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世界生存邏輯 | 誠品線上

成人世界生存邏輯

作者 武敬凱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成人世界生存邏輯:這個世界正在殘忍地淘汰僵化、固執、不願改變的人,如何改變才能在這世界生存?本書將是你踏入成人世界的入場券!愚蠢的人知其然,聰明的人知其所以然,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這個世界正在殘忍地淘汰僵化、固執、不願改變的人,如何改變才能在這世界生存?本書將是你踏入成人世界的入場券!愚蠢的人知其然,聰明的人知其所以然,本書從問題切入,以成人世界不拐彎、不含糊、不掩飾的直球邏輯,釐清所有生存難題。讓我們辨識出人生在世,會遇到多少扯你後腿的壞人壞事以及多少似是而非的邏輯陷阱。若全世界沒人看好你那就請你當個自以為是的人!作者武敬凱是網路聲量極高的老師,並先後於11間企業擔任行銷顧問,他為各領域拍攝的影音作品及個人平台的主題影片,更是屢屢被媒體及群眾轉發,創下高點擊率及討論共鳴,在這樣華麗的成就之下,他不過是甫滿而立的青年,且出身自貧困家庭。小學階段大家最期待的便服日,是他最厭惡的那天,因為他只有一件領口已經過鬆的T恤、一件泛黃、不合身的九分牛仔褲,但他憑著一股相信自己的傲氣與毅力,透過自學,翻轉階級,成為眾多老闆主管的老師,成為群眾注目的意見領袖。本書不關注在他翻轉人生的血淚過程,他直接拋出翻轉思維甚至毀三觀的中心思想,你認知的順從可能只是讓你爬不起來的爛泥,你以為的戀愛其實只是殘酷的條件交換。他以失敗經驗為底,建構出闖蕩成人世界中的生存邏輯,用理性方式跟你說清楚世界的赤裸現實,用知識理論助你建構起媒體識讀及邏輯思維能力,成為汙流中的人間清醒。成人世界生存邏輯沒別的,就是面對失敗、驗證失敗、挑戰失敗許多人在學生時期,抱怨學校老師開一堆廢課、課程無聊又無用;進入職場後,抱怨同事難相處、老闆機車又小氣;步入婚姻後,抱怨另一半不負責、不賺錢、不上進。終其一生鬱鬱寡歡,其實無非就是一個原因──這些人並沒有意識到「停損」的重要性,最悲哀的是,很多人連「思考這件事」的行為,都不曾發生過。 如果說人世間可能面臨的失敗有一百種,那麼每當我們失敗的次數越多,避免失敗的能力就越強,所以這本書撰寫的內容絕對說不上「成功學」,更不會餵你雞湯,而是滿滿的雞腿,就算肚子再撐,也希望你能面對現實努力吃下去;如果書中觀點與你不同,你也可以帶著逛動物園的心態來瀏覽逛一圈,或許你會從中得到不錯的收穫,而這正是你開啟思考的起點,也正是學習的意義。【迷誠品編輯推薦】標題|只要能不變就不變的依賴偏差,你也是嗎?釐清《成人世界生存邏輯》驗證與面對失敗的可能性撰文|武敬凱《成人世界生存邏輯》以最直接擊破人心的方式帶你釐清在人生職涯規劃上遭遇的難題,透過清晰明瞭例子了解你所缺乏的腦力及行動力,活躍思維,訂定目標勇往直前!☞點此進入迷誠品閱讀文章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專文推薦Domyweb多米|網路行銷講師「在任何一個時代,跳脫階層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透過反思,跳脫了他自己人生的預設道路,願你看完此書後,也能跳脫你自己人生的預設道路。」──多米掛名推薦峰哥|峰言峰語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武敬凱靠著自學攝影及行銷,30歲以前已受邀完成500場以上的講座課程,邀約單位遍布商界及學界,並先後於十多間知名品牌擔任行銷顧問,知識型影片在媒體曝光次數逾百次。https: wuchingkai.com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跳脫你的預設人生作者序/請別把讀書和學習,當成「大腦自慰」Chapter.1 少年維特的煩惱 如何選擇一個伴侶? 你配得上嗎? 我條件足夠了,到底要如何選擇伴侶? 你真的需要伴侶嗎?我該不該休學、辭職、離婚嗎? 狀態依賴偏差 認知失調 對沉沒成本的惋惜如何選擇工作? 大部分的人都是怎麼選工作的? 