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ごとに差が開く: 天才たちのライフハック
作者 | 許成準 |
---|---|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每一天都拉開差距: 生活駭客工作術, 凡人變神人, 創造驚人成果:・作家海明威和臉書的員工們有一點相同:都習慣站著工作。・發明賽局理論的科學家馮紐曼,最愛在白噪音環境 |
作者 | 許成準 |
---|---|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每一天都拉開差距: 生活駭客工作術, 凡人變神人, 創造驚人成果:・作家海明威和臉書的員工們有一點相同:都習慣站著工作。・發明賽局理論的科學家馮紐曼,最愛在白噪音環境 |
內容簡介 ・作家海明威和臉書的員工們有一點相同:都習慣站著工作。 ・發明賽局理論的科學家馮紐曼,最愛在白噪音環境下做研究。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的工作節奏是,每工作25分鐘就休息5分鐘。 ・誰說死背沒用!股神巴菲特花時間硬背市場趨勢,光是記得的就受用無窮。 那些畢業時成績差不多的同儕,為什麼幾年後,成就卻產生很大差距? 一個人到底是如何漸漸與人群拉開差距的?靠「生活駭客工作術」。 何謂「生活駭客工作術」(Life Hack)? 就是透過每天生活中細微行為的調整,長久下來將產生極大變化。 那些你以為的天才,就是用這些方法,每一天都拉開差距。 這些行為,有些很特別,例如自言自語,老聽同一首歌, 有些很一般,像寫作、冥想或散步,但因為天天做,效果驚人。 你也想執行生活駭客工作術嗎? 韓國最強的超譯作者、知名企管作家許成準, 幫你整理出78個方法,只要用一個,你就會變很強。 ◎專注就有力量,任何情境都一樣 .美國作家海明威站著寫作,臉書提供可升降的工作桌讓員工自由選擇, 因為站著工作可活化大腦,提升專注力。 .物理學家費曼吃甜點只選巧克力冰淇淋,臉書創辦人祖克伯只穿同款衣服。 成功人士會簡化選擇,免得大腦過度思考,他們把心思放在重要的事上。 ◎創意不是天生,高手這樣自我訓練 ・作曲家貝多芬、古斯塔夫.馬勒,將散步排入每日行程, 因為根據史丹佛大學研究顯示,散步可提高60%的創造力。 ・遊戲製作人小島秀夫的每一部大作,都有電影般的視覺效果, 原來,他不管多忙,每天都會花一個半小時看電影。 他說,你得替自己找一件事,然後天天做。 ◎菁英用這些例行儀式,戰勝壓力 ・大導演盧貝松邊聽音樂邊拍片,而且還是聽同一首歌。 ・美國棒球名人堂傳奇選手韋德,上場前一定狂嗑一頓雞肉。 ・世界知名健美先生庫爾曼做重訓時,一定自我喊話「很輕啦」! 你也有屬於自己的儀式嗎?這對於舒緩壓力,非常有效。 還有,華特・迪士尼習慣吃少少的午餐, 大文豪托爾斯泰靠寫日記對自己喊話, 搖滾樂手瑪姆斯汀居然用兩手分開法練吉他…… 這些天才是如何創造出驚人成就?方法簡單到你也可以做到。
各界推薦 放棄22k,蹦跳新加坡版主/艾兒莎 年度暢銷書《人生路引》作者/楊斯棓醫師
作者介紹 許成準2000年畢業於KAIST(國立韓國科學技術院)工學研究所。曾經參與過遊戲開發、VR系統製作及大型裝置藝術等專案。在這些專案過程中,累積了豐富的企劃與商業管理經驗,進而投入組織運作與領導力等企業管理議題的研究,並有多部相關出版品問世,其中《圖解超譯孫子兵法》一書,更創下了累積銷售高達十萬冊的驚人成績。其他著作還有《超譯君主論:向馬基維利請教帝王學》、《超譯論語:向孔子學習處世之道》、《超譯資本論:了解金錢人生就會不一樣》、《超譯韓非子:領導者的經營聖經》(晨星出版)、《超譯Alain阿蘭的「論幸福」》、《圖解超譯孫子兵法》(楓樹林出版)等書。方嘉鈴出版與企劃從業人員,生活風格與手作雜貨的偏食症患者,長期被「日常美的生活模式」所召喚,跟生活有關的食衣住行都能引發興趣。譯有《第一次喝日本酒就上手:漫畫圖解一看就懂!》、《享受季節的果醬與果實酒》、《改變情緒的姿勢》、《老實上班,你會憂鬱到睡不著》(大是文化出版)、《除了有人追、有人愛,那些對方不告訴你的愛情真相。》(任性出版)等書。
