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證道歌
作者 | 呂冬倪 |
---|---|
出版社 |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看懂證道歌:◎作者繼《看懂心經》、《看懂禪機》後又一利益眾生的開悟之作。◎一併介紹中級禪修「走火入魔」的「五十種陰魔」,讓你走出種種內外魔障。◎推薦並簡介八部高 |
作者 | 呂冬倪 |
---|---|
出版社 |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看懂證道歌:◎作者繼《看懂心經》、《看懂禪機》後又一利益眾生的開悟之作。◎一併介紹中級禪修「走火入魔」的「五十種陰魔」,讓你走出種種內外魔障。◎推薦並簡介八部高 |
內容簡介 ◎作者繼《看懂心經》、《看懂禪機》後又一利益眾生的開悟之作。 ◎一併介紹中級禪修「走火入魔」的「五十種陰魔」,讓你走出種種內外魔障。 ◎推薦並簡介八部高階禪修經典,讓你法喜充滿在心中。 禪坐心要 靜坐禪修心不染, 妄想不除真不貪; 無相無空無不空, 即是達摩祖師禪。 人生如夢 春花秋月貪迷戀, 幾度秋涼不復見; 夢裡明明有六趣, 覺後空空無大千。 關於本書 第一篇 初級篇:《證道歌》 簡介作者「永嘉禪師」、關於《證道歌》、本書的編寫方式、《證道歌》的全文翻譯和《證道歌》的原文。 第二篇 中級篇:《楞嚴經》的五十種陰魔 簡介《楞嚴經》、五十種陰魔、《楞嚴經》卷九翻譯(部分)、《楞嚴經》卷十翻譯(部分)、《楞嚴經》卷九原文(部分)和《楞嚴經》卷十原文(部分)。 總結《楞嚴經》所謂的「五十種陰魔」,包括「陰魔(禪修者自己心裡生出來的『五陰魔』)」,各種外來的天魔、魍魎、妖精和鬼神,以及從禪定中,得到少許的禪定功夫,就自滿自足,內心所生出的狂妄自大「外道魔」。 第三篇 高級篇:推薦八部修習禪定的經典 推薦《治禪病祕要法》、《佛說大安般守意經》、《修行道地經》、《坐禪三昧經》、《五門禪經要用法》、《達摩多羅禪經》、《禪祕要法經》以及《禪法要解》,共計八部述說修習禪定的經典。等你修習禪定有境界了,再研習這八部經典,你會受益匪淺,一切妙處,盡在無言中,法喜充滿在心中。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 www.pressstore.com.tw freereading 9786267056363.pdf
作者介紹 呂冬倪呂冬倪高雄市人,生於1963年,2002年移民到澳洲布里斯本。在30歲那一年,由於爺爺去世,奶奶要全家念《心經》做功德給往生的爺爺。為了明白《心經》在說什麼?從此一腳踏入佛學的世界。後來又研究儒家、道家、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一貫道的經典,以及各宗教的歷史淵源,最後才理解這些宗教的思想和差異性。經過25年的佛學研究,發現要明白釋迦牟尼佛到底在說什麼?《心經》在講什麼?必須先要明白二個佛學的概念,並且由此建立佛學的基礎。現代人學佛,建議由此入門,才能夠一窺佛法的世界,提升自己的心靈,豐富自己的生活。
產品目錄 前言 導讀 第一篇 初級篇:《證道歌》 第一單元 簡介作者「永嘉禪師」 第二單元 關於《證道歌》 第三單元 本書的編寫方式 第四單元 《證道歌》翻譯 第五單元 《證道歌》原文 第二篇 中級篇:《楞嚴經》的五十種陰魔 第一單元 《楞嚴經》簡介 第二單元 《楞嚴經》的五十種陰魔 第三單元 《楞嚴經》卷九翻譯(部分經文) 第四單元 《楞嚴經》卷十翻譯(部分經文) 第五單元 《楞嚴經》卷九原文(部分經文) 第六單元 《楞嚴經》卷十原文(部分經文) 第三篇 高級篇:推薦八部修習禪定的經典 第一單元 《治禪病祕要法》 第二單元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 第三單元 《修行道地經》 第四單元 《坐禪三昧經》 第五單元 《五門禪經要用法》 第六單元 《達摩多羅禪經》 第七單元 《禪祕要法經》 第八單元 《禪法要解》
書名 / | 看懂證道歌 |
---|---|
作者 / | 呂冬倪 |
簡介 / | 看懂證道歌:◎作者繼《看懂心經》、《看懂禪機》後又一利益眾生的開悟之作。◎一併介紹中級禪修「走火入魔」的「五十種陰魔」,讓你走出種種內外魔障。◎推薦並簡介八部高 |
出版社 / |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056363 |
ISBN10 / | 6267056368 |
EAN / | 9786267056363 |
誠品26碼 / | 2682099147002 |
