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大明十六帝 | 誠品線上

正說大明十六帝

作者 劉雅琳
出版社 大地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正說大明十六帝:明朝和歷朝歷代一樣,在中國這樣一個傳統的國度裡,家族統治是那個時代唯一的選擇。父傳子,子傳孫,皇帝們只希望自己的位置能傳給自己的子孫,而子孫的賢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明朝和歷朝歷代一樣,在中國這樣一個傳統的國度裡,家族統治是那個時代唯一的選擇。父傳子,子傳孫,皇帝們只希望自己的位置能傳給自己的子孫,而子孫的賢孝、愚笨卻在所不問,而正因此就決定了家族統治的命運。朱家歷代十餘位皇帝,無能者或者不理朝政者佔據了大部分,他們身居皇帝之位卻不履行皇帝義務。即使這樣,朱氏家族還是統治了中國近三百年,造成這種奇蹟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正說大明十六帝》為您講述了一個統治家族的光明與黑暗、榮耀與創痛、自由與專制、興隆與凋敝。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劉雅琳劉亞玲,筆名劉雅琳,教授,知名文化學者,教育專家,禮儀文化與素養專家,禮儀培訓師導師;從事高等教育三十年,有豐富的外事工作經驗。擔任國際團體、知名學府、世界五百強企業項目合作或智庫專家;開展管理諮詢與培訓千餘場,線上及面授學員千萬餘人,深受學員歡迎。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一章 朱家王朝的締造者 太祖朱元璋 013 01 亂世投軍,攀鳳起家 014 02 假託神明,美化統治 019 03 休養生息,發展經濟 023 04 以身作則,提倡節儉 032 05 貪我六兩,梟首剝皮 035 06 廢丞相,集大權於皇帝一人 040 07 封王建藩,加強皇室力量 047 08 殺功臣,除後顧之憂 051 09 特務統治,監視天下 056 10 寰中士夫不為君用,必嚴懲 061 11 設規矩,防宦官外戚 066 12 防後宮亂政,嬪妃殉葬 070 13 言傳身教,培養家族接班人 072 第二章 仁慈帝王 惠帝朱允炆 077 01 為防兒子內訌,皇孫繼位 078 02 建文新政解嚴霜 082 03 叔侄相爭,下落不明 085 第三章 開拓之君 成祖朱棣 089 01 掩天下耳目,製造出身之謎 090 02 炫耀文治,編《永樂大典》 093 03 設內閣,分擔皇帝事務 096 04 宣揚德化,鄭和下西洋 102 05 浚通大運河,構建皇朝生命線 106 06 防邊患,遷都北京 111 07 設東廠,重用宦官 116 08 五出漠北,維護北部邊境安寧 119 第四章 短命之君 仁宗朱高熾 127 01 兄弟相爭,曲折登基 128 02 在位一載,開盛世之先河 133 03 暴卒身亡,死因成謎 135 第五章 守成之君 宣宗朱瞻基 139 01 又一齣叔侄相爭 140 02 甩開包袱,撤兵安南 143 03 寵愛貴妃,逼妻退位 145 04 蟋蟀天子,開朱家盛世 149 第六章 轉折之君 英宗朱祁鎮 153 01 幼年登基,延續盛世 154 02 寵信太監,皇位易主 157 03 重新登位,殺戮功臣 159 04 誅殺曹石,朝政清明 162 第七章 救時之君 代宗朱祁鈺 167 01 臨危受命,力保天下不失 168 02 貪戀皇位,賄賂大臣立太子 171 第八章 專情皇帝 憲宗朱見深 175 01 儲位動盪,皇路曲折 176 02 任用奸佞,朝政荒廢 179 03 遍設皇莊,毀壞王朝經濟基礎 183 04 違背祖制,隨意任用官員 185 05 寵愛宮女,差點絕嗣 187 第九章 中興之君 孝宗朱祐樘 195 01 勤政愛民,延緩衰敗步伐 196 02 寵愛皇后,包庇外戚 203 03 溺愛獨子,權力傳紈褲 206 第十章 性情皇帝 武宗朱厚照 209 01 高貴血統,承繼大統 210 02 藉助太監,鞏固權力 215 03 奴才欺主,「立皇帝」伏誅 220 04 寧王造反,家族內部起紛爭 223 第十一章 