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梯寫作-微書寫時代的邏輯、思辨與作文力: 楊曉菁老師的18堂寫作必修課
作者 | 楊曉菁 |
---|---|
出版社 |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階梯寫作-微書寫時代的邏輯、思辨與作文力: 楊曉菁老師的18堂寫作必修課:讀越多,便寫得越好?話說得流暢,卻無法寫得清楚?苦無靈感?無從下筆?心有所感?但詞不達意? |
作者 | 楊曉菁 |
---|---|
出版社 |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階梯寫作-微書寫時代的邏輯、思辨與作文力: 楊曉菁老師的18堂寫作必修課:讀越多,便寫得越好?話說得流暢,卻無法寫得清楚?苦無靈感?無從下筆?心有所感?但詞不達意? |
內容簡介 讀越多,便寫得越好?話說得流暢,卻無法寫得清楚?苦無靈感?無從下筆?心有所感?但詞不達意?為賦新辭強說愁,辭溢乎情?邏輯矛盾,文字冗贅?檢驗你的寫作體質,掌握階梯式技巧,讓語文力成為你的競爭力。「即使有想法,偏偏就寫不出!」學生時期的應試作文、各類報告,求職面試的履歷自傳,到進入職場後的公文、企劃書及簡報等,寫作,無所不在。只要掌握「完整」、「簡單」兩大心法,找出自己寫作的問題點,便能在短期內增進寫作功力,大幅提升邏輯思辨和溝通表達。書寫前的體質檢驗●找出寫作的問題點,你是邏輯不通還是語言癌?●由字到詞,從寫好一句話開始,到完成一個段落。關於寫作的基本認識●瞭解文章的有機組成。●建構審美評價的系統。●用對標點符號,讓文字產生動人情態。●能讓文字華麗轉身的修辭用法。寫作的客製化療程●詞彙、句法與段落的進階變化。●強化資料判讀與思辨能力。●從文案寫作開始試身手。寫作微整型●藉由「同儕批閱」獲得寫作反饋。●藉由尋找語病、語言癌,進行寫作調整。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高雄市教育局長//吳榕峯前臺灣師範大學副校長/賴明德臺灣師範大學副教務長兼教發中心主任/蔡雅薰前臺灣警察學校校長/陳連禎台灣華語文教學學會理事長/周湘華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系主任/郭昭佑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系主任/王松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系主任/許育健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發系系主任/楊琇惠國防醫學院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郭世清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系主任/鍾正道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孫劍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湯志民中央大學資工系教授/陳國棟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葉鍵得銘傳大學華語文教學系教授/江惜美語文學者/何永清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張曉生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