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People Change
作者 | Timothy S. Lane/ Paul David Tripp |
---|---|
出版社 | 格子外面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人如何改變:真實的悔改,信心的茁壯許多人常以為「只要更換一個環境、中止一段關係,就能擺脫眼前難處」,卻忽略自己的角色、責任與影響力。其實,困境與順境都是生活百樣 |
作者 | Timothy S. Lane/ Paul David Tripp |
---|---|
出版社 | 格子外面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人如何改變:真實的悔改,信心的茁壯許多人常以為「只要更換一個環境、中止一段關係,就能擺脫眼前難處」,卻忽略自己的角色、責任與影響力。其實,困境與順境都是生活百樣 |
內容簡介 真實的悔改,信心的茁壯 許多人常以為「只要更換一個環境、中止一段關係,就能擺脫眼前難處」,卻忽略自己的角色、責任與影響力。其實,困境與順境都是生活百樣,關鍵在於十字架的功效與聖靈的更新。 真正持久的改變不是從信主年日、服事頭銜、聖經熟悉度、奉獻多寡、短宣次數等外在表現衡量。教會或福音機構常犯的錯是︰當人還沒有「真正委身於每日悔改」就委以重任,導致服事與生活問題叢生。 《人如何改變》三書是使者聖經輔導蛻變系列之一,期望經由教師講解、充分討論、課後操練,幫助學員靠著基督的恩典改變自己,確實活出基督的樣式之後,方能成為主的器皿,幫助他人生命更新!
作者介紹 提姆連恩(Timothy S. Lane) 保羅區普(Paul David Tripp)■提姆連恩(Timothy S. Lane)美國賓州西敏神學院兼任教授,基督教輔導與教育協會(Christian Counseling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簡稱CCEF)常務理事與講師,擁有二十五年心理諮商豐富經驗,曾牧會長達十年。與人合著:《人際關係》、《改變你的人際關係》研習教材,以及《衝突》、《家族世仇》、《饒恕別人》、《脫離罪惡得自由》、《婚前性行為》等小冊。與妻子芭芭拉(Barbara)育有二子二女。■保羅區普(Paul David Tripp)美國賓州西敏神學院兼任教授,保羅區普事工總裁,為了落實「把基督改變的大能與個人生命連結」的使命,每週受邀到世界各地演講。牧會超過十五年,現任費城第十長老教會(Tenth Presbyterian Church)牧師;德州達拉斯市救主神學院牧者生命關懷學系教授,德州華茲堡市(Fort Worth)牧者生命關懷中心常務理事。他還是暢銷書作家,著有《青春的契機》(台福)、《言語的威力》(華神)、《改變生命改變心》(真生命)共十一本書。與妻子盧艾拉(Luella)連袂卅五年,三子一女皆已成年。
產品目錄 致 謝 推薦序 歷經成長的喜樂 譯者序 委身於每日真實的悔改 第一章 福音中缺乏的延續性 解析「福音中缺少的延續性」──福音的缺口 三種盲目的型態 填補缺口的事物 基督教的「形式主義」 填補福音缺口的事物 為何這「替代物」如此吸引人 用什麼填補「福音的缺口」 福音中的五個層面 一個慶典 第二章 假冒的盼望 每日生活中的嚴酷考驗 這些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錯誤的盼望 是什麼需要被改變呢? 真實的盼望 真實的世界 生命更新是完全可能的! 第三章 這是神要帶領你去的地方 「事實」與「臆測」 矛盾的夢想 一些值得夢想的事物 以基督的眼光觀看 過著展望「終極目標」的生活 觀看及回首 「終極目標」澄清了我們的價值 為終極目標作準備 隨時的幫助 第四章 基督的新婦 改變你的這一位 持續專注於基督 與基督聯合:哥林多後書十一章1-3節 基督是我們的新郎:歌羅西書一章15-23節 與基督聯合的福氣 歌羅西書一章21至23節,二章1至15節 資產與負債:我們是如何忽略基督的 真實生活中的實踐 第五章 改變需要群體的生活 生活在張力之中 友誼與個人的改變 像神自己一樣,生活在群體之中 歸屬於神的家 在神的家中享受愛 