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花 98: 響邊度 | 誠品線上

字花 98: 響邊度

作者 字花編輯部
出版社 有限責任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商品描述 字花 98: 響邊度:,專題「響邊度」•訪問「香港城市聲音紀錄計劃」創辦人王梓健,步入城市的聲音檔案庫,了解採聲背後的時代故事。•訪問「搶耳音樂節」奪獎的香港獨立樂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專題「響邊度」 • 訪問「香港城市聲音紀錄計劃」創辦人王梓健,步入城市的聲音檔案庫,了解採聲背後的時代故事。 • 訪問「搶耳音樂節」奪獎的香港獨立樂隊「宇宙幽靈」及「BEAT FRIDAY」,了解他們的音樂創作經驗及獨立音樂風格之形成。 • 訪問著名藝術家楊嘉輝、民謠唱作人Jabin Law、詩人兼「讀音」計劃的創辦人池荒懸,從不同領域一探聲音力量怎樣跨越重圍,在城中不同角落落地生長。 • 訪問香港,了解民謠音樂的特色、他的跨界音樂藝術,以及民謠創作人的心路歷程。 • 訪問,了解詩和其他音樂風格的合作成果,其計劃實驗性的思考分享予大家。 • 「拾音記」邀請十二位作家,與四位畫家跨界共鳴,重拾圍城碎音,為聲賦形,展現喧囂與靜默,甚至無聲呼救,搭配包括陳慧X曾永曦、淮遠X黃仁逵、言叔夏X區華欣、林越慧X鄭婷婷等。 • 哲學系教授姜宇輝「還原聆聽」,從接收信息的角度理解世界和自我,探討聽覺和視覺,讓聆聽重新作為原點和原理。 • 詩人鍾國強由個人的閱讀談起李立揚的詩作,討論詩作的內在聲音,佐以對西方詩的文化剖析,加入創作經驗,印證詩如何成為心聲。 • 藝術家顏峻為讀者創作四個實驗聲音作品「香港四重奏」,掃描QR CODE即可聆聽,帶大家走入尖銳而幽默的音樂奇想,反思聽覺與經驗、聲音與世界之間的關係。 起格 • 張欣怡在「短兵相接」接招,以「連環不幸」為題,寫一個大興邨裡的女人為自己身體感到羞恥的故事。 • 廖偉棠組詩《托孤之地》六首,編織歷史鏡像的血肉。 • 「解像」有學者趙曉彤分析西西《石頭與桃花》,以薩依德的晚期風格理論及中國古典詩學的「奇趣」原則去理解西西近作;好青年荼毒室嚴振邦(鹽叔)分析「浪人劇場」的《緬甸歲月》。 • 更多精彩內容:枯毫及周天派的詩作、陳微及葉秋弦的小說和散文…… 靜寂是音樂裡最重要的成分,但那不是一種聲音,練習音樂的人常常忘了練習靜寂,尤其是音與音之間的靜寂,聽音樂的人則用靜寂的空檔來咳嗽,我聽得的靜寂,有時帶點梵音有時沒有,視乎那曲子的上文下理,和我有多專注。 ——黃仁逵〈耳聽九方〉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字花編輯部《字花》是香港一本雙月刊文學雜誌,於2006年4月創刊,由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出版,用文學視角直接介入社會文化議題。專題以外,每期均有文字、視藝和跨媒體創作,以及文學、影視和文化評論,以「立足本地,放眼世界」為旨,力圖打破香港文學雜誌的固有形式,以展示文學年輕、活潑和多元化的一面。網頁:http: zihua.org.hk Facebook專頁:字花 | https: www.facebook.com fleursdeslettres 水煮魚文化 | https: www.facebook.com spicyfish001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啟首語:有聲勝無聲 響邊度 追聲人 車聲與蟬鳴──訪王梓健及「香港城巿聲音紀錄計劃」 宇宙幽靈:無字音樂,才能傳播宇宙 Beat Friday:以最陰沉記錄這禮拜 關於直覺──楊嘉輝的聲音繪畫 傾聽,才能明白聲音──訪聲音藝術團體soundpocket 如音,夭夭──訪池荒懸談《讀音》 民謠在講一個我的故事──訪Jabin Law 一百年後的真言:鄧家宙及香港佛教真言宗居士林往事 拾音紀 陳慧╳曾永曦/拾音紀 黃仁逵╳鄭婷婷/耳聽九方 淮遠╳黃仁逵/獨上西樓 陳韻紅╳區華欣/聲之網 李智良╳曾永曦/房號1530 言叔夏╳區華欣/海拔十五樓 鄒芷茵╳鄭婷婷/埋嚟埋嚟 陳子雲╳曾永曦/城皇街上的呢喃 盧勁池╳黃仁逵/聲源 林越慧╳鄭婷婷/養魚記 郭梓祺╳區華欣/唐樓日夜 黃潤宇╳黃仁逵/晚安曲 撞聲詞 顏峻/香港四重奏 劉清華/宇宙聲音生成記 鍾國強/聽取自己內在的聲音──關於詩與聲音的札記 姜宇輝/我聽見我在做夢 特稿 森畢京柏──那個教吳宇森、杜琪峯、北野武佩服的男人 起格 廖偉棠/托孤之地 風子/詩三首 池荒懸/詩兩首 周天派/詩三首 枯毫/校服的自述 梁惠娟/接近 李鄢伊/約束的時間 柏舟/斷捨離 黃妍萍/關於那些,事實的存在 斯沙/暗室 陳微/預知 葉秋弦/荒原 張欣怡/短兵相接:連環不幸 解像 陳燕怡/文藝界中的auto模式 趙曉彤/虛而待物,形上見道──初讀西西《石頭與桃花》有感(上) 梁璇筠/《曲水回眸》──重讀小思老師的香港故事 嚴振邦/奧威爾和他的《緬甸歲月》 言叔夏/阿飛今天沒有落地──讀李嘉儀《曝光》