產品目錄 推薦序 一個人是如何漸漸與人拉開差距的?/艾兒莎 前言 每天細微的改變,創造巨大變化 第一章 專注就有力量,任何場合都一樣 01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 02午餐減量,腦子更靈光 03簡化生活中的所有選擇 04原來,海明威站著寫作 05先抓脈絡,不要蒙著頭馬上做 06以「每5分鐘為單位」的時間管理術 07把「每一次」都當最後一次力拚 08有時候,吵鬧環境讓人更專心 09一整天的理想使用方式 10蘋果設計師,邊聽音樂邊工作 11厲害的人都有一些怪癖 12遇到低級錯誤別沮喪,抗生素是這樣發明的 第二章 創意不是天生,高手這樣訓練 01日本首富的5分鐘創意發想 02好萊塢大導演的創意劇本 03賣翻全球的哈利波特是靠色筆寫出來的 04高手,永遠比別人多想兩年 05別沮喪,反正你也沒什麼好失去的 06找一件事,天天做 07孩子的玩具不只是玩具 08沒有靈感時,就去散步吧! 09容易被感動的人,才能創造感動 10有時間抱怨,不如說說自己的夢想吧! 11把力氣花在「如何被看見」 12受歡迎的祕密,都在經典裡 13流行也可以套公式 第三章 每一天都拉開差距的技巧 01只有家人會跟你說實話 02你要努力,但不能光靠努力 03入睡前先思考隔天的工作排程 04覺得哪裡怪,就要說出來 05永遠都要有備案 06書不是拿來讀,是拿來用的 07簡樸的心態,是假裝不來的 08一心多用,效率更好 09讀空氣,讓你更有說服力 10學會在爭辯中脫身 11線索藏在細節裡,只是你沒看見 12誰說死背沒用,記住多少就能獲得多少 13放大你的優勢,不拿手的就放棄 14詳細記錄工作流程 15沒有什麼事情是理所當然 16沒有辦公室也能辦公事 17一輩子只要做好一件事 18谷歌工程師的思考技術 19批判性思考,人類進步的動力 20只要肯嘗試,絕對不會做白工 21敞開心胸,自然能發現捷徑 第四章 菁英用這些習慣,戰勝壓力 01鈴木一朗的儀式 02工作之餘,培養讓自己開心的興趣 03有時候,你得用第三者跟自己對話 04經常跟自己說:「我一定能做到!」 05奧運金牌選手的想像力練習 06寫作可以幫你釋放心情 07三十分鐘冥想鍛鍊法 08我閉上眼睛,以求能看見 09樂觀,就是凡事先往壞處想 10談判不是比大聲,你得有籌碼 11控制負面情緒的最佳方法 12聽音樂,而且是重複同一首 13學會開自己的玩笑 14世上沒有真情流露,背後都是精心彩排 15處於劣勢時,如何逆轉勝? 第五章 因為學習,所以成功 01流程簡單,才能執行 02實務經驗比理論更有用 03語錄就是天才們的思考精華 04大文豪的日記,寫的也都是瑣事而已 05就算是天才,也需要激發靈感的好朋友 06把困難流程切成簡單步驟,各個擊破 07老接受同一種刺激,大腦會退化 08每天花15分鐘投資自己 09首富靠閱讀,改變全世界 10她會16種語言,怎麼辦到? 11光知道還不夠,你得會用 12李嘉誠怎麼學英文?看電視 13讀書可以創造英雄,英雄可以改變歷史 14好好對待自己的身體 15利用錄影機側拍自己 16記錄每一筆小支出 17記憶力是可以後天培養的 結語 破解生活駭客技巧,人生開外掛
書名 / | 每一天都拉開差距: 生活駭客工作術, 凡人變神人, 創造驚人成果 |
---|---|
作者 / | 許成準 |
簡介 / | 每一天都拉開差距: 生活駭客工作術, 凡人變神人, 創造驚人成果:・作家海明威和臉書的員工們有一點相同:都習慣站著工作。・發明賽局理論的科學家馮紐曼,最愛在白噪音環境 |
出版社 /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0742701 |
ISBN10 / | 9860742707 |
EAN / | 9789860742701 |
誠品26碼 / | 2682068137003 |
頁數 / | 288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1.4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那些畢業時成績差不多的同儕,為什麼幾年後,成就卻產生很大差距?