副教授/吳肇嘉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楊文惠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副教授/郭晉銓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張于忻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副教授/姚彥淇臺灣警專專科學校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李智平致理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王璟臺大師資培育中心指導教授/歐陽宜璋桃園市大溪高中校長/王冠銘苗栗縣烏眉國中校長/林孟君臺南市國語文輔導員/何銘鴻北一女中退休老師/易理玉北一女中退休老師/駱靜如臺北陽明高中主任/陳佑昌政大附中主任/陳敏雀政大附中主任/溫宥基萬芳高中主任/張盈霏桃園大溪高中主任/洪佩伶建國中學老師/李榮哲成功高中老師/范曉雯景美女中老師/李佩蓉大直高中老師/吳佳真政大附中老師/陳穎希政大附中老師/黃思華大溪高中老師/廖婉茹康橋國際學校老師/蕭士軒臺中慈明高中老師/莫玉玫苗栗高中老師/黃琇苓高雄前鎮高中老師/吳慧君馬公高中老師/林麗芬士林高商老師/劉明亮士林高商老師/謝湘麗新北市蘆洲國中老師/曾期星臺中市立大墩國中老師/謝麗貞臺北市立國語實小老師/阮靜雯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楊曉菁文學博士,高中教師、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喜愛學術研究及文學創作的教師,腦中充斥著問題意識,感性的腦與理性的筆交織。研究領域:文學理論、文心雕龍、閱讀教育、寫作教學、華語文教學。博士論文曾獲得首獎,當選全國Super教師,得過一些些文學獎,也於報紙及雜誌專欄發表作品,閒暇之餘從事音樂歌詞創作、文案創作,與筆共舞是一生的想望。多次擔任海峽兩岸語文課程示範教學教師,巡迴講座。耽溺於文學、歷史、電影、旅遊、寫作,企圖藉由書寫以感受軀殼與精神的異同。最愛在校園裡播撒文學的種子,以生活化、實用化、思辨性的教學,招徠文學的新靈魂,篤信文學帶來思考、引發創意、興發情感。經歷:●第三屆臺灣教育系統大學博士論文首獎●臺北市國語文競賽〈中學教師作文組〉第一名●全國語文競賽〈中學教師作文組〉第五名●臺北市第十屆Super教師獎高中職組首獎●全國第十屆Super教師獎高中職組特別獎●行政院僑委會海外華文教學巡迴講座教師●曾任國立臺灣戲曲學院華語中心主任●兩岸三地語文課程示範教學教師●《國文天地》專欄作者●臺北市國語文競賽培訓教師、評審委員●全國語文競賽演說組、作文組評審●聯合報教育專欄作者、新一代兒童周刊專欄作者
產品目錄 推薦序--點智慧之燈/開寫作之門--林于弘老筆夜半猶催鼓,不信作文喚不回--林明進寫作力就是競爭力--陳啟東五感啟動/寫作該有的樣子--宋怡慧邏輯思考喚起寫作魂--鄭敬儀作者序:楊曉菁導讀:進擊的巨人,打破刻板的「寫作」印象,讀寫合一的時代第1章‧寫作總是難產,書寫前的體質檢驗01進入微書寫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有感而寫02大家的寫作怎麼了? 普遍的「語言癌」現象為自己而寫,是最棒的動機什麼是「語言癌」?