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行願: 觀音、地藏、普賢菩薩法門講記 (第2版) | 誠品線上

菩薩行願: 觀音、地藏、普賢菩薩法門講記 (第2版)

作者 聖嚴法師
出版社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商品描述 菩薩行願: 觀音、地藏、普賢菩薩法門講記 (第2版):觀世音菩薩因曾發願,如果將來自己能利益、安樂眾生,便立刻長出千手千眼,因此以「千處祈求千處應」的示現,成為廣大佛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觀世音菩薩因曾發願,如果將來自己能利益、安樂眾生,便立刻長出千手千眼,因此以「千處祈求千處應」的示現,成為廣大佛子千百年來的心靈依怙。 地藏菩薩的無盡誓願,是在五濁惡世與無佛世界度眾生,而且發願在眾生度盡後,才願成佛。 普賢菩薩的十大願,則是菩薩諸願中最尊貴的,因而有「普賢願王」之稱。 聖嚴法師為三位菩薩的大行與大願,提供了清楚、扼要的概觀。法師講經一向顧及現代人的需求,總是以一般大眾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使讀者獲得最大的利益。本書囊括了三位各具特色的菩薩及其重要經典,是讀者認識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普賢菩薩的最佳入門書。 收錄聖嚴法師講記—— ◇觀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我們修行觀音法門,第一要口念觀世音菩薩,第二要身拜觀世音菩薩,第三要心想觀世音菩薩的慈悲,便能得到觀世音菩薩的感應。 ◇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本願經》、《占察善惡業報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地藏菩薩的本誓願力,便是要使眾生滅除所有重罪而得安穩;若心不自在安穩,這種人便是業障深重,應該要修行地藏法門,從障礙中得解脫。 ◇普賢菩薩:〈普賢菩薩行願讚〉、〈普賢菩薩十大願〉 《華嚴經》說,普賢菩薩的身體猶如虛空,三世諸佛的法身,也是普賢的法身。亦收錄普賢菩薩「十種威力」與「圓滿七海」,資訊完整而豐富。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聖嚴法師聖嚴法師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臺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並積極推展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世界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編者序 壹、〈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緒論 一、《法華經》與〈普門品〉 二、觀世音菩薩的因行與果德 三、《法華經》的翻譯者 四、觀世音菩薩的性別 五、觀世音菩薩住在何處? 本論 一、為何名為觀世音菩薩? 二、如何遊化娑婆世界? 重頌問答觀音聖德 一、為何名為觀世音? 二、觀音無處不現身 三、讚歎觀音聖德 結論 一、持地結讚觀音 二、大會眾生普得法益 貳、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 前言 一、地藏的意思 二、地藏菩薩是誰? 三、地藏法門的三部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講記 一、地藏菩薩的本誓願力 二、修行占察法當發種種願 三、《占察經》的基本法門是十善 四、《占察經》的離怯弱法 五、空無自性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講記 一、地藏菩薩的功德 二、地藏無盡誓願 三、地藏菩薩循聲救苦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一、佛在忉利天宮為母說法 二、地藏誓願與稱名功德 三、度盡眾生方成佛道 四、孝女度母因緣 五、光目女發大願度脫其母 六、一王發願永度眾生 七、病亡讀經利益 結論 參、〈普賢菩薩行願讚〉講記 前言 一、普賢行願在《華嚴經》中的地位 二、普賢菩薩在佛法中的地位 〈普賢菩薩行願讚〉講記 一、「禮敬諸佛」讚 二、「稱讚如來」讚 三、「廣修供養」讚 四、「懺悔業障」讚 五、「隨喜功德」讚 六、「請轉法輪」讚 七、「請佛住世」讚 八、「功德迴向」讚 九、「學佛迴向」讚 十、「利益眾生」讚 十一、「大行利生」讚 十二、「恆順眾生」讚 十三、「同行善友」讚 十四、「持法修行」讚 十五、「重重無盡」讚 十六、「十種威力」讚 十七、「圓滿七海」讚 十八、「盡學普賢」讚 十九、「學文殊行」讚 二十、「行願功德」讚 二十一、「滅罪生福」讚 二十二、「善根迴向」讚 二十三、「往生極樂」讚 二十四、「利樂有情」讚 二十五、「結歸極樂」讚 後記 肆、普賢菩薩十大願 前言 第一大願:禮敬諸佛 第二大願:稱讚如來 第三大願:廣修供養 第四大願:懺悔業障 第五大願:隨喜功德 第六大願:請轉法輪 第七大願:請佛住世 第八大願:常隨佛學 第九大願:恆順眾生 第十大願:普皆迴向 附錄 【附錄一】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附錄二】地藏菩薩本願經 【附錄三】普賢菩薩行願讚