在神的家中被潔淨 聖禮 第六章 大圖畫 一位恩典的神與一個世界的比喻 大圖畫 運用大圖畫 個人的故事 神眼中的生命,神手中的改變 第七章 現實世界中的真神──炎熱篇(上) 情感的轉變 炎熱:從神的眼光看我的世界 在黑暗中,覺得孤獨嗎 更多的鼓勵 聖經的寫實性 你、你的主、試煉 第八章 現實世界中真實的你──炎熱篇(上) 真實世界的細節 在曠野中的教訓 第九章 什麼事情纏累著你──荊棘篇(上) 神呼召我們做一個「不滿足於現狀的人」 生活不要像外邦人一樣 更具個人化的進程 荊棘叢對困難的反應 好果樹對困難的回應 第十章 為什麼你會被纏累──荊棘篇(下) 為罪找尋合理的解釋與藉口 警誡的話語 犯罪的「機會」與「導因」 你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誡命與心 好的事物轉變成為壞的事物 雅各書中的一個例子 X光問題掃描
書名 / | 人如何改變 |
---|---|
作者 / | Timothy S. Lane Paul David Tripp |
簡介 / | 人如何改變:真實的悔改,信心的茁壯許多人常以為「只要更換一個環境、中止一段關係,就能擺脫眼前難處」,卻忽略自己的角色、責任與影響力。其實,困境與順境都是生活百樣 |
出版社 / | 格子外面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1882324804 |
ISBN10 / | 1882324803 |
EAN / | 9781882324804 |
誠品26碼 / | 2682168142006 |
頁數 / | 448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S:軟精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3X15X1.2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這本書幫助讀者靠著基督的恩典改變自己,確實活出基督的樣式之後,方能幫助他人生命更新!
自序 : 序
聖經用成千上萬的文字記錄了神的話語和作為。從表面上看,聖經中沒有一幅照片、插圖、地圖、或是表格。神的話語,除了文字還是文字。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你的聖經不僅是一本色彩鮮明的故事圖集;同時,也是一本情節生動曲折的生命紀錄,充滿豐富的知覺與感受。神定意安排你用心靈的眼光去看見,就連照料及看管野地花朵的工作,神都親自參與;你也會感受到,當王后以斯帖沒有被亞哈隨魯王邀請,卻私闖王宮的不安。當百姓歡呼「和散那」的時候,你的心會被喜樂觸摸;當人們在十字架前嘲弄耶穌時,你的靈也會被悲痛刺傷。當你嘗到烤餅的馨香、生果的鮮美、蜂蜜的甘甜,你能夠開始想像,什麼叫作神的智慧比「蜂房下滴的蜜還要甘甜」。當你聞到香氣、香柏、剛出爐的麵包、燈油、血、火及煙薰的味道時,也會在其中學習與體會到什麼叫作神的恩典與榮耀。當你來到新約,隨著主耶穌一生的故事像摺頁般一頁一頁展開在你眼前時,你會身臨其境般感受到,從宗教領袖身上湧出的敵意,排山倒海而來。當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時,你似乎感受到門徒心中的驚恐和沮喪;而當祂在復活的清晨顯現給門徒看時,他們心中難以言表的喜悅,你似乎也可以明白。
神所述說的故事,總是極富戲劇性的。祂運用在地上每日可見的譬喻,來完成祂的工作。無論是閱讀神的話語,還是聆聽祂的教導,在你的腦海裡,都會看見一幅幅移動的圖畫。所以,神的話語所帶來的,不僅是外在觀念的衝擊,亦深深刻劃在你內心。神說出聖潔且人人能聽得懂的話語,目的不只是賜給你更多資訊與知識,祂的終極目標是要改變你的生命。請試著比較以下兩個聖經中的句子,看看它們會帶給你什麼感受:第一句︰「神愛世人。」第二句:「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祂的群羊捨命。」這兩個聲明都很真實,都在闡述同樣一個真理。然而,這兩種表達所產生的果效,卻有程度上的不同。很顯然,第二個聲明比較能夠抓住你的心,深深印在你的腦海中,對你的行為產生影響。為什麼呢?那是因為,第二個聲明在述說的同時,用語言描繪出一幅生動的圖畫。
