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浩斯關鍵故事100: 最簡明的新世代版本, 讀過就像看了一場百年紀念特展 | 誠品線上

The Story of Bauhaus

作者 Frances Ambler
出版社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包浩斯關鍵故事100: 最簡明的新世代版本, 讀過就像看了一場百年紀念特展:為百年傳奇而生解密翻案,那些我們該知道的包浩斯最簡明的新世代版本讀過,就像看了一場百年紀念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為百年傳奇而生解密翻案,那些我們該知道的包浩斯最簡明的新世代版本讀過,就像看了一場百年紀念特展為什麼讀建築、設計、藝術、劇場,一定要認識它?師徒制、工作坊、色彩理論、前衛派對、劇場、建築學、家具設計、平面美學100年前最前衛的學校,當時就主張--好設計,人人適用! 經歷威瑪-德紹-柏林三時期一本讀透、讀懂,包浩斯穿透百年的影響力100個關鍵詞,圖+文完整收錄平面設計、建築、攝影、織品、服裝、舞蹈、家具、日用品、壁紙、玩具他們是創造者社群的先鋒,無所不在地形塑我們今日世界IKEA、APPLE、MUJI的產品設計,全深受啟發百年前過於前衛的包浩斯套套桌、疊疊椅,幾何茶壺,別以為是IKEA的產品!這是包浩斯100年前的經典設計。當年那些令人目瞪口呆的革新和創意,全變成我們今日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物。「讓我們一起想望、構思和創造未來的新結構。」--創立者 華特‧葛羅培斯100年前,包浩斯從一次大戰的毀滅中誕生,它是創立者華特‧葛羅培斯的一項嘗試,企圖透過藝術和設計來達到某種統一,重新思考藝術和設計可以如何革命,塑造新社會。經歷三次遷校及納粹時代打壓的政治動盪,它是跨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建築、設計學校。從蘋果設計師、前衛建築師到全球各領域人士,全都深受其精神啟發。雖然包浩斯的活躍時間很短,只從1919到1933年,2019年適逢創立百年紀念,全球各地都有慶祝活動,穿透百年,它的影響依然繼續!包浩斯不只是一個學校,它是不斷演化、時而矛盾的一堆想法和抱負,是一個可以讓人自由犯錯,實驗創意、技術、媒材的地方。它擴展的範圍遠超過它在威瑪、德紹和柏林的三所實體學校,將它結為一體的力量並非風格而是樂觀主義--認為好設計應該人人適用,以及相信好設計有潛力打造新世界。100個關鍵詞,解密翻案,並探究包浩斯的完整群像本書用了100個關鍵詞,去探究由人物、構想和設計拼湊出的群像,這當中既讚頌了包浩斯的前衛創意和多樣性--從它在藝術教育上的構想,例如預備課程,到為包浩斯舞台設計的各種劇場實驗--也挑戰、翻案了打從包浩斯成立之初就縈繞不去的一些迷思。去吧!到最前衛的包浩斯上學◎年輕人,加入包浩斯在包浩斯,當你修完六個月的「預備課程」,即可依能力興趣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坊」,讓學生從做中學;工作坊的學生助手一天工作八小時,可獲薪資,免付學費,還可享有包浩斯有限責任公司的營業額和執照的持份! ◎第一課:呼吸練習約翰‧伊登是包浩斯早期「最強大也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他塑造了包浩斯的課程,並確立教學方法;而他的僧侶式打扮、素食,以及在課堂開始時要求學生做的「呼吸練習」,讓他不是受到「熱烈的愛戴」,就是受到「同樣熱烈的憎恨」。「我要碰觸到學生的內心深處並敲擊出……精神的火花。」◎同學,上課了,快把玩具拿出來「我們的遊戲-我們的派對-我們的工作」約翰‧伊登教學的一個重要元素,就是將作品和遊戲連結起來,強調創意的自由和好玩。學生艾瑪‧席多夫-布歇打造出了積木「小造船遊戲」,約瑟夫‧哈特威格則首度開創出幾何造形的西洋棋組,兩樣經典玩具皆由Naef公司製造生產至今。◎來吧,讓我們「跳出藍色!」格爾圖魯得‧古魯諾認為,色彩、聲音、運動有著某種內在平衡,因此在課程中設計出一系列姿勢,每個姿勢都能與色彩對應。「這能喚醒被忽略的感官。」但也有學生抱怨,當古魯諾要求他「跳出藍色!」時,他超困惑。◎「好玩」的代名詞:□△○幽默禪僧仙崖的名畫《□△○》引起後人無限追趣遐想,PS的遊戲手把也以「□△○」的經典按鍵配置,深植人心。□△○,就是好玩,說到好玩,就不能少了包浩斯,不僅為三個形狀賦予色彩理論的深度,也執拗地只用這三個形狀打造出驚艷的「包浩斯搖籃」。◎校長,你怎麼在一個立方體裡辦公啊?如果你有幸犯錯,被叫到校長葛羅培斯的威瑪辦公室訓話,你會發現自己進入了一個由立方體組成的世界,從格局布置、地毯、到校長本人自己設計的雜誌架及燈飾,都是他包浩斯的立方體!重頭戲,則落在校長的寶座:經典的F51扶手椅!◎上學好累,先上街晃晃哥不是翹課,而是找靈感。約瑟夫‧亞伯斯就讀於包浩斯時,開始創作碎片畫,因為買不起材料,所以走在威瑪街頭,四處尋找被丟棄的酒瓶和破裂的窗戶。亞伯斯的《網格圖裡的碎片》,讓玻璃這項媒材介入當代的前衛關懷,挑戰藝術和日常生活的界線。◎不上了不上了!趕快下課去過節!「告訴我你怎麼過節慶,我就能說出你是誰。」師傅奧斯卡‧史雷梅爾如是說。威瑪時期,包浩斯有四大節日:燈節、仲夏節、風箏節和尤爾節;到了德紹時期,慶祝活動變得更加專業,準備時間長達好幾週,其中尤以「金屬節」最為高潮:賓客將在不知不覺間,進入一座「純粹屬於金屬樂趣」的派對房間……◎包浩斯的孩子都在跳舞奧斯卡‧史雷梅爾將他的色彩理論灌注到對戲劇的熱情中,在校內創辦劇團。