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レジェンドが教える: ヤバい会社
作者 | 藤野英人 |
---|---|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比看財報更精準的選股指標: 鑑識6500位社長的基金經理人珍藏筆記, 挑股票、跟老闆, 公司有沒有前途? 先看這些領先指標:◎這家公司的財報數字一直都很棒,怎麼會突然出現重 |
作者 | 藤野英人 |
---|---|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比看財報更精準的選股指標: 鑑識6500位社長的基金經理人珍藏筆記, 挑股票、跟老闆, 公司有沒有前途? 先看這些領先指標:◎這家公司的財報數字一直都很棒,怎麼會突然出現重 |
內容簡介 ◎這家公司的財報數字一直都很棒,怎麼會突然出現重大衰退? ◎經營者經常上媒體接受訪問,很多名人政要朋友,這種公司是好標的嗎? ◎為什麼老闆有自卑情結是好事,強勢發言反而要小心? 想知道一家公司的股票能不能買,除了一家一家看財報,還可以觀察什麼指標? 有沒有比讓人頭昏眼花的財報數字,更領先的判斷依據? 作者藤野英人是有30年以上資歷的基金經理人,還連續兩年獲得最佳基金獎, 他因職務之便,有機會訪問超過 6,500 位的大老闆,進行投資前的分析, 他將這些從未公開過的上市櫃公司老闆訪談,整理成: 「比看財報更精準的選股指標」。 這方法不只能用來投資股票, 還可用來檢視自己公司,或有生意往來的客戶。 ◎飆股經營者都有這些特質: .成功老闆都很會算、愛做筆記,對細節很龜毛: 「成本劊子手」日產汽車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就是靠強烈的成本概念提升利潤。 這種公司很少幫全體員工調薪。如果你也經常這樣抱怨自己的老闆, 應該快點買自家公司股票,就能替自己加薪。 .網站發文、致詞時總是「我、我們」,還有說不膩的經典臺詞: 每當有人在推特上對他提出意見或建議時,孫正義最常回答:「咱們做吧。」 馬達製造商日本電產執行長永守重信的名言是:「馬上做、做出成績。」 還有,「成功,高興一日就好」……, 你投資的公司,或是你任職公司的經營者,也有經典臺詞嗎? ◎如何辨識不適合投資(與任職)的壞企業? .在社群網路上放與名人的合照或聚餐照片! 這種經營者多半想藉此「炫耀自己」,個性也不夠謹慎。 該怎麼觀察大老闆的社群?你要多看他寫的評論或面對困境如何自嘲。 孫正義在網路上的一句自虐梗,就獲得作者的高度評價。 .公司搬進奢華新大樓,之後往往走下坡: 搬新大樓能激勵員工士氣或吸引更有能力的人才?正好相反……。 此外,老闆自傳當禮物送、經營者開始對藝術投資情有獨鍾,都是警訊。 ◎別找鮭魚,要找金雞母,哪種新創企業會成功? .鑑別新創企業時,不必太在意是否達成數字目標: 新創企業因為還沒有實際成果,很難準確預測。 重點在於分析未達標的原因,並願意和投資人分享如何改進,就有成長的可能。 .股票一上市就馬上擴增組織、招募大量員工,這種公司要小心! 成功上市股票的經營者,往往會加足馬力,大肆招募員工、增聘新人。 但新職員第一年往往沒有產值,即便營收成長,可能也難支應增加的人事成本。 其他像是過於頻繁揭露資訊的公司、投資人關係的負責人突然離職、 公司網站沒有老闆照片……這些指標,都是你提前看出好或壞公司的依據。
各界推薦 《Smart雜誌》「財報診療室」專欄作家/股魚 「小樂:我的生存之道」臉書專頁版主/小樂 知名財經部落客/阿斯匹靈 《投資最給力》主持人/阿格力 財經作家/Mr.Market市場先生
