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花 96: 動物心友會 | 誠品線上

字花 96: 動物心友會

作者 字花編輯部
出版社 有限責任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商品描述 字花 96: 動物心友會:長久以來,我們的城市對動物(和人)並不友善。貓狗被販賣被虐打被遺棄,倉鼠野豬被無辜殺害,熊貓狐獴被監禁展示,凡此只是一盤生意、一則新聞、一個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長久以來,我們的城市對動物(和人)並不友善。貓狗被販賣被虐打被遺棄,倉鼠野豬被無辜殺害,熊貓狐獴被監禁展示,凡此只是一盤生意、一則新聞、一個數字;生死輕若鴻毛,人類權益大過天。動物與人皆與大地相連,各有其生命意象,人若能放下自利、愛育蒼生、聆聽動物的語言、哀矜牠們的痛苦,方能成全彼此生命的厚度,令世界變樣。──蔣曉薇 養動物如養人般對待, 和牠們相處則人要做動物。──May Fung@ 精彩內容包括: 專題「動物心友會」 • 訪問《看見動物》作者梁柏練及愛動物的詩人謝曉陽,三人一邊餵飼山羊,一邊暢談。 •訪問香港兩間著名獨立書店:序言書室及森記書店。兩間書店同樣有貓店長進駐,一探貓店長與書本的不解之緣。 • 羅貴祥教授評論經典和香港的動物書寫,由淺入深和讀者講解不同作家如何走進動物世界,怎樣做到「獸氣」相通。 • 這期「漫漫」邀請畫家區華欣、葉長青,以「非人」為題,不同風格激撞出新的視覺盛宴。 • 西西三首動物詩,配以不同插畫家的畫作,包括胡愷昕、Yip Jung和林建才,讓讀者一起代入詩人的眼睛和動物的處境。 • 譚劍以科幻手法設想人類淪為寵物的驚悚寓言。 • 邀請趙曉彤、陳嘉銘、陳燕遐從不同角度訴說動物的故事,探討人和動物之間的微妙關係。 物語 • 《字花》邀請各路人馬,思考生活的萬物,以記憶、故事和藝術詮釋人與物的關係。 • 游靜的《院事(三)》接續上次的病房故事,這次說說同房而不同病床,身邊病友不敵病魔離世,令人感到生命的無常以及醫院的殘酷。 • 唐睿的小說《周作與那男孩》,受到家人的忽視和漠不關心的小男孩,開始變得反叛,但換來的不是理解,而是大人們的敵意…… • 顏峻的《科學》,說起兩位音樂製作人的故事,如角田俊、Mark Bain,通過實驗性的作品,思考科學和音樂之間的關係。 起格 • 飲江的詩作〈蟲洞不一〉,以獨到的幽默風格念故人。 •盧卓倫在「短兵相接」接招,寫舊同學於雜貨店相見,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令兩人愈走愈遠。 •陳肇廷〈貓和疤痕〉在貓與情人之間傷害與依存。 • 「解像」小輯「創傷書寫」為大家帶來蔣興儀講述進步敘事與悲劇敘事,以一種後設的角度感受歷史創傷。還有丘庭傑讀蘇苑姍的疾病寫作,黃柏熹以陳雪《惡魔的女兒》和董啟章《香港字》兩部長篇小說為探討對象。 • 「香港文學開引號」介紹古蒼梧和天地圖書。古蒼梧是重要香港詩人,也曾參與創辦不同文學雜誌。天地圖書是香港文學出版的其中一個重要的角色。 • 更多精彩內容:「作家總動園」繪出七位文藝人與寵物的相依時刻、楊佳嫻書寫的《鬼火與人形》的詩評、楊喜盈訪問大熱劇集《IT狗》編審李卓風…… 現代文明的統治自然,除了要征服自然,將所有非人物種及一切物質,化為任人取用的資源外,同時亦將人的天性極度壓抑,變為只符合所謂理性、有用的目的而維生運作。換言之,統治自然其實也是(由少數精英)統治所有人,把社會關係淪為階級統治。柯耶夫(A. Kojeve)以辯證論分析黑格爾的「主人與奴隸」邏輯,指出即使「人」經歷種種鬥爭後,成功主宰了其他物種甚至統治著被視為低下的其他人,但他這個主人同時亦困在死胡同裡,被既有的利益、視野和價值牢牢綑綁著,再無法有任何超越或改進的可能。未來,反而是屬於那些受統治、被宰制那一群的。然而,方向不一定是鬥爭,或許是「共氣」也未定。——羅貴祥〈獸氣眾生〉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字花編輯部《字花》是香港一本雙月刊文學雜誌,於2006年4月創刊,由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出版,用文學視角直接介入社會文化議題。專題以外,每期均有文字、視藝和跨媒體創作,以及文學、影視和文化評論,以「立足本地,放眼世界」為旨,力圖打破香港文學雜誌的固有形式,以展示文學年輕、活潑和多元化的一面。網頁:http: zihua.org.hk Facebook專頁:字花 | https: www.facebook.com fleursdeslettres 水煮魚文化 | https: www.facebook.com spicyfish001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文藝優先座 明信片 黃綺琳/在台北過年 PW/個個都走 關天林/啟首語:不求共鳴 動物心友會 作家總動園 張煒森/梁柏練 X 謝曉陽:我自然觀察你個自然觀察 西西動物詩 可怕的動物(胡愷昕繪) 壁虎(Yip Jung 繪) 長臂猿(林建才繪) 鄧樂兒/我是貓,也是店長——訪序言書室店長未未和店員Timmy 陳澤霖/疫下讀貓、讀書與讀人——夜訪森記書店 動L──動物圖書館 譚劍/In the name of homo sapiens, homo deus and homo economicus 羅貴祥/獸氣眾生 裸命記 璇筠/除草 李文靜/鼠輩 驚雷/清零 周丹楓/我們,魚 劉偉成/野豬徑 斷代史 趙曉彤/這些年,我騷擾過的鋪頭貓 陳嘉銘/我和曱甴的一段情 陳燕遐/郊狼、野豬與倉鼠 漫漫:非人 區華欣 葉長青 特稿 楊喜盈/回應時代的《IT狗》——訪李卓風 物語 游靜/院事(三) 唐睿/周作和那男孩 顏峻/科學 曹疏影專欄 香港偏偏見/企廟街的晏晝 起格 盧卓倫/短兵相接——珍珠耳環 勞緯洛/夢與馬 瓦倫司/失去 曾瑞明/詩兩首 飲江/蟲洞不一 采薇/姐姐 許然/逃,同時 陳肇廷/貓和疤痕 解像 文海林/重訴與重塑──創傷書寫小輯前言 蔣興儀/創傷的見證敘事:進步敘事與悲劇敘事 黃柏熹/創傷、他者與重認──並讀陳雪《惡魔的女兒》與董啟章《香港字》 丘庭傑/碎片折射下的陽光──蘇苑姍《一個可以活下去的世界,是可能的》的疾病誌寫作 香港文學開引號 第三十九站——古蒼梧 第四十站——天地圖書 續航指南 楊佳嫻/復仇的路上,明日的路上──讀陳子謙《鬼火與人形》

