是分歧點 如何啟動「心的對話」 沒有你,我就活不下去了 名為「母親」的聖域 守護女性的座位 世界通用的體貼紳士禮儀 擅長料理的男人 婆婆的功勞 不能彈的鋼琴 《湯姆歷險記》大作戰 最強的體貼 母親專有的獨特 世界之始 結語

商品規格

書名 / 腦科學家寫給父母的教養說明書: 青少年使用說明書+兒子使用說明書
作者 / 黑川伊保子
簡介 / 腦科學家寫給父母的教養說明書: 青少年使用說明書+兒子使用說明書:《使用說明書》系列暢銷百萬本作家最新力作!【腦科學家寫給父母的教養說明書】套書共二冊,含: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ISBN10 /
EAN / 4711441070984
誠品26碼 / 2682539409004
頁數 / 472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14.8*2.6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青少年使用說明書》精彩內容

成年腦依賴「當機立斷」的直覺
成人的大腦與孩童的大腦機能不同,這是因為它們的任務性質不一樣。
孩童的大腦被賦予「感知世間一切所有」的使命,簡單說,就是一種「輸入裝置」。成人的大腦則是為了「高效達標」而運作,相對於孩童腦,大人腦是種「輸出裝置」。
當然,從「輸入腦」到「輸出腦」,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立即切換的,必須歷經十二歲到十五歲的三年轉變期。沒錯,青春期就是大腦的轉變期,這三年和人生中其他的任何三年都大不相同,而這正是青春期中學生所要面對的現實。
成人腦的特徵在於善用「差別記憶」。也就是說,在體驗新事物時,孩童腦會直接全盤記憶,但是成人腦會先提取類似記憶,試著判別狀況,然後迅速辨識「與類似事件的差異所在」,只並記住這些不同之處。
生活在危機四伏的地球上,如何讓自己化險為夷,是成人腦絕對不可欠缺的保命本能。即使是生平頭一遭的新體驗,成人腦透過「瞬間直覺」的運作模式,即可快速採取應對措施,萬一遭遇危機,便得以在第一時間自保,這都要憑藉「當機立斷」的直覺。

大腦選擇性地記住差異性,可以大量節省記憶容量。此外,由於只針對類似的多項數據中之共同部分進行更普遍地歸納,這樣的運作模式,可以建立概念式的多層次結構。透過搜尋追溯這個結構,就能進行「全面檢索」,找到類似的記憶。
這是多麼合理而有效率的運作模式呀!
話雖如此,但它仍會遺漏一些細節。

成人腦習慣驟下定論
這已經是好幾十年前的往事了。
那天我和幾個朋友在頂級大飯店裡享用冰淇淋,其中一位女性友人說:「這味道嘗起來和○○很像呢!」她說的是某高檔的市售冰淇淋品牌。有位朋友也出聲附和:「是啊,確實很像。」「那去超商買○○冰淇淋就好了呀!」但另一位朋友說:「不,不一樣,它入口時層次醇厚,在嘴裡化開後口感卻清爽無比,這種反差是○○牌吃不到的喔。」「就為了這樣花大錢?」「是呀!」說完,我們大家相視而笑。
當時我不禁在心中讚嘆:多麼了不起的成人腦呀。換成是十二歲不到的孩童,享用這頂級大飯店引以為傲的招牌冰淇淋,他會將這份可口美味原封不動地植入腦海中:用優質鮮乳精釀而成的醇厚口感,透著乳脂特有的香氣,包括精緻的器皿、講究的擺盤、侍者送餐時優雅的動作……等,也都會被一一記入腦海中。
即使不是十二歲,二十八歲之前的大腦仍然屬於「懂得細細品嘗高級冰淇淋滋味」的「輸入裝置」,不會輕易驟下結論。
然而隨著年歲增長,大腦會變得越來越武斷,人更加傾向下定論。年過四十歲以後,會更常說出類似「啊,這就是那個○○嘛!」之類的話。
當大腦驟下結論說出「這就是那個○○」這類的話時,原本敏銳的感性信息接收能力就會被屏蔽,所以上了年紀以後,人們越來越難像小時候那樣天真地感到快樂。我認為,如果想將初次體驗當成禮物的話,那麼年輕人會比較容易因為這份禮物而感到開心。所以中年男子總喜歡請年輕女孩吃大餐的心情,我是可以理解的。

