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心經
作者 | 呂冬倪 |
---|---|
出版社 |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看懂心經:◎以《心經》為核心,向外延伸探討佛法,引導讀者逐步了解佛陀的思想世界。◎透過深入淺出的二十個單元,探討《心經》的典故與由來,打開學習佛法的一扇窗!◎以 |
作者 | 呂冬倪 |
---|---|
出版社 |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看懂心經:◎以《心經》為核心,向外延伸探討佛法,引導讀者逐步了解佛陀的思想世界。◎透過深入淺出的二十個單元,探討《心經》的典故與由來,打開學習佛法的一扇窗!◎以 |
內容簡介 ◎以《心經》為核心,向外延伸探討佛法,引導讀者逐步了解佛陀的思想世界。◎透過深入淺出的二十個單元,探討《心經》的典故與由來,打開學習佛法的一扇窗!◎以多元層次與角度來探討心經、學習心經,是一本最具系統性的佛法入門書。作者以20多年的時間,研究儒家、道家、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一貫道的經典,以及各宗教的歷史淵源後,才理解這些宗教的思想和差異性,因而領悟《心經》內涵。本書以白話解釋心經,帶領讀者進入佛法世界!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心得錄》、《般若心經說什麼》和《般若心經的二大重點》之後,作者再度推出闡述心經的作品。用淺易的方式逐句解釋經文真正意涵,先建立佛法的基礎,再進階到佛法的修行方法,最後真正明白《心經》在講什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闡述大乘佛教「空相」和「般若思想」的經典,要進階學習佛法,必先拋棄學問和知識,不除妄想不求真。學習佛法的過程,就是從「文字般若」(佛經的文字)生起「觀照般若」(照見五蘊皆空),再由「觀照般若」證得「實相般若」(諸佛的境界)。◎本書有七個特殊單元:(一)《心經》是釋迦牟尼佛在什麼時候演說的經典?釋迦牟尼佛宣說佛法是循序漸進的,那《心經》是在什麼時期說的?是說給誰聽的呢?(二)《心經》的原始出處《心經》的原始出處是《大般若經》,是從《大般若經》中節錄出來,再加上密宗的咒語而成。(三)《心經》原來有二個版本《心經》有「簡略版」和「原版」兩種版本。你必須要看過「原版」的《心經》,才會恍然大悟,原來《心經》裡還隱藏著其他的主角。(四)玄奘法師和《心經》的因緣你知道玄奘法師為什麼要到西方取經嗎?你知道玄奘法師在西行路上,遇到災難時,就是靠著持誦《般若心經》,才完成取經的偉大事業嗎?(五)臨終時會見到「自性光」你知道在我們一生當中,只有二次的機會,可以見到自己的「自性光」嗎?(六)觀自在菩薩的修行法門你知道「觀自在菩薩(觀世音菩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的法門嗎?(七)《心經》懶人包讓讀者們可以快速的複習本書的重點。更多精彩內容請見http: www.pressstore.com.tw freereading 9789863587767.pdf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呂冬倪高雄市人,生於1963年,2002年移民到澳洲布里斯本。在30歲那一年,由於爺爺去世,奶奶要全家念《心經》做功德給往生的爺爺。為了明白《心經》在說什麼?從此一腳踏入佛學的世界。後來又研究儒家、道家、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一貫道的經典,以及各宗教的歷史淵源,最後才理解這些宗教的思想和差異性。經過25年的佛學研究,發現要明白釋迦牟尼佛到底在說什麼?《心經》在講什麼?必須先要明白二個佛學的概念,並且由此建立佛學的基礎。現代人學佛,建議由此入門,才能夠一窺佛法的世界,提升自己的心靈,豐富自己的生活。