作者介紹 藤野英人Rheos Capital Works基金管理公司代表取締役社長(董事長兼總經理)、投資長(CIO)、投信「Hifumi」系列最高投資負責人。1966年出生於日本富山縣。1990年早稻田大學畢業後,即進入日本投信、投顧公司,擔任基金經理人。2003年,創立Rheos Capital Works基金管理公司。過去操盤的兩檔基金「Hifumi投信」和「Hifumi Plus」,由於連續保持亮麗的高績效,在日本信評公司R&I(Rating and Investment Information)所舉行的「2017年R&I基金大獎」中,雙雙獲得最佳基金獎(NISA部門)。主要著作有《投資家有比金錢更重要的事》(星海社新書)等。劉錦秀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出版社國際版權部經理。譯有《下一個統治世界的企業》、《看懂對手的獲利模式》、《奇異GE如何把人力變人才?》、《讓人開心為你效勞的順耳指令》、《這樣下指令,軟爛部屬變能幹》、《讓老闆甘願等四年的人才》(以上皆由大是文化出版)等書。
產品目錄 推薦序一 不想直接告訴你的,才是關鍵資訊/股魚 推薦序二 要找值得投資的好公司,光看財報還不夠/小樂 推薦序三 找到好公司,就像找到一個好員工幫你賺錢/阿斯匹靈 推薦序四 財報僅是後照鏡,非財務指標才是企業未來的探照燈/阿格力(許凱廸) 前言 這是我鑑別6,500家公司後的筆記 序言 基金經理人就像是幫企業看診的內科醫生 第1章 飆股的經營者都有這些特質 01 總裁無任期,方有獅子心 02 老闆持股比例高,股價易漲 03 執行長的知名度和股價,在某種程度上是相互連動的 04 讓員工了解願景的公司,值得投資 05 你老闆有「經典臺詞」嗎? 06 老愛談自己過去有多苦,這家公司不會成長 07 老闆的自卑情結是股價上漲的原動力 08 「負面思考」效果不負面,這叫有準備 09 經營者強勢發言,我們當真但不當作真的 10 被人一問就動怒,公司經營狀態一定在惡化 11 不親自揭露公司資訊,快賣了他們的股票吧 12 成功老闆都很小器、筆記狂,對細節很龜毛 13 大口喝水、會道謝的老闆,這家公司的股價會漲 14 這個人如果開麵店,會成功嗎? 15 網站發文、致詞時總是「我、我們」 16 對時代氛圍不關心、沒興趣的老闆,會被淘汰 17 常在社群網站上放與名人聚餐照片,要留意 18 記不住數字是個大問題 19 「受雇的執行長」是一種風險 第2章 如何辨別不適合投資(與任職)的「壞企業」 20 把自傳當禮物送 21 公司搬進奢華新大樓,往往之後走下坡 22 公司網站沒有老闆的照片,要特別注意! 23 規定要換穿拖鞋的公司,通常不賺錢 24 老闆的辦公室擺滿獎盃和名畫,最好別投資他的公司 25 公司是否有元老級幹部,是辨別黑心企業的一大重點 26 如果老闆的座車是高級進口車,就要懷疑他的公司有問題 27 董事過多、聘請顧問的公司,沒有未來! 28 櫃臺小姐「太美麗」? 29 明明是大晴天,傘架裡卻都是傘 30 影印機周邊和廁所髒亂的公司,投資下去後一定賠錢 31 會議室的鐘如果誤差超過五分鐘 32 公司會議室如果沒有白板,開會氣氛一定很悶 33 強制要求員工做體操 34 用職稱互相稱呼的公司,跟不上時代的腳步! 35 稱女性員工為「這個女生」,這種公司不會善用人才 36 辦公室氣氛因老闆在或不在而秒變,員工心思都用在表演效忠 37 沒幾位女性擔任主要幹部,這種企業獲利能力差 38 只有老闆的名片很豪華,要深究其中的原因 39 不公開資訊的公司,是戴著上市面具的非上市公司 40 財務報告突然變得清楚易懂,這公司可以投資 41 擁有多項事業、卻極少揭露分部資訊,這種股票不會漲! 42 成交量低的公司,大多不熱衷揭露資訊,可能有寶 43 反之,過於頻繁揭露資訊的呢? 44 投資人關係事務負責人突然離職,大都是壞消息 45 改變會計政策和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必有蹊蹺 第3章 快速成長型公司的「長相」 46 趨近停滯的產業,依舊可以找到成長型企業 47 問卷調查露玄機 —— 回函率高的公司,股價比較高 48 公司網站上有許多員工照片,表示這家企業重視人 49 網站上有董事、幹部照片的公司,74%獲利高於平均 50 家族企業中有第二號人物踩煞車,是成長型企業 51 交棒給四十多歲年輕人,業績會加分 52 非直系出身的人接任總經理,就是改革的徵兆 53 關心員工健康,股價表現出奇的好 54 致力於公司治理的「酷大叔」股,值得買 55 公司名稱感覺較年輕的,股價表現佳 56 總部在首都精華區的大公司,股價表現較差 57 和同事結婚的員工多,投資這家公司會賺錢 58 各色人物都看得到的公司,會成長 59 尋找在地成長的「青年領頭人」股 第4章 別找鮭魚,要找雞母 —— 哪種新創企業會成功? 