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中醫大師傳承班授課精華錄
作者 | 顏新/ 顏乾麟 |
---|---|
出版社 | 文光圖書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同濟大學中醫大師傳承班授課精華錄:顏德馨先生評語同濟大學的中醫大師班聘請第一屆國醫大師鄧鐵濤先生、朱良春先生、張琪先生、周仲瑛先生、路志正先生和我為導師並親自帶 |
作者 | 顏新/ 顏乾麟 |
---|---|
出版社 | 文光圖書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同濟大學中醫大師傳承班授課精華錄:顏德馨先生評語同濟大學的中醫大師班聘請第一屆國醫大師鄧鐵濤先生、朱良春先生、張琪先生、周仲瑛先生、路志正先生和我為導師並親自帶 |
內容簡介 顏德馨先生評語同濟大學的中醫大師班聘請第一屆國醫大師鄧鐵濤先生、朱良春先生、張琪先生、周仲瑛先生、路志正先生和我為導師並親自帶徒執教,同時聘請著名中醫學者李士懋(2014年獲評第二屆國醫大師)、嚴士芸、連建偉、熊繼柏、顏乾麟、顏新教授及著名文化學者楊冬青、張榮明、詹丹教授聯合講授,中國科學院裴鋼院士、陳凱先院士也受邀做報告。中醫大師班堅持「原汁原味、百花齊放、與時俱進」的辦學方針,堅持中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面授講課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繼承整理與研究相結合、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相結合的教學原則,五年來(2008-2013),教導有方,學子勤奮,為中國傳統中醫教育走出了一條革新之路,功在當代,名載史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顏乾麟(1920~2017)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自幼從父江南名中醫顏亦魯學醫。曾任同濟大學中醫研究所副所長、上海市中醫心腦血管病臨床醫學中心副主任。長期從事中醫內、兒,婦科疾病的臨床、科研、教學工作,尤對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脂血症、高血壓病,阿茲海默症等病症深入研究。顏新(1956年生)女,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祖父顏亦魯為著名中醫學家,父親為首屆國醫大師顏乾麟教授。曾任上海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中醫各家學說教研室主任、同濟大學中醫研究所副所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名中醫傳承模式重點研究室主任、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多年來致力於中醫學術史和疑難雜證的研究,重視經典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學術上推崇脾胃學說和氣血學說,強調辨證論治。
產品目錄 第一篇 理論篇第一章 六位國醫大師學術思想簡介一、顏德馨國醫大師學術思想簡介二、鄧鐵濤國醫大師學術思想簡介三、朱良春國醫大師學術思想簡介四、張琪國醫大師學術思想簡介五、路志正國醫大師學術思想簡介六、周仲瑛國醫大師學術思想簡介第二章 六位國醫大師傳道--講義精華一、顏德馨國醫大師論中醫與臨床二、鄧鐵濤國醫大師論中醫與科學三、朱良春國醫大師論如何學習中醫四、張琪國醫大師論中醫傳承五、路志正國醫大師論經方的應用六、周仲瑛國醫大師論疑難雜病的治療策略第三章 名師教學--講義精華一、顏乾麟--國醫大師顏德馨學術思想傳承研究二、顏新--王清任學術思想探微三、熊繼柏--中醫治病必須辨證論治四、李士懋--脈學心悟五、嚴世芸--對慢性心衰臨床辨治思路的思考六、連建偉--榻旁聆教誨:岳美中老師用方用藥經驗第二篇 臨床篇第四章 國醫大師解惑--病房查房記錄一、國醫大師顏德馨--帶教查房記錄二、國醫大師張琪--帶教查房記錄第五章 國醫大師醫案精選一、朱良春國醫大師醫案二、張琪國醫大師醫案三、路志正國醫大師醫案四、周仲瑛國醫大師醫案第三篇 傳統文化篇第六章 國醫大師論中醫與文化一、顏德馨國醫大師論中醫與文化二、鄧鐵濤國醫大師論中醫與文化第七章 中醫傳承與中國傳統文化一、楊冬青--儒家學說與《論語》二、張榮明--道教內丹養生三、詹丹--古代小說體制與《紅樓夢》醫案第四篇 前沿對話篇第八章 中科院院士論中醫與生命科學一、裴鋼院士--生命科學前沿及研究方法二、陳凱先院士--中醫藥學和當代科技發展附一 同濟大學「中醫大師傳承人才培養專案」學員名單附二 同濟大學「中醫大師傳承人才培養專案」大事記
書名 / | 同濟大學中醫大師傳承班授課精華錄 |
---|---|
作者 / | 顏新 顏乾麟 |
簡介 / | 同濟大學中醫大師傳承班授課精華錄:顏德馨先生評語同濟大學的中醫大師班聘請第一屆國醫大師鄧鐵濤先生、朱良春先生、張琪先生、周仲瑛先生、路志正先生和我為導師並親自帶 |
出版社 / | 文光圖書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9684477 |
ISBN10 / | 9869684475 |
EAN / | 9789869684477 |
誠品26碼 / | 2681743502006 |
頁數 / | 256 |
開數 / | 18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7X1.5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中醫大師班堅持「原汁原味、百花齊放、與時俱進」的辦學方針,堅持中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面授講課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繼承整理與研究相結合、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相結合的教學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