只要有成長,就一定好嗎?Chapter.2 進入社會後的煩惱 為什麼階級複製,幾乎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窮人之所以窮,就是因為他窮 富人家的孩子,先天就比窮人家的孩子有見識 如何擺脫階級複製的魔咒?我該不該創業? 什麼是創業? 為什麼要創業? 創業有什麼難的?如何降低創業的失敗率? 當個自以為是的人 別管什麼計畫,知道目標在哪就行 光有好產品沒用,有渠道更重要 建立SOP 注意客戶滿意度陷阱 客戶評價,等於未來的現金你和成功之間,存在多少距離? 你想要的根本不是成功好嗎? 成功人士具備的幾個特質 成功人士一天都睡多久? 你離成功有多遠? 如何讓自己在一瞬間成功?Chapter.3 生活穩定後的煩腦 買名牌是為了什麼? 消費主義的逆反 若要買名牌,反而建議在變富之前 變富之後,名牌的附加價值蕩然無存我該如何找人合作? 搞清楚自己的籌碼,免得被人當白痴 理解對方的籌碼,別錯失大好機會 如果能零風險創業,你做不做? 找人合作前的心理建設 最後提醒為什麼我不社交? 多數人想要社交,卻都用錯了方式 如何社交?又或者說如何增加社交效率? 後來我發現,我並不是不喜歡社交 最後提醒Chapter.4 覺得自己不夠好的煩惱 讓優秀成為必然 如何成為一個比別人優秀的人? 讓自己不動聲色地變好 每日練習 優秀人的心態共性所謂「矛盾」,大多是有智慧的表現 一般人是如何評價政治人物說法前後不一的? 用矛盾來檢視自己是否正在成長那些有錢人,都是用什麼心態在面對工作? 錢只是奔向理想的副產品 如何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Chapter.5 學習的煩惱 書本快看完了,前面內容忘記怎辦? 別老用記憶力去學習 發展你的第二大腦 別用考場思維來面對問題後記/願意讀完這本書的,都是帥哥美女參考資料

商品規格

書名 / 成人世界生存邏輯
作者 / 武敬凱
簡介 / 成人世界生存邏輯:這個世界正在殘忍地淘汰僵化、固執、不願改變的人,如何改變才能在這世界生存?本書將是你踏入成人世界的入場券!愚蠢的人知其然,聰明的人知其所以然,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746596
ISBN10 /
EAN / 9786263746596
誠品26碼 / 2682485288005
頁數 / 224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14.8*1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作者序/請別把讀書和學習,當成「大腦自慰」
等等!
我知道很多人跟我一樣,看書的時候有個習慣,就是不習慣去看書中名為「序」、「前言」或是「開場」的篇章,因為多數在這個章節書寫的內容,都是一些讀者壓根兒不需要知道的陳詞濫調,所以我不會在這浪費你太多時間,主要是想避免你花錯冤枉錢,所以容我先把話在前頭講明──這本書不適合不接受多元觀點的人看。
如果你看書的目的是為了找到更多同溫層,而不是吸收更多元的資訊、意見或觀點,以拓寬自己的認知邊界,那麼這本書絕對不適合你,如果要我講得更精準直白的話,應該說你其實不是想看書,也不是學習,你只是試圖找尋其他人,為你不見得正確的思想來背書罷了。
我保證你看完這本書一定會有收穫,我會嘗試用非常直白且不廢話的方式,傳遞給你我認為重要的知識,不過這本書的內容很有可能會毀了你的三觀,事實上,我認為讀書或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毀三觀」。
這本書會帶你用理性及邏輯推理,釐清人生中可能會面臨的挑戰,當然,如果光是這麼說,就難免淪為嘴砲,所以這邊想跟你分享我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為什麼會有恐龍法官?》的部分內容。假設有一個統計結果是這樣的:「在非自撞的車禍中,超速的人,死亡率往往會比未超速的人高出90%。」看到這個結果,我相信多數人會認為,如果想要減少發生車禍的機率,那肯定就得開慢點對吧?車子開慢點,用常理推斷,那是肯定能減少在車禍中的死亡率沒錯,但問題就出在「是超速的人死亡率比較高,還是闖紅燈的人死亡率更高呢?」這個統計結果,非常有可能存在一個嚴重的錯誤,原因在於它忽略了事件的「情境」。