找找「語言癌」,想想自己有沒有這樣的狀況從根本治療「語言癌」-多思與多讀 03量身訂做寫作處方籤 第一步:分辨知性與感性,非文學與文學第二步:找出自己寫作的問題點 第三步:認清「寫不出」與「寫得出」兩大問題 第四步:試試身手,嘗試訂正病句 第2章‧關於寫作的基本認識04寫作的基本目的在於溝通與表達 05檢驗文章的三個標準-邏輯、語法與修辭,並建立寫作反饋機制標準一:中文寫作的邏輯知性與感性怎麼寫? 分辨「事實」與「觀點」意象的集中與邏輯的連貫 標準二:中文寫作的語法 建立寫作後的反饋機制06階梯式文章組成-字、詞、句與段落 元素一:字是什麼? 元素二:詞是什麼? 元素三:句子是什麼? 元素四:段落是什麼? 階梯式組合:試試身手,從句子到組段 07寫作手法的種類與運用 認識「敘事」、「描寫」、「說明」與「議論」四種文體英文寫作手法的借鏡 如何融合多種寫作手法 08讓文字產生情態的標點符號 你認識十五種標點符號? 第一類:「形式」類的標點符號 第二類:「內容」類的標點符號 寫作的關鍵在於駕馭好句號 09幫文字擦脂抹粉-文字的趣味性與修辭 語言文字的趣味-「想一個人」到底是想還是不想? 讓文字「跳」出來-反常合道 讓文字華麗轉身的修辭 第3章‧寫作的客製化療程10立意取材後,先將思路具體化 11 詞彙的進階運用,文字上開出花來 療程一:善用中文詞彙的多變性 療程二:注入迴旋往復的文字趣味 12句子的進階運用,如何寫出好句子 療程三:聯想式的句子寫法 療程四:解釋型的句子寫法療程五:化抽象為具體的句子寫法 13段落的進階運用,段落寫作招式療程六:來段說書與故事-召喚共鳴用哪招療程七:表達觀點與見解-評論如何說服人14不知道如何下手,先從摘要及縮寫開始 療程八:縮寫作文 15在別人的故事,留下自己的淚與思-閱寫合一 療程九:強化資料判讀與思辨能力 療程十:練習如何說個好故事 療程十一:就是唱反調-批判性思考與寫作 16文案寫作試試身手 療程十二:廣告文案起手式 療程十三:雖然是微書寫,重點在於完整第4章‧寫作「微」整型17大家來找碴篇一:風箏--風起箏飛,情生意動篇二:手錶--精彩運思,巧妙立意篇三:界線--「小題大作」更聚焦篇四:急與慢--正反接招,思考遄飛篇五:存在--抽象命題,具體深化篇六:豬籠草--家常細瑣也有大夢想篇七:我有一個夢--夢想不在大小,而在完成篇八:相信--緊扣題目,才不會走散篇九:生命中的必要--知性感性交融,既溫柔且勇敢篇十:喧嘩與靜謐--取材不在高遠,重在真誠18好文共讀篇十一:等待--千年的等待,只為一眼瞬間篇十二:對不起--最大的遺憾,是忘了說抱歉篇十三:時間-- 哲學思辨與文學情懷篇十四:那一個人--眾裏尋他千百度?
書名 / | 階梯寫作-微書寫時代的邏輯、思辨與作文力: 楊曉菁老師的18堂寫作必修課 |
---|---|
作者 / | 楊曉菁 |
簡介 / | 階梯寫作-微書寫時代的邏輯、思辨與作文力: 楊曉菁老師的18堂寫作必修課:讀越多,便寫得越好?話說得流暢,卻無法寫得清楚?苦無靈感?無從下筆?心有所感?但詞不達意? |
出版社 / |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8787896 |
ISBN10 / | 9578787898 |
EAN / | 9789578787896 |
誠品26碼 / | 2681745487004 |
頁數 / | 320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X0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三地語文課程示範教學教師、Super教師獎得主──楊曉菁老師的作文心法
從字、詞、句到段落,進化你的寫作體質!
解決你我面對作文的無力困境!
從邏輯思辨到具象溝通,練就讓文字活起來的表達力。
導讀 : 導讀—
進擊的巨人,打破刻板的「寫作」印象,讀寫合一的時代
書寫是閱讀的反饋? 請問,讀越多? 寫越好嗎?
會寫作的人都是天生的文青?(寫作表達力是先天論?後天論?)