他的特製戲服,將演員的身體改造成各種不自然的幾何形態,或圓盤狀、或柱狀、或彈簧狀。「當舞蹈與戲服融合得越深,那看似受到侵犯的身體,就越能展現出……新的舞蹈表現形式。」史雷梅爾的戲劇理論,從此影響了德國的表演藝術。◎好想學設計,但,還是會害怕?如果告訴你,當年大環境下的包浩斯師傅們也很不知所措呢?但就算財務拮据,也擋不住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想在包浩斯貢獻建築才學的決心,這就是包浩斯的「德紹啜飲廳」--一座在圍牆上鑿穿一個洞、屋頂從牆上向外突挑的小吃亭。當年的學生來到這裡,點個一杯,小憩一下,或能解開迷惘,繼續前進。你所不知道的包浩斯人故事●包浩斯存在期間曾偏離宣言裡的好幾個面向,不過卻吸引諸多才華洋溢的設計師們前來,一起打造未來。●陶瓷工作坊雖然存在時間不長,卻是讓包浩斯在威瑪建立名聲,成為第一個帶來營收並將設計投入生產的工作坊!●彼得‧凱勒設計的包浩斯搖籃經典不敗,但一開始其實是被當作雜誌架來販售。●包浩斯經典圖像--藍色圓形、紅色方形和黃色三角形,是來自康丁斯基的色彩學通論,也通過了現代色彩感知的普查考驗。●「派對對我們有益!」包浩斯透過派對與在地市民相處圓滿,更有狂歡者遠道而來參與。派對的另外好處是,據說包浩斯的師生裡共有七十一對共結連理。●包浩斯絕非安靜肅穆的地方,地窖裡總是傳來單簧管、班卓琴和薩克斯風的即興音樂,那是我們的「包浩斯樂團」!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建築師/林友寒 策展人/耿一偉 平面設計師/彭星凱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所講座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曾成德 建築師/漆志剛 東京大學博士/謝宗哲 北藝大戲劇學院院長/鍾明德 建築師/龔書章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法蘭西絲‧安伯樂 (Frances Ambler)英國作家與藝術史家,和全球各地的博物館與藝廊合作,包括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倫敦維多利亞暨亞伯特博物館以及蘇格蘭雕塑信託等。對二十世紀設計特別感興趣,著有《世紀中葉的現代:設計圖符》(Mid-Century Modern: Icons of Design)。■譯者簡介吳莉君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譯有《觀看的方式》、《觀看的視界》、《我們在此相遇》、《持續進行的瞬間》、《建築的法則》、《包浩斯人》、《設計是什麼?》、《當代建築的靈光》、《好電影的法則》、《光與影》、《建築的危險》、《當代藝術,如何看?》、《畫建築》、《畫城市》、《浮與沉:攝影家尤金‧史密斯的傳奇人生》等書。任職出版社多年,現為自由工作者。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導言一、包浩斯在威瑪,1919~251. 華特‧葛羅培斯Walter Gropius2. 包浩斯創立The founding of the Bauhaus3. 總體藝術Gesamtkunstwerk4. 約翰‧伊登Johannes Itten5. 預備課程The Vorkurs6. 工作坊The workshops7. 包浩斯宣言The Bauhaus manifesto8. 小星人Star Manikin9. 我們的遊戲-我們的派對-我們的工作 Our Play-Our Party-Our Work10. 索墨菲德之家Sommerfeld House11. 碎片畫Shard pictures12. 非洲椅African Chair13. 包浩斯刊物:《歐洲新圖像》Bauhaus prints: New European Graphics14. 保羅‧克利Paul Klee15. 包浩斯色彩理論Bauhaus colour theories16. 陶瓷工作坊The ceramics workshop17. 奧斯卡‧史萊莫Oskar Schlemmer18. 包浩斯標誌設計Design for the Bauhaus logo19. 芝加哥論壇報大樓設計Design for the Chicago Tribune Tower20. 條板椅Slatted Chair21. 包浩斯大展The Bauhaus Exhibition22. 號角屋Haus am Horn23. 包浩斯搖籃Bauhaus Cradle24. 小造船遊戲Small Ship-Building Game25. 藝術加科技:一個新整體 Art and technology-a new unity26. F51扶手椅F51 Armchair27. 瓦西利‧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28. 圓形、方形、三角形Circle, square, triangle29. 西洋棋組Chess Set30. 葛楚德‧格魯諾Gertrud Grunow31. 茶壺Tea Infuser32. 包浩斯檯燈Bauhaus Lamp33. 