本書的兩位作者,一位是提姆連恩,另一位是保羅區普。他們用本書來教導你應該怎樣發揮基督徒生活的功效。這不只是一個理論,而是事實的陳述。所以,他們所教導的真理,語言生動,描寫豐富,使讀者有如看到一幅幅色彩豔麗的圖畫一般。提姆與保羅善用在現實生活中所發生的真人真事,來闡明神的恩典是如何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運作。事實上,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你將一再受到邀請,將你自己的故事與學習的課程緊密連結,轉化為個人的學習體驗。
本書從第三至十四章,使用一幅圖畫作為貫穿的主題(這張模式圖及章節與蛻變系列《人如何改變》課程相互輝映。)這幅圖畫,描繪出在乾旱炎熱的沙漠中生長的兩種不同的植物。一棵是沒有果樹的荊棘叢,長在乾旱無水之地;另一棵則結滿了果實,因為根部深植在源源不絕的活水泉源當中。我們的主,為我們捨了祂的生命;祂就是我們生命活水的泉源。
此書的兩位作者,邀請我寫序。原因是,他們引用我在1980年起,所教授的一門名為「合乎聖經中改變與成長的動力學(Dynamic of Biblical Change)」課程中所發展的圖示。兩位作者都曾經是我的學生,現在又成為了我非常尊敬的同事。
在書中他們引用了我所發展的圖示,認為是我的功勞,並誠摯邀我寫序,我感到非常榮幸。但我不能獨享這項殊榮;因為,圖示不是我一人原創,而是我藉由聖經在耶利米書第十七章所描繪的啟示而來。我只不過是將它與現代生活結合起來,在基督徒的生命當中,轉換成比較複雜的隱喻而已。我真誠希望讀者在學習本書時,讓這張模式圖幫助你,將神的真理深深銘刻在心中,並在日常生活當中實踐所學。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各種教導和各樣資訊的世界。即使是在教會裡,我們的耳畔也充斥著這樣的聲音:「聽我的勸告吧!我是相當重要的人物。我可以給你快樂、健康、金錢、知識、成功、愛情。」而事實上,只有其中極少的一部分是重要且有幫助的;大部分的這些聲音,卻只是有如一股熱風吹過而已。充其量,他們所提供的這些事物,並無法達成他們所預期的那般重要且對人有真實幫助;此外,更糟糕的是,他們所得到的,卻是比先前更糟糕的光景。
至於在本書《人如何改變》裡,又是如何呢?如果兩位作者憑真理說誠實話;那麼,你必須需專注聆聽,並且照著去行。一個人能否在智慧上不斷成長,是關乎生死的問題,這實在太重要了。箴言三章14至15節:「得智慧勝過得銀子,其利益強如精金,比珍珠寶貴;你一切所喜愛的,都不足以與其比較。」事實上,只有一件事情是更重要的,而這一件事就是認識神。在以下的經節中,神如此形容祂自己的份量︰
耶和華如此說:「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誇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誇口,財主不要因他的財物誇口。誇口的卻因他有聰明,認識我是耶和華,又知道我喜悅在世上施行慈愛、公平,和公義,以此誇口。這是耶和華說的。」(耶利米書第九章23至24節)
《人如何改變》這本書,是以「神」為起始;所以,它亦避免了一般坊間所有「自我幫助」等書籍裡的重大缺失。一旦你意識到「原來,這一切不是只關乎我,而是只關乎重新塑造我們的神」,你整個生命與過去就會完全不同―在這個世界上,與其他人一起成為更像主的樣式;所以,讓我們進入一個實踐慈愛、公平與公義的群體。神說「這才是我所喜悅的。」
大衛‧鮑力生 David Powlison
2005年7月
內文 : 第1章:福音中缺乏的延續性
菲爾先生給我的第一印象非常深刻。他不僅對聖經與系統神學非常熟悉;在他個人的圖書館裡,他還收藏了《世界名人錄》中各派著名神學家所撰寫的《聖經註釋》之類的書籍。
在探討有關聖經經節或者是神學方面的學術問題時,幾乎沒有什麼是菲爾不知道的。但是,一旦把眼光從他的圖書館轉到播放他真實生活的錄影帶裡,你所看到的,卻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在菲爾身上有些問題,是錯得相當離譜的。