新創市場是「被排擠的人」創造的 以「IPO」為創業唯一目標的人,素質不高 新創業潮來臨,立志當「影響者」的人大增 看看創櫃板,找找有魅力的新創企業 認真處理網路資訊,拒當內容農場,企業價值才會提高 60 中高齡創業,觀察「心態」最關鍵 61 創業家要正直,要會說善意的謊言 62 鑑別新創企業時,不必在意是否達成數字目標 63 正派經營者高喊的遠大願景,投資人也不能全信 64 上市之後就走樣的新創企業,有如「產卵後就死亡的鮭魚」 65 上市的次年,企業會陷入「第二年厄運」的魔咒 66 上市不是最後目標,但經營者和員工心態都會鬆懈 67 新創企業的第一份股東名單,通常是烈士名單 68 成功的新創企業,夥伴間都有強大的凝聚力 第5章 找工作、或投資,我這樣鑑別一家公司 貢獻社會未必要兼做慈善,本業有助社會就是好公司 鑑別企業能否成長?三原則──夥伴、行動、心靈 企業要獲得夥伴協助的七個重點 我這樣觀察企業的五種行動 看懂一家企業的心靈:財報是短期的,精神是長遠的 後記 投資或加入那些「能讓生活更美好」的公司
書名 / | 比看財報更精準的選股指標: 鑑識6500位社長的基金經理人珍藏筆記, 挑股票、跟老闆, 公司有沒有前途? 先看這些領先指標 |
---|---|
作者 / | 藤野英人 |
簡介 / | 比看財報更精準的選股指標: 鑑識6500位社長的基金經理人珍藏筆記, 挑股票、跟老闆, 公司有沒有前途? 先看這些領先指標:◎這家公司的財報數字一直都很棒,怎麼會突然出現重 |
出版社 /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123430 |
ISBN10 / | 626712343X |
EAN / | 9786267123430 |
誠品26碼 / | 2682171129001 |
頁數 / | 288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1.4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500 |
推薦序 : 推薦序一
不想直接告訴你的,才是關鍵資訊
《Smart雜誌》「財報診療室」專欄作家/股魚
企業的資訊會有幾種揭露型態,像是財務報表、新聞報導、重大公告、說明會等。一般人在投資時,會以財報數字的判讀技巧作為切入,試圖剖析企業經營的面貌。我經常提醒投資朋友,不要被眼前資料矇騙,要想想看有哪些東西是企業不想讓你知道的?
以財務報表來講,主要分成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最外顯的以損益表為主,一個企業是否賺錢,從該報表內可以取得相關資訊(營收、淨利、每股盈餘),另外兩種報表則相對黯淡。但問題總是藏在不醒目的地方,要看出是否有作帳的危機,看現金流量表或是庫存欄位會有效許多。
營收發布時間點有玄機
但財務報表終究是一個特定時間內的落後資訊,被美化的可能性相當高,此時一些不經意的訊息發布,更能夠看出企業想傳達的消息。
像是每月營收資料的發布時間點就暗藏玄機。如果是選擇星期一發布,大都是營收成長的好消息;若是在星期五發布,則多是營收衰退與成長不如預期的訊息。這道理很簡單,我們一般以「一週」作為訊息消化的週期,好消息要早點發酵、且時間久一點,那麼星期一就是最佳的時間點,一來也能多刺激股價增長。反之,壞消息在星期五、甚至下午才發布,讓負面消息的衝擊經過週末沉澱後,可以降低影響。
財務長走人,有隱情!
