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 誠品線上

作者 楊定一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定:「定」正是一股能夠找回自己的動力,幫助你我活出永恆、自由的自己。在多工、快步調的當代,光靠靜坐等達到物我合一的「小定」,已無法讓人得到永恆的喜悅;由一體意識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定」正是一股能夠找回自己的動力,幫助你我活出永恆、自由的自己。在多工、快步調的當代,光靠靜坐等達到物我合一的「小定」,已無法讓人得到永恆的喜悅;由一體意識衍生的「大定」,則是最放鬆、最舒暢、最寧靜的狀態,無所不在,等著大家重拾回來。人生要透過認識自己來醒覺,這時更需寧靜的力量,幫助你我隨時隨地集中注意力,讓意識得以真正轉變。「現代人其實隨時處在注意力渙散的狀態。讓注意力集中而專注,是我們最需要的一堂功課。」--楊定一博士既是醫師、也是科學家的楊定一博士,雖然從小被稱為「天才」,但在尋求生命真諦的道路上和你我一樣,總是身體力行。7歲時移民巴西,成長過程鮮少有機會接觸佛教經典,直到稍年長才有機緣與佛經相遇,發現與自己過往實修體驗所領略到的真理殊途同歸,因此對佛陀充滿敬意。在本書裡,楊定一不但與時俱進,對古經典中的佛教要義「四禪八定」提出最當代的新詮釋,並針對步調飛快的現代人提出集中注意力的修行新處方;此外更以物理學與數學的原理,來解讀「業力」與「因果」,深入淺出,觀點獨特,既前衛又跨時代。◎愈忙碌,愈需「定」心生活的快步調,讓念頭不得不快速轉變,好搭配感官在快節奏的世界裡接收資訊;而透過念頭的快轉,頭腦也不得不隨時創出一個個虛的現實。但這些不斷在動的印象,頭腦其實來不及處理,因而不斷地帶來壓力。當頭腦受到壓力或危機,自然會轉到肉體上,帶來不安,帶來萎縮。在這樣的年代,意識上要真正有所轉變、突破,需要不斷的修行。不過現代人卻不容易安靜下來,光靠靜坐等種種方法,並不足以達到徹底的轉化。因為靜坐離不開二元對立的架構(主體「我」-「客體」對象),要有一個客體作為注意力專注的對象,因此需要一個「我」,去專注在一個「客體」上。最後將「我」與「客體」合一,將念頭消失。而「臣服」與「參」,卻是跳過二元對立,站在一體來面對這個世界。換句話說,透過臣服與參,才可以隨時練習,把心「定」下來。◎什麼是「定」?從物理學的角度,這個世界是由空組合的。但人類的五官結構,卻讓這個世界變得無比堅實。不妨試著將念頭暫停,讓它成為一個意識的門戶,來達到「止」的境界。把這個暫停拉長,從一個瞬間,延伸到下一個瞬間,一連串的瞬間,延續下去,也就為古人所稱的「定」或「三摩地」。古代佛經裡談到「四禪八定」,是身心淨化的過程,但如果因此而落在二元對立、追求功夫與「做」的層面,將是令人遺憾。因為如果一個人可以領悟到真實,就能夠完全重現四禪八定,並不需要一一去追求,自然會成為領悟的成就,而不是修行的目標。功夫帶來的定,是小定;由一體意識所衍生的定,沒有分段,沒有次第,稱為大定。小定要透過苦修、練習才能得到;而大定,是我們天生就有,不會生出,也不會消失,沒有生,也沒有死。我們最多只是把它撿回來,其實是最不費力、最單純、最放鬆、最舒暢、最寧靜的狀態。◎如何「定」?「定」,是帶著一種動力。其實唯一的動,最多就是自己帶著自己,去找回自己。