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行錄: 林央敏詩集 | 誠品線上

水行錄: 林央敏詩集

作者 林央敏
出版社 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水行錄: 林央敏詩集:本書共收錄五十七首小品詩,分屬台語或華語的創作。鄉土一直是文學最重要的靈感與題材的所在,而「水」,是這本地誌詩集的靈魂。詩人林央敏說:「水走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共收錄五十七首小品詩,分屬台語或華語的創作。鄉土一直是文學最重要的靈感與題材的所在,而「水」,是這本地誌詩集的靈魂。詩人林央敏說:「水走過的地方才會變成家、變成鄉土,所以河川就像是孕育鄉土的血脈,血脈流著,生命才存在。」全書共三卷,第一卷「生活小雜詠」,屬作者的生活點滴和見聞感觸;第二卷「五河局治下」裡的詩都是以河川為主題的地誌詩,涵蓋北港溪、朴子溪、八掌溪和急水溪的流域,地理包括雲林縣、嘉義縣市與台南市的部分區域。第三卷「四方遊仙吟」既是地誌又可算是紀遊。這些詩內容在寫景之外,還觸及當地相關的歷史往事、神話傳說、地理產物和風土民俗等等,以此映現鄉土情懷。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林央敏,嘉義縣太保市人,現居桃園市。曾任小學、大學教師、台語文推展協會會長等等,現任《台文戰線》雜誌社發行人。曾獲詩獎、詞獎、散文獎、小說獎、評論獎、文化獎等,台語作品32萬字的《菩提相思經》曾入選台灣長篇小說TOP-101,是台灣民族文學的代表性作家,被稱為全才作家、台語文學教父。1983年開始台語寫作,是戰後台語文學運動的倡導作家及台語文學理論的建構者。有100多篇作品被分別選入詩、散文、小說、評論的各類選集及大、中、小學教本百餘種,其中〈在地圖上〉的英譯本曾被倫敦國際筆會評為1985年度最具想像力的優美散文,也曾被選為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及中國的華語文學教材,〈收藏一撮牛尾毛〉(原名「老牛遺糞」)被選為1987年的海峽兩岸散文代表作。著有各類文集四十餘冊,其中9,000行11萬字的台語詩體小說《胭脂淚》是台灣第一部EPIC(史詩),也是漢語文學史上迄今最長的敘事詩,而被喻稱「台灣荷馬」;詩作〈毋通嫌台灣〉被譜成58種不同的曲子,對催化台灣人意識與民主運動皆有深遠的影響。