派對和節慶Parties and festivals34. 婫塔‧許托茲Gunta Stölzl35. 包浩斯樂團The Bauhaus band二、包浩斯在德紹,1925~3236. 德紹包浩斯大樓The Bauhaus buildings, Dessau37. 拉斯洛‧莫侯利納吉László Moholy-Nagy38. 露西亞‧莫侯利Lucia Moholy39. 新視野:攝影在包浩斯The New Vision : photography at the Bauhaus40. 包浩斯有限責任公司的成立The founding of the company Bauhaus GmbH41. Sintrax咖啡壺Sintrax Coffee Maker42. 馬塞‧布魯耶Marcel Breuer43. 瓦西利椅Wassily Chair44. 辛尼克‧薛帕Hinnerk Scheper45. 包浩斯叢書The Bauhaus books46. 活潑的線條在散步,自由自在,沒有目標An active line on a walk, moving freely, without goal47. 約瑟夫‧亞伯斯Josef Albers48. 安妮‧亞伯斯Anni Albers49. 疊疊桌Stacking Tables50. 師傅之家Masters’ Houses51. 套套桌Nesting Tables52. 彼得斯小學競圖設計Competition design for the Petersschule53. 德紹托騰集合住宅Dessau-Törten housing estate54. 包浩斯劇場Theatre at the Bauhaus55. 建築學校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56. 人類課 Human being course57. 包浩斯洋裝Bauhaus Dress58. 赫伯特‧拜爾Herbert Bayer59. Universal Bayer字體Universal Bayer60. 瑪麗安‧布蘭特Marianne Brandt61. 《為電動舞台設計的燈光道具》Light Prop for an Electric Stage62. 漢斯‧邁爾Hannes Meyer63. 《五部合唱》Five Choirs64. 摺疊椅Folding Chair65. 喬斯特‧施密特Joost Schmidt66. 以人民需求取代奢華需求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instead of the need for luxury67. ADGB工會學校ADGB Trade Union School68. 華特‧彼得漢斯Walter Peterhans69. 卡拉‧葛洛許和包浩斯的體育Karla Grosch and exercise at the Bauhaus70. 陽台通道屋Houses with balcony access71. 《面具肖像》Mask Portraits72. 包浩斯壁紙Bauhaus wallpapers73. 為社會主義城市做設計Design for a Socialist City74. 德紹啜飲廳Drinking hall, Dessau三、包浩斯在柏林和包浩斯遺緒,1932~33和之後75. 路德維格‧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76. 麗麗‧瑞克Lilly Reich77. 包浩斯在柏林史特格利茲The Bauhaus in Berlin-Steglitz78. 奧蒂‧貝爾格Otti Berger79. 雷姆克之家Lemke House80. 國際樣式International Style81. 《攻擊包浩斯》The Attack on the Bauhaus82. 包浩斯關閉The closure of the Bauhaus83. 國立高等藝術和技術學校VkhUTEMAS84. 新包浩斯,芝加哥New Bauhaus, Chicago85. 穆赫利,布達佩斯包浩斯 Mühely, the Budapest Bauhaus86. 長椅Long Chair87. 華特‧葛羅培斯和哈佛設計研究院Walter Gropius and Harvard’s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88. 黑山學院Black Mountain College89. 密斯在伊利諾理工學院Mies at the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90. 烏爾姆設計學校Ulm School of Design91. 42工作室╱M2打字機Studio 42 M2 typewriter92. 白城,特拉維夫The White City, Tel Aviv93. 《三人芭蕾》The Triadic Ballet94. 法蘭克之家Frank House95. 附有計時器的廚房鐘Kitchen Clock with Timer96. 西格拉姆大樓The Seagram Building97. 《色彩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 of Colour98. 《論編織》On Weaving99. 包浩斯字體Bauhaus type100. 白神 The White Gods註釋參考書目索引

