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詩選 | 誠品線上

爵士詩選

作者 鴻鴻/ 主編
出版社 黑眼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爵士詩選:自爵士樂誕生伊始,詩人們即積極以文字回應。二十世紀初的白人詩人卡爾.桑德堡,1920年代「哈林文藝復興」的黑人詩人藍斯頓.休斯,乃至40~50年代的垮世代,甚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自爵士樂誕生伊始,詩人們即積極以文字回應。二十世紀初的白人詩人卡爾.桑德堡,1920年代「哈林文藝復興」的黑人詩人藍斯頓.休斯,乃至40~50年代的垮世代,甚至影響了當前的嘻哈與「口語詩」(spoken word)。「爵士詩」Jazz Poetry大約有兩種路徑,一是內容的取材:以爵士樂的樂手、樂曲及爵士樂文化為主題的詩作;另一則是形式的取法:仿效爵士樂的節奏與聲響,在語言上作即興實驗的詩作。 這是第一本以中文創作為主軸的爵士詩選,共收錄78首作品。詩稿來自台灣、港澳、新馬、中國,難得的是,也包括音樂家的文字創作。同時也收錄了一輯文獻精選,梳理爵士詩史上重要的詩人詩作,包括美國、日本的重要詩人。書寫對象從艾靈頓公爵、路易斯阿姆斯壯、查理帕克、邁爾斯戴維斯、約翰柯川、查特貝克、史坦蓋茲、孟克到比莉哈樂戴、妮娜西蒙等偉大樂手與歌手,也包括須川展也、謝明諺等同代人。詩人崔舜華為本書特繪油畫封面,書內數十幅精印的爵士肖像則來自私房收藏的黑膠唱片,展現爵士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另一部份。  主編 鴻鴻  作者 陳家帶、楊澤、淮遠、廖偉棠、陳雋弘、阿芒、隱匿、曹疏影、袁紹珊、羅毓嘉、潘家欣、崔舜華、吳緯婷、徐崇育、羅思容、崔香蘭、林理惠、郭詩玲 等57位詩人  譯者 馬世芳、黃大旺、林蔚昀、滴滴、鴻鴻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鴻鴻身兼詩人、劇場及電影編導、策展人。1964生於台南。曾獲吳三連文藝獎、2008年度詩人獎、南瀛文學獎傑出獎。出版有詩集《土製炸彈》、《女孩馬力與壁拔少年》、《仁愛路犁田》、《暴民之歌》、《樂天島》等8種、散文《阿瓜日記──八0年代文青記事》、《晒T恤》、評論《新世紀台灣劇場》及劇本、小說等多種,及創辦的《衛生紙+》詩刊(2008-2016)。現主持「黑眼睛文化」出版社及「黑眼睛跨劇團」。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次 鴻 鴻 爵士樂 I. 