就是「生活駭客工作術」。
導讀 : 每天細微的改變,創造巨大變化
「表現卓越的天才與普通人之間,到底有什麼差異?」相信每個人的心裡都曾浮現過這個疑問。我們姑且先排除「運氣」這個成分,影響成就卓越與否的關鍵,除了個人的聰明才智,不然就是要在某個特定的領域,努力累積出深厚的專業知識。而這些特質的總和,一部分是與生俱來的天賦,另一部分則要靠後天的努力。
愛因斯坦曾投稿過科普雜誌《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並在某一期發表過一篇專題報導,報導中顯示「人類的智力,60%來自遺傳,40%則取決於後天的養成」。
美國德州州立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也做過類似的研究,研究結果表示,能在學術領域上取得成功的優秀學者,有60%以上是先天所造就,其他是靠後天的努力。
雖然「在學術領域取得成功」,只是各種成功類型的其中一種態樣,但這項研究的結果,確實也帶給我們許多思考的空間。因為透過這些統計數據,我們至少可以了解,所謂的「成功人士」除了那些天賦異稟的幸運兒之外,只要透過後天的努力,把自己的能力與特質最大化,還是有很高的機會,讓成功可以在我們的身上開花結果。
那要怎麼藉由「後天的培養」取得成功呢?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但我從許多研究中觀察到一個趨勢,發現影響後天成功與否,最重要的關鍵就是習慣。
例如美國知名的經營管理顧問湯姆‧柯利(Tom Corley),曾花費5年的時間,觀察與紀錄223位富人與128位窮人的日常生活,最後他得出的結論是,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習慣。
而暢銷書作家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在《與成功有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一書中也曾提到,成功人士的其中一項特徵就是擁有思考的習慣。所以正確的習慣就像是一種神奇的魔法道具,它讓我們藉由不斷重複的行為,提高我們的生產效率,甚至為我們打開一條通往成功的捷徑。
近來有一個名詞叫做「生活駭客」(Life hack),指得是透過每天細微的行為調整,進而為人生創造出極大的變化;我們甚至可以說那些所謂的天才,正是因為善用了生活駭客的技巧,不斷最佳化自己的人生,最後才能取得卓越的成就。
而這本書正是要告訴大家,那些揚名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實踐了什麼習慣?例如大文豪海明威,總是習慣站著寫小說;而蘋果電腦的創辦人賈伯斯,其實是個情緒化的愛哭鬼等。並進一步分析說明這些獨特的習慣,是如何影響著這些天才們的人生以及從科學方面來看,這些獨特習慣能發揮什麼效果。
為什麼要知道這些天才們的獨特習慣呢?說到這裡,我們先換個情境。我相信有許多讀者,在童年或年輕的時候,都曾經看過《七龍珠》之類的動漫作品,並為之著迷不已吧?
這些作品的劇情設定,通常都是主角們奮力與強敵對戰,並努力獲得勝利,然後又遇到更強大的敵人,就這樣一次一次的挑戰強敵、突破難關。此時,如果敵方陣營出現某個能複製主角技能的反派角色,主角就會遭遇到空前的危機。
無論主角們的必殺技無論再怎麼強大,只要一經使用,就會被對方複製,進而拿來對付自己。而且主角歷經千辛萬苦才習得的必殺技,竟然在瞬間就被敵人學會,這對精神上的打擊更是難以言喻。當然,漫畫終究是漫畫,就算面對如此難纏的敵人,主角們通常還是能獲得勝利,但劇情因此進入苦戰的高潮也是理所當然。
所以當我們能理解這些天才們的獨特習慣,就彷彿是變身成擁有複製能力的強大角色,就算不能一秒變天才,只要持續將他們成功的祕訣,內化到日常生活中,未來就極有可能會出現飛躍性的成長。
本書一共收錄了78個不同天才們的獨特習慣,並分成五章,分別介紹關於強化專注力、靈感湧現、提升工作生產力、戰勝壓力、提高自我學習力的習慣。
讀者們可以依照自己所遭遇的困擾或苦惱,依標題索引類似的情境,或是直接翻到自己所喜愛的作家、運動員、科學家等章節,也是個不錯的閱讀方式。
如果拿起本書的您,可以從中學到一流人才所具備的正確習慣,並活用於自己的生活中、讓未來過得更加美好,這對我來說就是最開心的事情了。
推薦序 : 推薦序
一個人是如何在成長上漸漸與人拉開差距的?