只要多練習寫幾篇,寫作品質就會進步?(量變必然造成質變?)
老師努力改作文,學生就能接收到更多的回饋訊息,然後進步?
加拿大「駐足思考(Think on Your Feet)課程」創辦人 Keith Spicer 博士認為:「你無法說得明寫得白,是因為你從沒『想』得透徹!」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辦法幫助大家對自己的寫作形成清晰的思考脈絡,就無法有好的寫作表現。
可以說得流暢,卻無法寫得清楚
很多人知道許多事情,也可以透過聊天與他人分享知識。但,有趣的是,你若要他們寫篇文章來談他們懂得或是熟悉的事情,他們往往寫不出來。要不然就是寫出來之後,別人可能看不懂。這樣的狀況通常表示,說者對於該主題的思考可能還不夠全面或周延;其次,口說語言(Spoken language)和書面語言(Written language)是不完全相同的體系,口語能力和書面能力不能等同視之。
聊天的口頭分享,可以沒有主軸、可以大夥隨意討論,並且,口說語言是依賴聽覺的,是以達到溝通為目的,所以,隻字、片語、短句、詞不達意都沒有關係。因為,說話的同時可以有表情與手勢來輔助內容,甚至可以有人加入討論來補充完成。但是,如果是要把一個概念以文字寫成一篇文章,並讓他人理解明白,就必須思考很多面向。例如,文章一開始要怎麼起頭、怎麼論述、怎麼解釋、怎麼申論,哪裡分段、怎麼補足論點的破綻、怎麼從讀者的角度回頭看哪裡還有不足、邏輯通不通,我這樣寫你到底看不看得懂?這些細節,身為作者必須好好思考,因為文字閱讀時,我們幾乎不可能把作者召喚到身旁,請他為讀者進行文本的闡釋及補充。
多讀就會寫?其實你錯了
實際現場上,我們常聽到一句話「多讀就會寫」,可是,閱讀與寫作並不是先後的因果關係,閱讀的質與量其實無法完全轉接成寫作的質與量。日常生活中,常常可見讀很多書的人,在寫作上有著困難處。「多讀、多寫、多練習就會了」的說法,其實是錯誤的邏輯,多閱讀或是多書寫指的是一種學習歷程(Process),但它們不是學習的策略(Strategies)。
寫作與個人的思考有很密切的關連,寫作的指導與訓練其實就是思考的訓練。而多讀、多寫之所以無法保證寫作的進步,是因為寫作不只和技巧的熟練度有關,更多的時候,寫作是和思維運作的模式相連。
閱讀與寫作是一種相互加強與彼此反饋的關係。簡單來說,掌握好閱讀技巧,理解讀者的角色,練習閱讀的策略,便能夠同時學習好寫作的思維,因為,閱讀和寫作只是所站立的視角不同,但是兩者的終極目標都是「文本」。於是,一旦引領學習者帶著「讀者」的眼光與需求來要求「自己」的寫作,便同時也讓學習者學會了以「寫作者」的眼光來評價及閱讀材料,這是一種雙向融通的關係,既補充又互見。
通常在閱讀與寫作時,能夠換位思考,便能產生提升的能量。例如:在閱讀時,除了以讀者之眼看待作品之外,也嘗試以作者的視角去省思,如果是自己要成就這個作品,你會怎麼寫?如何安排結構或是情節?同樣的道理,寫作時,除了我手寫我口地直抒胸臆,寫下我思、我見、我聞之外,也要去思考,我這樣的寫作方法及呈現方式是否能讓讀者明瞭呢?
寫作是思考的整理
寫作,其實是自我思考的整理。而思考又是極其複雜的過程,許多人一定有這樣的經驗,很多文章是寫了一半之後發現概念不夠周全、想寫卻又覺得卡住,最後被收在檔案中再也沒重見天日的機會了。其實,這樣的狀況可能導因於自己對那個議題還沒有足夠的理解,沒有理解就缺乏深度論述,缺乏論述當然就覺得寫不下去。所以當你能夠寫出東西時,這表示你整理自己的思緒及想法已經到一
定的程度了。
「寫作力」是循序漸進的培養過程,教學現場的經驗是:讓學習者書寫很多題目或題型,即使練習了許多篇,對於寫作能力的提升不盡然有相對應的成長。主要的原因在於學習者沒有學會寫作的方法及竅門,加上閱讀量不足,觀察力、想像力與思考力未被激發,自然無法在書寫的內容及形式上呈現效果。