那些人、那些地方 Life in Jazz 陳家帶 蓋希文狂想曲 崔舜華 任何一個天堂都教你心碎──路易斯‧阿姆斯壯的穿越式 陳雋弘 即興二十九行──給約翰‧柯川 崔香蘭 我愛Chet Baker 查特貝克的窗 彈一首很久的琴 白 塵 :Bill Evans Sunday at the Village Vanguard Not Now :Stan Getz At Large 陳子謙 Bill Evans印象 夜歌──給Fabien Wong 鴻 鴻 約翰‧佐恩,一九九五,台北即興 最後一口氣──致Hawk 絕望之歌──給Archie Shepp 錯的歌──給Nina Simone 廖偉棠 聽戴女士歌唱──獻給Billie Holiday 也 思 發聲法──Rahsaan Roland Kirk 天香 阿 芒 很混很混for full mantis milford graves 徐崇育 當我相信音符 羅思容 夜聽爵士之夜,翩想──大竹研、謝明諺、布川俊樹、早川徹演出 林理惠 我的配偶是爵士薩克斯風手謝明諺 吳緯婷 雨水──記須川展也音樂會 楊 澤 紐約漫興2 袁紹珊 新奧爾良初夏 周漢輝 醉歌──記遊美國紐奧良 鄭政恆 新奧爾良的最後一夜 滴 滴 在布魯日遇見祂的那個夏夜她剛滿二十七 語 凡 爵士天鵝 淮 遠 色士風與門牙 范家駿 Blue Jazz 蔡凱文 在週五的酒吧裡 鴻 鴻 台北藍調 II. 哦,世界如此爵士 Jazz in Life 狗 爵士詩 子丑 賭徒──給朋友,兼致凱魯亞克及垮掉的一代 羅毓嘉 酒神的晚宴 阿鈍 2020 空•龍貓 絕世樂 跨時代愛情交響曲 陳家帶 清明散拍 郭詩玲 逆理成章 林沂 跳舞的時候面帶微笑 許函 乏味的獨奏 曹疏影 Ma premiere swing 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聽Piaf 太陽稀少,幸福亦然 soul note 顆粒 Am I blue 潘家欣 致我滑稽的小情人們 鴻鴻 孩子的爵士樂 戴耳機的女孩 隱匿 音樂 III. 翻譯記憶Brilliant Corners 卡爾.桑德堡 爵士幻想曲 韋修.林西 酒店爵士 藍斯頓.休斯 疲靡的藍調 小喇叭手 巴布.考夫曼 戰爭備忘 傑若.巴拉克斯 女歌手 泰德.瓊斯 爵士是我的信仰 大衛.沃罕 緞衣淑女 威廉.馬修斯 聽李斯特.楊 喬伊.哈裘 大鳥 菲利普.李凡 管它叫音樂 大衛.賈斯 黑蘭花 薩夏.芬斯坦 孟克的心情 簡.柯提茲 進入這時代──為查爾斯.明格斯作 艾拉.薩多夫 在二分音符咖啡 霍華德.哈特 班.韋伯斯特與仰慕者 愛德華.赫許 亞特‧佩伯 葛蕾思.卡瓦列麗 音樂的解放 湯姆.阿慈言答 火,不做爵士夢了嗎? 爵士來到曼谷 谷柏威 馬克思主義者聆聽爵士,無法相信反叛之樂竟如此古典 寺山修司 必須伴隨老莫的鋼琴,在時速一百公里下大聲朗讀的六十五行美國 谷川俊太郎 Cool 天澤退二郎 索多瑪 白石加壽子 獻給故約翰‧柯川 編選說明 《爵士詩選》的價值(孫秀蕙) 作者及譯者簡介

