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日清風: 李長科和李素清的寬廣人生 | 誠品線上

長日清風: 李長科和李素清的寬廣人生

作者 李長科/ 李素清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長日清風: 李長科和李素清的寬廣人生:比起財富,留「德」給子孫更有智慧。誠敬、忍讓、寬厚、毅力與勇氣等處世哲學,陪伴我們面對無數人生風暴,也走出寬廣人生路。有很多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比起財富,留「德」給子孫更有智慧。誠敬、忍讓、寬厚、毅力與勇氣等處世哲學,陪伴我們面對無數人生風暴,也走出寬廣人生路。「有很多人問我和長科,為何不在家享清福,而要參加慈濟、做環保、回家鄉修廟、修路、蓋學校、幫助建設醫院、打深水井……到底是為誰辛苦、為誰忙?其實這四十年來,我們愈做愈起勁,愈做愈歡喜。年輕時受過別人太多的恩惠,接觸慈濟之後,更能體會人生的意義不在於占有或擁有,而在於付出與感恩,當懂得感恩、回饋的人多了,世間一定充滿祥和福氣。」--李素清「父親常對我說:『做人要厚道,多做事不怕吃虧,厚道後到,福德就會到。』我則常奉勸年輕人,做事不要猶豫不決,對的事情就要拿出勇氣,有魄力地去做。時間永遠不會停留,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不停地溜走,我們的師父證嚴上人說:『做就對了!』應該要把握當下、做該做的事。」--李長科◎證嚴法師眼中的李長科與李素清二○一七年八月九日,證嚴法師談及美國加州橙縣的環保老夫妻──年近九十的李長科、李素清,天天做回收、力行環保,數十年如一日。「夫妻倆雖然年紀大,還是牽手做環保,照顧大地也救助苦難,用心落實、推動慈濟志業,很令人感動!」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李長科法號思嵩,1977年認識慈濟,1992年在大兒子永松的律師事務所,成立了慈濟美國科斯塔梅薩聯絡處(已與爾灣聯絡處合併為橙縣聯絡處),推動慈濟會務,接引當地民眾參與。李素清法號靜琲,2003-2005年擔任慈濟美國橙縣聯絡處負責人;只要沒出遠門,每天都和先生「環島一小時」在巴布亞島海邊散步,一路撿拾瓶瓶罐罐。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自序〕無價寶留子孫 李素清〔推薦序〕我們總是在一起 李永立〔推薦序〕柔情似水豪情如天 楊淑禎輯一 浪跡天涯拉糞娃上學識字鄉紳女慈憫佃農十三歲離家謀生有緣千里來相會富千金嫁窮學徒姻緣天定結連理時局動盪謀出路身無分文到香港偷渡日本成黑戶家書被藏倚門望辦臺簽上回港船一缸榨菜闖巴西輯二 白手起家往前走不要回頭下決心放手一搏一別三千個日子夫妻同心從頭拚經營飯店多波折員工犯錯不重責輯三 美國圓夢赴美打工辦綠卡中國菜打響名聲五兄弟熱心公益可愛的天堂媳婦輯四 回饋家鄉少小離家老大回母親最後的掛念行善回饋菩薩恩邀親友集資助學輯五 散播大愛付出同時道感恩下鄉義診惠貧病修繕水塔挖水井在故鄉推動慈濟國際賑災展廚藝合心促成骨捐事高齡承擔負責人身教教出貼心兒教育慈善覓福地老頑童與老媽媽環保讀書好開心大愛蔬果予溫飽心甘情願永不累輯六 惜福惜緣—法親篇微光中重燃希望╱蔡穎關懷藏胞高原行╱次成巴姆從好奇轉為敬佩╱簡婉平厚人薄己成典範╱陳麗琍不是親人勝親人╱王純瑾平常心面對禍福╱程美玉始終如一的堅持╱朱益中〔附錄〕生平年表

