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識宏 計白守黑: 意識流系列
作者 | 亞洲藝術中心 |
---|---|
出版社 | 亞洲藝術中心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楊識宏 計白守黑: 意識流系列:楊識宏的藝術創作多面,在長達半個世紀的創作生涯中,「生命意義的探討」是不變的主軸。2007年起,他開始創作「意識流」系列作品,早期的水 |
作者 | 亞洲藝術中心 |
---|---|
出版社 | 亞洲藝術中心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楊識宏 計白守黑: 意識流系列:楊識宏的藝術創作多面,在長達半個世紀的創作生涯中,「生命意義的探討」是不變的主軸。2007年起,他開始創作「意識流」系列作品,早期的水 |
內容簡介 楊識宏的藝術創作多面,在長達半個世紀的創作生涯中,「生命意義的探討」是不變的主軸。2007年起,他開始創作「意識流」系列作品,早期的水墨創作深受喬伊斯(James Joyce)的「意識流文學」的影響,並從書法的觀念與實驗中取徑,使作品體現出一種東方的深厚內蘊與精神平衡。而近期創作更加強調中國傳統繪畫的「骨法」與「留白」,意至筆至,舞動如行雲,揮灑如狂草。
作者介紹 亞洲藝術中心「亞洲藝術中心」1982年由李敦朗先生創立於台北,2007年在北京798藝術區成立畫廊空間,2015年在上海M50創意園成立畫廊空間,在三個城市擁有四間畫廊,共計超過3000平方米的展覽空間,目前代理及合作逾40位藝術家。
產品目錄 4 序 李宜勳 亞洲藝術中心總經理8 在意識的洪流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心跡 楊識宏16 楊識宏系列創作年表 Yang Chihung Chronology19 圖版Plates84 吾畫即吾思:楊識宏在亞洲藝術中心帶來「意識流」 呂嘉禾 artnet執行總監及亞洲區代表92 楊識宏・繪畫・永恆─黑色是為了白色而存在 王璽安100 展覽經歷
書名 / | 楊識宏 計白守黑: 意識流系列 |
---|---|
作者 / | 亞洲藝術中心 |
簡介 / | 楊識宏 計白守黑: 意識流系列:楊識宏的藝術創作多面,在長達半個世紀的創作生涯中,「生命意義的探討」是不變的主軸。2007年起,他開始創作「意識流」系列作品,早期的水 |
出版社 / | 亞洲藝術中心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9566414 |
ISBN10 / | 9869566413 |
EAN / | 9789869566414 |
誠品26碼 / | 2681871032000 |
頁數 / | 112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H:精裝 |
語言 / | 94:中 英對照 |
尺寸 / | 33X25.5X1.7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在意識的洪流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心跡
楊識宏
「意識流」這個詞是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 最早於1890年出版的《心理學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出現。原指人的意識是流動性的,變化萬千,而不是固定的,有條不紊的。後來心理分析大師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36-1939)進而創意識與潛意識的學說。十九世紀末西方小說家也藉此發展成一種文學的寫作技巧,把小說人物心中毫不連貫、變化無常的片段聯想與回憶描寫出來。這種融匯思緒、印象、記憶與感覺於流動的意識狀態之敘事體式又稱「內心獨白」。在文學上,論及「意識流」就一定要提到詹姆士・喬伊斯(James Joyce 1882-1941)。這位愛爾蘭大作家,他曾被《時代週刊》推崇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文學家。他的鉅著《尤利西斯》(Ulysses)更被認為是現代小說之經典。在《尤利西斯》書中,最後一章可謂喬伊斯意識流創作技法之典型;全章分成八大段,除第四及第八大段末有個句號,此外標點符號全無。全章就描寫一女子之胡思亂想,其晦澀難讀可想而知。難怪,另一位心理分析大師卡爾‧容(Carl Jung 1875-1961)在致喬伊斯的信中說:「我花了三年的時間才讀通它。我很感激你寫了這麼一部大書,我從中獲益不少。但我大概永遠不會說我喜歡它,因為它太磨損神經……」。喬伊斯無疑的開創了現代小說寫作的先河,所以有人把《尤利西斯》的重要性比喻為文學上的立體派繪畫或是把他形容為小說中之畢卡索。
