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sychology of Price: How to Use Price to Increase Demand, Profit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作者 | Leigh Caldwell |
---|---|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訂價背後的心理學: 為什麼我要的是這個, 最後卻買了那個?:從英國財政部到BBC廣播電視公司,都找他幫忙,讓消費者樂意花更多錢消費。美國西北大學行銷學博士、政治大學企業 |
作者 | Leigh Caldwell |
---|---|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訂價背後的心理學: 為什麼我要的是這個, 最後卻買了那個?:從英國財政部到BBC廣播電視公司,都找他幫忙,讓消費者樂意花更多錢消費。美國西北大學行銷學博士、政治大學企業 |
內容簡介 從英國財政部到BBC廣播電視公司,都找他幫忙,讓消費者樂意花更多錢消費。英國亞馬遜網路書店「銷售技巧」與「產品管理」類暢銷書亞馬遜讀者評價五顆星:「買這本書的每一分錢都值得。」行銷有四大要素,英國首席行為經濟學家與訂價大師李.考德威爾只活用一種,就替每個企業客戶平均增加20%毛利!那個要素就是:訂價。對許多公司來說,檢視成本結構就算是決定訂價策略了。但這只是訂價策略的一個小環節。因為顧客怎麼想,比算成本重要,所以訂價絕對不是「成本+利潤」,而是一門「心理學」!所以你得這樣思考:◎你的產品,跟什麼擺在一起賣?用「效益矩陣」分析,拉高自家產品價值。販售環境會暗示顧客:這個產品價值多少?你賣的飲料,通路把你放在紅酒區還是啤酒區?◎為什麼每種客層的錢,大賣場都能賺到?「差別訂價法」讓經濟寬裕的顧客多付、沒錢的顧客也能滿足。◎同樣的產品,如何讓顧客多掏些錢出來買?「錨定法」、「誘餌法」各有巧妙,作者示範如何運用。◎不跟著競爭對手打折,顧客還是會照買,怎麼辦到?面對削價競爭,你有三種不必降價的聰明對策:保證退費、提供迷你版誘餌和促銷方案。哪一種最有效?◎怎麼漲價才可以不引起顧客心裡的反彈?賺最多的品項才調漲,但是全力宣傳沒調漲的品項。◎小蝦米如何搭售大鯨魚,讓蝦米也可以賣很貴你得善用異業合作,讓顧客不假思索就掏出錢來。其他的心理學技巧還包括:●金髮女孩效應:如果有三種選項,中間那個不管有何優點,都會非常吸引人●顧客對你的價格反彈,多半是收費模式,不是總金額●免費贈品的心理暗示--增加購買急迫性,至少有10種手法●從事顧問、諮商,如何建立「訂價結構」,才不會淪為鐘點工?●如何利用「他人錢財心態」,增加40%營收?●運用心理學來訂價,會不會引起反感?真相是:如果競爭對手用了而你不用,你的業績只會掉光光……本書還有一份「訂價診斷書」,用30個問題,幫助你快速判斷所有廠商、老闆、企劃、行銷人員,喔,當然也包括消費者,最想知道的答案:「這個訂價到底對不對……」不論你賣的是什麼,產品也好、服務也好,賣給消費者、別家公司還是賣東西給政府,作者考德威爾都能告訴你幾套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絕招。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美國西北大學行銷學博士、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洪順慶聖米爾企管顧問公司策略總監暨執行長/潘文俊「商周財富網」專欄作家/Mr.Market市場先生奧美集團英國副總監/羅利.沙瑟蘭(RorySutherland)專業推薦「所有商業決策中最被低估、簡化的主題,就是訂價。每個職場人都應該讀這本書!」--英國奧美集團副總/監羅利.沙瑟蘭(Rory Sutherland)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李.