定的作用,最多只是把自己跟自己再加上自己再加上自己,不斷地連貫起來,把每一瞬間所體會的自己串起來,變成一個永恆。也就是說,在,下一個瞬間是在,再下一個瞬間還是在。一個人也就醒覺過來了。透過瞬間,可以活出小定,也可以隨時活出大定,也就自然活出永恆的現在。定,就是「動」和「在」之間的一個共同點,一個連結。臣服與參,會帶來一股螺旋的扭力,透過最不費力的路徑,達到最大的效益,讓我們可以從念頭沿著這個扭力,回到心。◎為什麼「定」對現代人很重要?人生的主要目的,是透過認識自己而醒覺。透過定,可以幫助每個人--活出無限、絕對、永恆、自由的自己。【楊定一書房】書系簡介人的健康,身、心、靈從來沒有分開過。「楊定一書房」系列,便是站在全人健康的角度,重新整合從古到今、世界各地的健康法門與哲學系統,用現代的語言重新表達,幫助你我活出全部的生命潛能。《真原醫》是從身心,也就是從「有」看著這個世界。最多只是把身心做一個整合,希望你我每一個人回到均衡。在失衡的狀態下,一個人想修行,是不可能的,因為隨時都會被身心的不均衡給拉扯,而難以體會生命更深的層面。即使進入了《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以及「全部生命系列」《全部的你》、《神聖的你》、《螺旋舞》、《不合理的快樂》,都還是從一個「做」或「有」的範圍來看整體──楊博士在這幾本書稱之為一體(Oneness)。也就是以二元對立的語言,從相對、局限,去探討絕對和無限。不過,接著從《我是誰》開始,到《集體的失憶》、《落在地球》和這本書《定》,逐漸地,已經自然移動角度,從二元對立轉到一體,從「空」看著「有」,從內心看著外在,從「在」看著「做」,從「心」看著「人」。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楊定一著有《真原醫:21世紀最完整的預防醫學》、《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螺旋舞》(DVD+書)、《全部的你》、《神聖的你》、《不合理的快樂》、《我是誰》、《集體的失憶》、《落在地球》,以及《等著你》、《重生:蛻變於呼吸間》、《蛻變.重生》一日共修營實錄DVD,與《你‧在嗎?》、《光之瑜伽》、《真實瑜伽》、《呼吸瑜伽》音聲作品專輯。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引言第一章 意識譜:回到最基本的意識科學第二章 反復的工程第三章 快速的步調,缺失的注意力第四章 從專注到「定」第五章 不要把五官變出來的現象,當作定的成就第六章 四禪八定所帶來的淨化第七章 從意識譜來談四禪八定第八章 定,承載意識的工具第九章 定,其實比任何人想的都更簡單第十章 活在一體,也就活在定第十一章 定,不費力地專注在一體第十二章 大定和小定的差異第十三章 打開所有修行的制約第十四章 把「定」當作瞬間和瞬間中的共同點第十五章 一體,最親密的朋友第十六章 定,穿透世界的一切第十七章 你我本身就是自己想找的答案第十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十九章 「定」不是功夫,也不是狀態,那它是什麼?第二十章 從小乘的定,走向大乘的定第二十一章 信仰與定是兩面一體第二十二章 空和有都是平等的第二十三章 我這一生可能體驗大定嗎?第二十四章 透過空檔來體驗定第二十五章 定,到底有什麼作用?第二十六章 透過定,把「我」徹底取消結語附錄 四禪八定