我曾經問過許多搞文學的朋友,多半都沒讀過或讀完這部鉅著,很慚愧的,我也是其中之一。《尤利西斯》像是本天書(蕭乾語),誰都知道它是現代文學的曠世傑作,但難以卒讀,實在夠嗆。艱深難懂、不易升堂入室、甚至根本不得其門而入,這是不是現代主義藝術的通病呢?其實歸根結柢是觀看的方式與角度問題。
現代主義以前的藝術,關注的是外在的世界或者謂外在的真實;現代主義以後則轉向內在的世界,是對內在真實的探討。正如意識與潛意識的關係,意識是外向的,潛意識是內向的。意識只是冰山一角;潛意識是水平面下更為龐大的部分,且深不可測。潛意識的複雜程度絕不亞於表意識。人是複雜的動物,受社會倫理教條的的約束,其意識可以是偽裝的,因此顯得人模人樣道貌岸然,而潛意識卻猶如深淵底流、暗潮洶湧,有許多不可見人之歹思雜念。這個內在世界是神祕駁雜卻從未被觸及揭露的,而現代藝術的基本精神,就是在探測挖掘不可見的深層心理與人性,這才是人類真實的原貌。
現、當代繪畫,尤其是抽象繪畫所關注的就是這塊,即所謂「內在的真實」。抽象類型的繪畫是以它視覺的圖像語言,來具體呈現意識流式的「內在獨白」。大體上,以這樣的角度去觀看,就不至於失之毫釐而謬之千里了。而且,請別忘了,形象的語言比文字的語言早了將近一萬五千年,形象語言的溝通需求是人類的本能,最原始也最有力量。小孩在學會語言文字與人溝通之前,就先會塗鴉。小孩大部分都是天生的畫家,可見形象語言較諸文字語言的使用能力,幾乎是與生俱來的,所以我們說繪畫是國際共通的語言,沒有國界不需翻譯。
2003年,一個很偶然的機緣,在韓國舉辦的《世界書藝雙年展》邀我參展。雙年展中有一部門是請世界各國的藝術家以書法用的毛筆、水墨、宣紙創作,但並不侷限於是傳統定義裡的書法,只要是材料工具仍是書法的而形式上可以自由發揮。這引起我極大的興趣,我寄了二件作品去。結果極受好評,之後2005、2007年每屆雙年展他們都邀請我。對於水墨這媒材的實踐與體驗頗有心得,2007年寄出參展作品之後,我即嘗試將其融入我的繪畫創作。「意識流」系列作品就是這樣產生的。
這組水墨繪畫的系列作品,基本上,在形象的思維與繪畫的美學方面,與我的壓克力布面繪畫是可以接軌的。由於是使用不同的媒材,在創作過程中竟有意外的邂逅之快感。我好像無意間闖入一個世外桃源,真的感受到如行雲流水般暢快淋漓的經驗。通常我較少做系列的作品,這回畫起來很順手,簡直勢如破竹,欲罷不能,不覺中已一系列地畫了許多張。彷彿自己是隨著潛意識或無意識而流動、奔馳,而且巧妙地迴避了意識的把關阻礙,直探自我內裡最深層的真實。
由於這組題為「意識流」系列的作品是緣起於書法的觀念與實驗,自然地就讓我想起了王羲之。傳說它寫了蘭亭序之後,數日曾試著重寫,可寫了數本都無法得到當日那次的神韻。因為當時好友相聚、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加上在酒酣耳熟之際;書寫運筆之時已進入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恍兮惚兮之亢奮狀態,那絕佳的片刻與狀態是獨一無二的,無法取代,也無法再複製。
再想到狂草書聖的懷素。他的狂草書法,依我的觀察,它即是「意識流」的經典作品。以他最著名的《自敘帖》為例,文中提到,顏真卿評懷素「迅疾駭人」;不假思索、風馳電掣、一揮而就。人若在純速度的狀態下很難思考,而是進入一種下意識、無意識或潛意識的最底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忘我之境界。據熊秉明的解釋:「懷素的草書只是純速度,沒有抑揚頓挫,筆鋒似乎要從才寫成的點畫中逃開去,逃出文字的束縛、牽絆、沾染。一面寫,一面否認他在寫,『旋說旋掃』,文字才形成,已經被遺棄,被否定,被超越,文字只是剎那間一念的一閃……」。 如果說書法裡的文字是屬於規範性的意識,那麼懷素是以速度來迴避意識,而是是讓潛意識的流動來取代意識,其心理狀態有點接近西方繪畫中的自動性技法的原理。他以線條的快速揮掃來偵測心靈的底蘊;以速度本身的感官效應來形塑心靈的圖像。在一種幾近發狂的精神狀況中留下最本質最真實的生命情境之痕跡。懷素的《自敘帖》雖作於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但吾人今日觀之卻仍歷久彌新,狂放絕妙,超越時空。
我認為這才是藝術!我的「意識流」系列,是繪畫創作的新探試,除自娛外,也是向喬伊斯與懷素致敬。
最佳賣點 : 2007年起,他開始創作「意識流」系列作品,早期的水墨創作深受喬伊斯(James Joyce)的「意識流文學」的影響,並從書法的觀念與實驗中取徑,使作品體現出一種東方的深厚內蘊與精神平衡。而近期創作更加強調中國傳統繪畫的「骨法」與「留白」,意至筆至,舞動如行雲,揮灑如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