商品規格

書名 / 爵士詩選
作者 / 鴻鴻 主編
簡介 / 爵士詩選:自爵士樂誕生伊始,詩人們即積極以文字回應。二十世紀初的白人詩人卡爾.桑德堡,1920年代「哈林文藝復興」的黑人詩人藍斯頓.休斯,乃至40~50年代的垮世代,甚
出版社 / 黑眼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6359835
ISBN10 / 9866359832
EAN / 9789866359835
誠品26碼 / 2681930363007
頁數 / 30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9X16.5X1.5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爵士樂
鴻鴻

有拳頭砸在門上
和鼻梁上的聲音

有警棍敲在手臂上
不知是誰折斷的聲音

有消防車和救護車
交錯著成為這鼎沸城市的和弦

有每晚擊打我們的暴雨
也有在我們全身濕透時
溫柔的唇語

給癱瘓者
給重刑犯
的搖擺節拍

讓你知道即使身為奴隸
也可以跳舞

即使失去語言
還可以歌唱

讓你在一無所有時
仍能給出所有的愛

仍能在不羈的夢中
反覆高潮

在逃亡中找到的自由
永遠不會背叛的鄉愁

用不可思議的魔法
將地獄人間
變成晃悠天堂

即使黎明前有人三次不承認它的名
也有人認定它是唯一復活的救世主

爵士樂


聽戴女士歌唱──獻給Billie Holiday
廖偉棠

歲月曾攫奪去的,
(梔子花沉重的鬢上)
歲月又慷慨地賜還。
(勞光彩,洗出了照片潛影)
貧民窟,酒吧間,拐角處是星星的灰塵。

多少傷害,旋轉門唱歌、迴旋,
(劇院殘海報,高個子黑人清掃)
多少美,在懸崖邊上束裝。
(他的手指在簧管上敲出步輿、行宮)
點數沙、點數海浪,晶螺暗啞在我唇。

我們閑來咀嚼這一把星星的灰塵,
(世界烏有,耳環叮噹、叮噹)
沾墨繪於你臀上、乳上。
(歌聲擴成一個湖、一片海)
歌聲擴成一個湖、一片海。

讓我睡,我是你的島嶼,
(天空上,是梔子花沉重的天使)
淚水粼粼擴成一個湖、一片海。
(噓……你年輕時,我愛你紅潮激蕩)
……你老時,我愛你峽灣蒼茫。


新奧爾良初夏
袁紹珊

在新奧爾良,
自我合情合理合法。
在家中後園、俱樂部、嘉年華,
電車、街道與河邊,
小號手放聲喧嘩。

在新奧爾良,
陽光刺眼,黑影卻越拉越長。
空氣夾雜菊苣、烏龜湯與玉米泥,
大地給予颶風、棉花與秋葵,
人們報以即興、弱音器
與自由發揮。

以巫毒,以汗水,以腹式呼吸,
以競爭、協調,
加速與逃逸。
小號手在新奧爾良,
沉澱喜樂憂傷,如一瓶陳年佳釀。

生活是不加冰塊的烈酒,
生活是不結痂的傷口。
與慵懶地久天長,替欲望
揠苗助長。
在新奧爾良,
脫序乃是尋常。

混入路易.阿姆斯壯公園的樂迷,
我吞下一隻、兩隻、三隻烤牡蠣,
一打、兩打、三打小龍蝦,
在新奧爾良的初夏。

願做台上主角,做盛宴後
那堆硬殼,
我與天使和鬼魅,
共抽一根大麻。

在數完一個密西西比、兩個密西西比、三個
密西西比之後,
沒有願望成真,我沒有睜眼而成,
新奧爾良的小號手或驅魔人。
沒有凱旋也沒有戰爭,
烏雲與烏雲,
沒有空比較誰更不幸。

神愛世人, 留新奧爾良,
街上奏樂、起舞、
喝酒
的自由。

在耶利哥城牆,在南方莊園,在東方
拉斯維加斯廣場,
生活留給我三個逃生按鈕──
以蒼茫。
以訕笑。
以輕蔑。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透過詩人們的想像,爵士樂與圖文創作互為表裡,擴展了我們對於即興藝術的視野。
──孫秀蕙

試閱文字

自序 : 編選說明
回應爵士樂給予這世界的溫暖與酷
鴻鴻

爵士樂源自二十世紀初,美國底層黑人的勞動歌謠、藍調、散拍樂與福音詩歌,自紐奧良的紅燈區傳布到東西兩岸。20、30年代隨著收音機與唱片的普及,而風靡全美。二戰後從搖擺樂轉型成注重個人表現的咆勃與硬咆勃,並一路衍繹出酷派、調性爵士、自由爵士、融合爵士等各種風格。經歷1960年代被搖滾樂取代的低潮期,當前又有一股復興的潮流,卻讓爵士樂從曾經的前衛衝撞,變成了復古懷舊的象徵。這演變充滿令人難以預期的轉折──從被污辱與被損害者的音樂到成為大眾娛樂、從凸顯個人意志到並蓄川流、從沒落到復興,一門堪稱偉大的藝術在幾十年間已走完一個輪迴。

伴隨這複雜跌宕的發展歷程,自爵士樂誕生伊始,詩人們即積極以文字回應。二十世紀初的白人詩人卡爾.桑德堡,1920年代「哈林文藝復興」的黑人詩人藍斯頓.休斯,乃至40~50年代的垮世代,「爵士詩」Jazz Poetry漸如爵士樂一般鬱鬱蓊蓊。

「爵士詩」所指到底為何?大約有兩種路徑,一是內容的取材:以爵士樂的樂手、樂器、樂曲及爵士樂文化為主題的詩作;另一則是形式的取法:仿效爵士樂的節奏與聲響,在語言上作即興實驗的詩作。後者往往伴隨樂器演出,大盛於與「咆勃」(Bebop)同期的垮世代,其影響延續到當前的嘻哈與「口語詩」(spoken word)。雖然自誕生之初,「爵士詩」即引起批評。最極端的會認為這種跨界嘗試對爵士樂與對詩本身都無所增益。但是也有人認為,忽略爵士詩,等於忽略了當代詩的一大精神面向。

