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林家三部曲: 興起、中挫與重振 (3冊合售) | 誠品線上

霧峰林家三部曲: 興起、中挫與重振 (3冊合售)

作者 黃富三
出版社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霧峰林家三部曲: 興起、中挫與重振 (3冊合售):清代臺灣史研究的里程碑臺灣傳奇大家族的百年故事  霧峰林家是臺灣最具影響力的家族,自清代以至日治時代,名人輩出,各領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清代臺灣史研究的里程碑臺灣傳奇大家族的百年故事 霧峰林家是臺灣最具影響力的家族,自清代以至日治時代,名人輩出,各領風騷,如林文察、林朝棟、林祖密(季商)、林獻堂等,被譽為「樹大蔭也大」。此一重要家族如何興起,無疑是臺灣史上的重要課題。 1980 年代,臺灣史學者黃富三教授出版《霧峰林家的興起》、《霧峰林家的中挫》兩書,利用霧峰林家所藏之私人文書,重建了臺灣第一家族在十八、十九世紀的興衰史,並從中探討清代臺灣的政治、經濟、社會變化。在臺灣史發展過程中,這兩本著作是當時具有代表性之作品,亦是臺灣史研究學術化之重要里程碑。前兩書出版三十餘年之後,黃富三教授進一步蒐集大批新發掘之文書,經長年解讀、研究後,完成第三部大作《霧峰林家的重振》。 這部經典三部曲,從宏觀角度完整呈現霧峰林家與清廷間之官紳複雜關係,深入論析其由抗衡(confrontation)、調適(compromise)到合作(cooperation)之階段性演變,不但突顯林家之獨特族性,而且揭開清帝國治臺政策本質之面紗。▍《霧峰林家的興起》 霧峰林家的崛起方式,與臺灣其他大家族有極大的不同,開臺祖冒險渡臺,深入番界山區拓墾起家,長年與自然環境搏鬥,並與官府、原住民、移民間有恩怨情仇的複雜關係,形成其武家族性與驟起驟落的族運。 《霧峰林家的興起》結合了官方檔案、林家文書、民間傳說等多方資料,重建早期林家歷史,內容涵蓋自開臺祖林石開始,到十九世紀林文察陞任封疆大吏的過程,介紹這段時間林家興衰不定的命運:由林石在大里杙拓荒致富,經林爽文之亂而家道中衰,而林甲寅再興家業,以至林文察竄升為福建陸路提督,一度兼掛水師提督。這是霧峰林家渡海拓荒到封疆大吏的故事。 書中既寫林家生存奮鬥的血淚故事,也寫强宗巨族間的結怨仇殺;既描述戰場上的叱咤風雲,也記錄政壇中的勾心鬥角,這些故事共同交織成一系列驚心動魄的圖畫。▍《霧峰林家的中挫》 十九世紀中葉,霧峰林家因效力清廷,在小刀會、太平天國及戴潮春之役中,屢立戰功,林文察高居福建陸路提督之位,其弟林文明亦榮任副將之職,其家勢之隆盛,在臺灣史上殆無其匹。 然而,家運無常似乎是林家的宿命,緊接而來的是一連串的挫折與危機。首先,林家因宦途受阻而退居鄉紳;接著,遭到政敵與中部鄰族之夾擊,導致頂厝系(二房)林奠國之繫獄省城與下厝系(長房)林文明之血濺公堂,甚至於幾乎遭到抄家滅族之厄。 這是林氏族史上繼林爽文之亂後之第二次重挫與危機。林家隱忍退讓,以司法手段代替武力方式,展開自救行動。歷經四次京控,雖未能勝訴,然其鄉紳地位與族產終獲保全,開創之後東山再起之契機。 《霧峰林家的中挫》敘述1861至1885年間驚濤駭浪的林家族運,藉此並可了解清代臺灣的三大問題:即官紳間之共利與相剋的複雜關係、中部豪族彼此間之制衡狀況,及司法體系之行政干預問題。