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認同與思辨: 給年輕人的二十七封信 | 誠品線上

Letters to a Young Muslim

作者 Omar Saif Ghobash
出版社 出色文化事業出版社
商品描述 自我認同與思辨: 給年輕人的二十七封信:亞馬遜4.6星評價亞馬遜年度暢銷書時代雜誌強力推薦芝加哥書評評選必讀好書英國《新政治家》雜誌評選必讀書籍在21世紀要如何成為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亞馬遜4.6星評價亞馬遜年度暢銷書時代雜誌強力推薦芝加哥書評評選必讀好書英國《新政治家》雜誌評選必讀書籍在21世紀要如何成為一位好的穆斯林?作者針對極端主義對一些年輕穆斯林的誘惑,主張溫和地團結起來,開闢一條既忠於宗教又能適應現代社會的康莊大道。一位穆斯林外交官父親對孩子最殷切的期盼化作27封信,信中字字透露出父親希望孩子能認同自己的文化、堅定自己的信仰,並且以更宏觀的態度接納世界上的多樣性,無論是宗教、文化、社會,用愛擁抱差異,消弭偏激對立。《各界書評》作者以現代觀點闢出一個開明觀念,擁抱世界上宗教的多樣性,人因互助鼓勵而進步,而非互相陷害而退步。─紐約時報書評本書全無充斥同情穆斯林的陳腔濫調,而是從宗教對立面讓讀者看見其中細節,且著墨於以一位穆斯林父親的立場書寫的信,努力讓年輕的穆斯林能夠思辨偏激的伊斯蘭教徒抗爭活動,同時從遭斷章取義的伊斯蘭教義中給年輕人指引一盞明燈─板巖雜誌《給年輕穆斯林的信》一書不僅止是父親對孩子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希望年輕世代的穆斯林能夠從偏激份子的言行中找回自己的信仰,堅定自己的意識。書中鮮明的描寫出普世價值對特殊宗教的包容與仇視,不論是否有宗教信仰,都應該讀讀這本書。─泰唔士週日報沒有「注定憎恨」的人,好人、壞人誰說了算?世界上不應是只有正邪、對錯的二元立場,世界上的文化差異、價值觀落差造成你我他三方不同立場,立場間應有的相互尊重,而非一昧樹立自我中心的標準,設法削弱或者同化與己方立場不同的人,甚至打壓異己。人性之多樣恰好反映在多元的文化與社會中,不同地區各有其文化價值,正因文化、宗教、人種如此多元才能有豐富的世界。該如何看待遭受蒙蔽的「真相」?當媒體失去公正報導的核心價值時,偏頗的觀點、過度的負面報導反而會誤導事件全觀與公正性,影響部分人特定事件、文化、宗教、人種形塑了刻板印象,例如每當提到伊斯蘭教,新聞總是將恐怖主義、軍事攻擊掛勾,久而久之人們便將穆斯林和恐怖分子畫上等號,善良的穆斯林何其多?只因不具新聞性而遭到大眾忽略,失去公正報導的價值,如果當你對真相一無所知時,你該怎麼辦,是否能從中思辨,找出真相的核心價值?「對話」才有進步空間每個人的言論除了代表自我文化與價值觀之外,更是一種思辨價值,然而對事件的看法並非所有人完全相同,有不同的看法,對事情才能有更宏觀的了解;有了不同的看法,才能在現況中改善而進步,這才是不同觀念之間對話的價值,即便我不同意的你立場,但我也誓死捍衛你的言論權利。「認同身分」決定自己該怎麼活古蘭經從來不曾教導我們以武力傷害別人,更多的是要我們珍惜自己身為穆斯林的價值,阿拉要我們愛惜自己的身體、關愛自己的雙親、友愛自己的手足,勸戒信徒們的內容的全是與人為善,而非「聖戰」。我想告訴孩子的是認同自己的宗教並思考如何形塑自己,打破保守平化的伊斯蘭教歷史觀,在不斷地挫折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勇敢的接受世界的挑戰,大方地以穆斯林身分在外界生存;很多時候古蘭經表達不只是典籍裡字面的意義,而是讓年輕一帶的穆斯林決定下一代穆斯林的未來,將阿拉賦予的使命綿延不絕的傳承下去。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蹲點阿拉伯」站長 奇慈飛政大阿拉伯語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鄭慧慈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歐馬.薩伊夫.戈巴許歐馬.薩伊夫.戈巴許(Omar Saif Ghobash)現任職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駐法國大使,2008至2017年曾出任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駐俄羅斯大使。創辦《第三線》藝廊(Third Line),致力推動中東地區文藝發展,並舉辦非營利活動推廣中東藝術,提攜在地藝術畫家。作者同時也是英國布克獎舉辦的國際阿拉伯小說獎創辦理事,此外,為紀念其父親,作者也不遺餘力贊助班尼波翻譯文學獎(The Banipal Prize),獎掖阿拉伯文學創作。周沛郁周沛郁台大森林系碩士,愛在真實世界裡旅行,在幻想世界中遨遊,化身作者和讀者之間的橋樑。譯有《中年的意義》、《土壤的救贖》、《蒙上你的眼》、《我的朋友都是超級英雄》、《畫怪物的男孩》、《美傷》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 言 不管做出什麼選擇,都是要承擔的責任第01封 沒有「注定憎恨」的人第02封 不存在二元世界,你有權自主思考第03封 「伊斯蘭恐懼症」反應出什麼問題?第04封 過於強烈的懺悔,會走向極端第05封 如果父親是我,他會怎麼做?第06封 當我們根本不知道真相時,該怎麼辦?第07封 為何暴力就這麼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第08封 誰有權告訴你該怎麼做?第09封 如何確定我們是正確的一方?第10封 用「和平」回應敵意,才真正有意義第11封 只有讓所有人參與對話,才有進步空間第12封 身為穆斯林該負起什麼責任?第13封 是我,決定了要做我自己第14封 你這一代的問題,別讓任何人決定答案第15封 暴力只會帶來暴力,算不上有價值的犧牲第16封 堅守扁平化的歷史觀,會淪為不知變通第17封 真正的挑戰:以穆斯林身分在外界生存第18封 抗拒西方文明,卻享用西方便利?第19封 每一代穆斯林都該重新檢視信仰第20封 如何看待世界,就如何表述信仰第21封 下意識地累積善功,不如隨心所欲行善第22封 思考古蘭經,不只古蘭經第23封 我們如何塑造自己,是個選擇第24封 女性地位低下,是明文規定或父權作祟?第25封 問題本身沒錯,不許問才危險第26封 如果能為自己負責,伊斯蘭就是解答第27封 以個人的身分立足,決定該怎麼活致 謝