仔細想想就會知道,先姑且不論事發原因,車禍中的死者與活者,在權利上本就是不對等的,因為死者並沒有話語權,所以當警察問起車禍兩造之中活著的那位:「請問為什麼會發生車禍?」道德感低落,或是一時緊張的人,為了規避責任,肯定會找理由說:「會發生車禍是因為對方車速太快。」難道死者有辦法辯駁說:「其實是因為對方闖紅燈」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在道路監視器覆蓋率不高的國家,就很有可能透過口供、訪談,而得到這樣的錯誤統計結果,這就是一種不理性的直覺推論。
好,現在你大致理解了這本書的作用,簡白的說,就是希望用理性的方式跟你傳達我認為正確的資訊,盡我所能幫助你成為一個具備媒體識讀、邏輯思維能力的人,成為汙流之中的「人間清醒」,而之所以稱之為「人間清醒」也就這意味著,這本書所講述的內容,在某種程度上是跟大眾的普遍共識相左的,但如果你清楚心理學上的「羊群效應」(The Effect of Sheep Flock),那麼你便會清楚「相左」並不等於「不正確」,甚至,大多人認為不正確的事,只有你認為正確,那麼你反倒很有可能鶴立雞群,就像Elon Musk當初想上火星,但一堆人覺得他是瘋子一樣。
如果要我試圖證明我的思考是否具備一定程度的正確性,那便是我年紀不過三十,但曾經擔任數家台灣市占率前三的公司的行銷顧問,時至今日也受邀完成了五百場以上的講座跟課程,如果我的想法真的是垃圾的話,那麼正確的姿態,應該是被市場給淘汰才對,但很慶幸的是我活下來了。
之前在網路上曾經發佈過一支影片《為什麼小資族比有錢人更愛亂花錢》,現在還掛在我的Facebook粉絲專頁上,有兩百萬以上的觀看次數,裡面依然存在一些對於某些人而言「毀三觀」的結論,但是很多我原先認為是自己「原創」的觀點,總能有幸在某時某刻,偶遇某個學者提出過的理論,能替我的奇思妙想進行背書,例如影片中提到的核心觀念:「不管你是月薪三萬還是月薪十萬,都很難能在台北買到房」,我們可以藉用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曾經提過的「邊際消費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來進行合理解釋。
好,現在你也大致理解我文字的風格了,我習慣提出一些理論及方法論來面對問題,如果你認為理性的人很討厭,那麼你很有可能買錯書,但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情緒只能製造問題,不能解決問題」,所以我認為學習理性思考,還是挺必要的。
言下之意是,如果看完這本書之後,很榮幸能讓你認同我的觀點,那麼你可以理直氣壯地收藏這些有用的資訊,必要的時候拿出來向人展示,因為我會向你提出合理的論證及科學理論,而我相信多數人在看完書之後,應該會在一時之間,難以接受我提出的反人性觀點,即便我提出的論證合理,並且有理論背書,那麼也很棒,如果你選擇接受了全新的觀點,也就意味著你的思考得到了翻轉,如果你反對了也沒關係,這意味著你可能比我聰明,甚至比多數學者都還聰明。
法國哲學家盧梭曾經說過:「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而這個枷鎖,正是受到人類普遍存在的「證實偏差」(Confirmation bias)所影響,也就是多數人傾向去接受那些自己已經認同的觀點,而不願意接受那些即便正確,卻跟自己不同的想法。作為一個文明人的正確姿態,我認為可以帶著像是逛動物園的心態來閱讀每一本書,而看書的目的,僅僅是到別人的「腦袋百貨公司」逛一圈,有用的、喜歡的,那就帶走,沒用的、不喜歡的,那也大可不必跑到人家家裡去拉屎撒尿,起碼你了解到原來世界上還存在這麼一派人,竟然是「這麼思考的」,就商業的角度來看,起碼稱得上是「搜集數據」;而就成長的角度來看,我認為這正是學習的目的。
