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之肉 | 誠品線上

島之肉

作者 余婉蘭
出版社 有限責任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商品描述 島之肉:,對《無一不野獸》作者余婉蘭而言,詩是比母語更接近內核的聲音,也比小說更接近謎題,有些意念,專屬於詩那獨有的速度感。《島之肉》是面對歷史附注的蠻橫時,繞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對《無一不野獸》作者余婉蘭而言,詩是比母語更接近內核的聲音,也比小說更接近謎題,有些意念,專屬於詩那獨有的速度感。 《島之肉》是面對歷史附注的蠻橫時,繞過自我懷疑與失語的嘗試,也是投奔混沌之世的一次招魂。 四十八首詩,詩分七輯:生靈嘆、象滅、兩座夢山、磷鹽與影、心蝕、流火鳴、子夜。 如何不被察覺,從而不被摧毀,活在念頭之中?舊皮在退,新皮未生,但傷口會拋光。渡過彼岸,你會發現,你將與空蕪永在。 羅智成:在濃稠而無所遁逃的意識流裡掙扎、表現,編織出屬於自己的招魂經書 曹疏影:用內心的每一處晶面,去撞擊世界與時代而得。 關天林:香港詩罕見這種骨肉,屈折而果敢,檢視慾望同時滋養神話。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余婉蘭人類學系畢業,佛教徒。曾出版小說集《無一不野獸》,現為自由撰稿人及專題記者。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語 一、 生靈嘆 樹魅 流徙之罪 生之頌 嬰兒 死湖之歌 夜 瑪尼大海 二、象滅 唯心幻象 撒旦探戈 湄公河的睡蓮 水 海 瘋狂的石頭 物質虛空,一夜造神 三、兩座夢山 荼蘼者 宛生的獸 鏡子 天葬 命 異鄉 無法無天的色相 四、磷鹽與影 安東尼奧尼 箴言十則 我愛但不愛了 旁觀他人的情慾 烏鴉 臉 荒木陽子 五、心蝕 月亮 愛 時間 鄉愁 夢的羊水 浮雲 島嶼 六、流火鳴 少年 香港 鬼 島之肉 我我 焰火 蒙面 七、子夜 看跳舞的醉貓,及憶起其他 The Great Beauty 月亮島 迷宮 大夢 靜默苦路 啟靈 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島之肉
作者 / 余婉蘭
簡介 / 島之肉:,對《無一不野獸》作者余婉蘭而言,詩是比母語更接近內核的聲音,也比小說更接近謎題,有些意念,專屬於詩那獨有的速度感。《島之肉》是面對歷史附注的蠻橫時,繞
出版社 / 有限責任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ISBN13 / 9789887562313
ISBN10 / 9887562319
EAN / 9789887562313
誠品26碼 / 2682265178007
頁數 / 16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慾望澄明 ‧ 以詩招魂│

當走不下去,就通過夢、或死
走下去

──迷宮

試閱文字

導讀 : 詩的河床

早期頻繁寫的詩,是放在日記、夢境紀錄和心語一類。與我的小說創作全然不同,詩很難,會叫我惑然。詩比起母語,更接近內核的聲音,因為詩存在與夢境一樣的距離;同樣詩比起小說,更近乎謎題。

我甚少投稿,寫過的詩一直存在這隱密的類別。詩略大於其他創作的一點什麼,早年我無法視詩為作品,設個舞台,任意說展示就展示。或者覺得自己寫的不是詩,勉強說是詩也寫得不好,也從來沒有辦法梳理詩是什麼,詩應該怎樣寫。我全然不知道。

但很多年來,斷斷續續地寫。有點像一再拋網,把自己的魂一再收回來般寫;也像存在一個置中的、混沌的宇宙,任由你穿透般地寫。

於我,詩大概是符碼的世界,各種瞬間的心眼之視。創作小說,我在乎內在聲音所灌注一兩個世界生成的首輪光、第一口氣;而關於詩,我在乎降落點,因它所投奔的,是安頓之所。即使物象在書寫時,懸浮、往復,但終究能安頓,即那吟唱過後,瞬間的靜默。

這是兩種全然不同的姿勢。虛構是人的本能,詩作為一種趨近「凝止」的聲音,也是本能。但後者有一種真言的魅惑,因它能唱,能傳誦,雷電般直抵彼此潛藏記憶與情感的深邃。然而那種深邃,有我所明白,以及不明白的部份,終究深深地壓了進去像謎。像鞋底的凹面,沾濕了或踏遍軟泥上還可能一窺到那不長久、即逝的記痕。深邃卻即逝,是我對詩的感覺。

如果談到寫小說初始的記憶,發生在小學五年級的班房,印象很玄幻;寫詩則是中一時參與「果占包創意寫作坊」,跟徐焯賢老師學習新詩。有很確實的時間點。課程完結,我交出人生第一首詩《鏡子》,因為寫得比其他同學好,收到徐老師的一份小禮物。小禮物是什麼已經忘記了,唯記得他的評語,說這首詩寫到照鏡子時,裡與外一致,然而最微妙的分別,唯有鏡子裡,是靜默無聲。

當時並不知道,這叫詩意。謝謝他,因為他的評語,我記住某種深邃卻即逝的「物象」。即逝卻也因為詩,它存留了下來,在吟唱中似有永恆。後來讀到台灣詩人廢名某首詩的一個詞語「善想」,他善想大海,善想如來世尊,善想因而萬物同等。他說到自己寫詩時,不假思索地寫,是一種頓悟而生。聽來,關於詩那獨有的速度感,與禪意,我甚有共鳴。有些題目、意念是專屬於詩,例如人類以外,眼睛看不見的神秘事物,如生靈、神祉或命數之事。