中材之主 世宗朱厚熜 229 01 倫序當立,兄終弟及 230 02 禮儀之爭,皇權至尊無上 233 03 樹權威,改革祀典 240 04 換首輔,控制內閣 243 05 財政危機,制定《宗藩條例》 246 第十二章 悠閒天子 穆宗朱載垕 249 01 二龍不相見,忐忑十幾年 250 02 執掌天下,革弊施新 253 03 開放邊禁,促進蒙漢交流 257 04 甩手掌櫃,垂拱而治 262 第十三章 亡國之君 神宗朱翊鈞 265 01 幼年繼位,權力易他人 266 02 閣臣相爭,製造千古疑案 268 03 清算張居正,斂財害天下 273 04 神宗昏庸,黨爭亂國 276 05 國本之爭,遺禍整個家族 279 第十四章 一月天子 光宗朱常洛 285 01 紅丸謎案,葬送朱家最後的救命稻草 286 02 李康妃恃寵生驕 290 第十五章 木匠皇帝 熹宗朱由校 293 01 新帝即位,移宮起風波 294 02 醉心木匠活,大權旁落 296 第十六章 末代帝王 思宗朱由檢 301 01 除魏忠賢,收回大權 302 02 巧借天意,重新組閣 308 03 勤於政務,無力回天徒枉然 312 04 剿撫並用,絕海盜之患 315 05 清軍入關,煤山殉國 317

商品規格

書名 / 正說大明十六帝
作者 / 劉雅琳
簡介 / 正說大明十六帝:明朝和歷朝歷代一樣,在中國這樣一個傳統的國度裡,家族統治是那個時代唯一的選擇。父傳子,子傳孫,皇帝們只希望自己的位置能傳給自己的子孫,而子孫的賢
出版社 / 大地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4023691
ISBN10 / 9864023691
EAN / 9789864023691
誠品26碼 / 2682218124006
頁數 / 320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5X1.5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導讀 : 前 言
明朝(一三六八──一六四四年)是繼元朝之後在華夏大地上建立起來的一個封建王朝,也是漢族地主政權的重建與發展。明朝的建立改善了漢人的地位,使得佔人口大多數的漢族再一次回到平民的位置,為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西元一三六八年八月,由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攻陷元大都(今北京),宣告了元朝的滅亡,建立明朝,開創了朱家兩百七十六年統治的歷史。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自南向北,以南方軍隊擊敗北方游牧民族而統一天下的皇朝。
說起明朝,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宦官、殺戮、血腥和專制統治等,想到的是不理朝政的皇帝們,他們就像一個個敗家子折騰著祖宗的基業。在朱家統治時期,雖然寫就了無數輝煌,也留下了無數的罵名。綜觀明朝的朱家皇帝,大多都有近乎病態的偏執性格,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太祖的多疑刻薄、成祖的狠毒無情、憲宗的濫用私人、武宗的狂妄自大、神宗的偏激逆反、崇禎的剛愎自用等等。這個偏執者家族寫下了明朝近三百年的歷史,為後人留下了一個捉摸不透的王朝。
魯迅先生在論及明朝時曾說:「唐室大有胡氣,明則無賴兒郎」,也有學者抨擊明朝是中國的大黑暗時代,中國落後於世界就是從明朝開始的。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狄更斯這段《雙城記》裡的話,正好可以形容人們對於朱氏天下的不同看法。
和歷朝歷代一樣,家族統治是那個時代唯一的選擇。父傳子,子傳孫,皇帝們只希望自己的位置能傳給自己的子孫,而子孫的賢孝、愚笨卻在所不問,正因此就決定了家族統治的命運。朱家歷代十餘位皇帝,無能者或者不理朝政者佔據了大部分,他們身居皇帝之位卻不履行皇帝義務。即使這樣,朱家家族還是統治了中國近三百年,究竟是什麼原因能造就這樣的奇蹟?