考德威爾(Leigh Caldwell)英國頂尖訂價顧問公司Inon創辦人兼執行長,從BBC、格蘭特威士忌、英國知名比價網站confused.com(主要提供保險與金融商品的比價)到英國的財政部,都是他的顧客。考德威爾擁有數學和經濟學的背景,同時也是英國知名的行為經濟學家,經常受邀擔任BBC News的評論員,並撰寫英國最受歡迎的行為經濟學部落格www.knowingandmaking.com,與訂價革命部落格www.pricingrevolution.com。■譯者簡介林奕伶外文研究所畢業,曾任電視臺國際新聞編譯、國際通訊社財經新聞編譯,現為自由譯者。譯作有《現金為王的獲利模式》、《真希望我第一次買股票就知道這些事》、《為什麼練習100分,結果50分?》、《我能猜到什麼會爆紅》、《FBI這樣學套話》、《FBI教你讀心術》、《哈佛人這樣學行銷》、《散戶的獲利準則》(以上皆大是文化出版)。
產品目錄 30個問題,判斷你的訂價到底對不對推薦序一「訂價」不該沉默/潘文俊推薦序二 關鍵是利潤,不是銷量/Mr.Market市場先生前言 訂價絕對不只是「成本+利潤」,而是一門心理學1. 這個產品,跟什麼擺在一起賣?--販售環境會暗示顧客:這個產品價值多少2. 成本當然要算,但目的只有一個--別暗示顧客買的是原料組合,而是買到產品價值3. 怎麼每種客層的錢,大賣場都能賺到?--「差別訂價法」讓經濟寬裕的顧客多付、沒錢的顧客也能滿足4. 問出顧客願意支付的最高金額--市場調查更得運用心理學5. 說服比消費者更難纏的專業採購人--先說服一家通路,別家就會跟進6. 漲價卻不引起顧客反彈的心理學技巧--賺最多的品項才調漲,但是全力宣傳沒調漲的品項7. 錨定法:心理威力最強大的訂價法--設定心理錨點,誘導顧客多花60%的錢8. 不跟著打折,顧客還是照買,為什麼?--面對削價競爭,有三種不必降價的聰明對策9. 誘餌:引導顧客買下比較貴的那一款產品--當兩種產品勢均力敵,請提供價格更高、但品質次之的第三種產品10. 晚一點付,顧客就願意多付很多--關鍵是:不能讓顧客覺得這是債務11. 為什麼結伴逛街,我就會買到本來不想買的東西?--同儕效應:只要有人花了大錢,其他人就會加碼跟進12. 電信業者為什麼把資費方案搞得這麼複雜?--讓顧客沒機會拿來跟競爭對手的資費方案比價13. 免費贈品的心理暗示--增加購買急迫性,至少有10種手法14. 本來只想買這個,後來卻連那個也買了--追加銷售比一起推銷,更能消除顧客的心理障礙15. 小蝦米搭售大鯨魚,蝦米可以賣很貴--怎樣的異業合作,讓顧客不假思索就掏出錢來?16. 他人錢財心態--花別人的錢,比較沒有購物心理障礙,但有別的「障礙」……17. 如何不讓顧客因預期會打折而觀望?--每次提供折扣,都為折扣產品建立區隔18. 捐贈的心理學--顧客消費,廠商捐款,結果誰是最大受益者?19. 運用心理學來訂價,會不會引起反感?--真相是:如果競爭對手用了而你不用,你的業績只會掉光光結語價格,是最重要的行銷訊息【附錄1】訂價診斷書【附錄2】簡介行為經濟學【附錄3】延伸閱讀書目
書名 / | 訂價背後的心理學: 為什麼我要的是這個, 最後卻買了那個? |
---|---|
作者 / | Leigh Caldwell |
簡介 / | 訂價背後的心理學: 為什麼我要的是這個, 最後卻買了那個?:從英國財政部到BBC廣播電視公司,都找他幫忙,讓消費者樂意花更多錢消費。美國西北大學行銷學博士、政治大學企業 |
出版社 /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9164733 |
ISBN10 / | 9579164738 |
EAN / | 9789579164733 |
誠品26碼 / | 2681693459009 |
頁數 / | 288 |
開數 / | 18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7X1.4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顧客怎麼想,比算成本重要,
所以訂價絕對不是「成本+利潤」, 而是一門「心理學」!
