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花 91: 物做人 | 誠品線上

字花 91: 物做人

作者 字花編輯部
出版社 有限責任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商品描述 字花 91: 物做人:「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期待這樣的未來,在這個場景裡,他們看到的不是便利與舒適,而是如此生活背後幽微但深沉的危險:科技正在奪權。」——洪靖〈物作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期待這樣的未來,在這個場景裡,他們看到的不是便利與舒適,而是如此生活背後幽微但深沉的危險:科技正在奪權。」——洪靖〈物作/做人:人類與科技關係的兩種解讀〉 精彩內容包括: 專題「物做人」 • 「人物」由科幻作家譚劍、陳浩基對談人、物、科幻,思考人工智能的發展,科幻創作的定義,以及世界和香港的科幻趨勢。 • 「彼此」有江記的超現實畫作,將日常物品和自然、文明交錯,製造一種新鮮的視角;平安以卡通色彩繪畫,充滿童趣又不失哲理。還有李慧筠、陳諾諺、蘇朗欣年輕作家的創作。 • 「譯界」李原(Yi Won)的詩〈二○五○年/詩人型錄〉,由機械人001號開始,寫出各式各樣的詩界機械人。 • 洪靜書寫人與科技之間的關係,以及作者對當代人類生活的解讀,也是發人深省的作品。 • 「專題小說」伊格言書寫一名父親面對兒子慘死,在懷疑和遺忘之間掙扎和歉疚;陳楸帆的故事想像未來世界已有標記人類情感的工具,AI擁有了情感的詮釋權,引起讀者對科技未來的思索。 • 林三維的〈完美的機器人與不完美的人心:讀石黑一雄《克拉拉與太陽》〉分析石黑一雄最新科幻作品,作品以愛芙的視角展現人類扭曲的愛。 • 「漫漫」由香港與台灣的畫家智海和張梓鈞就主題「囤積」展開分格對話,時間在流逝,也無時無刻不在積壓。 專欄及創作 • 「漫漫」由台灣的插畫家GGDOG和香港畫家葉汪就主題「夏至」展開分格對話,兩位對夏至的想像都與水有關,卻是兩種不同的故事風格。 • 「物異」有六位作家,鄺鉅裁、崔舜華、曾淦賢、李文瀅、張欣怡、徐竟勛的創作,李文瀅寫出一位即將變成樹的女子的故事;崔舜華的詩細膩私密,帶著日常質感。 • 洪昊賢的小說《沒有過去的人》,講述一名作家書寫懸疑故事,兼實現懸疑故事,情節跌宕精彩。 • 「書評陣」有周漢輝的瀧口悠生《未死之人》閱讀筆記及訪問。 • 「起格」有多位詩人佳作,包括王良和的〈老友來電〉、林貽的〈二月廿八〉、翟安的〈荒謬的蛋〉。 • 更多精彩內容:金靜分享電影作品中的AI、鄭秀慧討論藝術創作對科技的探索和想像…… 「人,寥寥兩筆寫完的物種,一筆誕生,一筆滅亡,以為無所依傍,其實總離不開物。自我中心地以為創造了我,卻後知後覺地茫然於我是必然的結果。」——關天林〈人離物賤〉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字花編輯部《字花》是香港一本雙月刊文學雜誌,於2006年4月創刊,由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出版,用文學視角直接介入社會文化議題。專題以外,每期均有文字、視藝和跨媒體創作,以及文學、影視和文化評論,以「立足本地,放眼世界」為旨,力圖打破香港文學雜誌的固有形式,以展示文學年輕、活潑和多元化的一面。網頁:http: zihua.org.hk Facebook專頁:字花 | https: www.facebook.com fleursdeslettres 水煮魚文化 | https: www.facebook.com spicyfish001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梁望琛/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Millennium 物事 動漫編年 關天林/啟首語:人離物賤 人物 時空摺疊,虛實共生——譚劍、陳浩基對談人、物、科幻 彼此 江記/冰天雪味 陳諾諺/臉 鄧樂滔/時刻 李慧筠/備份 蘇朗欣/床 平安/好朋友 洪靖/物作/做人:人類與科技關係的兩種解讀 專題小說 伊格言/死物 陳楸帆/情感謬誤 譯界 物駭人 Yi Won/二○五○年/詩人型錄 Aase Berg/重寄生物 林三維/完美的機器人與不完美的人心 讀石黑一雄《克拉拉與太陽》 金靜/人類滅亡,唯AI不死?/! 鄭秀慧/一場在藝術上關於人與非人的拷問 梁望琛/Untitled (Being here) 物語 游靜/照片的巴比塔 唐睿/周作與火水爐 顏峻/接觸 漫漫:夏至 GGDOG 葉汪 黃炳專欄 炳觀點/最後的開場白 物異 鄺鉅裁/消失的旅人 崔舜華/半日 曾淦賢/神像‧手銬 李文瀅/檜 張欣怡/存檔六則 徐竟勛/攝取物——麵包 香港文學開引號 第三十一站——也斯 第三十二站——《迴響》 續航指南 書評陣 周漢輝/長夜間的家常述異——瀧口悠生《未死之人》閱讀筆記 周漢輝/訪問日本作家瀧口悠生 洪昊賢專欄 沒有過去的人/風平浪靜 紅眼專欄 黑太子與他的夥伴‧二 起格 王良和/老友來電 亞歷山大‧柯洛特科/格言詩選 林貽/二月廿八 翟安/荒謬的蛋 小西/詩兩首 徐竟勛/變數 瀞山/doublespeak 馬尼尼為/風還小的時候 鍇/個案29673.5:男 79歲年 馮曉彤/大學生的一天 王碧蔚/聽 惟得/戰火和其他的時間 重寫本土 陳韻紅/森林裡的玻璃棺

