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心理陣痛, 一個心理師的產後憂鬱告白: 我是媽媽, 但我也還想當自己 | 誠品線上

저 산후 우울증인 것 같아요: 좋은 엄마를 꿈꾸던 어느 심리 상담사의 산후 우울 극복기

作者 양정은
出版社 出色文化事業出版社
商品描述 走過心理陣痛, 一個心理師的產後憂鬱告白: 我是媽媽, 但我也還想當自己:,近10年來,婦女罹患產後憂鬱症的比例直線上升,在台灣的盛行率甚至高達四成,且不限於新手媽媽。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近10年來,婦女罹患產後憂鬱症的比例直線上升,在台灣的盛行率甚至高達四成,且不限於新手媽媽。產後憂鬱症雖說是從荷爾蒙改變開始的,但其實是結合身、心、社會層面的綜合問題,媽媽們很容易受到二次傷害。就連身為心理諮商師的作者,也曾長達兩年走不出低潮。本書不喊加油,而是要分享心路歷程、提供專業建議,陪伴身受其苦的人走過「心理陣痛」,一起蛻變成更健康、成熟的母親。Q.大環境比從前好太多,為何產後憂鬱狀況不減反增?我們是否對這個問題一知半解?▌ 首先得知道,你的身體已經不是自己的了「哪種痛讓人感覺快死了?」如果有這種票選活動,經常伴隨深深「羞辱感」的分娩,肯定高票當選!分娩前的灌腸,會讓你的屁屁猶如「火山爆發」;生產時何時該用力、是否來得及注射無痛針,完全不在自己的掌控中;產後沒有甜圈圈坐墊就無法坐,就連入口的食材都以促進發奶為考量。還在幻想「一手抱孩子,一手拿咖啡,不時甜蜜對笑,從容又自信」的模樣嗎?你的現實更可能是蓬頭垢面、插著尿管、流著血、副乳腫脹又全身溼黏的鬼樣子。▌ 其次,就算心理狀態和嬰兒沒兩樣,也要馬上進入狀況多數企業都有試用期,唯有母親有限公司直接就讓人變成「終生員工」。沒有薪水(育兒津貼只夠買些奶粉尿布)、沒有特休、慣老闆哭著指揮所有事,還不時有三姑六婆監視者指手畫腳;而唯一福利僅是,小雇主偶而會對人笑、乖乖吃、早點睡。這是一份就算預先做了功課,現實仍與想像不一樣的工作,且多數人的焦點只放在育兒上,媽媽的心情經常被「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一語帶過。▌ 接著,歡迎進入「比較的世界」,而這只是剛開始寶寶幾小時喝一次奶?為什麼無法睡過夜?一哭就抱會不會養成習慣?上次奏效的方法為什麼這次失靈?別的媽媽為什麼母乳量充沛?別人的丈夫為什麼都能陪在身邊?對~就算你吶喊著「不要對我打分數」,比賽也已經開始了。不僅育兒眉角,連「自信心」和「母愛」這種隱形項目也難逃較勁。當發現自己和「理想母親」的形象漸行漸遠時,無助、內疚、敏感、不安、自卑的情緒就找上門了。Q.「我失去了我自己」這種身分認同上的混亂,就是憂鬱的癥結。該如何找回自己的價值,接受「新的自己」?▌ 心理師解套1:慢一點也沒關係,你不需要當100分的媽媽做到什麼程度才算「好」媽媽?為何做了各種努力還是好挫折?媽媽們放輕鬆~大可不必對所有「訊號」都做出敏感反應!讓孩子哭一下無妨、躺著看一下電視也可以、你想接受諮商或藥物治療當然也沒關係。育兒路上有太多決定要做,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你該試著將孩子與身心狀況連結起來,而不是讓自己「不犯錯」。若選擇壓抑、對自己洗腦「必須快樂」,反而容易被黑暗面吞噬。▌ 心理師解套2:多數爸爸都想成為神隊友,而且他們也很憂鬱常被丈夫一句無心的話惹惱嗎?擔心自己憔悴、走鐘、哭哭啼啼,不再被喜愛嗎?明知他也辛苦了,卻還是抱怨「只有自己一個人在忙」嗎?根據統計,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有4%的爸爸也曾感覺憂鬱,力不從心。因此,就算另一半笨手笨腳,只要知道他也在努力就好了,而且還要適時「放手」,才能讓爸爸們更有參與感。一起攜手走出憂鬱的低谷吧。 ▌ 心理師解套3:你是某某寶貝的媽媽,但你還是你分娩是一種接近死亡的過程,新生命誕生後,媽媽們便失去了原有人生的一切優勢,舉例來說:從前一睜開眼只要照顧自己就好,現在的第一反應就是看孩子;從前隨時能和丈夫甜蜜出遊,現在拎著大包小包還擔心漏掉什麼;從前是爸媽和丈夫手心裡的寶,現在只以「某某人媽媽」的身分重生。因此,必須理解養育子女這條路,就是伴隨著「哀悼」的幸福過程,才有助預防產後憂鬱的發生。浅 同場加映~如何定義產後憂鬱症?藥物治療有用嗎?會不會讓人上癮?如何練習、改變自動浮現的負面思維?……更多晉升人母需要具備的心理調適都在本書!——專業推薦——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夏一新│夏一新身心精神科診所院長 陳彥琪│諮商心理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梁禎殷梁禎殷/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也是心理師。大學主修英語和新聞學系,曾任職於公關公司、語文補習班等。在補習班任教期間,發現自己喜歡傾聽孩子說話,於是決定繼續讀教育研究所專攻心理諮商。經過培訓課程,獲得了韓國諮商學會公認專業諮商心理師資格,並在私人心理諮商所、大學學生諮商中心、公共機關和公司企業進行心理諮商,為幼兒、兒童和青少年、成人等廣泛年齡層來訪者提供了支持、成長和治癒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成為了媽媽,期望自己能做好媽媽的角色,卻患上了產後憂鬱症,有兩年的時間眼淚總是不自覺落下。這本書用文字記錄了那段經歷,期許能夠為那些正在度過艱辛時期的媽媽們,帶來安慰和希望。目前,白天以自由工作者身分進行諮商和授課,當孩子們下課後,就和兩個女兒一起度過親子時光,在工作與育兒之間取得健康的平衡。蕭瑋婷蕭瑋婷/因喜歡韓團始祖H.O.T.而踏入韓文世界,取得韓國東國大學對外韓國語教育碩士學位。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獻給想瞭解並走出產後憂鬱的你Part 1 產後憂鬱的前奏不是當了媽媽,就會成為「好」媽媽為什麼明明很幸福,還是感覺失落?降低被羞辱感!產婦絕對要知道分娩流程照書養,不如照孩子發展需求養為母則強?但誰來給媽媽適應期?夢幻止步!育兒本是一場硬仗內疚,是最常出現的產後憂鬱感我還漂亮嗎?你還愛我嗎?如果都「不犯錯」,就是100分的媽媽嗎?以愛為名的沉重壓力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嗎?欲壓抑,欲容易「負能量爆表」到處都是「正確答案」,到底該怎麼做?沒有試用期,我就這樣成了終生員工PART 2 產後憂鬱 败 第一幕明明是無心一句話,卻讓人惱火……寶寶哭不停,不是任何人的錯!慢一點也無妨,你不需要事事都兼顧放棄追求完美,你只要「足夠好」就夠了終於懂了,這就是媽媽的心情神隊友的支持,就是新手媽的最大力量不只是媽媽,爸爸也可能好憂鬱一直好想哭,怎麼辦?說出煩惱,勇敢接受諮詢吧無條件的傾聽和尊重,最令人感謝專家也會情緒失控,請不要怪罪自己Keep going! 練習切斷消極想法PART 3 產後憂鬱 败 第二幕藥物能治標,剩下的還得靠自己「不能和我說聲辛苦了嗎?」是不是只有我的生活變了調?照顧好自己是一種「責任」明明很努力了,還是充滿挫敗感如果能吃到烤肉就好了……放下手機!有意無意的比較會壓垮自己花時間和他人相處,有益身心媽媽們更需要刺激交流好好度過屬於自己的時間我好像成了他人的負擔了再等一下,我會努力變得更堅強還好有超市,唯一歡迎我的地方自己帶或托嬰?哪一種比較好?世上只剩兩種人:有孩子和沒孩子的人親愛的,這個週末去看櫻花吧知道彼此都努力了,那就可以了透過沙盤遊戲,療癒心靈的傷原來,我的孩子這麼漂亮PART 4 落幕後產後憂鬱是混合身、心和社會層面的現象什麼是產後憂鬱症?從心理層面瞭解產後憂鬱從社會文化層面瞭解產後憂鬱接受「新的自己」後記/一起蛻變成健康、成熟的母親