商品規格

書名 / 自我認同與思辨: 給年輕人的二十七封信
作者 / Omar Saif Ghobash
簡介 / 自我認同與思辨: 給年輕人的二十七封信:亞馬遜4.6星評價亞馬遜年度暢銷書時代雜誌強力推薦芝加哥書評評選必讀好書英國《新政治家》雜誌評選必讀書籍在21世紀要如何成為
出版社 / 出色文化事業出版社
ISBN13 / 9789869845175
ISBN10 / 9869845177
EAN / 9789869845175
誠品26碼 / 2681859717004
頁數 / 240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亞馬遜年度暢銷書
時代雜誌強力推薦
沒有「注定憎恨」的人,好人、壞人誰說了算?

該如何看待遭受蒙蔽的「真相」?

「對話」才有進步空間

「認同身分」決定自己該怎麼活

試閱文字

自序 : ◎前言 不管做出什麼選擇,都是要承擔的責任
我有兩個兒子。長子薩伊夫生於二○○○年,次子阿布杜拉生於二○○四年。他們來到我的生命中,讓我找到生活的準則。如果說我自以為有人生目標,那便透過我的兒子和妻子,發現了更深遠的目標和意義。
單身生活只要照顧好自己,建立家庭卻會帶來責任感與和諧的感覺,超乎我原本的想像。隨著建立家庭而來的責任,讓你能檢視自己的立場,發現這世界上有其他人比你更需要你的心力和時間。有他們在,我在這世界上的作為才有所本。我覺得自己對孩子有種強烈的責任感,他們得仰賴我和他們的母親來引導、保護。
以前我總覺得思想和態度雖然有趣,卻不那麼重要。事情自會有辦法,船到橋頭自然直。有了孩子之後,我看這世界的視野更廣了。現在發生在世界上的事非常重要,而誰的想法是主流也很重要。我了解這些事之後,也察覺到我照顧、保護孩子的責任不只於此,更廣泛地延伸到無法掌控人生的人,或依賴其他人獲得社群支持的人身上。
我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派駐俄羅斯的大使。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位在阿拉伯半島的末端,北邊是伊朗,西臨沙烏地阿拉伯。自古以來,我們的人口混合了沙漠民族、撈珍珠的討海人和商人。現今的人口逼近一千萬,包括逾一百八十個部族。人們和諧地工作、禮拜、比鄰而居。
我從二○○九年一月擔任大使至今。有幸從至少三種截然不同的角度觀察國際關係。我說英語、阿拉伯語、俄語和法語,而且在美國、歐洲、俄羅斯與阿拉伯世界都有同事,因此能接觸到不同文化與不同政治體制當前的思維。隨著擔任這個職位愈久,愈相信思想和語言有力量可以讓這世界變得更美好。
我成長的世界裡雖有思想傳播,卻幾乎和現實脫節。我常聽到夢想著新的世界秩序,根據的卻是非常直白的伊斯蘭教義。我們學著祈禱、讀古蘭經。我們總是聽說某些行為是哈拉目(haram)。哈拉目是指非法的、禁止的事,哈拉(halal)是指合法的、允許的事。
說也奇怪,我們通常聽人說的都是各種禁忌─不被允許的事。吃豬肉、喝酒似乎令人們驚恐,這些絕對是哈拉目。還有哪些是哈拉目?欺騙、偷竊,以及把不屬於你的東西據為己有也是。傷人害己也是哈拉目,因為身體和生命都是安拉(真主)的恩賜。自殺等於拿走不屬於你而是屬於安拉的東西,所以尤其會讓你落入燃燒的地獄。
週五午間我們會被帶到清真寺,聚在一起做禮拜。布道聲回響著,人們也凝視著,直到簡短的禱告時刻。那感覺很愉快。你周圍是各式各樣的人,有工人也有富翁,他們都整齊列隊,唸著相同的禱詞,儀式結束後互相握手。
不過還有一些人,姑且稱之為伊斯蘭基本教義派。伊斯蘭基本教義派是什麼意思?意思是世界會恢復成七、八世紀伊斯蘭帝國的鼎盛時期。這概念在學校裡不斷重複,出了學校也一樣。這些概念總是和我們周遭的世界形成強烈對比。這是一種他們在世上很弱、會遭別人摧毀的感覺。