商品規格

書名 / 字花 91: 物做人
作者 / 字花編輯部
簡介 / 字花 91: 物做人:「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期待這樣的未來,在這個場景裡,他們看到的不是便利與舒適,而是如此生活背後幽微但深沉的危險:科技正在奪權。」——洪靖〈物作
出版社 / 有限責任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ISBN13 /
ISBN10 /
EAN / 9771819917919
誠品26碼 / 2682035185006
頁數 / 17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8.5X1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一年不容易又革新,全新專題系列「格物」共四期,以布希亞《物體系》「世界不再是贈與,而是製品」的思索出發,在物作為對象之諸相與共相之間,探問消費時代、物化時代的欲望與夢想,探索贈與、體驗的新可能。

試閱文字

內文 : 伊格言〈死物〉
記憶是什麼?遺忘又是什麼?這是個無庸置疑的難題;儘管時至今日,此難題之「難」已未必如此確定無疑──眾所皆知,這是人類史上前所未見的,科學橫掃一切的時代;即便涉及所謂意識、自我,甚或記憶等此類腦科學或心理學領域亦然。一言以蔽之,文明史上,曾有如此漫長之時間,人類一度認為自身之中樞神經是現代科學萬難攻破的最後堡壘;而今此一斷言至少已部分失效。當然,許多敘事作品皆與此有關──當阿茲海默症如流體般侵入並佔領人的中樞神經,我們自己的,或我們親人的(那流體無形無色,無聲無息,卻有著令人難以索解的速度、重量或質地)......我們曾懷抱如此想像:是,有朝一日,當你逐漸遺忘字詞、文法;遺忘語言,遺忘親友;遺忘所有曾實存的社會連結與人際關係,遺忘身份;遺忘自己形色不定,如此真切,彷彿觸手可及卻又難免如此虛幻的生命.....終有一日,在被病症逐日侵蝕的腦海中,在神經元與神經元逐日消解的連結之間,你最後記得的,將會是你心中最珍視、最無可取代的,是吧?