商品規格

書名 / 字花 96: 動物心友會
作者 / 字花編輯部
簡介 / 字花 96: 動物心友會:長久以來,我們的城市對動物(和人)並不友善。貓狗被販賣被虐打被遺棄,倉鼠野豬被無辜殺害,熊貓狐獴被監禁展示,凡此只是一盤生意、一則新聞、一個
出版社 / 有限責任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ISBN13 /
ISBN10 /
EAN / 9771819917964
誠品26碼 / 2682169819006
頁數 / 16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8.5X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陳燕遐〈郊狼、野豬與倉鼠〉
規劃師按照現代主義的園林類型重組戶外空間,花園為附近上班的員工提供休憩空間,種植策略經過精心設計以吸引兔子、松鼠、昆蟲、鳥類等野生動物,郊狼繼而被這些動物吸引過來,樹木也全年為郊狼提供果實食用。規劃師在這裡建立起一個人類與非人類物種相遇的地帶,一種去除自然與社會界限的景觀,並仔細考慮保持人類與這些混合群體的自由性。在這裡生命是一個生長和變化的過程,人與非人動物可以通過情感接觸和相互肯定,形成錯綜複雜的聯繫和支持。
讓人狼在日常空間相遇這種聽起來匪夷所思的地景設計,確實在美國這東南部城鎮發生。如果你耐著性子從頭看到這裡,也許早就納悶,北美的郊狼關我甚麼事?也或許你跟我一樣,努力寫著讀著郊狼,想的其實不是郊狼。就算不看題目,也許你想到的也是這亞洲小島上連月被政府多番誘殺的野豬。