商品規格

書名 / 走過心理陣痛, 一個心理師的產後憂鬱告白: 我是媽媽, 但我也還想當自己
作者 / 양정은
簡介 / 走過心理陣痛, 一個心理師的產後憂鬱告白: 我是媽媽, 但我也還想當自己:,近10年來,婦女罹患產後憂鬱症的比例直線上升,在台灣的盛行率甚至高達四成,且不限於新手媽媽。
出版社 / 出色文化事業出版社
ISBN13 / 9786267026328
ISBN10 / 6267026329
EAN / 9786267026328
誠品26碼 / 2682369833000
頁數 / 256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3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前言/獻給想瞭解並走出產後憂鬱的你

你一定很辛苦吧!無論是歷經一段長時間陣痛的自然產或是剖腹生產,都無法隨心所欲地打噴嚏、走路或是跑步。寶寶一出生,就必須立刻嚴陣以待,在百忙之中,除了要盡快讓自己的身心恢復到產前健康狀態及體態之外,為了順利哺餵母乳,還得時常按摩乳房。坐月子期間,還必須在無法洗頭,蓬頭垢面的狀態下,與家人及朋友見面……經過一段混亂期,待回過神來後發現,是不是多了一位名叫「憂鬱症」的朋友呢?是否經常想哭,眼淚不自覺地落下?寶寶的出生,照理說應該會沉浸在幸福喜悅之中,但內心卻出現了內疚、自責的感受?
  我在二○一七年五月的時候,生下了第一個孩子,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女兒們分別為四歲和六歲。四歲及六歲的年紀,已經不是嗷嗷待哺的幼兒,相信有許多媽媽會非常地羨慕,並滿懷期望自己也能迎來這麼一天。我曾也是如此,經常無故落淚,變得非常敏感,就這樣開始了持續兩年的產後憂鬱。但請不要擔心你會和我一樣如此之久。假設當時我身旁有一百位已為人母的朋友,向其中七十位詢問:「是否有產後憂鬱?是否維持了兩年以上?」得到的答案是「都沒有」。
其中有得過輕微產後憂鬱但已痊癒的人、透過運動和追劇戰勝產後憂鬱的人,以及差點變成重度產後憂鬱的人等。每個人的症狀略有不同,但沒有人像我這樣,持續哭泣並接受藥物治療,掙扎了將近兩年。因此請不要太擔心,還是有曾經歷過一切,但已戰勝並過得更好的人。
上表是我產後憂鬱症的歷程時間表。分娩前的產前症狀很微妙,剛生完孩子就變得極度敏感,並開始感到焦慮、憤怒、羞恥和憂鬱。
住進月子中心時,我就開始止不住地哭泣。莫名的淚水如壞掉的水龍頭般不停地流淌,即使是在娘家坐月子,依舊非常敏感和焦慮。當坐完月子回到家後,情況變得更加糟糕,最終接受藥物治療結束了第一次產後憂鬱症。然而,產後憂鬱症還是持續了好幾天。幾乎天天以淚洗面,一方面好像渴望著什麼,另一方面又感到恐懼不安。
  從我的產後憂鬱歷程時間表可以得知,當我將孩子送去日間托育中心後,一切似乎都得到了改善。本以為我的餘生只能在「當母親」中度過,但開始意識到情況並非總是如此。直到現在我才從情緒風暴中解脫出來,學到了許多東西,也才能寫下這本書與你分享我的心路歷程。
  我想讓你知道,你並不孤單,這不是你的錯。剛生完孩子眼淚卻止不住,不是因為你軟弱或是沒有母愛,要相信自己一定會愈來愈好。務必一點一點地去瞭解自己淚水裡所蘊含的情感,在晉升為人母的過程,堅持下去。