所以你得學作者這樣思考。
導讀 : 訂價絕對不是「成本+利潤」,而是一門心理學
本書有大約一半的內容,本來是提供給大企業合夥人及主管做訓練手冊,連同專業諮詢及研究服務,共要價英鎊155元(約新臺幣7130元;英鎊與新臺幣的匯率大約是1:46)。
想想看,要是完成這項訓練後,每年收入可以增加幾十萬元,那這個價錢太划算了。我們把這套訓練方案的價格砍到33.50元(約新臺幣1,541元。按:本書價格如非另外說明,否則「元」的單位皆指英鎊)做促銷,果然讓許多小企業大感興趣。
現在,這本書的英文版以平裝本出版,可以把訊息傳遞給更多人;而且祭出令人難以抗拒的破盤價──14.99元(約新臺幣690元)──你看得出來我在做什麼嗎?照理說,本書內容「過去服務企業時如何訂價」和「現在出書後鎖定的讀者群」之間沒有關聯,但其實關聯可大了。當你告訴讀者源先的價格這麼高,無形中會產生一股心理力量,讓人相信這個產品的價值比較高。
顧客怎麼想,比算成本重要
多年來,我為自個兒的生意訂價時,總是要揣摩顧客的心理。跟大多數新創企業的老闆一樣,起初我是根據成本加上一點利潤,有時客戶會討價還價,有時我們得跟隨競爭對手的價格。但我始終相信顧客的心裡,一定有什麼東西被我疏忽了,如果DVD賣9.99元效果比10塊錢好,這當中肯定有什麼因素也能拿來用在訂價策略上。
2002年,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被譽為行為經濟學之父、暢銷書《快思慢想》作者)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從那時起,結合經濟學實務與心理學實驗結果的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 economics)就開始聲名大噪。我接觸這門學問不久後發現,這門新學科有我一直在尋找的答案。
行為經濟學揭露了消費者怎樣看待不同的價位,價格訂高一點再殺價是不是比較好?消費者願不願意為了月租的方式付更多錢?怎樣說服顧客為他們獲得的價值付費?最後,我成立了一家公司,專門提供訂價建議,所有的建議都在這本書裡。
行為經濟學帶來豐碩的成果,讓我們了解一般人怎樣購買產品(與服務),以及願意付多少錢。根據這些研究,我們和其他訂價專家設計了至少20種新的訂價方法,包括「訂價就是定位」的新觀點、市場區隔與訂價策略,在零售業或企業對企業的環境中如何報價,以及怎樣利用訂價確保顧客忠誠又不犧牲利潤。
最後我們發現:心理學是影響訂價成功與否的重要力量。例如曾與我們合作的一家倫敦軟體公司,就利用心理學方法,讓營收增加超過200%;但成效不見都能那麼大,我們和一家市場正在萎縮的雜誌社合作,改善的幅度就只有10%左右。不管怎樣,了解顧客的心理可以提升訂價能力並增加獲利;事實上,企業的訂價一定要做對,才能生存並茁壯;這是策略的必要條件,不是可有可無的選項。
這是第一本告訴讀者怎樣循序漸進、把訂價心理學應用在事業上的書;不論你賣的是什麼,產品也好、服務也好,是賣給消費者、別家公司還是政府,都一樣。我會先從如何利用價格定位產品說起,然後解釋如何為不同的市場區隔訂定不同價格;這些方法都有助於順應顧客的想法,而不是違逆他們的心理。
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會先看到巧克力茶壺公司的故事。這家公司利用訂價策略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產品類別,並在好幾個市場建立高價的市場地位,同時靠著了解顧客的心理賺大錢。這家公司是虛構的,所以不必期待近期會在附近的超市架上看到巧克力茶壺,不過書裡的內容都是以其他企業的真實案例為根據。
本書架構
本書的每一章都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先用巧克力茶壺公司的故事舉例,說明公司創辦人如何利用訂價策略來推出產品、提高獲利,藉此擴大顧客基礎或對抗競爭對手。
第二部分說明故事中的訂價方法,討論背後的心理學理論,並提供其他採用相同做法的案例。
第三部分是「如何應用」的工具包,幫助你按部就班,實際運用這些方法。
讀者可以從頭到尾依序看完這本書,或者只看故事、心理學原理或工具包;每個部分都可以單獨成立,只是如果全部都看,將更能透徹了解其他部分。
每家公司的情況都不一樣,您會發現有些方法和章節比較適合您。不管怎樣,所有章節都能讓您更加認識、洞悉一般人的想法,以及想法如何轉變為購買行為。
自序 : 訂價絕對不是「成本+利潤」,而是一門心理學
本書有大約一半的內容,本來是提供給大企業合夥人及主管做訓練手冊,連同專業諮詢及研究服務,共要價英鎊155元(約新臺幣7130元;英鎊與新臺幣的匯率大約是1:46)。
想想看,要是完成這項訓練後,每年收入可以增加幾十萬元,那這個價錢太划算了。我們把這套訓練方案的價格砍到33.50元(約新臺幣1,541元。按:本書價格如非另外說明,否則「元」的單位皆指英鎊)做促銷,果然讓許多小企業大感興趣。
現在,這本書的英文版以平裝本出版,可以把訊息傳遞給更多人;而且祭出令人難以抗拒的破盤價──14.99元(約新臺幣690元)──你看得出來我在做什麼嗎?照理說,本書內容「過去服務企業時如何訂價」和「現在出書後鎖定的讀者群」之間沒有關聯,但其實關聯可大了。當你告訴讀者源先的價格這麼高,無形中會產生一股心理力量,讓人相信這個產品的價值比較高。
顧客怎麼想,比算成本重要
