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心學三部曲 一: 求學之卷 | 誠品線上

陽明心學三部曲 一: 求學之卷

作者 張榮緹
出版社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陽明心學三部曲 一: 求學之卷:◎作者用最淺顯有趣的話語告訴你,什麼是「陽明心學」。◎作者用自己求學過程中的小故事來闡釋《傳習錄》,讓讀者輕鬆吸收心學精華。◎實用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作者用最淺顯有趣的話語告訴你,什麼是「陽明心學」。◎作者用自己求學過程中的小故事來闡釋《傳習錄》,讓讀者輕鬆吸收心學精華。◎實用、簡便、精采而又深邃。這就是「陽明心學」。王陽明的心學並不是玄學,只用來討論一些有與無、生與死、動與靜等玄之又玄的問題。相反地,「心學」是一門實用哲學,它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為修養方法,並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終極目標。《傳習錄》是儒家的重要著作之一,乃明代大儒王陽明的講學語錄,由他的學生徐愛、薛侃和錢德洪等收錄編輯而成。《傳習錄》被認為是王陽明最重要的哲學著作,其中「致良知」、「心即理」、「知行合一」、「萬物一體」論等,都是中國哲學的經典與巔峰。本書以《傳習錄》為主軸,劃分為十二章,每章下有不同的小主題若干,除了原文節錄、白話翻譯外,更有作者的求學經歷、人生體悟,帶領讀者重新認識這位明代大儒的思想風采;同時,本書也在幫現代人建立正向循環的「思維模式」,最終並「找回自己的心」,當「找回自己的心」時,我們的人生才真正開始!更多精彩內容請見http: www.pressstore.com.tw freereading 9789863588214.pdf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張榮緹一、曾任台南一中文學社副社長二、曾任政大會計(系刊)編輯委員會編輯委員陽明心學研究者。十四歲那年,機緣巧合地頓悟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的心學法門,從此憑藉著良知的力量,度過了人生中一個又一個的難關。E-mail:anthony0416@hotmail.com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自序前言第一章 兩個人的決賽第二章 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第三章 做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分別第四章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孫悟空第五章 這個世界上會感冒的人,都是那些心中有弱點的人第六章 從陽光明媚,走向萬丈深淵第七章 山窮水盡也是該看的風景第八章 自有法入,從無法出第九章 如果在這裡放棄的話,那比賽就結束了第十章 曾經執著,才能放下執著第十一章 大夢初醒已經年第十二章 不是你不行,只是還欠人生一場修行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陽明心學三部曲 一: 求學之卷
作者 / 張榮緹
簡介 / 陽明心學三部曲 一: 求學之卷:◎作者用最淺顯有趣的話語告訴你,什麼是「陽明心學」。◎作者用自己求學過程中的小故事來闡釋《傳習錄》,讓讀者輕鬆吸收心學精華。◎實用
出版社 /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588214
ISBN10 / 9863588210
EAN / 9789863588214
誠品26碼 / 2681772533002
頁數 / 336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以《傳習錄》為主軸,書寫作者從中學到大學求學經歷的全景式作品。

試閱文字

自序 : 「心學」是由南宋大儒陸九淵、明朝大儒王陽明所發展出來的「陸王心學」的簡稱;而「陽明心學」則專指王陽明的心學。「心學」作為儒學中――宋明理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顥開其端,南宋陸九淵則大啟其門徑,而與朱熹的程朱理學分庭抗禮。至明朝由王陽明總其大成,並首度提出「心學」二字,至此心學開始有了清晰而獨立的學術脈絡。
「陸王心學」與「程朱理學」雖同被歸為宋明理學之下,但多有分歧。陸王心學往往被認為是儒家中的「格心派」,而程朱理學則為「格物派」。
但是,心學並不是玄學,只用來討論一些有與無、生與死、動與靜等玄之又玄的問題。
相反地,「心學」是一門實用哲學,它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為修養方法,並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終極目標。
正如尼采認為,哲學的核心任務是教我們:「如何成為我們自己」。
心學的核心任務是教我們:「如何找回自己的心」。這也就是孟子說的:求其放心;陸九淵說的:發明本心;王陽明說的:致良知。
那為什麼「找回自己的心」這麼重要呢?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認為:人生.工作的成果=思維模式X熱誠X能力。這個公式中最重要的元素是「思維模式」。
因為「思維模式」會帶動你的熱誠,而全身心投入的熱誠又會提升你的能力,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而這個「思維模式」就是你的心。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對困境時,依照自己的「心」來做抉擇,最後累積出來的結果,就是自己的一生。所以,只要我們能「找回自己的心」,那麼無論面對任何困難,都能採取最適當的行動,人生就會出現美好的結果。
而當你「找回自己的心」時,你的人生才真正開始。

