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言離你不遠: 甲年主日讀經評注
作者 | 任安道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聖言離你不遠: 甲年主日讀經評注:,教宗本篤十六世指出:「禮儀是天主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對我們說話的特選之地。」(《上主的話》52)彌撒中的讀經尤其如此。本書就是以 |
作者 | 任安道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聖言離你不遠: 甲年主日讀經評注:,教宗本篤十六世指出:「禮儀是天主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對我們說話的特選之地。」(《上主的話》52)彌撒中的讀經尤其如此。本書就是以 |
內容簡介 教宗本篤十六世指出:「禮儀是天主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對我們說話的特選之地。」(《上主的話》52)彌撒中的讀經尤其如此。本書就是以釋經學為基礎,從神學、靈修和牧靈的角度,默想和研究甲年主日彌撒讀經的果實,可作為理解主日讀經意義和預備講道的參考資料。期待本書的分享能激發讀者深入閱讀和默想聖言的熱情,好讓聖言充實、指引和改善我們的生命。 本書並非講道集,而是對甲年主日彌撒三篇讀經的綜合性評註。本書的寫作方法不是純釋經學的──釋經學家已在這方面做了很多──而是聖經神學的,即在釋經學的研究基礎上進行神學、靈修與牧靈的闡釋。 原則上,雖然主日彌撒的第一篇讀經與福音有關,而第二篇讀經不一定與其他兩篇有關,但聖經有其一致性,天主的話都是相通相連的。為此,本書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找出了三篇讀經的共同主題。每個主日的讀經內容都很豐富,都有極其深遠的意義,也可從不同角度來解釋。為深入起見,本書只專注於發揮一個主題。因此,每篇評注都有突顯此主題的標題。 本書特色: ◆ 以聖經神學闡釋甲年主日三篇讀經。 ◆ 呈現主日三篇讀經的一致性,以一個主題為中心進行詮釋。
作者介紹 任安道任安道《公教神學評論》、「瑪納叢書」、「漢思書系」等主編,目前為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UCLouvain)神學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包括基本、系統與實踐神學,尤以牧靈、福傳與本地化神學為重。近著包括《聖言離你不遠:主日讀經評注》(甲、乙、丙)、《新福傳的理念與實踐:革新教會的整合性力量》、《福音與文化的姻緣:本地化的實質與進程》等;主編《當痛遇上愛:認識與面對痛苦的信仰之道》、《厄法達:當代天主教漢語詩選》、《走向成熟門徒之路》等;譯有拉辛格之《耶穌基督的天主》、《真理的合作者:與教宗本篤十六世同行365天》等。
產品目錄 瑪納書系總序 自序 【將臨期】 第一主日/末日更是個空間問題 第二主日/我們遇到了已經來過的基督嗎? 第三主日/遵循天主之標準的喜樂 第四主日/若瑟領報的啓示 【聖誕期】 聖誕節子夜彌撒/救主的標誌──馬槽 聖誕節天明彌撒/與耶穌一同慶生 聖家節/作為聖三肖像的家庭 天主之母節/天主之母與新年祝福 聖誕節後第二主日/天主為我們預定的生命 主顯節/在天主的自我啟示中尋找自我 【四旬期】 第一主日/耶穌退誘惑的榜樣 第二主日/基督容顏的俊美 第三主日/耶穌因何而渴? 第四主日/讓習慣黑暗的眼睛習慣光明! 第五主日/天主的愛勝過死亡 【聖週】 聖枝主日(苦難主日)/受難者的光榮何在? 聖週四/藉感恩祭成為服務和共融的人 聖週五/十字架上的愛有多深遠? 