【心情筆記】
  我領悟到分娩和養育子女是非常快樂的過程,卻也伴隨著哀悼。這裡的哀悼是指「有意義的喪失」正常、痛苦的感覺。從一個備受呵護、處處被體貼的孕產婦,到身體還沒有完全復原,卻還要照顧自己以外的人,面對如此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的生活,很少人會分享在心理上該如何調適,大部分都是分享照顧孩子的經驗談。
  想要自然分娩,但對將面臨的生產過程一知半解;下定決心哺餵母乳,卻不知道自己的乳房會是如此被對待;對於分娩和哺餵母乳會使身材發生改變的這件事已有心理準備,但實際經歷後感受又非常地不一樣。因此,如果事先瞭解分娩和育兒是喜悅和祝福,但必須伴隨著哀悼過程的話,我認為這有助於預防產後憂鬱症的發生。
  升格成一位孩子的母親後,我為我在原生家庭裡生活的那段日子表示哀悼。為新婚時和老公度過的週末悠閒兩人世界、看電視到深夜、聊天、出外享用美食及約會等甜蜜的日子哀悼。我哀悼成長中的孩子的每一天,也為懷孕十個月的過程中,和寶寶說過的話、感受過的胎動、嚇到時會下意識地撫摸肚子的習慣等,深感懷念及表達哀悼。
  我的家人,特別是父母,對於我成為一位堅強母親這件事,好像也在哀悼著什麼一樣。當我母親知道我順利生產的消息後,她非常地高興,經常眼眶溼潤。但可惜的是,我母親第一次見到孫女時笑得合不攏嘴的模樣,以及新生兒檢查結束後,女兒被我用準備好的包巾裹得嚴嚴實實的模樣等,這些珍貴的回憶一張照片都沒留下。我想,以後用眼睛拍的照片,會愈來愈多。

  上面這些文字是我在產後第十天於月子中心所寫下的。現在回想起來,感覺像在產後憂鬱症的名義下,我的心透過眼淚在和我說話。聽到這些話,我流露出了別人不理解的黑暗感情,經歷了皮開肉綻般的成長痛,哀悼了失去的東西之後,現在好像更能心無旁騖了。
  身為一位心理師,其實是想以更帥氣的主題寫下精彩篇章。諸如關於諮商理論、自尊感、說話術,或是如何養育孩子之類的主題。然而,我卻寫下了撫養孩子的辛酸血淚故事。媽媽的第一本書是關於「產後憂鬱症」,我擔心女兒們以後看到了,不知道會有什麼感想,尤其是我的大女兒,不知道她是否會覺得很受傷?會不會責怪自己讓媽媽如此辛苦,覺得自己的存在就是一個錯誤?但是,我還是鼓起十足勇氣寫下了自己的故事,因為我知道,愛孩子和產後感到憂鬱是兩回事。
  也許有一天,女兒可以根據媽媽的經驗談,為分娩和後續的問題做好準備(說不定,女兒之後也想成為一位母親。最近我問女兒長大後想做什麼?她回答:「想當媽媽」)。
  這本書是為了回憶我自身的產後憂鬱症發展和症狀,以及我對其感受。除了藥物治療、諮商和康復後的主要荷爾蒙變化外,還分享了被認為是會影響產後憂鬱症的強度、持續性和治癒的因素。如果能給予在夜晚獨自哭泣,或是因養育孩子而難以尋求心理諮商的媽媽一些安慰,我認為這是作為心理師及生兒育女的媽媽,最有意義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說到「產後哭泣」,我就是最好的專家!

