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茲柏格給主管的睡前故事: 策略要像雜草, 組織要像破洞的穀倉, 領導者要能編笑話……你白天想不透的管理難題, 都在大師的譬喻裡。 | 誠品線上

Bedtime Stories for Managers: Farewell to Lofty Leadership…Welcome Engaging Management

作者 Henry Mintzberg
出版社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明茲柏格給主管的睡前故事: 策略要像雜草, 組織要像破洞的穀倉, 領導者要能編笑話……你白天想不透的管理難題, 都在大師的譬喻裡。:◎一份飛機餐,為什麼差點讓一家航空公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一份飛機餐,為什麼差點讓一家航空公司倒閉?◎印度的交通不叫混亂,只要你順著車流開……◎護理師、醫師、經理人,誰才適合管理醫院?◎管理無須太多世界觀,入世最重要!以上這些,都是當代管理大師亨利‧明茲柏格專門寫給管理者的睡前故事,目的是:讓你醒。(不是睡前醒,是白天上班一整個清醒!)亨利‧明茲柏格(Henry Mintzberg),是叛逆的當代管理大師,他的第一本著作《管理工作的本質》(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Work),曾遭到15家出版社的拒絕,但現在已是管理領域的經典。他對於商學院的教育向來嗤之以鼻,還曾取笑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的五力分析,有夠愚昧。(事後證明,明茲柏格是對的。)本書是他從自己撰寫的101篇部落格文章中,精選出42篇對管理者最有意義的故事。●策略要像長雜草,不是種番茄。當每個人的想法遍及整個組織時,就形成了策略,你得讓公司的策略像雜草般在各部門蔓延,而不是養在主管的溫室。所以策略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當主管你得先做再想,但生小孩不能。你有重要決策要做嗎?在不確定一件事該怎麼處理、毫無頭緒時,你得先做做看才有辦法展開思考。世上唯有核戰和生小孩這兩件事,不能先做再想。 ●公司不能天衣無縫。有的公司像穀倉,各部門垂直整合,卻老死不相往來。有的組織像樓板,執行長只能跟執行長坐在一起,這樣才代表高層。在這位叛逆的管理大師眼中,最有效率的組織應該長什麼樣?●護理師、醫師、經理人,誰適合管理醫院?醫師懂治療、護士懂照護、經理懂管理,但有誰三個都會?所以正確答案是?大師給的答案,你翻遍所有教科書都找不到。最後,明茲伯格還要所有主管「縮編」你的字典,刪除以下的字眼:高層、股東價值、策略規劃、人力資源、顧客服務、轉型……為什麼?「因為我那些最駭人的想法,終將成就最好。即使需要一段時間發酵。」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葳逸整合行銷總經理/艾薇蕭《經理人月刊》總編輯/齊立文為你而讀執行長/蘇書平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現職為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管理學講座教授。