另外,像是公司的財務長忽然無預警離職,或是在財報發布前夕忽然更換會計師(或是從大型會計事務所,換成名不見經傳的小事務所),那麼在財報出來前,就應該立即拋售持股。原因在於,財務長是企業最保守、也是最清楚公司真實經營狀態的人,在很多家族企業內,這個位置都是由自家人來擔任,可見該職務的敏感程度。當該職務無預警走人時,經常是再也難以掩蓋財務的漏洞,不得不盡速離開公司、以求全身而退。
這些很隱諱的東西,都不是財務報表內的數字會明白告訴你的,卻又真實呈現出企業內部真正的企圖。就如同書中所述,這有如透過問診來試圖拼湊真實樣貌的過程,以求在更早之前就發掘出正確的投資方向。
本書作者曾任基金經理人,觀察過無數案例後,彙整各種非財務的徵兆,可作為判讀財務報表數字之外的輔助參考案例。在本書的案例中,有許多與台股企業相吻合之處,像是注重成本的小氣老闆(如台塑 〔1301〕王永慶、鴻海〔2317〕 郭台銘),也有過度自滿出現敗象、家族超高持股等公司,無一不與作者觀察到的結論相同,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有機會逐一拜訪經營者、貼身觀察,但若是能透過書中所列的各種徵兆找出蛛絲馬跡,必有助於提高判讀投資資訊的能力。
推薦序二
要找值得投資的好公司,光看財報還不夠
「小樂:我的生存之道」臉書專頁版主/小樂
作為一個以價值投資與基本面投資為主的投資者,閱讀並解析公司的財務數據,可說是我投注相當多心力的地方。然而,光依賴研讀財報數據,就想全面的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恐怕仍具有相當大的挑戰性。因此,投資人除了財報數據的量化分析,更得留心數字以外的質化因素。
美國知名的成長股投資大師菲利浦.費雪(Philip Fisher),提出所謂的「葡萄藤理論」,是指打聽公司消息的觸角,要像葡萄藤的枝幹一樣,往上下左右擴展,以旁敲側擊的方式,獲知公司的營運狀況與產業評價。但就一般投資者而言,這樣的方法存在著一定的難度,畢竟不是每位投資人都有機會接觸公司管理階層或是相關從業人員。那麼,究竟一般的散戶投資人,要如何獲得公司企業量化數據以外的質化觀察?
本書作者藤野英人即以基金經理人的立場,從拜訪過六千五百多位公司老闆的經驗中,歸納出68條法則,作為進一步審視公司體質及投資決策的參考。我在閱讀這些法則時,一開始除了覺得有趣之外,也產生不小的疑惑,因為在我看來,有些原則似乎和判斷一家公司體質的好壞沒什麼關係。但是經由藤野的分析,並輔以相關的統計表格佐證,讓我茅塞頓開。
書中列出的一些負面表列原則,例如「公司網站沒有老闆的照片,要特別注意」、「櫃臺小姐『太美麗』?」、「反之,過於頻繁揭露資訊的呢?」、「明明是大晴天,傘架裡卻都是傘」、「規定要換穿拖鞋的公司,通常不賺錢」、「強制要求員工做體操」等,若是出現這些情況,雖然不見得代表公司的營運狀況一定有問題,卻能作為投資判斷的各種警訊。正如作者所言:「如果某間公司出現了許多壞公司會有的警訊,就判斷『最好別投資』,這樣絕對沒錯。」
中國古語有言:「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也就是說,事情將要發生時,總會出現徵兆,就好像月亮周圍出現光環就要颳風,礎石濕潤了就會下雨,這是古人歸納大自然現象的經驗法則。同樣的,我們在評估一家公司的財務數據後,若能參考本書介紹的各項法則、一一檢視,將有很大的機會避開體質不佳的壞公司,並找出具有成長契機、體質優良的好公司。
在此,小樂誠摯推薦大家閱讀這本《比看財報更精準的選股指標》,在讀完本書之後,相信你也會跟我一樣,在辨識公司體質的良窳上,有更深刻的領悟!
推薦序三
找到好公司,就像找到一個好員工幫你賺錢
知名財經部落客/阿斯匹靈
許多投資人常常花很多時間看財務報表,不過當公司遇到外在大環境的變動,像是金融海嘯或是歐債危機,或是產業內競爭對手的打壓,以及產品供過於求時,就會發現公司的財務報表會忽然出現劇烈的變化,一下子由天堂掉到地獄。這時,如果看到財務報表的數字變差,才開始賣股票的話,往往都會有很大的虧損。
另一方面,等到我們發現一間公司的財務報表不錯,股價往往也已經上漲一大段,這個時候再開始買進,就要冒著很大的風險。因此,投資的關鍵只有一個,就是能否在公司營運低迷、且股價偏低時,找到好公司?
當一間公司營運低迷時,其實不容易從財務報表看出值得投資的價值,這時如果想要逢低承接好公司的股票,就要找出這間公司最重要的基本價值,也就是企業文化。
如果一間公司的文化是勤奮踏實,員工也有強大的向心力,那麼無論做什麼產業都會成功、面對任何困境都能一一克服。但是一間公司的文化又是誰造成的?沒錯!就是老闆。如果老闆很勤儉,那麼他身邊的總經理當然也會一樣勤儉,接著影響到協理與一般主管,最後就會連員工也一樣勤儉。換句話說,如果員工節省一元就只是一元,但是經營者節省一元,便會讓所有員工一起節省幾千或幾萬元。可見一間公司的靈魂人物,就是經營者!