我一直認為,對於一個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來說,「共鳴的本質就是講幹話」,因為要能產生共鳴,前提是那是你「已知的內容」,而所謂的「幹話」,就是聽完之後,對人生不見得有幫助的內容,依照這個定義來看,假設我們只願意學習「已知的內容」,讓自己產生「共鳴」,就等於是在學習講「幹話」,那麼學了再多也不會有半點成長的。有些人之所以讀書,並不是為了求得多元的觀點跟新知而讀,他們僅僅是為了找到足以成為他認知世界裡正確性的一種保障,這些人稱為「功能性文盲」,對我來說,這些人並不是在讀書,這恰恰只是在進行「大腦自慰」而已,依照這個邏輯來看,我們學習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毀三觀」,進而優化重建我們的三觀嗎?願我們都能成為一個「真正」熱愛學習的人。
想寫書已經想了三年,但三年之後才寫出第一本書,無非為了一個目的:「累積足夠的失敗經驗。」如果說人世間可能面臨的失敗有一百種,那麼每當我們失敗的次數越多,避免失敗的能力就越強,所以這本書撰寫的內容絕對不是什麼「成功學」,更不會餵你雞湯,而是滿滿的雞腿,就算肚子再撐,也希望你能面對現實努力吃下去,面對感情、工作、人際,我已經替你失敗過一遍,所以期望你看完書,能在未來減少失敗的機會,讓這本書陪你走過人生的重要關口。

試閱文字

內文 : ● 我該不該休學、辭職、離婚嗎?
我相信在就讀大學的時候,應該有非常多人認為自己選錯科系吧?以我自己為例,我大學讀的是口語傳播學系,大家看這名字感覺好像挺有趣,可以學到辯論、演講、溝通等技巧,實際上系上的文宣也都是這麼宣傳的。但在大四即將畢業前,口語表達能力達平均水準以上的人,很可能還不到百分之十,換言之,進去前跟進去後,口語表達能力水平基本一致。
主要是系上開設的課程,關於實務操作跟演練的佔比其實不大,所以教學方向就變成了如何更好地成為一個傳播學者,而不是成為能言善道的人,畢竟說話這件事,還真不是單靠理解理論、紙上談兵就能學會的,就像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很多人懂了很多道理,卻仍舊過不好自己的一生。」當然,系上也意識到了時代變遷的問題,後來也積極對課程內容做了整改,現在這個系也改名為「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據說納入學生的反饋,新增了不少實作課程,也定期舉辦一堆職能培育型演講,學生的反應都很不錯,不過這是題外話。
我要說的是,即便我在大二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前面兩年學習的內容,跟我預想的方向大相逕庭,但我仍然抱持著一種「都已經撐過一年了,說不定明年就會有實作課程」的態度在求學,結果沒想到就這樣一直從大一到大二、大二到大三、大三再到大四,最後都快畢業了,訓練嘴巴的課也沒上到幾堂。
站在現在的節點望回看,我犧牲了四年本可以揮霍玩樂的青春在學校裡,最後卻沒學到,也沒玩到,然而,最可怕的,始終不是我們曾經失敗過,而是沒法從失敗中記取教訓。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學生時期,哀怨學校老師開一堆廢課;進入職場,哀怨同事難相處、老闆機車;步入婚姻,哀怨另一半不負責。終其一生鬱鬱寡歡,無非就是我們開頭講的那一件事,這些人並沒有意識到思考「我該不該停止現在手邊正在持續進行的任何事」的重要性,先遑論他「思考的質量」如何,最悲哀的是,很多人連思考這件事的行為,都不曾發生過。
愚蠢的人知其然,聰明的人知其所以然,所以現在來分析一下,究竟為什麼我們總是明知道要擺脫某件事,不論在學校、工作還是婚姻,卻又不願意付諸行動去擺脫呢?主要原因有三個:
1、狀態依賴偏差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做「狀態依賴偏差」,我舉一個銷售案例給你聽,你就會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你想一想,假設現在我限制你任何訊息都只能用手寫,不能用打字的,你什麼感覺?至少對我來說肯定很痛苦,因為這意味著我跟員工或是客戶,遠端溝通的時間成本會翻倍。鍵盤的前身是打字機,但你能想像打字機這項產品,起初在銷售的時候遇到了一個難題,就是如何讓消費者理解,這產品真的能讓訊息記錄變得比用筆來寫,來得更「快速」跟「方便」嗎?