黎巴嫩內戰始於一九七五年,當時正如火如荼,之後兩伊戰爭從一九八○打到了一九八八年。如果按他們說的,恢復七、八世紀伊斯蘭祖先的做法,我們就能重拾他們當初享有的權力、榮耀和成就。我們學到的事還有另一層面。我現在才明白,其中的意義有時必未必明顯,不過總是存在。種種概念似乎和前述的教訓背道而馳。例如自殺炸彈攻擊。
人們會說,為了社群、國家或伊斯蘭的烏瑪(ummah,全球的穆斯林社群)獻出生命是偉大的犧牲。我和我朋友曾問,為什麼因為悲傷或不快樂而自殺,被視為違抗安拉的深重罪孽;而為了對抗「敵人」而死,卻是穆斯林最偉大的犧牲?一九八○年代我還是青少年的時候,這問題很有意義,時至今日仍然如此。
直到二○○一年九月十一日那天,紐約市的雙子星大樓毀於我這輩子見過最驚人的恐怖攻擊事件,我才發覺那些看似不切實際的話,竟然成了事實。我小時候聽到、吸收的那些話,這下子在周圍的世界裡有了意義。那些話產生了一種現實,不只是歐美人士要承擔的後果,我和我在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同胞也逃不過。
我的長子出生於二○○○年十二月。我記得二○○一年的夏天,我用嬰兒包巾揹著他,當時我們造訪了曼哈頓。就在我們回杜拜幾天後,在CNN上看到了九一一那樁恐怖事件。我對這孩子湧起一股強烈的責任感。當時我決定,雖然我能發揮的作用有限,但我該採取行動了。
我投入藝術、文學和教育。我一心渴望啟發思想、語言和想像的領域,讓自己和我的穆斯林同胞明白,世界可以給我們的,遠遠不只鬱鬱寡歡人民的有限想像。
後來我才開始從事外交工作。我在進行外交工作時,同樣對思想與可能性抱持著開放的態度。我四處旅行、和各式各樣的人互動:從虔誠至極的人到知識淵博的人都有,有教育程度低落的人,也有人面極廣的人;我在他們身上注意到我們共通的人性。
我聽到相異的價值觀點,並且了解它們會發生怎樣的衝突,於是明白人類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是多麼有意義的事。我寫信給我的兩個兒子,以及所有的穆斯林青年男女,希望能開拓他們的視野,告訴他們可能要面對的一些問題,以及一些可能的答案。我希望讓他們明白,有些問題打從人類有思想起就存在了,現代穆斯林沒理由不像從前的世世代代一樣,來處理這些問題。我要重申,我們都有責任思考、發問,以及有建設性地參與這個世界。我希望我兒子和他們這一代的穆斯林可以了解,我們所在的世界充滿差異並且是多元化的。
我希望他們了解,該怎麼忠於他們傳承的伊斯蘭信仰與伊斯蘭最深刻的價值,又能明白要怎麼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上生存。我希望他們透過觀察與思考,就會發現伊斯蘭與世界上的其他種人用不著起衝突。我要他們了解,即使是宗教信仰方面的事,我們仍然要做許多抉擇。宗教中不是所有看似必要的事物都必然不可或缺。許多事看起來像上天的指示,其實卻反應著別人替我們做的選擇。
我在後面某一封信裡會談論到,伊斯蘭的某些結構原則,例如追求知識、指示我們運用頭腦思考周遭的世界。我希望我兒子這一代的穆斯林可以明白,他們有權思考、判斷孰是孰非,了解哪些是伊斯蘭價值、哪些對信仰無關緊要。不論他們做出什麼選擇,都是他們要承擔的責任。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1 對自我期許,對他者寬容
(政大阿拉伯語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鄭慧慈)

