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花 97: 戰時雪 | 誠品線上

字花 97: 戰時雪

作者 字花編輯部
出版社 有限責任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商品描述 字花 97: 戰時雪:精彩內容包括:專題「戰時雪」•房慧真以兩名處境迥異的少女日記帶我們重返二戰,黃碧雲訴說活在不安之世虛無的重量。•訪問在港難民穆斯林信徒,第一身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精彩內容包括: 專題「戰時雪」 • 房慧真以兩名處境迥異的少女日記帶我們重返二戰,黃碧雲訴說活在不安之世虛無的重量。 • 訪問在港難民穆斯林信徒,第一身了解巴基斯坦人被伊斯蘭國「聖戰」迫害,真實宗教戰爭的受害者感受。 • 陳智德帶讀者追溯歷史,重返冷戰時期的香港出版界,了解文化政治和國際形勢的故事,以及文藝工作者如何自處。 • 香港盛產間諜小說?黃仲鳴由「三生」(筆聊生、怡紅生、二先生)談起,分享這種小說類型在香港的發展。 •葉梓誦剖析軍事、遊戲與模擬/虛擬之間的關係,點出本由軍事科技發展而成的遊戲技術,如何反過來影響戰爭。 • 林三維從恐襲角度寫出全新小說作品、劉偉成以詩回應烏俄戰火。 • 這期「漫漫」邀請畫家達姆、lolu,以「拯救」為題,不同風格激撞出視覺盛宴。 物語 • 《字花》邀請各路人馬,思考生活的萬物,以記憶、故事和藝術詮釋人與物的關係。 • 游靜的《活食》書寫了病人的飲食狀態,非常克制,從食事思考人生哲學問題。 • 唐睿的小說《周作與山貨店》,吳嫦成為書店幫工,發現了山貨店的歷史故事。 • 顏峻的《空氣》,以空氣微細的聲音入手,談及自然聲音的美妙之處,以及以之延伸的音樂藝術。 •邀請詩人曹疏影客串選詩,挑選出韓祺疇、吳俞萱、夏葵、沈眠、無花所寫的作品,去觀看風格不同而同樣真摯的詩作。 起格 • 施偉諾在「短兵相接」接招,以「沒完沒了」為題,書寫了一個香港疫下的婚姻故事。 • 黃珍盈書寫一個同性之間的都市愛情故事,發生在服裝店,思考同志身份的迷惘和社會對同志的看法。 • 「解像」小輯配合主題「戰爭」展開探問,邀請到楊焯灃、余澤民、鄧正健談論蘇俄陰影下的文學,余澤民講述他所翻譯的匈牙利作家凱爾泰斯的故事,將他的生平連結作品作解讀,楊焯灃聚焦內亞國家的文學怎樣在艱險中追求自由,鄧正健從卡夫卡、赫拉巴爾和哈維爾談布拉格的精神色調…… • 「香港文學開引號」介紹《快報》和「香港文學英譯」。《快報》是六十年代的文化園地,香港文學英譯則早在一九七零年代發生。 • 更多精彩內容:訪問即將推出新書店飲江及其設計師原先生、洪慧《史後生物》詩評、筆訪西西作品的譯者費正華談香港文學英譯…… 奧斯維辛的倖存者,這是凱爾泰斯守了終身的身份。1945年1月,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十五歲的凱爾泰斯滿懷希望地回到自己解放了的祖國,卻意想不到地墜入了另外一個野蠻專制的、不帶鐵絲網的集中營。「無休無止的運動、批判、逮捕、關押、審判,在監獄或者拘留所的走廊上,那些雙手背後、臉衝著牆站立的犯人,就像細菌一樣疾速地繁殖……甚至可以這樣說:就連監獄之外的所有人——而且是不分男女老少的每個人——實際都是這座監獄裡的囚徒,只不過是被視為『無期假釋』而已。」——余澤民〈大屠殺是一種人類文化〉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字花編輯部《字花》是香港一本雙月刊文學雜誌,於2006年4月創刊,由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出版,用文學視角直接介入社會文化議題。專題以外,每期均有文字、視藝和跨媒體創作,以及文學、影視和文化評論,以「立足本地,放眼世界」為旨,力圖打破香港文學雜誌的固有形式,以展示文學年輕、活潑和多元化的一面。網頁:http: zihua.org.hk Facebook專頁:字花 | https: www.facebook.com fleursdeslettres 水煮魚文化 | https: www.facebook.com spicyfish001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文藝優先座 明信片 浪曉文 方琛宇 關天林/啟首語:二億五千萬噸散落大地的平均厚度 戰時雪 阿哈默底亞︰第三種穆斯林 黃碧雲/Ran 房慧真/少女們的戰時日記 塵埃裡的微光──來自烏克蘭的戰爭詩 劉偉成/黃花風鈴木──悼被屠殺的烏克蘭人 戰時說 馬琼珠/Number Standing Still 我們美好的生命──Riyad al-Salih al-Hussein詩五首 林三維/閉上眼,我看見灰塵 陳智德/冷戰下的香港文學及其超越之聲 陳志華/戰場上的那隻鳥 黃仲鳴/「三生」的間諜小說 葉梓誦/模擬戰場戰爭遊戲的虛實互涉 特稿 陳澤霖/詩集的隨意生成──飲江詩集訪問 漫漫:拯救 達姆 lolu 物語 唐睿/周作與山貨店 顏峻/空氣 游靜/活食 曹疏影專欄 香港偏偏見/夜中環,我們賭粒糖 起格 施偉諾/短兵相接──沒完沒了 客席選詩 曹疏影/選詩札記 韓祺疇/惡夢 吳俞萱/作戰 夏葵/維尼抽煙 沈眠/我們七月六日誕生 無花/即時新聞兩則 鍇/闖入 馮翠婷/夜遊者 王碧蔚/費迪南麥哲倫返航的日子 伊戈爾.巴甫留科/秘密集會 黃珍盈/女子女子 阿俊/炸雞天才 解像 冰凍解凍之間的文學──從蘇俄到中、東歐 文海林/小輯前言 楊焯灃/被他國文學偷掉的人生 余澤民/大屠殺是一種人類文化 鄧正健/用鑽石孔眼窺看笑謬之間的布拉格精神 香港文學開引號 第四十一站──快報 第四十站──香港文學英譯 續航指南 筆訪譯者Jennifer Feeley(費正華) 西西《牛眼和我》 洪慧/沉鬱的卡通暴龍──讀《史後生物》