商品規格

書名 / 長日清風: 李長科和李素清的寬廣人生
作者 / 李長科 李素清
簡介 / 長日清風: 李長科和李素清的寬廣人生:比起財富,留「德」給子孫更有智慧。誠敬、忍讓、寬厚、毅力與勇氣等處世哲學,陪伴我們面對無數人生風暴,也走出寬廣人生路。有很多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726539
ISBN10 / 986572653X
EAN / 9789865726539
誠品26碼 / 2681579647001
頁數 / 32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5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無價寶留子孫/李素清

老天留給我的歲月還剩下多少?或許掐指可數。爬滿皺紋的雙手,為我留下了什麼?我了然於胸。人生什麼才是圓滿?這真是見仁見智。我慶幸一生儘管經歷過種種波折,終究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每個人在人生的海洋,都要面對無數未知的風暴。我和長科的人生彷彿是航行在大海中的一葉小舟,顛簸多舛──年輕時,夫妻別離天南地北;力壯時,艱苦奮鬥受欺侮;老年時,痛失愛兒,白髮人送黑髮人……

我和長科在人生的征途上一一過關,只有靠著堅忍無比的毅力、真誠熱愛生命的信心和一直在支撐著我們的宗教信仰。

現在我們已子孫滿堂,當訴說著過去的片段時,他們會張著嘴、瞪大了眼問:「這是真的嗎?」他們無法了解上一代中國人苦難的歷史,不懂我們為何要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約,也不了解女人的「三從四德」是中國的古訓,更無法體會日子會苦到必須遠渡重洋去求生。

我們的經歷對新一代的人來說,像是一個遙遠而古老的傳說。

很多人鼓勵我和長科把畢生經歷寫下來,無論是淚痕還是傷疤,都是真真實實的紀錄,留給後代子孫可以回顧的蹤跡。比起財富,把「德」留給子孫,才是最珍貴、最有智慧的資產。

如果我們有什麼可留給後代子孫,我希望把身體力行的處世哲學與他們分享:一是誠敬,二是忍讓,三是待人寬容厚道,四是毅力與勇氣。

長科十五歲在上海學廚藝,三年學徒生活,扎實上了一所社會大學。人與人之間的爭權奪利、計較打壓、欺善怕惡……種種人心的險惡,長科看在眼?,放在心?,時時自我警惕,多做事,少說話,以誠敬態度待人,避免惹上是非。

後來,他偷渡到日本,老闆為了試驗他的忠誠,看他貪不貪心,故意把裝了巨款的牛皮紙袋掉在廚房讓他撿;長科不因為沒人看到就占為己有,反而原封不動地交還給老闆。他的誠實可靠,贏得眾人對他的信任和敬重。

我和長科近七十年的婚姻,也是以「誠敬」維繫著。婚後跟長科分離的時期,不知夫婿身在何方,我一個女人帶著一個稚子,還要照顧李家三十幾口人,生活艱苦,曾有醫院院長幫她兒子向我提親,但我一口拒絕,下定決心絕不再嫁。而長科也曾有再娶的機會,但他正直的道義感和對妻子的忠誠,抗拒了這些誘惑。

我常勸年輕人若要維持家庭溫馨,夫妻千萬別在孩子面前吵架,也別拿孩子出氣。有些父母為了爭取子女的同情,常對子女講對方的壞話,久而久之,孩子對長輩不再尊敬,甚至討厭、排斥,結果造成對家庭的嚴重傷害。

父母應該讓孩子在充滿幸福、有安全感的環境中長大。所以說,夫妻必須同心,以誠相待,互敬互信,感情才會堅固,家和才能萬事興。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長科的個性比較急躁,好打不平,年輕時曾加入洪幫,常常為了爭一口氣,跟人大打出手。我從小禮佛,心平氣和,不與人爭,表面上看來軟弱,其實我深深懂得「以柔制剛」。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我盡量做到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以大局、遠景著想,把私人的情感、愛憎置之度外。

