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葬 | 誠品線上

水葬

作者 蘇朗欣
出版社 有限責任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商品描述 水葬:令人期待的九十後本土作家,新一代小說寫手香港的故事難說,但還可以這樣說一所廢校,一樁無頭屍案,一次強拆……《水葬》發生在新界東北一隅的鄉土上,關於上水新橋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令人期待的九十後本土作家,新一代小說寫手 香港的故事難說,但還可以這樣說 一所廢校,一樁無頭屍案,一次強拆…… 《水葬》發生在新界東北一隅的鄉土上,關於上水新橋村和大苑兩代人因爭奪土地而展開的恩怨情仇。蘇朗欣以真實事件為本,在家族史、羅曼史、鄉土史之間,構築成這則浮城寓言,是跨世代的悲劇,也刻畫著香港一片被遺忘的土地,歷史的暴力與個體的傷口,最終互為印證。 「在抬頭即攫住視野的山水薄霧中,我的父親沒有找到一條出路。(……)這雨水和我一樣,來得實在太遲、太慢、也太弱了。」 如果水是生命之源,水流又將在哪裡結束?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蘇朗欣94年生。大學畢業後以炒散(臨時工)維生,一度漂泊到東京。現居台灣花蓮,修讀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碩士課程。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語/周耀輝、張婉雯 序 說零——讀蘇朗欣《水葬》/謝曉虹 新聞 流言 傳說 事實 舊事 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水葬
作者 / 蘇朗欣
簡介 / 水葬:令人期待的九十後本土作家,新一代小說寫手香港的故事難說,但還可以這樣說一所廢校,一樁無頭屍案,一次強拆……《水葬》發生在新界東北一隅的鄉土上,關於上水新橋
出版社 / 有限責任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ISBN13 / 9789887904724
ISBN10 / 9887904724
EAN / 9789887904724
誠品26碼 / 2681999893002
頁數 / 18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8X13X1.5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新聞

和無數鄉村學校一樣,三河小學在半個世紀之內經歷了興盛與衰敗。這是一段從零到一又重歸於零的歷史。

一九五零年代初,上水邊境新橋村的鄉紳有感鄉村教育不足,故集資興建小學,因學校毗鄰雙魚河、面向石上河、背靠梧桐河,三面皆水,取名「三河小學」。十數年間,三河小學的收生人數因新界人口急升而暴漲,校舍也一再擴建,由最初只有一座平房式校舍,慢慢又增建一座,擴充成一個L字型;校門前中庭本來只是一塊空曠泥地,後來校方向政府申請資助,鋪整地面興建足球場,再圍上欄柵,整體校舍漆上乾淨的米白色。作為一間鄉村小學,當年的三河小學也稱得上是設備精良的名校了。

七十年代末,政府策劃北區新市鎮,上水市中心開始興建公共屋邨,教育隨之發展,新式學校逐一落成,村校漸漸被淘汰。一九八七年,三河小學正式關上大門,欄柵鎖上鐵鏈,鎖匙由村公所保管,校舍因日久失修而老化,外牆攀上藤蔓,牆身發黑,四處蔓生霉菌,球場地面爛成一片荒地,腳踩下去,泥土是堅實的,可是再三用力,土地便如同有待開墾的農田一樣了。

校舍空置下來,不前進也不倒退,它凝滯了。

一九九七年十月三十一日,一具斷頭女屍被發現倒臥於學校男廁,新界區重案組到場調查,事件翌日登上各大報章頭條。隔天,報紙仍有相關後續報導,但不在頭版,而在A4;又過一天,再往後退,版面只剩四分之一。再之後便甚麼也不剩了。

三河小學的名字在人們的生活中閃現而過又馬上消失。

二零一九年六月,記者在外套口袋掛上偷拍鏡頭來到新橋,在村公所旁的遊樂場和地產經紀碰面。

「現在村裡有幾棟村屋已經改做劏房啦。每層劏五間,一棟就有十五間劏房,租金最平的有四千;想要面積大一點、廚廁分離的就五千,幾間有露台的六千。」

記者追問,村裡最便宜的劏房盤是?

「最便宜的嘛,我只介紹給你,一般來說這間我們是不會跟生客介紹的,這次是特別關照,你好好考慮……」

經紀領著記者走向三河小學。

今天的三河小學仍然保留當年的建築格局,但不論裝潢還是氛圍都和昔日連不上半點關係。欄柵已經不在了,一切連根拔起;當年的球場、後來的爛地,也變成了遍地沙石的停車場,幾輛貨車泊得零零落落,車身殘破,似乎長年未經使用。其中一棟校舍被改裝成超級市場,記者跟隨經紀逛了一圈,發現裡頭賣的全是豉油。

「我們是豉油廠,老闆姓柳。」店員說:「我不知道以前。這裡沒有以前。」

經紀推著記者離開超市,帶他走向主校舍。當年每班課室和教職員室都在這一邊,寫有校名的牌匾至今仍掛在牆上,可是除了牌匾之外一切已面目全非。

「這是以前我們村裡的小學,殺校後便荒廢了,空置十幾年,村公所見浪費就重新拿出來,劏開四間房,香港地少人多嘛,土地不能浪費,我們要廢物利用。這裡租金相對便宜,內裡翻新過,廚廁客飯廳一應俱存。」

事隔數日,電視台再派出攝記採訪,他們按響劏房的門鈴,A室的住客是個一身黑衣的老人。

你知道這是違法劏房嗎?這裡以前是學校,不是住宅用地,住人是犯法的。而且你知道這裡死過人嗎?你……

住客關上了門。

B室是一位金髮碧眼的外國人,從衣著和家居裝潢看來並不需要住在劏房。他表示自己聽不懂中文。

C室住了一戶四人家庭。一對中年夫妻,就讀中三的兒子,準備考呈分試的小女兒。

「這裡便宜啊。我有聽說過這裡以前死過人,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也不信邪,不信有鬼。違法又怎樣?城市裡的劏房也一樣違法,重點是便宜,你知道這裡幾錢租一個月嗎?我們四人家庭,再住九龍不可能租到這大小的房間,其實沒有公屋住在任何地方都是差不多樣子。」

D室一直重門深鎖。和其他房間不一樣,這一間房不論前後都淨白非常,沒有線索可以讓外人看出這裡頭住了甚麼人,或到底是否真有住人。鄰居說住在D室的女人由學校劏房營運伊始便已入住,但記者等了半天仍然不見有人出入。

新界東北有無數村鎮,新橋並不特別,鄉村劏房也不罕見。但幾年前新橋一宗寮屋強拆事件,令村莊為大眾熟悉,大家說起東北,立即想起新橋,才再零零丁丁說起其他名字。這裡的名聲方便引起迴響,也是記者來訪的主因。

拍了幾段片段拿回電視台,後製隊伍簡單進行剪接和特效便定案。電視台不特別重視新界議題,不過是這種社會專題每個星期都得交一段上來,攝製隊又剛好有空檔,才倉促敲定了題目,如果有其他案件,這片段大概——

下午,電視台收到了警察開槍的突發消息。

——大概就會擱置了。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網刊《別字》發表短篇〈蒜泥白肉〉、〈水與灰燼〉牽起迴響,備受關注的九十後年輕作者蘇朗欣首本中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