寫作是錯縱思路的整理,面對腦袋裡五花八門的想法如何抽絲剝繭、條分縷析,接著,才能提筆行文呢?寫作的起點常來自模仿,因為閱讀,喜歡上某位作家的作品,所以開始連續的、大量的啃食該作家的著作,於是,思想上染進了一點作者的靈光。然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始仿作。
「閱讀」與「寫作」兩者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它們類似工廠裡「輸入」與「產出」的鏈結關係,寫作的歷程大概是:審題(審思題目的意思)→立意(確定文章的主旨及方向)→取材(尋找與選取適合使用的材料)→布局(有條理的組織架構全文脈絡)→遣詞用字→結尾收束。
一般書寫時,我們容易以「概括式語言」來呈現,此處的概括式是指不深入的、浮光掠影的表述方式。在學術上也會有「概括式語言」的用法,但是它是指將濃厚豐富的思想或意義以簡明扼要的方式來表現,清代劉熙載在《藝概》中說:「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蔽之。擴之則為千言,約之則為一言,所謂主腦者是也。」這是說在全文關鍵處用一句或幾句話點明題旨,成為全文中精煉扼要且含義深刻的警句,這裡所說的「主腦」就是對作者所知、所感、所思、所見的高度概括。不過,我在此處的用法則是指書寫時所使用的文字屬於平板式、印象式、表列式的約略交代,欠缺深層細緻的觀察、充分的聯想及深刻的思考,僅是用「一言以敝之」的方式含糊地概括。
從一○七學年開始的大考寫作題型中清楚可見,寫作測驗不再是傳統「各抒己見」的命題作文,而是要求學生針對特定材料閱讀並提出立場與評述。那個引用美文佳句、名人典故就能得高分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學生被要求針對給定的情境與材料進行批判性的論述。在這個意義上,寫作訓練其實就是思考訓練。
在寫作之前,先想想你看待問題的「視角」和「視野」各是什麼?你的「視角」在哪裡?也就是你從哪一個立基點出發,去觀覽事物,並且審時度事。而「視野」是你從確定的視角出發之後,所能輻射出去的空間廣度。人生要有多元視角,以求客觀;也要有廣泛視野,以求開闊。視野或視角都要依靠閱讀來充實。當你知悉自己的視角與視野之後,你便可以通透地「閱讀」,然後「寫作」。
溫情式的理盲、不合理的濫情
既然,寫作訓練就是思維的訓練,而我們如果希望閱讀可以有助於寫作,自然就必須以思維訓練的角度來設計閱讀與寫作教學的內容。而思維訓練到底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遇到事情先揚棄情緒的爆發,以「理性」來分析。我們社會普遍缺乏的是理性思辨能力,所以多數人不擅長「說理」、「討論」,甚至對於許多議題是一種「溫情式的理盲」、「不合理的濫情」,欠缺比較深刻的理智,卻有著滿溢的多情,更進一步說,對於事件或議題容用「直觀的」、「情感的」立即反射,缺乏「客觀的」、「抽離的」就事論事之理性,有人說「淺碟式」思考,也就是此意。於是,在閱讀及寫作時要能聚焦文章語句連貫性、證據效度、因果邏輯、基本預設、結構合理性等面向,以避免被閱讀材料所牽引而完全順從文章作者的觀點和說法,也就是要學會正確的「反對」,這是訓練邏輯思辨重要的方式
及途徑。
閱讀和寫作的互通心意
在閱讀文本時,我們心中想的不能只是「作者說了什麼」(What),同時還要問「作者如何說」(How)、「為什麼這麼說」(Why),甚至也要有反駁與討論的思維,嘗試去挑戰作者「這樣說或寫會有什麼問題」。當讀者能透過提問與回答問題,開始去思辨一部文本時,才是真正開始有意識地去面對寫作這件事是怎麼發生與發展的了。
