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並不如煙 參: 武后當國 | 誠品線上

唐史並不如煙 參: 武后當國

作者 曲昌春
出版社 大地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唐史並不如煙 參: 武后當國:《唐史並不如煙》以輕鬆風趣的筆法講述唐朝歷史,本書為第三部,主要講述武則天時期的歷史風雲。從宮中一名卑微的才人,到感業寺中的青燈黃卷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唐史並不如煙》以輕鬆風趣的筆法講述唐朝歷史,本書為第三部,主要講述武則天時期的歷史風雲。 從宮中一名卑微的才人,到感業寺中的青燈黃卷,再到君臨天下的一代女皇。武則天用自己的智慧和手腕譜寫了一個女人的史詩,開創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功績:她是雄才大略的君王,在位期間大興科舉、重挫門閥、掃滅邊患,儼然有「貞觀遺風」;她是讓人不寒而慄的權謀高手,重用酷吏、株連無辜,連親生骨肉都不放過,玩弄朝政於股掌之間;她又是擁有少女情懷的武媚娘,對手一句「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反襯了她的美麗,就足以讓她心中一喜……千年歲月彈指過,如今只剩下乾陵前的無字碑沉默佇立,功過是非任人評說。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曲昌春知名歷史作家,媒體記者,現居北京。2002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現供職於中央電視臺。自幼酷愛歷史和文學,致力於通俗歷史的寫作,對唐代歷史很感興趣,造詣頗深。主張人性化寫史方式,以現代視角審視解讀歷史。出版歷史類著作多部如《非常史客:睜眼看歷史》、《唐史並不如煙》、《水滸那些事兒》,其中《唐史並不如煙》系列一經面世便持續熱銷,積累了龐大的忠實讀者,被粉絲們親切地稱呼為「神筆曲大」。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一章 二進宮 第二章 廢立 第三章 清算 第四章 新貴 第五章 名將輩出的時代 第六章 滅國高句麗 第七章 危險關係 第八章 母子之間 第九章 仁慈與無能 第十章 前奏 第十一章 改朝換代 第十二章 酷吏的結局 第十三章 女皇的面首 第十四章 天平兩端 第十五章 光復 第十六章 暗流湧動 第十七章 王朝亂象 第十八章 如此母女 第十九章 唐隆政變 第二十章 暗礁出沒

商品規格

書名 / 唐史並不如煙 參: 武后當國
作者 / 曲昌春
簡介 / 唐史並不如煙 參: 武后當國:《唐史並不如煙》以輕鬆風趣的筆法講述唐朝歷史,本書為第三部,主要講述武則天時期的歷史風雲。從宮中一名卑微的才人,到感業寺中的青燈黃卷
出版社 / 大地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4022977
ISBN10 / 9864022970
EAN / 9789864022977
誠品26碼 / 2681606835005
頁數 / 400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 二進宮

王皇后
永徽五年七月,有小鳥如雀,生大鳥如鳩於萬年宮皇帝舊宅,這一奇怪的現象意味著什麼呢?
鳩佔鵲巢!
看到這個地方,熟悉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武則天要隆重出場了。
武則天其實早早地二進宮了,並沒有等到永徽五年,早在永徽元年,她就被皇帝李治接回了皇宮,從此開始了她二進宮的生活,而那雙在背後凝視長孫無忌的眼睛正是來自武則天。
為什麼說武則天是二進宮呢?
因為早在唐太宗貞觀十一年,武則天就進宮了。
那一年,李世民聽聞原荊州總管武士彠有一個貌美如花的女兒,遠近聞名。本著多多益善的原則,李世民這個合法的「採花大盜」一招手就把這位姓武的女孩招入宮中,從此開始了小女孩的宮廷生活,這一年小女孩十四歲。
小女孩在宮廷的起點很低,職稱為「才人」,「才人」在後宮中是什麼級別呢?
