殤城後遺
作者 | 張凱傑 |
---|---|
出版社 |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殤城後遺:◎2019年反修例運動爆發,百萬港人走向街頭。本書揭露了動盪時代下最真實的樣貌,一同見證了運動啟蒙下雲湧的本土思潮。◎一堂有血有肉的歷史課,讓我們了解受訪 |
作者 | 張凱傑 |
---|---|
出版社 |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殤城後遺:◎2019年反修例運動爆發,百萬港人走向街頭。本書揭露了動盪時代下最真實的樣貌,一同見證了運動啟蒙下雲湧的本土思潮。◎一堂有血有肉的歷史課,讓我們了解受訪 |
內容簡介 ◎2019年反修例運動爆發,百萬港人走向街頭。本書揭露了動盪時代下最真實的樣貌,一同見證了運動啟蒙下雲湧的本土思潮。 ◎一堂有血有肉的歷史課,讓我們了解受訪者為追求公義、民主自由而走上抗爭之旅的心路歷程,面對制度暴力而承受身體和精神上的創傷。 ◎歷史任務是眾人之事,若我們未盡保存歷史的責任,在世代交替之後,一是真理必勝,要不然,就是創造真相的真理部必勝。 有人說,我們正經歷另一場戰爭,是記憶之戰。街頭運動落幕後,香港處於公民社會瓦解、白色恐怖瀰漫、民間寒蟬噤聲之時,不讓歷史留白,才有爬梳過去,正視當前的可能。 你也經歷過這樣的時刻嗎?《殤城後遺》訴說的明明是他人之事,讀來其實是眾人之事,借青年、社工等人之口,在告訴你我,驚恐、憤怒、迷惘與失落的感覺真實存在,而我們同屬一個共同體,有同一道瘡疤需要呵護。──新聞工作者 陳倩婷 一堂有血有肉的歷史課。本書的出版,有助把這段歷史傳承下去,也讓我們更珍惜生命、人權、新聞自由。──大學講師 陳麗君博士 小人物的偉大,正正在於他們的平凡與渺小。 望眾人親身經歷的彙集,能寫下記憶,真實記錄。──香港人 佚名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 www.pressstore.com.tw freereading 9786267151259.pdf
作者介紹 張凱傑張凱傑一名香港人,新聞系畢業,寫過報紙,做過網媒,喜歡鏡頭拍下的真實和赤裸,也喜歡文字的溫度,出版的實在。混沌歲月裏,堅信文字的力量,為社會留痕,為歷史著墨。
產品目錄 序 我不留白 願你不洗白 「真理必勝」抑或「真理部必勝」? 一堂有血有肉的歷史課 無名氏 理大圍城 中信圍困走上勇武 理大圍城游繩逃亡 學生領袖一夫當關 憶人群低溫抖震焦慮煲煙 社工執仔相伴 睹有人暈倒有人瑟縮機房 圍城外社工黑夜中尋出路 心存無力、內疚和後悔 歌手被扣黃大仙警署40小時:心繫家人只盼報平安 圍城手記一 圍城手記二 煙硝下的小人物 6.12 圍困中信匿停車場逃生 傳理女生變火魔 7.21 廚師遇襲背脊開花:「我這輩子都不會原諒警察。」 7.27 社工阻差辦公罪成 劉家棟七天監獄日誌 8.02 紀律部隊同窗買豬咀贈示威者:「從未想過警署有一天落閘。」 9.21 光復屯門侮辱國旗 樂天青年願與香港共輸贏 勇武抗爭變旁聽相伴 寒蟬下的灰心質疑 前線巴父親愛犬離世 失戀又失業:「回復香港光景就是我的前途。」 學生求助老師落淚 夫妻駕車運物資:「預了車毀人被捕。」 香港人加油到報仇 「被自殺」傳聞增社會情緒創傷 鏡頭紀實 《佔領立法會》——內鬼與信念 《理大圍城》——卸下浪漫化 前線的信念瓦解 《時代革命》——觸手可及的痛 《少年》——挽救生命的俠義故事 《12點前我要返屋企》——歇斯底里後的孤寂 走過的回憶
書名 / | 殤城後遺 |
---|---|
作者 / | 張凱傑 |
簡介 / | 殤城後遺:◎2019年反修例運動爆發,百萬港人走向街頭。本書揭露了動盪時代下最真實的樣貌,一同見證了運動啟蒙下雲湧的本土思潮。◎一堂有血有肉的歷史課,讓我們了解受訪 |
出版社 / |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151259 |
ISBN10 / | 6267151255 |
EAN / | 9786267151259 |
誠品26碼 / | 2682208113003 |
頁數 / | 240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1.4CM |
級別 / | N:無 |
推薦序 : 序一
「真理必勝」抑或「真理部必勝」?