透過此一重要家族的微觀式研究,更深一層地透視清代臺灣史。▍《霧峰林家的重振》 霧峰林家是乾隆時代崛起之家族,透過冒險拓墾而迅速致富,崛起為地方頭人,到了十九世紀,族人林文察甚至曾經官拜封疆大吏。然而在戴潮春事件平定後,清廷改採抑紳政策,對戰功赫赫之林家由重用轉為壓抑,不僅林文察戰死沙場,其弟文明竟慘死彰化縣公堂,且背負「叛亂」惡名,家運中衰。 直到十九世紀下半葉,臺灣外患日增。建省之後,首任巡撫劉銘傳迫於外力壓迫與內部需要,積極推動新政,並破格重用臺灣紳商以協助推行,與林家結合成「官紳共利體」。霧峰林家即在此一政治背景下,創造了家勢重振之新機運。 《霧峰林家的重振》,是黃富三教授繼《霧峰林家的興起》、《霧峰林家的中挫》之後,歷經三十餘年完成之鉅著,也是霧峰林家三部曲之完結篇,透過公私文書,細緻而深入地描繪了霧峰林家如何在經歷挫折後東山再起,最後蛻變為中部最大家族。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黃富三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碩士、劍橋大學歷史學碩士。歷任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研究員兼主任、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至 2010 年榮退)。研究範圍涵蓋臺灣商業傳統、土地拓墾、臺灣家族史、洋行史、戰後臺灣政治史等。著作包括《女工與臺灣工業化》、《林獻堂傳》、《臺灣水田化運動先驅:施世榜家族史》與學術論文數十篇。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霧峰林家的興起》序自序誌謝目次圖片目次霧峰林家族人世系表簡稱表導 論第一章 「唐山過臺灣」——開臺祖林石之渡臺第一節 清初移民臺灣之艱辛第二節 故鄉的狀況第三節 林石的家庭背景第四節 清初臺灣吸引移民的條件第二章 曇花一現的小拓殖王國——林石拓墾事業的展開與夭折第一節 中部榛狉草萊正是拓荒的理想舞臺第二節 林石在大里杙的經營第三節 林爽文之役與林石拓殖事業的瓦解第三章 林家之再出發——霧峰祖林甲寅至林定邦第一節 林石後代之星散第二節 林黃端娘之遷居阿罩霧(今霧峰)第三節 霧峰林家創業祖——林甲寅之事業第四節 下厝林定邦與頂厝林奠國之拓展事業第四章 林定邦命案與林家之復仇第一節 林定邦命案第二節 林家之復仇第五章 轉捩點上的林家——林文察鋒芒初露第一節 咸豐年間林文察的經濟活動第二節 林文察之崛起——將星初現第六章 太平天國之役與林文察之遠征大陸第一節 閩西之役第二節 援浙之役第三節 回閩援剿閩西之役第四節 再度援浙第五節 林文察遠征大陸的評估第七章 戴潮春事件與霧峰林家第一節 戴潮春事件與林家的關係第二節 林文明之回臺參與平定戴亂第三節 林文察之受命回臺平亂第八章 林文察與戴潮春之役第一節 林文察、丁曰健之南北夾攻第二節 戴潮春事件之漸平第三節 丁、林交惡與內渡問題第九章 將星殯落——林文察漳州殉職贅 言參考書目附錄一 大事記附錄二 霧峰林氏族人名號、生卒日期表附錄三 臺灣古今地名對照表▍《霧峰林家的中挫》序自序誌謝簡稱表導 論第一章 林家新領袖之繼起與發展方向之轉變——由仕宦至鄉紳第一節 林家新領袖之繼起第二節 