Jazz一詞源自性愛的俚語,這門音樂也以其不羈動能吸引著演奏者與聆聽者。爵士樂是即興的藝術,一切在電光石火之際發生,每一次相逢都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聽者遭遇的無論是錄音、是現場、或現場演出的錄音,是收音機、唱片、或網路串流,那種音階的跳躍、音色的變化、樂手的互動、情緒的激盪,都既無比真實、又不可捉摸。而文字則是符號表意的藝術,和音樂的感官性不啻南轅北轍。然而,文字又恰恰是人類文明中最精細、最具穿透力的表達工具。用文字捕捉爵士樂神韻,探索文化意涵,尤其是連結樂手與聽者的「人」的脈絡,既是莫大挑戰,也可能創造如不同樂器間彼此呼應的奇妙觸動。無論如何,爵士詩都以文學留下了這門藝術與生命交會的不可磨滅的印記。

為何編輯一本以中文創作為主的爵士詩選?畢竟,爵士樂雖來自美國黑人的創發,卻早已成為全球音樂的資產。不但歐洲、日本早發展出自具一格的爵士傳統,即使如彈丸之地台灣,各大城市的爵士酒吧和音樂節,也經常有來自本土的高水準演出與前鋒實驗。爵士的音樂語彙既已不限語種,中文又何獨不能與之濡沫相容?為回應爵士樂給予這世界的溫暖與酷,並向曾輾轉於酗酒、毒癮、監獄、或坎坷行旅中的偉大而卑微的心靈致意,這本詩選以中文詩人的書寫參與了爵士文化,雖是空前嘗試,但望不至於絕後。

所收中文詩稿來自台灣、港澳、新馬、中國,難得的是,也包括音樂家的文字創作。概分三輯:「那些人、那些地方」直接關於樂手、場所與時代,以及聆聽或演奏音樂的個人體驗。「哦,世界如此爵士」則是從爵士樂的精神或節奏出發,據以理解並詮釋現實生活。「翻譯記憶」是一輯文獻精選,梳理爵士詩史上重要的詩人詩作,編譯而成──考量到翻譯的侷限,只能割愛那些以語言實驗為主的詩作,當然取捨間免不了編者對音樂家或詩作本身的私心偏好。

感謝詩人Sascha Feinstein在翻譯版權上的協助。他與Yusef Komunyakaa在1990年代主編的兩本The Jazz Poetry Anthology仍是這領域最重要的文獻,也是本詩選的精神標竿。感謝四方田犬彥先生推薦了來自日本的詩作,見證了爵士文化在日本的狂熱動能,也感謝音樂人黃大旺跨刀日文翻譯。英文的部分則由馬世芳、滴滴、林蔚昀和我譯出。全書註解多來自譯者,涉及的音樂家介紹則來自主編,有時也依各篇需求而有重複介紹的情況,但繁簡略有調節。詩人崔舜華為本書特繪的油畫封面,值得列入爵士藝術的美好行列。書內搭配的圖版全數來自個人收藏的黑膠唱片,從不同角度展現爵士樂文化影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選擇上希望能兼顧音樂家的個人特質與設計的藝術魅力,而封套上的二手痕跡則儘量留存──它們就像炒豆聲,是時光摩擦留下來的印記,正如這些詩作本身。最後還非常榮幸地得到孫秀蕙(小威)老師的推薦,作為台灣爵士書寫的代表人物,這本書也算是對她長期努力的延伸與回應。

許多人視爵士樂僅僅是一種慵懶的休閒音樂,一旦登堂入室,則可以無窮鑽研其嚴謹的樂理規範、合奏的巧妙互動、及自由實驗的層出機鋒,或關涉種族平權的社會與文化脈絡,甚至認為是美國自產對人類文明的最偉大貢獻。這中間還有廣袤的空間可以穿梭。如果閱讀詩選能引起進一步聆聽與理解爵士樂的興味,或甚至對文字與音樂的互文產生更多想像,這本小書的工夫就不算枉然了。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爵士詩選》的價值
孫秀蕙