任何文本可就兩個層面來考量,其一是屬於作者自身創作所要釀造的藝術層次,其二是讀者閱讀後所自行發展出的審美層次。作者所寫出的文字,通常,要能喚起讀者的感知,其一是要有共同經驗,容易召喚共鳴;其二是語言文字的到位或精準,能吸引讀者思考。
讀者和作者有時可以共鳴,有時卻搔不到癢處,有一句古詩說:「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讀者和作者之間能否全然心意相通完全重疊呢?其實,世上沒有任何人可以和另一個人在思想及心意上完全重疊,多數時候,只要趨近就可以了。因為讀者有著自己的認知系統與價值體系,他會依此來解讀文本及閱讀世界。更重要的是,「微書寫」時代來臨,它帶來怎麼樣的書寫型態改變呢?又有什麼意義呢?且讓我們看下去。
01進入微書寫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有感而寫
其實,書寫的需求或是寫作的想望是許多人需要且想要的,在科技化時代,網路是每個人每日不可缺的「良伴」,從物質需求到精神糧食,都可以從網路中汲取。想要書寫的人,在臉書(Facebook)或是各式部落格(Blog)的平台上,都擁有自己可以創作的空間。
寫作不是作家的專利,而是每個人都可以進行的天賦。你可能是為了感知生活與生命而寫,為了記憶與紀錄自己而寫,又或者,是希望將自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串成一線,書寫都是保留這一切的最佳方式。
不過,因應時代快速的腳步,靜心泡著一杯茶,緩緩地運思,閱讀並查找著資料,然後再從容下筆的專門式書寫,可能不符合大家的需求。因此,一種「微書寫」的型態出現了。
所謂「微書寫」的特徵是「短、小、輕、快、狠、準」,文字簡短,份量小,閱讀壓力輕、聯想下筆快、狠狠抓住目光、準確傳到人心。
在目前網路盛行的時代,許多廣告行銷(Marketing)透過網路進行,例如:電子商務(E-Commerce)販賣商品、公眾人物臉書經營……,都有所謂的「小編」在後端平台專門負責各式樣商品的行銷,而這些行銷非常依賴文字與圖片搭配之書寫。
我們來看看以下的例子,九份天燈的旅遊文案行銷、網友的愛情創意之撩妹金句,網友以中外古今名人的佳句為底,進行改編,形成創意且吸睛的類廣告文案。這樣的類文案寫作成了一股風尚,吸引許多人前仆後繼地絞盡腦汁,發揮各自行業、產業的知識背景進行創作與書寫。這是一種全民新興的「微書寫」風尚。
‧那天,萬人的眼中儘是冉冉上升的天燈,而我的眼裡只有你。
‧不怕實現一 個夢,就怕現實一場夢。(溫咖啡)
‧比起征服歐洲大陸,我更想征服你的心。(拿破崙)
‧你是 log5,我是log2,我兩相加,才能成為1。(數學系情人)
‧你的鎂,奪走了我的鋅。(化學系情人)
‧不管有沒有公主命,千萬不要有公主病。(溫咖啡)
‧不要輕易把傷疤揭給別人看,別人看的是熱鬧,而痛的卻是自己。(電影台詞)
從微書寫的現象,我們看到「寫作」並不難,任何創作都是來自模仿,其實正確來說,我們的創作很多時候是來自其他創意的激發,進而產生靈感再創造。臺灣近幾年興盛的「文創」產業,它不僅是文化創意,更多是文字、文學基礎上的再生與創作,這也是一種「微書寫」的型態。
而在書寫之前,我們可以思考兩個面向,那就是「寫什麼」及「如何寫」。「寫什麼」是屬於個人背景知識的問題,也跟你我的閱讀質量相關聯,建議寫作時從自己最有感、最熟悉、最喜歡的入手。
而「如何寫」則是關於寫作方法的問題,這個層面簡單來說是:關於思路邏輯的系統化、關於語法修辭的應用等內容。凡此在以下章節中會一一道來。
自序 : 集結了理論與實務的寫作書終於要面世了,感謝一路走來,指
導我的師長們:碩士論文指導老師馮永敏教授,博士論文指導老師孫劍秋教授及張曉生教授。感謝您們一路的提攜與叮嚀,給我許多鼓舞。