產品目錄 緣起前言第一單元 你為什麼要看《心經》?第二單元 唸《心經》真的可以驅邪避凶嗎?第三單元 《心經》是釋迦牟尼佛在什麼時候演說的經典?第四單元 《心經》的原始出處第五單元 《心經》原來有二個版本第六單元 玄奘法師和《心經》的因緣第七單元 「般若」、「空」和「無」是什麼意思?第八單元 認識「般若」第九單元 要看懂《心經》需要二個佛法基礎第十單元 認識「唯識學」第十一單元 釋迦牟尼佛悟道後的第一句話第十二單元 認識「本性(自性、佛性)」第十三單元 認識「妄想執著」第十四單元 臨終時會見到「自性光」第十五單元 《心經》的翻譯解說第十六單元 《心經》到底在說什麼?第十七單元 修習六波羅蜜第十八單元 觀自在菩薩的修行法門第十九單元 看懂《心經》之後第二十單元 《心經》懶人包
書名 / | 看懂心經 |
---|---|
作者 / | 呂冬倪 |
簡介 / | 看懂心經:◎以《心經》為核心,向外延伸探討佛法,引導讀者逐步了解佛陀的思想世界。◎透過深入淺出的二十個單元,探討《心經》的典故與由來,打開學習佛法的一扇窗!◎以 |
出版社 / |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3587767 |
ISBN10 / | 9863587761 |
EAN / | 9789863587767 |
誠品26碼 / | 2681718092006 |
頁數 / | 328 |
開數 / | 18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用最白話的方式闡述心經意涵,教你看懂釋迦牟尼佛究竟在說什麼?
自序 : 我是在三十歲的時候,第一次與《心經》邂逅。在那之前,我完全沒有佛學的基礎。直到有一天,奶奶交代我要念《心經》,因為當時第三度中風的爺爺,將不久於人世。奶奶對我說,爺爺往生的時候,幫爺爺助念《心經》,對爺爺有幫助。為了從小就很疼愛我的爺爺,只要任何對他老人家有幫助的事情,我當然願意盡心盡力的去做。
只是當我第一次拿到只有一張A4大小的《心經》時,滿腦子充滿著疑惑,心裡想著:「佛經不都是厚厚的一本書嗎?為什麼《心經》只有一張紙而已?」
接著又聽說《心經》有「佛經之王」的美譽,這更加引起我的好奇心,很想了解《心經》到底在講什麼?但是,當我看完《心經》的全文之後,如墮五里霧中,完全不知所云。
為了明白《心經》到底在說什麼?我決定把《心經》當作「英文」來學習。後來在書局找到一本吳汝鈞先生編著的《佛教思想大辭典》,這是一本解釋佛經專有名詞的辭典。我把《心經》的經文逐字查詢,這才明白原來《心經》所談的觀念,是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思想領域,這真是太有趣了。
《心經》就像是我的「佛法啟蒙老師」一般,為我打開學習佛法的一扇窗,從此點燃了我學習佛法的興趣。後來有了佛學的基礎之後,更好奇其他宗教與佛教有什麼不同?於是心中這股強烈的求知欲望,引導我延伸去研究儒家、道家、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一貫道的經典,以及各宗教的歷史淵源。最後,我終於理解這些宗教的思想、源流、理念和差異性。
到了二○○二年,為了二個兒子能夠受到更好的教育,我選擇移民到澳洲。閒暇之餘,我喜歡和布里斯本市的朋友們,一起談論宗教的經典和歷史典故。
或許冥冥中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督促著我,居然在同一段時間裡,陸續有朋友和我討論《心經》的內容,他們最常提問的問題如下:
「《心經》是什麼?」
「《心經》在說什麼?」
「聽說唸《心經》可以驅邪避凶,是真的嗎?」
「看完許多版本的《心經》白話解釋,可是我仍然不懂《心經》到底在說什麼?」