商品規格

書名 /
作者 / 楊定一
簡介 / 定:「定」正是一股能夠找回自己的動力,幫助你我活出永恆、自由的自己。在多工、快步調的當代,光靠靜坐等達到物我合一的「小定」,已無法讓人得到永恆的喜悅;由一體意識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515160
ISBN10 / 9869515169
EAN / 9789869515160
誠品26碼 / 2681520162003
頁數 / 232
開數 / 32K
注音版 /
裝訂 / S:軟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序】

我前面透過「全部生命系列」的作品,想表達──我們擁有的全部的潛能,遠遠比我們所體驗的、所可以想到的更大。

我也相信,讀到這裡,你自然會認同──我們每一個人能夠認知世界、生命的意識很廣,本身既有一個有限、相對、無常、受到條件束縛所組合的部份,是我們承認的人生;也有一個無限、絕對、永恆、完全自由的層面,我們過去把它稱為「主」或「佛性」。

我透過「全部生命系列」,是希望表達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活出無限、絕對、永恆、自由。

這其實是我們生出來就有的權利,甚至是我們還沒有來這一生就有的權利,因為它是我們主要的一部份。

要活出它,比我們所想的簡單更簡單。所以,一般人反而會不相信,而寧願一生走上許多冤枉路,花很多時間去找它,或透過各種練習想去取得本來就有的本質。

但是,聽到這些,許多朋友會問──既然不是頭腦的產物,要怎麼去取得?假如全部、絕對、無限、永恆、自由,不是透過「動」,而人類的意識又全部是透過「動」而來,又怎麼可能體會到?

也就好像說,假如我們要從一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總是需要搭一個交通工具才可以到,而這個交通工具一定是兩邊都可以到,才能把兩邊連結起來。

其實,答案是很簡單──有的。貫通全部意識的連結,我們稱為「定」。但是,一般人想不到的是,「定」是兩邊都有,兩邊都存在。

所以,我才在這裡把「定」當作這本書的主題。



【引言】

「定」,梵文稱samādhi,也就是漢傳經典提到的「三摩地」或「三昧」。雖然「定」帶著一個完全專注的味道,但其實不光是專注,甚至不是專注於一點,而是含著一個身心合一的境界,這本身也是古往今來大修行者所追求的狀態。

它也含著一個止的觀念,也就是念頭的止 (samatha)。

不光是佛教強調「定」,在大乘和小乘經典都有記載。天主教、基督教也有這個觀念,透過祈禱,達到一種融入 (absorption)、一種合一。可以說,每一個修行的法門或領域都有這個觀念,只是以不同的用詞來表達。

我們每個人都想知道──除了早晚會凋零、時時都在變化的人生之外,有沒有一個可以永恆存在,而足以稱之為永久的真實?

答案其實很簡單,是有的。

人類從古到今都知道,「定」離不開生命更深的層面。

我之前在許多作品中稱之為「在」、一體、因地。而且,這個更深的層面遠遠大於人生可見的一切變化,甚至是大得不成比例。所以,我才會稱之為生命的真實,而把人生的變化最多當作生命的前景,甚或幻覺。

隨時停留或「定」在生命更深的層面,透過這個層面看這個世界,一個人也就醒覺過來了。

我希望透過這本書,將聖人所談的「定」,和「醒覺」的觀念連貫在一起,透過我個人的經驗,做一個與過去不同的整合。

你我可能都沒想過,修行和醒覺不光和生活有密切的關係,還可以隨時帶我們在人間走出最不費力、最快樂的一條路。我也表達過──這一生,甚至多生多世以來,沒有第二個追求可能比這個主題更重要。

在寫作「全部生命系列」的前幾本書時,我多次提到──是鼓起了相當的勇氣,才能完成這一系列我本來不想,也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完成的作品。

我等了許多年,認為自己最多是進行醫學和科學的研究,應該把哲學層面的闡述交給別人。然而,坊間一本本探討生命科學的作品,都把這個題目變得理論化而遙不可及,讓你我普遍認為古聖人留下的智慧最多只能參考,和現代快步調的生活早已脫節,甚至不相關。

這樣的局面,是我多年來感到最遺憾的。

一個人對自己不了解,卻想去尋生命的意義或價值,不可能有所成就。

我相信,只要你我投入這條路,自然也會發現──我們這一生來,主要的目的是透過認識自己而醒覺。

這麼一講,要談「定」這麼一個重大的題目,這樣的書更不應該是由我來寫。

過去,探討samādhi的「論」相當多,禪宗的六祖也把「定」當作智慧的基礎。

定,就是一個這麼重大的題目。

到了現代,可以很輕易找到前人的各種「論」,以及現代人的論述或評注。很可惜,我認為最多只在頭腦的邏輯層面反映了理論,而一般讀者可能看不懂。

因此,即使我個人可說是最沒有資格探討或解說這個主題,但還是認為有必要用現代的語言來談「定」,並以個人的體驗做一個分享。

既然我不是佛學或任何宗教學派的學者,沒有任何包袱,也不需要去符合任何宗教體系的說法,最多是把自己的體會、經驗和理解做一個輕鬆而純粹的分享。當然,我這種整合沒有配合任何嚴謹的學術要求去引經據典,不見得符合一般的慣例。