自己從事創作一段時間了,也指導不少學生練習創作,在這麼些真實的體驗及感悟中深深覺得:「學無定法」,也就是說所謂學習有成這件事,是否有一定的道路及方法呢?答案是:沒有的。這樣說來,對於有意學習的人不是很洩氣嗎?初步看來可能是洩氣的,但聽我說下去,你就不沮喪了。萬事起頭難,任何一項自己不拿手且陌生的技能,剛開始面對時,絕對是害怕擔憂的,此時一定要有老師或是教練在旁提點指導二三,不過,一旦你掌握了部分竅門之後,再來就可以自行去找尋更適合的進階學習道路了,直到再遇見瓶頸時,回頭找老師或教練探討一番,便可以快速明瞭箇中滋味。想想自己如何學英文?如何學下棋?於是乎,本書出版的重要目的就是希望給有意書寫的你、需要書寫的你,指點入門迷津,告訴你在寫作的起點會遇到的迷障或是困難,等到你漸漸越過山丘之後,我想說的是:讓自己的本性與天賦自由吧!只有隨著自己的性格發展才能寫出動人的且獨特的作品。
閱讀的提倡,是近幾年來從政府到民間不遺餘力推展的運動,但是,我們的確看到「讀得多」不盡然「寫得好」的狀況,可見,閱讀和寫作看起來不是一個正相關的連動關係,問題發生在哪裡?這其中,被多數人忽略的是「思考」的問題,「閱讀」是讀者去思考者作品中的情節、脈絡、主題……;而「寫作」則是作者自己梳理、序列出個體的思路。說起來或許簡單,但是「思考」卻是大腦困難且繁複的運作過程。思考是多元的、跳躍的,而且快速的,所以,要能整理得當並且條理得宜,然後付諸於文字,將思考的內容具體化呈現出來,說真的,並不簡單。有人說將口頭所說的,轉成文字就是書寫了,其實,這樣的說法只對了一半,因為口頭語言(Spoken language)和書面語言(Written language)是不一樣的認知系統與結構,口語靠聽覺接收,以簡潔清晰為主要訴求;書面語靠視覺傳輸至大腦思考,它需要思辨,也因為涉及視覺,所以有了「審美」的需求。因此,當你寫下「今天太陽很大」這句話時,每個人也讀得懂,但是比起「今天的太陽讓街道焦灼了起來」一句,何者是口語?何者是書面語?相信你可以了然於心。
寫作問題及困擾有很多層面可以探討,是苦無靈感?是詞不達意?是該斷未斷,囉哩囉嗦?在公司裡怎麼替新產品行銷?在會議裡如何做好PPT簡報?在電子商務的時代,如何透過行銷讓產品亮相?我們已經處在一個人人都需要快思考、微書寫的時代。因此,這本書,不專門只為文學創作而生,不單純給考生來閱讀,而是提供給每個你、我都必須了解的寫作內涵與秘訣。因此,有別於一般寫作書的範文提供,這本書從實際寫作的醜態百出及千瘡百孔出發,讓你學到,如何開始寫好一句話,如何寫出一小段文字。因此,全書,計劃從四大層次入手,首先是「導讀」及「寫作之前」的把脈:教你如何使用本書,其次,告訴你寫作「不可不知」的基本法門,然後,提供各式的「客製化療程」以供服用;最後,您有點功力了,我們透過「同儕批閱」看看別人的文章,查檢它們的優美、缺點,為他們進行「寫作微整型」。
在本書中,最特別的是,以大家學習過的英文來作為對比分析。以中文為母語的我們,常常有一些想當然爾的僵化固定思維,在英文學習普及的現代,我們嘗試用英文的視角來撞擊,也可以刺激中文寫作的能量。你知道嗎?從句子結構及語法來看,西方人表意比較直接,而華人習慣說話前先鋪陳。中文裡習慣將重要的資訊總擺在句末,如:「不好意思,因為早上出門比較急,所以就忘了帶要還給你的書,很抱歉!」華人習慣先講前因後果,最後講重點。同樣概念的句子在英文裡會說:「Ah, I forgot to bring your book. I was in such a hurry this morning, I just forgot! Sorry!」英文裡習慣直接先說明主要重點,再解釋後續。這樣的差異不盡然是華人文化中重視禮貌的特點所釀成的,更多時候是語法所造成的思維模式。
