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呼吸十六法: 進入禪悅的境界 | 誠品線上

Mindfulness, Bliss, and Beyond: A Meditator's Handbook

作者 Ajahn Brahm
出版社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快樂呼吸十六法: 進入禪悅的境界:「對呼吸欣喜若狂」是禪修道路的精華當愉悅伴隨美麗的呼吸生起時,請像對待珍寶般珍惜它、保護它。此刻的愉悅,會將正念固定在呼吸上。當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對呼吸欣喜若狂」是禪修道路的精華當愉悅伴隨美麗的呼吸生起時,請像對待珍寶般珍惜它、保護它。此刻的愉悅,會將正念固定在呼吸上。當你欣喜若狂,完全正念、安定,穩如磐石,就是心解脫的跡象。這將成為你這一生最深刻的體驗。禪修是「放下」之道禪修的目標是心的美好寂靜、安定與清明。在禪修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增長願意放下或捨棄一切負擔的心;我們放下外在的複雜世界,以便達到內在強大的安穩。禪修是淨化與增強內心的方法;這種解脫世間的淨心經驗,是不可思議的禪悅(bliss)。如果你能遵循禪修之道,內在的快樂會如永不退潮的潮水般湧現。禪修能改善生命品質壓力問題和你的責任重量無關。問題是你拿起責任太久,不懂得如何暫時放下它們。禪修並非不負責任且永遠放棄你的義務,而是增強你放下負擔能力的練習,無論負擔有多重,每次只要你想要放下,就可以休息一會兒,以便之後更有效率地挑起那個責任。當你知道如何放下時,生命就不沉重了。此外,透過這種正念靜默的訓練,一切溝通的障礙都會完全消除。你能聽到身體的需求、家人的需求,家庭將會和樂融融,過著長壽又快樂的生活。本書重點本書提供漸進而完整的禪修課程,適用於對禪修有興趣卻視之為畏途的初學者,也能讓致力於禪修者藉由一些善巧方法,達到禪定境界的安穩與平和。禪修是放下之道,在修習的各個階段,都要學著捨棄、放下與出離。對初學者來說,禪修的入門之鑰就是拋開過去與未來:不要緬懷過去,也不要擔心未來。在禪修的這個階段只有一個時間,那就是當下。當你放下阻礙深入禪定的初步負擔,就能體會靜默之心的美妙。禪修可以用「進入事物的核心」來概括,禪修者先進入時間的核心「現在」,然後進入沒有一切思想的現在的核心,接著以呼吸進入身體的核心,再進入呼吸的核心「美麗的呼吸」,然後進入美麗呼吸的核心,禪修者在那裡體驗禪相,然後進入禪相的核心而進入初禪,接著進入初禪的核心--第二禪,依此類推,如此層層深入身體與心理的源頭,達到意志的源頭、造作者的所在地。最後他看見一切都是「空」的,根本沒有一個自我。本書的重點放在所謂「禪修」的出離。第一個階段是出離時間的轉換,進入無時間,或當下覺知的禪修狀態。然後,學習出離內在私語的暴君--思想,以便進入光明莊嚴且靜默的當下覺知。接著,藉由專注於身體的呼吸功能,修習部分出離身體與五入處,直到只有呼吸為止。然後,透過美麗的呼吸--禪相的階段,完全出離身體與五入處的世界。很快的,進行到出離造作者以便進入禪那,我們逐漸出離唯一剩下來的東西--覺知者或心,達到更高妙的禪那,並透過它們來到輕飄飄的無色定。本書也是排解疑難的指南,修行中遇到的特定問題都能在此尋得解決方法。禪修過程中一定會遭遇各種形式的障礙,包括欲貪、瞋恚、惛眠、疑懼等,這些障礙就像一道道關卡,只要能突破一關,就更接近禪定的目的地。本書針對每個障礙特闢專章說明,當你洞悉這些障礙的生起緣由,就自然能從中發現克服之道。●原書名《襌悅:快樂呼吸十六法》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阿姜布拉姆(Ajahn Brahm)南傳佛教大師阿姜查的嫡傳弟子。1951年出生於英國倫敦。劍橋大學完成理論物理學學位後,到泰國修行,前後九年時間在跟隨大師阿姜查在森林中修行。目前是南半球最大寺院--覺乘寺(Bodhinyana Monastery)的住持,經常吸引數千名的各國聽眾。現居於澳大利亞的舍本庭(Serpentine)。■譯者簡介賴隆彥海洋大學造船系畢業,中華佛學研究所研究。曾任中華佛學研究所藏文講師、智光工商德育老師、佛光出版社資深編輯、普門雜誌社資深編輯。譯作有:《快樂來自八正道》、《森林中的法語》、《阿姜查的禪修世界》(戒、定、慧)、《禪是心靈妙境》、《佛陀的聖弟子傳》、《平靜的第一堂課--觀呼吸》、《無常》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導論第一部 禪修的快樂一、禪修的基本方法Ⅰ堅實的基礎,禪修的前四個階段二、禪修的基本方法Ⅱ禪修的三個進階,過程中呼吸變美三、禪修的蓋障Ⅰ橫梗在我們與禪那之間的前兩個蓋障--欲貪與瞋恚四、禪修的蓋障Ⅱ其餘三個蓋障--惛眠、掉悔與疑五、禪修的特質正念、守門人,以及我們如何才能禪修成功六、變換方式振奮禪修使心歡愉,解除厭倦並創造喜悅七、美麗的呼吸獲得禪那與正覺觀智八、四念處利用念處達到蓮花心中的寶石第二部 禪悅與超脫九、禪那Ⅰ:禪悅展開旅程的「美麗呼吸」十、禪那Ⅱ:禪悅增上禪相,禪那的入口十一、禪那Ⅲ:禪悅極增上如何進入禪那,其中情況如何十二、深觀的本質無法如實智見的因素。被禪那增強的心如何見諦十三、解脫的深觀改變一切並引導我們至正覺經驗的深觀十四、正覺:入流什麼是涅槃(正覺),涅槃的初體驗:入流十五、趨入完全正覺四聖果,如何辨別某人已經覺悟結論:放下直到最後放下的重要,我們可能遭遇的執著或障礙,以及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增長安穩與快樂附錄