宦途受挫與鄉紳化取向第二章 林家之效力官府與獨尊一方——戴潮春事件餘黨之平定第一節 丁曰健與北勢湳之役第二節 林家在北勢湳之役的角色第三節 林文明與戴案殘餘之平定第三章 林家財勢之擴張——地方王國之建立及其隱憂第一節 經濟力量之擴張第二節 社會影響力的提升第三節 林家財勢擴張後的三大隱憂第四章 官民夾擊下的林家——訟案不絕第一節 閩臺長官更迭對林家之不利變化第二節 鄰族對林家之反撲——不絕之訟案第三節 林應時之擴大控林案第五章 林家之重挫——林文明血濺公堂第一節 英桂總督之決定嚴辦林家案件第二節 凌定國委員與王文棨縣令之會審——官紳對抗之展開第三節 地方官誅殺林文明之籌劃與執行第四節 林文明命案後林家之反應與官府之對策第六章 林家之努力平反——第一次京控第一節 林家之伺機平反——首次京控第二節 福建地方官之查辦京控案——臺灣知府周懋琦之調查報告第三節 臺灣道臺夏獻綸之擴大偵辦京控案第四節 福州府之審訊——京控案之首度交鋒第七章 官紳對抗之緩和與升高——林家第二、三次京控第一節 林家第二次京控與官紳和解之嚐試第二節 官紳對抗之再升高與第三次京控——京控對京控第三節 圍魏救趙——官府之再查控林案與清查林家田產第八章 困獸之鬥——第四次京控與案情之逆轉第一節 第四次京控與督撫會審第二節 林家的最後抗爭第九章 訟案之終結——官紳妥協、鞏固皇權第一節 林家重建官紳關係的努力第二節 官紳妥協下的結案第十章 結論引用書目▍《霧峰林家的重振》自序誌謝導言一、獨特的臺灣史:pull(外力,政治)vs. push(內力,經濟)二、霧峰林家在清帝國史與臺灣史上的角色三、相關研究與主要史料四、全書架構第一章 霧峰林家由中挫而重振之背景第一節 拓邊武家之族性與族運:抗衡至調適(1684-1870年代)第二節 霧峰林家之崛起與中挫:犯禁私墾與武家根性第三節 霧峰林家重振之契機:調適至合作(1870-1880年代)第二章 臺灣建省後之新政與林朝棟之新角色第一節 臺灣建省之新政與林朝棟的重用:臺灣首度本土化嗎?第二節 撫墾制度的變革:經費與兵力第三章 臺灣建省與林朝棟:中部山區之拓邊第一節 林朝棟與山區之拓邊第二節 林朝棟與中部山區秩序之維護第三節 原住民反抗與林朝棟平亂:擴張山地統治區第四章 北部山區之動亂與林朝棟之北伐:大嵙崁之役第一節 大嵙崁之亂與林朝棟之北上參戰第二節 大嵙崁之役及其善後第三節 棟軍之後勤組織(一):大嵙崁糧械所第四節 棟軍之後勤單位(二):棟軍後路轉運局第五節 棟軍之後勤組織(三):棟軍支應處第五章 林朝棟與撫墾新政:主導中部山區之開發第一節 中路山區之開發:道路、水利、拓墾第二節 中路樟腦產銷之管理(光緒12年至16年)第三節 主持其它山區產業的開發:木材、煤油等第六章 林家之經營樟腦業第一節 建立生產組織第二節 製腦資金第三節 與公泰洋行合作出口樟腦第四節 林家之自製自銷:自設商號、洋行之競合第七章 林家與其它新政:清賦與營建省城第一節 清賦新政之實施與施九緞之亂:林朝棟之平亂第二節 林朝棟與臺灣省會之營建第八章 晚清台灣之新抑紳政策與林家宦途之再挫第一節 十九世紀末葉新抑紳政策之推出第二節 邵友濂之修正撫墾政策與林朝棟之挫折第三節 林家中部豪族地位之奠定:「宦退紳進」第九章 臺灣割讓與林家之回應第一節 臺灣割讓乙未之役中的林家第二節 日本領臺與林家之肆應第三節 林朝棟在內渡後的際遇第十章 結論引用書目附錄一附錄二附錄三附錄四附錄五附錄六附錄七附錄八附錄九附錄十