試閱文字

內文 : 9.2. 停課自學

先生曰:「子夏篤信聖人,曾子反求諸己。篤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今既不得於心,安可狃於舊聞,不求是當?就如朱子亦尊信程子,至其不得於心處,亦何嘗
苟從?――《傳習錄》

先生說:「子夏虔敬地相信聖人,曾子則切實地反省自己。相信聖人雖然不錯,但不如自己反躬自省來得真切。現在既然你自己心裡沒有想清楚,怎麼可以因循拘泥於舊的學說,而不去探究真正的道理呢?就像朱熹,雖然他也尊崇、相信二程,但是對義理上有不得於心之處,他又何嘗盲目跟從?

大學聯考前五週,我校高三學生開始停課,也就是說從此再也沒有人會來管你。
你可以到學校自學,也可以在家裡或任何你喜歡的地方,做考前的最後衝刺。
(當然也可以選擇放棄,那邊涼快那邊去!)
說真的,我最喜歡「自學」了。
聖人之學本是心學,只有自得於心的學問才是聖人之學。
我很欣賞陽明先生所說的,「如果一句話不能和你的心相契合,即便是孔老師說的,它也是廢話。」(夫學貴得之心,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出自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
陽明先生又說,聽從老師傳授的知識固然不錯,但遠不如自己領悟的道理,更能自得於心。
許多偉大的聖人都鼓勵自學,因為他們都明白一個求知的基本道理:「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學生本身的領悟才是最重要的,老師只是擔任啟發的輔助角色。

雖然我們不能控制風的大小,卻可以調整帆的方向

那時候大學聯考地理科的題型「己經」有了重大的轉變。大概在三、四年前,地理科的選擇題題型由多選改為單選。
雖然我只是個學生,但是我覺得對於大學聯考的趨勢,我有著比老師更醒目的認識。這樣子的改變就表示:以前會考的那些片段、鎖碎的內容,以後就不太可能再出現在大學聯考的試卷上了。
但是學校摸擬考的地理科試卷上,多選題卻依然是選擇題題型的主流,而內容也依然是一堆片段、鎖碎的小題目。
老師逆大學聯考趨勢的理由非常的冠冕堂皇、耳熟能詳:「取法於上,僅得為中。」
所以,老師平時做120%的要求,聯考時學生才能發揮100%的實力。
老師強人所難時,其一片用心良苦根本容不得學生做任何的反駁。
好吧,雖然我改變不了老師,但是我可以改變自己。
所以我一直不隨老師的波、不逐模擬考的流,默默地走自己的路。
儒家的聖人孔子說:「學生如果不經過思考並有所體會,想說卻說不出來時,就不去開導他;如果不是經過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時,就不去啟發他。」(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論語‧述而》)
佛家的聖人釋迦牟尼說:「不可說。」也就是不可說盡,不可盡說。留點餘地給他人悟。因為自己悟出來的東西最珍貴。

為什麼天天讀《榜首滿分筆記》仍然考場失意?
為什麼日夜學《榜首學習祕訣》還是沒啥效果?
因為心外無物──心外沒有讀書祕笈;
心外無理──心外沒有考試祕訣。
別人的祕訣再好,那也是別人的。
如果與你的心不相合,你學了又有什麼用?
如果和你的心相合,但是你沒有經過那種「困於心,衡於慮」的折磨,
終究會落入「紙上得來終覺淺」的魔咒。

所以,想要擁有獨立的思考、自我的思維,就必須要有自學的勇氣和行動。
既然喜歡自學,那蹺課就是正常的事了,高二起我就經常「自學」。
我記得那時候學校有一份「缺曠課紀錄表」,每週發給各班,公告該班學生上週缺曠課的情況。這張表後來被本班的同學戲稱為「蹺課排行榜」,反正那是一個什麼都要比排名的年代。高三起我就一直努力,讓自己保持在這份排行榜上的六至十名。
為什麼呢?
因為基於「槍打出頭鳥」的原則,前五名比較容易得到班導和教官「關愛的眼神」,所以必須避開。而保持在六至十名才能最大限度地運用可以「自學」的額度。
那一年我始終堅持自己的做法,原因只有一個:我認為自己是在致良知。