商品規格

書名 / 菩薩行願: 觀音、地藏、普賢菩薩法門講記 (第2版)
作者 / 聖嚴法師
簡介 / 菩薩行願: 觀音、地藏、普賢菩薩法門講記 (第2版):觀世音菩薩因曾發願,如果將來自己能利益、安樂眾生,便立刻長出千手千眼,因此以「千處祈求千處應」的示現,成為廣大佛
出版社 /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ISBN13 / 9789575988562
ISBN10 / 9575988566
EAN / 9789575988562
誠品26碼 / 2681904985006
頁數 / 26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5X1.4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370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普門品〉、《地藏經》、〈普賢十大願〉等,
觀音、地藏、普賢菩薩,流傳最廣的重要經典;
一生必讀,聖嚴法師最精闢實用、入理入心的解說。

「發願,不但是一種生命的態度,更是生命的方向和動力。」——聖嚴法師
三位菩薩的「願」,是能指引我們人生方向最亮的一盞明燈!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編者序

本書內容包括原「隨身經典」系列於一九九九至二○○二年間發行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與《普賢菩薩行願讚》三部聖嚴法師講記,並新增了原在一九九七年以英文刊登於《禪》雜誌(Chan Magazine)、首次以中文出版的〈普賢菩薩十大願〉一文,因此更完整地呈現出「菩薩行願」這一主題。

上求無上佛道,下度無邊眾生,是一切諸佛菩薩共同的慈悲大願。雖然菩薩的願望各不相同、各有殊勝之處,但無不是以利益一切眾生為依歸。

觀世音菩薩因曾發願,如果將來自己能利益、安樂眾生,便立刻長出千手千眼,因而成就了廣度眾生的無量方便,以及「千處祈求千處應」的普門示現,成為廣大佛子千百年來的心靈依怙。地藏菩薩的無盡誓願,是在五濁惡世與無佛世界度眾生,而且眾生度盡後才願成佛。普賢菩薩的十大願,則是菩薩諸願中最尊貴的,因而有「普賢願王」之稱。

菩薩修學萬善萬行、難行能行的慈悲「大行」,發起無私無盡、成就眾生的深重「大願」。聖嚴法師在本書中,為三位菩薩的大行與大願,提供了清楚、扼要的概觀。法師講經一向顧及現代人的需求,總是以一般大眾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使讀者獲得最大的利益,本書也不例外。

〈普門品〉的講解,不採傳統科判方式,改以「本論」、「重頌」,以及「結論」三個綱目,做為解說主軸。地藏菩薩大願法門部分,是從三部經典節錄與主題相關的經文來講解,反映出法師常以現代人較習慣的主題單元來講經的特色。普賢行願,則包括〈普賢行願讚〉與〈普賢十大願〉一文的補充,兩篇內容除了一般人較熟悉的〈普賢行願品〉十大願之外,還有普賢菩薩「十種威力」與「圓滿七海」,資訊完整而豐富。

俗話說:「有願必成。」許願,是敦促我們前進的動力。聖嚴法師在《祈願.發願.還願》一書中曾表示,每個人的一生都應該為自己、為眾生、為未來,發清淨而遠大的願,乃至擔負「如來家業」的菩薩行願。我們若是能效法菩薩精神發願、行願、乃至滿願,便是許給自己與這個世界一個美好的未來了。(法鼓文化編輯部)

試閱文字

內文 : 壹、〈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節錄)

一、為何名為觀世音菩薩?
(一)觀聲救苦——救濟七難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若是沒人請法,釋迦牟尼佛就沒有機會說〈普門品〉。因為有無盡意菩薩代表所有聽眾向釋迦牟尼佛請示觀世音菩薩的名字由來,所以釋迦牟尼佛才有機會說出〈普門品〉。

法是必須有人請的,不是隨口就說的,所以經典中不問自說的經典,我所知道的有《阿彌陀經》,其他的經典則要有問法者、請法者,世尊才會鄭重其事地應機說法。

此處請說〈普門品〉的無盡意菩薩,是東方不眴世界的大菩薩。他之所以請示佛陀有關西方世界觀世音菩薩的因緣,似乎也表示東方、西方的菩薩是相呼應的。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因為無盡意菩薩現的是丈夫相,所以釋迦牟尼佛稱他為善男子,並告訴他如果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到諸多苦惱,只要聽過觀世音菩薩的名字,一心一意稱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觀世音菩薩就立即聽到他們的聲音,而使得無量眾生同時得到解脫。

「善男子」意指很有善心的男子,「善」有二解:一為無煩惱、有智慧;一為無瞋恨心、貪欲心、有慈悲心。男的稱為「善男子」,女的稱為「善女人」。

許多人有時是善男子、善女人,但有時不是;聽經修持時是,生煩惱時不是,而無盡意菩薩則永遠都是。

「受諸苦惱」即蒙受種種痛苦與煩惱。痛苦與煩惱有些是生理的,有些是心理的,生理的痛苦還好解脫,心理的苦惱則不易面對、處理;因為真正的煩惱根源於我們的心,如果心中提不起又放不下,便會為我們帶來種種困擾。

臺北地區有一家專門收容特殊病患的醫院裡,有一位善女人,有一次我跟她說:「妳在這裡住了三十年,實在很苦。」

她說:「師父,我已不苦了。」

我說:「妳的四肢殘缺,臉部五官不全,怎麼不苦?」

她說:「師父,現在我的身體雖然有病,但心理沒有病,所以沒有苦。」

我又問:「為什麼不苦?」

她說:「因為佛法讓我不苦,如同師父說的〈四眾佛子共勉語〉中的兩句話:『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我在聽了佛法後很歡喜,我現在會念佛、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覺得經常在禪悅之中,當然不覺得苦。」