德國學者伊瑟爾曾說:「文本是一個未確定的召喚結構,有意不言明,待讀者來言明。」所謂「召喚結構」有三要素:「空白、空缺、否定」。這些空白、作空缺或是否定之處,都是值得讀者思辨及批判以形成自己的概念的。文本閱讀時,字詞表面上可見的「一望即知」(具體),有時是為了上下文脈絡中,許多「一望無知」的「缺口」(抽象)尋覓「出口」的光束而存在的。於是,「空白」不是無,而是「隱白」,是潛藏的內蘊,待讀者挖掘,這也是整體華人文化中最擅長的表達方式「留白」,「留白」在華人的文化藝術甚至社會運作裡,是很常見的現象,我們說話或書寫都不喜歡「直白」表達。不過,「留白」在閱讀上的難題是:語境文化的差異會造成解讀的差異,如:「想一個人」這一句是說「想念一個人」?還是「想自己一個人獨處」?「讀者中心論」是否就是「讀者決定論」?讀者接受有其時代性、局限性和主觀性,單一讀者的接受理解不等於作品的全部。在閱讀與書寫之間飛翔,我們同時扮演著讀者與作者的角色,因為書寫,更可以了解如何讓別人讀得清楚明白;也因為閱讀,更期待作者能夠如何充分的表達以讓讀者明瞭,一個有「讀者意識」的作者,他的作品往往容易成功。通過閱讀與寫作的雙向溝通,進而所達到「讀寫合一」的境界,其實,這已超越閱讀與寫作這看得見的能力了,它更有著大腦運作裡抽象卻更為深刻的思辨與探索能力。當閱讀太多(輸入Input),實際應用過少,大腦另一層面的思考能力 (輸出Output)便會不足。因此,寫作是一個讓思緒更深化且序列性的訓練,它會讓你知道「知行合一」到底是怎麼回事!
年輕時,夢想成為作家,後來,「夢想」跟著我在紅塵中翻滾俯仰,也依著我在柴米油鹽中措置顛倒。接著,它發現我,在日昇月落之際,將它,從貼身依傍,到暫時鎖在書櫥一角,終究,它,塵埃滿面,隨著時間,坐定成了化石,也成了書櫃上的一方風景,等候被觀賞。知道愧對夢想,於是,從作家成了讀者,是一種救贖抑或是阿Q精神的自我解套?
其實,書寫是一種自我存在的呈現,是多年後暮然回首之際,得以回憶的一種美麗的清明,所以,請開始書寫吧!告訴你事實與證據,你會學習;告訴你真理與價值,你會相信;但,我知道,如果告訴你故事,它能一輩子住進你的心裡。寫下你的、我的、他的故事,我們不僅在別人的故事裡留下自己的淚,也讓自己在自我的書寫中留下記憶的景深。
作此書,是自己多年來的寫作教學心得與操練的具體化落實,從雲端上的文字到人間的試驗,本書文字,以一種接地氣的呈現方式,打開你的書寫魂及創作慾,讓你覺得創作其實很 EASY。
推薦序 : <專文推薦>
這是一本兼有理論基礎與教學實作的綜合型用書,經由作者事構的學習鷹架,搭配清晰的章節與流暢的筆觸,可以讓讀者在最有限的時間內,逐步增強寫作所需的各項能力。不論是平易近人的生活化例證,或是自學共改的精益求精,都能讓寫作成為一件值得期待欣喜的樂事,而不再是一項令人痛苦煩惱的苦差。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林于弘
這是一本給老師父母作文指導參考的好書,也適合國中生高中生自我灌溉自行閱讀的好書,任何階層想要為語文好好打底,可以從這本書開始。
──臺北市立建國高中退休國文教師 林明進
曉菁透過「望、聞、問、切」診斷常見的寫作問題,進而研擬出寫作的客製化療程。相信透過本書介紹的良方,讀者可在短期內迅速增強寫作功力,並促進邏輯思辯和溝通表達等軟實力的提升。
──政大附中校長 陳啟東
曉菁以處方籤的方式,引領更多讀者擁有讓思路具體化的邏輯。謝謝曉菁用心用情讓大家的寫作世界,在她的提燈燦亮下,不只微整形了,還能亮麗登場。
──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宋怡慧
這本書立於閱讀理解及寫作理論的基礎,以實例解說運用邏輯思考能力分析篇章結構,更能使讀者領略寫作的箇中趣味。
──新北市立金山高中主任 鄭敬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