商品規格

書名 / 包浩斯關鍵故事100: 最簡明的新世代版本, 讀過就像看了一場百年紀念特展
作者 / Frances Ambler
簡介 / 包浩斯關鍵故事100: 最簡明的新世代版本, 讀過就像看了一場百年紀念特展:為百年傳奇而生解密翻案,那些我們該知道的包浩斯最簡明的新世代版本讀過,就像看了一場百年紀念
出版社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9072441
ISBN10 / 9579072442
EAN / 9789579072441
誠品26碼 / 2681749172005
頁數 / 22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9X0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導讀 : 導言Introduction
包浩斯是在一個世紀前創立,即便一百歲了,看起來還是很棒。雖然包浩斯的活躍時間很短,只從1919到1933年,但它結束後的生命卻長上許多。事實上,直到今天,它還在形塑我們的周遭世界。

雖然人們常將包浩斯的理念簡化成一系列物件,例如機能主義建築、閃亮金屬椅、無襯線字體,也許還有圓形、方形和三角形,但包浩斯想追求的目標,永遠超過這些。就像拉斯洛•莫侯利納吉(László Moholy-Nagy)說的:「最終的目標不是產品,而是人。」包浩斯是不斷演化、時而矛盾的一堆想法和抱負,擴展的範圍遠超過它在威瑪、德紹和柏林的三所實體學校。將包浩斯結為一體的力量並非風格而是樂觀主義——認為好設計應該人人適用,以及相信好設計有潛力打造新世界。

由於包浩斯從來就不只是一樣東西,因此本書用了一百個關鍵詞,去探究由人物、構想和設計拼湊出來的這條百衲被,它們塑造了包浩斯的存在,並繼續塑造它的來生。本書讚頌了包浩斯的創意和多樣性——從它在藝術教育上的開創性構想,例如預備課程,到為包浩斯舞台設計的各種劇場實驗——也挑戰了打從包浩斯成立之初就縈繞不去的一些迷思。無論包浩斯的創立者華特•葛羅培斯是否有資格聲稱是他將現代建築帶到美國,或人們是否誇大了包浩斯對特拉維夫「白城」的貢獻,但這類聲明或概論,都可能掩蓋掉受到包浩斯形塑的想法、產品和人物的豐富多樣性。

要找出包浩斯沒按照自身理念做設計的案例相當容易——例如他們在德紹托騰興建的社會住宅有一些瑕疵,或瑪麗安•布蘭特的茶壺等產品,雖然是效法機器時代,卻是以實驗方式在包浩斯的工作坊裡用手工製造的——但包浩斯卻有一項可以彌補的特質,就是它總是不斷嘗試。那是一個可以讓人實驗創意的地方,實驗技術、媒材和構想,一個讓人有犯錯自由的地方。它企圖以一種新的方式教學、製造和生活,可惜隨著法西斯的興起而短命夭折。正是這種探索、好奇和往前衝的精神,讓包浩斯在百歲之際,依然能提供我們豐富的嶄新構想。

