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連筆解碼
作者 | 施春茂 |
---|---|
出版社 | 楓葉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行書連筆解碼:【本書特色】◎說明行書的相關筆法、特色和系統,建立基礎行書觀念,初學者可直接入筆自學。◎從行書用筆技巧、搭配原則,至如何連筆、分筆、遊絲、繞筆,都 |
作者 | 施春茂 |
---|---|
出版社 | 楓葉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行書連筆解碼:【本書特色】◎說明行書的相關筆法、特色和系統,建立基礎行書觀念,初學者可直接入筆自學。◎從行書用筆技巧、搭配原則,至如何連筆、分筆、遊絲、繞筆,都 |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說明行書的相關筆法、特色和系統,建立基礎行書觀念,初學者可直接入筆自學。 ◎從行書用筆技巧、搭配原則,至如何連筆、分筆、遊絲、繞筆,都有完整示例。 ◎各名家作品評析,詳述連筆的要點及原則,得其精要,幫助學習者更深廣理解。 行書不僅僅是「楷書的簡筆」或是「連筆的楷書」, 雖然基本筆畫與楷書相同,但其牽絲帶連、筆畫靈動, 且如何從筆畫的藏露、起止乃至游絲映帶來增加作品的豐富性、多元性也與其他書法不同。 連筆時,筆畫和筆畫之間如何連結, 游絲的存在與否及游絲的粗細、快慢等變化是行書的關鍵。 【連筆】的方法可以分為「實連」和「虛連」, 而「實連」的方法有「絲連」、「折連」、「轉連」及「併連」四種方式; 「虛連」也可分為「意連」及「氣連」二種等, 本書除了講解各種連筆系統, 也說明如何運用才能達到「筆斷意連」的氣韻。 【游絲】顧名思義細如髮絲,變化多種, 包括「飛絲」、「煙絲」、「飄絲」、「抽絲」、「拉絲」、「跳絲」、 「踢絲」、「捲絲」、「繞絲」、「緩絲」、「殘絲」及「斷絲」等十二種游絲形態, 不可刻意為之,是連筆過程中無意間自然流露, 本書除了講解各種變化, 也說明如何絲中見力,細輕卻挺勁婀娜,才能傳遞字間情意。 作者匯聚了幾十年的心血, 再加上實際教學中不同程度的同學反饋, 再三修訂成書,第一次完整公開行書連筆規律。 學習行書最關鍵的就是各種筆畫及二字以上的連筆訣竅, 這些方法前人從未有過系統地整理,不論對初學者或進階者而言, 本書都能讓書法練習如虎添翼。
作者介紹 施春茂施春茂,字大岡,號子欣,1942年出生於台灣高雄。早年師事陳子和、王北岳、吳雪颿諸家,並從李石樵、席德進習畫。曾應聘教育部書寫《國字標準字體表》,華視教育文化電視教學―─楷書系列講座、台北市國小書法教材示範錄影等書法教材之編纂及擔任教師書法研習班講座。歷任國立編譯館書法教科書編審委員、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理事長、銘傳大學華教系副教授,現任長榮大學書畫藝術系教授、中正紀念堂、總統府書法班指導老師。受邀擔任新北市美展、基隆市美展、台南美展、宜蘭美展、桃源美展、新竹美展、磺溪美展、全國及台北市國語文競賽等獎賽書法類評審委員,並擔任台北市國民小學書法小學堂、書法練習簿等教材之指導教授,推動書法教育不遺餘力。著有施春茂臨九成宮醴泉銘(1993)、書法教材與練習一至八冊(1995)、施春茂春聯選集(一)(二)(1996)、施春茂讀詩寫詩一至五集(1995-2000)、施春茂書法作品集(1998)、會古通今施春茂書法創作展作品集(2019)等。
產品目錄 ‧行書連筆解碼 作者序 第一章 緒論─在寫行書之前 第二章 行書妙處─連筆 ‧第一節 連筆意義 ‧第二節 何謂游絲 ‧第三節 游絲的作用 第三章 行書相關筆法 ‧第一節 露鋒、藏鋒、搭鋒、切鋒、中鋒、偏鋒 ‧第二節 原筆、帶筆、實筆、虛筆 ‧第三節 連筆、黏筆、續筆、終筆 第四章 連筆方法及示例 ‧第一節 連筆的用筆技巧 ‧第二節 連筆的種類及示例 ‧第三節 連筆系統及示例 第五章 連筆分筆數 ‧第一節 單字連筆分筆 ‧第二節 兩字以上連筆分筆(以米芾作品為範例) ‧第六章 游絲及繞連寫法 ‧第一節 游絲寫法(以祝枝山《秋興八首》為範例) ‧第二節 繞連寫法 第七章 名家行草書作品範例 ‧後記─兼憶陳子和老師
書名 / | 行書連筆解碼 |
---|---|
作者 / | 施春茂 |