是管理者角色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在組織管理學方面的主要貢獻為對管理者工作的分析。其經典著作《管理工作的本質》書中揭示了管理者三大角色:人際角色、訊息角色、決策角色,仔細考察了管理者的工作及其對組織的巨大影響,並就如何提高管理效率為管理者提供了有力建議。1980年,成為加拿大皇家協會的會員,是該協會第一位管理學教授出身的會員;1995年,該年度最佳著作《策略規劃的興衰》獲得管理學會的喬治.泰瑞獎;1998年,被授予加拿大國家勛章(加拿大最高榮譽)與魁北克勛章;2000年,因對管理學所做出的貢獻獲得管理學會頒發的傑出學者獎。迄今一共出版了近20本書,最具影響力的包括《管理工作的本質》、《組織的架構的設計》、《組織內外的權力鬥爭》、《策略過程》、《策略規劃的興衰》、《策略巡禮》、《MBA不等於經理人》等。淡江大學經營決策系、東吳大學企管研究所畢業。曾任網路電玩編譯。現任出版社編輯,希望引進更多有趣(且暢銷)的書,透過翻譯來感動讀者,譯有《改變未來的祕密交易》、《讓人無法拒絕的神奇字眼》、《重設你的人際邊界》(皆為大是文化出版)。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一:管理絕對不是只會訂KPI/艾薇蕭推薦序二:給經理人的解毒劑/齊立文推薦序三:管理就像一場交響音樂會/蘇書平關於作者引言說給管理者的睡前故事,讓你醒第一章:管理?領導?哪個好?1. 一份飛機餐,差點讓一家航空公司倒閉2. 主管好比指揮家。但樂手在看譜,誰在看指揮?3. 一通報修電話,還得執行長親自打4. 非得跟魔鬼打交道?問問魔鬼身邊的人5. 一間有靈魂的旅館,每個角落都有6. 網路讓管理進化了也退化了7. 當主管你得先做再想,生小孩不能先做再想8. 策略要像長雜草,而不是種番茄第二章:組織要像有間隙的穀倉1. 讓我們學牛走路,不管你是沙朗還是丁骨2. 工作場所使人感受到能量,就不需要白馬騎士3. 阿拉伯之春寒冬收場,網路會讓人賠上什麼?4. 宜家家居賣DIY家具,是誰了不起?5. 想創意時別按規矩,該按規矩的別搞創意6. 管理職該放在公司哪個位置7. 公司不能天衣無縫8. 歐亞本就連一塊,誰把歐、亞分開來?9. 董事會就像隻蜜蜂,比起被螫更怕嗡嗡嗡第三章:管理的績效無法加總計算,得加總判斷1. 心智極度不尋常的人,才會分析顯而易見的事2. 史上最高效率交響樂團3. 你用什麼標準來衡量餐廳效率4. 見樹又見林,林是算數據、樹是看現場5. 各種標準加在一起做判斷,而非做計算6. 全球暖化有實證,我的經驗是……還是開冷氣7. 不丹的國民幸福總值是怎麼計算的?第四章:學校能教你什麼1. 企管碩士班對前途的影響2. 十九位哈佛MBA傑出校友最終五人成功3. 「很高興認識我自己!」主管的課得這樣上4. 一群主管圍成圈圈像幼稚園一樣第五章:管理無需太多世界觀,入世最重要1. 聰明企業家在處理繼承問題時會變笨2. 印度的交通不叫混亂,只要你順著車流開3. 護理師、醫師、經理人,誰適合管理醫院?4. 某總裁想選總統或市長時,給他看這篇第六章:執行長是怎麼成了低風險高所得工作1. 這年頭的執行長怎麼賺薪水2. 傑克與吉兒並沒有做錯事……除了選錯公司3. 提升生產力,需要一些沒有效益的因素4. 合法的腐敗,或許你正身在其中5. 柏林圍牆倒塌的那時起,世界失衡了第七章:如果你能編出笑話,就能成就偉大事業1. 發現盤尼西林,是因為培養皿發霉2. 我沒說話,語音卻回我「非常感謝您寶貴的意見」3. 怎麼成長?先蹂躪企業,再蹂躪社會,最後蹂躪自己4. 她進入決賽後斷絕對外接觸5. 更好的管理者牙仙