放棄22K,蹦跳新加坡版主/艾兒莎
以前在學校時,成績表現相差不大的同儕,為什麼畢業後幾年差距會那麼大?有些人越來越接近自己的理想生活,往勾勒的藍圖持續前進著,但有些人卻陷入迷惘挫折的迴圈,困在原地停滯不前,不知如何突破。
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除了先天的家庭環境條件、基因遺傳的智力之外,究竟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靠自己後天去掌握與改變?
後天的努力並不是埋頭苦幹,而是做選擇的能力,人生中每個分岔路的選擇都造就了現在的我們,每做一個決定,我們的人生軌跡便逐漸往不同的方向走去。做選擇的能力,靠的是思考與視野的拓寬,我們當然可以不斷的試錯與摸索,但只靠個人自身的經驗仍然有限,我們需要找到巨人的肩膀,然後跳上去,站得越高,視野越遼闊,格局越大,不會再狹隘的侷限自己。
當我們看過越多成功者的思考邏輯與故事模型,我們會有更多的切入角度,來幫助自己做判斷,並從中發現這些成功者都有共通點,那就是他們藉由日常小習慣的累積,進而有巨大改變。
而習慣正是藉由不斷重複的行為,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更不費力的開啟導航模式,一點一滴累積改變的動能,引導我們做出更符合自己想要的選擇。我們先是選擇了一個習慣,而習慣則會讓我們不斷做出某些選擇。
許多習慣看似只是微小的動作,但藉由滾雪球般的複利累積,不斷重複實踐,就足以讓我們達成巨大的驚人改變。我一直都推薦大家從模仿成功者的習慣開始,去分析他們與一般人的關鍵差異,甚至習慣背後所體現的思維模式,刻意從習慣開始模仿,從外在的行為習慣影響內在的意識,再從意識來引導自己的改變。
《每一天都拉開差距》強調只要透過後天的努力,把自己的能力與特質最大化,我們還是有很大的機會翻轉先天條件的缺乏。藉由這78個不同天才們的獨特習慣統整,讓我們得以一窺這些讓自己成長倍速的生活習慣調整,不斷優化自己的行為模式。
那些我們以為的天才,除了天賦以外,其實都有著一套優化效率的習慣與方法,幫助自己強化注意力、開發新點子、提升生產力、提高學習力,甚至是在面對壓力時也能良好應對與處理。書中許多技巧都是眾多成功人士經常使用的方法與習慣,另外也有一些我未曾想過的方法也讓我大開眼界,許多事物其實都可以從反面思考,找到適合使用的情境。
如果你想從現在開始,一天一點與別人拉開成長的差距,可以從「習慣」下手,參考本書裡這些改變世界的菁英們,了解他們究竟開了什麼外掛,持續做著什麼事情、細微的調整了什麼行為,就替原本平凡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只要一步一步的實踐,相信你也可以做到!