多年來,我為自個兒的生意訂價時,總是要揣摩顧客的心理。跟大多數新創企業的老闆一樣,起初我是根據成本加上一點利潤,有時客戶會討價還價,有時我們得跟隨競爭對手的價格。但我始終相信顧客的心裡,一定有什麼東西被我疏忽了,如果DVD賣9.99元效果比10塊錢好,這當中肯定有什麼因素也能拿來用在訂價策略上。
2002年,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被譽為行為經濟學之父、暢銷書《快思慢想》作者)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從那時起,結合經濟學實務與心理學實驗結果的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 economics)就開始聲名大噪。我接觸這門學問不久後發現,這門新學科有我一直在尋找的答案。
行為經濟學揭露了消費者怎樣看待不同的價位,價格訂高一點再殺價是不是比較好?消費者願不願意為了月租的方式付更多錢?怎樣說服顧客為他們獲得的價值付費?最後,我成立了一家公司,專門提供訂價建議,所有的建議都在這本書裡。
行為經濟學帶來豐碩的成果,讓我們了解一般人怎樣購買產品(與服務),以及願意付多少錢。根據這些研究,我們和其他訂價專家設計了至少20種新的訂價方法,包括「訂價就是定位」的新觀點、市場區隔與訂價策略,在零售業或企業對企業的環境中如何報價,以及怎樣利用訂價確保顧客忠誠又不犧牲利潤。
最後我們發現:心理學是影響訂價成功與否的重要力量。例如曾與我們合作的一家倫敦軟體公司,就利用心理學方法,讓營收增加超過200%;但成效不見都能那麼大,我們和一家市場正在萎縮的雜誌社合作,改善的幅度就只有10%左右。不管怎樣,了解顧客的心理可以提升訂價能力並增加獲利;事實上,企業的訂價一定要做對,才能生存並茁壯;這是策略的必要條件,不是可有可無的選項。
這是第一本告訴讀者怎樣循序漸進、把訂價心理學應用在事業上的書;不論你賣的是什麼,產品也好、服務也好,是賣給消費者、別家公司還是政府,都一樣。我會先從如何利用價格定位產品說起,然後解釋如何為不同的市場區隔訂定不同價格;這些方法都有助於順應顧客的想法,而不是違逆他們的心理。
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會先看到巧克力茶壺公司的故事。這家公司利用訂價策略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產品類別,並在好幾個市場建立高價的市場地位,同時靠著了解顧客的心理賺大錢。這家公司是虛構的,所以不必期待近期會在附近的超市架上看到巧克力茶壺,不過書裡的內容都是以其他企業的真實案例為根據。
本書架構
本書的每一章都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先用巧克力茶壺公司的故事舉例,說明公司創辦人如何利用訂價策略來推出產品、提高獲利,藉此擴大顧客基礎或對抗競爭對手。
第二部分說明故事中的訂價方法,討論背後的心理學理論,並提供其他採用相同做法的案例。
第三部分是「如何應用」的工具包,幫助你按部就班,實際運用這些方法。
讀者可以從頭到尾依序看完這本書,或者只看故事、心理學原理或工具包;每個部分都可以單獨成立,只是如果全部都看,將更能透徹了解其他部分。
每家公司的情況都不一樣,您會發現有些方法和章節比較適合您。不管怎樣,所有章節都能讓您更加認識、洞悉一般人的想法,以及想法如何轉變為購買行為。
推薦序 : 推薦序一
「訂價」不該沉默
聖米爾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策略總監暨執行長/潘文俊
「訂價」怎麼會沉默?當然,以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來說,「價格」的角色是絕對不會沉默的──不管是購買商品前蒐集市場資訊時的錙銖必較,還是看完商品價格後的天人交戰,抑或是議價時的寸土不讓、近身肉搏,乃至購買後對價格的愛恨情仇──價格在購買過程中,從頭到尾都是極具分量的主角,而非為人作嫁的小廝龍套。
然而,有趣的地方是,在我實際執行的企業顧問經驗中,「訂價」向來是在行銷4P──產品(product)、促銷(promotion)、通路(place)、訂價(price)──中,經營者關注最多,但談論最少(許多企業不是放棄不談,就是不假思索的採用產業慣例,或是「訂價=成本+固定獲利率」的成本加成法);決策最快(因循既往慣例,不然就是消極的當個「市場跟隨者」,跟著競爭者的價格走)且缺乏邏輯的一角。
常見的狀況是,業務人員相信降價可以提高產品競爭力、擴大銷售量,進而增加業績;而財務主管認為,嚴格控制邊際獲利才能創造利潤,所以偏好「成本+固定獲利率」的訂價法;行銷同仁則認為,為了提高價值並維持市場占有率,要謹慎操作折扣促銷。於是,就會出現財務部門要求訂價高、行銷部門訂價居中、業務部門則希望走低價路線的歧異。
那麼,到底應該由何者勝出?依據價格管理制度還是連結經營策略?於是,成本加成法往往變成最有效率跟最能達成共識的「一致共識」(其實是無共識的共識)方式。結果,通常是落得消費者不感激、經營者不滿意、行銷人不叫好、業務認為不叫座,令人啼笑皆非的局面。
的確,影響價格訂定的因素極多,包括企業目標、市場定位、競爭策略、顧客需求、成本、競爭者價格等等。更何況隨著網路的出現,市場價格更趨透明多元,訂價對企業而言確實變得越來越棘手。
訂價越高越好?你的服務或產品可能賣不出去,而你也可能只有這一次的出價機會;將本求利?薄利多銷?依據行情訂價?都不是專業應有的表現,況且行情既非公定,市場價格更不是一成不變,訂價究竟有沒有規則可循?