某夜凌晨一時許,我睡前用手機在免費相片網站搜尋「Hong Kong」,在海量照片中瞥見一張俯瞰圖,下方可見一段馬路,兩旁豎立著紅磚牆,以及一道又一道凹進牆的鐵門,照片中空無一人。
看見照片之前,我以為這段記憶已經丟失:我和十幾位同業在馬路上方、應該是照片取景的位置,俯視數名仍罕有在校園內露面的少年。他們循Z字型路線走在馬路之間穿梭,第一道、第二道、第三道門,直至試遍了每道鐵門,確認鐵門無法開啟後,數人繼續前行,消失於眾人視線中。
那是理大圍城第六天,少年行走的路線、行家之間交換的眼神、無人舉機的默契,這些細節我沒有筆錄和攝錄,舊記憶毫無預兆下被抽出,剎那間只聽見自己的心臟猛烈跳動,不知從何而來的恐慌感冒出……
你也經歷過這樣的時刻嗎?
《殤城後遺》訴說的明明是他人之事,讀來其實是眾人之事,借青年、社工等人之口,在告訴你我,驚恐、憤怒、迷惘與失落的感覺真實存在,而我們同屬一個共同體,有同一道瘡疤需要呵護。有人形容,理大一役是反修例運動中的重要分水嶺,但圍城十多日,城外縱有圍魏救趙的雄心,亦未必完全瞭解城內的戰火與情緒,張凱傑決定借此書,領讀者一窺牆內人所經歷的事。
牆外,我城持續半年的示威抗爭中,有一個個未被紀錄的人物,他們的一字一句,在無大台的抗爭下更顯珍貴,他們不在鎂光燈下出沒,但在浪潮中,每人都是獨立個體,各有走上街頭的原因,這批人集合起來成為新聞報道頭版的數字,但數字背後,他們各有故事。而如果他們願意開口,就理應有平台供他們道出所有。
事過境遷,既然有創傷後遺症,為何張仍要一一提起?要迫眾人再撕開結痂?揮筆寫下洋洋萬字,只能算是抗爭行動的其中一塊拼圖,何解必須出版?