試閱文字

內文 : 沒有試用期,我就這樣成了終生員工

進入一間新公司工作,通常會有試用期。在這段期間,先是在旁邊看著前輩們怎麼做,並慢慢學習,等漸漸熟悉後,就從一件較簡單的事開始做起,再慢慢承擔責任較重的事,最後則是能一個人獨立作業。即使有工作經驗,但在進入新的職場時,還是會有交接的時間。這是一個短暫的過程,除非是前人當天不辭而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做足了心理準備來適應工作。但回頭想想育兒時有沒有那樣的時期,結果好像並沒有。從母嬰同室開始,我就直接成為了「負責人」。
雖然在坐月子期間,受到了月子中心、家人或他人的種種幫助,這段時間在別人眼裡可能是「試用期」也說不定,但對我來說,經歷了母嬰同室的衝擊後,我覺得自己在沒有試用期的情况下,成為了孩子的負責人,心情非常的沉重。
如果是工作的話,還可以辭職,但現在的感覺是──自己成為了「終生員工」。這並不意味著我想和孩子分開,但感覺像是我事先並不知道是這樣的工作,大家卻一直問我什麼時候要進去那裡工作。
這份工作的待遇非常差。首先,沒有薪水,政府補助的十萬韓元(譯註:約台幣兩千四百元)育兒津貼,也只能買幾包尿布而已。沒有表定的上下班時間、沒有週末時間也沒有特休,完全責任制,也沒有同事可以交談。身居高層的那位,無論是老闆還是雇主,都是哭著指揮所有事,沒有一句讚美的話。如果是老闆,至少還會教我如何工作,並一起分擔累人的事,因此我認為孩子更像是雇主。
這位小雇主沒付任何薪水,我卻得二十四小時細心呵護,能稱得上是福利的,我想就是那有如久旱逢甘雨的笑聲。我像是笨蛋一樣,雖然照顧孩子是一件身心俱疲的事,但一看到孩子的笑容,整顆心就像被融化一樣,再累都值得。
但為什麼明明沒有一起說雇主壞話的同事,卻有那麼多監視者呢?當在照顧挑剔的小雇主時,就會有些三姑六婆跑來指手畫腳。為了照顧小雇主,連臉都來不及洗,卻聽見有人說「孩子看起來很熱、看起來很冷」的言論。上班族的快樂午餐時間?我沒有。為了照顧孩子,我只能匆忙吞下午餐,或者是趁著孩子午睡時,小心翼翼地吃一些東西充飢(如此看來,這可說是這份工作的唯一福利),因此我總是感覺非常餓。
如果小雇主比平常早一點入睡的話,我會忍不住在心裡吶喊:「哇!現在是我的世界了!」如果晚吃飯,就會變胖,也沒有時間運動。如果小雇主中午或晚上時不睡,我會向他施壓,因為擔心自己會失去這個福利,這樣我就不能在晚上工作了⋯⋯。
從這一點來看,我對於那些沒有清楚解釋工作內容,就「強烈推薦」這份工作的人,感到非常無語。
正如每個人都經歷過的那樣。為了累積無法寫進履歷上的經歷,我發現履歷表上的空白期愈來愈長。
我安慰自己說,只有小雇主的安危和適當的發展,才是我需要這份工作的理由,也是我在這份工作中想要的全部,這比經歷少了幾年更為重要。不,做著我人生中遇到的最難的事,一個人什麼都能堅持,每天都守在一個人身邊生活。也許這就是我透過這件事變得更加強大的地方,果然,我依舊試著安慰自己。



是不是只有我的生活變了調?