洪靖〈 物作/做人:人類與科技關係的兩種解讀〉
這種人類與科技之間落差的彌合,可以稱為「物作人」,用英文是Things as humans;換言之,此處的「作」,即是「作為」。回溯起來,物作人的焦慮很早就有。兩百年前出版的《科學怪人》(Frankenstein),雖然主旨是人類科學家對其所造之物的無情拋棄,並暗地讚頌弱者對強者的反抗,但大眾讀到並流傳開來的並非如此,而是被造者所帶來的危險與恐怖。這種強烈印象,甚至使得用作書名的科學家之名Frankenstein,最後與被造者劃上等號,用來指涉「monster」。不難看出,中文書名亦承接了這個印象。雖然被造者並非徹頭徹尾的機械,但這種從「無生命之物」到「有生命之(怪)人」的變化,顯然為後世「物作人」的可能性埋下深深的擔憂。

鄭秀慧〈一場在藝術上關於人與非人的拷問〉
近年有不少媒體藝術開始承認並探討科技擁有自我意識、具學習及創造力。張瀚謙的「未境之歷」就是展現人工智能學習書法的能力,整組書法裝置由人工智能的書法加上藝術家美學視角而成,人與非人已經難再壁壘分明。哲學家早唐娜・哈拉維(Donna Haraway)在九十年代的《賽伯格宣言》中已經探討(預言)終有一天人與機器於會成為異質體的部分,她指出:「我們的時代,一個神話般的時代,我們都是妄想物/嵌合體,機器和有機體的理論化與組裝/杜撰的混種;簡言之,我們是賽伯格。」(Haraway, 1991)哈拉維的宣言帶出藝術界在以科技作為創作工具以外的探討,也試著重新定義人與非人的嵌合異性質。曲淵澈在Para Site藝術空間的個人展覽「機密錄:重寫」就是一場關於人工智能超越人類、而人類起來反抗的二元悖論。《機密錄》是曲淵澈自2016年起持續進行的科幻系列創作,背景源於曲氏對九龍城寨的資料搜集及研究。曲氏認為新興科技需要一個法外之地以才能造就其獨裁,九龍城寨的三不管狀態因此成為作品的原型。作品中的第三極世界是同名的環球跨國工業公司管轄的地方,公司主要提供與機械人相關的系統及服務。第三極工業利用科技及賽伯格仿生人作為以高壓管治手段,如換血、強行改造成仿生人及思想控制等,以圖支配人類;而隱藏在地下並未清拆的九龍城寨則成為人類的最終防線。展覽包括一組二維碼,是展場以外的故事體驗:第三極世界與真人的對峙。其中一名角色Antigone本來是真血人,但因為懂得戰鬥攻略於是加入了真血人的地下反抗組識以圖推翻第三極的統治;她為加強能力,將自己的記憶數碼化並儲存在另一個第三極不能進入的系統中,變成半人半機械的再造人。她知道記憶中的細節一旦被發現會致命,於是備份、刪除並重寫記憶。

游靜〈照片的巴比塔〉
恐怖跟恐懼是近親。在你不大懂講可是好像都聽得懂的年紀,你蹲門前聽母親跟鄰居說,這孩子,啥都不怕。第一天上幼稚園,天未亮,他抓著我的手走過一條一條暗黑的巷子,又背起書包自個兒一股勁走進幼稚園的大門。其他的小孩都在哭鬧,只有我家這個安安靜靜走進去,頭也不回。我看著他都有點怕。小時這種敘事讓我頗為得意,聞到母親誇我無畏無懼勇往直前的氣息。而且是以貶低自己的方式切入,示意我比她強,值得欣慰。

但漸漸地,你明白,這是一道符咒。第一次意識到「不能回頭」的可怕,是先嗅到煙味,然後看見被燒的,母親的舊照片。酸酸嗆嗆的味道。一整疊一整疊的扔在火盤中。一屋無人,只有我――作為小孩――在。只有小孩在等於無人。我之作為唯一的證人加強了事情的可怖。

洪昊賢〈沒有過去的人〉
也許是因為那個笑聲?他轉身離開,遠處擱著扎成一綑的廢棄魚竿,很趁手。我緩慢地逼近,往他後腦砸了兩下。他悶哼一聲,搖搖晃晃,向前走了數步,想叫救命。我又從後砸了幾次,他領口已被血浸透。大概二十多下,他終於像死魚攤在地上。我鬆開魚竿,手上有鏽與血的腥味。身體抖動了十多分鐘才平靜下來,非常需要吸煙。把整個碼頭找遍,終於在地上找到半盒火柴。吸完煙,我把他拖到岸邊。手錶在地上刮出細長的划痕。原來沒有想像中的重,很快就沉到海裡,好像裡面有人在接應。風很柔和,我漸漸被某種輕盈貫穿。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