聖週六/與基督同死同生 【復活期】 復活主日/在愛內復活 第二主日/慈悲的主,我信賴你! 第三主日/從厄瑪烏到耶路撒冷的皈依路 第四主日/善牧與羊門 第五主日/基督徒三重職務的合一 第六主日/真理與愛德的護慰者 耶穌升天節/做希望的證人 第七主日/愈顯主榮的方式 聖神降臨節/在聖神內重生與福傳 【常年期】 第一主日 主受洗節/上善若水的基督 第二主日/為基督作證的召叫 第三主日/走出分裂,走向合一 第四主日/看似弔詭的真福八端 第五主日/地上的鹽與世界的光 第六主日/法律、自由與自我實現 第七主日/該如何愛仇人? 第八主日/天主的母性 第九主日/通向幸福之路 第十主日/仁愛勝過祭獻,關係重於禮數 第十一主日/為福傳而存在 第十二主日/「在喪失生命時,生於永恆」 第十三主日/少即是多 第十四主日/背負自由的「軛」 第十五主日/成為使聖言成倍結實的「好地」 第十六主日/用寬容和仁愛「填補」罪惡 第十七主日/以天主為中心 第十八主日/天主看似「貧弱」之愛的強大 第十九主日/信德來自注視基督 第二十主日/基督徒是更優越的身分嗎? 第廿一主日/為人開啓天國之門的使命 第廿二主日/讓天主同化的信仰賽程 第廿三主日/助人改過與改變自我 第廿四主日/寬恕的可能性 第廿五主日/與天主拉開距離的原因 第廿六主日/天主遠非賞善罰惡者 第廿七主日/天主的恩情與人的負義 第廿八主日/拒絕天主恩典的四種方式 第廿九主日/凱撒與天主 第三十主日/效法天主之愛的守法之道 第卅一主日/針對司祭與信眾的批評 第卅二主日/末日是喜慶或災難之日? 第卅三主日/為主燦爛而活 第卅四主日 •基督君王節/讓愛作主為王 【其他節日】 天主聖三節/打開聖三奧祕的鑰匙 聖體聖血節/基督的祭獻與生命的恩賜 耶穌聖心節/在聖心的愛內獲得安息 若翰誕辰節/若翰的先知精神 聖母升天節/瑪利亞靈肉升天的預示 附錄:讀經一與福音經文表
書名 / | 聖言離你不遠: 甲年主日讀經評注 |
---|---|
作者 / | 任安道 |
簡介 / | 聖言離你不遠: 甲年主日讀經評注:,教宗本篤十六世指出:「禮儀是天主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對我們說話的特選之地。」(《上主的話》52)彌撒中的讀經尤其如此。本書就是以 |
出版社 /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9991285 |
ISBN10 / | 9869991289 |
EAN / | 9789869991285 |
誠品26碼 / | 2682306018002 |
頁數 / | 344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1.9CM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自序
「教會常常尊敬聖經,如同尊敬主的聖體一樣,因為特別在聖事禮儀中,教會不停地從天主聖言的筵席,及從基督聖體的筵席,取用生命之糧,而供給信友們……天主的話具有那麼大的力量及德能,以致成為教會的支柱與力量,以及教會子女信德的活力、靈魂的食糧——精神生活清澈不竭的泉源。因此,所謂『天主的話確實是生活的、有效力的』(希四12);『祂能建樹你們,並在一切聖徒中,賜給你們嗣業』(宗二十32),對聖經來說再恰當不過了。」(《啓示》21)
《啟示憲章》的這段話,恰如其分地指出了聖經對基督徒生活的重要性。正是由於意識到此重要性,從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起,教會便開始鼓勵信友多讀聖經。但對忙碌於世俗生活的平信徒來說,個人讀經是很大的挑戰,不僅是時間問題,也是由於若不具備一定的釋經學知識,很難讀懂作為古典文本的聖經。有鑒於此,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考慮到禮儀是與聖言相遇的絕好機會,遂結合了讀經與禮儀改革,在禮儀中注入「更豐富、更有變換性,和更適合的聖經誦讀」(《禮儀》35);尤其在彌撒中,「為給信友準備更豐盛的天主言語的餐桌,教會敞開聖經的寶庫,以便使信友在規定的年限內,能讀到聖經的重要部分。」(《禮儀》51)