會想寫成作品,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發現許多關於「定」的論述相當理論化。讀了,會立即感覺到是一種頭腦的產物。反而把「定」變得複雜,讓你我以為是超過自己此生所能體會的境界。而我在這個作品採用的表達方式,相信會比較新鮮,而更容易滲透到你我的內心。

我很有把握,這本書所談的,不可能離開經典的精神。因為真實只有一個,所以怎麼去切入,到最後,結果都一樣。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跟一般人想的完全相反,「定」其實隨時都存在,隨時都有,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

沒有定,沒有生命。

它不需要我們找,也是找不來的。

這麼說,定,又是什麼?



【內文試閱】

第三章 快速的步調,缺失的注意力

可惜的是,現代人其實隨時處在注意力渙散的狀態。

我們仔細觀察,現代資訊技術的突破,讓我們每個人都同時在在做好幾件事。無論在講話、走路、寫字、吃飯,不是看著手機,就是在搜尋資訊或用訊息軟體和別人交流。頭腦的運作,一刻都沒有停過。

這是很普遍的現象。

儘管我們每個人都認為有點跟不上,卻又同時期待步調可不可以更快,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達到更高的效率。

就連看電視,一個畫面上都同時有好幾條跑馬燈,就好像把一個瞬間切割成好幾個,才配得上我們對快步調的期待。

這本身,自然會讓我們把無常和變化視為生活的主成分,而同時讓我們在現實中建立一個個虛構的架構,而每一個架構都彷彿有獨立的生命。

我在《真原醫》和「全部生命系列」曾經多次表達──這種快還要更快的步調,本身就是現代人最大的危機。讓我們不快樂,總是感覺到壓力或是不知哪裡來的沉重感,好像隨時背著一種負擔。這種不快樂的現象,甚至蔓延到年輕的一代,即使很年輕的孩子都有注意力缺乏和躁鬱症的問題。

這種更快的步調,其實是相當近代的產物,人類演化多年來的架構沒辦法適應。畢竟,種種快步調的反應,當初只是為了生存而留下的「打或逃」本能,本來只是短期的應對。沒想到人類發展到現在,這種快步調的反應,反而變成我們隨時的常態。

步調快,還不是主要的問題。問題在於,它同時帶來念頭快速的轉變,以搭配感官在世界運作所收到的資訊。透過念頭,頭腦隨時創出一個虛的現實。這些不斷在動的印象,頭腦來不及處理,本身也就不斷的帶來壓力。

我在之前的作品,也用相當多篇幅來表達──頭腦受到壓力或危機,自然轉到肉體上,帶來不安,帶來萎縮。

所以,讓注意力集中而專注,是我們最需要的一堂功課。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守住的感官愈多,通常愈能幫助守住注意力。

其實一般所談的「定」的功夫,都離不開時-空,更離不開感官。「定」或「專注」的功夫,是透過感官才可以運作。

再說清楚一點,一般所談的「定」或專注,是透過感官的運作或「動」來捕捉資訊,而進入一個「不動」、寧靜或合一,才有「定」好談。

懂了這些,自然可以把感官當作一個專注的門戶。如果我們懂得從多重感官著手,例如同時耳朵聽,加上眼睛觀想、鼻子聞、口腔的體會、皮膚的觸覺,反而更容易達到專一。

重點是,不要同時產生念頭。

所以,一般專注的練習,會透過重複的動作(例如朗讀、呼吸)讓念頭不容易起伏。

也因為如此,多年來,我常常與朋友分享如何教小孩子讀經。不光是因為讀經可以讓孩子接觸大聖人的觀念,而讓這些大智慧落到腦海。此外,由於讀經同時運用多重感官來集中注意力,對腦部發展的活化,有不可思議的作用。