和丈夫的矛盾,在寶寶一歲生日前後變得愈發強烈。我因孩子住院而覺得難過,兩人對孩子第一個生日派對的看法又不一。第一次生日會後,緊張的情緒得到釋放,身體感到非常痠痛。
然後有一天,對丈夫和別人約好外出這件事感到非常不滿,就和他大吵了一架。吵架過程中,彷彿世界只剩我們兩人的戰鬥,已將整個世界的宏觀問題拋諸腦後。這是一場彼此成為最大敵人和對手的戰鬥。
這場悲慘的戰鬥,就像任何一對處於育兒關係中的夫婦一樣,計較著誰受的苦比較多?誰能睡得更久?誰能睡得更晚?誰更自由?誰對家庭經濟和育兒上付出更多?誰洗衣服和洗碗的次數更多?
雖然現在的失業率很高,但到底為什麼要在公司工作十二個小時,搞到眼睛都紅了。為什麼一個人的人生除了工作之外,很難在其他領域取得平衡,也沒有時間討論和參與社會議題。
孩子是一起生的,但好像只有我一個人在撫養,而且孩子還不是跟我,而是跟別人的姓。為了照顧孩子無法外出賺錢,我感到很鬱悶,也對工作斷層感到非常不安。被人誤會不用外出工作,在家帶孩子很輕鬆時,心裡更是委屈。財務支出的問題,也是我們爭吵的致命原因。如:水電費、生活用品費,以及根據孩子的發育情況,去尋找和購買各種嬰兒用品的費用等。這些養育孩子的費用,以及作為行使自主權的手段──咖啡、甜點、外賣的消費量正在增加。丈夫質問我為什麼信用卡費會這麼多,這個月要節儉一些,感覺他好像在批評我為什麼花這麼多錢。
我埋怨丈夫過著和孩子出生前一樣的生活。當丈夫在週末起得有點晚時,我就會一肚子火。晚上不叫醒他,自己一個人顧孩子是對他的體貼,但看他週末沒有早點醒來,起床後一副世界上就他最辛苦,還在伸懶腰的模樣,看了真的很生氣。丈夫不可能不知道我在氣什麼。當然,丈夫一天到晚都在工作,週末也睡得很好,但和以前相比,其實連睡眠都不夠,努力地想起身,看到我生氣的臉,他也覺得生氣委屈。其他人說,即使在有了孩子之後,還能像以前一樣喝酒和釣魚,繼續享受著自己的愛好,丈夫覺得自己已經很克制出門的次數了,看到我眼睛冒火,還感到非常納悶。
丈夫好奇他做的這些,難道不都是為了家人嗎?但每次都要承受對聚餐和加班的罪惡感,以及肩負起家庭經濟重擔,卻受到指責的委屈,為此感到很氣餒。
以前在父母這一代,在外面工作的人是最辛苦的,回到家後,妻子會做好熱騰騰的飯菜,微笑迎接。但現在先生一回到家,只能面對臭臉妻子,他對於這樣的我感到很生氣。我在只對「歸來」的人有所款待這一點,一直都有疑問。為什麼不能對無法出門,只能在家裡和孩子搏鬥的人說一聲:「辛苦了!」
丈夫當時只有週末有時間照顧孩子,對育兒瑣事沒有強烈的責任感,也許只覺得我像是一個只要求瞭解自己的孩子。但無論我的主張多麼有理,先道歉的人總是我。我討厭再次獨自被留下,在育兒的時候,我喜歡有人在身邊,無論是討厭的或是無法幫上忙的人都無妨。只要可以交談、討論、抱怨、開玩笑,以及讓我能夠安心進食,而不必像逃命一樣地去上廁所。當手臂因抱著孩子而疼痛時,有人可以幫忙分擔,也會讓我感到安心。
在和丈夫的關係中,毫無疑問地,我絕對是必須在家等待的人。如果丈夫有事,也絕對會將孩子託付給我。我想像著和丈夫吵架後,他生氣離開的場景。我害怕孤獨、爭吵和冷戰。這像是一場負責撫養孩子的人,似乎總是處於劣勢的鬥爭。
但是,透過與丈夫多次交談,我們彼此瞭解對方的難處。我不是沒有工作過,所以我試著去理解他的疲憊和委屈,最後我安慰自己,我才是看到孩子最可愛時期的人。最終我露出了笑容與丈夫擁抱,並告訴他我需要他。我正試圖以某種方式與他建立連結,讓我焦慮的心情得到休息。
當寫這篇文章時,我終於看清楚了自己與家人之間的依戀類型,看到了觸及我的自責感和羞愧心的那一個點。我覺得自己無能,因此想在關係中依賴他人。
產後憂鬱症是由荷爾蒙變化引起的,在應該我、理想我和真實我的爭鬥之中,與原生家庭、夫妻關係所伴隨而來的成長痛,是必須經歷的事。對欲望的認知、適當的自我表達、關係的理解,以及界限的設定,這些都是過去難以接受或放棄的事。然而,我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難受,因為我在育兒過程中非常需要別人的幫助。但接受他人幫助是不舒服的,我也不知道自己需要多少幫助。
大家都告訴我,要盡可能地尋求幫助,說這都只是一時的。聽到「只是一時的」這個說詞,不禁開始擔心:「萬一以後後悔了,該怎麼辦?如果無法回報我得到的幫助,該怎麼辦?」儘管如此,父母的話總能安慰我。當我請求他們幫忙照顧孩子時,他們總是很樂意地說:「你找我們幫忙,我們當然要去啊!」這是全天下父母的共同思維。當我們總是想到「以後」時,其實唯一需要關注的,就是「現在」。