大是文化出版的這本優質好書《訂價背後的心理學》,作者李.考德威爾(Leigh Caldwell)提出一個可供大眾參考的好觀點──訂價終究要回歸到以顧客導向(customer-oriented)的人性思考裡。在前言「訂價絕對不只是成本+利潤,而是一門心理學」中,考德威爾一開始即開門見山的說:「訂價應該根據顧客眼中的價值,而不是成本」、「價格應該具體,顧客才知道付出代價後可以得到什麼」,乃至結語的「價格或許看起來只是個數字,但在我們能從這個稱之為經濟的豐富、微妙又複雜的體系之中,找出真正關心的東西之前,價格是我們使用的語言」,內容一貫以顧客的感受,連結至「價值」及「價格」的產生。
更可貴的是,不論是操作實務上具體的「訂價診斷書」,理論基礎深厚的「行為經濟學」觀點,或是佐以商業小說式的敘述方法,讀來都生動有趣,而附錄的「延伸閱讀書目」,其專業價值及深度,更是值得肯定。
個人認為,《訂價背後的心理學》是一本商業人士與學人,不論是管理實務或研究探討,都值得深入閱讀的一本書。相信在饒富興味的閱讀過程中,各位讀者將發現,原來「訂價」不只不該沉默,它本就不該寂寞!
推薦序二
關鍵是利潤,不是銷量
「商周財富網」專欄作家/Mr. Market市場先生
行銷上最常見的錯誤有兩種,一是根據成本或對手來訂價,二是把降價折扣當成促銷最有效的手段。
教科書上告訴人們,商品在供給和需求間,會找到一個平衡的價格與需求曲線,但這種觀念只適用在解決生存需求的物品上,例如稻米、小麥、石油、棉花等等,這些產品不需要廣告或通路就會有需求。如果只是單純停留在生產量與價格,一來如同傳統經濟學所說,在供需平衡下廠商很難有超額利潤;二來除非是生活必需品,否則降價這個方法,許多時候不見得會增加銷量和利潤。
隨著生活品質提升,人們的需求開始不同,一個消費產品除了生存最原始的需求以外,還可以滿足各種不同的需求層次,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各式各樣的廣告,以及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商品呈現。甚至更進一步,產品之間更難被比較,因為它宣揚的是一種生活方式,例如汽車除了強調安全,在車展也常出現美女當車模;可樂不只訴求解渴,在廣告中也出現各種聚會派對、年輕人愉悅與活力的景象,透過人們對生活方式的認可來創造需求。
關鍵是利潤,不是銷量
過去大多數的老闆或產品開發人員,在銷售下滑時,都會認為產品本身一定沒有問題,也許是訂價出了問題。但銷量高並不等於利潤高,修改訂價也不見得能增加利潤。作者提到「更改產品的呈現方式,別只是更改價格」,因為單純修改價格,只會傷害到老顧客的回購,想要滿足消費者需求,或是進而創造對生活的想像,關鍵在於產品的定位。
生意不是市占率高就會有利潤,要有額外利潤就必須盡可能獨占,問題是你怎麼定義獨占?你不需要真正做出完全特別的產品,面對對手削價競爭時,也不一定需要降價應對。實際上競爭來自於比較,只要定位不同,競爭的形態也會完全不同,只要顧客認為你和別人不同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改變顧客心理認知的方法還有很多,例如推出錨定的產品、產品提出退貨保證、改變付款流程與付款方式、提供額外的服務或贈品、追售,都很有可能會改變顧客當下判斷的基準,進而提高利潤。
了解訂價的原則以後,為什麼我們做不到?