也不是沒有察覺自己寫的詩那速度,像泛濫的河床,雜音很多,因心不夠靜。寫好的詩很難,它著跡你的心境,然而不夠誠實,詩也能一目了然。

重讀一些最早的詩,如《流徙之罪》、《夜》等,就像目睹許多個無法重返的瞬間,一眠之中千萬個夢的瞬間,個人記憶竟淡遠許多,好像只存在意念自身。我終於退得足夠遠,讀到詩自身的好。但有一些詩注定不能,也不敢重讀多遍,如《島之肉》、《香港》等。讀到歷史附注的蠻橫,以及書寫下來時,自身的蠻橫。這兩年的書寫,讓我內心生出許多不確定與懷疑。但詩畢竟讓我繞過了直白尷尬的言語,以及失語,讓真正的言說,以詩的方式,反覆吟誦,像默禱一樣。抱掌,潛藏在一念的深廣與自由之中,深信在河底的孵化。

出版《島之肉》,源於上年我將整本詩集(當時名為《瑪尼大海》),投予台灣周夢蝶詩獎,最後落空了,卻也因此,讓擔任評審的羅智成先生留下印象,在字花主編關天林的引介下,為詩集寫了一段推薦語。感謝他在百忙之中,抽空寫一段文字。也謝謝疏影的推薦語,過去與她的相識與溝通,都是端傳媒有關香港文化專題的討論,在她身上學習很多,譬如選題的觸覺,耐性與真誠,沒有公開在哪裡說過,也藉此機會表白。還有幫忙的字花編輯團隊,特別是天林,感謝他願意幫忙出版詩集,以及寫下推薦語。他人在台灣,編務工作忙,另負責幾本書的出版,本可以拒絕我。幾次的電郵溝通,知道他想做更多,也不是為誰或誰,正因此時此刻那僅餘的出版空間,以及此時此刻的文學作品,在自己的身位能做,他都想盡力去做。另外也想謝謝關夢南先生,雖然未能邀請到他為詩集寫推薦語,記得兩年前,曾向他主編的雜誌《大頭菜》投稿幾首詩,他特意留下版面,及寫下一篇詩評,那次該是我最大膽的一次投詩及收到的第一篇詩評。感激他一直以來鼓勵有志寫作的年青人,他從不吝嗇良言。

最後感謝詩集的設計師與封面畫家Core,他也是我上一本小說集的設計師與封面畫家,謝謝你無私的付出與愛。

試閱文字

內文 : 〈臉〉

他的臉是明媚的,無可逆轉,
晦暗的。那是一張命定的臉,你幾乎無從穿過。
你以為他正在吸吮碩大的乳房
只為了生之饑渴與必然的餓感
他沉默時
像一尊活得過久的雕像
你幾乎無從穿過
他的臉是幽深的,張狂的
那是一張無可逆轉的,命定的臉
酣睡的臉從沒有吞吐愛
他的臉總是迎向我
茫茫獨自地來又
茫茫褪去
你幾乎無從結伴
我有我的黑夜將我淹沒
他有他的
夜以此作為眾生孤獨的邊界
我從他的臉閱讀愛
我從他的臉閱讀孤獨
他的臉總是毫無保留地迎向我

〈荒木陽子〉

我帶上黑貓牠躲藏在我的腋下
我們每天散步
我每天帶一大捆鮮花見她 裡面有最美麗的向日葵
沒消幾天就死去的向日葵
我所張望的東京沒有日和時分
冬天的雲太多 雨無法下降天空迅速膨脹
我張看的東京沒有日和時分
貓兒後來跟著死去
因消瘦而死
我接著上吊
那幾天的雲特別奇特

〈浮雲〉

雲就像一頭動物,伏在塵埃為了
嗅不見餘生的氣味
一翻覆,雲又成了雲的本身
我們藉著雲,抵達那
明明不曾存在過的荒涼之境
因而我們都一一嗅遍
塵土餘生的氣味,是為了保有一塊腹土
為了一塊不存在又必須存在的腹土
我們還要探究言語麼?
雲把言語捏成霧
曾存在過的必然蒸發
為了下一頭動物的出生
一頭懂得哀悼自己的動物
語言把雲
捏成記憶
捏成一張容顏
故事忽明忽暗,忽暗忽明
腹土裡一再流傳
那些懷遍的終究要出生
就像土終會成水,水終會成雲
而雲終不會再是雲

〈鄉愁〉

復活過來的,必不然攜有掌紋和臉
流遍山川,也必不然是回憶和血肉的過道
夢中我們相見,渡洋重生
是我們而不是別的
已流遍山川
魚卵之生,一顆顆無神之目
執迷靜待分裂
愛隨時是那一池底春色
當執迷變為漩渦
水之母纏捲著人造物
無一不旋轉迷濛,忘了行路。

我們還是相信,有渺鄉,有失城
故地就是那眾眼正在
窺看重遊的故人
之地
拋掉一些流失之土,以及記憶築構的生生死死
重遊無法重遊的,即失去一再失去的
鄉愁渺揚、失忘
因沉思而不發一言,忘了行路。

旅途即將結束她曾經的思念
生時來,死時也來
唯有開始與結束,並行不悖
也唯有血肉、流土的消亡
宣告有復活過來的故人
重遊
泥濘埋過的萬物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