當我在指導一般投資人長期投資的時候,我都會提供一個重要的觀念:當你買進一間公司的股票,就等同於請一個人幫你工作,而這個人就是公司的老闆。你如果找到好老闆,無論公司是做什麼的,都沒有關係,因為他一定會帶你上天堂。
舉個例子,金融海嘯時,台積電(2330)也面臨了巨大的考驗。當時原本要退休的董事長張忠謀重披戰袍回到公司,主要就是不想讓公司做出裁員的措施。這樣一來當然員工士氣大振,你的老闆原本74歲、就要退休了,竟然還願意為了員工重新回到公司。而且當時張忠謀已經是臺灣的百大首富,卻經常以火車作為交通工具,這樣親民且勤奮的形象出現後,員工當然會拚命替公司工作,也讓台積電的股價從金融海嘯時的36元,2018年一路上漲到266元,這也可說是張忠謀一手促成的。
要觀察一個產業也許很困難,但是找到一個好老闆來當你的「好員工」,就簡單得多。本書提供許多祕訣,可用來觀察一間公司的好壞。說到這兒,還不趕緊對照一下自己手中的投資標的,看看是否符合書中的特點,或是透過本書的法則找到好公司,也許你就會買到下一個台積電!
推薦序四
財報僅是後照鏡,非財務指標才是企業未來的探照燈
《投資最給力》主持人/阿格力
「財報」是多數投資人買進個股的依據,但我個人會加上「非財務指標」,作為評估買賣的關鍵。為什麼?因為財報只能代表企業過去的表現好壞,無法預測未來。如果你曾經過度信賴財報而導致虧損,那麼多解讀企業的非財務指標,相信就能顯著改善績效。如同醫生看診時,會結合病歷與病人當時的狀態,綜合評估之後才給藥;只看財報就投資,如同只憑病歷拿藥一樣,會有誤判的風險。
坦白說,受邀推薦這本書時,我才驚覺自己投資報酬率較高的持股,都是無形中根據非財報指標買進的,例如「高董監持股比」及「經營者是否與時俱進」。買股就是買公司,身為公司經營者的董監事,如果也持有可觀的公司股份,立場才會與散戶投資人一致,做出來的決策比較不會犧牲股東權益。年化投報率將近三成的傳奇投資經理人彼得.林區(Peter Lynch)也說過:「內部人買進的公司,是完美股票的特點之一。」如果連投資大師都如此注重非財務指標,一般投資人怎麼能只看財報?
一家公司是否有前景,從經營者是否與時俱進就能略知一二。現在是連我過往不碰電腦的父母,都需要LINE 的時代,而LINE 的前資深執行董事田端信太郎有次在會議上發現,與會者有七、八成都沒玩過《精靈寶可夢GO》這款遊戲後,隨即在推特(Twitter)上發表:「生活應該要對新奇事物有好奇心。」由他的態度,就顯見LINE一定具備了高度創新的能量。果不其然,LINE一路從通訊軟體拓展版圖到遊戲、第三方支付及電信,甚至是數位銀行,完全突破了人們對通訊軟體公司的想像,更帶動營運水漲船高。
提倡購物車選股法的我對此深有同感,我們可能無法讀完LINE母公司企業NAVER完整的財務報表,但所有LINE的使用者,可以從出現在手機中越來越多的跨界應用,感受這家企業的創新與企圖心。
在投資上,如果缺乏判斷非財務面向的能力,績效一定難以好轉。要知道,股市是公開市場,只憑財報很難發現未來有前景的公司並投資獲利。一來,當你發現時,代表也有一堆人發現,因為每天都有無數人使用程式篩選財報績優股,所以買進時的「價格」,或許已反映「價值」。再者,財報真的只能反映過去,而無法預測未來,例如宏達電(2498)如日中天時的年度每股盈餘為70元(賺7個股本),結果到每股盈餘衰退為負數時,僅僅只花兩年,這就是財報無法反映未來的最佳例子。
但非財務指標卻能透露一點訊息,當時不僅有三星旗艦機大舉壓陣,小米高規格、低售價的策略,也掀起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價格戰。如果散戶投資人把生活中的觀察結合到投資,相信就能逃過宏達電的大衰退。
非財務指標很簡單,沒有人笨到學不會,只要你別聰明到搞不懂。請相信見微知著的力量,不局限於可量化的數據,如能結合後照鏡(財報)與探照燈(非財務指標),投資績效定能大幅躍進。