商品規格

書名 / 明茲柏格給主管的睡前故事: 策略要像雜草, 組織要像破洞的穀倉, 領導者要能編笑話……你白天想不透的管理難題, 都在大師的譬喻裡。
作者 / Henry Mintzberg
簡介 / 明茲柏格給主管的睡前故事: 策略要像雜草, 組織要像破洞的穀倉, 領導者要能編笑話……你白天想不透的管理難題, 都在大師的譬喻裡。:◎一份飛機餐,為什麼差點讓一家航空公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9654159
ISBN10 / 9579654158
EAN / 9789579654159
誠品26碼 / 2681771283007
頁數 / 256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2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一
管理絕對不是只會訂KPI

葳逸整合行銷總經理/艾薇蕭

在創業前,我跟隨過很多老闆,幸運的是我向來貼近老闆,在他們身上,看見了各式管理風格。後來自己當了老闆,才發現很多事情跟想像中不一樣。
老闆要關心的事太多了,很難事事都清楚,尤其公司組織越龐大,能看見的細節更少,要上達天廳的訊息在組織中被層層阻隔,最後可能與原意不同。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而政治就是管理眾人之事,你可能覺得自己並非主管,也沒有雄心大志,但身在職場的我們,都免不了在政治關係中擺盪。
因為精力有限,所以無論在策略管理或維護關係,我們都想要尋找成功的捷徑,只是有時候貪圖方便,寧可選擇最簡單便捷,卻不是最好的方式。這個盲點明茲柏格看見了,所以他給了我們方向。
就像設定KPI的管理方式並非適合每個產業,例如從事政治工作,假如每天規定要拜訪五個里長,是單純去簽到,還是要認真聯繫感情?效果差異並不是填表格就能看出來的。這件事情我有某個立委老闆嘗試過,當時異想天開找來電子業的經理,擔任政治組織管理助理,光是寫工作記錄就弄得人仰馬翻,最後因為成效不佳才放棄。
但現在的公司大多要求KPI,我們也深深被制約在其中,行銷的KPI不好制定,只能設定數量,卻無法衡量質量,如果管理者的想法沒有更新,或者沒有較好的方式向上報告,都會使企業很難有所突破,甚至日漸衰敗。
先前有計畫跟一群年輕人合作,在討論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慣性的倒果為因去設定,要達到KPI的話,是不是應該先做這個、別做那些、怎麼做能快速得到流量……之類的。
他們被訓練得良好,精準估算數據,大過於創新嘗試的冒險。這種思考模式在現今的職場比比皆是:我們揣摩上意,盡己所能達到要求;我們想要安全下莊,勝過於盡力爭取。
我們不因時因地制宜,而只設定KPI,容易把過程簡化成計算數值,只要不算KPI的事就不願去做,只想達到現階段的目標,因此學會了速成、不想花費多餘的時間去冒險實驗,於是造就了跟風的情況。管理者若不見這些短視近利的惡果,終將自食。
明茲柏格是著名的管理學專家,這本書讓我受益良多,指出許多管理盲點,值得細讀深思。有些我們誤以為理所當然的道理,卻被醍醐灌頂的點醒。如果有本書可以讓你得到某些啟發,價值就無限。而我想《明茲柏格給主管的睡前故事》值得所有管理者都細心閱讀,或者你得買一本偷偷放在老闆桌上。

推薦序二
給經理人的解毒劑

《經理人月刊》總編輯/齊立文

第一次知道亨利‧明茲柏格(Henry Mintzberg)這號人物,是在2005年左右,我剛加入《經理人月刊》的團隊不久。當時,明茲柏格老就已經跟當代「管理大師」(之一)劃上等號,只要查找跟「商業思想家」(business thinker)或「管理大師」(management guru)的排名或相關資料,他肯定榜上有名。

「反叛」的管理思維

不過,要深入認識明茲柏格,不能僅憑來自加拿大的知名管理學者、專長領域在「策略與組織」的背景資訊來理解他,因為這樣太制式、無趣,一點都不「明茲柏格」!

畢竟,你只要讀過明茲柏格的先前的著作,或是看過他的相關媒體報導,很快就會發現,更常、也更適合與他連結在一起的字詞,都是破除迷思、顛覆傳統、違反常識等等。

我甚至讀過一篇文章是用「管理思維的搗蛋鬼」(the enfant terrible of management thinking)來形容他,還為此查了「enfant terrible」,意思就是「會說或問一些令大人困窘的問題的孩子」。《經濟學人管理概念與大師指南》(The Economist Guide to Management Ideas and Gurus)這本書裡,也稱明茲柏格是「一位始終反叛的加拿大學者,有時候似乎是在破壞他所從事的這個行業。」

建立在這個基本認識的基礎上,翻開這本《明茲柏格給主管的睡前故事》時,你多半可以預料到,你在書裡讀到的策略、管理、領導、變革、轉型、數據、效率、MBA(企業管理碩士)、個案研究、家族事業二代/三代接班、全球思維、績效管理、KPI(關鍵績效指標)、企業社會責任(CSR)、顧客關係管理(CRM)等主題,都會跟你原本想的、懂的、做的,不太一樣。