試閱文字

內文 : 包浩斯在威瑪 1919–25
包浩斯從一次大戰的毀滅中誕生,它是創立者華特•葛羅培斯的一項嘗試,企圖透過藝術和設計來達到某種統一,重新思考藝術和設計可以扮演何種角色來塑造新社會。

包浩斯的第一批老師是來自國際前衛圈的知名藝術家,包括瓦西利•康丁斯基和保羅•克利,並由充滿領袖魅力的約翰•伊登制定了該校的最初課程,強調工藝、表現和和諧。包浩斯教育的核心是基礎訓練的預備課程,所有學生必修。和傳統的藝術訓練剛好相反,包浩斯鼓勵學生探索和重新評估最日常的材料。接下來的工作坊——不論是陶瓷、壁畫、雕刻或織品——都將實務工作與理論思考合而為一。學生可實驗各式各樣的前衛風格,表現主義方面有婫塔•許托茲和馬塞•布魯耶設計的非洲椅,風格派(De Stijl)則有布魯耶的條板椅。不過,就像伊登在導論講座「我們的遊戲—我們的派對—我們的工作」中強調的,包浩斯的體驗不只和學習有關,這個群體更是以它的派對、節慶、音樂和它所鍛造出來的親密關係為特色。

由於包浩斯特別強調合作,因而推行了不少抱負滿點的全校性計畫,例如索墨菲德之家和《歐洲新圖像》作品集。不過,要到1923年的包浩斯大展,才真正展現出它放眼全世界的雄心壯志。這次大展呈現出包浩斯設計與日常生活的諸多關係,從陶器到搖籃,從廚房到「號角屋」的整體規劃,藉此吸引觀眾前來威瑪。這次大展也預告了一個新紀元即將展開,一個「藝術加科技」的紀元。隨著伊登離開,葛羅培斯將包浩斯朝藝術與科技的方向推進,創造出包浩斯最著名的一些設計,例如瑪麗安•布蘭特的茶壺,以及今日所謂的包浩斯檯燈。

然而,1924年選舉後,右翼政黨接掌大權,包浩斯的贊助銳減,必須仰賴政府挹注。於是,在德紹市長的支持鼓勵下,葛羅培斯決定把包浩斯搬到這座新興的工業城市。而威瑪時代的一些學生,像是馬塞•布魯耶、約瑟夫•亞伯斯和赫伯特•拜爾等人,則回到德紹擔任年輕師傅,協助打造這所學校的新階段。

「讓我們一起想望、構思和創造未來的新結構。」——華特•葛羅培斯

1. 華特•葛羅培斯Walter Gropius│校長,1919–28
葛羅培斯和包浩斯緊密相連:他是包浩斯充滿遠見的創建者和無悔不倦的倡議者,後來更成為現代運動發展的中堅分子。

葛羅培斯在一次大戰之前就已打出名號,他曾為著名的建築師暨設計師彼得•貝倫斯(Peter Behrens)工作,接著創立自己的事務所。1911–13年間,他和阿道夫•梅耶(Adolf Meyer)共同設計的法格斯工廠(Fagus Factory),是現代主義的早期傑作。戰後他加入眾人,試圖檢視這個嶄新世界。「舊形式已化為廢墟,」他在1919年如此說道。「陳舊的人類精神失去效力,並朝新形式流去。」對葛羅培斯而言,新形式就是他在該年稍後所創立的包浩斯。

在葛羅培斯的創新課表裡,所有學生都要修習預備課程,接著在工作坊裡接受藝術和實務訓練。葛羅培斯以魅力聞名,擅長處理人際和建立關係。他聘請前衛藝術家擔任教職員,包括保羅•克利、瓦西利•康丁斯基和約翰•伊登,並鼓勵各種合作專案,例如索墨菲德之家。他在1923年提出「藝術加科技——一個新整體」的呼籲,強調為大量生產做設計。包浩斯遷到德紹之後,他也用自己打造的新建築來鞏固他的願景。