關於《爵士詩選》的價值,我想先從美國薩克斯風手John Zorn在台灣的兩場音樂會談起。

1995年,John Zorn受第二屆皇冠藝術節之邀,與日本的聲音表演者三塚愛進行前衛的聲音展演,《爵士詩選》裡詩人鴻鴻的作品〈約翰‧佐恩,一九九五,台北即興〉紀錄了這場特別的即興實驗。

隔年,John Zorn再度受邀來台北演出。他和小號手Dave Douglas、貝斯手Greg Cohen、鼓手Joey Baron組成「Masada」四重奏。「Masada」在皇冠小劇場連續演奏四晚,每晚演奏的曲目都不相同。樂手們當時年輕氣盛,演奏時火力全開,音樂之激昂熱烈,再次震驚了現場聽眾。

John Zorn將樂團命名為「Masada」,其來有自。Masada是以色列死海旁一座有船形平台的小山,相傳古以色列人為了防禦羅馬人入侵,在那裡建立城堡。羅馬軍團派出一萬餘士兵進攻Masada,以色列人頑強地抗了三年,最後寡不敵眾,在集體自縊之前,發表了寧死不屈的壯烈宣言。

1990年代的臺灣才剛解嚴不久,街頭有各種示威抗議,文化與藝術的實驗也不斷進行著。當時John Zorn還沒有成立他的前衛廠牌Tzadik,Dave Douglas也尚未透過Green Leaf Music發行自己的創作。那是一個臺灣聽眾還不熟悉百年爵士風格演變與文化底蘊的年代,John Zorn就已經以猶太民謠為基礎,透過砲火猛烈的即興演奏,精神抖擻地攻擊聽眾們的耳朵。

好不容易才站穩現代主義浪頭的我們,旋即被「Masada」的疾風捲入後現代主義的大海。「Masada」的作品不是傳統定義的爵士樂,它解構了咆勃樂,沾染了自由爵士的氣息,狂野的集體即興,樂音層層相疊又粗暴擦撞,交織出既真實又恍惚的聆聽效應,是1990年代美國爵士樂的另類之音。高舉猶太人復國的民族旗幟,穿著印有大衛之星的T恤,John Zorn向臺灣聽眾示範音樂如何實踐政治,文化如何體現反抗,而那將是在這一系列的前衛演出結束之後,臺灣必然要面對的生存課題。

受到爵士藝術家的生命故事、音樂風格、專輯內涵的啟發,《爵士詩選》收錄的詩作涵蓋了各種有意思的面向。對詩人們來說,爵士樂代表著傾頹,但也極為美麗;它象徵著無垠的邊界,但也留下了具體的線索。從閱讀詩作的過程裡,我看到和聲、節奏、音色甚至音樂類型文字化的可能;疊字或許是低音貝斯單音反覆、上下部分重複的語句或許是鋼琴和聲配置的微調、大量的極短句象徵著寥寥數語,卻又能綿延不絕的即興旋律。最有趣的可能是林理惠的詩作〈我的配偶是爵士薩克斯風手謝明諺〉,除了以字體大小來指涉音量,變化字形來形容行為轉換之外,還運用了格框來表述詩中主角的CD蒐藏、樂器練習與聆聽經驗。

《爵士詩選》帶領讀者走過每位詩人心裡獨一無二的爵士風景,從〈蓋西文狂想曲〉裡美國南方的棉花田出發,穿越了小號手〈查特貝克的窗〉,驚見他意外墜落,〈聽戴女士歌唱〉,感受這位爵士女伶嗓音裡的沉重歲月,從紐約下城的小鋼琴酒館轉出來,我們躍入〈新奧爾良初夏〉,沉浸在小號喧嘩的嘉年華盛會。透過詩人們的想像,爵士樂與圖文創作互為表裡,擴展了我們對於即興藝術的視野,而這正是《爵士詩選》最可貴的價值。


(孫秀蕙,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系教授,《音響論壇》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