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惠森劇本集.昆蟲系列: 雞春咁大隻曱甴兩頭岳 | 誠品線上

潘惠森劇本集.昆蟲系列: 雞春咁大隻曱甴兩頭岳

作者 潘惠森
出版社 五楠圖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潘惠森劇本集.昆蟲系列: 雞春咁大隻曱甴兩頭岳:潘惠森的昆蟲系列劇作原創於1997年香港回歸前後,以五隻卑微卻堅韌的昆蟲為象徵,刻畫港人面對金融風暴及回歸等浪潮摸著石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潘惠森的昆蟲系列劇作原創於1997年香港回歸前後,以五隻卑微卻堅韌的昆蟲為象徵,刻畫港人面對金融風暴及回歸等浪潮摸著石頭探索前路的處境。港式語言節奏穿透日常與荒誕,白湖、棚架和漫天星空等豐富意象,於香港饒富特色的天台、小巷及騎樓等空間穿梭,交織成一幅幅似虛亦實的寫意浮世繪。 《雞春咁大隻曱甴兩頭岳》盡現城市草根的原生態實錄。夾縫中的一群,誓要衝上雲霄,暴走繁華!當全城慶祝回歸後首個國慶的日子,在鬧市中幾乎被遺忘的一角裡,一群普通市民仍生活得像昆蟲般低微。他們擁有曱甴般的生命力,在一個將被淘汰的舊式茶檔中,殺出血路,掙扎求存。 【專家推薦】 潘詩韻(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高級講師〔編劇及劇場構作〕): 潘Sir的劇本結構及語言風格……反映著港人語言及文化身分認同的混雜性……觀人於微,對人性洞察深刻,筆下人物語言生動鮮活…… 【專家推薦】 林克歡(戲劇學家): 這是現實與超現實、夢想與理想幻化交匯,在舞台上開出的一朵新花。 ※粵語、國語對照。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潘惠森潘惠森,現任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院長,1993至2012年任職香港新域劇團藝術總監。他是香港劇場的「寵兒」──三十多年來上演了五十餘部劇作,屢獲華文劇場界重要獎項;他也是個「孤兒」──作品不拘一格,難以被收編,在主流與非主流的夾縫中,自闢方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言–潘惠森 生逢其時 001 主編的話–潘詩韻 書寫與記錄之必要 005 主編的話–于善祿 中間狀態 009 策劃的話–陳國慧 「有啲嘢係好subtle嘅……」/「有些東西是很subtle的……」 013 書系介紹–于善祿 「華劇本色」書系總序 017 賞析文章–林克歡 重構敘事 獨發異響──《雞春咁大隻曱甴兩頭岳》評析 019 第一場 027 第二場 068 第三場 081 第四場 093 第五場 117 第六場 123 第七場 135 第八場 144 第九場 152 第十場 162 潘惠森劇本創作年表 177

商品規格

書名 / 潘惠森劇本集.昆蟲系列: 雞春咁大隻曱甴兩頭岳
作者 / 潘惠森
簡介 / 潘惠森劇本集.昆蟲系列: 雞春咁大隻曱甴兩頭岳:潘惠森的昆蟲系列劇作原創於1997年香港回歸前後,以五隻卑微卻堅韌的昆蟲為象徵,刻畫港人面對金融風暴及回歸等浪潮摸著石
出版社 / 五楠圖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87431947
ISBN10 / 988743194X
EAN / 9789887431947
誠品26碼 / 2682043742000
頁數 / 18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2X18X1.3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序言–生逢其時
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院長 潘惠森

該從何說起呢?

1993至2012年,我服務於香港新域劇團。由於工作需要,我平均每年為劇團寫一個劇本。寫著寫著,十九年很快過去。舞台光影像流水,一去不回,留下的,是劇圈朋友間偶爾被提起的一些劇名,每次聽到,恍似漣漪乍現。乍現得比較多的,可能是「昆蟲系列」。
系列式創作是我當時為新域劇團制定的一個發展策略,嘗試集中資源,以聚焦和深耕作法,為劇團建立藝術路向。為甚麼是「昆蟲」?「昆蟲系列」第一部是《雞春咁大隻曱甴兩頭岳》,寫於1997年,我在此劇首演的場刊上,曾為這個系列下了一個註腳,不妨抄錄下來,為今天的讀者作個交代:

喧鬧的鑼鼓漸漸遠去。也許,我們可以安靜下來,傾聽一下島上的足音吧。人潮中,總有幾個的步伐是那麼輕,發出的聲音是那麼微弱,但卻充滿生命的韌力,如昆蟲般活著。既然喧鬧的鑼鼓不再,就讓我們清一清喉嚨,講幾個昆蟲的故事吧。

關鍵是1997。我們「生逢其時」,親歷「後九七」歷史巨輪碾過亞洲金融風暴現場。對我來說,那是一個極其詭異的場景,人們的生活和情緒起了微妙變化,甚至有點魔幻況味。現在回想,我是不自覺地,通過寫劇本來記錄那段時期變化中的人情物理──當然,只是,也只能是,從個人觸覺出發,撿拾散落在生活縫隙中的一麟半爪。

「曱甴」是粵語,即蟑螂。蟑螂之後,順序是1998年的《螞蟻上樹》,1999年的《三姊妹與哥哥和一隻蟋蟀》,2000年的《螳螂捕蟬》和2001年的《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一共五部,剛好從二十世紀跨進二十一世紀,這個系列就告一段落。五年不算很長,但也足夠我摸著石頭過了一條小河。河水有點急,石頭也頗滑;跌倒與爬起的經驗寶貴,更重要的是,我沒有被河水沖走。

曾經有人告訴我,蜘蛛有八隻腳,因此不是昆蟲。我才不管呢!寫劇本又不是搞生物學。我覺得是,牠就是,不然我還寫甚麼劇本?大家的現實生活都挺委屈的;在創作上,就別跟我計較昆蟲應該有幾隻腳了。寫劇本給我最大的快感是可以任性。想罵的,我罵了;該點讚的,我點了;心嚮往之的,我也嚮了。這就夠了,我的要求不高嘛。

關於這些劇本,我沒有太多可以說的了。

最後,我必須記下這一筆: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高級講師(編劇及劇場構作)潘詩韻女士率先發起這個出版計劃;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總經理陳國慧女士迅速應和;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助理教授于善祿博士隔海加持;香港藝術發展局慷慨資助;評論家林克歡博士和張秉權博士賜予鴻文;鄧菲爾、王昊然、司文和吳天琳諸君幫忙普通話版翻譯;楊寶霖女士、郭嘉棋女士、汪瑜菁女士、許書惠女士精密校對;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教務處出版中心聯合出版……他們的厚愛,讓拙作得以結集成冊,我衷心感謝!

最後的最後:我把是項出版計劃所得稿費/版稅,全部捐給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用來成立一個支持劇本創作的種子基金。希望您會支持。

謝謝!

2020年9月25日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雞春咁大隻曱甴兩頭岳》盡現城市草根的原生態實錄。夾縫中的一群,誓要衝上雲霄,暴走繁華!當全城慶祝回歸後首個國慶的日子,在鬧市中幾乎被遺忘的一角裡,一群普通市民仍生活得像昆蟲般低微。他們擁有曱甴般的生命力,在一個將被淘汰的舊式茶檔中,殺出血路,掙扎求存。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