一個人生命中所遭遇的不幸,有時會導致家庭的成員人格偏執與扭曲。然而,受害親屬卻也可以如本書作者一樣,更客觀、理性,並積極探究任何問題,進而散布祥和之氣。
本書作者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外交官,幼年曾遭遇家庭變故,位居外交部長的父親遭恐怖分子誤殺,迫使他童年的記憶留下很深的傷痕。或許這些慘痛的經歷,造就他成為一位令人敬佩的穆斯林,相信此書是他體驗生命後淬鍊出的結晶。
身為非傳統阿拉伯教育下的知識份子,作者憑著他的智慧、開放的胸懷與人生經驗,洞悉當前伊斯蘭社會的弊病,藉由書信教導兒子看待任何議題都必須客觀。實際上,亦是在對世界各族群對話,呼籲他們看待穆斯林必須更全面,不能以極少數人來評斷十七億的穆斯林。
儘管此書以英文撰寫,卻隱約透露作者熟諳阿拉伯傳統文學的技巧。阿拉伯書信文體傳承自中世紀,許多文人喜愛藉由書信傳達理念或對議題的論述。由於是對第二人稱的單向對話,讓讀者深具臨場感,文筆質樸,流露真摯的情感。
這些書信內容富有知識性、哲理性與批判性,處理許多伊斯蘭宗教、文化、歷史、社會的核心議題。譬如,探討當代伊斯蘭教派與宗教思想地域分布狀況、「伊斯蘭是和平的宗教」口號所面對的質疑、兩性隔離的謬論、伊斯蘭服飾、寬容的大多數屈服於極端的極少數……等議題。
作者在處理問題時平實不做作,勇敢掲露阿拉伯伊斯蘭社會的核心問題。尤其不避諱評論積習已久的宗教權威、極端主義,並秉持同理心,指責宗教極端分子對西方文明攻擊的不理性。譬如,「伊斯蘭國」的二元論將人的行為分善惡,而自己充當道德裁判,嚴重曲解伊斯蘭精神。
他進一步分析極端分子封閉的世界觀及他們充滿憤怒、仇恨的原因,並且提出穆斯林改善自我生活環境的建言。讀者能從字裡行間感受他的語重心長,以及期盼穆斯林生命更充實、世界更平和的深意。
此書可以說是一位成熟的穆斯林對當前所處的國際環境、自我屬性定位的深沉省思;是一位國際化的當代人對世界和平的吶喊;也是一位非主流文化社會人對自我的期許以及對他者的寬容。
透過此書,讀者得以了解伊斯蘭是極具韌性,其真理「在不同文化、地理、時代會有不同的樣貌」,得以理解絕大多數穆斯林的所思所想,了解他們的內省能力與道德情操。
相對的,此書也讓非伊斯蘭社會的人們,了解伊斯蘭社會與主流社會思想價值的差異,提供人們內省的動力,進一步以同理心包容他者。



