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終結者司馬懿: 大陰謀家? 國之柱石? 真實歷史中的司馬懿! | 誠品線上

亂世終結者司馬懿: 大陰謀家? 國之柱石? 真實歷史中的司馬懿!

作者 孫立群/ 王廣仁/ 傅鵬/ 楊曉東/ 毛元佑/ 欒文潔/ 周一良/ 王曉毅/ 聶世軍/ 李志民/ 柳春藩/ 馬植傑/ 楊耀坤/ 鄭欣/ 楊希珍
出版社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亂世終結者司馬懿: 大陰謀家? 國之柱石? 真實歷史中的司馬懿!:先將稗官野史擺一邊吧!這才是歷史上真實的司馬懿!曹魏掘墓人、晉朝奠基者,從權變應世到權傾天下穿越文本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先將稗官野史擺一邊吧!這才是歷史上真實的司馬懿!曹魏掘墓人、晉朝奠基者,從權變應世到權傾天下穿越文本與想像的迷障,還原司馬懿的真相司馬懿,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皇朝的實際奠基人。曾任職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曹魏三代的託孤輔政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他善謀奇策,屢立戰功,不僅率大軍成功抵禦了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而且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也有重要貢獻。正是由於其獨特的歷史地位,所以歷史上對其評價毀譽參半,文學作品如《三國演義》及影視劇中,更是大奸大惡的形象居多。為將一個真實的司馬懿展現在當代人的面前,《亂世終結者司馬懿:大陰謀家?國之柱石?真實歷史中的司馬懿!》精選周一良、柳春藩、孫立群、王曉毅、毛元佑等當代學者在司馬懿研究方面的一系列成果,附錄《晉書‧宣帝紀》和歷史上對司馬懿的評價,力圖幫助世人正確認識歷史上真實的司馬懿。崔琰:君弟聰亮明允,剛斷英特,非子所及也。曹植:魁傑雄特,秉心平直,威嚴允憚,風行草靡。孫權:司馬公善用兵,變化若神,所向無前。李世民:觀其雄略內斷,英猷外決……自以兵動若神,謀無再計矣。 杜牧:如此人者,當其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祕長遠,策先定於內,功後成於外。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羅華彤中華書局副編審,學術出版中心主任陳虎中華書局編審,兼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常務理事作者孫立群王廣仁傅鵬楊曉東毛元佑欒文潔周一良王曉毅聶世軍李志民柳春藩馬植傑楊耀坤鄭欣楊希珍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 司馬懿「火」了權變應世司馬懿的沉浮騰達 孫立群司馬懿出山/足智多謀/山雨欲來/高平陵之變/父子專權司馬懿其人 王廣仁形象不佳/英雄誰屬/風水寶地/少年大志/文武雙全/尊老愛賢/韜晦入仕/善抓機遇/家庭婚姻/任人評說司馬懿的處事特徵 傅鵬適/智/謹/勇/謙司馬懿是如何崛起的 楊曉東「亂世奸雄」與「異日雄豪」/太子四友/主弱臣強/宗室與異姓功臣的明爭暗鬥兵動若神、謀無再計的司馬懿 毛元佑工於心計,雄略內斷/兵動若神,謀無再計司馬懿早就有篡逆之心嗎? 欒文潔被迫入仕/狡詐自隱,權變應世/始有豪志,終成權臣權傾天下曹氏司馬氏之鬥爭 周一良曹爽被殺與司馬懿「營立家門」/淮南三叛與竹林七賢的分化/兩黨之爭與思想界之分化/聚訟「浮華」與「才性四本」之爭司馬懿與曹魏政治 王曉毅司馬懿父兄與曹操/司馬懿與曹爽的矛盾與鬥爭/高平陵之變的實質司馬懿與曹魏的忠信恩仇 聶世軍司馬懿對曹魏的盡忠與大功/曹魏對司馬懿的信與忌/司馬氏對曹魏何以能李代桃僵司馬懿、曹爽之爭的是是非非 李志民、柳春藩能臣司馬懿/驕侈昏聵的曹爽集團/功過自有後人評說司馬懿殺曹爽的因緣際會 馬植傑曹叡在確定皇位繼承人及輔政大臣方面的問題/司馬懿發動政變與曹爽被殺/司馬懿、曹爽兩派之優劣司馬懿政變的幾個問題 楊耀坤魏明帝時期的政治/曹爽與司馬懿之輔政/曹爽集團之正始改制/曹爽之用人司馬懿的功與過 鄭欣、楊希珍司馬懿是如何專權的/司馬懿的歷史功績/司馬懿的軍事才能/司馬懿的功過是非附錄《晉書‧宣帝紀》歷代對司馬懿的評價