「反骨」的策略大師

書中有兩處分別提到同為「管理大師」的段落,令我忍不住發笑,也覺得應該只有像明茲柏格這樣的性格與輩份(1939年生的明茲柏格,今年即將滿80歲),才敢寫下這樣的評語。

其一,在提到「變革大師」約翰.科特(John Kotter)的轉型八步驟時,明茲柏格寫道,「仔細思考這些步驟吧。『建立急迫感』向前衝,為什麼?因為華爾街的狼群在門前咆哮嗎?以高階經理為中心的『領導聯盟』,能夠『打造願景』……這是怎麼一回事?憑空變出來的嗎?怪不得一大堆公司的策略都抄來抄去,還美其名為『願景』。」

對明茲柏格來說,與其仰賴天縱英明的領導人,「由上而下」的制訂與推行所謂的願景與策略,確實可行的策略,「基本上還是要靠參與者集思廣益」、打造人人都能反應意見的開放文化。

另一個例子與「平衡計分卡大師」羅伯特.卡普蘭(Robert Kaplan )與「策略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有關。明茲柏格針對兩人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文章裡的一句話(「無法衡量的事物,就無法被管理,這是眾所皆知的道理」),給出了這樣的評語:「這句話確實是眾所皆知沒錯,但實在有夠愚昧。」

愚昧在哪裡?明茲柏格的建議是,「我們唯一要理解的事實,是世界上許多重要的事物都無法衡量。」而且,他也進一步追問,衡量事物的方式本身,難道不需要被衡量、被管理嗎?畢竟我們都聽過、一定也都做過:你用什麼指標衡量我,我就給你什麼成果。

「反思」經營實務

在本書的尾聲,明茲柏格提到了他曾經接受管理作家史都華‧克萊納(Stuart Crainer)的採訪。
史都華問:「你們管理大師之間想必競爭很激烈吧?」
明茲柏格答:「會嗎?我從來不覺得有競爭。我從來都不想當『最好』的,因為我覺得『最好』這兩個字很沒格調。我的人生目標只求『好』。……和自己比賽更勝與他人競爭,這樣才能做到最好。」

相信打從明茲柏格在1973年出版《管理工作的本質》(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Work)一書以來,他研究、著書、寫作就不是為了打臉誰、顛覆什麼,只是如實地呈現出「管理工作的本質」:經理人根本不像商界、學界試圖呈現如此的「高效能」,實際上他們的工作很瑣碎、注意力很分散,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溝通」而非「做事」,處理一件事情的事間只有9分鐘。

當他出書談「組織架構的設計」、談「策略規畫的興衰」、談「MBA不等於經理人」……立意也絕不是為了反叛,而是因為既有的管理研究與實務,已經走到了死胡同裡。每一個在組織裡工作的人都必須正視:領導人不會照著科特的轉型八步驟,就成功推動組織變革;組織不會因為訂出鉅細靡遺的KPI,員工績效立即倍增;工作者也不會因為讀了《與成功有約》(英文書名為「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每個人都成為效率達人;任何人去念了MBA,也不必然保證他們會蛻變成什麼組織都能管的專業經理人。

因此,回到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段話:「管理不科學,也不算什麼專業。或者換個方式說,由於組織的「疾病」與治療它們的處方,都沒什麼具體依據,所以實行管理就像在施展手藝,是以經驗為主、以見解為憑的藝術。發自內心的理解,遠比腦中的知識還重要。」