頁數 / | 400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7X2.1CM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我繼續撰寫第三本書《看懂證道歌》,這是寫給有興趣學習禪法,想要每天實際修習「靜坐禪定」的讀者看的。
我建議讀者們看完《看懂心經》和《看懂禪機》之後,每天要安排至少三十分鐘來練習「靜坐禪定」,否則一切都只是紙上談兵。而練習「靜坐禪定」,身旁必須要有一本「禪修參考書」,來做為良師良伴。
修習「靜坐禪定」的「禪修參考書」很多,常見的有「三祖僧璨」所著述的《信心銘》,「牛頭法融」所著述的《心銘》,以及「永嘉玄覺」所著述的《證道歌》。
我最推薦「永嘉玄覺」所著述的《證道歌》,因為《證道歌》的內容淺顯易懂,是現代有心修習「禪定」者的禪修良伴。
說到寫這本書《看懂證道歌》,這還有一個奇妙的因緣故事。
其實,這本《看懂證道歌》的第一篇「初級篇:《證道歌》」部分,在二十七年前(一九九四年),我就開始著手撰寫了。撰寫的原因,是我想參加一個「禪修靜坐班」,那個班是我生平第一次實際的靜坐經驗。
想要參加這個「禪修靜坐班」,有一個規定,就是班員要事先背誦《證道歌》。為了了解《證道歌》的內容,我就到高雄的各大書局,尋找《證道歌》的白話翻譯本,當時大約找到八本左右,全部買回家研讀。
看完這八本《證道歌》的白話翻譯本,我覺得都翻譯的不太完整。許多「名相(專有名詞)」沒有解釋,許多引用佛經的典故沒有說明,還有一些經文的字不同,甚至有一些作者的觀點解釋,居然不一樣。所以,我就興起一個念頭,我自己來寫一本清楚明白,讓人看得懂的《證道歌》白話翻譯本。
我到高雄七賢路的「佛光書局」,買到一本「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佛教思想大辭典》,作者是吳汝鈞先生。然後,開始撰寫我生平的第一本書,我把它取名為《證道歌啟示錄》,還自己取一個筆名「道旺」。
這本《證道歌啟示錄》,總共寫了八個月,完稿日當天,就在我最敬愛奶奶的靈柩旁。我奶奶於一九九四年的年中過世,家人日夜輪流守靈,完稿的那一天,剛好輪到我守通宵。在凌晨完稿時,我面向奶奶的靈柩,雙手合十,心裡默念禱告:這本《證道歌啟示錄》我將影印送給有緣人,假如日後有「法施」的功德,我願全數迴向給在天上的奶奶。
一九九五年的某日,我找一家文具店,幫我把《證道歌啟示錄》的原稿影印,並且裝訂成書,共計一百本。我留下五十本,另外五十本送給準備一起參加「禪修靜坐班」的同修們。同修們收到這本書,都開心極了,直說看完比較了解《證道歌》的內容,有助於背誦。
後來,這本《證道歌啟示錄》,在我結束「禪修靜坐班」的課程後,陸續還有「靜坐班」的同修們,向我索取。到了二零零七年,我還印了修訂再版的《證道歌啟示錄》,因為經過十二年的精進學習,我對《證道歌》,又有新的心得。
二零一三年,我獲邀到美國紐約的一個道場講課。道場的主持人,就是當年一起參加「禪修靜坐班」的一位同修。當我到達道場時,遇到許多人都睜大眼睛,問我說:「你就是呂冬倪嗎﹖」「是的!我就是!請問有什麼事嗎﹖」我疑惑的回答著,因為我不認識他們,他們就笑著拿出一本書給我看。
我一看,天啊!這不就是我十八年前寫的《證道歌啟示錄》嗎﹖我的書怎麼會出現在美國紐約的這個道場裡﹖而且還人手一本﹖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們這裡也在開「禪修靜坐班」。道場主持人,也就是我當年同班的同修,把我送給他的《證道歌啟示錄》,再影印成書,分發給參加靜坐的人員。知道原委之後,心裡頓時感動莫名,原來這本《證道歌啟示錄》,是可以利益眾生的。
直到二零二一年的今天,當我想撰寫一本練習「靜坐禪定」的「禪修參考書」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一本,二十六年前所寫的《證道歌啟示錄》。
當我把這本《證道歌啟示錄》做第三次修訂後,我覺得這本《看懂證道歌》,應該再加入二個重要的禪修資料,才會更加完善,成為禪修者一輩子的良師良伴。因為,《證道歌》只是適合初學者的「禪修參考書」。
所以,我再加入適合中級禪修的「《楞嚴經》的五十種陰魔」,以及適合高級禪修的「八部修習禪定的經典」,就完成這本《看懂證道歌》。
內文 : ◎第三單元 本書的編寫方式
大多數出書翻譯《證道歌》的作者,對《證道歌》的解釋方式,大致上分為三種:
⑴一句一句的解釋。
⑵以一個段落來解釋。
⑶按照「詩偈的方式」來解釋。
我喜歡以「詩偈的方式」來研讀與解釋,因為這樣才合乎詩偈的精神,並且有助於記憶。
我把《證道歌》分為六十三首,原則上參照詩偈的寫法,但是其中有幾首,為便於連貫解釋,故也有以六句為一首的研討方式。
本書的編寫方式,分為五個項目:
⑴名相解釋:就是「專有名詞」解釋,遇到不常見的字,附上注音以便於閱讀。
⑵詩偈簡譯:即詩句的白話解釋。
⑶詩偈典故:有時詩句都會有由來與典故,明白典故的內容,更有助於了解與記憶。
⑷詩偈啟示:即詩句中對修道者的啟示,內容包含我的心得。