看著這些朋友們滿臉狐疑的表情,以及渴望得到答案的眼神,我內心激起了陣陣的漣漪,心潮熱血澎湃不已,頓時心中響起了一個聲音:「告訴他們,你所知道的佛法心得吧!」。
過沒多久,我遇到一位正在研讀《心經》的朋友,他得意的告訴我說:「『觀自在菩薩』是觀看自己內在的菩薩;『舍利子』就是指在我們的肉體屋舍中,住著一位真靈,就是你的『本性』,就是『自性佛』。」
聽完他津津樂道的經文解說,我的內心突然有點刺痛和慚愧,因為我剛學習《心經》的時候,也和他犯了相同的錯誤,以「字面解義」來詮釋《心經》,誤解了「觀自在菩薩」和「舍利子」的意思。
最後,我下定決心並且立下志願:「我應該把我的所學,用最白話的解釋,讓大家都知道《心經》到底在說什麼?不要再有人解釋錯誤了。」於是就誕生了這本《看懂心經》。
回想二十多年前,我在台灣曾經寫過《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心得錄》、《般若心經說什麼》和《般若心經的二大重點》這三本書。如今,再回顧當時所寫的內容,不但覺得內容不足,更重要的是,都不夠白話,不適合沒有佛學基礎的朋友來閱讀。所以這次重新提筆寫《心經》的白話解釋,希望對於有興趣了解《心經》的讀者們,能夠有所幫助。
另外,這本《看懂心經》是以《心經》為核心,延伸到「自性」、「中陰身」、「修行心法」和「諸佛淨土」的探討,希望讀者看完這本《看懂心經》之後,能夠點燃學習佛法的興趣,這是我寫這本《看懂心經》的另一個心願。
在這個世界上,研讀《心經》的專家和大德非常多,我不敢浮誇這本《看懂心經》是最好的。假如有善知識覺得本書的內容有不好之處,敬請指教,我一定真誠的虛心領受,我只希望能為傳播正確的佛法,盡一點微薄的力量。
最後,再一次感謝這些澳洲朋友的「緣起」,沒有你們求知的「因」,就沒有寫這本書的「緣」。
內文 : 第三單元 《心經》是釋迦牟尼佛在什麼時候演說的經典?
一、感謝大梵天王(四面佛)留住釋迦牟尼佛住世說法
在談《心經》的原始出處之前,我們先來讓大家了解,釋迦牟尼佛是在什麼時期說法提到《心經》的?《心經》在佛法裡的重要性是什麼?如此,我們就能夠更全面性的了解《心經》的「身世」。
話說距今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在古印度菩提伽耶的一棵菩提樹下悟道成佛。釋迦牟尼佛初成道時,內心想著:我們這個地球的眾生,迷惑顛倒,難以教化,他長久留在這個世間,實在沒有益處,於是就想離開人世間,進入涅槃。
還好當時天上的大梵天王,知道釋迦牟尼佛的想法,立即前往面見釋迦牟尼佛,恭敬禮拜、長跪合掌,勸請釋迦牟尼佛慈悲留住世間「大轉法輪(宣說佛法)」。
釋迦牟尼佛告訴大梵天王:「一切眾生都貪著世間欲樂,蒙蔽了清淨智慧。若住世說法,都是徒勞無功,不如速入涅槃。」後來經過大梵天王,一再的懇請,釋迦牟尼佛才答應留下來說法,也才有今天的佛教。
「大梵天王」是何方神聖呢?祂就是泰國信奉的「四面神」,也是印度教的「創造神」和「智慧神」。由於「大梵天王」的外形近似佛像,因此一般人都誤稱為「四面佛」。這是錯誤的稱呼,因為「大梵天王」是天人,不是佛。
在《阿含經》及《大悲經》等經典中,記載著居住在色界初禪天的大梵天王深信佛法,時常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擔任釋迦牟尼佛的侍者,他與欲界的帝釋天(台灣民間將佛教的帝釋天視同為道教的玉皇大帝,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天公。)同受釋迦牟尼佛的囑咐,護持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地球)。另外,大梵天王(四面佛)有四個面的造型,一般人認為:(1)正面祈求功名,(2)第二面祈求感情,(3)第三面祈求財富,(4)第四面祈求健康。其實,這是錯誤的傳言。