商品規格

書名 / 亂世終結者司馬懿: 大陰謀家? 國之柱石? 真實歷史中的司馬懿!
作者 / 孫立群 王廣仁 傅鵬 楊曉東 毛元佑 欒文潔 周一良 王曉毅 聶世軍 李志民 柳春藩 馬植傑 楊耀坤 鄭欣 楊希珍
簡介 / 亂世終結者司馬懿: 大陰謀家? 國之柱石? 真實歷史中的司馬懿!:先將稗官野史擺一邊吧!這才是歷史上真實的司馬懿!曹魏掘墓人、晉朝奠基者,從權變應世到權傾天下穿越文本
出版社 /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0871036
ISBN10 /
EAN / 9789570871036
誠品26碼 / 2682434442007
頁數 / 37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5 開,高 21 × 寬 14.8 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導讀 : 最近,司馬懿「火」了,是由於《大軍師司馬懿》電視劇的輪番播出?不是的!
其實,作為文學作品《三國演義》中的司馬懿,早就「火」了幾百年了。他是作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典範諸葛亮的陪襯,成為世人茶餘飯後的話頭,是大奸大惡的代表。《三國演義》中,司馬懿是這樣一個「牛人」:他是諸葛亮的第一對手,隱忍、狡猾,不僅熬死了老對手諸葛亮,還耐心地等待著曹操、曹丕和曹叡的死亡,並在長期的隱忍中積聚實力,最後司馬氏成功奪取政權,建立西晉皇朝,並完成了三國後歷史上短暫的統一。但這還不是真實的司馬懿。
真實的司馬懿,對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貢獻,絲毫也不亞於「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所以更應該「火」。事實上,司馬懿在世的時候,在魏國就已有了相當高的威望,史書上稱其使「天下欣賴」、「天下大悅」。即使在其死後,毋丘儉、文欽討伐其子司馬師時,檄文中依然對司馬懿有「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等讚譽。至西晉初年,司馬炎在位期間做到了「天下無窮人」的「太康之治」時,司馬懿依然在當時「譽流於天下」。
司馬懿的名聲毀敗,是從「永嘉之禍」晉室南渡後開始的。一方面,其不肖子孫為爭奪皇權,自相殘殺,帶來諸多浩劫;另一方面,偏安的東晉皇朝又是「王與馬共天下」,政權長期被世家大族把持,於是司馬懿在人心中的地位便逐漸下降。至唐代官修《晉書》,唐太宗說司馬懿「受遺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託,曾無殉生之報。天子在外,內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誅戮,貞臣之體,寧若此乎!盡善之方,以斯為惑。夫征討之策,豈東智而西愚?輔佐之心,何前忠而後亂?故晉明掩面,恥欺偽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業。古人有云『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為惡一日,聞於天下』,可不謂然乎!雖自隱過當年,而終見嗤後代。亦猶竊鐘掩耳,以眾人為不聞;銳意盜金,謂市中為莫睹」。一代聖主對其的蓋棺定論,引領了世人對司馬懿好惡的輿論導向。此後,民間說書戲曲日盛,司馬懿便以大奸大惡的面目呈現於世人面前。到《三國演義》出現之後,「空城計」、「火熄上方谷」、「見木雕魏都督喪膽」等演義不實的司馬懿形象便廣傳於民間。
司馬懿作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皇朝的奠基人,曾任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他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隱忍經略,知人拔善,為西晉皇朝的建立以及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是由於其獨特的歷史地位,所以歷史上對其評價是毀譽參半。為將一個真實的司馬懿展現在當代人的面前,我們精選了周一良、柳春藩、王曉毅、毛元佑等當代歷史學者在司馬懿研究方面的一系列論文,力圖還原司馬懿的歷史真面目,幫助廣大讀者正確認識歷史上真實的司馬懿。