按照唐朝制度,皇帝的嫡妻叫皇后,在皇后之下為妃嬪,妃嬪也分等級,而且每個等級有編制限制。第一等叫妃,編制四人,一品;妃之下為嬪,編制九人,二品;嬪之下為婕妤,編制九人,三品;婕妤之下是美人,編制九人,四品;再往下為才人,編制九人,五品。才人與皇后差了整整五級。
小女孩在歷史上沒有留下最初的名字,她的名字都是後來取的,李世民叫她「武媚娘」,她自己稱自己「武曌」,她的兒子追認她為「則天大聖皇后」,因此後世的人們都叫她「武則天」。
唐太宗駕崩之後,所有曾經侍奉過唐太宗而又未生育過的嬪妃集體到感業寺出家,武則天也被迫出宮削髮為尼,跟隨大家一起過青燈黃卷的日子,如果沒有奇蹟發生,等待她的只是平淡如水的一生修行。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武則天還是等到了機會。
這一切還得從那位賢淑的王皇后說起,正是這位王皇后被李治和武則天雙雙利用,進而鑄成了大錯。
王皇后出身并州(今山西太原)豪門望族,在講究門第的南北朝以及隋唐,王皇后出身的太原王姓是絕對的名門望族。北魏孝文帝時定下了四大姓,分別是「盧、崔、鄭、王」,這四姓是連皇帝都高看一眼的姓。這四大姓家族之間崇尚相互通婚,其他姓氏想要跟這四姓通婚,無論是嫁還是娶都需要交一筆不菲的「便交費」,人家也未必願意搭理你。王皇后就出自於這樣的名門望族。
王皇后能進入李世民的視線緣於一個人的引薦,這個人正是李世民的姑媽,高祖李淵的親妹妹,同安長公主。
同安長公主在隋朝時嫁到太原王家。李虎位列北周八柱國,以祖父李虎的聲望,孫女嫁太原王家應該是不需要繳納入會費的。許多年過去了,同安長公主多年媳婦熬成了婆,這時有一個小姑娘進入了她的視野,小姑娘就是日後的王皇后。
王姑娘長得很俊俏,而且知書達禮,跟同安長公主的關係也很近,王姑娘是同安長公主的侄孫女,換句話說,王姑娘的祖父跟同安長公主的丈夫是親兄弟,這樣王姑娘就跟大唐皇室扯上了關係。
後來同安長公主把王姑娘推薦給了李世民,李世民經過考察之後認定完全合格,由此王姑娘就成了晉王妃。
不知道是不是王姑娘給晉王李治帶來了好運,在王姑娘嫁給李治幾年後,李治出人意料地從儲位之爭中勝出。他的兩個哥哥李承乾和李泰因為爭儲雙雙被廢,長孫皇后一脈所出的嫡傳皇子只剩下李治一人。在舅舅長孫無忌的幫助下,李治得到了眾皇子都眼熱的太子之位,而王姑娘妻以夫貴,得立為太子妃。
如果按照童話的結尾,王姑娘從此與李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生活終究不是童話。
貞觀十七年,王姑娘成為太子妃。按說太子妃與母儀天下的皇后只有一步之遙,然而王姑娘知道,看似一步之遙,實則千里之外。要成為皇后,她要做的事還有很多。
首先,她得給李治生下一個兒子,沒有兒子一切都是白搭,儘管可以認養其他妃嬪的兒子,然而隔肚如隔山,還是有自己的兒子心裡才能踏實。
生兒子看起來簡單,做起來也難,儘管繁衍後代是人類的本能,然而能不能生出兒子還得看運氣,畢竟生男生女各有百分五十的機率。很不幸,王姑娘的機率為零。
從嫁給李治開始,王姑娘就開始為生兒子努力,但是努力歸努力,生兒子這種事情僅靠努力是不夠的,俗語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那說的是莊稼,不是生兒子。
一晃七八年過去了,王姑娘的肚子還是沒有反應,而在這期間李治卻已經到了豐收的季節。到貞觀二十三年,李治名下已有四個兒子:長子李忠,次子李孝,三子李上金,四子李素節,四位皇子每人對應一位母親,然而四位母親當中沒有王姑娘。