圍繞在菲爾身邊的所有事情,似乎總是能夠被別人挑出一些毛病;迄今為止,很少有成功的果實在他身上顯現。論及頭腦中的神學知識,他的機敏和靈巧可以和運動健將相提並論;可是一旦到了現實生活中的為人處世,他活得就像個半身不遂的癱子。他和妻子愛莉從踏入婚姻的第一天開始,就紛亂不堪。他似乎完全無法診斷或改變他們關係中永無止境的矛盾和衝突;而這些問題,早已將婚姻中所需的氧氣吸光耗盡。他與已成年孩子的關係,充其量只能說是相當疏離;此外,他和妻子的家人、親戚之間的關係,似乎永遠都捲入一些紛爭的戲碼。對於他自己的事業,他從來就沒有滿意的時候,而且,在過去三十年當中,他已經換了四個教會。菲爾被自身的問題佔據了所有的精力,他完全沒有時間在教會中服事其他的人。
但是,問題就出在這裡:很少人真正知道「錄影帶中」的菲爾。菲爾的真實生活,與表面上看到的完全不同。他與愛莉從來不在公眾場合中爭吵;從來沒有分居;也根本沒有離婚的打算。他們忠實地出席教會活動,奉獻也從沒有間斷過。週日的主日學、查經聚會,菲爾給人的印象是知識淵博,並且相當地委身。但是一回到家裡,他動不動就發脾氣,一點小事就會惹惱他。沒事的時候,他就坐在電腦前面打發時間。他和愛莉之間的談話,除了今天的行程安排,就沒有其他的話題了。此外,即使是商量行程,他對妻子的態度,也常常是很粗暴又不耐煩的。在菲爾的生活中,「仁愛」、「恩典」、「喜樂」之類的形容詞,根本就無法用到他的身上。
在教會中,愛莉感到相當的挫折;因為她覺得沒有一個人能真正知道這個真實的菲爾。他既沒有家暴,又不吸毒或者上色情網站成癮的問題,也沒有婚外情或是拋棄家庭之類的企圖。所以,他低空飛過了「教牧輔導」的雷達探測器,根本沒有人把他當成問題人物來過問。雖然她知道許多人都非常欽佩菲爾的博學,但是,每回當菲爾被邀請去帶領查經或是教授神學課程時,愛莉的內心充滿了各樣的掙扎。她竭盡所能地壓抑與避免成為充滿苦毒與憤世忌俗的人,但是,眼看著她就快輸掉這場爭戰了。此外,她甚至發現,在廚房的餐桌前,有時候她竟開始幻想「沒有菲爾的日子,將會多麼美好」。
終於有一天,愛莉忍無可忍了,她再也無法以這樣的情形持續下去。她知道她必須尋求幫助,所以她要求菲爾同她一起去看諮商輔導。起初,菲爾生氣地拒絕了;但是,最後他還是同意嘗試一下。在第一次約談中,我花了幾乎所有時間讓他們說話。雖然他們的故事總讓我覺得有些怪怪的,可是一時之間,我又無法確定到底問題出在哪裡。一直到當我開車回家時,才猛然意識到問題所在︰雖然,他們毫無隱瞞地講述了自己的生活,但是,他們卻甚少或幾乎隻字未提到神。我們在這裡所看見的,是一個精通神學的男人以及他相信基督教義的妻子;但是,在他們現實的生活裡,卻全然沒有神的存在!
在他們對福音的認識上,菲爾與愛莉有一個相當大的缺口─缺乏福音的延續性(福音的缺口)。用一個比喻來說,那就像在他們的房屋中間有一個大洞,他們嘗試與這個大洞共同生活。他們每一天在大洞四周圍走來走去,東西常掉進大洞裡,而且,這個洞越來越大;但是,他們似乎對這個大洞的存在視而不見。此外,他們亦沒有發覺,其他人的房子裡並沒有大洞存在,所以不需要重新翻修或完全被拆毀、重建。菲爾甚至擁有一本已經徹底讀畢的「大洞維修手冊」;但是,這本手冊並沒有引領他去修復這個大洞。而愛莉呢?這個洞裡滿了污垢,腐臭的味道不時帶著熱氣,不停折磨著她。但是,她完全不知道該怎樣處理這堆有害物質─這就是他們信仰的光景。
我真希望可以說,菲爾與愛莉的例子只是一個個案而已;但是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像菲爾及愛莉的身影。我們對福音的認識,常常存在一個巨大的缺口。
在福音裡,這個缺口所造成的延續性的缺乏,不僅顛覆了我們身為基督徒的身分、使我們做了有名無實的基督徒,亦使我們無法了解神當下的工作。這個缺口侵蝕了我們生命中每一層人際關係、每一個我們所做的決定、每一個想嘗試服事別人的企圖。所以,是的,當我們對大洞視而不見的時候,我們事實上是盲目地活著的。
解析「福音中缺少的延續性」―福音的缺口
在彼得後書一章3至9節中,關於「福音中缺少延續性」的描述,比起其他經節都要來得貼切。
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