《正說大明十六帝》為您講述了一個統治家族的光明與黑暗、榮耀與創痛、自由與專制、興盛與凋敝。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 朱家王朝的締造者 太祖朱元璋
太祖朱元璋(一三二八──一三九八年),字國瑞,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家境貧寒,父母早逝,年輕時曾入寺為僧。一三五二年率眾投紅巾軍,參加元末農民起義,並逐步成為一位傑出的領袖。他運用「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方針,壯大軍力。一三五六年,他率軍攻克集慶(後改名應天,即今南京)。以此為根據地,先後擊破陳友諒、張士誠部,於一三六八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建元「洪武」,從而開創了朱氏家族統治中國的歷史。朱元璋死於一三九八年,在位三十一年。
01 亂世投軍,攀鳳起家
封建社會是個家族社會,權力主要由大而顯赫的家族來掌握。朱元璋出身貧寒,在那個時代即使再有本事,只憑藉個人的奮鬥也是難以成功的。朱元璋與郭家和馬家這兩個比較有名氣的家族聯繫起來之後則如虎添翼,為以後登上皇帝寶座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朱元璋的家庭世代務農,因沒有自己的土地只能為地主幹活,自然是社會地位很低的。不僅如此,由於受到地主的壓迫,常常一年艱苦勞作還是全家不得溫飽,因此朱家經常搬遷,力圖尋找一個壓迫比較小的地方生活。
據考證,朱元璋的太祖居於沛縣(今江蘇沛縣),祖籍是句容(今江蘇句容),住在朱家巷。朱元璋出身貧寒,他的祖父連名字都沒有,在元朝是一個「種地的淘金戶」。所謂種地的淘金戶,這是一種特殊的、在元代礦戶中屬於承擔向朝廷交納定額黃金的戶籍。句容縣原本沒有黃金,官府同意以種地代替淘金,即以種地的錢買了黃金來交納。由於賦稅很重實在交不起,朱家只好再次遷移,逃到淮北一帶,在泗州盱眙(今江蘇盱眙)安頓下來。祖父辛辛苦苦幹了一輩子,連一點基業也沒打下便一命歸西了。
朱元璋的父親名叫朱五四,又名世珍,是個老老實實的佃農,就像當年一首歌謠所唱的那樣:「佃農佃農老實人,只種莊稼不管事,種了十畝肥莊稼,到頭來,兩手空空回家來。」朱五四為別人種了一輩子莊稼,可到頭來什麼也沒撈到,連死後也沒個葬身之地。他的一生像候鳥一樣把家搬來搬去,在盱眙活不下去了,只好逃往虹縣(今安徽泗縣),到了五十歲又舉家遷往鍾離東鄉給人做佃農,六十歲時無力耕種,以致生活難以維持,又搬移到孤莊村落戶。正如中國有句古話:「窮搬家,富挪墳」,這正好是朱元璋家境的寫照。在每一次舉家搬遷的過程中,一家老小總把希望寄託在新地方、新田主身上,可他們哪裡知道一百個田主有九十九個心比鍋底還黑,根本不會給窮人留一條活路。
朱元璋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和家庭環境下出生的,正是由於生活的艱辛使得朱元璋在自己的性格當中注入了剛毅、果敢、勇於做事的素質,使他面對著強大的勢力從不低頭,但又不缺乏鬥爭的機智忍讓之術。
朱元璋的母親陳氏,出身行伍之家。外祖父陳公曾在宋朝大將張世傑部下當過兵,兵敗後輾轉回到家鄉,因怕被人抓去充軍,於是遷居盱眙津裡鎮,靠當巫師畫符念咒、看風水、算命批八字過活。陳公生有二女,大女兒嫁給季家,小女兒嫁給了朱五四。朱五四有八個孩子,朱元璋是老八,幼名重八,初名興宗,後來他投到郭子興麾下才起官名叫元璋,字國瑞。自宋朝以來,平民百姓若不在官府任職是一概不許起官名的,只能用行輩和父母年齡合算出一個數目作為稱呼,也就是說只能叫小名。
年幼的朱元璋由於家境貧寒經常吃不飽肚子,很小的時候就去給人家放牛謀生。後來為了填飽肚子,還曾出家當過和尚。直到朱元璋參加紅巾軍投奔了郭子興,命運才開始有了轉機。