在四位母親之中,李治最寵愛的是蕭氏,蕭氏的兒子是四子李素節,另外蕭氏還包辦了兩位公主。終李治一生,名下只有三位公主,而另外一位是出自武則天的太平公主。
一男兩女,蕭氏一人就包辦了李治一半子女,由此就能看出蕭氏受恩寵的程度。一般而言受恩寵越多的,其名下的子女也相應較多,當然前提是要有生育能力。
那麼王姑娘究竟有沒有生育能力呢?史無明載。總之王姑娘沒有為李治生下一男半女。
對於一個皇后而言,沒有生育形同一顆定時炸彈,古往今來有多少皇后便是以「無子」之名被廢黜的。
貞觀二十三年,李治只有二十一歲,王姑娘也不過二十上下的年紀,二十上下正是充滿想像的年齡,而王姑娘卻被恐懼包圍了,因為那個為李治生下一男兩女的蕭氏已經呈現出咄咄逼人之勢。
一年後,也就是永徽元年,王姑娘被冊立為皇后,蕭氏則被冊立為淑妃。在唐代後宮中,皇后為第一,皇后之下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四妃統稱為夫人,正一品。
從淑妃到皇后其實只有一步之遙,膝下無子的王皇后總感到芒刺在背,想起蕭淑妃眼中那道陰冷的寒光,王皇后不寒而慄。
不能讓蕭淑妃再受寵下去了,再這麼下去遲早要被她扳倒。
如果有這樣一個人,她既聽從我的指揮,又能把皇帝的恩寵從蕭淑妃那裡奪回來,這樣對於我是不是更好呢?至少不會讓姓蕭的那隻騷狐狸得逞。
又要到哪裡找那樣的一個人呢?
姐弟戀
就在王皇后苦苦尋覓自己的理想替身時,長安感業寺裡一位年輕俊俏的尼姑正在暗自神傷。
一年來她一直在焦急地等待,她把今生的希望都寄託在那個人身上,如果那個人能把她從感業寺接走,或許她的今生還有意義,如果那個人已經將之前的感情拋諸腦後,那麼她的餘生就將在青燈黃卷中度過。
這個尼姑就是武則天,從太宗李世民駕崩後,她就跟其他未生育過的嬪妃一起來到了感業寺,如果沒有天大的意外發生,感業寺就是她們人生的歸宿。
武則天進入感業寺後,她在心中暗暗慶幸,幸虧自己預先埋下了伏筆,或許今生還有翻盤的機會。
武則天翻盤的機會來自哪裡呢?來自李治。
在遇到李治之前,武則天在後宮的境遇只能用「失敗」兩個字形容,從貞觀十一年進宮到貞觀二十三年太宗李世民駕崩,武則天始終沒有得到李世民的恩寵,她能用來向後人炫耀的只有「獅子驄事件」。
「獅子驄事件」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
李世民有一匹馬,鬃毛很長,像獅子一樣,由此得名「獅子驄」。 獅子驄好是好,但是性格剛烈,不容易馴服,李世民想了很多方法,都沒有將它馴服。
一天,李世民又帶著諸多嬪妃來看獅子驄,看著看著不由歎息一聲:這麼好的馬,可惜無人能將她馴服。
這時身為才人的武則天站了出來,說道:「陛下,我有辦法。」
李世民聞言,看了看武則天,問道:「你有什麼辦法?」
武則天回應道:「請陛下賜予我三樣東西,有這三樣東西,我準保將它馴服。」
李世民問道:「哪三樣?」
「鐵鞭,鐵錘,匕首。」
「這三樣似乎不是馴馬的東西啊!」
「陛下,是這樣的,如果獅子驄不受管教,我先用鐵鞭抽它,如果它還不馴服,我就用鐵錘敲它的腦袋,如果到這時還不馴服,我就用匕首捅了它!」
武則天滿懷信心說完,李世民只回了一句:「你真了不起。」
從此再無下文。
無疑武則天的這次表現以失敗告終,貞觀十一年她進宮時是才人,正五品,苦苦奮鬥了十二年,到貞觀二十三年她還是才人,完全是原地踏步。
貞觀十一年,李世民聽說武則天貌美如花,將她召入宮中,此時的李世民剛剛喪妻一年(長孫皇后在一年前去世),他召武則天入宮是想填充後宮,應對寂寞,另外想找一個長孫皇后的替身。