因此,祂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的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你們若充充足足地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人若沒有這幾樣,就是眼瞎,只看見近處的,忘了他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
讓我們來看看,屬於這個「福音中缺少延續性」的徵兆與症狀。在第9節中使徒彼得指出,有一些人雖然信了主,但是,在他們的生活中卻看不到因信心而結出的果子。他們的生活無法行出以下的品格︰擁有平安、充滿仁愛的人際關係,與神之間甜美、親密又自然的崇拜生活方式;對於物質享受上的態度,是健康、平衡、有節制的;並且,在屬靈的生活上,是不斷成長與改變的。而相反的情形,究竟是如何呢?這些信徒會留下破碎關係的軌跡;他們圖有與神同行的知識,卻沒有建立與神同行的個人關係;常常被物慾所控制,不能自拔;而且,在屬靈上看不到個人成長的軌跡。所以,就屬靈收成的角度來看,有一些事情出錯了;此外,它與信心相互抵黜,而這個信心卻正是信仰的源頭。
使徒彼得在這段經文中的描述,恰好與菲爾和愛莉的情形一模一樣。他們在許多方面都符合彼得在第8節中所說的「懶散,不結果子」的描述。衝突所留下的傷痕,大大地損害他們對彼此的尊重;因此,久而久之,夫妻相互間的信任減少,那種自然而然對彼此的愛慕也蕩然無存。他們沒有與鄰舍擁有良好的關係;並且,以相當糟糕的方式,離開了三個教會。在敬拜神的時候,一點都感受不到他們對神的渴慕與感動。基督信仰對於他們來說,只是一種「意識形態」,甚過於「真正敬拜神、與神擁有確實的關係」;在他們生命中,神切合實際的呼召變成一種義務的表現,而不是發自內心、滿有喜樂的追求。
所以,菲爾及愛莉之所以債務纏身,並不是一件令人感到驚訝的事情。因為,在許久以前,他們早已用有形的物質取代精神上的物質。所以,在每一件事情上,他們似乎都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如果在十年前,你已錄製了他們向對方抱怨的記錄,你會發現,他們今天所爭吵的內容與那時候的絲毫沒有兩樣。
為什麼有許多基督徒「懶散,不結果子」呢?在第9節當中,彼得提供了以下的診斷︰他們是「只看見近處及眼瞎的,忘了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對於福音在現今時代所產生的能力和帶來的盼望,他們是盲目的。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耶穌基督之福音的好消息是一個「那時─此時─那時(then-now-then)」的福音。(見圖示1-1)這第一個「那時(then)」指的是過去。當我憑著信心接受耶穌救恩的那一刻時,我的罪完全被赦免;所以,得以憑著「義人」的身分站在神的面前。另外一個「那時(then)」指的是將來。主應許我們,到那時我們會在永恆裡完全脫離了罪的捆綁。今天的教會中對這兩個「那時」的教導上,相對做得還不錯。但是,在這個「此時(now)」方面,基督已經成就的工所帶來的助益,教會的教導往往傾向於大打折扣,或是誤導信徒。在此時此刻,福音究竟帶來了什麼不同的影響?福音如何幫助我成為一個更稱職的父親、丈夫、職員,或是基督身體中的一員呢?
當我回應困境時,它如何幫助我做決定呢?福音如何賦予我意義、目標、以及身分呢?它又是如何鼓勵我去服事他人呢?就是在這個「此時此刻(here and now)」的當中,我們其中許多人對福音的認識,仍是迷茫與眼瞎的。我們的眼光被以下的事物所矇蔽,因而模糊不清:暴政的窘迫;成功的鼓動;近在咫尺的情色誘惑;缺乏能力去承認自己的問題;以及,在基督肢體中,我們錯誤地宣稱那些不切實際、只講究交誼的人際關係為團契生活。那些沒有將福音帶進人們生活中所面對的特定挑戰的講道,往往會增加對福音的盲目。所以,人們須要看見,福音應該存在於他們的工作場合、廚房、學校、臥室、庭院,以及他們的座車當中。他們須要看見,福音如何將他們所做的與神所做的相互連結起來。此外,他們亦須要了解,他們生命中的故事是須要在神更寬廣的救贖故事中活出來;所以,他們可以學習以「福音」的心態來過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