在巴西的十幾年,要做生意又要帶孩子,白天黑夜地幹活,從早到晚地忙,常常一天睡不到四、五個小時,我亦毫無怨言地撐下來了。遇到幾次地痞流氓來找麻煩,我總勸導長科不要和壞人正面衝突,以和為貴;被人騙了錢亦不要與人爭,寧願自己吃虧,當作是前世欠他們的;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再想辦法重新出發就是。

佛陀不是教我們要去「貪」、除去「執著」嗎?我覺得可以透過「忍讓」,練習縮小自己、看淡一切,慢慢達到無我的境界。

有句話說「寬以待人,嚴以律己」,但一般人多是「責人以嚴,待己以寬」;我和長科遵從長輩的教誨,時時以「寬容、厚道」態度對人。

長科的父親常教誨他:「做人要厚道,多做事不怕吃虧,厚道後到,福德就會到。」向人借的一定要還,受恩必報,禮尚往來;別人需要幫忙時,更隨時伸出援手。長科為人豪爽、講義氣,常常為朋友、同鄉兩肋插刀,結果他在困難時,也得到朋友的扶助。

長科一直記得的一位恩人,是揚州同鄉佘得科先生,當初長科能進上海「三和大酒樓」學廚,就是他介紹的。日後長科在巴西開飯店做了老闆,仍很關心佘先生,知道他的獨子戰死在臺灣,為了不讓老人家傷心,暗中以他兒子的名義寫信、匯錢供他生活,最後老人家往生了,還是長科買了一副棺木為他送終。

我對工人們就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關懷他們的生活,幫助他們度過難關,他們如果做錯事,我會善意相勸,而不是叱責侮辱。所以,在我飯店做事的員工沒有一個離開,幾個年齡較小的,還會喊我媽媽,感情好真、好深。

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長科一生做生意屢次失敗,被人騙錢無數,走投無路亦不知經歷過幾回了,甚至被關進監牢,生死茫茫;我生長在富裕家庭,從小未曾勞動,嫁到夫家後,家務、農作沒一樣少做,和長科新婚就分別十年不見,我帶著孩子離鄉翻過大半個地球尋夫,前途茫茫。

儘管一生遭遇如此艱險,但我和長科始終憑著堅定的毅力和無畏的勇氣,排除萬難,一步一步地埋頭苦幹,一分一毫地積存資本,成就今日的新天地。

長科常常奉勸年輕人做事不要猶豫不決,既然是對的事情,就要拿出勇氣,有魄力地去做。很多人常常等機會、等良辰,其實時間永遠不會停留,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不停地溜走,我們的師父證嚴上人說:「做就對了!」應該要把握當下、做該做的事。

有很多人問我和長科,為何不在家享清福,而要參加慈濟、做環保、回家鄉修廟、修路、蓋學校、幫助建設醫院、打深水井……到底是為誰辛苦、為誰忙?

其實這四十年來,我們愈做愈起勁,愈做愈歡喜。我們年輕時受過別人太多的恩惠,我們不但不會忘記回報恩人,還要把多餘的財力回饋社會。接觸慈濟之後,更能體會人生的意義不在於占有或擁有,而在於付出與感恩,當懂得感恩、回饋的人多了,世間一定充滿祥和福氣。

回首來時路,感恩菩薩時時刻刻伴我左右,指點我迷失的心靈,走向正確的道路,又給我依賴和依靠,讓我在茫茫的旅途中,不失信心,雖千辛萬苦,終能找到希望。祝福人人都能得到幸福,人生的路愈走愈寬闊,心中充滿喜樂和光明。感恩!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我們總是在一起/李永立