商品規格

書名 / 水行錄: 林央敏詩集
作者 / 林央敏
簡介 / 水行錄: 林央敏詩集:本書共收錄五十七首小品詩,分屬台語或華語的創作。鄉土一直是文學最重要的靈感與題材的所在,而「水」,是這本地誌詩集的靈魂。詩人林央敏說:「水走
出版社 / 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3912200
ISBN10 /
EAN / 9789573912200
誠品26碼 / 2682600051002
頁數 / 19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自序 : 對於寫詩,就算與絕大多數的詩人一樣,只寫作每首幾行到幾十行的小品而已,我都覺得自己好像處在一片詩的旱地,旱地中的這口井泉,總要等候良久才能汲取一桶水來解渴詩癮,因之往往都要累積數年才足以集結成冊。真欣羨面冊(fb)上的許多寫詩的面友,他(她)們水源豐沛,三不五時就有新作張貼。
我一直自忖還需努力幾年才有可能再出版一本新的詩集,哪知今年初春,在一次幸賴出版社頭家的敦情感化下,我打開電腦的poem 資料夾檢視一番後,才發現已在報刊發表過的小品詩原來已囤積了四十餘首,這樣勉強一下,似乎也能結纍一書了,因此才有這個雖瘦猶敢獻曝之舉,讓這本《水行錄》詩集提早問世,但算算年閣歲月,距離我的前一本詩集《家鄉即景詩》(2007)的出世已將近七年之久,不知是否自己年老力枯皮也厚了,詩之癢已麻木!
對這些小品,我大約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一邊重讀除錯,一邊將她們整編分卷,我意外發覺收錄到本書裡的詩作,有將近四分之三的主題都和河川有關,換句話說,在最近七年間,我不知不覺的把詩的題材集中在溪流及其相關事物上,而且巧合的是,這些詩作幾乎是來自邀稿寫作或參加邀約活動後的有感而發之作,好像河川變成本書的一股流動的靈感,於是我想到一本古書,嘴裡喃喃自語吐出《水經注》三個字,這是中國古代北魏晚期酈道元以相傳是晉代著名遊仙詩人郭璞所撰的《水經》為綱所寫成的一本地誌文學,《水經》寫天下之水百三七,《水經注》更擴展到支流共千餘條,這裡筆者並非把《水行錄》自比《水經注》,更無意效法、模仿,酈道元是散文記敘,我是以詩為誌,而且《水行錄》只涉及五、六條台灣河川的主、支流而已,遠不能稱為「台灣水經詩」,內容更遠不及《水經注》那麼多;而是在內容的「材質」(取材的性質)方面,我的詩與酈道元的注,除了會寫景之外,還會寫入河川的相關歷史往事、神話傳說、地理產物、風土民俗等等,所別者《水經注》是地誌文,景物、故事可以較為詳述,《水行錄》是地誌詩,神話、事件都經過「典故化」,濃練成一句典故,因此如有必要,有些典故,在詩的本文之外特別加注。
整編本書後,想到《水經注》的同時,我還想到河流與鄉土的密切關係。我們知道,土(地)、水、火(光)、風(氣)是生命的四大要素,前二者是可感可見可摸得著的東西,就語言來說,「土地」純粹只是一個名詞,必須成為「鄉土」才含有感情、意識,古人逐水而居,這水主要是指河川,這好像是說,人在一個有河川流經的土地上生活,這片土地才可能成為他們的鄉土,換句話說,水走過的地方才會變成家、變成鄉土,所以河川就像是孕育鄉土的血脈,血脈流著,生命才存在。而鄉土一直是文學最重要的靈感與題材的所在,在我極其有限的文學閱讀裡,我想到古今許多文學家的重要作品都與孕育他們的鄉土的河流密不可分,比如密西西比河之於馬克吐溫、賽納河之於佐拉、頓河之於蕭洛霍夫、呼蘭河之於蕭紅⋯⋯等不勝枚舉。本書第二卷裡的兩條溪流,牛稠溪(朴子溪)與八掌溪都與筆者的人生有密切關聯,尤其流經我的血跡地的牛稠溪,可說是孕我鄉土的母親之河,自然寫得最多,幾乎從它的源流地竹崎山中,寫到東石入海口。
本書共收錄五十七首小品詩,扣除其中採台華對照的二首屬於重複後,實為五十五首,都各自分屬台語或華語的創作。全書概分三卷,第一卷「生活小雜詠」,這卷裡的作品無論內容主題為何,都屬作者個人處在紅塵世間的生活點滴和見聞感觸,性質較像我過去大多數小品詩作的延續;第二卷「五河局治下」裡的詩都是以河川為主題的地誌詩,而且所誌地景都屬經濟部水利署第五河川局(今名第五河川分署)負責治理的轄下水域,即北港溪、朴子溪、八掌溪和急水溪的流域,地理包括雲林縣、嘉義縣市與台南市的部分區域。這卷裡的十二首詩(3 ∼ 14)曾被該署配上美麗地景的圖片,印製成2020 年的彩色大月曆,發行於國內外;第三卷「四方遊仙吟」也大多屬於地誌詩,所誌景點散處四方,乃至台灣之外的異國,這些作品既是地誌又可算是紀遊,其中〈關東遊仙詩〉的場景雖然也在五河局治下,但因題旨不是記詠河川,所以就歸到這一卷了。這些地誌詩,前面說過,內容在寫景之外,還觸及當地相關的歷史往事、神話傳說、地理產物和風土民俗等等,以此映現鄉土情懷。
最後我要感謝遠景出版社的社長葉麗晴小姐的諄諄鼓勵與敦敦善意,這本《水行錄》才有勇氣結集,真是感激!

試閱文字

內文 : 〈觀音瀑布〉
化身做水姑娘的水觀音,
將水瓶提倒敧道有水大大港傱出來,
水逐水,滙集置塌窪的山頭,
水絞水,紡做軟糾糾的素紗,
水黏水,慈眉的女神
就共這窟溫柔若水的活綾羅簾開,
掛踮互水淐沖斷的山谷,
像一匹百米長的水濂洶洶墜落
流水滲水雨水泉水攏是水水水水水水水
善目的女神併置崎崎的石壁眺看世間水水
白色透明的絲仔衫縖一條虹浞一片景水水
互霧濕澹的風輕輕捭動菩薩的衫仔襟水水
山無算懸,有神道有名,所以人客穿水水
位山跤踏青來蹉跎,
跁到水濂下跤那耍水那參拜,
瞻頭觀世音,頷頭聽自在,
水聲浞水,互水煙湮甲水水的目睭齊醉去,
水色染水,人醉石醉風景醉,
水無深,有龍道有聖。
水出山兜…水落平洋…水流水…
流做一條牛稠溪…水水水水水水水

後記:觀音瀑布,又名「觀音水濂」,在嘉義縣竹崎鄉境,為牛稠溪(朴子溪)源頭。由外到內共七道水濂,最上層一道水高百米,旺水時節形似觀音立像,因之得名。當地山腰小廟「迷傳」觀世音菩薩嘗隱於此或常神遊此地並顯像於水濂(水幕)上,廟壁有相片以證神蹟。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共收錄五十七首小品詩,分屬台語或華語的創作。鄉土一直是文學最重要的靈感與題材的所在,而「水」,是這本地誌詩集的靈魂。詩人林央敏說:「水走過的地方才會變成家、變成鄉土,所以河川就像是孕育鄉土的血脈,血脈流著,生命才存在。」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