所謂「規定的年限」,是指主日讀經甲、乙、丙三年的循環,和平日讀經單數、雙數兩年的循環。由於聖經卷數很多,即便如此,也沒有把全部聖經編排在上述循環的彌撒讀經裏(舊約只選讀了13.5%;新約也只被選取71.5%,其中四福音為89.8%,新約書信為54.9%)。我們期待,在將來更深入的禮儀改革中,教會能夠把整部聖經都編排進去。不過,應該說,梵二禮儀改革的努力已經是飛躍式的突破,如認真和規律地參與彌撒,亦可藉已有的讀經獲得足夠的精神食糧。
把禮儀與聖經結合起來的另一好處,是主禮司鐸或執事要根據讀經講道。講道的作用,用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話概括,就是「為加深信友對天主聖言的領悟,並在他們的生活中充分發揮聖言的效力。」(《愛的聖事》46)換言之,講道是一座促使天主與祂今日子民對話的橋樑(參閱教宗方濟各,《福音的喜樂》137)。對於不易讀懂聖經的一般信友,彌撒講道顯然是一大助益,因而講道是十分重要的牧靈職務。
為此,教宗方濟各在2019年9月30日頒布的《開啟他們的明悟》手諭(該手諭把常年期第三主日定為「天主聖言主日」)中說:「既然聖經屬於天主子民,那些受召為天主聖言服務的人員,必然感受到亟須使聖經容易被他們所屬的團體接受。尤其是彌撒中的講道,具有特別的功效,因為它具有『相似聖事的特性。』(《福音的喜樂》142)司鐸透過使用簡單和適當的語言,幫助人們更深地進入天主聖言;這能使司鐸們助人發現『上主為鼓勵善行而採用的圖像之美。』(同上)這是一個牧靈機會,不應錯過!」(5號)
如果說講道的目的,是為使聖言在信友生活中產生效力,那麼,這樣的效力意味著聖經不是已死的,而是生活的文字、離今天的我們不遠、對我們當前的處境有話說的聖言,也能幫助我們改善自身。禮儀中的聖言尤其如此。所以教宗本篤十六世指出:「禮儀是天主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對我們說話的特選之地;天主今天對祂的子民說話,他們則聆聽並響應。」(《上主的話》52)
這就要求講道者做好兩個預備工作:「首先該從個人開始,勉力熟悉天主聖言……對聖經的語意或釋義的瞭解雖然必要,但仍不足夠。在他接近聖言時,須動以順服之情、祈求之心,讓聖言滲透他的思想和感受,使他煥然一新。」(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我給你們牧者》26)除了需要熟悉聖經知識,並在祈禱中默想聖言外,講道者還需瞭解信友當前的生存境遇和生活狀況(渴望、困難、需求等),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分辨出天主今日對其子民所願講的話(參閱教宗方濟各,《福音的喜樂》137)。
正是由於深感禮儀中的讀經與講道對信友生活的重要性,以及認真預備講道的嚴肅性,筆者遂在從事牧職工作期間,每週寫主日讀經評注,並在瑪納文化工作室微信服務號上定期發表。這些評注只是筆者研究和默想聖言的果實,並非講道稿。正如上面提到的,講道需要針對聽眾特定的處境,且應該是口語、活潑和生活化的。確切地說,作為書寫的研究和默想的果實,這些評注是更為基礎性的聖經神學闡述,其對象也更為普遍,因此可作為理解主日讀經之意義和預備講道的參考資料。神學,但解釋聖經顯然不是釋經學家的專利,因為天主聖言對一切人有話說,誠如教宗方濟各所言:「聖經不只是為了少數特權人士的利益而存在的一套叢書;它屬於所有那些受召在它話語中聆聽訊息,而從中認出自己的人。」(《開啟他們的明悟》4)