我再問她:「妳不是自我陶醉吧?妳是真的快樂嗎?」

她說:「佛法教我慈悲,所以我雖然是個病人,也能協助照顧其他病人;當我看到其他病人痛苦,就去幫忙,就不會想到自己有病,所以也不覺得自己有什麼苦的,反而覺得那些病人好可憐啊!」

從她的回答中,我相信她是真的很快樂。

所以,苦惱、煩惱是在「心」,心苦才是真正的苦,身體的病不一定是苦。

當身心皆苦,不知如何處理時,應該一心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就能得到觀世音菩薩的感應而離苦得樂。

稱念觀世音菩薩有兩種念法:

1. 散心念:一邊念,一邊還會想其他的事;散心念也會有用,但就像牛乳裡摻了水一樣,是被稀釋過的,不過總比不念的好。

2. 一心念:念聖號時心無雜念,雖然耳中可聽到其他聲音,但不去注意它,心裡可能還有念頭,但不要在乎它,只是一心稱念聖號。
貳、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節錄)

七、病亡讀經利益

《地藏經》中說到念誦《地藏經》的利益,是不可思議的。

經文中說,凡是家中有人生病,臨命終時,或已經往生,應該為他念《地藏經》、供地藏像,修布施、做供養,乃至在七天之中,為他稱念地藏菩薩的名號滿一萬遍,便能夠使他在往後千萬生中,都能出生在尊貴人家。

又如果每逢十齋日時,都能夠念誦《地藏經》一遍,則現世的家庭中,便不會有種種的橫禍或災病,同時保佑家裡衣食豐足。所謂十齋日,也有人說是六齋日,也就是在一個月之中,有六天或十天持守八關齋戒。

甚至只是聽到《地藏經》中三個字、五個字或一個偈子、句子,現生就能得到安樂,將來百千萬生之中,都會出生在富貴人家,而且相貌端正。

經中也提到,若由自己念誦《地藏經》,其中七分功德都是由自己所得,如果自己沒有辦法念,請他人念,再迴向給自己,則讀經的人可以得到其中的六分功德,而被超度、受迴向的人,只能得到七分之一的功德。

所以,當自己身體健康、還能誦經、持念的時候,最好是自己誦讀,每一分功德都是自己得到。有些人非常愚癡,父母過世了,自己不念經,反而出錢請人替他念經,這是非常不划算的,因為《地藏經》不純粹是為了超度亡者。

結論

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法門,如果還沒有固定修行法門的人,可以修地藏法門,因為它非常容易修持,只要供養、布施、讚歎、禮拜,以及誦經、持名,這些人人都做得到;而且這一法門可以使我們現生得到很多利益,最後一定能夠成佛。
參、〈普賢菩薩行願讚〉講記(節錄)

十二、「恆順眾生」讚

「常行隨順諸眾生,菩提妙行令圓滿。普賢行願我修習,我於未來劫修行。」

這是說菩薩修持普賢行願,必須恆常隨順眾生的需要,而給予恰到好處的救濟幫助,目的在於促使眾生圓滿成就大菩提行。這樣的發心菩薩當說:「我要修習普賢行願,盡未來劫,我都如此修行。」

「恆順眾生」,頗不容易,眾生有種種性格、種種心向、種種欲求、種種需要。從菩薩的立場,以菩薩的智慧,因應種種不同的眾生;縱然對於同一個眾生,於不同的時地,也會有不同的需求。而且,眾生自己想要的,未必是他需要的,眾生自己覺得需要的,未必就是菩薩認為該給的。

曾有一位居士,因為他有一班愛喝酒、愛賭博、愛逛花街柳巷的酒肉朋友,他也經常陪著他們一起玩,被我知道了,問他為什麼要過如此靡爛的生活?他卻理直氣壯地回我:「普賢菩薩教我們恆順眾生,所以我才這樣,要不然我就沒有辦法跟他們在一起,他們也永遠沒有機會接觸佛法了。」

其實,這位居士是被他的那班朋友拖下了水,他那班朋友始終都在水中,因為跟他們玩在一起的時候,沒有孔隙讓他介紹佛法,在那種場合,要那班朋友認同佛法、接受佛法,是極度困難的,南轅北轍,道不同不相為謀,這絕不是恆順眾生的本意。雖在菩薩行的四攝法之中的「同事攝」,便是先讓自己同於他,再讓他來同於己,不過要看準了狀況,因緣成熟時,才可運用此法。

真正的隨順眾生,是隨順每一個眾生的福德因緣,讓眾生接觸佛法、接受佛法、修學佛法。估量每一個眾生的根器利鈍、程度高下、性格心向,才決定用什麼樣的佛法,在什麼樣的狀況下給他佛法,讓他如渴得飲、如飢得食似地接受佛法、運用佛法。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