商品規格

書名 / 快樂呼吸十六法: 進入禪悅的境界
作者 / Ajahn Brahm
簡介 / 快樂呼吸十六法: 進入禪悅的境界:「對呼吸欣喜若狂」是禪修道路的精華當愉悅伴隨美麗的呼吸生起時,請像對待珍寶般珍惜它、保護它。此刻的愉悅,會將正念固定在呼吸上。當
出版社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9001915
ISBN10 / 957900191X
EAN / 9789579001915
誠品26碼 / 2681749173002
頁數 / 30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X0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對呼吸欣喜若狂」是禪修道路的精華
當愉悅伴隨美麗的呼吸生起時,請像對待珍寶般珍惜它、保護它。
此刻的愉悅,會將正念固定在呼吸上。

試閱文字

自序 : 【推薦序】完整與深化的禪修指導

你手上拿著的是由一位具備深入與豐富經驗的比丘所撰寫的禪修手冊。阿姜布拉姆是研究、修行並精通佛法的新世代西方人,如今他為現代世間的認真修行者貢獻所學。

在本書中你將發現一套開發並深化禪修的完整教法,目標特別放在達到禪定(jhāna samādhi)與之後的觀智。阿姜布拉姆提供一套詳細與精妙的見解,教你如何轉化最初的困難,以及如何使心趨入禪那的狂喜、快樂、輕盈與深定,然後把這專注的正念轉向帶來解脫慧的無我洞見。這些都是美麗的教法。

我欣喜地認同阿姜布拉姆以豐富經驗指導禪者的成果,他以佛陀所教導的真實方式,來呈現這條增長禪那與觀智的道路,因此是最佳的方式,也是一條卓越之道。但佛陀還教導許多其他同樣好的禪修方式與善巧方便,以幫助弟子們覺悟。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達賴喇嘛(Dalai Lama)、佛使比丘(Ajahn Buddhadasa)與孫倫法師(Sunlun Sayadaw)等大師們的教導皆各擅勝場,都提供方法不同但同等解脫的觀點。他們共同組成現世佛法的莊嚴壇城(mandala),其中阿姜布拉姆揭露了一個重要的面向。