筆者的寫作方法自然也不是純釋經學的──釋經學家已在這方面做了很多──而更多的是聖經神學的,即在釋經學的研究基礎上,進行神學、靈修與牧靈的闡釋。原則上,雖然主日彌撒的第一篇讀經與福音有關,而第二篇讀經不一定與其他兩篇有關,但聖經有其一致性,天主的話都是相通相連的。為此,筆者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夠找出三篇讀經的共同主題。每個主日的讀經內容都很豐富,都有極其深遠的意義,也可從不同角度來解釋。為深入起見,筆者一般只專注於發揮一個主題。因此,每篇評注都有突顯此主題的標題。
沒有人能夠窮盡聖言的奧義,這些評注只是管窺之見。取自《申命紀》(卅14)的書名,可說是對整個寫作過程的總結:是在接近聖言時,筆者才深深體會到,原來聖言離自己那麼近。教宗本篤十六世十分經典地解釋了聖言離我們不遠的事實:「我們是由聖言受造,且因聖言而生活;除非向聖言開放,我們不能瞭解自己。天主聖言顯示出人作為天主子女及其關係性之存在的本質。」(《上主的話》22)換言之,不理解聖言,就無法理解自我;不走近聖言,就難以活出天主子女的生命。所以,領悟聖言,從而讓聖言在生命中發揮其效力,不是為求知或感興趣,而是關乎生命的要事。
正是為此,筆者期待通過分享這些評注,激發讀者深入閱讀和默想聖言的熱情,好讓聖言充實、指引和改善我們的生命。教宗方濟各的這句勸勉值得銘記於心,付諸行動:「我們應該常常將《默示錄》的教導默存心中:主耶穌站在門口敲門。如果有人聽到他的聲音,並為他開門,他會進去同他們坐席(參閱默三20)。耶穌基督正在聖經的字裡行間敲我們的心門。如果我們聽到他的聲音,敞開我們的心思意念,他就會進入我們的生命,永遠與我們同在。」(《開啟他們的明悟》8)
內文 : 末日更是個空間問題
新的禮儀年是以期待基督來臨開始的。對基督來臨的期盼有兩層意思:一是舊約子民對基督降來的期盼;二是新約子民對基督再來的期盼。而基督再來的日子,就是末日。本主日的讀經所談到的,就是基督再來的末日。也許讓我們感到驚訝的是,第一篇讀經與福音的描述似乎帶給人完全不同的印象:前者是讓人充滿希望的喜慶場面,後者則是讓人擔憂的可怕情形。為什麼同樣是末日,二者的描述卻如此不同呢?其實,兩篇讀經反映出的,更多的是主體的體驗,即人看待末日的兩種不同眼光。末日,或是充滿希望的,或是令人害怕的,全在於人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它。
當今多數聖經學者都認為,《依撒意亞先知書》第二章是出自第二依撒意亞先知之手,因為就內容、思想和方法來看,都接近充軍時期的先知預言。比如在這段預言裡,雖然提到了聖殿,卻沒有提到祭祀,這可能是因為在異邦沒辦法行祭。此外,這段預言也強調了聆聽天主的話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因為法律是充軍時期的以色列人僅有的信仰寶藏。依撒意亞先知在這段話裡預言的末日景象,可用「神人以和」(《尚書.虞書.舜典》)來形容。神人以和,因為萬民都要到耶路撒冷的聖殿朝覲天主,他們要遵守天主的教導和法律,在天主的光明中行走。而且是天主要在萬民中實行「審斷」(中文思高版聖經翻譯為「天主要統治萬民」),這意味著萬民可獲得決定性的、永恆的和平,因為人的裁決很難公平,即使公平,也總有人不服,可天主的審斷卻不會這樣。
如此的神人以和,在保祿的思想中最終是由基督實現的。他說,希臘化的基督徒由於之前不信天主,對默西亞沒有期待,從而不被以色列社團接納,是恩許之盟約的局外人;就是說,他們既沒有與人,也沒有與天主建立和平的共融。但是現今卻在基督耶穌內,不但親近了天主,也由此與以色列人合而為一:「因為基督是我們的和平,他使雙方合而為一;他以自己的肉身,拆毀了中間阻隔的墻壁,就是雙方的仇恨,並廢除了由規條命令所組成的法律, 為把雙方在自己身上造成一個新人,而成就和平。他以十字架誅滅了仇恨,也以十字架使雙方合成一體,與天主和好。所以他來,既向遠離的人傳布了和平的福音,也向那親近的人傳布了和平。」(弗二12-16)