內文 : 原來,海明威站著寫作
美國知名小說家恩尼斯特.海明威,在1954年以《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這部作品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相信有許多讀者都曾在國、高中時,閱讀過這部作品。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老人與海》的故事並不有趣、甚至有點無聊,但這部作品的寓意,其實是需要一點人生歷練,才有辦法體悟與理解。所以對於國、高中生們來說,讀起來稍嫌枯燥、毫無共鳴,也是難免的事。就像我們對於食物或料理的喜好,也會隨著年齡而有所改變一樣。
海明威的寫作風格簡潔明快,無戲劇性、誇張的情感描繪、也無華麗的文字雕琢,他盡可能使用直白簡短的語句描述客觀的情境與事實,整體風格清爽俐落。也就是這樣的寫作特質,才能引導讀者想像,進而塑造出讓人感動的情節張力。
《老人與海》這部作品的情節結構並不複雜。故事裡的主角是一位老漁夫,他已經長達84天沒有捕獲任何一條魚,但他仍持續開著小船出海捕魚。直到第85天,他發現了一條重達700公斤的超大馬林魚,就在他與這條魚整整纏鬥兩天兩夜之後,老漁夫終於制伏了這條大魚,準備要開心的滿載而歸。
但就在回程中遭遇鯊魚群的襲擊,老漁夫只好再度展開一場與鯊魚群間的悲壯對決,無奈最後老漁夫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一切的努力終歸徒勞。
故事中,當老漁夫正與鯊魚奮戰時,曾經鼓勵自己說:「人不是為了失敗而生,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A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故事最後,老漁夫筋疲力盡的回到港口,之前費盡心力才捕獲的馬林魚,卻被鯊魚啃食到僅剩下一副魚骨架,於是老漁夫回到家中,在床上沉沉的睡去,而整個故事就在這裡畫下句點。
這部作品,透過故事情節的隱喻與象徵,刻劃出人生的許多無奈與挑戰,讓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把自己的經歷與境遇投射其中,彷彿自己也是書中的老漁夫,正獨自在茫茫大海中與未知的困難或強大的對手,展開一次又一次的生死纏鬥。而這樣的氣氛塑造,海明威僅用精鍊的文字與俐落的語句鋪陳,就令讀者深陷感動。
知名媒體《巴黎評論》(The Paris Review)的記者,曾在1954年前往海明威的家中專訪他,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海明威有站著寫作的習慣,因為他的打字機正放在「站立桌」(桌面較高、沒有配置座椅、僅供人站立使用的桌子)上。
據說他之所以站著工作的原因,是因為他一旦坐著寫作,很容易就因為坐姿太舒適,而把文章寫得又臭又長;所以站著寫,比較能讓自己維持文章的俐落與精鍊,甚至他不只站著寫,還是單腳站著寫呢!
有類似習慣的還有英國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他曾經寫過《孤雛淚》(Oliver Twist)、《小氣財神》(A Christmas Carol)等經典名作。以及帶領同盟國,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雖然不是文學領域的知名人物,但也有站著工作的習慣。
根據許多研究資料顯示,站著工作可以活化大腦、提升專注力,還能降低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甚至減少罹患癌症的可能。不過站著工作最明顯的成效,主要還是讓我們可以不被無謂的瑣事分心,進而達到在短時間之內完成工作的高效率表現。
美國矽谷近年來也開始關注站著工作這件事,對於企業與員工工作效率的提升效果,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辦公室內,都提供了可升降的工作桌。
例如網路新創事業的代表者臉書,就讓員工自由選擇是否要使用升降桌,結果出乎意料的有超過250人以上,決定要使用升降桌來站著工作。
所以我也推薦讀者偶爾站著工作一下,應該就能感受到專注力提升的效果。不用整天都站著工作,只要其中一小段時間向海明威看齊,反正試試又不花錢,也沒有損失不是嗎?
沒有靈感時,就去散步吧!
貝多芬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不僅將古典主義樂派發揮到極致,還開創出新的風格,成為浪漫主義樂派的先驅。他經常被拿來與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相提並論,但與莫札特從頭到尾一氣呵成的作曲方式不同,貝多芬的作曲方式,常從簡單的發想開始,經過一次次的修改,才近乎完善。這種差異,可能跟貝多芬獨特的創作習慣有關,因為他並不是安靜的坐在桌子前面埋頭譜曲,而是習慣一邊散步、一邊構思樂章。
每天午餐後,貝多芬通常會帶著紙筆出門散步3到4個小時,他喜歡獨自漫步在維也納的森林中,只要腦袋裡浮現任何靈感,他就會立刻拿出紙筆記錄下來。