因此,你們當中有志於禪那修行與佛道奧義者,請仔細閱讀本書,並嘗試其修行方法。許多人將從本書豐富與睿智的話語中,以及從書中所點出的經驗中獲益。如同佛陀

與阿姜布拉姆的忠告,嘗試它們、使用它們、學習它們,但別執著它們。讓它們引導你到達超越一切執著的解脫,究竟之心的解脫。願這些教法為一切眾生帶來正見、利益與福祉。

謹以慈心祝福
--傑克‧康菲爾德
於心靈磐石中心,加州伍德艾卡
二○○六年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完整與深化的禪修指導

你手上拿著的是由一位具備深入與豐富經驗的比丘所撰寫的禪修手冊。阿姜布拉姆是研究、修行並精通佛法的新世代西方人,如今他為現代世間的認真修行者貢獻所學。

在本書中你將發現一套開發並深化禪修的完整教法,目標特別放在達到禪定(jhāna samādhi)與之後的觀智。阿姜布拉姆提供一套詳細與精妙的見解,教你如何轉化最初的困難,以及如何使心趨入禪那的狂喜、快樂、輕盈與深定,然後把這專注的正念轉向帶來解脫慧的無我洞見。這些都是美麗的教法。

我欣喜地認同阿姜布拉姆以豐富經驗指導禪者的成果,他以佛陀所教導的真實方式,來呈現這條增長禪那與觀智的道路,因此是最佳的方式,也是一條卓越之道。但佛陀還教導許多其他同樣好的禪修方式與善巧方便,以幫助弟子們覺悟。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達賴喇嘛(Dalai Lama)、佛使比丘(Ajahn Buddhadasa)與孫倫法師(Sunlun Sayadaw)等大師們的教導皆各擅勝場,都提供方法不同但同等解脫的觀點。他們共同組成現世佛法的莊嚴壇城(mandala),其中阿姜布拉姆揭露了一個重要的面向。

因此,你們當中有志於禪那修行與佛道奧義者,請仔細閱讀本書,並嘗試其修行方法。許多人將從本書豐富與睿智的話語中,以及從書中所點出的經驗中獲益。如同佛陀

與阿姜布拉姆的忠告,嘗試它們、使用它們、學習它們,但別執著它們。讓它們引導你到達超越一切執著的解脫,究竟之心的解脫。願這些教法為一切眾生帶來正見、利益與福祉。

謹以慈心祝福
──傑克.康菲爾德
於心靈磐石中心,加州伍德艾卡
二○○六年

試閱文字

內文 : 【導論】概觀
禪修是「放下」之道。在禪修中,你放下外在的複雜世界以便達到內在強大的安穩。在各種神祕主義與許多心靈傳統中,禪修是淨化與增強內心的方法;這種解脫世間的淨心經驗,是不可思議的禪悅(bliss),它比「性」更好。

禪修的過程會有些辛苦,尤其在一開始時,但若你堅持,禪修將引你進入一些非常美好與意味深長的狀態。自然的法則是,若不努力就不會有進步,無論你是在家人或比丘、比丘尼,若不努力你將一事無成。

單靠努力是不夠的,必須善巧地努力,這方法會把你的能量導入正確之處,並維持它直到任務完成。善巧地努力不會造成阻礙與干擾,相反的,它會促成禪定的美好安穩。

禪修的目標
想知道禪修時你的努力應該用在哪裡,你就必須清楚了解目標。若你能了解禪修的目標是心的美好寂靜、安定與清明,那麼用力之處與達到目標的方法就會變得清楚許多。你的努力要朝向「放下」,培養趨向斷除煩惱之心,佛陀有個簡單而深奧的說法:「以放下為主要對象的禪修者,能輕易達到三昧(samādhi)。」(SN 48, )「三昧」即指「等持」或「定」,是禪修的目標,這樣的禪修者幾乎是自動獲得這些內在禪悅的狀態。佛陀的意思是,能捨棄、放下或出離,即是獲得禪定與達到這些強力狀態的因。

放下我們的負擔
在禪修的過程中,我們不應增長累積或執取的心;相反的,應增長願意放下或捨棄一切負擔的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必須承擔許多工作,就如提起很多沉重的皮箱,但在禪修期間並不需要這些負擔,要盡可能放下它們。把工作與成就想成是壓在身上的重擔,要義無反顧、瀟灑地捨棄。

這個傾向捨離的心態將引導你進入禪定,即使在禪修的初期階段,也要試試看是否能生起出離的能量,讓你願意捨棄事物。當你在心中捨棄事物時,將會感到更輕鬆、更自由。禪修時,捨離將逐步出現在各個階段。