9.4. 承認自己的弱點是克服它的第一步

後儒不明聖學,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體認擴充,卻去求知其所不知,求能其所不能,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桀、紂心地,動輒要做堯、舜事業,如何做
得?終年碌碌,至於老死,竟不知成就了個什麼,可哀也已!――《傳習錄》

後世儒者不明白聖人的學說,不知道從自己的良知良能上去體察認識,進而擴大充實,卻偏要去追求知道自己所不能了解的事情,去做自己所不能做到的事情,一味地
追求那些不切實際的東西,不知道自己的心胸是桀、紂那樣的境界,還動不動就想做堯、舜那般偉大的事業,這怎麼做得到呢?只好終年勞碌,直到老死,也不知道到底成
就了什麼,真是悲哀啊!

按照「成功學」或「心靈雞湯」的說法:人應該要不斷地去催眠自己,用積極的心態去做事。但是假如你的所做不符合自己所想,所想又不符合天理,連你自己都不相信,知行不一致的話,只憑腦充血的「愛拚才會贏」,失敗就只是風吹幡動、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事了。
這也是心靈雞湯在90年代大火,後來卻被視為毒雞湯的主要原因――「不知自己桀、紂心地,動輒要做堯、舜事業,如何做得?」。

人生不是贏了才開始,而是了解自己並接受自己以後才開始

《灌籃高手‧全國大賽篇》中,湘北與日本高中籃壇的王者――山王之戰,湘北的主將赤木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面對全國級別的超級中鋒河田(大),赤木被其徹底摧毀後信心整個崩潰,場上的隊友激不起他的鬥志,場下的總教練安西老師也沒有辦法能夠喚醒自己球隊的隊長。
好在曾經的對手魚住出場了!
這是《灌籃高手》中很經典的一個橋段:魚住身著廚師服,削著蘿蔔說:「球技華麗的河田是鯛魚,你(赤木)則是笨拙的比目魚,只配在爛泥裡打滾。」
也就是這次的喚醒,赤木終於認清了自己,並改頭換面,成為一個更加適合湘北的團隊球員。這才是赤木的巔峰時刻,而不是原來的那個「神奈川第一中鋒」!
《灌籃高手》是我唯一蒐集了一整套的漫畫書,這部在我高中時橫空出世的漫畫不可否認地影響了我整個青春年少的美好時光。
一開始,我只是想用一本漫畫書打發一堂無聊的自習課;誰知道,這個籃球的夢想卻燃燒了我熱血的青春。
雖然只是一本描繪青春和夢想的籃球漫畫,但是其中卻隱藏了不少哲理。

為什麼一個只有桀、紂那樣心胸境界的人,卻會動輒想要做堯、舜那般偉大的事業呢?
除了像赤木這樣,在山頂上待久了,以致於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少人在選擇目標時,恐怕都曾受了唐太宗《帝範》中所說:「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的影響。總以為把目標訂得越高越好,不但有「正常版」的目標,還要再搞個「挑戰版」。結果是「正常版」的目標從來沒有達到過,更惶論「挑戰版」的。

一個人去做他不喜歡做的事情,成功的機率幾乎為零

經過在南一中這三年多的浮沉(好像沒有浮只有沉)讓我看清了自己有多少斤兩。
所以,首先我調整心態,把目標訂在八十分就好。
在兵學上,這叫做「戰略性撤退」;用儒學的語境來講,這叫「素其位而行」。
我發現放棄那二十分,我就可以少念八成的內容(二八法則)。
這樣做的好處,不只是減少了80%的量,更重要的是,剩下那20%的內容,是我覺得「有意義」(重要、會考)的,是我念得來的。
如此「心與意合,意與力合,力與事合」,念起來特別帶勁、注意力特別集中。
所以在過程中根本感覺不到累。

9.5. 最難的不是1到100的距離,而是0到1

為學須得個頭腦,功夫方有著落。縱未能無間,如舟之有舵,一提便醒。――《傳習錄》

治學必須有個主意,功夫才能落到實處。縱然還不能做到無間斷的用功,但也能夠如船上有舵,一提便明白,在關鍵的地方能把握得住方向。

停課第一天,雖然不用上學,但是我起得比平常還要早。這是我的習慣,從小到大只要是放假,我一向起得比上學或上班時還要早。
雖然起了個早,但是其實我還沒有想好該如何開始。
我一直期待著停課的到來,總覺得會有奇蹟在停課之後發生。可惜我猜中了結局,卻沒有猜中那開頭。
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我只能用峰迴路轉來形容。
據說以往學校都是在大學聯考前一個月,也就是六月份才開始停課。
今年卻不知為何提前了一週,在考前五週時就開始放牛吃草了。
然而四週跟五週相比有意義嗎?
我心裡很清楚,如果不能找到那個「遁去的一」
(出自武俠宗師黃易的《大唐雙龍傳》,在此引申為「隱遁的一線生機」),
變的只是停課天數,不變的則是落榜的結局。
這多出來的一週對別人有沒有影響我不知道,但是對我而言卻是改變全局的開始。