在許多企業中,老闆主要是分配資源的角色,並不能獨立完成研究規畫,與關注到每個操作細節。很多時候,也許當下執行的人也知道這不是最好的方法,但當老闆要求銷售業績達標,降價就成了執行者最方便且無風險的選擇,卻也變成了企業走向競爭與失去利潤的元凶。
實際上,這背後有一個更深的問題是,大多數的行銷人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正確訂價,即使訂出價格,也不知道是否正確。為此,這本書提出了一系列的表格和操作流程,遇到問題時可以照著步驟去進行。
更深入了解人性、有系統的透過組織去運作改變,是本書為你創造的最大價值。
內文 : 9月1日,是巧克力茶壺上市的日子,鬧鐘在清晨5:20響起。很久沒有這麼早起了,我掙扎著起床,準備出門。
7:00,我到了科薩諾斯特拉咖啡(Cosanostra Coffee,按:類似伯朗咖啡,賣咖啡也賣簡餐)倫敦市中心的分店外,等店門開了,就進去觀察,等待第一批顧客的反應。
促銷展示攤位看起來不錯,特別凸顯新產品,讓顧客品嚐到每個茶壺裡的優質巧克力,聞到香氣細緻的茶葉。我和櫃檯人員閒聊,他們也對新產品很感興趣。兩個人在測試期間都喝過,所以願意向顧客推薦,只是還沒打算放棄早晨喝義式濃縮咖啡的習慣。
我用瑪姬給我的促銷券買了一個茶壺,到櫃檯附近的桌子坐下,靜聽顧客的反應。
推出的第一天,非常明顯的一點就是價格幾乎不重要。顧客被激起的好奇心更勝於價錢。巧克力茶壺的價格落在義式咖啡系列的價格區間(2元到3元)內,對那些好奇且願意嘗試的人來說,似乎可以接受。
唯一有影響的是退貨、退款承諾。那天早上我去的那家分店,同意退錢給不滿意的顧客。當天下午,我到另一家分店,他們沒有提供這樣的承諾,結果賣出的茶壺數量只有一半。顧客若能確保不會花冤枉錢,對嘗試新產品的感知風險就會大幅降低。
接下來幾天,我又觀察了幾家分店,注意到有些顧客第一次看到茶壺時會仔細觀察,但是後來才會購買。這些人似乎需要慢慢習慣這個構想;就像其中一個人說的:「看起來很有意思,但我只想喝杯義式濃縮咖啡。」
當消費者進入購買行為的過程中,要他們偏離原本的決定軌道有些困難。在他們下決定前介紹新選擇,還比較可能成功。推出的第二天,有些人原本就有意嘗試前一天看到的奇怪茶壺;其他人可能要看到茶壺促銷了三、四天,才願意嘗試。新產品需要時間才會被消費者列入購買選項,但有些人對某些產品卻從來不會列入考慮。
隔週,我走訪一家超市分店,那是他們巧克力茶壺進貨的首日,相較賣得沒那麼快。幾個在挑選冰沙或優格的人,曾經拿起一整包的茶壺看,但是等到一、兩個小時後才有人買。
我在那個人走出超市前把她攔下,問她為什麼會買。結果發現她已經在咖啡館喝過一次,所以想買一些回家。這麼看來,透過咖啡館的通路介紹產品,似乎行得通。
接下來幾週,超市的銷售漸有起色,但發展卻出乎意料:訂價1.59元的小茶壺賣光光,訂價1.99元的大茶壺卻在貨架上文風不動。有一天,瑪姬約我一起去一家店,觀察顧客是怎樣做選擇的。
「我一直在考慮調高小茶壺的售價,鼓勵大家多買大的茶壺,」她解釋:「因為太多人買小茶壺,營收沒有完全達到零售商的目標,可是我們也沒把握價錢調高後,不會流失既有的顧客。」
「為了提高營收,反而失去一些現有的顧客,不值得吧?」我問。
「大體上我並不在意,但這個時間點可能是關鍵。我們才剛開始建立初期的忠誠顧客基礎,絕對不想引起他們反感。但如果堅持這個價位,我們不是虧錢,就是失去超市的訂單。」
「那妳打算怎麼做?」
一週後,我知道瑪姬的答案了。超市的貨架上出現三種新包裝:尺寸較大的茶壺、厄瓜多莊園巧克力的豪華版以及白巧克力版。三種新包裝的價格都落在2.10元到2.49元之間。原來的大茶壺售價還是1.99元,但存貨已經減少很多。