禪修者就如同翱翔天空並衝上雲端的飛鳥,飛鳥永遠不會攜帶皮箱!善巧的禪修者會拋開一切負擔,自由地翱翔並衝上內心美麗的雲端。在這種顛峰的感知下,禪修者將從自己的直接體驗來了解所謂「心」的意義;同時,也將了解所謂「自我」、「神」、「世界」與「宇宙」等一切事物的本質。他們就在此處開悟,並非在思想的領域,而是在寂靜的內心雲端。

本書的架構
本書的第一部「禪修的快樂」,是為那些希望擺脫生活重擔而想要禪修,卻又因障礙或提不起勁,以致無法趨入禪悅與覺悟者所寫的。我在此所要說的是,即使是初學者,當禪修方法正確時,也能產生相當大的快樂。第一、二章清楚且有系統地介紹禪修的第一步,這是我的一本小冊子《禪修的基本方法》(The Basic Method of Meditation)的修訂版本。第三、四章指出禪修過程可能發生的問題,以及一旦認出這些障礙後,如何才能輕易排除。在第五、六章,我以獨特的方式解釋「正念」,然後再提出三個禪修方法,以擴展禪修者全面的技巧,這些都是有助於內心安穩的方法。接著在第七、八章,我介紹佛陀的一些經典教法,即《入出息念經》(Ānāpānasati Sutta)與《念處經》(Satipaṭṭhāna Sutta),希望能以佛陀自己的睿智語彙印證並充實此處的指導。

第二部「禪悅與超脫」,導引讀者遊歷永恆的佛教禪悅世界。在此,會描述禪修如何實際「內爆」,而進入禪那(jhāna)的無上禪悅,以及這些「放下」的狀態如何揭開五欲的面紗,呈現內心的莊嚴世界|證悟時奇妙的內在花園。第一、二、三章開啟純淨的內心世界,詳細描述禪定經驗,並以明確的次第指導讀者如何進入這些驚人的狀態。接著,第四、五章繼續攀升心靈經驗的高峰,述說內觀如何在禪定的基礎上打開智慧果園之門。然後第六、七章則描述如何圓滿達成生命任務,並列出明確而詳實的細節,說明正覺是什麼,以及如何達到正覺。
最後的「結論」部分是「放下直到最後」,這是本書的「重返載具」(譯按:比喻太
空船完成任務後重返地球),使讀者從禪那與涅槃的出世領域,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但並非沒有趨入無為涅槃的最後一躍,那是我們修道旅程上最重要的一刻。

如何使用本書
本書有三個目的。首先,它可作為佛教的禪修課程,仔細閱讀並落實本書指導的禪修者,將獲得一份漸進且完整的禪修課程。它奠基於傳統,有時甚至是建立在佛陀自己的實際話語上。這些深奧且淵遠流長的教法,是以適合西方思想的方式呈現於此。

其次,本書是排解疑難的指南。它是架構在克服修行中所遭遇特定問題的基礎上。例如,若禪修的障礙是瞋恚,讀者可以翻到第三章「禪修的蓋障[1]」,在那裡找到修「慈」(mettā)的建言。其他解決問題的忠告則較不常見|甚至是希罕與難得的。第五章「正念的特質」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安置「守門人」以監視並保護禪修的方法細節,便是非常珍貴的指導。

本書的第三個功能,是幫助讀者探索他們較為陌生的佛教禪修面向。它提供平常可能較難找到的資訊。第二部一至三章探討「禪那」|深刻的禪悅狀態,便是個很好的例子。雖然「禪那」是佛教禪修指導的根本,如今卻經常遭到誤解。

我帶著些許忐忑不安的心情將本書交予出版社。當我於一九六○年代末期在倫敦剛開始禪修時,一位來訪的日本禪僧告訴我:「根據業的法則,凡是撰寫佛教書籍者,未來七世都將轉生為驢子!」這讓我很擔心。無論這是不是真的,我相信所有遵循本書指導的

讀者都將解脫一切輪迴,而不只是解脫長耳驢身而已。

在《薩遮迦大經》(Mahāsaccaka Sutta, MN 36)中,佛陀說:「我思惟『那(禪那)會是正覺之道嗎?』然後,由那個回憶,我了悟到:『那是正覺之道。』」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