然而長孫皇后留給李世民的印象太深刻了,用後來詩人元稹的話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後宮的嬪妃都生活在長孫皇后的陰影之下,剛剛十四歲的武則天想替代長孫皇后更是癡人說夢,因為李世民想要的感覺在武則天的身上永遠找不到。
李世民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一個真正的男人需要的女人既要聰明,又要有女人味,而武則天不是。「獅子驄事件」說明這個女人聰明有餘,但是女人味不足,尤其是居然想出用「鐵鞭、鐵錘、匕首」馴馬,可見她的心夠狠。
李世民在後宮需要的是溫柔鄉,而不是武則天的鐵石心腸。
如此一來,那個剛進宮時還能引起皇帝興趣的武媚娘被無情地拋棄了,在李世民的後宮,她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武則天漸漸想明白了,此生在李世民身上求富貴已經不可能了,因為李世民的年紀已經大了,而且又有病在身,即便為他生下一男半女又能怎樣,將來她也不過是一個親王或者公主的娘親,又有多大的意思呢?
前途似乎已無光亮,這與貞觀十一年進宮時大相逕庭,當初自己還安慰母親「得見天子,焉知非福」,然而十年過去了,自己還是牢牢定格在才人的位置上。
早知道這樣,或許就不應該入宮來。
在武則天漸漸心灰意冷時,太子李治出現在武則天的視線裡,這個太子與李承乾和李泰似乎不太一樣,李承乾和李泰已經是成人,李治卻還有些孩子氣,這與他的年齡有關,與他的性格有關,也與他的成長背景有關。
貞觀十年長孫皇后去世時李治只有八歲,從此母親就活在他的記憶裡。由於童年的經歷,李治可能是一個有「戀母」情結的人,他渴望得到別人的保護。
正是因為這些經歷,當李治遇見武則天時,他不可救藥地愛上了她,因為武則天身上有著其他女人沒有的東西。李治長於後宮,長於婦人之手,一路走來遇到的女人都是溫文爾雅的大家閨秀。武則天卻與那些女人不同,她有著成熟女人獨有的氣質,更有一種李治無法抗拒的魅力。
其他女人吸引李治的或許是美色,或許是知書達禮,而武則天吸引李治的則是她的睿智和成熟,同時還有豐富的社會閱歷。
武則天的父親是武士彠,武士彠曾經先後在利州、荊州為官,武則天跟隨父親不僅讀了「萬卷書」,而且行過「萬里路」,這些經歷增長了她的見識,拓寬了她的視野,這些都是王皇后那些大家閨秀永遠無法企及的。
武則天比李治足足大了五歲,又在人際關係複雜的後宮歷練了十餘年,年齡的優勢加上人情的練達,注定了武則天舉手投足之間有一種不同於別的女人的味道。
至於李治與武則天是否在貞觀年間就發生過關係,史無明載,駱賓王在《討武曌檄》中寫到「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是不能作為發生關係依據的,檄文本來就是極盡罵人之能事,很多罵人的話並不可信。
拴住一個男人的心未必靠性,以武則天的睿智或許一個眼神就足夠了,生性感情細膩的李治或許就是被一個眼神輕輕擊倒。
感業寺
永徽元年五月二十六日,武則天迎來了一生的轉機。
這一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忌日,李治與王皇后一起前往感業寺上香,祭奠李世民。
上香儀式上,李治看到了已落髮為尼的武則天,武則天自然也看到了李治,四目相對,遙遙相望,此時無聲已勝有聲。
感懷身世,感慨一年來的遭遇,武則天止不住悲傷的淚水,皇帝李治遠遠地看著,揪心的感覺從心頭而起。雖然他與武則天從名分上是兒子與庶母的關係,然而從情分上卻是心心相印的愛人,難道就讓這位愛人長久地留在感業寺自己卻無動於衷嗎?