孩子最不缺的就是「說教」
成人腦「驟下結論」的特徵,在三十歲以後特別明顯。到了五十歲之後,開始渴望談論喜歡事物的差異性。也就是說,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正值人生「驟下結論」與「探討差異」之間的中年階段,這就意味著他們勢必和青春期大腦正面對決,是「親子沖剋」最劇烈的危險期。
處於輸入期的年輕大腦,具有全神貫注於體驗當下的強大能力。這樣的大腦對於成年人將年輕人的經歷輕易歸結成「那不過就是○○嘛」特別反感。自己正為了「一期一會」的珍貴體驗而興奮雀躍,父母卻反應冷淡,將孩子的感動視為「司空見慣的小題大作」,只是虛應故事、或不當一回事地草草回應孩子的激動心情。
萬一這時大人又賣弄起「這你就不懂了,所謂的頂級,必須是……」這種自以為是的長篇大論,對年輕人來說,無異於是妨礙他們專注體驗人生的惱人噪音,只會觸怒他們敏感的神經。
所以,想要讓年輕人覺得你這個大人「還蠻酷的」,就要盡量避免「妄下斷論」與「賣弄學問」。
唯有在協助孩子排除煩惱時,父母才可表現果斷力,目的是要「快刀斬亂麻」。比方說,當孩子為人際關係煩惱時,不妨直接了當告訴他:「那不過就是對方忌妒心作祟,你無須為這種事困擾,只要問心無愧,坦然面對就好。」父母只需偶爾在特定的場合或有必要時再發表高見,顯示你是個成熟而有智慧的大人即可。

為何大人不懂孩子的世界?
十四歲前的感性記憶期,對於大人的「妄下斷論」和「賣弄學問」特別反感。
如同前面提到,兒童腦可以感知許多大人無法察覺的感性信息,因此當大人驟下斷言時,他們會驚覺「大人原來竟是如此膚淺」,這令他們感到絕望。
「大人根本不懂!」——這是全世界的孩子們常說的話,然而一旦自己成為大人,我們就完全忘記當初說這話時的心情。就像我前面也說過,「轉大人」後的新大腦,會把舊大腦曾經的感受忘得一乾二淨。
那麼,被孩子抱怨「根本不懂」的大人,又是如何回應呢?多數大人都認為自己比孩子更了解這個世界,所以他們會理直氣壯地回嗆孩子:「不懂的人是你!」少數比較公平的大人,則會回說:「彼此彼此」。然而,事實上這並完全不是雙方真的都不懂、勢均力敵的那種「彼此彼此」,因為孩子對世界的感知要細緻得多,他們會認真觀察大人忽視的事物。。
以前我面對還年幼的兒子時,我總是心存尊敬、憧憬與崇拜,還不免帶著幾分羞愧,因為我知道他能夠看見我所看不到的事物。他總是像「小王子」裡的主角,時時在不經意的話語中展現令人驚訝的睿智,並且始終讓人覺得溫暖。
如今我兒子已邁入三十大關,也來到「妄下斷論」的年紀,他一方面展現令人欽佩的精準判斷力,那種如「小王子」般的溫柔也漸漸消失無蹤了。
說來難免感傷,大腦總是從不停歇地前進。幸而堪可告慰的是,我家今年有位新的「小王子」誕生。我的這個孫子幾乎完全復刻了原作插畫裡的小王子,有著精巧的小臉蛋,修長的雙腿,還有下巴的輪廓與雙肩的線條,都活脫脫就是「小王子」再世,酷似地令人難以置信!
我再度帶著尊敬、崇拜與羞愧的心情,抱著我的小孫子,就如同我三十年前抱著兒子那般。他擁有能洞悉一切、具有感性的大腦,雖然他還不會說話,但絕不該因此就被輕視。

父母要有被青少年討厭的勇氣
原本從不遲到的孩子開始變得不守時,本來不會掉東西的孩子現在會丟三落四,性情溫和體貼的孩子竟然對朋友大發脾氣,還說出「你去死啦!」這樣傷人的話。在這些變化中,受傷最大的,其實是孩子自己。
過去還在孩童時代的他們,每天早上都會高高興興地起床,現在卻進入只要醒來就覺得厭世的青春期。以前一見到爸媽就會超開心飛奔過去,纏著父母不放的孩子,如今卻一見到爸媽就感到厭煩,連最親愛的媽媽也成了他們口中的「死老太婆」;只不過是瀏海被剪短了一點,就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拒絕去上學;連和爸爸同在一個屋簷下,呼吸同樣的空氣都感到無法忍受……這些全是青春期大腦可預期的系統失誤。
如果事關霸凌、犯罪惡行,那絕對不容寬怠,但如果人際交往、行為舉止等沒有太大問題,只是單純的「在家中變得性情古怪、惡形惡狀」,其實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因為此時的孩子是以「系統失誤的裝置」在進行運作,出現錯誤動作也是必然的。事情純粹就只是如此而已。
父母倘若因此內心忐忑,認為是自己教養無方,而四處尋求解決之道,恐怕也是白忙。此時的父母只能寄予孩子溫暖的同理心,心疼他們:「唉,可憐的孩子,這系統失誤也太嚴重了!」

《兒子使用說明書》精彩內容

教養孩子不需要後悔
我想有些讀者應該是已經把兒子拉拔到一定程度的年齡了,可能會覺得這裡的建議「來不及了」。
但是,這沒有什麼好後悔的。比方說,愛的話語在任何時候開始都會有效果;即便是五十歲的兒子的心也能夠被觸動。在人生某個時間點所收到的愛的話語會成為一個印記,使頭腦像走馬燈般再次確認至今所得到的愛。
教養孩子本來就一定包含著愛,人類的子女若沒有愛與關懷就沒辦法養大;身為母親的你應該對這一點事實再清楚不過了。賭上自己的性命生下孩子,然後帶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繼續供給新生兒你的血液(母乳)。僅僅只是把新生兒扶養至可以抬頭為止的階段,就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教養孩子這件事不需要後悔。
我希望,你絕對不要帶著「沒能為孩子做啊」這種心情,來閱讀接下來的內容。在育兒年齡結束的現在,只要想「哦~還有這一招呢,原來如此啊」,用這種平淡的心情看過就好。