商品規格

書名 / 字花 98: 響邊度
作者 / 字花編輯部
簡介 / 字花 98: 響邊度:,專題「響邊度」•訪問「香港城市聲音紀錄計劃」創辦人王梓健,步入城市的聲音檔案庫,了解採聲背後的時代故事。•訪問「搶耳音樂節」奪獎的香港獨立樂
出版社 / 有限責任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ISBN13 /
ISBN10 /
EAN / 9771819917988
誠品26碼 / 2682265177000
頁數 / 18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8.5X1.2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運輸機穿越備戰經年的空域,鳥獸不被驚動,行人無傷,公車循環按時清潔的街道,血無痕。你與你愛戀的人坐在綠漆的鑄鐵長椅上,陽光和喣,煙從指節或嘴唇之間溜出,一株鳳凰木在津貼房屋樓間的中庭伸展,未落下的枝葉還在發綠,顫抖。──李智良〈房號1530〉

試閱文字

內文 : 趙曉彤〈虛而待物,形上見道――初讀西西《石頭與桃花》有感〉

年邁的睿智,一般都呈現在閱歷深廣以後的豁達舒泰。薩伊德認為,所謂超越常規之物的晚期美學,總帶著反叛自身美學常規的特徵。〈文體練習〉的人稱「練習」,西西很早就有所實驗,從卷二諸作其實也能略窺一二;但相對較早期的作品,〈文體練習〉出入「牠物」的角度更自然流暢,使那種西西作品中常見的薛西弗斯式頑抗命運姿態,也因為獨立又交融的跨物種敘事形式,更形溫柔,也更形強大。西西其後發表的〈仿物〉,進一步拓展物種的話題,藉著更跳脫的敘「物」策略,展示出難以用豁達帶過的暮年感悟。

黃柏熹〈傾聽,才能明白聲音──訪聲音藝術團體soundpocket〉
聲音可以是一種紀錄時代的方法,soundpocket的聲音圖書館多年鼓勵和推廣採聲(sound collecting)的藝術實踐,或透過聲音啟發不同的創作。聲音的不同形狀,不同的「聆聽」和「發聲」方式,或許正正體現一個多元的社會如何可能。
其中一種變形,是透過圖像呈現的方式,近似是一張聲音地圖,紀錄聲音與空間之間的關係。讀者不妨也一起嘗試,在一張白紙上,假設你身處圖的中心,細心傾聽,然後想像如何透過圖像方式(可能是線條)紀錄。筆劃過紙的過程,不也是一種聲音(沙沙沙沙──)的創作嗎?
「其實你一直走抑或定點錄音,放高放低,都是好自己的角度理解空間和呈現方法。當然有時你想錄的聲音未必錄到,但你如何觀察環境,或如何再用聲音去創作,這些都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Vanessa說。

李日康〈一百年後的真言:鄧家宙及香港佛教真言宗居士林往事 〉

徼妙的是,信徒拜佛,並沒有義務一併學習他地方言。當江西腔調遇上粵廣本地信徒,便演化出全新的鼎湖山腔口──當時𦘦慶鼎湖山信徒人數最盛,且地遠心自偏,較少侵擾──原來的江西口音,混合廣東本地方言,形成了一套以廣東白話唱誦為主的宗教儀式。同時,鼎湖山一帶相比鄰近地區更完整地把南下的佛教法事儀軌保存下來,其中就包括現在已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廣東焰口》唱誦。這些儀式與北方的區別甚大,雖然內容大致相同,但語言和音樂不同,尤其以粵語九聲為基礎的唱誦,外省人根本學不來。結果施行法事時,便出現外省人無法應接廣東唱贊的情況。

郭梓祺〈唐樓日夜〉

語言學家告訴我們,語音跟語義的關係是任意的,只有一個例外:總是用高頻聲調表示要求合作、拉近關係,朱曉農先生在〈親密與高調〉以此解釋香港女性的中英文名字,為何愛用[i]音,又為何男人談戀愛時會模仿兒童的高頻音調、聲音變得尖細,以及把陳述句當問句讀的台灣國語,為何聽來比較軟、比較親切。

盧勁池〈聲源〉

我想過記錄醫生的判詞,追溯每套診斷框架背後的系譜學淵源,我想過考察香港的醫療和復康網絡,疏理其中的制度與空間設置,是如何把各種無法明確判證的肌鍵神經問題,規劃到一個粗疏壟統的精神病分類,然後藉此提出一種殘兒希望政治的存活可能性。但這四年之間,我日日夜夜,除了花上這樣漫長的時間去激發我那些筋膜自癒力,甚麼都沒有發生。我每日腦海裡總是浮現那一式一樣的診斷判辭,知道那無盡回返,明淨又粗淺的生活音色,那一點的換調,一點的爆發,都可倍感震撼,讓人失去知覺。然後當我再度打開電腦讀屏,叫出那唯一能夠助我完成書寫的語音朗讀功能,它所包含的刺痛,它虐殺我時所曾有過回還重置的節奏。即使我一再著力回避,2019年、2022年。那些痛與聲頻,總是沒有確定的移換路線。

結果這些年間,我再無法聽得清楚,自己寫下的敘事。我只是從那滿佈裂痕的聲頻裡,一度追溯著音源的坐標,有序地識別它背後的知識版圖與定位,猜測那些回避痛覺的可能路徑,從一種信仰到一種價值判斷,從規訓的軌跡到無盡的逃逸。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