李治輕微地搖了一下頭,暫時沒有答案。
感業寺相遇讓李治動了心,同時也讓王皇后看到了希望,原來她也注意到了李治與武則天的四目相對,莫非這兩人早有私情?如果有,那麼這個人不正是自己苦苦尋覓的替身嗎?
經過探聽,王皇后得知武則天與李治的確早有私情,至於從何時開始已經無從知曉。
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只要把武則天從感業寺裡撈出來,那麼她這一輩子都會對我死心塌地、感恩戴德,畢竟如果沒有我出手,她只能一輩子與木魚相伴,王皇后心中打好了算盤。
正是王皇后一心為了打壓競爭對手蕭淑妃,才想到找一個替身李代桃僵,進而把皇帝的恩寵從蕭淑妃那裡奪回來。按照王皇后的如意算盤,武則天是自己從感業寺裡撈出來的人,又是自己派到皇帝身邊的,於情於理她都會忠於自己,守住自己的本分,畢竟她只是先帝的一個才人,是王皇后給了她二進宮的機會,她不能忘本。
王皇后沒有想到,武則天看似柔弱,實則堅強,看似低眉順眼,實則內心有一團熊熊燃燒的火,她不是一般人。
當王皇后向李治說出準備接武則天進宮時,李治心花怒放,到底是母儀天下的皇后,做事就是有胸懷,能想到替朕解憂真是難為她了。
那麼接武則天入宮是否會引起輿論譁然呢?李治思索了一下。
他想到了自己的父親李世民,先帝那麼英明神武,不也將元吉叔叔的正妃楊氏納為自己的嬪妃,而且還生下了一個皇子嗎?按理說,楊氏是先帝的弟媳,於禮是不應該納為嬪妃的,先帝不是同樣做了嗎?看來只要是真心喜歡,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規矩都是人定的。
皇帝點頭,皇后出面,先帝才人武則天終於從待了一年多的感業寺重新回到了皇宮,這是她人生中的第二次進宮,這次進宮為她贏得了一生的富貴。
從終點又回到起點
再進皇宮,如夢一場,從貞觀十一年第一次進宮算起,到現在已有十三年,十三年中自己從十四歲的女孩已經成為二十七歲的女人,而一個女人的一生中,能有幾個十三年?
初進宮時自己是才人,現在什麼名號都沒有,生活就是一個圈,自己轉了十三年又轉回到原地,所有的一切必須重新開始。幸好自己抓住了那個人,只要牢牢抓住那個人,這一生就不會白活。
孑然一身的武則天開始了自己的二次奮鬥,這一次她的姿態更低,目標卻更明確,儘管她兩手空空,儘管她沒有任何封號,但只要能夠等待和忍耐,該有的遲早都會有的。
武則天放下了自己的身段,也放低了自己的姿態,二十七歲的年紀卻以一個新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在王皇后那裡她比誰都謙卑,她做出的種種卑微舉動讓王皇后產生了一個錯覺:這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
在王皇后的力薦下,李治順水推舟,將自己的恩寵從蕭淑妃那裡收回,一古腦地傾注在武則天身上。或許是為了補償武則天在感業寺的坎坷遭遇,或許是為了延續始於貞觀年間的「姐弟戀」。
在武則天進宮之後,原來恩寵無邊的蕭淑妃遭到冷遇。
一切都在朝著王皇后希望的那樣發展,蕭淑妃的恩寵被剝奪了,武則天正在承受著皇帝的恩寵,而皇上似乎也對自己心存感激,這不正是自己想要的結果嗎?