八歲為止所獲得的能力
孩子到八歲為止都不斷在累積「生存能力」。
主導各種判斷力(運動、語言、理科能力、藝術、溝通)與創造力的小腦,到八歲為止都在準備、配置這兩大功能。
一般視八歲為小腦的發育臨界期,這個分歧點指的是「在此之前大幅地備齊各種功能,此後增加新功能就會變得困難」。
小腦是潛意識下的器官,專司空間認知力與運動掌控力。
譬如,「走路」是小腦支配下所產生的動作。我們能夠一邊平衡下半身多處的關節,使它們順暢地轉動,同時預測眼前出現的地面的傾斜度或可能的摩擦,加上參考當天穿的鞋子和襪子的狀況,最後相當輕鬆地用兩腳踩步前行。在狹窄的道路上,即使對面有人走過來,也能馬上認知到對方的步行速度及肩寬,無需停下腳步或閃開,直接傾側自己的肩膀就能錯身而過。
如果想以「大腦有意識的思考」來走路的話,就會開始計算「地面的傾斜度幾乎是零、摩擦程度普通、而腳拇指的關節要以大致二十度角加以轉動、膝蓋⋯⋯」等等,最後肯定會因為大腦的演算速度追不上重力加速度的物理結果,整個人摔倒,走也走不動。
小腦負責的兩腳步行的能力,最晚到八歲為止就必須熟練,否則日後就很難學會走路。「說話」也是同樣的道理:使用橫隔膜把肺部裡的空氣排出,一邊震動聲帶,巧妙地協調喉壁、舌、唇的動作而發聲說話的行為,簡直就是把運動技巧發揮到極致;此外,還能進一步根據談話對象的距離,自動地調節音量。說話這件事同樣應用到空間認知力與運動掌控力,顯然就是小腦會「出力」貢獻的功能之一。
基於這個道理,八歲也可說是大腦語言學習功能的臨界期;孩子在八歲以前必須具備語言能力,對母語(人生第一種習得的語言)的發音有充分的體驗,而且自己懂得說。
在小腦快速發育的幼兒期,母語體驗出乎意料的重要。我們一般認為,母語是自然而然就學會的能力,可是在做母親的一有空就鑽入手機或平板螢幕裡的二十一世紀,如果不用心與孩子對話,母語體驗其實會變得意外地稀少。在一頭熱追趕外語教育之前,我希望做媽媽的可以用情感豐富的母語,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進行親子對話。讀繪本給孩子聽,也能使他的語言功能發展得更成熟。

使用智慧型手機餵奶很可惜
我自己從生下兒子的那一天開始,就一直對他說個不停。「看起來快下雨了呢,因為風的味道變了喔」、「肚子餓了,來煮一碗蕎麥麵好了」⋯⋯簡直就像身邊有個沉默的戀人一樣,自己不停地搭話。
尤其是哺乳的時候,一連串的話就像雨滴從天而降;因為我預想與孩子說話具有促使語言能力發育的巨大效果。
嬰兒具備一項很厲害的能力,對於眼前看到的人的表情肌肉,可以馬上讀取並植入自己的神經系統。藉此,嬰兒認知到語詞的發音動作,也就開始牙牙學語了。人類在認識語詞的「音」之前會先知道它如何「動作」。喝奶時,嬰兒本身的口角肌肉流暢地運動,此刻對嬰兒說話就容易帶動他模仿母親的發音動作,因此容易激發嬰兒開口說話。
在母語的基礎形成的兩歲以前,我希望可以給孩子豐富的體驗,感受日本語是「一連串美麗的音韻」,於是我想到了小學兒歌。例如,「菜花田裡 落日薄 放眼望 山的眉 霞已深」,我注意到歌詞裡頭有各式各樣的音韻組合;當中盡是我們對嬰兒說的日常話語裡不會出現的音韻組合:菜(na no)、眉(ba ta)、裡(ke ni)、落(i ri)、日(hi)、薄(u su re)。而且,除了語感的感性外,描寫的情景也很美。因此,哺乳時我會先表達自己對兒子的愛,接著唱小學兒歌給他聽。
對孩子說的話當然選擇母親喜歡的內容就好,哼唱小學兒歌對令和時代的媽媽來說可能不太合拍。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使用說明書》系列暢銷百萬本作家最新力作!

【腦科學家寫給父母的教養說明書】套書共二冊,含:
《青少年使用說明書:當孩子「轉大人」,父母如何讀懂他們的內心話?》
《兒子使用說明書:在你放棄和兒子溝通之前,請先看腦科學專家怎麼說》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