近半年來,見證數間本地媒體倒閉,不消片刻,所有網上的報道、相片及影片消失殆盡。此時,我和2021年6月24日凌晨,湧往各處報紙檔和便利店排隊的群眾一樣,渴望手執一紙的實物感,出版物本身亦承載了重要任務,待大家的記憶日漸模糊、大腦失去功能之時,至少仍有一紙真言流傳,讓有發生過的事情,不至於歷史洪流中沒頂。
與張凱傑為同窗時,見過他在資源緊拙下,力爭出版佔領運動特刊,付印後,他形容為「完成歷史任務」。至反修例運動稍歇,張擔鋼導演製作《紅磚危城》紀錄片,奪國際認可後未言休,繼續他的「歷史任務」。慶幸與此良友結伴成長,也喜見你仍是當年的赤子。
2022年之始,一句「真理必勝」勾起無數不甘、不願與不捨,但歷史任務實則是眾人之事,若我們未盡保存歷史的責任,在世代交替之後,一是真理必勝,要不然,就是創造真相的真理部必勝。共勉。
新聞工作者
陳倩婷
2022年1月
序二
一堂有血有肉的歷史課
當我知道Jacky計劃將與社運有關的採訪文章(包括已刊登和一些未發表的)結集成書,我便毫不猶豫地答應為他寫上一些我的個人感受。
準備提筆之時,則遇上國安處再次高調出動,以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拘捕了《立場新聞》媒體的高層人員;隨後,另一香港網絡新聞平台《眾新聞》亦因「無法再毫無擔憂地」報道新聞而宣布停運。這顯示香港媒體工作者發表文章,正面對極大風險。在這風高浪急、傳媒環境極度嚴峻之時,Jacky不顧自己安危仍決定將訪問文章結集出版,實在令我為他的人身安全感到擔憂,但也更加欣賞他的堅持和專業精神。
認識Jacky已有十多年的光景。他是我在大學負責一項教育計劃的其中一位舊學員。由於他學習能力極高,故於初中階段便獲取錄到大學修讀該計劃的多個增益課程。除好學、高學習能力外,Jacky也是一位充滿愛心和樂於助人的年青人。讀大學期間,Jacky無論多忙碌也抽時間回來擔任該教育計劃的助教,協助其他年幼學員學習。由於他做事認真可靠,故連續兩年被我聘任為計劃的暑期研究助理,以及擔任朋輩輔導計劃的輔導員。
Jacky自幼富正義感、立志從事新聞及傳訊的工作,故於完成新聞及傳播學位課程後,便投身傳媒行業。我曾因陪母親去醫院覆診、到法院聽審、在大學校園等不同場景,遇上工作中的Jacky。個子不高、文質彬彬的他,在採訪新聞時拼博投入的工作表現,以及那份自信、敬業的樣子,令我留下深刻印象。
此書的訪問篇章,正是Jacky專業工作的成品。他透過人物訪問,以文字記錄了在社會運動期間的一些實況,讓我們了解受訪者為追求公義、民主自由而走上抗爭之旅的心路歷程,以及面對制度暴力而承受身體和精神上的創傷。
讀完本書,讓我領悟到本書的價值。它以文字將香港曾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為我們上了一堂有血有肉的歷史課。本書的出版,將有助把這段歷史傳承下去,也讓我們更珍惜生命、人權、新聞自由。
衷心感謝Jacky和其他媒體工作人員恪守專業操守,在新聞媒體面對龍捲風式的吹襲下,仍堅持將社會實況記錄下來。你們的堅持,令我對未來心存希望。祝你們工作順利、好人一生平安!