因為是靈光一閃,所以這些草稿作品多半還不夠成熟,需要更長的時間醞釀與思考,所以他也會利用午後的散步時光,修改與編寫這些樂曲,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莊嚴、雄偉交響曲,都是這樣誕生的。
除了貝多芬之外,也有許多傑出人士會將散步納入每日的表定行程。例如19世紀,活躍於維也納的大作曲家古斯塔夫.馬勒(Gustav Mahler),據說也會仿效貝多芬在午後散步3到4個小時。
近年來許多研究也證實,散步確實有助於提高創造力。例如2014年,史丹佛大學(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教育學院的研究報告就顯示,比起坐著,人類在走路的過程中,大腦更容易靈光乍現。所以走路有助於萌發新創意,平均可提高60%的創造力。
對於上班族來說,每天要撥出3到4個小時散步比較難,可以把目標改成搭公車或捷運時,提前一站下車,再步行到工作地點,或是利用假日撥出一小段散步時間。就從今天開始吧,利用一個人散步時,拿來思考一些工作、創作或生涯規畫等內容,跟其他時時刻刻都在放空的人相比,一定會出現天壤之別。
大文豪的日記,寫的也都是瑣事而已
說到日記,大家可能都會聯想到國小時的暑假作業。老師總是要我們一天一篇,把整個暑假的每日生活都記錄下來。但我直到現在都還記得,當時有多討厭這份作業,從來不肯老實的每天寫日記,總是等到暑假的最後一天,才一口氣寫完整個暑假的分量。當然,日記中的天氣欄位,也只能憑著感覺亂填,但又害怕會被老師發現。
不過日記對於曾經寫過《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等經典作品的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來說,可就不像小學生這般敷衍了事。他從19歲開始寫日記到去世前為止,整整60年都維持著寫日記的習慣。
托爾斯泰會每天寫日記,其實有著明確的目的性,他想藉由日記記錄自己每天的生活,以便能客觀的觀察自己,並用來自我管理。所以在托爾斯泰的日記裡面,內容有許多篇都跟他的學習歷程有關。
例如打算學些什麼、怎麼學、學習的進度為何、有沒有什麼特別需要改進的地方等。他也會誠實記錄自己的學習狀況,在日記中寫著「我好像一口氣安排太多事情了」、「原本打算要一鼓作氣的處理完這些事,但實際上卻心有餘而力不足」,除了反省自己無法完成表定的計畫,也提醒自己日後不要重蹈覆轍。
進一步討論寫日記的習慣,可能跟托爾斯泰的童年成長背景有關。他2歲時母親去世,9歲時父親也相繼過世了,托爾斯泰就此成為孤兒。
沒有完整的教育環境讓他可以上學讀書,托爾斯泰只能靠自己努力學習。但在19世紀末的當時,連書本都是奢侈品,自學根本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他卻靠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俄羅斯的知名作家,一路的艱辛可想而知。
想要在嚴峻的刻苦環境下獲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就是堅強的意志力與自我管理的決心,托爾斯泰靠寫日記不斷提醒自己這兩點。在他的日記中,我們可以發現他不斷對自己喊話,勉勵自己要自制、要堅強,例如:
‧一旦有想完成的事,就要努力付諸行動。
‧每次出手都要用盡全力、毫無保留。
‧一次做好一件事。
‧拓展自己的視野,深化自己的智慧。
‧只要把書裡的知識完整消化吸收,就不用再花時間重讀。
‧不要被他人的意見左右。
直到托爾斯泰過世為止,他所寫的日記累積起來有將近30本。除了跟學習有關的內容,還有一些是他對於宗教與哲學的研究,以及對情慾與異性相處的省思,他甚至還把自己對情慾的罪惡感與自我反省等,都完整陳述在日記中。
其中有一篇是這樣寫的:「對性慾最佳的態度,就是『忍耐』;其次,則是與一位純潔的異性建立穩定的關係,一起生養子女、共組家庭;再其次,則是與不特定的對象,透過交易發生關係,但結束後就將一切拋在腦後,雲淡風輕;比較不好的,是跟別人的配偶有不正當的連結;而最糟糕的,則是與不貞的對象交往。」
很難想像一代文豪的日記,竟然也有這麼保守傳統、不合邏輯的部分。但細查這篇日記寫就的時間,是1900年托爾斯泰72歲時所寫下的日記內容。當時他正嚮往基督教信仰,並對於教義中與禁慾有關的修道生活充滿興趣,所以雖然是老大不小的年紀,卻寫下如同青春期少年般對情慾的怪異理解,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而這正是後人想了解作者,透過日記是最好的方法。
有些人說,作家之所以寫日記,是為了要磨練自己的寫作能力、建立自己的寫作風格,但在托爾斯泰的日記中,比較難看出類似的意圖,反而有更多是對自己生活的觀察與檢討。
而且日記本來就不用講究什麼特定的格式,就算像托爾斯泰一樣寫一些無關緊要或似是而非的想法,也完全沒有問題。
有科學研究曾經證實,寫日記有助於提升個人覺知,所以不論是寫下今天的生活瑣事,或是預作明天的計畫、抒發自己的心情煩惱、做做關於未來的白日夢等,大家不用拘泥形式,現在就開始寫日記吧!
哪怕是記錄在非公開的社群媒體上,只要注意資訊安全也完全沒有關係,反正連大文豪的日記也不過就是一些瑣碎的雜事,所以我們不妨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不用有包袱,立刻就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