商品規格

書名 / 字花 97: 戰時雪
作者 / 字花編輯部
簡介 / 字花 97: 戰時雪:精彩內容包括:專題「戰時雪」•房慧真以兩名處境迥異的少女日記帶我們重返二戰,黃碧雲訴說活在不安之世虛無的重量。•訪問在港難民穆斯林信徒,第一身
出版社 / 有限責任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ISBN13 /
ISBN10 /
EAN / 9771819917971
誠品26碼 / 2682208284000
頁數 / 18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8.5X1.5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內容簡介:
不要相信沉默,
它環顧四周,很害怕。
不要相信戰爭是一切的罪魁禍首,
它遭受的痛苦不亞於我們。
──(烏克蘭)亞歷山大·科羅特科〈塵埃裡的微光〉

試閱文字

內文 : 黃碧雲〈Ran〉
女寫在生命的末了:第三次世界大戰,人類滅絕,沒甚麼,還有植物,還有穿越各個紀期,現存最長的生物,馬蹄蟹,鱟。她時常望著各種植物,以及廢棄的戰溝,日本人真的很勤力,在飛鵝山,馬鞍山,想不到的地方,有廢村,戰溝。

你失去土地就失去所有。「不,我就是我的根。」她笑,幾好呀,如果你真相信,可以相信。
我記得凌晨六時歐洲的機場:法蘭克福,倫敦,慕尼黑。法蘭克福還是慕尼黑,曾經一段時期有免費咖啡和茶,德文報紙。後來因為報紙消失嗎,連免費咖啡都消失,但還好,二歐元一杯咖啡。