大學講師
陳麗君博士
2022年1月
自序 : 我不留白 願你不洗白
「勝利者不停竄改整個歷史,真相似乎漸漸被世人遺忘。」
這是香港電台《鏗鏘集》之《7.21誰主真相》的其中一句對白。這一集,披露更多2019年7月21日元朗恐襲的人物關係,包括警方的角色、白衣施襲者的背景、甚至是運載武器的車主身分,節目被譽為調查報道的典範,亦獲得多個新聞大獎,但卻觸發往後的肅清行動,記者因查冊被捕,香港電台多個節目被叫停和下架,原本屬於香港人的公共廣播,從此變得不一樣。
這一集,這句話,在官方的頻道上,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街頭運動落幕後,有人說,我們正經歷另一場戰爭,是記憶之戰。
2019年反修例運動爆發,那時我是一間報館的記者,主要跟進創科消息,也會撰寫商界名人、企業高層的人物專訪。每當街頭峰煙四起時,我卻出席那間公司的飯局、那個集團的科技峰會,我覺得自己很離地。那時候常常和同事討論,我們可以做甚麼?因為我們跟很多香港人一樣,都很想為這座城市做一點事、出一分力。從兩年前起,街上人潮如流水,不分你我之時,一直就有這本書的想法,希望用我們最擅長的文字,記錄不同聲音的初心,不讓歷史留白。
但運動的澎拜和激昂,還是讓自己按捺不住,在最激烈動盪之時,轉至另一間獨立營運的網媒工作,這次不再離地,走上前線,用文字和鏡頭記錄社會。那時,我覺得自己已經做到當初想做的事,漸漸放下出書的念頭。直至香港出現「禁片年代」,很多紀錄片訴說香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事,卻無法在香港上映,甚至全港銷量數一數二的主流大報《蘋果日報》都會被逼結業,26年來萬語千言的新聞報道和珍貴的歷史影像一夜間留白。當下的香港,公司會消失,網站會下架,守住歷史還是有一份意義。
當官方打壓某一種聲音,收編社會的意識形態,甚至強行編寫由官方論述的版本時,這讓我想起一位影評人看過《理大圍城》和《紅磚危城》後的話:「我們必須書寫歷史,必須贏得書寫屬於我們歷史的位置。」
我記得科大學生周梓樂墮樓真相未明時,我曾經連續幾天在將軍澳尚德停車場,尋找目擊者和車Cam片段,最終揭發警方說法有錯,警方翌日改口承認曾兩次進出停車場,也改變了當時的調查方向。即使警員一直供稱閉路電視未能拍攝周梓樂墮樓情況,但死因裁判官還是發現閉路電視拍到黑影墮下的關鍵影像。這不但說明尋找真相的重要,也反映官方的說法不一定是權威和正確。
《殤城後遺》這四個字早在2019年想好,那年發生了很多令人傷心傷痛的事,有人受傷更有人失去生命,這座城市很多核心價值如飛灰般殆盡;事過境遷後,遺下了甚麼?可能是創傷,也可能帶來一點啟示。書中記錄了2019年反修例運動,抗爭者、遇襲者、紀律部隊、社工、教師、紀錄者等不同人物的經歷和想法,甚至是當時社會曾出現的思潮。
我知道今日的香港正處於風高浪急之時,公民社會瓦解、白色恐怖瀰漫、民間寒蟬噤聲,撰寫此序時,連我的公司也已經宣告停運。但我相信任何一個社會,尤其是當權者,都必須正視曾發生過的事和人們的想法,哪怕可能被視為犯法的行為,也必須了解其意圖和動機,才能梳理歷史洪流的脈落,以及制定社會政策。因為「粉飾洗白不僅無法完全掩蓋過去,而且還會成為歷史的一部分。」這是香港M+博物館這樣評鑑艾未未的《洗白》作品。
在今日不知明天事,計劃趕不上變化的香港下,我們要把握時間和空間,有話就要好好說。
留下載體,讓你我一起見證。
新聞工作者
張凱傑
2022年1月
內文 : 理大圍城
中信圍困走上勇武