只要每個人都不斷追求自己心中認定的「好」,不輕易妥協,不隨便讓步,管理這門手藝就會愈來愈精湛。

推薦序三
管理就像一場交響音樂會

為你而讀執行長/蘇書平

記得我年輕的時候,我的主管曾經告訴我,好的領導者就像是管弦樂隊的指揮家。通常一個管弦樂隊需要一百多名的音樂家一起工作,為了確保樂音的生動與和諧,指揮家的角色就是讓所有音樂家在表演的每一秒,都完美的結合在一起。
有的時候居高臨下的領導者太多,但是願意親身參與的管理者卻太少。好的領導管理者,需要能夠有效的分配資源,並確保團隊能夠很好的協同運作,而不是以一種過度管理的方式去要求團隊,這就和指揮家是一樣的道理。
指揮可以調整速度,但他只是指導工作效率,而不是自己親自動手去執行。指揮不需要告訴管弦樂隊的成員該做什麼,他只是努力在讓每一個樂手在自己的位置,實現管弦樂隊之間的最佳合作默契。
優秀的管理者也可以試著平衡工作量,確保團隊可以同步往前移動,卻不會犧牲休息和創造力。有時候創造力與靈感是無法量化,這也是為什麼頂尖的管弦樂隊可以創造出偉大音樂。有時候用高壓的方式去逼迫團隊做出愚蠢的努力,是一種沒有靈魂的管理,團隊不會因為投入更多的時間就得到更好的結果。所以我在管理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就是,即使你能做得更好,你也不應該積極參與團隊的任務與行動。指揮家沒有必要在管弦樂隊演奏樂器時,試圖自己上場演奏樂器,這樣只會讓事情快速崩潰。適當的授權對良好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你有沒有注意到,指揮家總是領先一步,在音樂改變演奏之前做出手勢?因為指揮是一位必須領先一步提示樂團的音樂家,所以優秀的經理也必須領先一步提早做出規劃,提供適當的資源給團隊管理,這樣他們才能更有效的完成目標。
並且永遠不要和你的團隊搶功勞,雖然指揮家總是面向掌聲,但他們也會迅速將掌聲從觀眾的目光轉移到音樂家,因為這些完美的演出都是來自團隊的努力與合作,想辦法讓你的團隊凝聚在一起,才能成為一個更強大的組織力量。
好的管理不是坐在你習慣的位置,而是要放下身段和員工站在一起。這本《明茲柏格給主管的睡前故事》選出了42篇故事。透過每一則小故事,讓你可以快速學到管理與領導的重要觀念,非常適合給喜歡閱讀又沒有時間的你,每天撥空看一篇小故事,就可以讓自己快速學到管理、組織與分析的管理技巧。

試閱文字

自序 : 說給管理者的睡前故事,讓你醒

放下手機了嗎?那正好。歡迎來讀《明茲柏格給主管的睡前故事》,這是一本有趣的書,不過會傳達一個全新的管理概念:請把居高臨下的領導,變成親身參與的深入基層。怎麼說?你的組織應該像頭牛一樣行動,而只不是一張圖表,這樣的策略才能遍地開花,因為最非凡的點子都是平凡人想出來的,他們非常「入世」(worldly),而不是只有空泛的全球觀。

本書的第一則故事就定調了全書:航空公司的執行長搭頭等艙,而他後頭的顧客卻只能吃著難吃的炒蛋。我們的世界就跟炒蛋一樣混亂,所以管理者必須放下身段,跟大家一起吃這索然無味的炒蛋。

幾年前,我開張了部落格(mintzberg.org/blog),記錄我從一些無名刊物中讀到的概念。我無意間讀到一本故事書,是寫給蒙特婁冰上曲棍球隊的粉絲看的,裡頭共有一百零一個故事。這真是超棒的床邊讀物!我可以讀一、兩個小故事再睡。那我何不把管理部落格也寫成一本書?而你趁現在,也就是你放下管理工作、準備睡覺的時候來讀,不就是最佳時機嗎?當然你也要真的能放下工作。

想一下你所知道且最欽佩的組織:

.是單純透過人資的調度運作,還是員工群體並進?
.執行策略總是要先想,還是會先看、先做,才能想到更好的方法?
.是瘋狂的使用數據,還是注入靈魂工作?
.每個人都是最佳員工,還是盡自己的本分努力?