簡介 / | 行書連筆解碼:【本書特色】◎說明行書的相關筆法、特色和系統,建立基礎行書觀念,初學者可直接入筆自學。◎從行書用筆技巧、搭配原則,至如何連筆、分筆、遊絲、繞筆,都 |
出版社 / | 楓葉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3776147 |
ISBN10 / | 9863776149 |
EAN / | 9789863776147 |
誠品26碼 / | 2681905583003 |
頁數 / | 191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9.7X21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第一本深入解析行書構成內在規律,
讓你真正掌握行書的書法語言。
自序 : 一般學習書法多數從楷書開始,然後再學行書。一般初學行書的人,最容易碰到的困難,便是字與字之間究竟該如何連筆?什麼時候要連、如何連及什麼時候不連?一般學習者根本無所適從。筆者當年學習行書也是靠自己摸索,拿著帖子硬練,不管懂不懂照著字帖練就是了,相信這是很多人學習行書的共同慘痛經驗。
我自己學習行書剛開始跟大家一樣,也是從王羲之的《集字聖教序》和《蘭亭敘》入手,但寫了很久都不得要領。直到民國六十年陳子和老師在國立歷史博物館開班,我去跟陳老師學習,看見陳老師示範《集字聖教序》後,我才明瞭原來行書是這樣寫出來的。經由這樣的機緣,對行書的筆法有所理解後,才逐漸重拾自己對行書的學習信心。之後自己從事書法教學,也碰到很多學生反應學習行書上的困難,就激勵自己在教材上去尋求突破,希望能讓有志學好行書的人少走一些冤枉路。學習行書的第一個難題是選帖的問題,以前老師都建議從《集字聖教序》入手,理由不難理解,因為歷代行書均奉王羲之為圭臬,他所寫的《蘭亭敘》即使真跡不復見。(現在所流傳的羲之書蹟都是後來的臨本或摹本),但即是如此,王書仍受到歷代高度的肯定,成為行書的經典作品。王羲之《蘭亭敘》更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隨後唐朝懷仁和尚用王羲之寫的字集出來的《集字聖教序》,亦被視為行書的經典,而且就學習上而言,《集字聖教序》比《蘭亭敘》容易,因此,歷代以來被視為學習行書的主要範本。
然就學習而言,從《集字聖教序》入手有幾個缺點,一是它是集字,所以收錄的字除了行書之外也夾雜了楷書和草書,另外,由於是集字所以字與字之間的關聯,乃至字與行的連結的關係也不夠。就我自己的經驗而言,學了很久的《集字聖教序》卻還是無法全盤掌握行書的寫法。於是我開始在歷代書家中去尋找合適初學行書的範本,我的要求一是要墨跡本,筆畫的藏露、起止乃至游絲映帶才能看得一清二楚;二是連筆要有規律可循,方便學習行書的人建立一套連筆體系。
在這二個標準下,我找到了元代趙孟頫的《洛神賦》,此帖點畫豐腴,運筆內斂而瀟灑,端美中又有雍容的氣勢,自成一格,為趙氏行書的代表作。據史料記載,趙孟頫日書萬字而精氣不衰,可見趙氏用功之深,加上趙孟頫廣泛臨摹古代法帖,故對於章法、用筆的駕馭能力極強,對於初學者而言,值得多加注意。
整體而言,趙字具備形聚神逸、用筆圓熟、結體嚴謹工整等優點,是初學者極好的範本,同時,趙孟頫在書史上是一位承先啟後的人物,由趙孟頫入門,打好基礎後,可以上溯魏晉,下啟明清。再者,趙孟頫一生崇古,是二王的嫡系,從趙孟頫來學習二王的書風,自然更容易領會二王的筆法之妙。本書所選的例字主要來源即為趙孟頫的《洛神賦》,不足的部分則以王羲之《蘭亭敘》馮承素雙鉤摹本為補充。
行書看起來容易,但要寫得得心應手卻是非常難,歷代書家幾乎都能寫行書,尤其是精於楷書的書家更是行書能手,這也說明,想要寫好行書,必先在楷書上下功夫。
一般學習行書容易犯的錯誤即是把行書當成是「連筆的楷書」,結果寫起來雖然筆畫相連,但筆筆呆板,失去了行書應有的自然與靈活的氣韻。所以,行書雖為楷書的寫快,但使用的技巧卻大不相同,一般由楷書轉練行書,最先碰到的問題就是用筆轉換的問題。
行書的用筆技巧,有些是屬於繼承楷書用筆的技巧,有些是屬於草書的用筆技巧。概括起來行書用筆有幾個特點:首先,楷書用筆以中鋒為主,而行書用筆則為中鋒與側鋒互相為用,所謂「中鋒取勁,側鋒取妍」,行書用筆宜中、側鋒兼用,字的變化才會多。
