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維新: 辛亥革命百年紀念論文集 | 誠品線上

共和維新: 辛亥革命百年紀念論文集

作者 麥勁生/ 李金強
出版社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共和維新: 辛亥革命百年紀念論文集:1911年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二千多年來的帝制時代,造就了現代中國,是中國建立共和政體的里程碑,亦為中國的民主、文化及經濟現代化開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1911年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二千多年來的帝制時代,造就了現代中國,是中國建立共和政體的里程碑,亦為中國的民主、文化及經濟現代化開闢了新路向。這場具有深刻意義的革命,如何帶領中國走上共和的道路?革命烈士又如何為中國揭開歷史新的篇章?2011年正是辛亥革命百周年紀念,亦是進一步認識和評價這場革命的歷史契機。本書文稿源自2011年5月於香港舉辦之「辛亥革命百周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精選21篇論文,都是見解精深的作品,重新闡述了辛亥革命對中國政治、社會及歷史的重要性。本書作者都是兩岸三地與海外的專家學者,文章深入剖析及討論與辛亥革命有關的各項課題,從革命事跡到政治思想,從革命英烈到海外華僑,從社會文化到軍事建設,重塑辛亥革命的大事細節,為近年研究辛亥革命具份量之重要著作。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麥勁生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文學士、碩士,德國雷根斯堡大學歷史、政治學博士。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曾任教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1994年加入香港浸會大學至今。教學和研究以史學方法和理論,中西近代思想史、中德文化交流為主。先後出版中英文專書和論文集九種,論文四十餘篇。李金強澳洲國立大學哲學博士。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教授、香港中央圖書館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海防博物館及孫中山博物館榮譽譽顧問。著作如:《中山先生與港澳》、《一生難忘─孫中山在香港的求學與革命》、《區域研究─清代福建史論》,合編《我武維揚─近代中國海軍史新論》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甲部:總論第1章 辛亥革命研究的整體性—桑兵第2章 從改革到革命:重新比較辛亥革命根本原因—龐百騰著,陳嘉禮譯第3章 辛亥革命是一場甚麼性質的革命:內地學界60年來的探討與我們的思考—彭劍乙部: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第4章 1912年前孫中山先生思想的幾條線索—麥勁生第5章 趨迎與利用:從民元致孫中山函電看革命前後的思潮與心理—趙立彬第6章 從「憲政」到「黨治」:孫中山「再造民國」思想轉換透視—申曉雲第7章 新時代與舊傳統相配合:錢穆對孫中山評價—區志堅丙部:革命人物第8章 清季革命之緣起:四大寇論—李金強第9章 民國乃吾友也:辛亥革命後的盛宣懷—李培德第10章 胡漢民的「文明排外」研究與辛亥革命—林學忠第11章 馮自由與辛亥革命—周佳榮第12章 庚戌鄺佐治謀刺載洵案新探—陳潤成第13章 孫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動與三位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南方熊楠、宮崎滔天(1895–1900)—林啟彥丁部:地區革命第14章 香港與孫中山革命運動之多元關係 (1895–1925) :革命基地兼革命對象的重疊角色—陳明銶第15章 辛亥廣州起義百年祭—周興樑第16章 1911年漢口、漢陽戰役中的北洋軍—鄺智文第17章 常州與辛亥革命—丁潔 戊部:革命要義第18章 從族類、王朝認同到民族國家認同:辛亥革命與中國民族共同體精神的演進—羅福惠第19章 從「新名詞」到「關鍵詞」:以「伯理璽天德」為例的思考—潘光哲第20章 從「尚武」到「體育」:論辛亥革命前後的軍國民教育風氣—趙雨樂第21章 「民國」政府保護「國民」:民初革命黨的保僑交涉與建言—李盈慧

商品規格

書名 / 共和維新: 辛亥革命百年紀念論文集
作者 / 麥勁生 李金強
簡介 / 共和維新: 辛亥革命百年紀念論文集:1911年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二千多年來的帝制時代,造就了現代中國,是中國建立共和政體的里程碑,亦為中國的民主、文化及經濟現代化開
出版社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629372125
ISBN10 / 9629372126
EAN / 9789629372125
誠品26碼 / 2680807074008
頁數 / 416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我們常談「革命」,但並不一定認真深究其真義。在學者之間,「革命」的含義卻又眾說紛紜,不易有一致的結論。比較來說,我認為政治學者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的說法頗為全面。他認為革命是「一國之內的快速、根本和暴烈的變化,其後果是社會主流價值和信仰,政治制度、社會結構、領導、和政府作為與政策的巨變。」

根據這定義,不少我們常說的革命,並無革命之實,而只是漫長發展的一些重要事件或者時刻。可是,發生於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卻是不折不扣的革命,對中國、甚至對人類歷史而言,它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它終結了人類文明之中,歷史最久,影響最深遠的一個帝制,代之以共和國。縱然科舉制度早於1905年廢除,但建基於儒家正統、傳統考試制度和士大夫的文化秩序,至民國以後才逐步動搖。在全新的政治和文化環境之中,各階層努力創造新天地,政治領袖、知識精英和其他有志之士力圖規劃新的國家長遠發展藍圖。之後百年,中國仍然受盡了內憂外患,但國人的努力逐漸累積出成果,在未來的日子亦會不斷改進。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是如此巨大,之後百年中國的發展是如此動人心魄,我們實在有足夠理由去進一步認識、了解和評價它。2011年適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們為慶祝此事,和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孫中山文教福利基金會、中山大學近代中國研究中心以及香港近代史學會,於五月六至七日,在香港合辦「辛亥革命百周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請來了各地在這領域中學有專精的學者,進行兩天的研討。會上發表的論文,都是見解精深的作品。我們將其中一部分收集於本書,盼能廣泛流傳,有助延續討論和研究。

麥勁生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