導讀 : 這是我鑑別6,500家公司後的選股筆記
大家好,我是Rheos Capital Works基金管理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投資長藤野英人。 本書是我以基金經理人的立場,在30年間持續執行企業調查,以拜訪過六千五百多位老闆的經驗為基礎所完成的作品。
本書的出版契機,得回溯到我在各大型資產運作公司服務的菜鳥時代,擔任基金經理人前輩的助理時所寫的筆記。
簡單來說,基金經理人的工作,就是從個人、企業(投資機構)募集資金,再用來投資預估會成長的公司,讓資金增加、投資人獲利。
菜鳥時代的我,雖然常跟著前輩去拜訪企業,但是我完全聽不懂老闆們所說的話,非常辛苦。我學的是法律,當時完全沒有財經方面的常識和基礎,但是要採訪企業老闆,就必須了解這個業界的結構,並懂得相關的專業術語才可以。
我真的很努力,但是剛開始的那段時期,由於知識貧乏,跟不上前輩採訪的步調,瞌睡蟲總會頻頻上身。為了驅逐瞌睡蟲,我索性開始打量董事長辦公室的樣子,記下我所注意到的事情,或者乾脆在筆記本上,畫受訪老闆的圖像。
之後,當基金經理人前輩要和新聞記者暢談時,我就會提供祕藏的筆記,作為他們談話的話題。沒想到,其中一個話題在《朝日新聞》「天聲人語」專欄的介紹之下,引起了極大的迴響。這個話題就是後來的「拖鞋法則」,也就是聲名大噪的「規定要換穿拖鞋的公司,通常不賺錢」。
於是,看到這篇「天聲人語」的出版社找上了我。因此,2000年,我以之前的取材筆記為基礎所寫的書《成長公司、衰退公司的定律》(講談社+α新書)便出版了。
在各位繼續閱讀下去之前,我想先做個說明。
書中介紹的法則,並不是什麼神奇的魔法定律,讓你試著套用到1、2家公司之後,就可以立即知道這是一家好公司還是壞公司。
聽聞曾有讀者表示:「藤野先生只要拜訪過一家企業,立刻就可以知道這家企業是好是壞。」事實上,當然沒這回事。一個人不可能在一瞬間,就能清楚了解一家公司的優劣。
因此,就算是為了調查而造訪的公司,進去時要換穿拖鞋,我也不會馬上就決定不投資。所以大家要用本書提出的法則來觀察企業時,千萬不要馬上就斷定這家公司的優劣。因為,要掌握一家公司的體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好公司要有成長型企業特有的特徵。如果某間公司出現了許多壞公司會有的警訊,就判斷「最好別投資」,這樣絕對沒錯。
雖然我們無法用肉眼看出企業的體質,但是只要詳細確認可觀察的現象,就可以從中找出啟示,足以鑑別這家企業是否優良。「魔鬼就在細節裡」,企業的體質通常會不經意的顯現在老闆的言行舉止、辦公室擺設和布置等日常細節中。
因此,我認為本書提出的法則,其實就是一種鑑別方法,能讓你有效貼近企業體質。
要分析一家企業是否可以投資時,許多人的第一步都是檢視各種財務報表的數字。看得懂這些數字當然最好,但是如果因為不會看財報,就認為「要判斷公司的好壞很難」、「自己和投資無緣」而裹足不前的話,真的相當可惜。
我想大家只要看過本書,有基本的社會常識作為基礎,應該就有能力鑑別企業的體質。使用書中的法則,不只可以鑑別投資對象,還可以檢視自己服務的公司和生意上往來的客戶。對經營者、創業者而言,也可以從中獲得啟發,讓公司更進步。
內文 : 成功老闆都很小器、筆記狂,對細節很龜毛
我和許多成功的經營者來往,在這些老闆中,也有人擅於減降成本,還以吝嗇為傲。身為一個經營者,這是正確的態度。有人則是天生的節儉大師,幾乎完全不搭計程車。就我所看到的,喜歡由豪華轎車接送的,大都是專業經理人,或是對公司經費莫不關心的人(富二代)。
吝嗇的老闆或許不受員工歡迎,但是作為一名經營者,這樣反而比較好。為了要產生利潤,就只能提高營收或降低成本。外號「成本劊子手」的日產汽車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就是靠著經常注意成本,提升公司的利潤。