又過了一週,瑪姬發電子郵件給我看新產品的銷售成績──大獲成功!每位顧客的銷售額增加了12%。產品重新調整成功,增加了營收卻沒有影響到現有的顧客。
更改產品的呈現方式,別只是更改價格
產品問世是關鍵時刻,因為會在顧客心中建立期待心理;一旦建立了,就很難改變。
我們很難想像及預測消費一項產品的體驗,所以購買時必須仰賴記憶;然而,我們上一次使用產品的體驗印象,多半複雜又不可靠,且有很多微妙之處,而下一次消費時體驗的多數細節又會不一樣:天氣不同?心情比較好或差?覺得比較累?但是,我們對上次付多少錢的記憶,卻是相對簡單。相較於今天和上週的產品主觀體驗,比較今天和上週的價格容易多了。
這使得廠商要改變價格時,變得很棘手。如果同樣的產品今天的價格比昨天高,顧客就有明確的理由不買(不管漲幅多麼微不足道)。一般人很難衡量做決定時不同因素的重要性比重,但是衡量有多少理由贊成或反對某件事情,可就容易多了。只要調漲價格,即使幅度很小,也是為消費者製造反對購買的理由;而調降價格,不管幅度多小,對消費者來說都是多了一個購買的理由。
因此,不管漲價的理由多站得住腳──原料的成本上漲,或舊有價格的需求超出負荷──都會打擊銷售。所以,企業應該設法調整產品的呈現方式,避免顧客直接比較新舊價格,這種手法稱為賦予購買決定新的框架(reframing the decision)。最常見的方式有改變包裝的大小、增加產品的特色,或提高價格,但提供暫時性的折扣。
有時解決辦法是頻頻改變價格,讓顧客記不住。你可以去你家附近的超市,比較2公升瓶裝的百事可樂或健怡可樂的價錢。過去兩個月,我家附近超市的價格落在1.40元到1.99元之間,另外還有2瓶2.99元的包裝、由1.89元降為1.50元的促銷價,以及各種不同標價策略:有時是製造商在標籤印上1.79元的促銷價,有時則是由商家貼上1.99元的價格標籤。有一次,價格甚至同時超出這個範圍的上、下限:1瓶2.06元,4瓶4元。
這種矛盾的現象,可以讓消費者對產品標準價格的記憶變得模糊。在這種狀況下,當價格訂為1.89元,消費者就不會像看到漲價時那樣直覺的產生反感。或許消費者仍覺得這瓶可樂算是正常價格範圍內偏貴的一端,但會大為沖淡價格上揚所激起的負面情緒。
縮小尺寸也是常見的漲價方法,但缺點是無法直接提高營收。不過,小包裝能為將來推出大包裝創造「空間」。你可以留意一下,很多巧克力棒本來都是單一尺寸,現在銷售的標準尺寸卻變小了,然後再推出比較貴的大包裝或「特大」包裝。這種方法通常都有效,只不過注意到你在玩什麼把戲的顧客會抱怨,這可能是你必須承受的。
如何應用
根據第1章的效益矩陣,你應該有一些不同的變數可以區隔產品,且務必保留一些──例如瑪姬沒有在產品上市第一天,就推出厄瓜多莊園豪華版。如此一來,才有機會推出新的價位,而不惹惱已經習慣現有價格的顧客。
推出新版本的產品時,可以利用暫時性的折扣,鼓勵大眾嘗試。目標是打破他們購買便宜產品的習慣,好讓便宜版本逐步淘汰、提高價格或縮小尺寸,才不會引起顧客抗拒或反對。
要密切留意顧客對各種改變的反應──不只是剛推出的時候,而是觀察一段時間。隨著他們習慣新的策略,反應也會跟著時間改變。有時一開始的價格震撼令顧客卻步,但會漸漸回籠。
反過來說,他們也許接受價格改變,但時間久了,卻會漸漸想要換個牌子試試看。直接調漲價格通常會產生這種影響──銷售額不會馬上下跌,但幾個月後逐漸萎縮。持續與顧客交流可以觀察到這些,不光是抽象的空談,你要盡可能在購買現場觀察,問他們為什麼買(或不買)你的產品、問他們是否有注意到價格。
價格調整得越多次,能蒐集到的顧客反應數據就越多,不是所有顧客的反應都一樣。如果是針對一小群顧客提供商業服務,或許跟他們個別協商調整價格,會比一體通行更好;假如是銷售給一般顧客,不同的銷售通路應該採行不同的價格決策。對大部分的產品來說,不同的銷售通路乃至不同的購買行為,比不同的人口結構更重要,所以不必太費心分別徵詢55歲及25歲的意見。