李弘出生
凡事都有個限度,過了這個限度,好事便成了壞事。
漸漸地,王皇后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決定,她發現武則天得到的恩寵太多了,較之蕭淑妃有過之而無不及,後宮中的恩寵都被她一個人佔了,恩寵比當初的蕭淑妃更甚。
儘管此時的武則天還保持著自己的謙卑,而王皇后已經感覺到危險正向自己逼近。
永徽二年,武則天進位昭儀,昭儀為九嬪之一,正二品,比蕭淑妃差一級,比王皇后只差兩級。
永徽三年,一聲嬰兒的啼哭驚醒了王皇后的美夢,威脅真的說來就來了。
呱呱墜地的嬰兒就是李治與武則天的第一個兒子,武則天為這個孩子起名為「李弘」。
聽到這個名字,王皇后猛然意識到自己遇上了一個比蕭淑妃更難纏的對手,從「李弘」這個名字,她已經看到了名字背後的野心。
武則天是個識文斷字的人,給兒子起名為「李弘」其實有著非同尋常的深意。
東晉以來,道教圖讖中一直流傳著一句話:老君當治,李弘應出。按照道教圖讖的解釋,李弘便是太上老君轉世到人間後的名字,而這個叫李弘的人是要統治天下的。
從西元三二二年到西元四一六年,前後不到一百年,竟然有十次以李弘之名的起義,無一例外,每次起義的領袖都自稱「李弘」。甚至到隋末還有人以李弘的名義起義,由此可見「李弘」這個名字多麼深入人心。
現在武則天給自己的兒子起名為「李弘」,她想做什麼呢?
王皇后忙亂之中理不出頭緒,只能悄悄求助自己的舅舅,時任中書令的柳奭。柳奭這個名字或許大家感到陌生,那麼柳宗元大家都很熟悉吧,柳宗元和柳奭是同宗,柳宗元是柳奭的族孫。
中書令柳奭隨著外甥女王皇后步步高升,在貞觀十七年前他不過是中書舍人,在外甥女嫁給李治後,他開始平步青雲。外甥女成為太子妃,他升任兵部侍郎;外甥女成為皇后,他升任中書侍郎,永徽三年,他取代褚遂良成為中書令,成為朝中的正三品高官。
外甥女求助到自己頭上,柳奭連忙開動腦筋想對策,無論如何也要保住外甥女的皇后之位,無論對於外甥女,還是對自己,抑或是對王家和柳家都有著莫大的關係。
不過皇后無子是鐵一般的事實,再著急也變不出來兒子來。
怎麼辦?結婚已經十年還是無子,看來靠皇后自己生是不靠譜了,比較靠譜的是認養別的嬪妃的兒子。
那麼認養誰呢?
柳奭想了一下,立儲一般講究立嫡立長,既然要認養那就認養年齡最大的那個,只要把這個孩子歸到皇后的名下,那麼嫡和長都佔了,將來立儲必定是第一順位。
李治長子李忠就這樣進入了王皇后的視野,他將化解王皇后的燃眉之急,只要王皇后把李忠歸到自己名下,名下無子的尷尬就宣告結束,或許皇后之位也會更加穩固。
至於李忠生母那邊也很好解決,李忠的生母劉氏在後宮地位很低,皇后能認養自己的兒子更是求之不得,將來如果能榮登大寶,生母自然也能「母憑子貴」,求之不得,求之不得。
在中書令柳奭的運作下,太尉長孫無忌也加入到這個陣營,他們一起向皇帝李治建議:立李忠為太子。
此時的武則天一定知道王皇后的用意,同時李治也看出了立儲背後的玄機,不過他沒有反對,反而點頭同意了,王皇后的自救行動似乎成功了一小步。
就在王皇后為此感到心安時,武則天卻在心中暗暗發誓:總有一天要把你們這些人統統扳倒。
一個螟蛉太子就想擋住武則天前進的腳步?太天真了!

第二章 廢立

前奏
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永徽元年,為了打壓蕭淑妃,王皇后將武則天接入到宮中,從此開始了她與武則天同仇敵愾對付蕭淑妃的日子;如今形勢急轉之下,所有恩寵都集中到了武則天的頭頂,於是便到了王皇后與蕭淑妃聯手作戰的時候。
按照一般情況,一個皇后加一個淑妃聯起手來,沒有理由對付不了一個昭儀,然而現實的情況是昭儀的背後站著皇帝。
縱使王皇后與蕭淑妃同仇敵愾,縱使王皇后與蕭淑妃抓緊一切時機在皇帝面前詆毀武則天也都是白費,皇帝李治已經完全站到了武則天一邊,跟武則天鬥其實就是跟皇帝鬥。
如此這般,等待王皇后和蕭淑妃的又會是什麼呢?