透過朗誦,其實是教孩子學會掌握耳根的聽、嘴巴的發聲、眼睛閱讀的觀、集體共振的觸覺,把注意力守住。透過重複的朗誦,不容易產生念頭。

所以,我過去不斷地提醒家長和教師,不需要為孩子解釋經典的意義。因為任何解釋,是落在一個念頭的範圍。

最多只要透過朗誦,讓古人的話落到心裡。

最不可思議的是,讀經的孩子,不光是學習能力提升,靈感也被強化。我親眼見到許多小孩子自然在藝術、文學、科學、數學領域有特殊的表現。

有意思的是,就是古人留下來的這麼簡單的方法,透過千萬個小孩子,可以驗證這裡所談的原理。

相信你讀了前兩章,已經體會到,我這本書所談的,倒不是這方面的專注,更不是強調要怎麼以各種方法透過多重感官去切入。剛好相反,這裡所要談的是──希望你我用這方面的知識和練習作為基礎,也就是透過一般的靜坐,而可以跳一大步,帶來意識徹底的轉變。

怎麼徹底轉變?這一點,希望透過這本書可以轉達。



【結語】

我從《真原醫》開始,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會有那麼多的作品一本一本出來。這一點,不能說超乎我的規劃,因為從來沒有過規劃。甚至,連《真原醫》也從來不是為了出版而寫,最多是為了一些病苦的朋友,利用零碎時間整理的一些提醒。後來,是透過《天下雜誌群》殷發行人的鼓勵,才成為一本書。

《靜坐》也是如此,最多是過去演講的一些紀錄。

至於「全部生命系列」的寫作,最多是進入寧靜,讓生命帶著我,讓一體帶著我走。每一句話都是透過這種寧靜、無思無想的狀態,以口述傳達出來的。

可以這麼說,從一開始到現在,我沒有刻意想寫過一本書,也沒有特意想在這世界留下一本作品。最多,我只能告解──我是一位醫師、科學家。而我過去在人間用的工具,最多也只是醫學和科學。從不認為我個人有資格把「全部生命系列」寫出來,更不認為留下那麼多篇章,可能起到任何帶動的作用。

想想,我從小就在國外長大。最流利的語言不是英文就是葡萄牙文,中文只有小學一年級或幼稚園的程度。所以,我說沒有資格寫這些書,不是故作謙虛,而是連語言表達的能力都沒有。最有趣的是,連這些作品,即使有些有英文原稿,我也從來沒有動念想要出版英文本。

這個過程,是我認為最不可思議的一個悖論──讓生命帶著我走,讓我以此身心可以見證無數的奇蹟。包括這一本又一本的作品轉達出來的速度,與帶出來的進展。

我記得自己當時還相當年輕。約莫不到三十歲時,最多曾經浮出一個念頭,希望有一天可以寫下《未來的人》(The Future Man)。當時,這本書在腦海雖然已經完全成形,我心裡也明白,即使寫出來,也沒有一個人可以理解、可以看懂。有意思的是,從一開始到現在的這幾本書,好像都在為《未來的人》鋪路,做為一座通往它的橋梁。

有時,我也跟自己開玩笑,也許到最後,連那本書都不用寫了。這一生要完成的,也該完成了。至於完成什麼,其實都不重要,最多只是讓這個身體完成它這一生來想完成的事。

仔細觀察,《真原醫》是從身心,也就是從「有」看著這個世界。最多只是把身心做一個整合,希望你我每一個人回到均衡。在失衡的狀態下,一個人想修行,是不可能的,因為隨時都會被身心的不均衡給拉扯,而難以體會生命更深的層面。

即使進入了《靜坐》,以及「全部生命系列」《全部的你》、《神聖的你》、《螺旋舞》、《不合理的快樂》,都還是從一個「做」或「有」的範圍來看整體──我在這幾本書稱之為一體(Oneness)。也就是以二元對立的語言,從相對、局限,去探討絕對和無限。

雖然我在作品中一直反覆強調,這兩個範圍是在不同的意識軌道。從相對和局限,不可能跨到絕對和無限。但是,我總是認為現代人夠聰明,足以理解完整的意識譜。才會承擔「可能說不清楚」的風險,把古人完整的意識法門轉達出來。

值得玩味的是,從《我是誰》開始,到《集體的失憶》、《落在地球》和這本書《定》,逐漸地,已經自然移動角度,從二元對立轉到一體。

就好像──如果一體可以講話,它會說什麼?