陳志華〈戰場上的那隻鳥〉
《伊凡的童年》開場是布穀鳥的叫聲,伊凡彷彿飛越叢林,來到母親跟前,第一句對白是:「媽媽,那裡有隻布穀鳥。」塔可夫斯基曾提及那句話其實是他自己最早的童年記憶。然後鏡頭一轉,戲中的伊凡猛然醒來,剛才原來是夢,他正在一座殘破的風車裡歇宿,外面屍橫遍野烽火連天。布穀鳥和母親都只存在於夢境,是小孩永遠失去美好時光的象徵。在故事的現實裡,十二歲的伊凡已家破人亡,當上了偵察兵,全副心思只想著為家人報仇雪恨。
伊凡愈是表現得沉著冷靜勇敢過人,愈是突顯戰爭扭曲人性,只有夢裡他才恢復童真。戲中一共加插了四場夢境。影片沒有炮製驚險刺激的對陣交戰,而是強調伊凡身處的環境危機四伏。兩具罹難蘇聯士兵遺體被納粹德軍吊在岸邊示眾,胸前掛著「歡迎」字眼的告示牌,猶如死亡在召喚。臨時棲息的教堂裡,伊凡用手電筒照見牆上寫著:「我們八個人,都不到十九歲,一小時後處決,替我們報仇。」同時聽到淒厲的哭聲。他把牆上的軍服當成敵人,握著匕首要把它制服,要看到它被審判定罪,激動得痛哭起來。

葉梓誦〈模擬戰場戰爭遊戲的虛實互涉〉
從軍事用途發展而來的電腦,最終成為模擬的最佳平台。相關的軟件硬件同樣逐步發展,不過後來軍方發現,原來娛樂產業於模擬一事上,發展更為快速,不斷推陳出新,面對國防軍費逐步削減,只好與娛樂產業合作,形成軍事娛樂複合體。

大行其道的Doom II(1994)是首個從娛樂變向軍方用途的遊戲。軍方在原作的基礎上,將遊戲改裝成Marine Doom,期望藉此訓練步兵,執行小隊戰略。本來作為敵人的奇幻外星生物,改換畫風變成了荷槍實彈的士兵。按照Birgit Richard的分析,Marine Doom特別在於,它需要玩家分辨敵我,避免誤傷友軍,因此與強調肆意殺戮的原作大不相同。雖然Marine Doom更為像真,適合軍隊應用,不過這種訓練帶來的另一效果,就是虛擬世界中的符號性死亡,開始擾亂真實中士兵對生物性死亡的反應。由軍事而生的電子遊戲,繞過一圈,又借訓練之名重歸現實,整個反饋迴圈在現實和模擬的不斷轉譯之間,連帶拉入了虛實難分的浮動感覺。

房慧真〈少女們的戰時日記〉
戰爭是國防軍的事,與黨衛軍何干?與戰爭同時並行的是德國攻下的佔領區對猶太人的驅趕、圈禁以及最後的滅絕。二戰間荷蘭猶太人死亡的比率高達八成,居西歐之冠,端賴希姆萊口中「和善可親」荷蘭人的高度配合。法蘭克一家隱匿的那個夏天,希姆來結束出差,先回湖畔別墅帶給女兒一大把鬱金香,享受天倫之樂,接著他就前往波蘭卡托維茲,在那裡坐車往奧斯維辛集中營。安妮猶太人學校的同學們,沒能及時躲藏起來的都上了列車,先集中在荷蘭的中轉集中營,不久便送往奧斯維辛。1942年7月17日,希姆萊在奧斯維辛的2號營比克瑙「參觀」整個滅絕的過程,一列從荷蘭開來的列車運來大批猶太人,在站台的坡道上,黨衛軍將有勞動能力的挑走,其餘的送去「沐浴」。結束「參觀」行程後,希姆萊接著要搭飛機趕到赫爾辛基,前去說服芬蘭總理當地猶太人的驅逐政策。搭機前他寫信給妻子,掛心女兒的學業:「她的成績還是有待提高的!」

曹疏影〈選詩札記〉

亂世時時思考好詩的標準。

在我看來,第一個標準是「真」。首先是對內心自我的忠誠。寫詩好似一番挖掘,對著自己的內心如井,狠狠挖下去,血淚飛濺;

但寫詩也是表演,一種「演出」。詩人本人、詩裡敘述的聲音、詩裡的自我⋯⋯這些都在一處劇場裡。這些層次,彼此分開的,層層疊疊,不一定互相掩映在哪一處,說完全分開也未必,有些結合或疊影。

此所以詩特別適合心思複雜、人格多重的人來寫,劇本轉換了,詩的字節裡也未必明說,很多斷裂、宛延、轉換,千重天地也玩得出來。

但劇場類型的詩,會否因角色、音道的多重,便失卻了「真」?不然。那情緒、瞬間、某種感到需要被表達的——在被寫下時,是否是「不得不」被寫下的,這就是我謂之對自己內心的忠誠。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