商品規格

書名 / 霧峰林家三部曲: 興起、中挫與重振 (3冊合售)
作者 / 黃富三
簡介 / 霧峰林家三部曲: 興起、中挫與重振 (3冊合售):清代臺灣史研究的里程碑臺灣傳奇大家族的百年故事  霧峰林家是臺灣最具影響力的家族,自清代以至日治時代,名人輩出,各領
出版社 /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ISBN10 /
EAN / 4711132384598
誠品26碼 / 2682501410007
頁數 / 1652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5開, 長21 × 寬14.8 × 高11.1 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2720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自序 : 關於霧峰林家研究,最早做系統性研究者當屬美籍學者麥斯基爾(Johanna Menzel Meskill),其名著為A Chinese Pioneer Family,探討林家在清代之發展史,在美國被譽為當時中國地方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本書有甚多創見,然而其史料之利用與部分詮釋尚有不足者。因此,個人應林正方先生之邀,撰寫出版《霧峰林家的興起》、《霧峰林家的中挫》二書,前者介紹林家如何由一介貧民致富而躋身官僚與仕紳階級,後者論述林家在顛峰時期卻突遭官府壓制而家道中挫。此後如何脫離困境,再造新機呢?
無疑地,19世紀國際環境與島內情勢有重大變遷,由於臺灣外患之增加,而島內已經漢化而無內憂,導致清廷治臺政策之重大轉變,即加強建設臺灣,強化國防安全。因此林家重新被重用而獲得重振之機,其中之因應策略的調整,二書尚未論及,個人乃再接再勵,撰成本書《霧峰林家的重振》,探討至19世紀末期林家之曲折史。
實際上,本書之撰寫並非預定的,而是在研究、撰寫過程中挖掘大量林家文書,大多是前所未有的,極為珍貴。以往因欠缺足夠原始史料,霧峰林家之相關著作不免語焉不詳或輾轉抄襲,甚至以訛傳訛,有待大幅度補充與修正。筆者研究團隊所發掘的《林家訟案文書》經筆者研究後,已發表為《霧峰林家的中挫》一書;另外尚有林朝棟相關文書,因數量大,又破損嚴重,因此筆者團隊耗費長達十年以上之整理、解讀,出版《霧峰林家文書集》六冊,方能以此為主要史料,撰寫本書《霧峰林家的重振》,填補林家歷史之缺口。如今總算能大略重現林朝棟領導下歷史,完成清代霧峰林家歷史之研究工作。然而,因林家史料中極多信函無日期,可能在論述時序上未必完全正確,在此必須說明。
另外,完成整體研究後,筆者感覺有必要從宏觀角度評估林家在清代臺灣史上之角色。因此以官紳關係之演變為論述中心,大致上分成抗衡(confrontation)、調適(coordination)、合作(cooperation)三階段,呈現其發展史之特色。按,清廷在1683-1684年將臺灣納入統治後,在政治上長期採取「為防臺而治臺」的嚴控政策,對經濟採用不鼓勵(discouragement)的消極策略,直至1875年後因臺灣外患嚴重方改弦更張。前期對移民採取「海禁」政策限制移民,對原住民地區採取劃界之「山禁」政策;至後期,則大開海禁,並廢除「山禁」,改為「開山撫番」政策。在前期之「山禁」時期(1684-1875),早期來臺發展的家族大多在平原地區和平發展精耕農業,但霧峰林家開臺祖林石則違抗禁令,在番界外拓墾而起家,也影響其族運之興衰與臺灣歷史走向,本書以宏觀角度檢討霧峰林家在清代臺灣歷史發展上的特色,揭開邊區豪族崛起之真相,顯示其於抗衡、調適、合作三階段的策略與作為。

試閱文字

內文 : 臺灣是個不大不小、距離歐亞大陸不遠不近的島嶼,自古未與中國有密切關係,至康熙22至23年(1683-1684),清帝國消滅明鄭政權後方被納入版圖。如何統治此一邊陲島嶼呢?島民又如何因應呢?結果又如何呢?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清初曾有臺灣棄留之爭議,如棄地遷民、留地遷民,最後採取留地遷民,結果一度出現「人去業荒」、人口減少的現象。但18世紀以後,移民一波一波湧入,因此人口大增,政治社會制度逐漸中國化。
學界多認為傳統中國是一個以中央集權為核心,加上科舉官僚體制運作的大帝國,在清代,除了帝王與中央官僚掌管全國事務外,在地方則由官員與仕紳聯手執行政務,發展出官紳共治體制,各地也出現左右政治的紳家。官與紳的來源大多通過科舉或軍功獲得功名而任官,構成官僚體制的骨幹,而卸任後則為地方紳士,扮演協助執行政務的重要角色,進而產生世家大族。
中國最低層的地方政府是縣,據估計在18世紀末共有1,436個,每縣約300,000人,中央無法深入地方管轄,有賴地方菁英共同治理。「紳」(Gentry)在地方政治的運作如此重要,引起學界的研究熱潮,著名學者不少,如瞿同祖、張仲禮、何炳棣等,對出身科舉的進士、舉人、秀才之角色有極為廣泛深入的研究,並取得重要成果。
有學者稱,明清社會建立於地主經濟基礎上,其結構如下:

1. 上層皇帝與宗室貴族等級。
2. 中層官僚縉紳等級:孝廉至未出仕的進士。
3. 下層紳衿等級。
4. 凡人等級:多而複雜,大地主至奴婢。
5. 雇工人等。
6. 賤民等級。