在對成本錙銖必較的老闆底下工作的人,應該要慶幸自己有個吝嗇的老闆。要求這種老闆加薪難如登天,但如果你服務的公司是一間上市公司,就去買自家公司的股票為自己加薪,或許就能享受到老闆藉由「小氣節省運動」所創造出來的利潤。
另外,成功的經營者還有一個特徵,就是重視細節。只要和他們打交道就會發現,他們往往非常在意某些細節,而且只要一發現缺失,就會設法徹底改善。
說到經營者,的確其中有些人呈現出豪爽、豁達的形象,但是在商場上,幾乎所有經營者都是思慮周密的人,無一例外。或許有些馬馬虎虎的公司能夠走到股票上市這一步,但這種公司無法繼續成長。要在競爭激烈的業界勝出,勢必一定要提供又好、又便宜的商品。要做到這一點,則有賴於日積月累的改善各項業務目標。
「魔鬼就藏在細節裡!」能否留意每一個細節,我認為是有實質意義的。
而且,和經營者接觸過的人就會知道,成功者為了不錯失任何有用的資訊,都會詳記筆記。不論是在談話、用餐當中,只要他們認為有必要,就會拿出筆記本記錄,或是用手機錄音。
主要經營複合式連鎖零售店TSUTAYA(蔦屋)的Culture Convenience Club 公司(文化便利俱樂部),創辦人增田宗昭就是有名的筆記狂。他除了聽演講時會寫筆記之外,連枕邊都會放本筆記本,以方便他隨時記錄。
除了增田之外,先前介紹過的GMO Internet 公司的董事長熊谷正壽、軟腦軟體公司(SoftBrain)的前董事長宋文洲,也都是不遑多讓的筆記狂。
能時時感受時下的資訊,例如對於新事業的創意、該執行的任務、在腦海中迴響的話語等,並隨時隨地記錄下來,就是一種「求知若渴,追求成長」的心態。我認為,用這種心態來形容成長型企業的領導者非常貼切。由這種類型的領導者率領的公司,是值得投資的。
網站發文、致詞時總是「我、我們」
我常在全國各地,為東京證券交易所和自己的公司舉辦投資研討會。2017年光是五月,我就去了沖繩、秋田、新潟、香川。
在這類研討會上,常會有參加者問我:「我們這些個人投資者,沒有機會和公司的老闆談話,豈不就無法做投資判斷了?」我身為基金經理人,的確可以見到許多公司的老闆。但是,我並不是只憑見面時的判斷,就決定要不要投資這家公司。
如前所述,在做投資判斷時,公司的經營理念非常重要。個人投資者如果想知道該公司的老闆是否重視企業理念,只要上該公司的官方網站,看看老闆所說的話,就可略知一二。
首先,如果一家公司的官網上沒有放老闆的話語,就會是負評。在人人都可上網的現在,官網就等同是一家公司的門面,如果公司老闆不在大門口和大家打招呼,這家公司就不值得一談。
當然,也不是說只要在官網上看得到老闆的話語就行了。如果這篇文章中,用了很多不是人人都懂的專有名詞,投資者就可以判斷大多數人不會想看這篇文章。
另外,老闆在官網上的致詞,一定要用自己的語彙。如果老闆的話語是由經營企劃室或公關部代為捉刀,會讓讀的人覺得過於客氣、見外。如果一個老闆會隨便讓其他人來公布重要的訊息,這種老闆一定無心宣傳公司的經營理念。
網站上的文章是不是由經營者本人所寫的,瀏覽的人只要細細閱讀,一定可以感覺得出來,所以個人投資者可以從老闆的話語中,檢視他的決心和認真程度。
如果從老闆的致詞中,可以感受到他個人鮮明的個性和清楚的經營理念,我們就可以判斷這是一篇不錯的文章。另外,是否附上老闆的照片,也是檢視的一項重點。
因為網站是公司和顧客交流的地方,所以網站的整體設計、照片呈現的感覺、網頁的瀏覽速度、訊息更新頻率等,都是檢視該公司是否重視與訪客交流的指標。如果是用影片的方式呈現致詞和話語,那就更有吸引力了。
常在社群網站上放與名人聚餐照片,要留意
經營者如果使用臉書、推特等社群網站,投資人就可以藉由他們上傳的照片和發布的文章了解他們。
例如,如果某個經營者總是上傳一些和名人的合照,或吃飯聚餐的照片,那就要留意了。因為這個舉動顯示,他想放大、彰顯自己;這會讓人覺得他並不想以真實面貌示人,是個不正直的人。簡單來說,會讓自己的社群網站流露出這種氣氛,就表示使用者是個不夠謹慎的人。