試閱文字

內文 : 司馬懿的功與過╱鄭欣、楊希珍

司馬懿是如何專權的
司馬懿(一七九—二五一),字仲達,河內溫縣孝敬里(今河南溫縣招賢鎮)人,他是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的祖父,被晉朝尊奉為宣皇帝。
司馬懿的先祖司馬鈞,東漢安帝時為征西將軍。繼司馬鈞之後,其子量為豫章太守,孫儁為潁川太守,重孫防為京兆尹,司馬防就是司馬懿的父親。司馬炎在他的一個詔書中說:「本諸生家,傳禮來久。」從司馬懿的家世和司馬炎的話來看,司馬懿的出身無疑是屬於從東漢時興起來的、以儒學禮法傳家的、世代為宦的門閥地主。
司馬懿兄弟八人,號稱「八達」,他在其中排行第二。史書說他「聰朗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因此,南陽太守楊俊、尚書崔琰等人對他十分推崇。他看不起出身「贅閹遺醜」的曹操,當建安六年(二○一)曹操辟用他時,拒應曹命。後曹操為丞相,司馬懿才勉強應辟為文學掾。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主簿。他勤於吏職,辦事認真,並以支持曹氏篡漢稱帝而取信。《晉書.宣帝紀》稱:

(孫)權遣使乞降,上表稱臣,陳說天命。魏武帝曰:「此兒欲踞吾著爐炭上邪!」(司馬懿答)曰:「漢運垂終,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權之稱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謙讓者,畏天知命也。」

當時曹操手下的門閥官僚擁漢者尚多,為曹操所深忌,荀彧、崔琰等著名人物,都因對曹氏代漢有異議而不得善終。因此,司馬懿在這個關鍵問題上表示支持曹操,就使曹操對他由猜忌轉為信任。故曹操稱魏王後,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司馬懿對此也曾竭盡心力,《晉書.宣帝紀》載:

每與大謀,輒有奇策,為太子所信重,與陳群、吳質、朱鑠號為四友。

這裡的「大謀」、「奇策」,王鳴盛認為指的是「篡漢陰謀」,這是有見地的。由於司馬懿為曹丕「篡漢」出了大力,因而進一步得到了曹丕「信重」。所以,他代漢稱帝後,便晉升司馬懿為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向鄉侯。兩次伐吳,都以司馬懿居守許昌。當其臨終時,又令司馬懿與曹真、陳群為輔政大臣,共同輔佐魏明帝曹叡,其信任可謂隆重。
曹叡時,司馬懿成了魏國的重要謀臣,又是獨當一面的軍事首領。並通過防吳、拒蜀的戰功由撫軍大將軍升大將軍,又遷太尉。當曹叡臨死前,他又取得了同曹爽同輔幼帝曹芳的重任。
司馬懿在曹芳即位後的前幾年,主要是主持對吳國的防禦。後朝政逐漸被大將軍曹爽壟斷,他引用心腹何晏、鄧颺、丁謐、畢軌、李勝、桓範等,來排擠司馬懿的勢力。司馬懿偽裝生病,不過問政事,實際上也在暗中布置,準備消滅曹爽集團。正始十年(二四九)初,司馬懿趁曹爽陪皇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掃魏明帝的墳墓—高平陵時,起兵控制京都,發動政變。懦弱的曹爽不敢鬥爭,在脅迫下向司馬懿投降。不久,司馬懿以謀反的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並夷滅三族,至此,曹魏的軍政大權完全落到司馬懿的手中,司馬氏取代曹魏的基礎奠定了。
但傾向曹魏的官僚還大有人在,時太尉王凌領大兵鎮壽春,他陰謀立楚王曹彪都許昌,來推翻司馬懿控制的洛陽政權。嘉平三年(二五一),司馬懿聞知這一陰謀後,立刻率大軍趕到淮南,擒殺王凌及其同黨,使這場統治階級內亂未來得及爆發就流產了。
司馬懿在殺王凌之後,不久病死。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在魏專權,又經過幾場大的流血事變,司馬氏徹底摧垮了親曹派的政治勢力,使曹魏政權名存實亡。因此,到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就仿照曹丕滅東漢的故事,又演了一場禪讓的鬧劇,廢掉曹魏,建立了歷史上的西晉王朝。