如果站在現代人的視角,你可能會產生一個理所當然的疑惑:「以前的人難道有這麼低能嗎?」因為在你的眼裡,用打字機處理訊息肯定比用手寫來得快,這是明擺著的事實,但是,這是因為「用電腦打字」的行為在現在已經普及了。任何新產品在推出的時候都會遭受質疑,為什麼銷售員跟消費者說用打字機更「快速」、「方便」的時候,消費者可能不見得能接受呢?因為消費者會想:「我用手寫一定比用打字機更快速,因為不用浪費其他時間去學打字機怎麼使用」、「我用手寫一定更方便,因為我隨便抄起一支筆,就可以開始寫,筆又不像打字機那樣笨重,必須放在定點使用」。而會產生這種看似愚蠢的想法,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人類固有的「狀態依賴偏差」,也就是「只要能不變,就不變」、「只要能擺爛,就不動作」的傾向。
人類之所以會有這種心理偏差,主要來自大腦並不喜歡變化,因為變化意味著得面對不確定性,所以大腦就必須得調動更多注意力資源去適應,擺爛不用成本,但行動必須付出代價,只要不改變的行為,不足以對你造成毀滅性的傷害,人類就會傾向得過且過,用「反正也沒差多少」來搪塞自己的懶惰。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嘗試使用過Apple電腦,最後仍然繼續使用Windows的原因,這些人會告訴你因為Apple電腦「很難用」,但實際上如果越過了「狀態依賴偏差」的心理門檻之後,Apple電腦的易用跟方便性,就我個人的經驗來看,真的是完勝Windows,Windows系統實在太反人性了,而之所以Windows系統這麼反人性,那也是因為用戶的「狀態依賴偏差」。例如Windows系統更新到Windows 8的時候,增加了一個新功能叫「動態磚」,這個功能其實非常前衛,實際上現在很多網頁或軟體的UI設計,也都跟「動態磚」的核心概念相互匹配,以圖像代替傳統文字的方式來標示功能。但誰能想到在Windows 8推出這個功能之後,用戶反倒哀鴻遍野,要求改回原先的「傳統開始功能表」,原因豈不也是因為「狀態依賴偏差」?能不改就不改,不管方向是不是朝著變好前進。
2、認知失調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個迷因,有一個人在Twitter上發文:「我是一個男子漢,只要犯錯了就一定會道歉」,於是他的朋友在底下留言說:「我怎麼從來沒有看過你跟我道歉?」於是原PO回說:「因為我從來沒有犯錯過。」我相信你身邊也有這種人,可能你的老闆或合夥人就是這樣,他有很強的自尊心,很難接受別人給他的任何建議,即便這個建議,明擺著就是比他之前的低能決策來得更好,原因就是因為人類對「認知失調」會產生強烈的不適感。
所謂的「認知失調」,就是當一個人發現自己過去所堅信的價值觀,跟現實情況發生矛盾,簡單說,就是他所信奉的價值和理念跟現在的所見和所聞,相互衝突,會致使他產生心理不適的一種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就會試圖欺騙自己,以避免自己心態崩壞,並確保自己能正常行事。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碰過一種人,總是讓你感到有理說不清,例如你嘗試替他梳理了他的邏輯錯誤,而他貌似也知道自己剛才在會議上提出的意見很蠢,但他就是沒辦法心悅誠服地接受別人更好的建議,這原因也是出在認知失調。因為這種人會認為,當他接受別人的想法、放棄自己的建議,也就等同於必須承認自己之前提出的內容是愚蠢的。而為了要維護自己的形象,他能採取的唯一策略就是抵死不從,卻沒想到這種行為反倒會更加凸顯自己的愚蠢。
面對學業、職場甚至感情,我們豈不也常常為了避免自己認知失調,而做出明明不是最正確的決定呢?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這個世界正在殘忍地淘汰僵化、固執、不願改變的人,
如何改變才能在這世界生存?
本書將是你踏入成人世界的入場券!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