大梵天王(四面佛)的四個面是代表「慈、悲、喜、捨」,也就是修行與實踐佛教的「四無量心」四種心境。凡是信眾要祈求與大梵天王(四面佛)相應,必須勤修這四種功德。而勤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也是對大梵天王(四面佛)最高的供養。
釋迦牟尼佛答應大梵天王住世說法之後,採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根據「利根(悟性高)」和「鈍根(悟性低)」不同悟性的眾生,實行階段性說法,使「利根」和「鈍根」的眾生,最後皆能成佛。
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最初演說《華嚴經》二十一日,當時在座的小乘聲聞、緣覺的修行人,完全不能領悟理解。於是釋迦牟尼佛又另外演說《阿含經》十二年、《方等經》八年、《般若經》二十二年,《法華經》和《涅槃經》共八年,這是大型法會的宣講,至於對個人特別的教化,說過無數次,感化無數人。
第九單元 要看懂《心經》需要二個佛法基礎
要了解《心經》的內涵,必須要有「佛法的基礎」,而「佛法的基礎」要建立在二件事情上面:
(一)要學習「唯識學」;
(二)要研究釋迦牟尼佛悟道後所說的第一句話。
一、要學習「唯識學」
要學習佛法,先要研究了解《瑜伽師地論》,沒有《瑜伽師地論》的概念,就好像是瞎子摸象一樣,永遠看不懂佛經。
《瑜伽師地論》,又稱為「唯識學」,說明人人都有八個心識,稱為「八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等。這「八識」是讓我們「造業輪迴」的原因;也是「見性成佛」的鑰匙。
「唯識學」可以說是佛法心理學,它的學說來自於《瑜伽師地論》。此論相傳是印度的無著菩薩,經由禪定,上升至兜率天,親自受學於彌勒菩薩,從彌勒菩薩處得到此論,並傳述後世。
在漢傳的譯本中,最完善的是玄奘法師所翻譯的《瑜伽師地論》。玄奘法師西行取經,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取得這本《瑜伽師地論》。
在解釋《瑜伽師地論》之前,我們先分辨一下「瑜伽」和「瑜珈」的不同。「瑜珈」是指修禪定的法門,而「瑜伽」,是指修行「瑜珈」法的人。什麼是「瑜伽」呢?「瑜伽」起源於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學派別中的一個派系,專門探討「梵我合一(天人合一)」的道理與方法。「瑜伽」(Yoga)這個詞在梵文的意思是「合一、相應」,源自梵文的YUJ,原來的意思是一種稱為「軛」的工具,用來駕馭牛馬。這個詞是原始印歐語系的字根yeug-,意思就是「連結、結合、統一」。簡單來說,「瑜伽」可以直接翻譯為「內在真我的統一」。
那什麼是《瑜伽師地論》?《瑜伽師地論》的意思是「瑜伽師」的「地論」。修練「瑜珈」的人叫做「瑜伽士」,修練「瑜珈」有成就的人,稱為「瑜伽師」。「地論」的「地」是範圍,《瑜伽師地論》分成十七個範圍,專門在論說小乘和大乘的修行方法,以及分析如何修行來證得佛道,總共有一百卷。
《瑜伽師地論》又稱為「唯識學」,「唯識」的「唯」,是「唯獨」的意思,有「決定」的意義。「唯獨」什麼呢?「心識」,就是指我們平常的心理活動。「唯識學」說:世間的一切,唯獨是這個「心識」所變現的,「心識」是萬事萬物的主宰。「心識」清淨,就置身於清淨的世界;「心識」染汙,就置身於染汙的世界。所以我們要修道「見性成佛」,就要從淨化「心識」下手。而要淨化「心識」,就要先認識這個「心識」。
「唯識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但是對初學者而言,他只要學到基礎概念即可。他要學到什麼呢?
以上內容節錄自《看懂心經》呂冬倪◎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7767.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