司馬懿的歷史功績
司馬懿的主要歷史功績之一,是大力推行軍事屯田,對北方生產的恢復與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曹魏政權為了恢復北方經濟,解決軍糧問題,曾經推行包括民屯、軍屯兩類的屯田制度。民屯創立於建安元年(一九六),史有明文;軍屯最早見於記載的,大約是在興平二年(一九五)為陳留、濟陰二郡太守的夏侯惇「率將士勸種稻」。但直至建安之末,軍屯還沒有形成為正式制度,故用士兵於屯墾的記載僅此一見。大約在建安二十三、四年,當司馬懿由太子中庶子轉丞相軍司馬後,他開始向曹操提出建立軍屯的問題。《晉書.宣帝紀》稱:

遷為軍司馬,言於魏武曰:「昔箕子陳謀,以食為首。今天下不耕者蓋二十餘萬,非經國遠籌也。雖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魏武納之,於是務農積穀,國用豐贍。

曹操採納這個建議不到兩年就死去了,在這樣短的時間內要使軍屯走向正規、大規模地鋪開推行,當然是困難的。管理軍屯的主要官吏—度支中郎將、度支校尉、度支都尉等官員,都是在曹丕稱帝後的黃初年間(二二○—二二六)設置的。這說明軍屯走上正軌,是在曹丕時期。
曹魏軍屯推行得很廣泛,但主要基地多是設置在邊境駐軍地區,特別是在和吳、蜀對立的地帶。曹魏和吳、蜀對立地帶的兩大軍屯基地的開創,都和司馬懿有關係。曹魏和蜀漢的鄰近地區,如長安、槐里(今陝西興平)、陳倉(今陝西寶雞)、上邽(今甘肅天水西南)等地,都設置有民屯和軍屯組織。其中,上邽的軍屯最著名。在這裡屯駐有農丁五千人,「秋、冬習戰陣,春、夏修田桑」,以解決「穀帛不足」。這個軍屯組織是在太和四年(二三○)由司馬懿上表倡議建立,而主持具體事宜的是那時的度支尚書、司馬懿的三弟司馬孚。因此,可以說上邽軍屯是在司馬懿、司馬孚兄弟的共同籌劃下開創的。
太和五年,諸葛亮進攻天水。這時上邽軍屯上的小麥已經生長出來,有人主張「自芟上邽生麥以奪賊食」,魏明帝不從,「前後遣兵增宣王軍,又敕使護麥」。司馬懿與諸葛亮相持,多虧以上邽軍屯的小麥作軍糧,才取得了勝利。直到正元二年(二五五)安西將軍鄧艾又在上邽「為區種之法,手執耒耜,率先將士」,進行屯墾。這都說明上邽軍屯的重要。
司馬懿在太和五年屯長安,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開始主持對蜀的戰爭。為了增強實力,他很重視對關中屯田基地的建設。在青龍元年(二三三),司馬懿組織興修水利,「開成國渠自陳倉至槐里;築臨晉陂,引汧、洛溉舄鹵之地三千餘頃」,收到了「國以充實」的效果,以至青龍三年,關東饑饉,司馬懿能調運長安存粟五百萬斛輸於京師洛陽,以資救濟。
曹魏和東吳鄰近地帶的屯田,主要是在淮河南北。在曹操時曾「開募屯田於淮南」,但僅是民屯。正始二年(二四一),司馬懿主持對吳作戰時,始與鄧艾籌劃在淮南、淮北創建軍屯。第二年,司馬懿「奏穿廣漕渠,引河入汴,溉東南諸陂,始大佃於淮北」。第三年,司馬懿又在這一地區「大興屯守」。《晉書.食貨志》云:

令淮北二萬人、淮南三萬人分休,且佃且守。水豐,常收三倍於西,計除眾費,歲完五百萬斛以為軍資。六七年間,可積三千萬餘斛於淮土,此則十萬之眾五年食也。……遂北臨淮水,自鍾離而南橫石以西,盡沘水四百餘里,五里置一營,營六十人,且佃且守。兼修廣淮陽、百尺二渠,上引河流,下通淮、潁,大治諸陂於潁南、潁北,穿渠三百餘里,溉田二萬頃,淮南、淮北皆相連接。自壽春到京師,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

這段資料說明,以淮南、淮北為中心的軍屯區域是在逐漸擴大的,以後自壽春到京師,都有軍屯的設置。《通典》卷二〈屯田〉稱:「令淮北屯二萬人、淮南三萬人,十二分休,常有四萬人且耕且守。」可知淮南、淮北的屯兵初為五萬人,常年進行耕作的為四萬人。但在甘露二年(二五七)諸葛誕反於淮南,曾「斂淮南及淮北郡縣屯田口十餘萬官兵」,可見隨著淮南、淮北軍屯的擴大,那裡屯兵的數量也大為增多了。淮河南、北土地肥沃,水利條件好,所以收穫量很高,「常收三倍於西」。因此,司馬懿和鄧艾在這裡進行大規模的屯墾,對促進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特別是對增加曹魏的財力、支持與東吳的戰爭,起了重要作用,史稱:「每東南有事,大軍出征,泛舟而下,達於江淮,資食有儲,而無水害,艾所建也。」
除上述兩大軍屯基地之外,其他地區的軍屯也取得了相當的成效。如王昶在正始年間遷征南將軍,都督荊、豫諸軍事,在那裡「廣農墾殖,倉穀盈積」。征東將軍胡質,「都督青、徐諸軍事,廣農積穀,有兼年之儲。置東征臺,且佃且守」。鎮北將軍劉靖在嘉平二年(二五○),令軍士千人「導高梁河,造戾陵遏,開車箱渠」,「溉灌薊(今北京廣安門一帶)南北」耕地二千頃,「三更種稻」。景元三年(二六二),謁者樊晨又對這一水利工程加以擴建,「水流乘車箱渠,自薊西北徑昌平,東盡漁陽潞縣,凡所潤含四五百里,所灌田萬有餘頃。」類似例子很多。
綜觀曹魏的屯田制度,在前期主要是推廣民屯,後期則以建置軍屯為重點。這種前後不同,當然是因為漢、魏之際社會極度動盪,流民甚多,招募流民屯田不僅易行,而且對統治者也最有利;進入三國以後,社會相對安定,流民愈來愈少,因此建置民屯就比較困難了,而利用軍隊屯墾則成了擴大屯田制度的唯一可行方法。但除去這一客觀原因外,在前期民屯的推廣顯然是和那時的霸主曹操大力倡導、督促有關係,在後期軍屯的廣泛建置明顯地是與支配那時政局的司馬懿大力倡導、督促分不開。因此,可以說曹操和司馬懿是推動魏國的屯田制度、促進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以後北方統一南方奠定物質基礎的兩個至關重要的人物。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先將稗官野史擺一邊吧!這才是歷史上真實的司馬懿!
曹魏掘墓人、晉朝奠基者,從權變應世到權傾天下
穿越文本與想像的迷障,還原司馬懿的真相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