此種分法基本上可接受,大分是:第1級皇家,第2級官僚,第3級各地紳家,其下則是第4-6級被統治的萬民,由此產生皇權、官權、紳權的互動關係。然而,中國是廣土眾民的國家,各地的清況有不少的差異,國家與地方菁英的互動關係也極為複雜,不可一概而論。有些學者已指出,國家與地方菁英並非絕對的一面倒關係(zero-sum game),例如商業發達後,富商崛起為豪族,不必有科舉功名亦可介入政治。事實上,清代地方領袖崛起之管道除了科舉考試之外,尚有軍功與捐納方式。臺灣乃後發展地區,科舉出身者較少,而內憂外患甚多,地方菁英大多先致富,形成豪族,再透過軍功、捐納而躋身官紳地位,重要者如施世榜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高雄陳家等。其中本書主角霧峰林家之崛起最具特色,其過程可說是另類的臺灣史縮影,兼具宏觀與微觀歷史研究的意義,因此筆者多年來即投入研究。
以往幾十年,筆者因挖掘出大批林家文書,在1980年代後陸續出版《霧峰林家的興起》、《霧峰林家的中挫》二書,論述18世紀至19世紀中葉林家之起伏過程。林家中挫後,陷入低潮期,但至19世紀末,林家逐漸脫離困境再度扮演要角而重振。其中之因緣涉及臺灣外患之增加、清廷治臺政策之轉變,以及林家之因應策略的調整,二書尚未論及。筆者又因蒐集到另一批林家文書,本書《霧峰林家的重振》乃以此為主,結合其它史料論述,以完成清代霧峰林家曲折歷史的研究工作。
另外,筆者亦整體評估林家在清代臺灣史上之角色,以官紳關係之演變為論述中心,大致上分成抗衡(confrontation)、調適(coordination)、合作(cooperation)三階段,呈現其發展史之特色。按,清廷在1683-1684年將臺灣納入統治後,在政治上長期採取「為防臺而治臺」的嚴控政策,對經濟採用不鼓勵(discouragement)的消極策略,直至1875年後因臺灣外患嚴重方改弦更張。前期對移民採取「海禁」政策限制移民,對原住民地區採取劃界之「山禁」政策;至後期,則大開海禁,並廢除「山禁」,改為「開山撫番」政策。在前期之「山禁」時期(1684-1875),早期來臺發展的家族大多在平原地區和平發展精耕農業,但霧峰林家開臺祖林石則違抗禁令,在番界外拓墾而起家,自始即具有抗衡精神(confrontation),因此塑造出獨特的拓邊家族(frontier pioneers)性格,也影響其族運之興衰與臺灣歷史走向。

相關研究與主要史料
關於霧峰林家研究,最早做系統性研究者當屬美籍學者麥斯基爾(Johanna Menzel Meskill),其名著為A Chinese Pioneer Family,探討林家在清代之發展史,在美國被譽為當時中國地方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本書有甚多創見,然而其史料之利用尚有不足、部分詮釋亦有欠妥者。其它則有不少先行研究之成果可供參考。由於本書論述之問題頗廣,直接、間接涉及之名著極多,實無法一一列舉,但將出現於相關章節。
至於個人已出版之《霧峰林家的興起》、《霧峰林家的中挫》二書,前者介紹林家如何由一介貧民致富而躋身官僚與仕紳階級,後者論述林家在顛峰時期卻突遭重挫成為官府壓制的對象,為本書之研究奠定紮實基礎。
創新史料方面,以往因欠缺足夠林家原始史料,霧峰林家之相關著作不免語焉不詳或輾轉抄襲,甚至以訛傳訛,有待大幅度補充與修正。本書運用之史料範圍甚廣,主要為:

1. 官方檔案:故宮檔案、清代文獻(主要為《臺灣文獻叢刊》)、臺灣總督府檔案。
2. 當時報章:如《申報》、《臺灣日日新報》等。
3. 林家文書:各類家藏文書、地契等。
4. 訪談錄:主要為林家後人、相關耆老。
5. 實地勘查:主要為林朝棟與棟軍在開山撫番時期之史蹟。

其中最珍貴的是,筆者研究團隊所發掘的《林家訟案文書》與《林朝棟文書》。《林家訟案文書》經筆者研究,已發表為《霧峰林家的中挫》一書;《林朝棟文書》經筆者團隊長達十年以上之整理、解讀,目前已出版《霧峰林家文書集》六冊,29本書將以此為主要史料,填補林家歷史之缺口,即林朝棟領導下林家之重振歷史,完成清代霧峰林家歷史之研究工作。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清代臺灣史研究的里程碑
臺灣傳奇大家族的百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