想要敘述父母親的人生,如何相互扶持一步步地走過來,許許多多是遠超過言詞所能形容的範疇。

按照一般說法,我們家庭算是相當圓滿的。已經往生的大哥永松,是一位很出名的律師,受到父母親的影響,幫助過許多需要幫助的人。

我曾被聘任為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的醫學教授,也曾在上海的新加坡國際醫療集團擔任首席醫療長,目前回到美國聖地牙哥的夏普里斯?斯泰利醫療集團(Sharp Rees-Stealy Medical Group)擔任主治醫師。

三個弟弟則在加州的餐飲業,創立了獨特的快餐飲食品牌「歡福」而成名。

如許多成功故事的背後,都有父母親的影子,然而真正的成功,是無法用事業或社會頭銜、經濟狀況來衡量的,這些都可能在一瞬間消失,也就是父母親常常謹慎告誡我們的「無常」!

因此,我們必須回顧父母親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們所做出的抉擇。這些生活方式和抉擇,給予我們良善的成長環境、正確人生觀、勤儉持家及樂於助人的性格。

如果不是父母親性格中的艱忍不拔及諄諄善誘,引導我們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今日這一切的一切都無從說起,此時此刻,也無法想像當年的父母親,如何從揚州貧苦的環境走出來?

現在,我們在中國大陸的家族成員,仍有許多是勤勞辛苦的農民及工人們,如果父母親當初仍然留在家鄉,我們這一代子女的眼界和經歷或許會有極大的不同。無論當年父母親是否曾刻意規畫,但我很肯定,正是為了子女們的幸福與更好的未來,他們勇敢歷經了世界大戰、國家動亂,貧苦近十年的分離和流離失所,遠渡重洋,輾轉逃難數個地方以及不同的國家,仍緊緊地相扶相攜。

也許對一般人而言,一次的移民經歷已經足夠,而父母親並不滿足於現況,為了尋求子女們未來更好的發展,移民了兩次,去到兩個風俗迥異而陌生的國度──巴西及美國,每一次移民都是另一個新的開始。

他們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可以自我進取、發揮潛能的環境。而我們至今尚不能完全知曉,父母親是如何不讓我們遭受到貧窮與痛苦;正是由於父母親的努力,我們從未度過一天困難的日子。

在中國傳統的婚姻習俗,兩個完全陌生的人是如何走在一起,並且一同歷經這些歲月的淬練?我的祖父母包辦了父母親的婚姻,事先未曾和他們商量與取得同意,他們在婚前不曾相識,好萊塢?的浪漫情節也從未發生在他們身上,等待他們的是一個考驗奮鬥精神、不可知且支離破碎的世界!

在我成長的歲月,從未見過父母親月光下的深情相擁,也未見過他們在絢爛的星空下跳華爾滋,更沒有互訴浪漫情懷。小的時候我總是在想,為什麼父母親那麼吝於表達他們的情感?在日積月累的觀察中,我終於明白,一個穩固的婚姻還存在著許多其他的因素。

我見證了父母親七十年婚姻中的六十年,從中學習到愛、奉獻與包容可以用很多方式來表現。我的父母親並不完美,他們的婚姻歷經許多苦難與磨合,但他們從未懷疑過他們的婚姻,這麼多年來,他們堅貞不渝、相互扶持,每一次的挫敗都是未來成功的助燃劑,也使得逆流中行駛的船很快歸於順流。

父母親對愛和奉獻的表達儘管不夠豐富,但無形的關愛始終都伴隨著我們,也許他們的表達既不浪漫也不感性,但確實是引導我們家庭不斷前行的力量。

從父母的人生旅程,我們繼承的是豐富又獨特的精神財富,感謝父母生長的中國、我們出生的巴西以及安家茁壯成長的美國。這個家庭也從輾轉的流動中,穩定下來茁壯成長。

我覺得有些遺憾的是,家庭?大部分成員還沒有去過父母親生長的揚州,我們應該去回顧和感激父母親人生經歷的起點。在令人難以置信的人生旅途,感激他們用犧牲的精神,為我們創造充滿生機的生活與未來!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