假如你的答案都在句子前半段,請讀一讀本書,發掘後半段的答案。如果你選擇後半段的答案,也請參考本書,可以學會怎麼應付相信前半段答案的人。

我從超過101篇的部落格文章中,選出42篇對管理者來說最有意義的故事。有人跟我說書籍需要分章節,所以我就用「管理」、「組織」、「分析」等標題整理出章節。還有人跟我說,每一章都需要引言,讓你知道作者想講什麼事。我希望你依照自己喜好,去發掘這些故事。所以請你先讀第一篇故事,接著再讀最後一篇故事,但其他故事你可以隨意閱讀,好的管理者有時候會這樣子。

隨著你翻閱書籍的每一頁,希望你去想想這個世界未來會是什麼樣子,而我會用各種比喻提示你,除了牛隻、花園、餅乾切模與炒蛋,請準備好了解管理者是作曲家還是指揮家、數據有時候也會說謊、董事會像蜜蜂一樣嗡嗡作響、組織縮編就像針灸放血。讀到有些故事的時候盡量別發怒,因為這些令你憤怒的例子,在我眼中卻是最棒的,就讓時間來證明吧。

本書或許在談管理,但別期待有什麼特效藥,這就留給書籍,但它們可能會惡化問題。敬請期待意想不到的見解伴你入眠,讓你起床時神清氣爽,吃完炒蛋之後,出門處理「炒」成一團的管理問題。如此一來,你和你的同事,甚至你的家人,都能從此過著比以前幸福快樂一點點的日子。

祝你有個美夢!

【關於作者】
我在蒙特婁麥基爾大學(按:McGill University,加拿大歷史最悠久學府,有北方哈佛美譽,出過14位諾貝爾獎得主)教授管理學等學科,職位為德索泰爾學院克雷洪講座教授(Cleghorn Chair of the Desautels Faculty);我在這個學院協助管理者在商業(impm.org)、醫療(imhl.org)與組織內部(CoachingOurselves.com)發展自我,至於其他時間,我會逃離組織管理的世界,溜冰、騎腳踏車、爬山、以及划我最愛的獨木舟。

順便告訴你,我有20個榮譽學位,並曾獲頒加拿大勳章(Order of Canada)。至於其他無關緊要的細節,你可以搜尋mintzberg.org,裡頭包含我蒐藏的木雕;我所有著作,包括講述搭飛機有多恐怖的故事集《飛行馬戲團》(The Flying Circus);以及收錄新故事的部落格(就像本書介紹的故事)。

再補充一點,這是我第20本書(或許也是內容最嚴肅的),也是與貝瑞特‧科勒出版社(Berrett-Koehler)合作的第 6本書。而我目前的重點工作,是喚醒世人理解我其中一本著作──《重新平衡社會》(Rebalancing Society)的含意。希望不會太遲。

試閱文字

內文 : 一份飛機餐,差點讓一家航空公司倒閉

幾年前我從蒙特婁搭美國東方航空(Eastern Airlines)前往紐約。它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航空公司,但現在快要倒閉了。當時他們在機上有的供餐有「炒蛋」這個鬼東西。
我跟空服員說:「我以前在飛機上吃過其他很難吃的餐點,但這玩意兒絕對可以上米其林指南的負5顆星!」
「我知道啊,我們一直跟上頭反應,但他們就是不聽。」她回答我。
怎麼可能?如果是經營墳場,跟「顧客」溝通確實會有難度,但他們是航空公司耶!每次我遇到很爛的服務或設計很差的商品,都會懷疑公司的管理階層到底有沒有在認真經營事業、分析財報?
財務分析師一定看過財報,而且還會解釋,這間航空公司的問題是跟載客率有關。但千萬不要相信,因為東方航空就是被炒蛋給搞垮的!
幾年後,我跟幾位經理聊到這個故事,其中一位IBM的經理又講了一個故事:東方航空的執行長,在某班機即將起飛前趕來上飛機。
由於頭等艙已坐滿,機組員只好想辦法從頭等艙擠掉一位乘客,讓他轉去坐經濟艙,把位子讓給自家公司的執行長──我猜這位執行長習慣坐頭等艙。這位執行長似乎覺得很歉疚,據說他走到經濟艙(而且他還先問經濟艙在哪裡),跟那位從頭等艙換到經濟艙的乘客道歉,並介紹自己是這家航空公司的執行長。
沒想到,這位乘客回他:「呃……我是IBM執行長。」
請別搞錯重點,問題不是誰被擠掉,而是坐的「位置」:高階職位被吹捧的程度已經超乎常理了。所謂的管理,不是坐在你習慣的位置,而是要放下身段一起品嘗炒蛋。