順境跑車逆境佛,絕境妖刀斬亂魔

NBA球迷有一句順口溜:順境看帕克,逆境看鄧肯,絕境看馬努!
湯尼帕克,馬刺控衛,江湖上人稱法國小跑車;
提姆鄧肯,馬刺大前鋒,外號石佛;
馬努吉諾比利,馬刺後衛,外號妖刀。
《灌籃高手》漫畫迷也有一句順口溜:順境看流川,逆境看三井,絕境看櫻木。
這兩句順口溜說的其實都是同樣的道理:
不同時機,要用不同人材;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
假如時間只剩下五分鐘,而你卻在一場籃球比賽中落後對手二十分的話,
你會做些什麼呢?
當然是Run & Gun,快攻、快攻、再快攻……。

一般而言,「參考書」每一課的開始,一定是該課的課綱或是課前提要(視各家版本的不同而異)。
要快的話念這個最快了!
於是我就從本國地理開始,這是我的第一個念頭。
有個老師說,這幾年可能因為政治因素的關係,本國地理
的出題占比已經減少了很多,建議我還是放棄好了……。
真是怪了,那陣子老是有人要我放棄。還好我一直記得安西老師說過:
「如果在這裡放棄的話,那比賽就結束了。」
既然現在多了一週的時間,那我起碼可以花個一天的時間,試試「死馬當活馬醫」。
看到這裡你肯定在偷笑:這不典型的「病急亂投醫」嗎?!
雖然是「死馬當活馬醫」,但是我此心不動,做事還是有我的邏輯滴。

念完如何知道有沒有成效呢?做一下測驗題就知道了!
「參考書」的每一課後面,也必定是一堆測驗題。
但是這麼多測驗題如果要全部做完,時間肯定不夠。
所以我只做了大學聯考的考古題,而且因為題型的改變(由複選題改為單選題),我還只做了最近三年的題目。
結果呢?當然是一題也沒答對。
說真的,學習如果有捷徑的話,那世上就沒有認真學習的人了。
然而這個看似無厘頭的行為,並不是全然沒有收獲。
因為在答題的過程中我發現,這些題綱雖然完全應付不了那些考古題,但是卻又和那些考古題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俗話說得好:「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凡住過必留下鄰居,凡爬過必留下樓梯,凡考過必留下成績。」事實上,考過之後留下的不只是成績,還有考古題!!
那一瞬間,我的直覺告訴我:
將這些考古題,按照性質整理到相關的題綱之下,應該有搞頭。
按照心學的說法,直覺就是良知。我是個知行合一的人,既然有了眉目,我決定順藤摸瓜。

那些參考書的題綱間距往往又大又寬,以前我老覺得這樣一大片留白的排版方式根本是在騙書錢,想不到現在反而派上用埸!
架構有了,要填充什麼內容也知道了,剩下的就是執行的問題而已。
是要把後面的考古題抄到前面的題綱下,還是要把它剪下來貼上呢?
時間不是問題,問題是沒時間。所以做這個決策很簡單。

假如時間只剩下三十五天,而你卻離大學聯考的最低錄取標準還差四十分的話,你會做些什麼呢?
以我大學聯考的成績420幾分,和最後一次模擬考的成績320幾分來做比較,等於我在停課開始時還落後了一百分。這一年來,我連360分的邊都沒有摸到過,要想考到400分以上,這不是奇蹟而是做夢。
地球人都知道,想讓夢想成真不能只靠努力和決心,還需要能力和方法。
可惜的是,一般人讀書從來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很少深入去研究什麼讀書方法。
朱熹根據自己的讀書經歷,寫出了流傳千古的《讀書之法》。他的學生將他的《讀書之法》再整理後,史稱「朱子讀書法」。
簡單來說,「朱子讀書法」有四點:一、讀書要有儀式感。
「凡讀書,須整頓几案,令潔淨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
(讀書之前,必須先將桌子整理乾淨,將書本整齊地放好,人要挺胸坐正,才可翻開書本……。)
停、打住,「朱子讀書法」不適合我,格物完畢。