朱元璋投軍完全是「官逼民反」。人沒活路了,自然就豁出去了,這對以後朱元璋的執政產生了很大影響。後來朱元璋在《皇陵碑》中回憶當時情景:「好友寄來書信勸我參加義軍,心中擔憂又恐懼,正在猶豫不定,此事卻被別人發覺聲言要告官府。形勢急迫,算上一卦,結果逃亡和留守皆不吉,只有投軍方大吉。」這就是朱元璋高人一等的地方,他向世人表明投奔起義軍的決心是神靈的啟示,他的行為是受命於天,是受菩薩保佑的。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朱元璋可說是用盡心機了。
至正十二年(一三五二年),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起義軍被收作一名步卒,那一年他二十五歲。這一過程看起來簡單,但卻為朱元璋帶來了峰迴路轉的命運,為他走向成功打開了大門。
參軍後,朱元璋非常努力加上才能出眾,很受郭子興的賞識。朱元璋明白要想出人頭地就必須拼命努力,所以他總是比別人練得刻苦、練得認真,練得時間長,不久他就成為隊裡出類拔萃的角色。郭子興也越發喜歡他,每次領兵出擊都會把他帶在身邊,而朱元璋也總是小心地護衛著郭子興,作戰十分勇猛,斬殺俘獲過不少敵人。
朱元璋因表現出色不久就被調到元帥府做了親兵九夫長,郭子興遇上事情總不忘徵求一下他的意見,每次他都盡力謀劃,使郭子興越來越覺得他是個有膽識、有謀略的將才。再後來,郭子興就派朱元璋單獨領兵作戰,每次打仗朱元璋總是身先士卒衝殺在最前面,得到的戰利品又全部分給部下,因而部下都非常擁護他。郭子興見朱元璋帶領的部隊凝聚力日漸增強,戰鬥力大為提高,於是更加器重他,特別想把他收為心腹,讓他真心真意、死心塌地地為自己效命。
郭子興有個養女,是好友馬公的小女兒。馬公原是宿州閔子鄉的一個富豪,平日仗義疏財又好交友,與郭子興是刎頸之交。馬公死後,郭子興就將馬公的女兒交給夫人撫養,把她當作自己的親生女兒看待。為了拉攏朱元璋,郭子興決定把養女嫁給朱元璋。
這對朱元璋來說,真可謂是天上掉餡餅!一個窮小子竟然能娶到元帥的女兒為妻,連他自己都覺得像是一場夢,郭元帥親自為他們主婚。從此他有了靠山前程似錦,眾兄弟自然對他另眼相看,以後在軍中就稱他為「朱公子」。
這樁婚姻不僅表明朱元璋深得郭子興的信任,而且娶到馬氏更使朱元璋大受裨益。馬氏是一個聰明賢慧的女人,因而成了朱元璋角逐天下的賢內助。對朱元璋而言,做事便如同錦上添花,戰場上的表現也就更加出色,威望大大地提高,結果卻引起了郭子興對朱元璋的猜疑忌妒,馬夫人處處為他周旋才得以保全性命和地位。有一次,朱元璋遭人陷害被監禁,當時正值荒歲歉收沒有吃的,馬夫人偷偷懷揣炊餅給他吃竟燙傷胸口。後來她習慣於儲藏一些乾糧乾肉,為的是軍中缺糧時給朱元璋吃。渡江時,她率全軍將士的妻妾渡江。在應天,陳友諒大軍壓境時,她散盡宮中財物犒勞將士、鼓舞士氣。開國後,朱元璋對侍臣說:「皇后與朕同是布衣出身,同甘共苦,比起漢光武帝危難時馮異獻的豆粥麥飯來更勞苦功高。她還多次對朕說夫婦相保容易,君臣相處難,常請求赦免臣下過失,保全大臣。她是朕的得力助手。」他還將馬皇后比作唐太宗賢德的長孫皇后。回到後宮他把這些話講給馬皇后聽,馬皇后說:「陛下不忘與妾貧賤時的苦難日子,也不要忘記與群臣共同度過的艱難歲月。但妾怎敢與長孫皇后相比呢?」
對於馬氏的謙虛、深明大義,朱元璋是感激的,他更以自己的夫人能有這樣的人品自豪,這使他對事業的追求更加有動力。朱元璋攀上馬夫人這隻鳳,為自己添加了一股無法估量的力量。
02 假託神明,美化統治
歷代皇帝都不惜將自己的出身美化和神聖化,朱元璋也不例外。為了登上皇帝寶座,為了朱氏家族統治天下能夠名正言順,朱元璋不惜讓自己披上神的外衣,使醜小鴨變成白天鵝,使泥菩薩變成活神仙。
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做事要名正言順。為了使自己的統治能夠萬世延續,統治者們往往會編造各種謊言來美化、神話自己,使自己的統治蒙上一層神秘的外紗,這樣更能愚弄百姓,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例如,秦代陳勝吳廣起義時,曾命人用帛寫上「陳勝王」三個字暗中放進別人剛釣起的魚肚中,並命人晚上模仿狐狸高叫「大楚興,陳勝王」;劉邦當年聽始皇嬴政說東南有天子氣,就在家鄉胡編了些「赤帝子」將來要取代「白帝子」的話來抬高自己,劉邦的妻子呂氏也常說「劉邦頭上常有雲氣」之類的話;黃巾起義,張角兄弟邊令眾人裹黃巾、扯黃旗,邊派人傳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金田起義的洪秀全稱自己是天父之子,稱自己為天王。