其二行書的收筆和楷書相比,變化較多,有時回鋒收筆,有時出鋒收筆。其三,楷書轉折多用折筆,而行書轉折多用轉筆,折筆沉宕而轉筆靈動,行書的靈活和轉筆的使用有很大的關係。總之,寫行書時要注意筆畫之間須顧盼合宜,字字要有不同的變化。
此外,行筆的速度,即行筆中的快慢遲速,由於流暢是行書的基本要求,一幅作品的氣韻、節奏都與運筆的速度有極大的關聯,既不能一味的快速,也不能一味的遲慢,要有快有慢,才能顯出行書的節奏和律動感。
本書名為《行書連筆解碼》即是希望能找出行筆連筆的規律,行書的基本筆畫與楷書相同,有「橫」、「豎」、「點」、「鉤」、「撇」、「捺」、「挑」、「折」八種。由八種基本筆畫派生出來的其他各種筆畫,也與楷書同出一轍。「連筆」是指行書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筆畫,用一筆書寫完成的簡化方法 , 藉此省略起筆、收筆動作,來提高行書的書寫速度。在連筆的過程中,游絲的存在與否及游絲的粗細、快慢等變化是行書連筆的構成關鍵。
游絲不可刻意為之,而是書寫過程中無意的自然流露,有時,它會細如髮絲,故稱為游絲。因游絲的變化實在太多了,筆者特別蒐集祝允明《杜甫秋興八首》出現的游絲並分類,將游絲的各種面相及游絲運筆的動作,一一命名包括「飛絲」、「煙絲」、「飄絲」、「抽絲」、「拉絲」、「跳絲」、「踢絲」、「捲絲」、「繞絲」、「緩絲」、「殘絲」及「斷絲」等十二種游絲的形態。
連筆的方法可以分為「實連」和「虛連」,而「實連」的方法有「絲連」、「折連」、「轉連」及「併連」四種方式;而「虛連」也可分為「意連」及「氣連」二種,稍後本書會做詳細的說明。簡言之,連筆要處理的問題即是上一筆和下一筆的關係問題,兩筆之間的距離,如何處理的問題,這裡講的連筆,不僅講字內筆畫的相連,也指字與字之間的連寫用筆。這種通過兩字之間的連帶筆法,形成兩字間的氣勢貫通,有一種節奏韻味。
在行草書中,用筆的斷和連所形成的聯繫,是行草書中的重要筆法技巧。連筆的主要表現在於呈現線條的連綿不斷的氣勢;而筆斷意連則藝術表現上較為含蓄而內斂,連與斷都是筆畫間呼應的關係,除了一筆而下的連綿草外,更多時候連與斷是交互使用的。善用連與斷,對提高行書的藝術品位極有幫助。本書在兩筆之間或二筆以上的連筆採用的範本是趙孟頫洛神賦及王羲之蘭亭敘;至於二字乃至二字以上的相連,由於前述二帖少有二字或二字以上的相連的例字,因此,在此部分筆者另選米芾傳世作品之中的例字作說明。
本書詳細分析各種筆畫的連筆訣竅,而這些方法前人從未有系統地整理,不論是對初學者還是進階者而言,行書的各種筆畫的相連到二字以上的相連,在本書中都可找到答案。本書用意在於梳理一條書寫行書的捷徑,書中不僅詳述連筆的規則,搭配大量的範本圖例,並旁註說明連筆的規則及運筆技巧。對於喜歡行書的人來說,掌握連筆原則可以省去不少自行摸索行書規律的時間,當熟稔行書的連筆原則後,如果想進一步臨摹歷代名家的作品,也比較容易掌握歷代不同書家的字形及結構重點,從而自己也可建立自己的連筆規律體系。例如筆者長期觀察溥心畬的小行書發現,溥氏的連筆是以部首或偏旁作為連筆的分筆,即部首及偏旁多以連筆寫成,再與字的其他部件相呼應或相連。讀者在讀完本書後,也可找一名書家的作品來分析,看自己能否找出這位書家的連筆規律。
清代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行書行世之廣,與真書略等,篆、隸、草皆不如之。然從有此體以來,未有專論其法者。1 」行書在各種書體之中其應用的場合及機會最多,但相較而言,歷代探討行書技巧的專論卻很少,筆者不揣鄙陋,將多年教學心得編為《行書連筆解碼》這本基礎入門書籍。本書的前身是我在講授行書技巧的教材,每次演講談及行書連筆這個主題時,台下學員的反應往往十分熱烈,希望能將本教材付梓。因為一場演講結束以後,只留下一個概括的印象,如果要實地操演練習,仍然需要實體書籍以方便研讀及練習。因此,在各方的催促下,本書終於在歷經多次的修改、校訂後與讀者見面。同時,為了便利讀者研讀練習,本書付梓同時也將本書例字編印為練習簿,供讀者進一步練習使用。當然在編寫本書時,許多同學協助幫忙打字、繪圖及校稿,沒有他們的努力,本書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以付梓,在此由衷感謝熱心參與編輯的同學,如本書尚有任何不周延之處,尚祈各方大家諸賢不吝指正是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