◎推薦序2 透過不同角度,檢視自身價值
(「蹲點阿拉伯」站長 奇慈飛)

作者身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駐俄大使,在多元文化環境下成長,因而有機會接觸各種文化與不同政治體制。正是因為這特殊的成長背景,讓他對於年輕一輩穆斯林的現況更有感觸:在這世界洪流中,歧見紛紜雜沓的時代,要如何正確認識伊斯蘭,並保有穆斯林的特質?
比起苦口婆心地告誡,或是當面諄諄教誨;我認為用書信作為親子溝通的方式是再理想不過了,在閱讀同時,更能仔細思考父母欲傳遞的深遠含意。
作者透過自身經驗、成長背景和家族歷史,循循善誘孩子(讀者們)去思考自身的價值。第一步先瞭解何謂伊斯蘭,進而認識自己的穆斯林身分。
面臨西方主流文化入侵的挑戰,作者發現這一輩的年輕人對於自身文化產生質疑,與其全盤接受,更應該研究本質上的差異,透過不同角度去做價值觀的取捨。最後,回到人生的大課題上,身為一個穆斯林該如何在這個時代立足?
作者以開明的教育方式,希望孩子敞開心胸,大量吸收新知,並去研究背後的價值。更強調讓不同聲音彼此交流溝通的重要性,不僅是伊斯蘭不同教派的交流,更要讓世界上不同宗教、不同理念的人相互了解。藉此知己知彼,有助於理解自我,重新檢視自身的信仰與價值觀。
雖然我本身並非穆斯林,也沒有明確的宗教信仰,但此書的觀念卻句句受用,特別是作者在討論「自身價值的認知」這一點。成長於同樣被「西方文化入侵」的台灣社會,歐美強權文化充斥在生活之中。從小女孩時期玩的芭比娃娃、少女時期欣賞的西洋金曲、好萊塢電影裡的情節……等等,淺移默化的西方價值觀深深地影響著我們。
我們這一代對於自身文化的認同感不夠深厚,很有可能讓外在文化顛覆了本土文化,造成價值觀的混淆。書中提到,身為穆斯林的真正挑戰並不是逃離或否決西方,而是知道如何以穆斯林身分在外在架構中生存。
作者希望年輕一代能夠分辨不同的價值,並運用自身的意志力與洞察力,重新檢視自己的角色。我認為這是值得任何一種宗教信仰學習的地方。
27封書信中,字裡行間流露出真摯的父愛,傳遞作者豐富人生歷練所孕育出的智慧,更反應了一位穆斯林父親的伊斯蘭價值觀與教育方式。Omar Saif Ghobash的金玉良言,不只是寫給他的兒子薩伊夫,更是寫給所有閱讀此書的讀者們。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