理大圍城游繩逃亡
05.2020
2014年,雨傘運動,他幫手撿垃圾。
2016年,魚蛋革命,他心想:「使唔使咁暴力?」
2019年,反送中運動,他在612民陣集會親歷防暴警察,不斷向中信大廈正離開的人群施放催淚彈。那份憤怒,令他決定走得更前,做通訊兵、做工程兵、也做醫療兵。直至11月,他隻身走入理大支援,落得被圍困的下場,最終要由天橋游繩到公路逃亡,遇上防暴警察,他連人帶義載車被截停,當場被捕。
廿餘歲的阿寶(化名)瞞著家人走入理大,失聯之後,朋友透過社交媒體發放他的相片和資料,甚至打算前往不同山頭尋找阿寶,擔心他出現「意外」。最終他被扣留近30小時後,從警署保釋出來。從前爸爸是一位藍絲,如今看見他外出遊行,不忘多說一句「小心點」。
最慘烈的理大圍城,逾千人被圍困圍捕,為反送中運動的重要分水嶺,也帶動區議會選舉翻天覆地的改變,破紀錄逾七成投票率,泛民歷史性取得八成半議席,如同向這場逆權運動明確表態。但公民是否真的覺醒?阿寶認為,真正覺醒的最好時機應是理大一役,因為「咁危急的情況下,如果香港人再做多一點,例如超級大罷工,結局又會不會不同呢?」當然事件已經過去,但在整場抗爭運動留下的歷史教訓是:「如果香港人不覺醒,下場就只有繼續犧牲。」
傷人界線 無法衝破
反送中運動由2019年6月12日掀起序幕,當日網上有號召「大三罷」,即罷課、罷工、罷市,反對立法會二讀修訂《逃犯條例》。大批民眾由早上開始,聚集在金鐘立法會大樓示威區外、政府總部外、添馬公園,以至夏慤道一帶。五年後,2014年佔領運動一幕再現金鐘。不過,警方使用的武力卻截然不同,大大升級,單日施放240發催淚彈、19發橡膠子彈、3發布袋彈、30發海綿彈,更拳打腳踢被捕者,多人受傷,一片凌亂,惹來社會極大反響,運動浪潮自此一觸即發。
「最後走到的人,都是滿口粗口地走,一邊罵一邊走。」阿寶早在6月12日,已經現身金鐘參與反送中運動,但他當時也害怕被捕,所以選擇參與民陣在中信大廈對開龍匯道,已獲批不反對通知書的合法集會。直至下午3時許警方清場,他憶述親身經歷防暴警察,不斷向商場門口正在離開的人群發射催淚彈,當刻「好嬲、好嬲」,並由那一刻開始,決定無論自己也好,聯同朋友也好,也要走得更前。
最驚險一次在7月28日,中上環遊行演變成衝突後,大隊決定撤退,他和朋友由德輔道中跑上麥當勞道山上,但都是走不了,很多街坊說前面有防暴,幸好有家長車駛來義載接走他們,差點就出事。直至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香港「遍地開花」多區爆發激烈衝突,荃灣更有警員近距離向示威者心口開實彈槍。阿寶當時身在沙田,事後才發現該區最「無事」,沒有甚麼「戰績」,反覺得自己做得未夠好,事後不斷購買裝備,希望在不被捕的情況下做得更多,不知不覺間變成勇武。
就讀理工大學的阿寶,也是教育中心「STEM」教學的兼職導師,有時都會「射波」,瞞天過海走上街頭幫忙。整個暑假兼職賺下來的錢,都用來買物資,原本戶口有六萬多元,如今長期僅餘萬多元,他笑言都要節衣縮食。他說自己是小隊的「奶媽」,主要會做通訊兵和工程兵,開拓通訊頻道、無線電等新科技,有時也會做醫療兵,出動時帶備醫療包,以防萬一。「你可以想像一下,頭盔、面罩、豬嘴,還有望遠鏡等裝備」,他說對於一個平時只是執筆、不做運動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負擔,慢慢變成現在跑山也沒甚麼喘氣,每次逃亡對他最大的得著,可能是體能變得更好。但他明言屠龍隊和裝修隊完全與他無關,因為小隊始於無法衝破「傷害人、傷害某些東西」的界線。