永徽五年三月,皇帝李治突然下了一道奇怪的詔書,追贈屈突通等十三名開國功臣官職。
永徽五年已經是西元六五四年,距離六一八年的大唐開國已經過去了三十六年,此時追贈屈突通這些開國功臣,李治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呢?
當看到武士彠(武則天之父)這個名字時眾人恍然大悟,原來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武士彠,至於屈突通那些人都是陪武士彠這個老頭讀書的。
李治此舉是為了提高武則天的地位,為日後的立后埋下伏筆。
殺嬰疑案
武則天與王皇后的纏鬥還在繼續,只是雙方都沒有撕破臉皮,見了面還是姐姐長妹妹短的寒暄,內心裡儘管詛咒了對方一萬遍,而臉上卻始終是笑容可掬加春風拂面。
與此同時,暗戰還在升級,尤其是武則天對王皇后的暗戰。
隨著暗戰的進行,王皇后的優勢被武則天一點點蠶食,而說到底這一切還是王皇后自己造成的︱因為她的貴族身分。
王皇后的祖上是太原的名門望族,她的母親和舅舅柳奭則來自同樣是名門望族的柳家,王柳兩家都是一等一貴族。
什麼是貴族?著名導演馮小剛說,就是放在你那算天大的事,放在人家那裡根本不算事。
不過貴族也有貴族的毛病,那就是自視甚高,這一點在王皇后母親柳氏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柳氏進入皇宮始終保持著目中無人的姿態,在她看來自己出身名門,女兒又是當朝皇后,所有人見到自己自然應該低三分。
的確,後宮之中所有人見到她都低眉順眼,不過在低眉順眼的同時卻有些不服氣:皇后是你的女兒,而你又不是皇后。
很多人在不經意間被柳氏的姿態和言語傷害,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委屈,也充滿了怨恨。
這個時候武則天出現了,雖然她受到的恩寵已經無邊,但她還是照樣禮賢下士,對每個人都非常客氣,這與柳氏以及王皇后形成了鮮明對比。一方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一方高高在上目中無人,後宮的人心漸漸產生分野,內心向著武則天的人越來越多,而諸多討厭皇后以及皇后母親的人更是徹底投到了武則天一邊,她們願意看到武則天在這場競爭中勝出,同時也願意為武則天通風報信。
在武則天的布局下,皇后的身邊布滿了武則天的眼線,從此皇后就成了一個透明人,她的一舉一動都在武則天的掌控之中。
被監控的王皇后不會想到,在她毫無覺察之際,陷阱已經挖好了,只等她自己一縱身跳下去。
不久機會來了,武則天為王皇后準備的陷阱張開了血盆大口。
這一年,武則天生下了一個女孩。本著「母儀天下」的原則,王皇后來到了武則天的寢宮,新出生的小公主正安靜地睡著,武則天卻不知道去了哪裡。
看著小公主,王皇后心中百感交集,如果自己能夠生養,何至於當初走出感業寺那步錯棋,現在看著人家接連開花結果,自己卻只能用一個抱養的李忠聊以自慰,同樣是女人,怎麼在這方面境遇竟是如此不同?
王皇后又坐了一會,見武則天還沒有回來,就逕直返回了宮中。
沒想到就是這次探望,讓王皇后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在王皇后回宮不久,武則天回來了,她驚訝地「發現」小公主已經死了!
誰幹的?誰這麼沒有人性?
下人回答:皇后剛才來過。
王皇后跳到黃河也洗不清了,她在錯誤的時間,在錯誤的地點出現,就是渾身是嘴也說不清楚了,為什麼你前腳剛走,小公主就夭折了呢?莫非你動了手腳?
王皇后極力辯解:我沒有!
可是有誰信呢?那段時間內只有你在,除了你還會是誰呢?是不是你出於嫉妒殘害了小公主?