另外,有不少人會在臉書上寫一些令人覺得很極端的意見,但是實際和寫這種文章的人見上一面後,卻發現他們看起來極為普通、就像一般人一樣。
碰到這種情形,我會認定我實際見到這個人時,他當下的人格是虛偽、不真實的,而在臉書上的人格才是真正的他。因為我認為,發表在社群網路的文章,才是這個人自然流露真性情的作品。
我在拜訪某位經營者之前,如果知道對方會上臉書或推特,就會先上網去看一下。如果想先了解這個經營者有著什麼樣的個性,社群網站就是很重要的工具。個人投資者也可以運用這個方法。
建議個人投資者,不妨持續觀察經營者的臉書、推特一段時間,如此一來,就可以知道該名經營者重視什麼。如果看到這個人對某個訊息「按讚」或分享出去,就知道他關心例如人權問題、性別岐視等問題。又例如,從這個老闆在臉書上交什麼樣的朋友、關心什麼事,也可以看得出他建構人際關係的方法。
順帶一提,我自己也常使用臉書、推特等社群網站。我在這些社群網站上發表文章時,不會只寫積極、正面的話。因為一直閱讀積極、正向的文章,不但容易讓人倦怠,還很難產生共鳴。我發表的貼文中,大概有七成至八成的內容是比較積極、正面的,但有時候還是會毒舌一番。
不過,也不需要刻意這麼做。總而言之,在社群網站上炫耀或貶低自己都不恰當,還是盡可能呈現真實的自己吧!
但是,實際使用這些社群網路平臺時,我覺得很難運用得恰如其分。發表貼文時,除了要注意文章的內容和評論,是否能夠讓閱讀者感受到它的附加價值之外,還要留意遣詞用字是否會傷害別人、是否會違反規定等,真的非常不簡單。
說到這一點,我就很佩服能得心應手利用社群網站的經營者。例如,我先前提過軟銀集團的孫正義,他有一段時間經常使用推特。從他的話語中,我看見他用心傾聽他人心聲的態度,所以才對他抱持好印象。而且,就算碰到網友的言詞批評,他也一樣冷靜,絕對不會感情用事。
另外,我認為孫正義的「自虐梗」也是一大傑作。他有一句名言是:「髮線沒有一直後退,我也正不斷前進。」能夠寫出這種幽默又不傷人的推特貼文,我認為真的非常了不起。
從社群網站,看見社會脈動
關於社群網站,我要再補充一點。我建議個人投資者,也要經常上社群網站關注許多人,閱讀很多文章。
我在社群網站上,除了看名人的貼文外,也看一般人寫的文章。因為我認為要進入基金市場,了解人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社會上是什麼氛圍?」「是樂觀的,還是不安的?」「人們在生氣什麼?在高興什麼?」能夠看得越清楚,成為成功投資者的機率就越高。
人本來就是活在「主觀牢籠」中的動物。主觀和偏見就像是一道過濾網,因為我們只能透過這層濾網看事物,所以眼睛絕不會停留在毫不關心的事物上。例如,喜歡時尚的人,會仔細觀察對方的服飾,會記得對方穿過什麼樣的鞋子;但是,對時尚不感興趣的人,就完全記不住對方穿過什麼鞋。
照理說,人是無法走出主觀牢籠的,但是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去了解什麼樣的人,會有什麼樣的觀念與偏見,卻是有可能的。如果能知道其他人關心什麼,明白別人如何透過濾網看世界,就可以蒐集被自己的主觀濾網過濾掉的資訊。
像是「年紀四十多歲、住在長野的單親媽媽護理師」和「年紀三十多歲、住在東京、首次公開募股(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的男性經營者」,他們所看到的東西和想法,就一定截然不同。
閱讀別人的貼文時,不需要去判斷對或是錯,我們只是要了解各種不同的想法。也就是說,要不帶偏見、客觀的閱讀,如此就能夠慢慢掌握社會的脈動。
最佳賣點 : 鑑識 6,500 位社長的基金經理人珍藏筆記,
挑股票、跟老闆,公司有沒有前途?先看這些領先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