羅貴祥〈獸氣眾生〉
擬人法或者有本身的局限,設定人類為視野框架以至價值、內涵,似乎就注定無法進入真正的動物世界裡。不過,人類與動物分離,動物在人的宇宙裡逐漸消失,其實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歷史產物,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這樣的。正如John Berger在他那篇經典論文〈為甚麼觀看動物?〉 中說,前現代的人類生活離不開動物:作為食糧、作為衣履、作為勞動及行旅的依傍。而且動物不僅是外在的,牠們是人與神祕超驗世界接軌的中介:作為圖騰、作為星相、作為與上天的信息聯繫。動物甚至曾被視為神靈而受膜拜。人普遍相信,死亡後再生或會變成動物,即使在現世中,人與動物依然是兩個平行的世界。人在動物的眼裡看見無法理解的深淵,反照出人類的無知與恐懼。無疑,人在另一個人的眼裡,也同樣看見費解的深淵,但至少他們有共通的語言,還有互相理解的可能。張婉雯雖以擬人法寫老貓,但不是將動物化為純粹的比喻或器具,只談人的故事。〈老貓〉固然關注只講求經濟效益的市區重建,怎樣忽視低下階層的生計以及他們的生活價值。被逼遷、遭結業的勞動老百姓,所面臨的不確定前景,何嘗不是老貓這個敘述者自己的命途?

陳嘉銘〈我和曱甴的一段情〉
我在曱甴身上,看到人類對孩子的保護;而莫說我本來就知道,親子關係,除了在哺乳類及鳥類身上常見,更見於魚類,比如棘鰭類熱帶淡水魚,會有魚媽媽為了保護卵子,用嘴把卵子包裹,暫停進食去等待卵子長成;兩棲類也有蛙,比如草莓箭毒蛙,因為蝌蚪會互相把「兄弟姊妹」吃掉,蛙媽媽唯有把蝌蚪各自送到不同地方,並長時間為孩子分別送上食物。而節肢動物,比如蜘蛛會把孩子揹於肩上,蝦蟹會把孩子收於腹中潛游,都是為了避開獵食者,皆為愛護孩子的天性。

我對曱甴,無感情可言;但我可以明白,蒼生自有一套感情世界,而當中也見與人類共通的觸感,同樣為愛。而如果我們更能體認這份愛之所在,那對於動物保護之說,雖難免學術,卻同樣有心靈軌迹;在裡頭可勾尋的,不是驚見曱甴的駭人聽聞,又或聽其名字已像鬼魂附體,而是,我們都有共通的情感,教我們在遇上牠們的瞬間,體認蒼生有靈。謝謝動物。

丘庭傑〈碎片折射下的陽光──蘇苑姍《一個可以活下去的世界,是可能的》的疾病誌寫作〉
在疾病誌書寫中,聲音與身體連結,不但對身體所承受的痛楚相連,更是透過身體去審視、思考和重構新的自我身份。當作者將「不清楚現在的痛到底來自哪一件事」(13)的疑惑交付寫作,回顧自己如何走來,直視遭遇之一切,這些零碎的敘事就從生活本身的分裂中重新組織起來,尋求被紀錄的原因或意義。由於病因不同,病者面對不同疾病,經歷亦有差異,於是疾病誌書寫的目的、內容都有差異。由此不得不問,《一個》具體而言為誰而寫?

《一個》開首幾章為「自生」的意味很強。讀時即想起魯迅〈一覺〉:「草木在旱乾的沙漠中間,拼命伸長他的根,吸取深地中的水泉,來造成碧綠的林莽,自然是為了自己的『生』的,然而使疲勞枯渴的旅人,一見就怡然覺得遇到了暫時息肩之所,這是如何的可以感激,而且可以悲哀的事?!」《一個》首先是為自己而寫的,記錄的是作者在疾病中思考的過程和感受,大部份寫作本無出版預算,也不是在公開社交平台上直接發表。這些自言自語因此顯得赤裸,能看見一種逼近自身的坦誠。這些為自己而寫的文字具備忘作用,同時在重拾和翻閱的過程中構成自我的體認,例如開篇「從何說起」就源自作者在2020年重新打開一個2004年建立、最後修改於2008年的文件檔,作者自言「彷彿不知這些,就無法理解今日的自己」(21),足見這些文字對於自我重構的意義。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