皇帝李治儘管不太相信皇后會殘害小公主,但是現實是小公主死了,而皇后的嫌疑最大。
莫非多年無子讓皇后有些心理失衡了?
自此李治對王皇后有了看法,在他眼中王皇后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溫婉可人的皇后了,她已經是個怨婦,一個內心充滿了嫉妒的怨婦。
一個怨婦還能母儀天下嗎?李治心中產生了疑惑。
王皇后究竟有沒有對小公主下手呢?史無明載。
從王皇后的性格來看,她應該幹不出那麼殘忍的事情,更關鍵的是,但凡有智商的人都不會跑到武則天的寢宮裡去殺人,那樣殺人是最笨的,等於不打自招。
那麼小公主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一種說法是自然夭折,一種說法是死於武則天之手。
《舊唐書》、《新唐書》都沒有記載小公主夭折的事情,而司馬光編撰的《資治通鑒》則一針見血地指出:武則天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女兒,然後嫁禍給王皇后。
從日後武則天殺兄、逼子、殺女婿、殺外甥、殺孫子的舉動來看,沒有什麼事情她做不出來。
這一切都是逼出來的,從貞觀十一年開始的十二年宮廷憋屈的生活,再加上一年感業寺的坎坷遭遇,十三年的扭曲生活已經足以將一個花季少女改造得物是人非,到這個時候她眼中已經沒有正常的人倫和是非,任何擋在她前進道路上的障礙都會被她毫不遲疑地清除掉,在以後的數十年裡,她不斷地印證著這一點。
試探
廢后的心思一起,想壓已經壓不住了。
李治仔細想了一下,目前朝堂之上一切都是舅舅長孫無忌說了算,廢立皇后這麼大的事情,一定要取得他的同意,如果他這一關過不去,那麼廢后的難度一定非常大。
永徽五年年底,李治與武則天一起到長孫無忌家裡串了一個門,古代皇帝不是隨便串門的,到誰家串門,那是給誰家長臉。
李治與武則天的突然來訪讓長孫無忌有些詫異,不過瞬間就明白了來者不善,此次御駕親臨,一定有著不尋常的目的。
皇帝衝後面一揮手,滿滿十車金銀財寶綾羅綢緞運進了長孫無忌的院落裡,長孫無忌一看,皇帝這是在給自己送禮呢,是想讓自己支持他的「廢后」主張。
長孫無忌沒有言語,只是恭敬地將皇帝和昭儀讓進了自己的家中。
宴席上,李治和武則天興致很高,一起營造出其樂融融的場面,李治更是當起了送官童子,即席封長孫無忌小妾生的三個兒子為朝散大夫,從五品,相當於副廳局級。
禮送到這個份上,該差不多了。
李治趁熱打鐵,似是無意提起了皇后無子的話頭,按照慣例,長孫無忌應該順著這個話頭往下說,畢竟皇帝起了頭。
然而這一次,長孫無忌沒有接茬,他裝作沒聽見,自顧自起了另外一個話頭,愣是讓李治「廢后」的話題如同一個石子扔進大海,卻沒有激起一點浪花。
聰明人過招講究點到為止,到這時李治已經知道長孫無忌的態度,他知道他這個舅舅倔強起來十頭牛都拉不回,再囉嗦下去也毫無意義,索性草草收場,與武則天一起悻悻離去。
在這之後對於長孫無忌的遊說還沒有結束,武則天的母親楊氏也親自上陣,先後幾次前往長孫無忌的家中尋求支持,然而還是被長孫無忌拒絕了,皇帝的面子都不給,皇帝的歪把丈母娘同樣沒有面子給。
不過皇帝想立武則天為皇后的消息由此傳播開來,朝廷上下議論紛紛,這時有人看到了這裡面的商機,於是這些人就緊緊地盯住了這次商機,期待利用這次商機來提升自己的仕途。
盯住商機的人確實不少,許敬宗就是其中的一個。
說起這個許敬宗,其實也是老資格了,宇文化及在江都兵變時,他就是隋朝的一個小官,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