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不散場 | 誠品線上

電影不散場

作者 曾偉禎
出版社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商品描述 電影不散場:電影散場後,總有某些意味深長的橋段縈繞在心頭,久久不肯散去……它潛入你我生活的空隙中,醞釀成新的經驗、新的滋味……繼廣受好評的《從心看電影》後,影評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電影散場後,總有某些意味深長的橋段縈繞在心頭,久久不肯散去……它潛入你我生活的空隙中,醞釀成新的經驗、新的滋味…… 繼廣受好評的《從心看電影》後,影評家曾偉禎再度跳脫傳統的影評框架,從心靈的角度出發,探討故事起承轉合裡的寓意與象徵、故事角色裡的人心與人性。書中電影取材多元,有刻畫人類貪欲與自省的《阿凡達》、探索自我與人我的《美味關係》等好萊塢大製作;亦有呈現黃土高原天地人的紀錄片《黃羊川》、寫下國片傳奇一頁的《海角七號》、描述生命最終樂章的日本電影《送行者》,以及揭露神祕輪迴啟示的西班牙電影《安娜》……等,共二十八部電影。翻開書頁,跟著作者走入心中那座戲院吧!電影永不散場,因為它始終在我們的生命中不斷上映。 影像,是心念的相續相。 專業影評人曾偉禎,善於解析電影風格引人入戲,穿透一幕幕起承轉合的生命情境,帶領讀者深入觀照:重重無盡的心靈世界。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曾偉禎曾偉禎輔仁大學英文系畢業,美國紐約大學(NYU)電影研究所電影碩士。目前為自由寫作,電影撰稿、講習、影評、編劇,並任輔大推廣部電影課程講師。曾任台北金馬影展執委會國際組組長及副秘書長,年代影視事業部經理,新聞局電影輔導金、金馬獎、台北電影節及金鐘獎評審。電影編劇作品《鴨賞》曾獲新聞局優良劇本獎,《睫毛膏》劇本獲選公視人生劇展拍攝。編譯有《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戲假情真——伍迪‧艾倫的電影人生》、《導演功課》、《女性與電影——攝影機的兩端》、《信手拈來寫影評》,並增譯《認識電影》。影評文集《從心看電影》、《電影不散場》。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自序 全面啟動——植入心靈能量 阿波卡獵逃——華嚴世界,諸相莊嚴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人生的最後一音 阿凡達——拯救人類,先拯救心靈 火線交錯——關於傾聽,關於深觀 全面反擊——人性中的道德良知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生命勇士之道 功夫熊貓——東方武林高手的心靈密碼 荷頓奇遇記——至大無升,至小無內︰芥子納須彌 黃羊川——和諧循環,動中養靜 美味關係——看見自我與人我 東京奏鳴曲——讓內在之光閃耀 明日的記憶——意識迷宮,無盡謎藏 黑暗騎士——遇見黑暗的自我 海角七號——從夏天尾巴燃燒起的電影奇蹟 囧男孩——趨向人生光明的囧 不能沒有你——黑白中的溫情 音樂人生——音樂天才的生命困境 謎樣的雙眼——眼是心念之鏡 心靈暗湧——滌清心靈的清泉 潛水鐘與蝴蝶——心念超越身體的限制 險路勿近——回到平常心以觀惡境 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因困惑而著迷,因明白而解脫 今生,緣未了——引渡生命幽谷的信差 安娜,Chaotic Ana——輪迴的生命,無盡的啟示 第三朵玫瑰——生命的彼岸 不願面對的真相——天地之間,人在其中 白色大地——看見單純的感動 附錄 電影資料

商品規格

書名 / 電影不散場
作者 / 曾偉禎
簡介 / 電影不散場:電影散場後,總有某些意味深長的橋段縈繞在心頭,久久不肯散去……它潛入你我生活的空隙中,醞釀成新的經驗、新的滋味……繼廣受好評的《從心看電影》後,影評
出版社 /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ISBN13 / 9789575985622
ISBN10 / 9575985621
EAN / 9789575985622
誠品26碼 / 2680608550008
頁數 / 272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明日的記憶——意識迷宮,無盡謎藏

人生如夢,不增不減
人難免生老病死,是必然的流程,在死亡之前,最常也最難應對的常是「疾病」,而非老去。而失智症的患者對自己記憶及日常生活能力失去自主,情緒因此常失控,更是身心的大煎熬。
不是失憶或失智者,我們當然無法體會失智者的身心狀態,只能試圖去了解及拼湊出他們意識層面的失序。然而,到底這疾病是如何形成?失智者腦中那片日漸沉入黑洞的黑色領土,如此神祕卻無法挽救地淪陷下去,令人不禁喟嘆。西方醫學認為這是生理現象引發的心智改變,因為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部電腦斷層圖,與一般人大腦斷層圖最大的不同,在於大量的黑影比例,是腦的病變引發身心失調。然而,若了解人的唯識運作,患者在記憶迷宮中走失,與心念浮動的迷途眾生,並無二樣。
《明日的記憶》沒有探討失智在心靈層面上的緣由及因果,選擇以溫情相伴、不離棄為主題,非常切合人間一般性的需求,因為病人需要被照顧、家屬需要被鼓勵,是基礎的需求。只是,個人業力與眾親業力的轉換,更需體認心靈是身心疾病的大藥倉,才能更上層樓,隨處安心自在。
《明日的記憶》一片中,最佳段落、神來之筆,也是最具啟發力道的,應是佐伯迷走到山中遇到往日陶藝老師傅的那一段。在荒廢的陶窯山林中,兩人皆是失智患者,拋開世俗羈絆,互不相識,卻能真切地開懷相處,野炊、燒陶、飲酒與夜宿山林,回歸到自然。老陶藝師在山林中飲酒高歌,神靈自在,是最令人感動的生命樣態。
動念即業,是念頭營造了這一生的種種事件,更甚之,心念也同時是宇宙無邊來也無邊去的原型。然而,我們如何拋開這眼、耳、鼻、舌、身、意所感受到的世界,接受它是一個假合的幻象,體認這一切,並接受所有的變化,並往「無住生心」的境界前去,潛心修行渡過苦海,隨處自在安心,是比「明日記憶」來臨,或往日記憶逝去與否,更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