照顧好自己是一種「責任」

當孩子生病時,我的心沉了下去。「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也許是因為沒幫孩子蓋好被子,也許是那天去了那裡,我應該要再小心一點才是⋯⋯」,當我看到孩子因鼻塞而掙扎時,感到很抱歉,這都是自己的錯。感覺就像一束非常鋒利的針,刺進了我的胸膛。
為了接受藥物治療而斷奶,是活下去的選擇,但也留下了後遺症。如果孩子生病了,我就會認為是不是自己太弱,還是因為母乳餵得不夠。雖然沒有數據可以驗證,但即使有,我也不會注意到。
但難道只有愧疚感嗎?至少帶孩子去超市或文化中心,或是認識有孩子的朋友,一起聊天的放風時光是開心的,如果連這些事都無法做到,只能被綁在家裡的話,真的會非常絕望。孩子會更加哭鬧,不吃飯也不睡覺。好像在這個世界上,只剩我和孩子在房間裡搏鬥一樣,時間久了更令人沮喪,也更加疲憊,更想睡覺。
我竟然用「絕望」這個詞來形容這樣的事情。並不是說孩子得了不治之症,相信其他人聽見,一定會覺得我吃飽撐著沒事做,但那時我認為這就是全部。彷彿我將廣闊的世界置之一旁,活動的範圍只剩家裡,視野也被局限住了。
自從孩子住院後,我對孩子生病的跡象感到恐懼。「如果又住院了該怎麼辦?還有那狹窄的地方⋯⋯」,我也害怕和丈夫再次發生衝突。「我想要的,比丈夫能給我的還要多⋯⋯」,好險孩子沒有住院,雖然生病了,但能吃就好;雖然發燒了,只要不痙攣就好了。當孩子生病時,就會意識到無聊和沮喪的日常生活,是多麼地幸福和平靜。
我應該要做得更好,應該要更妥善地照顧,我錯過了,為什麼會這樣?這種自我批評在憂鬱感來臨時最為強烈。我在丈夫面前哭著反覆說道:「我很抱歉,感謝你忍受了無數次。」
我想告訴孩子:「如果你媽媽是別人,如果媽媽沒有產後憂鬱症,如果媽媽很會做菜的話,如果媽媽不自私的話,你會不會更幸福呢?」雖然想說我愛你,但「這麼憂鬱且自私的愛,真的是對的嗎?用意志力也無法克服疲憊的體力,這真的是愛嗎?」當說出我愛你時,我對這種矛盾感到相當自責。這是種自我厭惡、自責、自我懷疑。
這種時候需要的是「自我憐憫」。自我憐憫是指在經歷痛苦時,不是嚴厲地責怪自己,而是溫和地照顧自己。前者對走出憂鬱並沒有任何幫助。羅納德.西格爾(Ronald D.Siegel)的《在心理治療中,智慧與慈悲的作用》(Wisdom And
Compassion In Psychotherapy: Deepening Mindfulness In Clinical Practice)中說:「當知道憂鬱症從來不是自己的選擇,並理解不是自身的錯時,我們可以克服與懦弱、不恰當,或無價值感等相關羞辱感和自我譴責。」還有「被愛、被體諒、被支持的感覺,是滿足和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那麼,誰能給予這份愛、關懷和支持呢?正是我們的家人、親戚、朋友和熟人、心理師,以及各種機構和服務。當中最重要的人,就是現在最愛的人,就是那個熱衷於照顧別人的人──我自己。
當忙於照顧孩子時,要如何以及何時照顧自己呢?可以花點時間來回想一下自己的感受和狀況,並寫下需要的內容。別忘了,你是一個需要被照顧的人,照顧好自己並不自私,而是責任,從長遠來看對孩子也有好處。妮可.勒佩拉(NicoleLePera)在《全人療癒》(How to Do The Work: Recognize Your Patterns, Heal From Your Past, and Create Your Self)中說道:「父母能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花時間和精力照顧好自己。」
孩子會將和父母的相處過程,經由共同調節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如果不對自己表現出慈悲,我也不可能對你(他人)表現出真誠的慈悲。」要知道真正的慈悲是什麼,才能對他人投以慈悲的目光。我們為何總是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呢?
陪伴我們時間最長的,就是我們自己,因此得對自己寬容、厚道。你必須給自己一些愛、安慰和鼓勵的話。作為世界上最可愛孩子的母親,你值得這份愛。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作者是名心理諮商師,身為專業人士的她儘管熟知一切理論,卻仍陷入了產後憂鬱的泥淖。透過作者大方分享的心路歷程,我們得以從各個層面理解產後憂鬱的成因,
並且也得到了專業的建議,收穫良多。期盼本書能陪伴媽媽們找回失落的自己,一同蛻變成更健康、成熟的母親。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