文字,透過頭腦,會造出悖論;但是,變成了聲音,對心,反而是甘露。

透過聲音,我可以直接指向心。

因為文字本身是靠理性的邏輯去理解,自然帶來它自己的限制。而聲音是跟我們的生命場最接近,本身最容易達到共振。所以,除了這些書,我又同時完成了一系列的音聲作品,從《等著你》、《重生》、《你.在嗎?》,到《光之瑜伽》、《真實瑜伽》、《呼吸瑜伽》。

不光是這些作品,我還透過讀書會、音頻,不斷地作為這些作品的補充。希望透過這些轉達,直接穿透心,幫助你我做更深的理解。

我用這樣的手法,是希望消失任何可能的矛盾,消除聖人的經典留下來的悖論,或說你我一般人對聖人和經典的誤解和爭議。假如你我認真去探討這幾本書的訊息,自然會發現,所謂的矛盾或悖論,最多只是站在不同的意識軌道,在談同一件事。

我們一般人守住一般的意識狀態,最多只能站在「有」去看「空」或生命的一切。然而,聖人隨時可以從「有」到「空」、到一體,也可以從「空」或一體回到「有」。

所謂的矛盾,是我們二元對立的腦才體會到的。其實,站在聖人的角度,他最多只是活出他的自由,而不受到任何制約的限制。我們用一個二元對立的框框想把大聖人、一體意識去框住來理解,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不可能知道他在哪一個角度在談同一件事。

他已經老早從人間的二元對立跳出來。然而,活在這個人間,他也可以用二元對立在對話。

覺得混淆、有矛盾的,是我們。

假如你可以聽進這些話,並深入探討「全部生命系列」前幾本書所談的意識科學,我很有把握,接下來,任何的經典,你都可以讀懂。

也許你原本並沒有接觸多少經典,是因為覺得這些古人的話美則美矣,但和自己的生命不相關。然而,透過這些書,再加上你個人實際去練習、去實修,會突然發現:古人的經典不光和你我的生命息息相關,甚至是你我這一生最好的朋友,隨時讓我們從人間走出來一條路。

此外,談到「定」,我雖然在這本書引用了許多佛教的觀念,那也只是因為佛教相當重視定,而最先提出「定」的觀念。但是,我在這裡所談的,其實和宗教不相關,最多只是探討生命的科學。

講得再直接一點,我透過「全部生命系列」這幾本書,是想表達「唯識」的科學。也許有一天,我能有機會對唯識的科學──未來最重要的一門生命之學,再進一步說明。

我會用「唯識」這兩個字來總括「全部生命系列」,也是表達我對未來佛(彌勒佛)、未來基督最高的敬意。雖然這些觀念和宗教一點關係都沒有,但反過來說,也離不開宗教或任何領域。

過去,唯識是最難懂的一門學問。就我之前所讀過的論述來看,我並不認為它們足以充分表達這門學問的獨到之處。然而,我認為這個時點和百千年前留下那些論述的情況不同。因為,人類的聰明已經發達到一個地步,絕對有資格理解。只是目前還缺乏妥當的解釋。

同樣地,我也有信心,現代人已經足以理解「全部生命系列」的作品。假如我們可以透過人間的聰明,去理解這些作品所想表達的生命的一體或全部,那麼也就證明了──頭腦可以成為人類最寶貴的工具,承載我們通往解脫。

最後,我想再提醒一點:這些作品,其實一點都不抽象。假如我們能好好地去探討所表達的觀念,而可以讓這些話落在自己的生活中,我相信,你我都會得到徹底的轉變,這一生接下來會完全不同。

至於不同在哪裡,只等著你我親自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