⑸備註:不同版本的《證道歌》,居然有不同的字句與解釋,我把它們挑選出來,並且逐一做比較。
◎第四單元 《證道歌》翻譯
一、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一)名相解釋:
⑴君:對一般人的尊稱,例如「先生、小姐」。
⑵絕學:絕棄人世間,一切有「分別對待性」的「知識學問」。
⑶無為:沒有生滅變化、無造作、無分別對待的境界。
⑷道人:在唐朝時代,學佛之人稱為「道人」。
⑸妄想:即以虛妄顛倒的心,分別諸法的相。亦即由於心的執著,而無法如實知見事物,遂產生謬誤的分別。
⑹真:真實,指不生不滅,「真如」的「無為法」。「真如」是指遍布於宇宙中真實的本體;為一切萬有的根源。「無為法」是指非由因緣所造作,離生滅變化而絕對常住的法。
⑺無明:為煩惱的別稱,即闇昧事物,不通達真理與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的精神狀態。亦即不達、不解、不了,而以愚癡為其自相。泛指無智、愚昧,特指不解佛教道理的世俗認識。
⑻實性:即本性、本質、真如、空性,「實性」是指以「相對論」而言,「無明」的相對就是「有明」,也就是說已經「悟道」。但是以佛的立場來說,「有明」是要被否定的,因為它只是人類為了說明「無明」,而從第六識「意識」中所顯現的一個「妄想」而已。比如說人類看鏡子時,有乾淨與不淨的相對分別,但是對鏡子本身而言,它並沒有乾淨與不淨的區別,淨與不淨只是人們第六識「意識」的想法罷了。「實性」就好比人們眼中「乾淨的鏡子」,其實它是不存在的。真實的「本性」,也可以說是已悟道的境界,那是一種「絕對性」,沒有二分法的「相對性」,它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無善無惡的狀態。
⑼佛性:為「如來藏」的異名,佛的本性。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凡夫以煩惱覆蓋「佛性」而無顯現,若斷煩惱即顯現「佛性」。
⑽空身:指人類的肉體,因為肉體是「因緣合和」的產物,最後會因死亡而腐敗消失,無法長存在人世間,所以人類的身體是「幻化」的,是「空」的。
⑾法身:指佛所說的正法、佛所得的無漏法,以及佛的自性真如「如來藏」。小乘諸部對「佛所說的教法」和「佛所得的無漏功德法」,皆稱為「法身」。大乘則除此之外,別以佛的「自性真如」稱為「法身」,謂「法身」即無漏無為、無生無滅。總結來說,「法身」即「自性身」,這是成就佛法的身體,但是這個身體不是物質,而是精神的意義。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若未悟道的時候,「佛性」稱為「如來藏」;若已悟道,則稱「佛性」為「法身」。「法身」不隨人的色身敗滅而消失,它可長存於天地之間。簡單的說,「法身」就是真理的本體。
(二)詩偈簡譯:
諸君!你們沒有看見嗎?有一種修道者,他絕棄一切的知識學問,而歸於無分別對待的境界,這種修道者的內心,才能真正的安靜清閒。對於悟道的人來說,他不去想「去除妄想」,也不去想「追求真理」。他明白「無明」與真實的「本性」都是「佛性」,他了解「佛法」就在自己的身體裡面。
(三)詩偈啟示:
⑴「絕學無為閒道人」是《證道歌》的主角,它很清楚的明示修道的方法。在禪宗的修道法門中,強調的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意思是:不經任何言說的教導,也不依賴經典的權威性,直接了當的指出,人類心靈的本質就是佛性,若能當下徹見這個佛性,便即成佛。所以,禪宗不重視經典的研討,認為讀太多的經典,反而容易成為「文字障」。
但是,請讀者別誤會禪宗是「不看經典」的門派,而是「不重視經典」,意思是:當你了解經典的意思,就直接去修行,不要再「執著戀眷經典」。所以,當你還不了解佛法時,你當然還是要深入研讀經典。
永嘉禪師提倡「絕學無為」這個觀念,道家的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九章裡,也提到:「絕學無憂」的相同論點。
但是,為什麼要「絕學」?為什麼要「絕棄一切知識學問」呢?假如要學習佛法,而不去研讀學習佛經,那我們要怎麼學習佛法呢?所以,單從字面上去解釋,就會誤解會錯意的。
正確的解釋,可以在老子的《道德經》得到。但是,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九章所提到的「絕學無憂」,也被許多人誤解。許多人直接解釋為「絕棄學問,就不會有憂慮」。
其實,「絕學」的「學」指的是「巧智之學」,和社會上的復雜現象。學習越多的世間知識,反而會帶來越多的「分別對待心」,而帶來越多的煩惱,所以絕棄「世間的學問」比較好。
但是,「絕棄學問」這種字面上的解釋,太不合邏輯了。一般人「絕棄學問」,就什麼都不懂,怎麼可能不會有憂慮呢?