將政權、將個人神秘化也的確都收到了揭竿而起、一呼百應的成效。朱元璋出身社會底層,沒有任何家族背景。如果不編一些故事加在自己身上,美化自己的出身,那麼就會讓所有的人留下這麼個疑問:同是平民出身,肩膀頭一樣高,為什麼偏偏你做得了皇帝!難道我就不行嗎?這種不服和挑戰思想的存在,對新生的王朝來說顯然是不利的,因此朱元璋登基之後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藉助神來使自己的行為名正言順。
朱元璋為了神化自己,編造了出生時的一些故事。朱元璋出生之前,他母親在田地裡幹活,由於疲憊至極而睡去,夢中一道士給她吃了一粒仙丹。第二天,陳氏幹活的時候忽然覺得就要臨盆了,她連忙往家趕,但是走到半路再也支持不住,就躲到山坡下的二郎廟裡生下了朱元璋。
據說,朱元璋誕生的時候整個二郎廟裡面都閃著紅光,以致映得附近的山嶺也紅彤彤的,這自然是不同凡響的事情。而當陳氏把朱元璋抱回家之後,街坊鄉親們發現朱元璋的家裡也是一片紅光。善良的鄉親們起初還以為朱元璋的家裡起了火,就連忙拿著救火的工具跑了過來,等到了近處一看卻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從此,朱家越發認為朱元璋非同俗人凡胎。
由於古代社會人民生活疾苦,再加上科學技術、知識文化的落後,在當時天下的百姓對皇帝的出身非常在意的,人們普遍認為「君權神授」,皇帝就應該是上天派下來管理人的,皇帝的生死存亡都體現著上天的旨意。皇帝們也更樂意承認人民這樣的看法,同時為了使自己的出身更加貼近於人民的觀念,他們便會想出種種辦法來迎合和麻痺大眾,使勞動人民對於統治者不會生出反叛之心,以利於自己政權的穩固和統治的順利進行。
朱元璋為了鞏固萬世帝業,編造出神的故事來抬高自己。他的傳說也是如此美好,但這都不可能是真實的。那麼真實情況怎樣呢?
在朱元璋出生之前,家境困難、負擔極重。陳氏懷胎十月為了生計仍然要堅持在田間勞作,連一點休息的時間也沒有。直到臨盆之前才不得已匆匆忙忙地往家趕,以致最後只能草草地在二郎廟裡把朱元璋生下來。
朱元璋出生後,朱家又多了一人吃穿,負擔更加沉重,做父親的朱五四甚至已經沒有錢給新出生的朱元璋買一方新的綢布(當時綢布是常用織物,但很貴)來包裹身體了。幸好他在河裡意外地撿到了一塊別人丟掉的舊紅綢布,就給朱元璋裹了身子,勉強免去了買不起紅綢布的尷尬。
朱元璋真是一名製作神話傳說的大導演,使得許多「摧眉折腰事權貴」者趨之若鶩,為博帝王「開心顏」而大動腦筋。這使得人們對於他的身分有了新的解釋,並且這種傳說有助於穩固朱家的江山社稷,這對於朱元璋來說無疑是有利的,所以朱元璋就要趨向於這種說法,不僅自己編而且鼓勵臣下去附會。
朱元璋為了把自己神化,還曾撰寫過一本《周顛仙人傳》。在《周顛仙人傳》中,明太祖記載了周顛的身世及其事蹟。其中說到,周顛面見朱元璋,唱道:「山東只好立一個省。」然後用手畫成地圖,指著朱元璋說:「你打破一個桶(統),做一個桶。」朱元璋西征九江,行前問周顛:「此行可以嗎?」回答說:「可以。」又問他:「友諒已經稱帝,消滅他怕不容易?」於是周顛仰首看天,然後說:「上面無他的。」如此雲山霧罩的事情不勝枚舉。又說十年之後,一次朱元璋害了熱病幾乎快死了,這時赤腳僧覺顯送來藥,說是天眼尊者和周顛仙人送到。朱元璋服下後,晚上病就好了。
由於成功地藉助了輿論,朱元璋的出身一下子高貴了許多,與真實的情況相比有雲泥之別。人們接受了這個傳說,同時也接受了這個皇帝,朱元璋和他的家天下因而成了這個傳說最大的受惠者。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正說大明十六帝》為您講述了一個統治家族的光明與黑暗、榮耀與創痛、自由與專制、興隆與凋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