順境看理學,絕境看心學

理學在此時派不上用場,我想即使朱子復生,恐怕也難以格出能在三十五天內進步一百分的「天理」來。
「順境看理學,絕境看心學」。因為心學家們大都是殺手級的比賽型選手。
而在絕境中暴發出奇蹟般的神祕力量,更是心學的殺手鐧。
陸九淵說:「我在那無事時,只是一個無知無能的人。一旦到那有事時,我便是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人。」
王陽明說:「你只需要專注你的良知,不要讓它被私欲遮蔽,天下所有的道理都會在你行動時出現。」
所以陽明又說:致良知是學問大頭腦,是聖人教人第一義。(《傳習錄》)
就是這個道理。

他的詩:「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緣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 可說是在悟得良知是學之頭腦時,藉詩句的形式表達出來的肺腑之言。
學有頭腦,猶如舟上有舵,縱偶有間斷,然一旦提撕之,也就覺醒了。
我在南一中念了四年,卻在沉睡了三年十個月又三週之後,開始覺醒!

9.6. 亂到最高點,心中有秩序

教人為學,不可執一偏。初學時心猿意馬,拴縛不定。其所思慮,多是人欲一邊。故且教之靜坐,息思慮。
――《傳習錄》

教人做學問,不可固執某一邊。剛開始學習時,內心浮躁,心如猿猴在跳,意如烈馬奔馳,無法安靜下來,他所思慮的,多是那些亂七八糟的事。因此就教他靜坐,平
息閒思雜慮。

儒家認為,唯有明白至善存在於自己的心中,才能夠使自己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使心靈進入寧靜的狀態;在這種寧靜的狀態下,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可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正確認識事物的本質;正確認識事物的本質,才能獲得大智慧。
(《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所以,陽明先生教我們學習時要先平息閒思雜慮,這樣才能提高專注力,也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其實不論做任何事,只有先搞定心情,保持內心的寧靜,才能搞定事情,把事情做到正確完美。

一念不起為「坐」

談到靜坐,一般人都以為靜坐一定要打坐。所謂老僧入定,
要眼觀鼻,鼻觀心……,這樣才叫做靜坐。
但是,從六祖慧能大師的教誨中,可以瞭解靜坐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當時有位官員問慧能大師:「現在京城參禪的大德們都說,
我們要覺悟必須要坐禪習定,請問大師您有什麼高見?」
慧能大師回答說:「道由心悟,豈在坐也。」
懷讓禪師也說過,「磨磚不可作鏡,枯坐豈可成佛」。
「靜坐」其實是指放鬆入靜、排除雜念。
主要是為了讓人變得安定祥靜,然後進入忘我之境。

當然,陽明先生在這裡提倡靜坐,不是為了讓人愉悅身心。
而是為了讓為學者心能靜下來,然後好好做學問,不然心學就成了禪學了。
就好像所有的勵志故事也不只是為了讓你感動一下,
如果真是這樣,那就變成心靈雞湯了。

印象中,恰恰從停課的那一天起,台南也剛好開始下起了綿綿細雨。
聽著窗外淅瀝瀝的雨滴滑落,我的心底竟出奇的寧靜,就像
一個戰將,在生死立判的戰陣裡,心中古井不波,絲毫不起任何
驚懼之心,冷然自若地尋求一擊敗敵的策略。
這種冷靜是我這幾年來遇到艱難困頓時,所學到的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
那些天裡,每天天一亮,我就開始剪剪貼貼。
為了怕膠水沒乾,各頁會黏在一起,我會把黏好的半成品分散,鋪在書桌上晾乾,結果兩張書桌不夠用,我就把整張床再鋪滿。
那時如果你不小心從窗外往我房裡望一眼的話,就會發現我整個房間被一大堆紙片所占滿的奇景。
明白的人知道,我是在做大學聯考的最後衝刺;不明白的人還以為,我已經發瘋癲狂了!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事實上,我發現剪剪貼貼的美勞工作,不但能釋放壓力,而且還能蕩滌雜念有助於集中專注力。
而當你能駕馭壓力時,壓力就可以變成你的助力,因為壓力可以讓你更專注!
然後,我感覺到「大師兄回來了」!
在整個高中生涯中,我總是失魂落魄似地,無法集中精神。
但是從那一刻開始我一心一意、物我兩忘地專注在這些剪剪貼貼的動作之中……。
專注鑄就成功。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最容易出現奇蹟。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8214.pdf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