「沒裝備的是他,嗌最大聲的是他,不後退的都是他」
這場抗爭風暴在11月演變成大學攻防戰,先有中大二號橋一役,現場撿獲超過二千發彈藥,及後再迎來長達13日的理大圍城,逾千人被圍困圍捕。「這次決定,其實有很多朋友叫我不要去,但眼見班手足被水炮車射都不走時,我下了決心怎樣也要支援。」阿寶在11月17日早上,原本還在家中看著新聞直播,到中午看見水炮車和銳武裝甲車已駛至理大A出口不斷進攻時,決定馬上收拾行裝,隻身趕去理大支援。
傍晚5至6時,他聯同現場一行人走去A出口支援,捱到凌晨12時、1時、2時,走上前線根本分身不暇,其實也顧不了實際時間。當時傳出四方八面有手足前來營救理大,也有人不斷在A出口對開拿著大聲公說「轉個彎就到,200米就到」,他形容整體士氣和軍心很高昂,因為大家都很期待和外面手足會合。
一直高昂,一直捱打,捱捱下就知道,其實外面手足根本無法攻進來。但有位零裝備的手足試圖一個人衝出去以卵擊石,被其他手足和義務急救員勸退,多番拉鋸之後,他終於決定留守防線,拿著盾牌幫手擋著。沒有裝備的是他,嗌得最大聲的又是他,當催淚彈和水炮車射過來的時候,怎樣也不後退的都是他。附近的手足目睹這個畫面,可能也被感動起來,就算站了六小時、八小時,都繼續站下去,因為大家都知道,當時前線其實不夠人,拿著盾牌的就只剩下一兩排。
不過,即使意志多堅定,還是會被催淚水柱磨蝕,畢竟大家都是人一個。面對水炮車一次又一次進擊,他們開始感到心身疲倦,決定撤走一批人,再換上另一批人頂著。到凌晨4至5時,他們的防線開始薄弱,警察就在這時攻入理大。他憶述,理大內的手足收到訊息後,馬上停止手上所有工作,全部也走出來,守著他們的防線。「當時環境是一片凌亂,周地都是手足衣服,周地都是汽油彈,周地都是燃燒彈,因為大家兵荒馬亂,大家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怎樣都要死守,哪怕他們要攻入來。」他形容大家的情緒很激動,捱了個多小時後,氣氛才慢慢平復下來。
攻攻防防一日一夜,黎明再現,但未見出路。11月18日由日間開始,不斷有人策劃逃生路線,爬渠、游繩、跑公路、爬路軌等各種方法都有人嘗試,但成功的機率卻是愈來愈低。當時有一個類似哨兵的通訊頻道,不斷對外散播成功逃走的路線,原意可能是幫助被困者,但路線曝光令警方對應部署,堵截和追捕被困者,大大增加逃走的難度。
頻道曾稱有兩人成功爬渠逃走,大家因而掘遍理大的溝渠,不斷「trial and error」,測試溝渠有沒有出口,能不能承受沼氣等問題。有人抓爛臉皮不斷問人,自己身處的位置;有人視死如歸,打算和外面的警察決一死戰;也有人放棄起來。他形容,有人躊躇,有人失落,有人更彷彿已經放棄逃生的念頭,躺在軟墊上用用手機,但旁邊就有人著急地不斷走來走去。這種對比,他說不明白,也不懂形容,「為何有班人會有放棄的想法,是不是對理大攻防戰已經絕望了?」
游繩逃亡 邊跑邊棄物
原先他曾想過衝出去,但愈見愈多衝出去的人,最終都是被捕收場,決定再想想其他方法。因為和他同行的,還有中學生,他們的共識是,如果有事先讓中學生走,他們這些大學生的「大人」就殿後。到真正逃生之際,他在A大樓和Z大樓之間奔走,原本打算由A大樓走,因為傳出外面手足已經很接近理大,有望跟他們會合,但突然又有人說Z大樓成功走到。混亂之中,他與同行者失散,戲劇性地成為走不了的一批人。