1928年,他在日益惡劣的政治局勢中離開包浩斯,並提議讓漢斯•邁爾接替他的職位。離職之後,葛羅培斯於德國執行的案子包括卡爾斯魯厄(Karlsruhe)和柏林的住宅計畫,接著先遷往英國,最後移居美國,在美國擔任哈佛設計研究院的教授。葛羅培斯持續在多本書籍與展覽中提倡包浩斯,例如1935年的《新建築與包浩斯》(New Architecture and the Bauhaus),以及紐約現代美術館1938年舉辦的展覽:「包浩斯1919–1928」。於是,葛羅培斯版的包浩斯——犧牲了他的繼任者——就變成今日最廣為人知的包浩斯版本。


2. 包浩斯創立The founding of Bauhaus│1919
「每位思想之士,」華特•葛羅培斯在一次大戰後回顧時寫道:「都覺得有必要進行一場知識大變革。」為了往前看,他回顧了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和約翰•羅斯金(John Ruskin)的範例,他倆在十九世紀末支持中世紀的工匠去對抗工業革命。葛羅培斯的同代人,例如藝術工作者委員會(Arbeitsrat für Kunst)的成員,以及亨利•凡•德菲爾德(Henry van de Velde)和彼得•貝倫斯等人,都呼籲透過藝術做出激進的回應。

葛羅培斯就威瑪藝術與工藝學校(School of Arts and Crafts)校長的職位展開磋商,這個職位先前是由凡•德菲爾德擔任。在戰後的一團混亂中,他也說服當局把該校與威瑪的美術學院(Academy of Fine Arts)合併起來。這個新機構取名為威瑪國立包浩斯(Staatliches Bauhaus Weimar),1919年4月開幕。這個名稱呼應了它的影響力。Bauhütte指的是中世紀的小屋,學生學徒在那裡接受訓練——一如在中世紀的行會——成為熟練技工。這將是一個可以讓「各種等級的建築師、雕刻師和工匠以同質精神匯聚一堂的」地方。

同樣的,他們的老師——所謂的「師傅」——也「跟合作者和助手們一樣是整體員工的一分子:這些人將以密切合作的方式獨立工作,以促進共同的目標。」

根據曾在威瑪包浩斯講學的布魯諾•阿德勒(Bruno Adler)的說法,葛羅培斯的使命「直接打中年輕人的希望和追求」,承諾打造「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建立貨真價實的創造者社群;用新的教學方法取代古老、破舊的慣例;回歸手工藝,以及最重要的,展望一個未來的創意共同體。」


82. 包浩斯關閉The closure of the Bauhaus│1933
「清晨,警察搭著卡車前來,把包浩斯關了。凡是沒有適當身分證明(誰有啊?)的包浩斯成員,全都被押上卡車帶走。」學生皮烏斯•巴爾(Pius E. Pahl)如此回憶1933年4月那個決定命運的日子。即便搬離了德紹,它的政治還是影響了包浩斯的命運。為了調查德紹市長的活動,柏林校區也遭到蓋世太保搜查並貼上封條:而這一切都在(很可能是密報者的)媒體的注視下進行。

現在,不可能繼續教學,接下來幾個月,都在訴願與上訴中度過,希望能將封條取下。最後,蓋世太保發了一封信件,說明包浩斯可以復校的條件,包括開除瓦西利•康丁斯基和路德威格•希爾貝賽默,禁止猶太人工作,以及接受由納粹黨主導的課程大綱。

不過,包浩斯不必決定是不是要接受這些條件,因為在信件送到校長路德維格•密斯凡德羅手上之前,他就已經得到消息,做為談判協議一部分的德紹剩餘資金,已經被終止了。雪上加霜的是,有利可圖的Kandem檯燈的合約最近也遭取消,現在的財政情況根本無以為繼。1933年7月20日,師傅會議進行投票,一致決定要解散包浩斯。

日後,密斯回想起他跟納粹黨人阿佛列•羅森伯格(Alfred Rosenberg)的一次對話,密斯為了學校復校而與他碰面。羅森伯格直接問密斯:「你為什麼不改名字呢,我的老天爺?」對右派而言,「包浩斯」就是一個必須摧毀的象徵符號;但對密斯來說,它卻是一個品牌名稱,是他們努力募款的軸心。這場對話說明了想要讓學校繼續開下去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1933年8月10日,包浩斯永久解散。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經歷威瑪-德紹-柏林三時期
一本讀透、讀懂,包浩斯穿透百年的影響力
100個關鍵詞,圖+文完整收錄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