可能的話,請保留調回原先價格、大小或產品選項的可能性。有時某些改變就是行不通,把產品調整回顧客熟悉、習慣購買的原樣,通常可以爭取顧客回頭。但是調整價格如果能規畫得宜又小心處理,就不太需要走回頭路了。
進階思考:如何聰明運用通膨調整價格
通貨膨脹會以好幾種方式驅動訂價的政策:你的生意成本會隨著時間增加,獲利金額的購買力會下滑,顧客會越來越有錢(以持有的現金來說)。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顧客會預期價格將隨著通膨上漲,你可以善加運用這種預期心理。
以過去15年的通膨水準來說,儘管英國在2010年創下5.4%的罕見高點,但通膨的實質影響,可能早就被你的產品需求及成本的具體變化壓過去了──如果你的產品屬性是能源密集,就會看到成本隨著油價在每桶50美元到150美元之間震盪,因此大幅波動;如果你的服務牽涉到軟體技術,程式設計師的薪水這幾年上漲了很多,但需求可能躍升更多──通膨在過去15年很少成為直接影響生意的最大因素(快速發展中的國家除外,尤其是中國),不過,大眾還是預期物價每年都會上漲,而這也是在推出新產品之外,調整價格的少數機會。
一般來說,顧客對價格變動總是會感到疑心,他們會注意到價格上漲──無論幅度多小。如果他們已經養成習慣定期購買某些產品,漲價是促使他們重新考慮這個購買習慣的可能因素,至於降價,當然不可能產生相同的影響。
不過,基於通膨而調漲價格,是生活中可以接受的現實。漲價通常會出現在1月,即聖誕節的促銷活動告一段落之後。有些公司會根據最新公布的通膨率全面調高價格,以跟上成本及市價的平均增幅,但這麼做很可能浪費了一次大好機會。
比較理想的做法是,利用通膨調整產品系列的相關價格。那一年,你可能會看到某些產品的需求減少,但有些產品的需求增加。這時可以稍微調漲高需求項目的價格,趁機賺取更高獲利;至於表現不太好的項目,你可以維持原價甚至降價。顧客不太可能了解你公司產品的整體平均漲幅,所以這個平均幅度不見得要跟通膨率完全一致。
你一定要大力宣傳維持原價不變的產品項目,同時暗示為什麼其他價格要上漲。價格敏感度高的顧客可能會轉而購買凍漲的產品──而其他維持正常購買行為的人,就表示他們願意付出更多錢(這樣的資訊可以在將來促銷時加以利用)。
還有,你一定要和其他人一起調整價格嗎?你也可以在大家都漲價時按兵不動,並大力宣傳,讓顧客知道他們的預算雖然到處都被壓縮,但至少跟你買很划算。問題是,等到幾個月後要調漲時,你可能是唯一漲價的公司──有些顧客可能會因此轉向競爭對手。
如果你所屬的產業全都在1月啟動新的價格週期,最好配合行動。比較理想的做法是,Pret A Manger連鎖三明治餐廳採用的方式:他們每個月都會調整幾項產品,同時調整了價格,卻沒人發現。假如用2.99元的烤番茄加蛋三明治,取代3.50元的煙燻鯖魚法國麵包,究竟是漲價還是降價?只有餐廳的財務部門才知道。
這些各自獨立的小小決定,對整體經濟產生莫大的影響。經濟學家認為,些許的通膨是好事,因為企業可以藉此調整產品價格及薪資,所以大家不會抗拒。經濟要成長,很重要的一點是物價及薪資也要調漲──如此一來,價值較高的產品會變得比較貴,較有生產力的人薪資也相對提高──但這也表示,生產力較低的員工或市場需求較低的產品,獲利也會比較少。
企業發現調降薪水跟調漲產品價格一樣困難,但通膨卻能自動達成每年調降薪資幾個百分點的效果;所以對生產力較差的員工,公司只要不每年調薪,就等於變相減薪了。
總體而言,一年的通膨率在2%至5%的經濟體,會比零通膨或通膨達兩位數的經濟體更具有彈性,表現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