史上最高效率交響樂團

一位年輕有熱忱的MBA學生,終於有機會能運用所學了。他接到指示去調查一個他不熟悉的組織,並提出建議改善績效。於是他選了交響樂團。
他先好好回顧所學之後,再去聽人生第一場演奏會,並提出以下分析:
一、4位雙簧管演奏者,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沒事做。所以我們應該減少雙簧管,整場演奏會的工作量應該分配得更平均,以消除員工活動量的尖峰和離峰差距。
二、20支小提琴演奏同樣的音符。這種重複沒有必要,所以必須大幅縮減小提琴演奏者的數量。
三、設備報廢是另一個值得詳加調查的問題。演奏會指出,首席小提琴家的樂器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如果採用正常的設備折舊時間表,這把小提琴的價值現在已經為零,早就該採購新一點的設備了!
四、演奏的心力大多花在32分音符上,這種過度講究浪費成本。我建議所有音符都要無條件進位到16分音符。這樣一來,就可以多利用一些實習生與技術員。
五、最後,曲子有太多重複的段落,應該要刪減至合理的長度。弦樂演奏過的段落,管樂根本不需要再演奏一次。根據我的估計,如果將所有多餘的段落刪掉,兩小時的演奏會就能縮減成20分鐘,也就不需要多餘的中場休息了。
假如這位學生的研究對象是工廠,沒有人會笑他─至少那間工廠的員工不會笑他。換句話說,這份報告其實很嚴肅,不是刻意搞笑。
註:1950年代中期,這份報告刊登於一位美國教授的簡報、一份加拿大軍事期刊、以及一份哈潑出版社(Harper)的雜誌;它最早是在倫敦流傳的匿名備忘錄,而且可能被英國財政部(Her Majesty’s Treasury of the Courts)首次刊登記載。

19位哈佛MBA傑出校友最終5人成功

商學院老是愛吹噓自己教出了多少位執行長,尤其是哈佛,因為它的產量最多。但是這些執行長的表現如何?他們的實務技能,跟以前在學校學到的一樣嗎?
大多數的MBA學生,都是憑著才智、決心與積極而踏進頂尖的商學院。商學院的個案研究,教他們如何針對自己不熟的情況提出聰明的見解,而分析技巧更使他們以為自己能處理所有問題,而不需要太多實務經驗。學生因為畢業於知名商學院而自信滿滿,更別提「老學長」(old boys)的人脈能把他們拱上雲端。然後呢……?

驚人的實證
有個問題,各家研究中心從來沒有研究過,所以幾年前我與約瑟夫.藍佩爾(Joseph Lampel)決定來挑戰一下。長期待在哈佛的大衛.艾文(David Ewing),寫了一本《哈佛商學院內幕》(Inside the Harvard BusinessSchool),於1990年出版,而我在十年後讀到這本書。書中第一句是這麼寫的:「哈佛商學院可能是全世界權力最大的私人機構。」裡面列舉了19位「爬到頂點」的哈佛校友,也就是1990年該校的超級巨星們。而我的注意力則放在一件事情,就是在這群巨星當中,從1990年後就沒有任何人再上過明星榜了。
所以我跟約瑟夫研究了1990年後,這19位明星的紀錄。他們表現得如何?一句話:糟糕透頂!多數人(10位)很明顯的失敗了,像是公司破產、被趕下執行長的位置、搞大型併購反而搞死自己……諸如此類的事,然後還有另外4位的績效有很大的問題。這14位執行長中,有些因為戲劇性的創立或逆轉事業而聲名大噪,但他們之後通常也戲劇性的衰退與失敗。至於剩下的5位,則表現得還不錯。舉例來說,法蘭克.羅倫佐(Frank Lorenzo)領導過3家航空公司,全都以慘賠作收;羅伊.波士托克(Roy Bostock)領導知名廣告代理商B&B(Benton & Bowles)長達10年,結果他退休5年後,公司就倒了。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是明茲柏格精選出42篇對管理者最有意義的故事。
管理無須太多世界觀,入世最重要!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