末日其實不是別的,就是這種神人以和的景象在基督內的圓滿實現。在末日來臨的基督,應該被理解為宇宙的基督,他是萬物達至終極共融或和諧的實現。在這個意義上,末日不是一切的終結,更不是可怕的日子,而毋寧說是一切可怕之事的終結,是對一切阻礙人與神、人與人、人與物達至和諧的東西的毀滅。所以,假如我們希望罪惡與不法,以及一切紊亂、恐怖、悲傷等情境被毀滅,那麼,末日就應該是個喜慶的、充滿希望的日子。
從另一個角度看,末日就是宇宙性基督本人的圓滿實現;或者說,末日就實現在基督身上,所以末日與基督的來臨是一回事。既然如此,末日就不是一切的終結,而是一切的完成;末日也不是什麼外在的現象,而是內在的狀況,因為我們是從內在參與基督的奧體,也是從內在與天、地、人合一的。換言之,就個體而言,當我們與天、地、人合一,當我們從內在讓宇宙與自身結合時,宇宙的基督就會來到我們的生命中,凡不與天、地、人和諧的,就在我們的生命裡終結了,從而末日就在某種意義上於我們內來臨。
我們可在自己的經驗裡體會到這點。《菜根譚》有句話講:「心體便是天體,一念之喜,景星慶雲;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風甘露;一念之嚴,烈日秋霜。」心情好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世界很美好,也能夠與人和睦相處;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會摔盤子打碗,跟孩子撒怒氣。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和外物的關係首先在於內心,當我們的內心為惡所破壞時,我們就會表現出對宇宙的破壞,從而宇宙在我們內心就遇到了「末日」。
當然,基督信仰始終認為末日不只是個人性事件,而是關係到整個宇宙的集體事件。歷史是線性的,末日是歷史的終結,儘管沒有人知道這終結在哪天。但對個體來說,更重要的是自己在當下與這樣的末日有什麼關係,又該如何面對它?正是為此,宇宙末日的內在層面才更為重要、更值得注意。我們不知道末日何時來到,沒有關係,假如我們能在每個平常日子裡從內在與天、地、人保持和諧的話,那麼不管末日哪天到來,都是無所謂的事。
在這種意義上,末日更是個空間問題,而不是時間問題。空間當然是指生命的、心靈的空間。如果我們的生命能夠包容宇宙,能夠成為天、地、人共融相愛的空間,那麼我們的生命就是天國的臨現,因而就在某種程度上抵達了歷史應該朝向的終點。諾厄時代的末日所呈現出的,就是個空間問題:對於那些沒在平時與天、地、人保持和諧的人來說,末日是洪水淹沒的空間;而對在方舟裡集合於天主內的人和動物來說,卻是得救的空間。方舟和被洪水淹沒的地方都是空間,關鍵在於我們處在哪個空間中。
在今天的福音裡,耶穌說到在末日時有人被提去,有人被棄,指的也是屬於或不屬於天國的事實。天國的實現就是宇宙性基督的實現,天國也不是某種物理的空間,而是生命的空間,確切地說是基督生命的空間,就像若望宗徒在《默示錄》裡所說的:「在城內我沒有看見聖殿,因為上主全能的天主和羔羊就是她的聖殿;那城也不需要太陽和月亮光照,因為有天主的光榮照耀她,羔羊就是她的明燈。」(默廿一22-23)
假如我們從現在起就把自己的生命建成聖神的宮殿,讓基督做我們生命之城的明燈,那麼從現在起,我們的生命就可以是某種形式的「聖城」,即神人以和的空間。用保祿的話說,這意味著我們應該「脫去黑暗的行為,佩戴光明的武器……穿上主耶穌基督」,就是讓基督占據我們生命的整個空間。在這種情況下,末日不過是神人以和這一事實的決定性實現罷了,因而只該將之視為我們當滿懷喜樂、翹首期盼的日子。
最佳賣點 : 本書並非講道集,而是對甲年主日彌撒三篇讀經的綜合性評註。 以聖經神學闡釋甲年主日三篇讀經。它不僅使你了解聖經時代發生的事,也能應用在你自己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