最終他走到通往Z大樓的天橋上,游繩近10米至橋底公路。他形容橋上的環境如同「動物大遷徙」,非常混亂,有人心急爭先恐後,有人在橋邊猶豫,有人游繩時骨折和磨損受傷,也有人最終卻步。畢竟無經驗、無保護、無心理準備,跳下去的人勇,留下來的人也不失為過。到他游繩而下時,心裡只想著「橫死掂死,落咗去先算」,因為他跟同行的人失聯,最後只看見他們衝向Z大樓方向,當時以為他們已經下去了。
他說,橋上的人有共識讓女生先走,等了一批又一批,最後才輪到男生。到他下去時,防暴警察已經上前推進,他無理會因游繩而磨損的雙手,只顧一邊跑一邊掉棄身上物品,義載家長車只大叫上車、上車,兵慌馬亂間,防暴警察趕到衝過來截停車輛,連人帶車一行多人被捕落網。他估計游繩逃亡一役,有百多人成功逃脫,但也有多人被捕,包括他。
生死關頭,仍然先讓中學生走,先讓女生走?人性或有光。慌亂之時,並肩同行的戰友失散,還是離他而去各自保命?人性或有暗。
藍絲爸爸親睹兒子戴上手扣
在車上被截停一刻,他說「唔識驚」,是呆了,腦海一片空白。雖然預了自己有被捕的一日,知道入理大後也有可能會無法走出來,但總是想不到這麼快,敗在這次手上。之後就開始想如何跟家人和外面的隊友解釋。因為家人並不知道他走入理大,還以為他到朋友家過夜,到他真正失聯時才察覺可能出事,但不知道是被捕,還是被消失?
他由紅磡被帶到葵涌警署,在臨時等候間,等落口供、等申請去醫院、等打電話給家人,但警署內只提供一條電話線,還要等一至兩小時才容許一個人打電話。他就等了24小時或更多,先聯絡到家人。他說,通話時沒有說太多,免得警察閒言閒語,只是很簡潔地說「拿保釋金來」,家人聽到後也很淡定。等了24小時的電話,最終也只有三言兩語。
由17日離家到理大,18日游繩被捕,再在警署等了24小時打電話,失聯兩日多。在失聯期間,他的朋友透過不同社交媒體發放他的資料,很多朋友、大學同學、甚至中學同學也知道他失聯,馬上找不同律師幫忙,急急塾支律師費。甚至有一班朋友打算組隊,在不同山頭找他,擔心他出現「意外」,從不同渠道支援。他憶述,警署內被捕的人數很多,完成落口供程序後,約30小時獲保釋放行出來。
步出警署已是凌晨時分,不過仍有家人和朋友接他,帶了衣服給他更換。他說沒怎麼睡覺,不懂得反應,只覺得這是很突如其來的關懷,因為「我出來的時候已經不知凌晨幾多點,但仍有一班人守候著我」。但當然,過了一段時間後,大家紛紛抱怨他走入理大的決定,「畢竟一個人瞞著很多人,不理大家的勸喻,都堅持要入去,而最終又出事。」
跟很多家庭一樣,同一屋簷下,彼此的政見未必一樣。阿寶的爸爸是建制藍絲,媽媽和其他家人未至於「藍」,但也擔心他的安全,反對他出外遊行。他說,因為太多人被警察打傷,又有很多傳言說可能有人死,家人擔心的不是他被捕,而是他不見了,最終要在海面或山頭尋找他的屍體。「他們不想我企得太前,於是我騙他們,說我只在後面搬搬東西。」因為今次被捕,現在家人一聽到他說要出去,即使只是和平遊行都一口反對,因為目睹的,還有警方愈來愈過火的行為。
可能爸爸親眼見到兒子戴著手扣的樣子,如今每次阿寶出去遊行,都會叫兒子小心一點,不要做太多,比起以前多了一份提醒。但阿寶強調,爸爸的立場依然很鮮明,是一位藍絲。他說明白家人的顧慮,但「我這些忤逆仔當然繼續做我想做的事,最多我打電話回家報平安多一點吧。」
以上內容節錄自《殤城後遺》張凱傑◎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7151259.pdf
最佳賣點 : 關於2019年香港反修例運動,紐約電視電影節人道紀錄片金獎《紅磚危城》導演張凱傑,用鏡頭與文字寫下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