根據《史記.老子傳》的記載,老子中年以後,到洛陽城擔任過「周守藏室之史」的職位。「藏室」是藏書和檔案的地方,「周守藏室」就是周朝的國家圖書館,「藏室之史」就是管理周代王朝圖書的史官。也就是說,老子擔任過「圖書館館長」,想必他老人家博覽群書,鑽研各種知識,老子怎麼會要大家「絕棄學問」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道德經》的原文。
《道德經》第十九章原文: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複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朴,少思寡欲,絕學無憂。
《道德經》第十九章翻譯:
拋棄聰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處;拋棄仁義,人民可以恢復孝慈的天性;拋棄巧詐和貨利,盜賊也就沒有了。聖智、仁義、巧利這三者全是「巧飾(詐偽粉飾)」,做為治理社會病態的法則是不夠的。所以,要使人們的思想認識有所歸屬,保持純潔樸實的本性,減少私慾雜念,拋棄聖智禮法的「浮文(外表華麗內容空泛的文章)」,才能免於憂患。
老子認為「絕學無憂」,意思是:不要跟學當時走紅的「顯學(聖智禮法)」,以免擾攘天下。一個人的本性,沒有被後天的人為思想所薰染過,也沒有被後天的技巧雕鑿加工過,原本是純樸的。
百姓學習當時走紅的「顯學(聖智禮法)」,會破壞百姓純樸的本性。唯有不學功利之學,不學機巧心機,才能保持本性的純良。唯有拋棄聖智禮法的「浮文(外表華麗內容空泛的文章)」,才能免於憂患。
老子說「絕學無憂」,這是老子對於當時社會風氣的諷刺,也是修道的心法。老子擔任過「圖書館館長」,他當然博覽群書,鑽研過各種知識。老子修道之後,了解到後天的學問,會阻礙修道。
以「唯識學」來解釋「絕學」,學習後天的學問,是用自己的第六識「意識」的分析判斷功能來學習,學習越多,讓第七識「末那識」產生更多的「妄想執著」,更加蒙蔽自己的「自性」。所以,老子才會說「絕學」才是修道的正確途徑。
事實上,「絕學」這兩個字,要分兩個階段來解釋:第一個階段:要精進學習學問;第二個階段:要懂得捨棄學問。
要學習佛法,首先你要先精進學習佛法學問,明白道理之後,再依照佛法學問的方法,捨棄佛法學問來修道。
第一個階段:要精進學習學問。修行菩薩道的方法為「六度波羅蜜」,分別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其中的「精進波羅蜜」的「精進」就是「身體勤勞、不懈怠」的意思,學習佛法要勤勞、不懈怠。
第二個階段:要懂得捨棄佛法學問。在《金剛經》中,釋迦牟尼佛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筏」是船筏,是指佛法,「筏喻」是說:佛法就好像過河用的竹筏一樣,渡脫生死苦海,到了對岸,一定要離開竹筏才能上岸,到達涅槃的境界。學習佛法,就要懂得「捨舟登岸」,放下一切賴以超脫生死的佛法。
老子和釋迦牟尼佛的教導是一致的,老子不但提倡要認真學習學問,而且他還分為「為學」和「為道」的兩種不同的學習方法。
以上內容節錄自《看懂證道歌》呂冬倪◎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7056363.pdf
最佳賣點 : 《證道歌》是禪修基本教科書,本書明析《證道歌》義理,是現代修禪者最佳參考書。